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通信网--课程学习指导讲诉

合集下载

Linkway培训资料(MF-TDMA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学习资料

Linkway培训资料(MF-TDMA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学习资料
端站傻瓜式操作, 提高应急响应速度 某些TDMA产品的网管设备采用工控机或PC机, 网管功能弱, 主控站和
端站操作复杂
支持海事/移动功能
自动获取地理位置信息, 提高应急响应速度 某些TDMA产品需要人工设置才能实现地理位置信息更新,不便于应急
通信使用
终端体积小, 唯一型号
高度仅1U, 适合车载安装; 其它同类产品的终端体积较大(>2U) 网内所有站点均使用同型号终端; (注:其它同类产品通常有多种型号
Linkway功能
采用先进的IP PVC (IP专用虚拟链路)定义 小站间通信链路
CIR,BOD
中心站
固定站
车载站
车载站
车载站
车载站
ViaSat Brings Your Network To Life
车载站
Linkway功能
带宽用户组(User Group)
定义用户组包括一群小站和一组载波 可定义该组小站累计最大发射带宽
卫星系统 组网示意图
网管主站 LinkWay NCC
地市级固定站
LINKWAY
视频 话音
数据
双向 单跳
车载站
车载站
车载站
ViaSat Brings Your Network To Life
卫星通信平台-”LINKWAY”最新宽带全网状TDMA产品(续)
网管设备的硬件配置为Sun工作站(高度仅1U), 网管功 能强大,端站的操作管理更为简便
大使馆驻外机构、企业工厂分支机构联网
银行金融行业、远程医疗、GSM骨干网、军事网络 电视会议应用 互联网接入
ViaSat Brings Your Network To Life

西电宽带无线通信课件第一章 绪论(概述) (12年)

西电宽带无线通信课件第一章 绪论(概述) (12年)

HSPA+
HSDPA (P1)
1.8M/3.6Mbps
HSDPA(P2)
7.2/14.4Mb/s
DL:>40Mbps UL>10Mbps
LTE
DL:100Mbps UL:50Mbps
384kb/s
HSUPA
6-8Mbps
TD-SCDMA无线技术演进路线
GSM/GPRS/EDGE
171kb/s/384kbps
国家重点实验室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宽带无线通信)
盛敏 杨春刚 msheng@
国家重点实验室
课程的基本信息
• 课程编号: 0142228(专业) • 课程名称:宽带无线通信 • 硕士生选修课 • 课内学时数:46学时 • 上课时间:( 地点:J2-04) • 授课方式:讲课、自学、研讨 • 考试方式:笔试 • 先修课程:移动通信或个人无线通信
1995 2000 2005 HSDPA HSUPA 1xEV-DO 2010 2015 LTE DO Rev C
移动性
1985
商用时间
GSM cdmaOne
高 1G 中
AMPS TACS
E3G 3G
3G增强型
(3G演进型)
IMT-Advanced 4G
2G
WCDMA R99/R4 cdma2000 1X TD-SCDMA R4
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
主要的理论和技术,为设计和研究新型无线通信系 统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当能就 本课程相关的专题写出有创新的研究报告。
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通信网技术.pptx

宽带通信网技术.pptx

流媒体技术 (Streaming media)
OTN体系结构 及组网
T-MPLS体系结构 及组网
PBB/PBT体系结构 及组网
5G组网技
2019-11-4
10
4.网络新概念 (6)
软件定义网络SDN 网络功能虚拟化NFV 认知网(cognitive networks)及其体系结构 智慧云网络及其体系结构 大数据及其应用 Centric-x, x=information, data, application,…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或3G CDMA2000 接入及组网
4G LTE(长期演进)
2019-11-4
8
2.宽带网络技术 (10)
宽带高速传输技术(GFP、LAPS等) 高速交换技术 IPv6及其组网技术 光纤信道技术(FC:fiber channel) 网络协议参考模型的对比研究 IPTV及其组网技术 SDH及其组网技术 交换机与路由器的对比研究 宽带移动通信与组网技术 分组网中的时钟恢复方法
电力线传输与接入及组网技术 居民小区中可能的接入及组网技术 家居(家庭)网络(Home Networking)技术 高速以太网GE及组网技术 高速以太网 10/100GE及组网技术 EPON接入及组网技术 GPON接入及组网技术
2019-11-4
7
1.2无线介质(7)
高速WLAN IEEE802.11(a, g)接入及组网技术 高速WLAN IEEE802.16x 接入及组网技术 无线ATM的MAC协议与组网技术 蓝牙技术(bluetooth) 卫星宽带接入及组网技术 3GWCDMA 接入及组网UTRAN (Universal

