2015年的诺贝尔奖屠呦呦获奖演讲
屠呦呦瑞典领诺贝尔奖演讲(全文)

屠呦呦瑞典领诺贝尔奖演讲(全文) 屠呦呦瑞典领诺贝尔奖演讲全文 12 月 7 日晚上 21 点 17 分,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中 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卡洛琳斯卡学院进行中文主题 演讲《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全文如下 尊敬的主席先生、 尊敬的获奖者、 女士们、 先生们, 今天我极为荣幸, 能在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演讲,我报告的题目是"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 一份礼物" 在报告之前,我首先要谢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 2015 年生理学和医学奖,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全体中国科 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
在短短的几天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瑞典人民的热情,在此我一并表 示感谢,谢谢刚才两位所做的精彩报告,我现在要说的是,40 年前,在艰 苦的环境中,中国科学家努力奋斗,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
关于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大家可能已经在很多报道中看到过,这里我 只做一个概要的介绍。
这是中医研究团队抗疟研究团队当年的研究工作总结,蓝底表现的是 本院团队完成的工作,白底表示的是全国其它协作团队的完成工作,蓝底向白底过渡,表示既有本院,也有协助单位参加的工作。
中医药研究所团队于 1969 年开始抗疟中药研究,经过大量的反复筛 选工作后, 1971 年起, 工作重点集中在中药青蒿, 又经过很多次失败以后, 1971 年 9 月, 重新设计了提取方法, 改用低温提取, 用禁药回流或者冷却, 然后再用解溶液去除酸性部位的方法制备药品。
这里展示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分子结构,直到现在除这一类型之外, 其它结构类型的青蒿素衍生物还没有用于临床的报道。
1971 年 10 月 4 号, 青蒿禁药中型音提取物, 就是标识的 191 号样品, 以一公斤体重 1 克的剂量连输三天口服药, 对疟疾一直率达到 100,同年 12 月到次年 1 月,头年 10 月也得到了抑制率 100 的结果,青蒿禁药中型提 取物抗疟药效的突破,是发现青蒿素的关键。
我心中的科学家屠呦呦演讲稿作文

我心中的科学家屠呦呦演讲稿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位了不起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女士的故事。
她就是我心中最棒的科学家!你们知道吗?屠呦呦阿姨可不简单,她是中国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真厉害!她用了几十年的时间研究中药,终于在1972年发现了有效治疗疟疾的新药"青蒿素"。
疟疾是一种特别可怕的热带传染病,每年导致成千上万人死亡。
屠呦呦阿姨的药物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让她获得了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阿姨出生于1930年的浙江绍兴,从小就品学兼优。
她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家园几度遭到战火蹂躏,但她从未放弃学习。
读书时,她十分勤奋好学,不辞辛劳,还常常帮助家里做家务。
真是个孝顺又刻苦的好孩子!毕业后,屠呦呦阿姨选择了当一名研究中药的科学家。
她翻阅了大量中医典籍,到野外考察采集植物,还在实验室反复做实验。
她就像个孩子一样,对中药植物充满了好奇心,渴望探索它们的奥秘。
屠呦呦阿姨并不是一路顺风顺水。
她曾一度被诬陷,几乎被开除公职。
幸亏有好心人为她伸冤,她才得以继续研究工作。
面对重重困难,屠呦呦阿姨从未放弃,保持着一颗平常心。
正是这份坚韧不拔的毅力,让她最终取得了巨大的科研成就。
多年来,屠呦呦阿姨一直过着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的生活。
她曾两次拒绝了国家给予的高额奖金,把钱捐出用于扶贫和医疗事业。
她对金钱没有任何欲望,只是专注于医学研究,为人类健康作出贡献。
真是个淳朴善良的好阿姨!老师、同学们,屠呦呦阿姨博学勤奋、坚忍不拔、淳朴谦逊的品质值得我们每个人都好好学习。
