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火车站改建方案29页PPT
哈尔滨火车站改建方案

哈尔滨东站:办理全部滨绥线、拉滨线和部分滨北线普速列车的始发终到作业。
哈尔滨北站:办理哈齐、滨洲通道高普速客车的通过作业。
4.车场改建规模确定 根据车站西端哈大客专、京哈既有线改建和车站东端哈齐客专、滨洲既有线、哈佳新线引入位置,车站 改建由南向北依次分为哈佳场、哈齐场和普速场。 哈尔滨站内近期日均办理始发终到动车组56对,停站通过动车组86对;办理始发终到普速车36对,停站
该便桥的修建需新建城市道路1300m,其中桥梁长度820m。路面宽度16.0m。由于便桥下为哈站咽喉区,线间无法
设置桥墩,跨铁路主桥采用(100+161.2+100)m三跨混凝土连续箱梁跨越咽喉区,为防止干扰既有铁路运营,需采 用密闭挂篮施工。纵断面设计考虑主梁施工空间为:8.8m(梁高)+2.5m(密闭挂篮施工)+0.2m(箱梁下挠及施工 误差)+0.1m(铺装)=11.6m。造成桥梁高度高、纵坡大,两侧引桥长,工程规模大,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业物业开发。
(5)E地块占地面积64080平方米,地块周边为
居住区及配套商业区,建议作为商住混合用地使
用。主要用于开发住宅和商业。总建筑面积 237905平方米,其中住宅开发面积162000平方米, 商业开发面积34853平方米。公寓开发面积38652 平方米,公建开发面积2400平方米。容积率为 3.71。
车场改建方案本次研究哈尔滨站客运车场改建方案结合子站房及北广场按照预留考虑红军街下穿取消车站改建方案采用拆除既有客运车场及旅客地道天桥等相关客运设施拆除中继场机务段车辆段货场和顾乡场保留既有客技库和西调车场内的部分股道在原客运车场位置按9台16线规模新建客运车场车站采用上进下出的旅客进出站流线
哈尔滨火车站改建方案
哈尔滨站改造施工配套工程一标段技术标

1、工程总体概述本标段工程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道路为南北走向,南起安发街,北至标段末尾,工程范围为K0+000~K0+680,道路红线宽度30m,路线分别与安发街、抚北道街、地德里街交叉顺接,路线范围主要有年限久远的沥青路面、厂房及铁路用地等。
主要工程数量:〔1〕道路工程:新建机动车道路面积17080m2,人非混行道面积5593m2。
排水工程:〔2〕雨水局部:d800mmⅡ级承插口钢筋混凝土圆管334米;d1000mmⅡ级承插口钢筋混凝土圆管165米;d2000mmⅡ级承插口钢筋混凝土圆管107米;矩形直线钢筋混凝土雨水检查井15座;一侧交汇钢筋混凝土雨水检查井2座。
〔3〕污水局部:DN500HDPE排水管111.5米;Φ1000mm圆形混凝土污水检查井3座。
〔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道;〔2〕设计速度:30Km/h;〔3〕红线宽度:30m;〔4〕路面计算载荷:双轮组单轴载100KN;〔5〕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6〕交通量到达饱和状态时设计年限:15年;〔7〕路面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15年;〔8〕根本地震烈度:6度。
〔1〕平面设计1〕线形控制平曲线要素规定值及采用值如下表〔此表内数据为地工街全线设计指标,相应标段详见各标段图纸内容〕:地工街道路全线设计中心线采用规划中心线,起点桩号K0+000,终点桩号为K2+267.215,本标段终点桩号为K0+680。
道路中心线由直线与曲线组成,共6处转点,圆曲线半径最小处为120m。
3)交叉口设计本标段地面道路与其相交的道路均采用平面相交处理。
道路纵断面设计原那么上,以周围建筑为依据,线形根据设计车速要求,与各交叉口标高及站前北广场标高衔接。
纵坡主要技术指标及设计采用值见下表〔此表内数据为地工街全线设计指标,相应标段详见各标段图纸内容〕:〔1〕设计横断面4m人行道+22m机动车道+4m人行道=30m〔2〕路面横坡新建机动车道:1.5%双向直线破人行道:0.5%~2%单向直线坡〔3〕车道宽度车道宽度:3.50m、3.25m。
火车站场平面布置PPT课件

三、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 9.设备安装,即确定站内各种电气设备的安 装位置。 ⑴在有几个电气化车场的大站,应将每个车场 单独分段。
第23页/共33页
三、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 ⑵根据供电要求,应在牵引变电所及分区亭所 在站设置接触网电分相装置。
⑶隔离开关的安装位置应便于电连接跳线,并 符合操作机构的操作方向(操作手柄应朝向田 野侧)。
第15页/共33页
三、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 ⑵站内锚段的划分一般为一股道一个锚段。
