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

合集下载

子午流注(针法)详细讲解

子午流注(针法)详细讲解

第一节子午流注的涵义与源流一、子午流注的涵义[子午]原是对立的名词,用以代表天地、山泽、风雷、水火、春秋、寒暑、日月、夜半与日中两时辰等的表示相对关系的符号。

如“子午面”,“子午线”,“子午道”,“子时午时”。

[子午的意义]1.子午代表阴阳:是阴阳的总称。

子阴午阳,子午是阴阳的起点与分界线。

子为阳之始,午为阴之始。

2. 子午代表时间:一天之中,子为夜半(23~1点),午为日中(11~13点)。

[如图]?/P>一年之中,子为农历11月(冬至为十一月),午为农历5月(夏至为五月)。

3. 子午代表气候寒热:子时寒,午时热。

4. 子午代表十二地支:如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均以子午为推算的开始。

5. 子午代表人体气血流行的阴阳盛衰。

[如图][流注]流指水流,注指注输、灌注。

这里具体是指将人体的气血循环比作水流,以出井、流荥、注输、行经、入合作喻,说明人体气血就象水流一样,始出为井,渐成细流为荥,水流如由浅入深灌注为输,渐而水流在通畅的河流中通行即称为经,最后如百川汇合入海即所入为合,以示脉气的流行经过。

[子午流注]为子午流注针法的理论依据,它是从时间角度认识人体生命现象,即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盛衰规律的一种学说。

人体气血循行,周流出入,如流水般,或从子到午,或从午到子,随着时间先后的不同,阴阳各经气血的盛衰,也有固定的时间,气血迎时而至为盛,气血过时而去为衰。

泻则乘其盛,补则随其去,逢时为开(气血流注开穴的时间,谓之逢时),过时为阖(某穴开时已过,谓之过时,则穴闭),定时开穴,补虚泻实,把握时机,调和阴阳而治病。

[如图][子午流注针法]是以时间为主要条件的一种特殊配穴治疗方法。

属于时间医学的范畴。

是以十二经脉肘膝以下的六十六个经穴为基础,根据出井、流荥、注输、行经、入合的气血流注,盛衰开阖的原理,配合阴阳、五行、脏腑理论,运用天干、地支推算逐日按时开穴的一种古典针刺取穴方法。

中心内容:择时——依据气血流注的盛衰时间为主体。

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

中医认为:“子午”有以下含义:

子午流注代表阴阳。子代表阳生、午代表 阴生。它含有阳极生阴,阴极生阳,平衡 圆道的运动规律。阳始于子前、末于午后; 阴始于午后,末于子前。《素问· 生气通天 论篇》说:“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 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意思是白天 阳气盛,机体的生理功能以兴奋为主。黑 夜阴气盛,机体的生理功能以抑制为主。 机体通过阴阳消长的不断平衡,来维持正 常的生命活动。


“流注”:是指人体气血运行而言。流指流动,注 指输注,它的含义较广,在子午流注中是将人体 的气血循行比喻为水流,在经脉中穿流不息地循 环输注。并用“井、荥、输、经、合”形容其流 动状态。即言水之发为井,渐成细流为荥,所注 为输,所行为经,然后汇合于泽海,以此表示气 血沿经脉流注的过程。 子午流注,简单的说,就是以子午言时间,以流 注喻气血,子午流注就是将人体气血运行比拟为 水流,从子时到午时,随着时间先后不同,人体 阴阳盛衰,营卫运行,经脉流注,时穴开阖,都 与自然界同样具有节律变化。阴阳各经气血的盛 衰也有固定的时间。气血盈时而至为盛,过时而 去为衰,逢时为开;过时为阖,定时开穴,方可 有效地调和阴阳、纠正机体偏盛偏衰。子午是阴 阳对立的两个方面,也是阴阳转化的起点和界线。
中医认为:“子午”有以下含义:

子午代表十二个地支,依次是子、丑、寅、 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古时,人们常把子午二字看作是代表十二 地支的全数,古人计时,一日分为十二个 时辰,分别以十二地支作为代表符号,十 二地支代表一昼夜,子午是第一数和第七 数。如一日之中,子为夜半,为23时至凌 晨1时;午为午中。就一年而言,子为冬至, 午为夏至,对气候而言,子时寒,午时热。
子午流注与时间医学

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

一、什么是子午流注: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12个时辰是对应人体12条经脉的。

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兴有衰。

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对养生和用药都有很大的益处。

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

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二、为什么叫子午流注:从字面看,是因“子午”、“流注”而得名。