让我们一起努力,将来也能像她一样,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贡献的科学家和好公民。
最后,我祝愿屠呦呦阿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篇2大家好,我叫小明,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心目中最崇拜的科学家——屠呦呦老先生。
你们知道吗?屠呦呦老先生可是连续好几年都入围诺贝尔奖的呢!而且2015年,她凭借对抗疟疾做出的卓越贡献,终于拿到了诺贝尔奖。
屠呦呦瑞典领诺贝尔奖演讲全文

屠呦呦瑞典领诺贝尔奖演讲全文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以下是店铺整理了屠呦呦瑞典领诺贝尔奖演讲全文,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屠呦呦瑞典领诺贝尔奖演讲全文如下:尊敬的主席先生,尊敬的获奖者,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在报告之前,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2015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
在短短的几天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瑞典人民的热情,在此我一并表示感谢。
谢谢William C. Campbell(威廉姆.坎贝尔)和Satoshi ōmura(大村智)二位刚刚所做的精彩报告。
我现在要说的是四十年前,在艰苦的环境下,中国科学家努力奋斗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
关于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大家可能已经在很多报道中看到过。
在此,我只做一个概要的介绍。
这是中医研究院抗疟药研究团队当年的简要工作总结,其中蓝底标示的是本院团队完成的工作,白底标示的是全国其他协作团队完成的工作。
蓝底向白底过渡标示既有本院也有协作单位参加的工作。
中药研究所团队于1969年开始抗疟中药研究。
经过大量的反复筛选工作后,1971年起工作重点集中于中药青蒿。
又经过很多次失败后,1971年9月,重新设计了提取方法,改用低温提取,用乙醚回流或冷浸,而后用碱溶液除掉酸性部位的方法制备样品。
1971年10月4日,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即标号191#的样品,以1.0克/公斤体重的剂量,连续3天,口服给药,鼠疟药效评价显示抑制率达到100%。
同年12月到次年1月的猴疟实验,也得到了抑制率100% 的结果。
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抗疟药效的突破,是发现青蒿素的关键。
1972年8至10月,我们开展了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的临床研究,30例恶性疟和间日疟病人全部显效。
屠呦呦 获奖感言

屠呦呦诺奖报告演讲全文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15-12-18 08:19 来源:新华网屠呦呦瑞典演讲现场屠呦呦瑞典演讲现场屠呦呦瑞典演讲现场屠呦呦瑞典演讲现场屠呦呦瑞典演讲现场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已经抵达瑞典并将于10日出席诺贝尔颁奖典礼。
当地时间12月7日下午(北京时间7日晚),屠呦呦在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厅用中文做题为《青蒿素的发现中国传统医学对世界的礼物》的演讲,由翻译进行同声传译。
屠呦呦在演讲中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
通过抗疟药青蒿素的研究经历,深感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当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央视记者王薇薇)演讲全文如下:尊敬的主席先生,尊敬的获奖者,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在报告之前,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2015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
在短短的几天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瑞典人民的热情,在此我一并表示感谢。
谢谢William C. Campbell(威廉姆.坎贝尔)和Satoshi ōmura (大村智)二位刚刚所做的精彩报告。