对于大站,若正线较长需设两个锚段时, 则两锚段在站内衔接处设三跨非绝缘锚段关节。 站内渡线应尽量合并到别的锚段中去,不得已 时也可自成一个锚段。
第16页/共33页
三、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 ⑶在确定锚段经路及下锚位置时,应尽量避免 在线岔处出现二次交叉,最好采用一次交叉的 方式。
⑥站台上的支柱,其线路侧内缘至站台边不得 小于1.5m,基本站台上的软横跨柱侧面限界 为5.0m,路肩上的支柱为3.0m,牵出线上的 支柱侧面限界为3.1m。
S≥1.5m
CX=3.0 m
第10页/共33页
三、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 ⑦位于股道中间的支柱必须保证两侧限界的要 求。
第11页/共33页
三、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 对于站内远期预留的电气化股道,在布置支
第24页/共33页
三、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
绝缘锚段关节处的隔离开关应装设于非工作 支在支柱侧的绝缘转换柱上(即开口侧)。
闭口侧
开口侧
安装于软横跨柱上的分段绝缘器附属隔离开关 (GW4),应选择下图中的位置1或3,不宜选 择2或4。
第25页/共33页
三、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 ⑷股道电连接线,小 站一般设一处位于站 场中部,大站设两处 位于站场两端机车起 动点处(约车站长度的 1/3处)。
[gb18030] 哈站改施工图线路专业设计原则-咨询版
![[gb18030] 哈站改施工图线路专业设计原则-咨询版](https://img.taocdn.com/s3/m/c92c68c776eeaeaad1f330e0.png)
改建铁路哈尔滨站改造工程施工图线路专业设计原则编 写:王秀丽复 核:蔡君君专业审核:王秀丽专业审定:刘向云总体审定:李庆生铁路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2015年8月目录一、工程名称 (1)二、设计依据 (1)三、设计范围及主要工程内容 (2)四、铁路主要技术标准 (4)五、线路平面及纵断面设计原则 (8)六、轨道一般设计原则 (18)七、路基一般设计原则 (25)八、工务行政区划分及组织定员 (42)九、环保及节能措施 (43)十、施工过渡措施 (45)十一、设计注意事项 (45)十二、图纸资料 (48)十三、其它 (52)一、工程名称哈尔滨站改造工程二、设计依据1.铁路总公司工程设计鉴定中心关于哈尔滨站改造工程初步设计批复。
2.黑龙江省环保厅《关于哈尔滨站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黑环审[2012]51号。
3.水保已上报水利部。
4.用地预审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局对哈铁计函(2009)452号关于对哈尔滨火车站改造土地预审等有关事宜的回复意见。
5.地震黑龙江省地震局黑震发(2010)240号)对《改建铁路哈尔滨站改造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批复。
6.黑龙江省“黑地灾评备字(2009)16号”文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登记表》的批复。
7.防洪评价项目不跨越江、河,无防洪评价问题。
8.规划选址意见书关于哈尔滨铁路枢纽哈尔滨站改造项目选址意见的复函,哈规函(2012,580号。
9.社会稳定性风险评估哈尔滨市发改委已批复。
10.黑龙江省“黑国土储压覆(2009)20号”文对《压覆矿藏评估报告》的批复。
11.哈尔滨市文化局《对关于报请霁虹桥文物保护设计方案批复函的复函》。
12.哈尔滨铁路局《关干哈西客站与哈站改造工程对接意见的函》(哈铁总函[2011]173号。
13.哈尔滨铁路局《关于哈尔滨站改造新增生产人员情况的函》(哈铁总函[2012]752号。
14.《中国铁路总公司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新建哈尔滨西客运站清理概算的批复》铁总办函[2013]1228号。
哈尔滨站改造施工过渡方案的研究

哈尔滨站改造施工过渡方案的研究卢茂胜【摘要】大型枢纽内主要客站的施工过渡方案是影响施工和运输的关键节点,通过对哈尔滨枢纽的分析研究,提出哈尔滨站改造工程的施工过渡方案.研究结论为:哈尔滨站改造利用哈尔滨西站过渡是可行的;施工过程中的每一步过渡措施都是能够操作实施的;对枢纽运输干扰是最小的过渡方案.【期刊名称】《铁道标准设计》【年(卷),期】2011(000)002【总页数】3页(P12-14)【关键词】铁路客站;哈尔滨站;施工过渡;方案研究【作者】卢茂胜【作者单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3001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91.1+9哈尔滨站为滨洲线、哈大线、滨绥线及滨江三线的交汇点,也是哈尔滨至齐齐哈尔客运专线的接轨站,同时规划哈尔滨至佳木斯客运专线也引入本站。