“子”和“午”是十二地支中的第一数和第七数。

它们分别表示两种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范畴或概念,是我国古代用来纪时、标位以及纪述事物生长化收藏等运动变化过程或状态的符号。

“流”、“注”两字,乃表示运动变化的概念。

顾名思义,子午流注就是时空和运动的统一,是中国古代人天合一理论在传统生命科学的体现。

更简单说,子代表阳,流代表阳生的过程,午代表阴,注代表阴藏的过程。

子午流注遵循太阳变化的规律。

阴阳的变化展开为四象,就是太阴少阳太阳少阴,用四季做为代表符号,其功能分别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亥子丑为冬,依此类推。

人体的活动符合此规律时,身体处于自然的状态,有消耗也有补充。

如果破坏此规律,则只有消耗。

生命处于能量加速损失状态。

三、了解子午流注的意义:从亥时开始(21点)到寅时结束(5点),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人处于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要有充足的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体状态。

正如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爱闹觉的孩子发育不好。

更简单说,子代表阳,流代表阳生的过程,午代表阴,注代表阴藏的过程。

子午流注遵循太阳变化的规律。

阴阳的变化展开为四象,就是太阴少阳太阳少阴,用四季做为代表符号,其功能分别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亥子丑为冬,依此类推。

人体的活动符合此规律时,身体处于自然的状态,有消耗也有补充。

如果破坏此规律,则只有消耗。

生命处于能量加速损失状态。

四、子午流注的内容:1. 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子午流注的概念

子午流注的概念

子午流注的概念
子午流注是海洋中的一种大规模水平运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

它主要发生在大洋中的赤道附近,并且在热带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

子午流注的名称来源于其运动方向,即从东向西流动。

子午流注的形成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季风、地转偏向力和热带高压。

季风是子午流注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夏季,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季风系统形成了两个具有差异气压的风系统。

印度洋季风系统形成了强大的东南季风,而太平洋季风系统则形成了强劲的西南季风。

这两个季风系统在夏季交汇的地方,即印度洋西南海域和太平洋东南海域,形成了一个低气压带。

这个低气压带会引起季风气流的汇聚,使得海面上的水体形成了较大的累积量。

与此同时,地转偏向力也是子午流注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地球自转的缘故,风在两侧偏离正常走向。

在世界范围内,偏向力使得北半球的风向右侧偏转,而南半球的风向左侧偏转。

在印度洋西南海域和太平洋东南海域,这种偏向力的作用使得季风气流开始沿着赤道向西流动。

最后,热带高压也是子午流注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高温天气,赤道附近形成了热带高压区。

通过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风从高压区向地转偏向力引导下的低气压区移动,形成大气流的闭合循环。

在这一循环过程中,海洋也受到了影响,形成了从东向西的子午流注。

总结起来,子午流注是海洋中的一种大规模水平运动,主要发生在大洋中的赤道附近。

它的形成受季风、地转偏向力和热带高压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子午流注对于全球气候和海洋环流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并且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以及海洋资源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子午流注口诀巧记法

子午流注口诀巧记法

子午流注口诀巧记法一、背景介绍在工程领域中,子午流注是一种常用的液体输送方式。

子午流注的特点是液体顺着管道流动,而不会发生倒流。

为了使液体能够顺利流注,需要采取一定的口诀和记忆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种巧妙的记忆方法,即子午流注口诀巧记法。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种口诀巧记法,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子午流注。

二、子午流注的基本原理在子午流注中,液体通过管道流动的原理可以用下面的几个关键点来概括:1.子午流注是一种单向流动,液体只能向管道的一个方向流动。

2.液体流动的方向取决于管道内部的压力差,即从高压向低压流动。

3.管道的形状和材料对子午流注起到重要的影响。

三、子午流注口诀巧记法为了方便记忆和应用子午流注的原理,我们创造了一种口诀巧记法,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词:1.子:代表子午流注是一种单向的流动方式,液体只能向一个方向流动。

2.午:代表液体流动的方向必须是从高压向低压流动。

3.流:代表子午流注是一种利用流体动力的输送方式。

4.注:代表子午流注是一种通过管道注入或排出液体的方式。

通过记忆和应用以上的关键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子午流注的原理。

四、子午流注的应用领域子午流注在工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水力工程:子午流注在水利工程中常用于输送水和控制水的流动方向。