宽带接入网技术任务驱动教学设计方案(子学习情境一--任务1--认识宽带接入网络)

宽带接入网技术任务驱动教学设计方案(子学习情境一--任务1--认识宽带接入网络)

任务驱动教学实施方案子学习情境一:认识宽带接入网任务实施条件要求配备有投影仪、多媒体教教室、教师演示终端、黑板等。

任务描述在经济飞速发展的21世纪,全球信息一体化已经成为通信发展的共同目标。

伴随着广大用户对网络速度更高更快的刚性需求,宽带接入技术不断发展,从传统的Modem 拨号,到家喻户晓的ADSL ,再到FTTx 异军突起,为“最后一公里”提供了多种不同的宽带接入解决方案。

尤其是xPON 技术的发展,更是给接入市场带来了新的契机,使宽带业务从传统的网页浏览,到视频会议、IPTV 、网络电视等多元化发展。

相信许多人除了对宽带印象深刻以外,对各大运营商所做的广告宣传也耳濡目染。

宽带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如果你是中国移动、或中国联通、或者中国电信的业务经理,向客户介绍自己的宽带业务,针对不同层次的客户,你该怎么介绍呢?(1) 如果是一个普通的对宽带技术了解不多的客户,你怎么介绍?请大家去收集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营运商的有关宽带宣传资料,视频图片广告皆可,从感性上、业务上认识宽带接入,并总结出宽带接入所能提供的业务,以小组为单位,模拟向客户介绍宽带业务。

(2) 如果是一个有一定专业背景,想了解更多的技术层次的有关宽带接入网络的客户,你怎么介绍?请给出方案,以小组为单位,模拟向客户介绍。

任务目标◆ 基础知识教学目标✧ 熟悉宽带接入网提供的业务✧ 掌握宽带接入网的主要标准及特点 ✧ 理解宽带接入网的结构及定义 ✧ 了解宽带接入网的产生背景 ✧ 理解宽带接入网的的作用 ✧ 掌握宽带接入网中的各种技术 ✧ 了解解宽带接入网的发展趋势 ◆ 职业能力培养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能够采用现代的网络手段,收集查阅多媒体资料的能力✧ 能够用口头语言或书面文字清楚准确的传递自己对接入网的认识,培养学生“观点明确、思路清晰”的沟通能力培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服从团队利益,积极参加讨论和分析,为项目服务”Array的团队合作能力重点与难点重点: 接入网的定义难点:接入网的网络拓扑结构Array主要授课内容一、宽带接入网概述1.电信网的组成功能组成包括交换网、传输网与接入网,如图所示。

《宽带IP网络》课程教案(实时指导教案)

《宽带IP网络》课程教案(实时指导教案)

3、ICMP 报文的类型
ICMP 报文包括两种类型:ICMP 差错报告报文和 ICMP 询问报文。 P34
2.2.3 ARP 和 RARP
1、地址转换协议 ARP
地址转换协议 ARP 的作用是将 IP 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
2、逆向地址转换协议 RARP
逆地址解析协议 RARP 的作用是将物理地址转换为 IP 地址。
2、宽带接入技术
宽带接入技术主要有 ADSL、HFC、FTTX+LAN、EPON/GPON 和无线宽带接入等。
1.5.2 宽带 IP 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了解)
宽带 IP 网络技术向光互联网方向发展,具体地说,宽带 IP 网络的宽带传输技术将主要 采用 IP over DWDM。
第 2 章 宽带 IP 网络的体系结构
2、宽带IP网络的QoS性能指标
反映宽带 IP 网络的 QoS 性能指标:P11
1.5 宽带 IP 网络的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
1.5.1 宽带 IP 网络的关键技术
宽带 IP 网络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宽带传输技术、宽带接入技术和高速路由器技术。
1、宽带传输技术
目前常用的宽带传输技术主要有 IP over ATM (POA) 、 IP over SDH (POS) 和 IP over DWDM。
2.2.2 Internet 控制报文协议(ICMP)
1、ICMP 的作用
ICMP 是 IP 协议正常工作的辅助协议, 是 TCP/IP 提供的用以解决差错报告与控制的主要 手段。 ICMP 的控制功能包括: P33
2、ICMP 报文的封装及格式
(1)ICMP 报文的封装 P33 图 2-13
5
(2)ICMP 报文格式 P33 图 2-14 各部分的作用 P33

“通信原理”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通信原理”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通信原理”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张晓瀛,马东堂,赵海涛,龚广伟,魏急波(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73)[摘要]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教育的重要举措,对于高校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信原理”专业课是高等工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阐述了课程组在课程思政中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实践,论述了“通信原理”课程思政的意义和目的,针对课程特点,从立足教学内容深挖思政资源、融合多样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开展课程思政方面总结了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最后针对课程思政对任课教师的新要求展开了思考。

