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O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
picco参数正常值

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常用参数正常值及其意义参数正常值意义CI 3.5-5.5L/min/m2低于2.50l/min/m2时可出现心衰,低于1.8l/min/m2并伴有微循环障碍时为心源性休克ITBI850-1000ml/ m2小于低值为前负荷不足,大于高值为前负荷过重GEDI680-800ml/ m2小于低值为前负荷不足,大于高值为前负荷过重ELWI3-7ml/kg大于高值为肺水过多,将出现肺水肿PVPI1-3反映右心室后负荷大小SVV/PPV<=10%反映液体复苏的反应性SVRI 1200-2000dyn.s.cm-5.m2反映左心室后负荷大小;体循环中小动脉病变,或因神经体液等因素所致的血管收缩与舒张状态,均可影响结果dPmax 1200-2000mmHg/s反映心肌收缩力PICCO可连续监测下列参数:每次心脏搏动的心输出量(PCCO)及指数(PCCI)动脉压(ABP)心率(HR)每搏量(SV)及指数(SVI)每搏量变化(SVV)外周血管阻力(SVR)及指数(SVRI)PICCO可利用热稀释法测定以下参数:心输出量(CO)及指数(CI)胸腔内血容量(ITBV)及指数(ITBI)全心舒张末期容量(GEDV)及指数(GEDI)血管外肺水(EVLW)及指数(ELWI)心功能指数(CFI)全心射血分数(GEF)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心输出量 CO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Global Enddiastolic Volume)胸腔内血容积ITBV(Intrathoracic Blood Volume)血管外肺水EVL(WExtravascular Lung Wate)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Pulmonary Vascular Permeability Index)心功能指数CFI(Cardiac Function Index)全心射血分数GEF(Global Ejection Fraction)脉搏轮廓参数脉搏连续心输出量PICCO(Pulse Indicator Continous Cardiac Output)每搏量 SV心率 HR每搏量变异 SVV (stroke volume variation)脉压变异 PPV(pulse pressure variation)动脉压力 ABP系统血管阻力SVR (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左心室收缩指数 dPmx(maximum rate of the increase in pressure)PICCO主要测定参数正常值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PiCCO监测技术操作管理

肾脏替代疗法(RRT)对PiCCO监测结果的影响
• RRT透析导管位置对PiCCO的测量结果影响较小,但不 建议将PiCCO动脉导管和RRT透析导管置于同一侧腹股 沟。
肾脏替代疗法(RRT)对PiCCO监测结果的影响
• RRT运行时对PiCCO的测量结果影响较小,但是不宜在 RRT启动、中断或停止即刻进行热稀释测量,应等待血 温稳定后再进行。
• RRT运行时血泵速度对PiCCO的测量结果影响较小。
体外膜式氧合(ECMO) 对PiCCO监测结果的影响
• 低流量(<1.5 L/min)VV-ECMO治疗不影响经肺热 稀释技术获得的血流动力学参数。
• 随着体外血流量的增加,经肺热稀释技术测得的EVLW 有增加趋势,而反映容量指标的ITBV或GEDV的变化趋 势仍不明确。
• 当导管发生移位时,会对PiCCO测量值产生影响,因此 应先通过X线平片或超声确认静脉导管头端位置。
• 由于存在高估测量值的风险,单腔4Fr或双腔5Fr的 PICC不适宜用于PiCCO监测,但单腔5 Fr或三腔6 Fr的 PICC可使用。
机械通气对PiCCO监测结果的影响
• SVV和PPV仅在无自主呼吸、潮气量≥8 mL/kg且无心 律失常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需重新进行校准。
CVC置管部位对PiCCO监测结果的影响
• 首选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作为温度指示剂的注射通道 。
• 当股静脉作为温度指示剂注射通道时,需在仪器中(若 可选)选择相应的中心静脉置管选项。
• 不推荐将PiCCO动脉导管和CVC置于同一侧腹股沟。
CVC置管部位对PiCCO监测结果的影响
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