2.石油工程:子午流注在石油工程中用于输送原油和石油产品。

3.化工工程:子午流注在化工工程中常用于输送化学液体和药品。

4.建筑工程:子午流注在建筑工程中用于输送水和混凝土等材料。

通过理解和掌握子午流注的原理和应用,可以更好地解决工程中液体输送的问题,提高工程的效率和安全性。

五、结论子午流注口诀巧记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用于帮助记忆和应用子午流注的原理和规律。

通过学习和掌握口诀巧记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子午流注,解决工程中液体输送的问题。

希望本文对读者理解和掌握子午流注有所帮助,并在实际工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编辑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子午流注,是针灸于辩证循经外,按时取穴之一种操作规程方法。

它的含义,就是说人身之气血周流出入皆有定时,《针灸大成》徐氏有“刚柔相配,阴阳结合,气血循环,时穴开阖”之说。

目录1基本概念2原理3古书注解4定穴歌5时刻与健康6发展历程7证明1基本概念编辑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中医认为人体中十二条经脉对应着每日的十二个时辰,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中的气血在不同的时辰也有盛有衰。

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

把人的脏腑在十二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血气应时而至为盛,血气过时而去为衰,逢时而开,过时为阖,泄则乘其盛,即经所谓刺实者刺其来。

补者随其去,即经所谓刺虚者刺其去,刺其来迎而夺之,刺其去去随而济之,按照这个原则取穴,以取其更好的疗效,这就叫子午流注法。

子午流注注重时间条件,以自然界周期现象,与人体气血周流的情况相配合的。

在《灵枢·经脉》篇、《营气》篇,以及《难经·一难》、《二十三难》都有记载。

2原理编辑有人以为开穴的原因是因为营气和卫气恰在同一点上相遇,这一点上的穴就开了,这是大谬。

要知道营卫之气在人体各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内经说:“营卫之气一日夜分别运行都是五十周,周而复始,共行八百一十丈”而且每天如此,这样一算,岂不是每天营卫之气都有碰头的机会了么?再仔细一算它们碰头的机会在一天中有五十次之多;一天二十四小时,五十除于二十四得二,那就是营卫之气在同一点相遇有两次,如此说来,不是每天同一经穴要有两次开穴,而且天天都一样么这种理论如何站得住脚其实他是把“开”字误解做“开放”的意思,以为经穴开放,所以治病有效,所以才有这种理论。

其实开字是宣通的意思,就是经气在这时居于该穴,和该穴有关的身体各部病邪,都可藉针灸补泻的作用宣通气血(人身的疾病,归纳起来都是由气血偏胜偏衰和积滞不通所致,)所以开穴时取此穴治病,效果最好(内经中有守时待气之说,就是这个理论的根据)人体脏腑经脉,六十六个经穴(五行穴)都配合阴阳五行,“时”“日”天干也配合阴阳五行.因为人体是一个小天地,天地之气和人体之气是相应的,所以营卫之气在人体经脉中就有盛衰不同的时候,而五行又有生克的关系,相生,同气才能相应而合;相克,异气就不能相应而合。

中医养生之子午流注

中医养生之子午流注
食欲最旺盛。
22
有些人不吃早餐,危害很多:
早餐是启动大脑的“开关”! 不吃早餐,脑细胞供养不足,人体出现疲 惫,易睡,精神难以集中,记忆力低下的症状。 易使人情绪低落,脾气急躁,影响工作效率和 人际关系。易患胆结石及心脑血管疾病,不吃 早餐的人胆固醇比吃早餐的人要高33%左右,
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作。
淡为主,还要注意少食,喝粥就是晚饭 的最佳选择! 在长寿之乡的江苏如皋,当地的老人
们有个独特的饮食习惯,就是“两粥一
饭”。在如皋的百岁老人中,有74%都是每
天晚饭吃粥。
37
专家研究分析,吃粥,可以防止肥胖, 可以减少高血压、心脏病的发病率,可以健
脾养胃、促进睡眠、培补人体元气、延年益
寿!
比如: 糯米粥,保养脾肾; 绿豆粉,退心火去肝郁,健脾胃; 地瓜粥,养益脾胃, 赤小豆粥,消热利尿,止渴。
23
辰时胃经当令,不吃早餐,胃得不到营养供应,易患胃 肠病。
诱发便秘,因为长期不吃早餐,可造成胃肠道反
射失调,产生便秘。 慢性病可上身,因为不吃早餐,易引发酸性体质,引发 慢性病。
24
3、辰时养生,早上吃姜,胜过参汤。
辰时胃经当令,胃中之气有待生发,
而姜有生发之性,吃点姜可以健胃温脾,
并且生姜中的挥发物质可加快血液循环,
态。如果卯时总喜欢睡懒觉,人的大脑 皮质抑制久了,会造成人体生物钟的混 乱、失调,使大脑功能发生障碍,造成 理解力和记忆力减退。
17
其三、不利于身体素质的增强!
其四、长期睡懒觉的人容易导致疾
病的发生!
睡眠时间过久,对肌肉、关节和泌
尿系统都不利。
18
3、卯时锻炼,具有开关效应。
• 卯时户外晨练,是一天活动的首次启动,是 一天活力之源,具有“开关效应”。适当晨 练可使人全天充满活力、生机勃勃,协调内 分泌,并有减少焦虑,改善睡眠质量的作用。 • 但晨练要有度,微汗即可。