[关键词]通信原理;课程思政;大学[基金项目]2019年度国防科技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紧扣学员培养目标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以通信原理为例”(U2019016);2019年度国防科技大学规划课程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作者简介]张晓瀛(1980—),女,湖南益阳人,博士,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无线信道建模、宽带无线通信研究;马东堂(1969—),男,安徽灵璧人,博士,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宽带通信与网络、物理层安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1)31-0080-04[收稿日期]2021-02-03我校“通信原理”课程由电子科学学院开设。

课程学时数为64学时,每年以必修和选修形式上课的学生人数达到600~700人,服务了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光电工程等多个隶属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

因此,该课程基础性强、受众面广,具有鲜明的跨学科特色,通过课程思政教育提升课程德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院校高等教育正处在不断加速发展和变革之中,教学改革需要紧贴时代需要,顺应人才培养工作的新思维、新趋势和新方向。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普通高等教育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明确要求,从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效结合的角度给出了指导性意见。

《通信网概论》教学大纲

《通信网概论》教学大纲

《通信网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概述《通信网概论》是电子类高职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学习为通信类专业学生了打开了通信的大门,帮助非通信专业学生认识通信,了解通信。

其主要内容包括通信概论、通信网基础技术、传输网、宽带接入网、移动通信网、数据通信网、下一代网络。

课程共计46学时。

三、课程目标3.1知识目标●掌握通信系统基本模型;●掌握通信网的网络体系结构;●了解通信网主要基础技术;●理解传输网和宽带接入网基本知识;●理解移动通信网的基础知识;●掌握数据通信网基础知识;●了解下一代网络的新技术。

3.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了解通信网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掌握通信网整体架构的能力;●培养学生认识各种通信网的基本结构的能力;●培养学生了解各种通信网的特点及应用。

并具备:●规范操作能力-----相关硬件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团结协作能力------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具备协作精神和服从大局的意识。

●自我学习的能力-------会使用各种工具查找各类资料,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

3.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基本的设计能力。

四、课程内容安排五、教学建议5.1教学方法通过理论精讲结合多媒体图文展示进行教学,组织兴趣小组案例、资料讨论、网络答疑并设计一些实践项目让学生自己操作,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5.2考核评价5.3教材选用檀生霞,《通信网概论》,人民邮电出版社,2020年。

5.4课程资源5.4.1学习参考资料:强世锦,《现代通信网概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5.4.2信息化教学资源(网址):制订人(签字):审核人:制订时间:。

光传输SDH的详细课程

光传输SDH的详细课程

武汉理工大学
PDH体制的缺陷(2) • 没有世界性的标准光接口规范
– 各厂家自行开发专用光接口,使得光接 口无法在光路上互通(不同厂家的设备无 法实现横向兼容)。这给组网、管理及网 络互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武汉理工大学
PDH体制的缺陷(3)
• 异步复用结构,系统复杂,硬件数量多。
• PDH采用异步复接,从低次群到高次群的复 接需通过码速调整来达到速率的匹配和容纳 时钟偏差;每提高一个次群,都要经历复杂 的码变换,码速调整、定时、复接/分接过 程。 • 在网络节点上需配备相关的复接设备,大大 增加了设备的复杂性,降低了设备的可靠性。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一、STM-1帧结构及组成
武汉理工大学
一、STM-1帧结构及组成 STM-1帧结构的参数
• • • • 帧频为8000Hz 帧周期为125µS/帧 码块:9×270×8=19440bit 传输速率: 9×270×8×8000=155520Kbit/s=155Mbi t/s
武汉理工大学
高度来组建数字通信网。并构成 BIP-ISDN()的传送网络
武汉理工大学
什么是SDH
• SDH即同步数字体系: • 大容量同步光通信网络的国际标准。 • 提供经济和灵活的通信网络基础结构。 • SDH是一个通过物理层(光、微波等) 传输网络传送适配的净荷(Payload) 的标准化数字传送结构的一个系列集。
武汉理工大学
什么是SDH网络
• SDH网络是由基本网元(NE)组成;在 传输媒质上(如光纤、微波等)进行同 步信息传输、复用、分插和连接的传送 网络;它具有全世界统一的网络节点接 口(NNI)。 • NNI是网络节点互连的接口,它包含传输 网络的两种基本设备,传输设备和网络 节点设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宽带通信网》课程学习指导资料本课程学习指导资料根据该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参照现行采用教材《通信网络基础》(第2版)(李建东、盛敏、李红艳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5月),并结合远程网络业余教育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规律进行编写,适用于计算机、通信及相关专业学生。