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定义】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ulse-induced contour cardiac output,PICCO)是一种较新的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采用热稀释法可测得单次的心排出量,并通过动脉压力波型曲线分析技术测得连续的心排出量(PICCO)。
临床上使用的PICCO监测仪(Pulsion,Germany)只需置 1 根特殊的动脉导管和及 1 根中心静脉导管,既可进行 CO、胸腔内血容量(ITBV)及指数(ITBI) 、血管外肺水 (EVLW)及指数(ELWI)等指标的测定 ,并能进行连续心排出量(CCO)及指数(PCCI)、每搏量 (SV)及指数(SVI)、ABP等的连续测定。
【护理要点】⑴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人意识、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变化,准确记录病人的出入量。
持续监测心排出量 PCCO 及指数 PCCI 、每搏量 SV 及指数 SVI 、SVR等变化,定时进行 CO、胸腔内血容量 ITBV 及指数 ITBI 、血管外肺水 EVLW 及指数 ELWI 等指标的测定 ,根据观察及监测结果指导输液量和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剂量,为病人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⑵PICC0管路护理:穿刺成功后正确连接管路,注意观察两条管路是否通畅以及监护仪中所监测到的波形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导管有无阻塞、脱出、移位等异常情况。
用肝素盐水(肝素钠25mg加生理盐水500 ml)以5ml每小时的速度持续管道冲洗。
在日常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每天更换测压生理盐水及管道冲洗液。
PICC0留置时间可达10天。
若患者出现高热、寒战等表现,应立即拔除导管,留取导管尖端做细菌培养。
⑶PICC0穿刺部位护理:患者术侧肢体保持伸直,妥善固定导管,防止病人翻身或躁动时导管移位或滑脱。
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肿胀、淤血等情况,对凝血机制相对差的患者,股动脉置管处需用沙袋压迫6~8小时。
脉搏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的护理

脉搏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健康史:评估患者既往史、用药治疗情况及家庭史。
2、症状和体征:评估患者心肺功能的各项指征。
3、辅助检查:评估胸部 X 线检查和 Allen 试验。
4、实验室检查;评估血常规、血生化、凝血检查、血气分析的结果。
5、社会心理评估:患者的情绪及心理反应。
6、适应证与禁忌证。
二、护理措施1、操作流程(1)协助医生行动脉及深静脉导管植入,正确连接 PICCOPLUS 监测仪及相关管路。
(2)准备测量用物,设定、输入和调节 PICCOPLUS 各项参数,准备测量。
(3)双人配合连续 3 次测定 PICCO 参数,结合临床表现予以相应处置。
(4)持续监测,每 4-6 小时或遵医嘱进行测定。
2、动静脉置管的护理(1)保持管道的通畅:确保管道内充满液体且无气泡和血块;定时用肝素稀释液冲洗管道;管道勿打折、弯曲,防止凝血的发生。
(2)防止脱管:妥善固定,避免管道脱出,影响监测。
(3)预防感染:操作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保持穿刺点局部敷料的清洁、干燥,定期消毒局部皮肤和更换敷料,注意观察局部有无渗血、渗液、红肿、化脓等情况,如有污染及时更换敷料。
3、并发症的护理:PICCO 可能引起的并发症与一般桡动脉穿刺及深静脉穿刺引起的并发症类似。
(1)穿刺伤害:局部出血给予压迫止血,必要时给予止血药进行治疗。
(2)感染:做好动静脉置管的护理,结合体温、血常规及培养结果予以相应处置,建议留置时间≤10 天。
(3)灌注及循环影响:观察肢体血运情况,测量肢体周径。
(4)血栓形成:结合凝血检査结果予以抗凝处置,定时冲洗管道保持管道通畅,动脉导管处给予加压肝素盐水,被动肢体活动及肢体气压治疗。
4、保持身体清洁、舒适:予温水擦浴,口腔护理,床上洗头,勤换衣服和床单,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
5、减轻焦虑(1)为患者提供生理和心理支持,以减轻焦虑。
(2)动作要迅速敏捷,给患者安全感,在稳定后给予必要的解释。
PICCO监测和护理

血液动力学和容量进行监护管理 对心肺功能进行评价
PICCO重要数值正常值
CI 心指数(CI)3.0-5.0L/(min*㎡) 低于2.5可出现心衰, 低于1.8并伴有微循环障碍时为心源性休克
SVV
每搏量变异SVV(小于等于10%):反映液体 复苏的反应性
ITBI
胸内血容量指数ITBI(850-1000ml/㎡)小于 低值为前负荷不足,大于高值为前负荷过重
PICCO的护理
三)防止感染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2、观察穿刺处有无红肿、渗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3、一般PICCO臵管可留臵10天,当病人出现寒战、高热时应报告医师, 及时拔除导管,并留取尖端做细菌培养。 4、按要求更换穿刺处敷料。
四)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1、密切观察术侧足背动脉搏动,皮肤温度及血液供应情况。 2、每天测量腿围,观察有无肢体肿胀和静脉回流受阻,尽早发现下肢有 无缺血情况。一旦发现术侧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皮温明显低于另一侧 者,应及时报告医师,并采取保温,肢体被动运动等措施。
3次热稀释校准
t
经热稀释方法得到的非连续性参数 • 心输出量 CO • 全心舒张末期容积 GEDV • 胸腔内血容量 ITBV • 血管外肺水 EVLW* • 肺血管通透性指数 PVPI* • 心功能指数 CFI • 全心射血分数 GEF
t
动脉轮廓分析法得到的连续性参数 • 连续心输出量 PCCO • 动脉压 AP • 心率 HR • 每搏量 SV • 每搏量变异 SVV • 脉压变异 PPV • 系统血管阻力 SVR • 左心室收缩力指数 dPmx*
EVLWI
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3.0-7.0ml/kg)大于高 值提示肺水过多,将出现肺水肿
PICCO的护理
PICCO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