中医养生子午流注

中医养生子午流注

最佳治疗的疾病参考
胆囊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失眠、 扭伤、手脚麻木、头痛 神经衰弱、脂肪肝(戴激光表)、白内障、 眼疾、心肌梗塞(戴激光表) 冠心病、心肌供血不足(戴激光表)、 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便秘、痔疮、脱肛、气管炎、牙疼、 高血压、鼻炎、咽炎 胃病、高血压、糖尿病、痛风、肠炎、 腹泻、腹胀、偏瘫 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骨质增生、月经不调 、气管炎、哮喘、静脉曲张、皮肤病(神经性皮炎) 胸闷、心肌缺血(戴激光表)、神经衰弱、 高血压、头痛 便秘、高血压、糖尿病、肩周炎、牙痛、 面肌痉挛、头痛、三叉神经痛 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妇科病、遗尿 腰痛、椎间盘突出、颈椎病、前列腺病、妇科病、阳痿、 耳鸣耳聋、中风偏瘫、足跟痛、下肢静脉曲张 心脏的各类疾病(调内关,戴激光表),手脚麻木,高血 压、糖尿病、白内障、乳腺炎、乳腺增生、高血脂 风湿病、肠胃功能差、气管炎、胸闷、乳腺增生、牙痛
子午流注与最佳治疗时间
子午流注理论把一天24小时分为十二时辰,对应十二经络,并与人体 脏腑的气血运行互相结合,当其中一条经络在相应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间达到气血最旺盛 时,治疗效果也就是最好的,以下就是相对应的治疗方案。
经络运行时间
子时(晚上23点-凌晨1点) 足少阳胆经最旺盛 丑时(凌晨1点-凌晨3点) 足厥阴肝经最旺盛 寅时(凌晨3点-凌晨5点) 手太阴肺经最旺盛 卯时(5点-7点) 手阳明大肠经最旺盛 辰时(7点-9点) 足阳明胃经最旺盛 巳时(9点-11点) 足太阴脾经最旺盛 午时(11点-13点) 手少阴心经最旺盛 未时(13点-15点) 手太阳小肠经最旺盛 申时(15点-17点) 足太阳膀胱经最旺盛 酉时(17点-19点) 足少阴肾经最旺盛 戌时(19点-21点) 手厥阴心包经最旺盛 亥时(21点-23点) 手少阳三焦经最旺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午流注子午流注,是中医针灸以“人与天地相应”的观点为理论基础,认为人体功能活动、病理变化受自然界气候变化、时日等影响而呈现一定的规律。

根据这种规律,选择适当时间治疗疾病,可以获得较佳疗效。

因此提出“因时施治”、“按时针灸”、“按时给药”等。

子午流注就是辨证循经按时针灸取穴的一种具体操作方法,它是依据经脉气血受自然界影响有时盛,有时衰并有一定规律而制定的。

其含义就是说:人身之气血周流出入皆有定时,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推算出什么疾病应当在什么时辰取什么穴位进行治疗。

《针灸大成》是明代针灸医家杨继洲所著,全书分为十卷。

卷一为集录《内经》、《难经》等;卷二、卷三为针灸歌赋;卷四为针法;卷五为子午流注及灵龟八法;卷六、卷七为经络、经穴经外奇穴;卷八为诸症治法;卷九为名医治法与灸法、杨氏医案;卷十为《陈氏小儿按摩经》。