随着哈齐客运专线的开工建设,哈尔滨站改造已迫在眉睫,哈尔滨站改造分为车场部分和站房部分。
作为目前正在运营的枢纽内最大客站的施工,施工过渡方案对工程建设及运营生产至关重要,对哈尔滨站改造的施工过渡进行研究,提出建议。
1 哈尔滨枢纽现状哈尔滨枢纽衔接哈大、滨洲、滨北、滨绥和拉滨线等5个方向的铁路干线,各干线间通过枢纽内的王万、王孙、江北、滨江、哈屯等联络线相连,形成了客内货外的大型环状枢纽,是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也是东北北部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图1)。
图1 哈尔滨铁路枢纽现状示意枢纽衔接的5条铁路干线,除拉滨线为单线外,其余均为双线(局部跨越松花江地段的滨洲桥、滨北桥为老龄单线桥)。
其中哈大线为电气化铁路,客运系统电化至哈尔滨站,货运系统电化至哈尔滨南站。
枢纽内共有车站19个,线路所9个。
哈尔滨站为主要客运站,哈尔滨东站为辅助客运站兼地区车场,哈尔滨南站为路网性编组站,滨江站、香坊站为工业站兼货运站,新香坊站、东门站为货运站,其余为中间站。
2 哈尔滨站既有概况2.1 车站设备哈尔滨站为客货纵列式站型,由南至北依次为货运到发场、货运调车场及客车整备场,最北端为客运车场,机务段横列于客运到发场西侧。
哈尔滨站改造工程可行研究评审报告word精品文档21页

哈尔滨站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评审报告哈尔滨站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评审报告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2010.12.01【内容提要】哈尔滨站内拆除既有客运车场及旅客地道、天桥等相关客运设施,拆除调车场、机务段、车辆段和货场,保留既有客技库、中继场和顾乡场,在原客运车场位置新建哈尔滨站。
哈尔滨站拟改建为16座站台(面),16条客车到发线(含正线),哈佳场、哈齐场和综合场分场布置。
其中哈佳场7台(面)7线、哈齐场4台(面)4线、综合场5台(面)5线。
哈尔滨站内海城桥南侧新建普速电力机车折返段。
新建高架候车室和西站房,改建东侧主站房。
哈大客运专线自乡政街HDCK1245+300起,沿改建京哈线右侧向北,下穿康安路、通达街、教化街及海城街立交桥,到达哈尔滨站与哈佳铁路贯通(改建滨江线)。
线路长度3.677km。
哈齐客运专线自哈尔滨站沿滨洲线右侧引出下钻改建后的霁虹桥,跨田地街,到达本工程设计终点CK1+421.967(=CK1+600)。
线路长度1.422km。
改建京哈线自乡政街JHCK1245+300起,相对既有线西移向北,下穿康安路、通达街,经客技段和动车组存车场西侧,下穿教化街及海城街,到达哈尔滨站与改建滨洲线贯通。
改建滨洲线与改建后的京哈线贯通,自哈尔滨站起,下钻改建后的霁虹桥,跨田地街,到达本工程设计终点BZCK1+406.597(=CK1+600)。
线路长度1.407km。
哈佳铁路(改建滨江线)与哈大客运专线贯通,自哈尔滨站中心起,下钻改建后霁虹桥,折向东与既有滨江线相接。
线路长度1.242km。
改建滨江三线自哈齐客专右线以12号道岔向小里程方向引出,折向东与既有滨江三线相接。
线路长度0.870km。
投资估算总额为亿元(全部为静态投资),建设工期暂按3年安排。
哈尔滨铁路枢纽哈尔滨站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评审报告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受部计划司的委托,于12月1日、2日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哈尔滨站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评审会,黑龙江省发改委、哈尔滨市政府,铁道部计划司、运输局、公安局,哈尔滨铁路局,铁三院等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哈尔滨站改造子站房、城市通廊超大深基坑施工方案