PiCCO(pulse - indicat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 ,即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是一种较新的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采用热稀释法可测得单次的心排出量,并通过动脉压力波型曲线分析技术测得连续的心排出量( PCCO) [ 7 ] 。
临床上使用的PiCCO 监测仪( Pulsion ,Germany) 只需置1 根特殊的动脉导管和及1 根中心静脉导管,既可进行CO、胸腔内血容量( ITBV) 及指数( ITBI) 、血管外肺水( EVLW) 及指数( ELWI) 等指标的测定,并能进行连续心排出量( PCCO) 及指数( PCCI) 、每搏量(SV) 及指数(SVI) 、IBP 等的连续测定[ 8 ] 。
与Swan - Ganz 导管相比, PiCCO 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PiCCO 无需置管到肺动脉及肺小动脉,极大的减轻了对人体的损伤,减少和避免了Swan - Ganz 导管的一系列问题和并发症,而且留置时间可延长至10d[ 8 ] ;第二,PiCCO 采用了新的监测指标。
Swan - Ganz 导管通过监测PAP、PAWP 及CVP 来评价血管容量和心脏前负荷的状况,可是易受到血管壁顺应度、心内瓣膜功能、胸腔内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9 ] ,而且不能反映血管外肺水的量,使其准确性倍受质疑。
PiCCO 引入ITBV 及EVLW 这两个指标的测定,大量研究表明连续监测ITBV 及EVLW 能够更准确、及时的反映体内液体的变化[ 10 ] ;第三, PiCCO 整合了IBP 监测,一举两得,使用方便,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而且顺应了技术医学发展的潮流;第四,PiCCO 能连续反映一些高变异度但临床价值大的指标,能捕捉瞬息变化的信息供医生参考,并提供直观、简便、安全的界面和操作要求[ 8 ] 。
4 PiCCO 的启示从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时代起,西方医学几乎就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
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量监测

ITBV/ITBI
胸腔内血容积/胸腔内血容积指数 ITBV是心脏4个腔室的容积 + 肺血管内的血液容 量 正常值:850-1000ml 临床意义:用于判断患者的容量状况
高于正常值 容量过多 补液小心,甚至利尿 低于正常值 容量过少 补液
GEF = 4 x SV / GEDV
SVV&PPV
每搏量变异(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反映了每搏 量随通气周期变化的情况。 脉压变异(Pulse Pressure Variation,PPV)反映了脉压随通气 周期变化的情况。 正常值: 10% 临床意义:当SVV>10时,说明通过补液可提高患者的心
留置动脉导管(首选股动脉),连接测压管路及温度感知 接头 连接PiCCO检测仪 置患者于平卧位,观察压力波形调整仪器,进行调零 进行连续三次温度稀释心排血量测定完成校正
减少测量误差 ➢注入冰水量一定要准确(计算常数根据仪器不同制 造厂家、导管不同规格及注入水量不同而不同) ➢冰水从冰箱内取出后应尽快进行测量,一般不超过 30秒。 ➢注射时尽可能快速、均匀,应在4秒钟内完成。
力)、心肌收缩力以及心率有关。小 于正常值说明容量不足或后负荷大或 心衰或心率过快。
CO/CI
心输出量/心输出指数 CO: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 正常值: CO 5-6L/min
CI 3.5-5L/min/m2 临床意义:其与前负荷(容量)、后负荷(血管阻
力)、心肌收缩力以及心率有关。小 于正常值说明容量不足或后负荷大或 心功能不全或心率过快/过慢,需结 合其他参数综合分析。
心输出量的测定: 经肺热稀释技术
第3章 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