徐氏有“刚柔相配,阴阳结合,气血循环,时穴开阖”之说。

原理编辑有人以为开穴的原因是因为营气和卫气恰在同一点上相遇,这一点上的穴就开了,这是大谬。

要知道营卫之气在人体各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内经说:“营卫之气一日夜分别运行都是五十周,周而复始,共行八百一十丈”而且每天如此,这样一算,岂不是每天营卫之气都有碰头的机会了么?再仔细一算它们碰头的机会在一天中有五十次之多;一天二十四小时,五十除于二十四得二,那就是营卫之气在同一点相遇有两次,如此说来,不是每天同一经穴要有两次开穴,而且天天都一样么这种理论如何站得住脚其实他是把“开”字误解做“开放”的意思,以为经穴开放,所以治病有效,所以才有这种理论。

其实开字是宣通的意思,就是经气在这时居于该穴,和该穴有关的身体各部病邪,都可藉针灸补泻的作用宣通气血(人身的疾病,归纳起来都是由气血偏胜偏衰和积滞不通所致,)所以开穴时取此穴治病,效果最好(内经中有守时待气之说,就是这个理论的根据)人体脏腑经脉,六十六个经穴(五行穴)都配合阴阳五行,“时”“日”天干也配合阴阳五行.因为人体是一个小天地,天地之气和人体之气是相应的,所以营卫之气在人体经脉中就有盛衰不同的时候,而五行又有生克的关系,相生,同气才能相应而合;相克,异气就不能相应而合。

所以十二“经的天干”逢到“日的天干”相同时,同气相应,这条经上的穴,只要“穴的五行”和“时的五行”相应,经气旺盛,这穴就“开”了。

但是为什么用天干而不用地支呢?因为天之气以阴阳五行生化万物,针灸治病完全是根据气化原理来的,所以前贤探究出经气与天气相应的道理,而发明了“子午流注”针法。

它是注重时间条件,以自然界周期现象,与人体气血周流的情况相配合的。

在《灵枢·经脉》篇、《营气》篇,以及《难经·一难》、《二十三难》都有记载。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本输》篇,记载井荥俞很详明,惟于井荥俞配属五行,仅有阴井木、阳井金,其余均无配属。

《难经·六十四难》对井荥俞配属五行和十干运用,才有进一步的说明。

《灵枢·卫气行》篇云:“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

《灵枢·五乱》篇说:“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

十二月者,分为四时”。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说“: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素问·八正神明论》说:“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

是谓“得天时而调之”。

《甲乙经》说:“随日之长短,各以为纪,谨候气之所在而刺之是谓逢时。

病在于阳分,必先候其气之加于阳分而刺之。

病在于阴分,必先候其气之加于阴分而刺之。

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候,百病不除”。

凡此皆与子午流注有密切之关系。

南唐·何若愚着《流注指微赋》,将子午流注的应用和方法,作了概括的说明,元·窦汉卿着《标幽赋》,内有“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开阖,论其五行五脏查时日之旺衰”,由此可见子午流注到了元代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针刺方法。

它如明代的《针灸节要》、《医学入门》、《针灸大成》等书皆有论述。

而《针灸大全》徐凤氏又推而广之着“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诀”,学者多为习诵以便应用。

可知子午流注法由来已久,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所注重的一种高级的针灸疗法。

古书注解编辑子午流注者,谓刚柔相配,阴阳相合,气血循环,时穴开阖也。

何以子午言之?曰:子时一刻,乃一阳之生;至午时一刻,乃一阴之生,故以子午分之而得乎中也。

流者,往也。

注者,住也。

天干有十,经有十二: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已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余两经,三焦、包络也。

三焦乃阳气之父,包络乃阴血之母,此二经虽寄于壬癸,亦分派于十干,每经之中,有井、荥、俞、经、合,以配金、水、木、火、土,是故阴井木而阳井金,阴荥火而阳荥水,阴俞土而阳俞木,阴经金而阳经火,阴合水而阳合土。