目录第一部分基础资料 (1)第一章编制依据及目的 (1)第二章工程概况 (1)第一节概述 (1)第二节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施工条件 (3)第三章工程特点、重难点分析与对策 (4)第一节工程特点、重难点分析 (4)第二节工程重难点对策 (5)第二部分施工组织及计划 (5)第四章施工组织机构、任务划分及施工协调 (5)第一节现场管理组织机构 (5)第二节施工任务划分 (6)第三节施工协调与配合 (6)第五章施工准备、施工平面布置 (8)第一节施工准备 (8)第二节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及临时工程 (9)第六章项目管理目标及总体施工方案 (11)第一节项目管理目标 (11)第二节施工总体方案 (12)第七章资源配置计划 (15)第一节人力资源计划 (15)第二节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计划 (15)第八章工程进度计划 (16)第一节工程进度安排 (16)第二节工期保证措施 (17)第三部分主要施工技术方案 (19)第九章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施工 (19)第十章钻孔灌注桩施工 (22)第十一章钻孔灌注桩+锚索施工 (29)第十二章施工监控量测 (31)第十三章基坑降排水 (34)第十四章基坑开挖施工 (37)第一节冠梁施工 (37)第二节土方开挖 (38)第三节钢支撑安装与拆除 (42)第四节网喷混凝土施工 (43)第四部分施工保证措施 (45)第十三章质量保证措施 (45)第一节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45)第二节质量保证体系 (46)第三节综合质量保证措施 (48)第四节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49)第五节主要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措施 (51)第十四章安全保证措施 (55)第一节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 (55)第二节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55)第三节施工安全技术保证措施 (58)第十五章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60)第一节环保及文明施工目标 (60)第二节文明施工的具体措施 (60)第三节环境保护具体措施 (62)第十六章应急救援管理 (63)第一节应急救援管理概述 (63)第二节应急计划与建立 (68)第十七章季节性施工保证措施 (69)第一节雨季施工安排及保证措施 (70)第二节冬季施工安排及保证措施 (70)第一部分基础资料第一章编制依据及目的1.编制依据(1)《哈尔滨站改造工程施工合同》;(2)《哈尔滨站改造工程施工设计图》;(3)《哈尔滨站改造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4)国家颁发的建筑基坑施工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5)国家颁发的安全法规和管理制度;(6)我单位类似工程施工经验、成熟技术以及设备物资资源。
哈尔滨站及哈尔滨西站改造接触网设计分析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 发展与创新 |·225·2019年第10期哈尔滨站及哈尔滨西站改造接触网设计分析赵 翔(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036)摘 要:文章阐述了哈尔滨站及哈尔滨西站改造中设计步骤、施工步骤、接触网过渡设计方案和注意要点。
针对接触网改造设计及施工的基本步骤、过渡设计方案和注意要点进行重点分析,并结合其运营维护等实际需要,提出了合理的接触网过渡设计方案。
关键词:站场改造;接触网;过渡设计中图分类号:U2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2789(2019)10-0225-02作者简介:赵翔(1985—),男,工程师,研究方向:铁道电气化设计与研究。
为了适应铁路提速的需要,早期所建的电气化铁路将进行各种技术改造,在进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引起接触网的过渡工程,如何尽可能减少施工对运营的干扰,确保安全、可靠的行车是既有电气化改造非常重要的课题。
哈尔滨站(以下简称哈站)和哈尔滨西站(以下简称哈西)都处于正常运营状态,此次接触网过渡设计方案多个天窗点分步实施,改移软横跨和拨移承导影响既有线范围很大。
每个天窗点施工时须安排人员同时对受影响的软横跨和承导进行调整,保证施工完毕后既有线路恢复正常运营。
文章结合改造工程中的实际情况,浅析接触网改造过渡设计方案、注意要点和实践体会。
1 哈站及哈西改造接触网设计步骤1.1 外业调查测绘与本次改造相关的接触网支柱布置图,铁路两侧5m 范围内的建筑物及跨线建筑物的铁路里程、建筑物净高、宽度,接触网供电线的支柱布置图。
既有桥梁及桥梁上的支柱布置图。
1.2 外业测量测量与本次改造相关的电化铁路两侧5m 以内的建筑物、跨线建筑物和树木的资料;路基地质资料;路基特殊设计工点图(上挡墙、下挡墙等)、路基宽度、高度;车站内高柱信号机里程。
1.3 外业勘察外业勘探资料需要核对补充的内容,以及与本次改造相关的接触网工程支柱基础的工程地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