我现在要说的是四十年前,在艰苦的环境下,中国科学家努力奋斗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
关于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大家可能已经在很多报道中看到过。
在此,我只做一个概要的介绍。
这是中医研究院抗疟药研究团队当年的简要工作总结,其中蓝底标示的是本院团队完成的工作,白底标示的是全国其他协作团队完成的工作。
蓝底向白底过渡标示既有本院也有协作单位参加的工作。
中药研究所团队于1969年开始抗疟中药研究。
经过大量的反复筛选工作后,1971年起工作重点集中于中药青蒿。
又经过很多次失败后,1971年9月,重新设计了提取方法,改用低温提取,用乙醚回流或冷浸,而后用碱溶液除掉酸性部位的方法制备样品。
屠呦呦诺贝尔奖颁奖演讲完整版

屠呦呦诺贝尔奖颁奖演讲完整版尊敬的诺贝尔委员会、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感谢诺贝尔委员会授予我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我感到无比荣幸和激动,也非常感激诺贝尔奖对我所做工作的认可。
心中充满敬意,我在这里分享我的研究成果,并对于荣获诺贝尔奖给予的肯定表示衷心感谢。
我从事中药研究已经数十载,一直致力于为传统中药寻找解决世界疾病问题的线索。
荣膺诺贝尔奖,是对中药研究的肯定,更是对我个人的鼓励和肯定。
这一时刻,让我回想起我一生的奋斗历程、困难和喜悦。
中药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无数智慧的先人们用他们手中的传统中药治愈了无数的病患,同时积累了丰富的医学和药学知识。
然而,中药的疗效一直备受争议,因为其中的复杂化学成分和疗效机制让人难以理解。
面对这一现状,我心生疑问,决心揭开中药背后的奥秘。
在这一过程中,我发现青蒿素这种植物化合物对抗疟疾的疗效突出,而传统的煎煮方法却无法有效提取。
我决定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中药进行研究,通过分离、提纯和活性成分的鉴定,最终成功地从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为抗疟疾药物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希望这一发现能够帮助更多受疟疾困扰的人们。
研究不只是孤独的个人努力,不仅需要科研团队的支持和合作,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我想借此机会,衷心感谢我的教育培训机构、实验室团队以及患者们对我的支持和鼓励。
同时,我也要感谢对中药研究给予关注和支持的学术界和政府机构。
诺贝尔奖是科学界最高的荣誉,同时也是对我个人的巨大鼓励。
我深知这个奖项意味着责任和使命,我将继续致力于中药研究,不断探索和挖掘传统医学的宝藏。
基于我近年的研究成果,我相信中药的疗效和科学价值将会得到更广泛和深入的认可。
最后,我要向所有奋斗在科学研究一线的科学家们致以最为诚挚的敬意。
你们潜心研究,为人类健康做出了伟大贡献。
希望我们能够携手努力,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把科学的力量发挥到极致,为人类的福祉而不懈努力。
感谢大家!再次对于荣获诺贝尔奖表示由衷的感激和喜悦!谢谢!*(800字以上)*。
诺奖获得者屠呦呦的获奖致辞

诺奖获得者屠呦呦的获奖致辞尊敬的主席先生,亲爱的使用过青蒿素的人们: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感谢青蒿,感谢四个人。
我不是中国本土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我只是中国科学家群体中第一个获奖的女性科学家。
我相信未来中国将有许多的项呦呦、齐呦呦、柴呦呦、尚呦呦、魏呦呦能够获得这一殊荣。
在此,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2015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生长在中国大地上成片成片的青蒿的荣誉,更是中国中医的荣誉。
可以这么说:我是一个为青蒿素或者说是为诺贝尔奖而生的人。
1930年12月30日黎明时分,我出生于中国浙江宁波市开明街508号的一间小屋,听到我人生第一次“呦呦”的哭声后,父亲屠濂规激动地吟诵着《诗经》的著名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并给我取名呦呦。
不知是天意,还是某种期许,父亲在吟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又对章了一句“蒿草青青,报之春晖”。
也就是从出生那天开始,我的命运便与青蒿结下了不解之缘。
只是当时,我还不认识什么是青蒿,也不知道什么是青蒿素,也不知什么是中医,更不知道什么是诺贝尔奖。
感谢完父亲,我想感谢中国的一位伟人——毛泽东。