第一部分课程学习目的及总体要求一、课程的学习目的近年来,通信网络在传统的电话交换网、分组交换网、计算机通信网的基础上得到了飞速发展,出现了多种新型的网络和技术,例如,宽带综合业务网(B-ISDN)、Internet、帧中继、千兆以太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等等。

目前正在向下一代Internet、全光网络、第4代移动通信等方向发展。

尽管这些网络在形式上千差万别,但它们许多基本的原理都是相同的。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讨论这些网络的共性原理。

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能够理解现在的各种新型通信网络的设计原理和依据,同时为通信专业的学生设计和构思其他新型的通信网络打下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总体要求本课程主要讨论以下问题:1)主要讨论通信网络的基本构成和协议体系、本书所需的数学基础及通信网络的基本理论问题;2)详细讨论了链路层、网络层和传输层的端到端传输协议:包括组帧、差错检测、自动请求重发(ARQ)、协议的初始化、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等;3)描述了单个排队系统的基本时延性能,并描述了多个排队队列组成的网络的时延性能,给出的分析模型是常用的网络时延模型;4)分析了多个用户共享一个信道的问题——多址技术,重点研究随机多址的基本特征(时延、通过量和稳定性)及其改进的方法;5)研究如何为数据分组选定合适的传输路径问题——路由算法,给出了常用的最短路由算法,并讨论了路由信息的广播;6)讨论了维持网络正常运行的基本手段——流量和拥塞控制,重点研究了窗口式和漏斗式流量和拥塞控制方法。

7)简要讨论了通信网的拓扑设计。

本课程着重从基础理论出发,详细地讨论了通信网络的基本构成、协议体系以及相关的基础理论。

同时,本课程又对通信网络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各种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理论分析,通过这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加深学生们对通信网络共性原理的理解。

教学内容的安排综合考虑了通信网络的基础理论知识及最新发展现状,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讨论这些网络的共性原理。

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能够理解现在的各种新型通信网络的设计原理和依据,同时为通信专业的学生设计和构思其他新型的通信网络打下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及重点难点内容分析第一章 通信网络概论及数学基础本章主要讨论通信网络的基本构成和协议体系、通信网络的基本理论问题及本书所需的数学基础。

通信网络由一系列的终端、链路和节点构成,它们连接在一起,能使任意两个终端的用户进行通信。

典型的通信网络有:计算机网络、互联网、电信网等。

随着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现在不仅可以享用传统的电信业务,如电话、传真等,还可以享用多种信息服务,如电子邮件、网上浏览、信息搜索、电子商务、网上娱乐等。

如果希望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享用自己所需的信息服务,就必须要有一个通信网络作支撑。

该网络能使用户通过多种传输手段连接到网络之中,并以高速骨干网为基础,实现多种类型网络的互联、互通,为不同要求的用户提供不同速率、不同服务质量、不同类型的信息传输。

本章首先讨论通信网络的基本构成,接着讨论网络的分层结构,最后讨论通信网络的数学基础和应解决的基本理论问题。

1、本章学习要求(1)应熟悉的内容通信网络中的数学基础;通信网络的基本理论问题。

(2)应掌握的内容通信网络的基本构成;协议体系及分层的概念。

2、本章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通信网络的基本构成。

(2)难点协议体系及分层的概念。

通过完成下面作业可以更详细地理解和掌握。

(1)通信网络有哪些基本要素组成?试举例列出五种常用的通信网络。

(2)常用的通信链路有哪些?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3)试简述分组交换网的要点。

(4)什么叫做虚电路?它与传统电话交换网中的物理链路有何差异? (5)ATM 信元与分组有何差别?A TM 网络是如何支持不同种类业务的? (6)分层的基本概念是什么?什么是对等层?(7)试述OSI 七层模型和TCP/IP 协议体系的区别和联系。

(8)一个典型的通信网络可由哪些物理子网构成?路由器在该网络中的作用是什么? (9)通信网络要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有哪些?3、本章典型例题分析例题1:设随机过程)(t X 定义为:)2cos(2)(Y t t X +=π,其中Y 是离散随机变量,且212,21}0{=⎭⎬⎫⎩⎨⎧===πY P Y P 。