经中有返本还元者,乃十二经出入之门也。

阳经有原,遇俞穴并过之,阴经无原,以俞穴即代之。

是以甲出丘墟,乙太冲之例。

又按《千金》云:六阴经亦有原穴,乙中都,丁通里,己公孙,辛列缺,癸水泉,包络内关是也。

故阳日气先行,而血后随也。

阴日血先行,而气后随也。

得时为之开,失时为之阖,阳干注腑,甲、丙、戊、庚、壬而重见者气纳于三焦;阴干注脏,乙、丁、己、辛癸而重见者,血纳包络。

如甲日甲戌时,以开胆井,至戊寅时正当胃俞,而又并过胆原,重见甲申时,气纳三焦,荥穴属水,甲属木,是以水生木,谓甲合还元化本。

又如乙日乙酉时,以开肝井,至己丑时当脾之俞,并过肝原,重见乙未时,血纳包络荥穴属火,乙属木,是以木生火也。

余仿此。

俱以子午相生,阴阳相济也。

阳日无阴时,阴日无阳时,故甲与己合,乙与庚合,丙与辛合,丁与壬合,戊与癸合也。

何谓甲与己合?曰:中央戊己属土,畏东方甲乙之木所克,戊乃阳为兄,己属阴为妹,戊兄遂将己妹,嫁与木家,与甲为妻,庶得阴阳和合,而不相伤,所以甲与己合。

余皆然。

子午之法,尽于此矣。

定穴歌编辑甲日戌时胆窍阴,丙子时中前谷荥,戊寅陷谷阳明俞,返本丘墟木在寅,庚辰经注阳溪穴,壬午膀胱委中寻,甲申时纳三焦水,荥合天干取液门。

乙日酉时肝大敦,丁亥时荥少府心,己丑太白太冲穴,辛卯经渠是肺经,癸已肾宫阴谷合,乙未劳宫火穴荥。

丙日申时少泽当,戊戌内庭治胀康,庚子时在三间俞,本原腕骨可祛黄,壬寅经火昆仑上,甲辰阳陵泉合长,丙午时受三焦木,中渚之中仔细详。

丁日未时心少冲,己酉大都脾土逢,辛亥太渊神门穴,癸丑复溜肾水通,乙卯肝经曲泉合,丁已包络大陵中。

戊日午时历兑先,庚申荥穴二间迁,壬戌膀胱寻束骨,冲阳土穴必还原,甲子胆经阳辅是,丙寅小海穴安然,戊辰气纳三焦脉,经穴支沟刺必痊。

己日巳时隐白始,辛未时中鱼际取,癸酉太溪太白原,乙亥中封内踝比,丁丑时合少海心,己卯间使包络止。

庚日辰时商阳居,壬午膀胱通谷之,甲申临泣为俞木,合谷金原返本归,丙戌小肠阳谷火,戊子时居三里宜,庚寅气纳三焦合,天井之中不用疑。

辛日卯时少商本,癸巳然谷何须忖,乙未太冲原太渊,丁酉心经灵道引,己亥脾合阴陵泉,辛丑曲泽包络准。

壬日寅时起至阴,甲辰胆脉侠溪荥,丙午小肠后溪俞,返求京骨本原寻,三焦寄有阳池穴,返本还原似嫡亲。

戊申时注解溪胃,大肠庚戌曲池真,壬子气纳三焦寄,井穴关冲一片金,关冲属金壬属水,子母相生恩义深。

癸日亥时井涌泉,乙丑行间穴必然,丁卯俞穴神门是,本寻肾水太溪原,包络大陵原并过,己巳商丘内踝边,辛未肺经合尺泽,癸酉中冲包络连,子午截时安定穴,留传后学莫忘言。

时刻与健康编辑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

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子时 (23点至1点),胆经最旺。

丑时 (1点至3点),肝经最旺。

寅时 (3点至5点),肺经最旺。

卯时 (5点至7点),大肠经最旺。

辰时 (7点至9点),胃经最旺。

巳时 (9点至11点),脾经最旺。

午时 (11点至13点),心经最旺。

未时 (13点至15点),小肠经最旺。

申时 (15点至17点),膀胱经最旺。

酉时 (17点至19点),肾经最旺。

戌时 (19点至21点),心包经最旺。

亥时 (21点至23点),三焦经最旺。

简易歌诀:寅时气血注入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属膀胱酉肾位,戌时心包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发展历程编辑中医子午流注在我国历史悠久,其理论基础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已经奠定,在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宝库中,是最具有特色的宝贵理论。

子午是指时辰,流是流动,注是灌注,子午流注理论是把一天24小时分为十二个时辰,对应十二地支,与人体十二脏腑的气血运行及五腧穴的开合进行结合,在一日十二时辰之中人体气血首尾相衔的循环流注,盛衰开合有时间节奏、时相特性。

子午流注抗癌疗法来源于这样的规律,因时、因病、因人、因地从而准确、有效的调整患者气血,调理脏腑气血阴阳,在特定的时间点进行杀灭癌细胞,恢复患者气血运行的正常时间规律,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证明编辑今天,中医的经络、穴位已经被西方发达的电子检测技术确认,并且发现经络确实是“活”的,是象流水一样有“走向”的,即是说,是符合中医所说的“子午流注”规律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