第3章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应用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一直是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金标准,但有创技术要求高,并发症相对较多,需经专门训练的技术人员来实施。
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找操作更加简单、科学可靠的监测方法。
1983年,Wessellng首次提出了连续心排量监测(Pulse Index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这一技术概念。
PiCCO是目前用于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热门技术,在危重症医学领域的应用广泛,PiCCO 技术测量参数较多,可相对全面地反映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心脏舒缩功能的变化。
包括:持续心输出量(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CCO)、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lobal End-diastolic V olume,GEDV)、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EVLW)、胸内血容量(Intrathoracic Blood V olume,ITBV)、每搏量变异(Stroke V olume Variation,SVV),脉压变异(Pulse Pressure Variation,PPV)、全心射血分数(Global Ejection Fraction,GEF)、外周血管阻力(Peripheral Vascular Resistance,PVR)、心功能指数(Cardiac Function Index,CF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ulmonary Vascular Permeability Index,PVPI)。
尤其是ITBV及EVLW这两个指标,能够更准确及时地反映体内液体量的变化。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手段也取得一定进展,常规无创监测包括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 Respiratory Rate,RR)、无创血压(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NIBP)、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等监测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iCCO(pulse - indicat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 ,即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是一种较新的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采用热稀释法可测得单次的心排出量,并通过动脉压力波型曲线分析技术测得连续的心排出量( PCCO) [ 7 ] 。
临床上使用的PiCCO 监测仪( Pulsion ,Germany) 只需置1 根特殊的动脉导管和及1 根中心静脉导管,既可进行CO、胸腔内血容量( ITBV) 及指数( ITBI) 、血管外肺水( EVLW) 及指数( ELWI) 等指标的测定,并能进行连续心排出量( PCCO) 及指数( PCCI) 、每搏量(SV) 及指数(SVI) 、IBP 等的连续测定[ 8 ] 。
与Swan - Ganz 导管相比, PiCCO 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PiCCO 无需置管到肺动脉及肺小动脉,极大的减轻了对人体的损伤,减少和避免了Swan - Ganz 导管的一系列问题和并发症,而且留置时间可延长至10d[ 8 ] ;第二,PiCCO 采用了新的监测指标。
Swan - Ganz 导管通过监测PAP、PAWP 及CVP 来评价血管容量和心脏前负荷的状况,可是易受到血管壁顺应度、心内瓣膜功能、胸腔内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9 ] ,而且不能反映血管外肺水的量,使其准确性倍受质疑。
PiCCO 引入ITBV 及EVLW 这两个
指标的测定,大量研究表明连续监测ITBV 及EVLW 能够更准确、及时的反映体内液体的变化[ 10 ] ;第三, PiCCO 整合了IBP 监测,一举两得,使用方便,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而且顺应了技术医学发展的潮流;第四,PiCCO 能连续反映一些高变异度但临床价值大的指标,能捕捉瞬息变化的信息供医生参考,并提供直观、简便、安全的界面和操作要求[ 8 ] 。
4 PiCCO 的启示
从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时代起,西方医学几乎就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
热稀释法的提出及Swan - Ganz 导管的诞生在当时是医学界的重大进步。
但随着人们对医学价值的深入思考,认识到医学发展的最根本目的是促进人、自然、社会三者价值的统一。
按照这一标准来评判,就曾经出现了否定Swan - Ganz 导管临床价值的观点,认为其会增加患者的病死率[ 11 ] 。
虽然其后的一些随机大规模临床研究否决了增加病死率的观点,认为Swan- Ganz 导管仍能给患者带来益处并提高生存质量[ 12 - 13 ] ,但它的医学价值仍值得怀疑,大量应用于临床依然不现实。
医学技术的创新是一个缓慢推进的变革,新旧技术的交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
Swan - Ganz 导管被取代也需要时日[ 1 ] 。
与Swan- Ganz 导管监测技术相比,PiCCO 因其微创性、科学性、简便性等优点正逐渐被临床所接受,见表2 。
经肺温度稀释法和PCCO的测定需要一根特殊的动脉导管。
该导管通常置于股动脉或腋动脉,小儿只能置于股动脉。
通过该导管,可连续监测动脉压力,同时监测仪通过分析动脉压力波型曲线下面积来获得连续的心输出量
(PCCO)。
动脉导管带有特殊的温度探头,用于测定注射大动脉的温度变化。
监测仪利用热稀释法测量单次的心输出量。
测量单次的心输出量可用于校正PCCO。
通常需要测定3次心输出量,求其平均值来校正PCCO。
动脉导管外,尚需一条常规的深静脉导管用于注射冰盐水。
通常深静脉导管置于上腔静脉或右心房。
如果仅为校正PCCO,经外周静脉注射冰盐水也可,只要动脉导管可得到可靠的温度反应曲线,但这时容量测定是不准确的。
当冰盐水从股静脉注入时,仪器测定的ITBV和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将比实际值高75ml(绝对值),这是因为从注射点到测定点的容量要较从上腔静脉注入高。
而EVLW的值是准确的。
冰盐水的注射容量取决于病人的体重以及EVLW的多少。
如果EVLW增多,注射容量必须增加。
测定参数
PiCCO可连续监测下列参数:
每次心脏搏动的心输出量(PCCO)及指数(PCCI)
动脉压(AP)
心率(HR)
每搏量(SV)及指数(SVI)
每搏量变化(SVV)
外周血管阻力(SVR)及指数(SV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