这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诗人十分重视民族文化遗产,他把中医摆在中国对世界的“三大贡献”之首,并且强调“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1954年,毛泽东指示:“即时成立中医研究院。
”它就是我的工作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前身,也是成就我一番事业的平台。
我时常在想:假如没有成立中医研究院;假如把我分配到一个乡村医院,我顶多是一个平庸的中医,更别谈什么青蒿素,什么诺贝尔奖了。
我还要感谢一个中国科学家——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葛洪先生,他是世界预防医学的介导者。
葛洪精晓医学和药物学,一生著作宏富,自谓有《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碑颂诗赋》百卷,《军书檄移章表笺记》三十卷,《神仙传》十卷,《隐逸传》十卷;又抄五经七史百家之言、兵事方技短杂奇要三百一十卷。
屠呦呦诺贝尔奖获奖演讲稿全文

屠呦呦诺贝尔奖获奖演讲稿全文尊敬的观众、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感到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我获得诺贝尔奖的喜悦和我对科学研究的热爱。
首先,我要对诺贝尔委员会给予我的殊荣表示衷心的感谢。
无论是屠呦呦团队还是我个人,在研究青蒿素的过程中,我们面临了无数的挑战和困难。
然而,我们坚持不懈,通过不断努力和探索,最终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这一荣誉属于我们团队每个成员,也属于所有支持、关心和帮助过我们的人们。
青蒿素的发现与研发是长期的艰苦努力的结果。
我想分享的是我个人对科学研究的理解与感悟。
从事科研工作的挑战远远超出了个人的智慧和才能。
科学研究需要团队的协作、共同的目标和不断的实验验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面对试验的失败、思路的堵塞和持续的尝试。
同时,科学研究需要不断研究和拓宽自己的视野,与其他领域建立联系,推动科学的跨界合作。
只有积极探索和勇于创新,我们才能取得更多的突破。
科学研究需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需要与他人进行持续的合作。
在屠呦呦团队的工作中,我学到了合作和互助的重要性。
没有团队的支持和协作,我们不可能取得这一巨大的成就。
同时,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和其他科研伙伴对我个人的指导和鼓励。
诺贝尔奖是对我的工作和成果的肯定,然而,科学研究不仅是为了追求荣誉和名利,更是为了人类的福祉和社会的进步。
青蒿素在抗击疟疾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继续推动医学和科学的进步,造福于更多患者和人类。
在此,我想向所有从事科研工作的人传达一个信念:坚持自己的梦想和热情,相信科学的力量,共同努力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这是一个示例的屠呦呦诺贝尔奖获奖演讲稿全文,你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修改和补充,来满足你的具体要求。
如果还有其他需要帮助的地方,请随时告诉我。
99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致辞(值得一读)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致辞(值得一读)尊敬的主席先生,亲爱的使用过青蒿素的人们: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感谢青蒿,感谢四个人。
我不是中国本土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我只是中国科学家群体中第一个获奖的女性科学家。
我相信未来中国将有许多的项呦呦、齐呦呦、柴呦呦、尚呦呦、魏呦呦能够获得这一殊荣。
在此,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2015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生长在中国大地上成片成片的青蒿的荣誉,更是中国中医的荣誉。
可以这么说:我是一个为青蒿素或者说是为诺贝尔奖而生的人。
1930年12月30日黎明时分,我出生于中国浙江宁波市开明街508号的一间小屋,听到我人生第一次“呦呦”的哭声后,父亲屠濂规激动地吟诵着《诗经》的著名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并给我取名呦呦。
不知是天意,还是某种期许,父亲在吟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又对章了一句“蒿草青青,报之春晖”。
也就是从出生那天开始,我的命运便与青蒿结下了不解之缘。