试求该过程在1=t 时的均值,和1,021==t t 时的自相关函数值。

解:()()Y t t X +=π2cos 2()()Y Y X cos 22cos 21=+=π()[]102221=⨯+⨯=X E()()Y X t X cos 201==()()()Y Y X t X cos 22cos 212=+==π()()[]()()[][][]22102114 cos 4cos 2cos 21022221=⎪⎭⎫ ⎝⎛⨯+⨯==⋅==Y E Y Y E X X E t X t X E例题2:设随机过程)(t X 是一个随机相位信号,即)cos()(θ+=t w A t X c ,式中A 和w c 为常量,q 是一个均匀分布的随机变量,其概率密度函数为πθππθ<<-=,21)(f 。

试求)(t X 的均值函数和自相关函数。

并讨论其平稳性和各态历经性。

解:()()[]()()()0cos 2cos =+=⋅+==⎰⎰+-+-θθπθθθππππd t w Ad f t w A t X E t m cc X()()()[]()()[]()()[]τθπτθτθθθτθττππππc c c c c c X w Ad w w t w Ad f t w A t w A t X t X E t t R cos 221cos 22cos 21 cos cos ,22=⋅+++=⋅++⋅+=+=+⎰⎰+-+-[]()+∞<==20)(22A R t X E X显然,()t X 的均值为常数,相关函数仅与时差τ有关,且为二阶矩过程,所以该随机过程是广义平稳的。

()()()0sin cos ..cos cos 2.. sin sin cos cos 2..cos 21..===-=+=∞→-∞→-∞→-∞→⎰⎰⎰T w T w A m i l tdt w T Am i l dt t w t w T A m i l dt t w A T mi l t X c c T T T c T TTc c T T T cT θθθθθ()()()()[]()[]ττθτθτθτc TT c c c T TTc c T w A dt w w t w T A mi l dtt w t w T A m i l t X t X cos 21cos 22cos 4.. cos cos 2..222=++=+++=+⎰⎰-∞→-∞→故()t X 的均值和相关函数都具有各态历经性,()t X 是各态历经过程。

例题3:试求Poisson 过程的均值函数,方差函数和相关函数。

解:定义:称计数过程(){}0,≥t t N 是参数为()0 >λλ的Poisson 过程,如果: (1)()00=N ;(2)(){}0,≥t t N 是平稳的独立增量过程; (3)()t N t , 0≥∀服从参数为t λ的Poisson 分布,()()(),2,1,0 !===-k e k t k t N P tk λλ()[]()()()()0 !1!!1110≥=⋅⋅=-⋅===-∞=--∞=-∞=-∑∑∑t t e e t k t e t e k t k ek t k t N E t t k k t k t k k tk λλλλλλλλλλλ()()[]()[]()[]22t N E t N E t N D t D N -==()[]()()()()[]()()()[]()[]()()()()()()()t t t e e t tk t e t t e k t k k t N E t N t N E t N t N t N E t N E t t k k tk t k 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2222202 !2!1 11()()()t t t t t D N λλλλ=-+=∴22不妨设t s ≤,则()()()[]()()()()()()()[]()()()()()()[]()[]()[]()()()[]()[]()[]()()()t s st s st s s s t s s N E s N D s N t N E s N E s N E s N t N N s N E s N s N t N N s N E t N s N E t s R N ,min 0 0,222222λλλλλλλλλ+=+=++-=++-=+--=+--==()(),min , 2t s st t s R N λλ+=∴第二章 端到端的传输协议本章详细讨论了链路层、网络层和传输层的端到端传输协议:包括组帧、差错检测、自动请求重发(ARQ)、协议的初始化、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等。

物理层是为链路层提供一组虚拟的比特管道,本章将讨论在这样的比特管道上如何形成一条可靠的业务通道为上层提供可靠的服务。

为了形成一条可靠的业务通道,首先解决如何标识高层送下来的数据块(分组)的起止位置,接着就要解决如何发现传输中的比特错误,最后要解决的就是发现错误后,如何消除这些错误。

根据通信双方所处的相对位置不同,所采用的解决方法(协议)也不同。

若通信双方之间是通过一条物理链路直接相连,这时需采用链路层的协议来解决数据帧的传输错误;若通信双方是在一个通信子网内通过多条数据链路形成的通路相连,这时需要采用网络层的端到端传输协议采解决分组的传输错误;当通信双方处于不同的通信子网时,需要采用运输层的端到端传输协议来解决报文的传输错误。

本章首先讨论组帧技术、差错检测、自动请求重发的协议和典型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接着讨论网络层的端对端传输协议、IP 协议;最后讨论运输层的端到端传输协议。

1、本章学习要求(1)应熟悉的内容链路层的差错控制技术;标准数据链路控制协议及其初始化。

(2)应掌握的内容组帧技术;网络层和运输层的点对点传输协议。

2、本章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组帧技术。

(2)难点本章的难点就在于网络层和运输层的点对点传输协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