只是当时,我还不认识什么是青蒿,也不知道什么是青蒿素,也不知什么是中医,更不知道什么是诺贝尔奖。
感谢完父亲,我想感谢中国的一位伟人——毛泽东。
这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诗人十分重视民族文化遗产,他把中医摆在中国对世界的“三大贡献”之首,并且强调“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1954年,毛泽东指示:“即时成立中医研究院。
”它就是我的工作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前身,也是成就我一番事业的平台。
我时常在想:假如没有成立中医研究院;假如把我分配到一个乡村医院,我顶多是一个平庸的中医,更别谈什么青蒿素,什么诺贝尔奖了。
我还要感谢一个中国科学家——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葛洪先生,他是世界预防医学的介导者。
葛洪精晓医学和药物学,一生著作宏富,自谓有《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碑颂诗赋》百卷,《军书檄移章表笺记》三十卷,《神仙传》十卷,《隐逸传》十卷;又抄五经七史百家之言、兵事方技短杂奇要三百一十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的诺贝尔奖是属于中国的荣誉,同时也标志着中医药研究得到了国际科学界的关注和认同,这是一个较高的认可。
因为去年“十一”(编者注:此处系口误,实际是今年10月1日哈佛医学院授予屠呦呦阿尔伯特奖),美国的大学要给(我)一个奖,我是因为(身体)健康状况不太好,没有去。
(今年)一下子公布了(诺奖)这个消息,所以对我来说也是比较突然的。
这个工作,回忆当年,中医研究院的团队为发现青蒿素所做的艰苦奋斗,是令人感动的,因为那时候是文化大革命(时期)。
全部的研发团队大协作,努力促进了青蒿素的研究、生产和临床(试验),解决了当时国内外大量的工作没有得到结果的耐药性疟疾的治疗问题。
抗疟研究为人类健康贡献了来自中国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研究而来)的青蒿素,这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一份礼物。
由于(疟疾)产生了耐药性,尤其是在越南战争的时候,这个病的死亡率远远胜过战死的数目,所以当时美国也好、越南也好,对这个问题(都感到)非常着急。
美国当然出大力来做工作。
越南和我们是兄弟,所以他们总理就提出来,希望我们(中国)帮助他们。
(当时)军科院牵的头,后来有七个省市联合起来,做了大量的工作,实际上中医药也做了工作,但是并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
我是1969年接受的任务,那时候,我们中医研究院是全部搞文化大革命,全部工作都停止了。
但是后来“523办公室”的领导跟我们领导说,这是一项重要的、时间很紧迫的军工项目,所以后来就接受了,让我负责组长的任务。
当然,那时候在“文革”时期,大家都不敢试了,都整体“搞革命”,有这个政治的(科研)业务也是很幸运的。
但难度是,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到底从何着手?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我考进北大去的时候是1951年,后来又变成北医的药学系,毕业以后,1955年中医研究院刚好兴建,我就到这个单位,后来又学了两年半的中医。
这样一来,通过国家的培养,中西医学科能够有机会结合,我觉得(自己)有一定的基础来接受这项任务。
但是,我当时(需要)考虑怎么做。
(我决定)还是从中国的传统医学来找,还有人民来信、民间的方药,我大概找了200多个药,所以最后有2000多味中药。
因为那时军科院为主的(研究团队)也搞了很多,后来得到了640味药为主的一个油印册子。
我当时给“523办公室”汇报了,也请他们作为参考,因为当时他们已经觉得无药可做了。
我们做也是难度很高,做出来不太理想。
后来一直再反复研究,才(最终)通过。
东晋时期,(也就是距今)一千多年前,有个《肘后备急方》(记载的)道理很简单,就是青蒿一把,加水研磨一下,压出来的水喝下去。
后来回想我们当时一般中药都是用水煎一煎,就考虑到为什么这么来处理这个药?我们就考虑,可能有温度破坏的问题,还有一个提出来的到底是什么(成分),也就是说,还有一个药用部位的问题,还有一个品种的问题。
菊科是个很大的科,蒿属是个很大的属。
大概公元340年,(那时)我们的老前辈是不可能用植物来确定品种的,所以(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也确定了一个证明,那就叫Artemisia Annua,就这一种,到目前为止也只有这一种含有青蒿素。
早期的青蒿、5月的青蒿根本没有青蒿素,因为从植物来说,它体内没有合成青蒿素,就是大量的青蒿酸,都有品种的问题,有药用部位的问题,还有采收季节的问题,更多的是提取方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