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气系统发展综述

汽车电气系统发展综述
汽车电气系统发展综述

汽车电气系统发展综述

作者:李文石;汤荣生

作者机构:苏州大学理学院,;苏州大学理学院,

来源:汽车电器

ISSN:1003-8639

年:2001

卷:000

期:002

页码:1-4

页数:4

中图分类:U463.6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电气系统;燃料效率;多路高电压;交流配电网络接口

摘要:更加节约燃料和提供更多电能的要求,将驱使汽车配用多路更高的电压。介绍了该项由麻省工学院、奔驰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组成的专家小组所作出的汽车电气系统发展预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给出了典型的配电方案。

汽车电气设备的发展概况

课题:概述 课时:2课时 教学重点:汽车电气设备的组成及特点 教学难点:汽车电气设备的组成 知识目标:1、了解汽车电子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2、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学习方法 3、掌握汽车电气设备的组成及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辅以多媒体课件教学 ★引入 自汽车问世一百多年来,汽车的发展给整个世界和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汽车技术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汽车电气设备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汽车技术的进步,汽车电气设备的结构与性能也在不断的进步,特别是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在解决汽车节能降耗、行车安全。减少排放污染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课传授 理论讲授: §第一章概述 一、汽车电气设备的发展概况 汽车电子技术始于60年代,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965~1975年,汽车电子产品是由分立元件和集成电路IC组成,如晶体管收音机、集成电路调节器等。 1975~1985年,主要发展专用的独立系统,如电子控制汽油喷射、防抱死制动装置等。1985~2000年,主要开发可完成各种功能的综合系统及各种车辆整体系统的集中控制,这个时代称为汽车的电子时代。 目前来说,微处理器重点应用于下述几个方面:最佳点火时刻控制、最佳空燃比控制、怠速控制、废气再循环控制、安全系统、减振控制系统、操纵系统、信息交换和报警系统、汽车导航系统、语音系统等。未来的汽车设计将朝着环保、节能、操作简单、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应用,汽车电气设备将会体积更小、性能更高、维修更简便,更好地满足汽车用户的要求。 二、汽车电大设备的组成 现代汽车的电气设备种类和数量都很多,但总的来说,可以大致分为3大部分,即电源、用电设备和配电装置及全车电路。 (一)电源 汽车电源包括蓄电池、发电机及调节器。 发动机不工作时由着电池供电,发动机起动后,转由发电机供电。在发电机向用电设备供电的同时,也给蓄电池充电。调节器的作用是在发电机工作时,保持其输出电压的稳定。 (二)用电设备 1、起动系 起动系主要包括起动机及其控制电路。用来起动发动机。 2、点火系 点火系用来产生电火花,点燃汽油机气缸中的可燃混合气。 它有传统点火系、电子点火系、电脑控制点火系之分。 主要包括点火线圈、点火器、分电器总成、火花塞等。 3、照明系统 照明系包括车外和车内的照明灯具,提供车辆夜间安全行驶必要的照明。 4、信号装置 信号装置包括音响信号和灯光信号两类,提供安全行车所必需的信号。 有些书也将上述两个系合在一起。

分布式汽车电气电子系统设计和实现架构

分布式汽车电气电子系统设计和实现 架构

分布式汽车电气/电子系统设计和实现架构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汽车的电气和电子系统已经变得非常的复杂。今天汽车电子/电气系统开发工程师广泛使用基于模型的功能设计与仿真来迎接这一复杂性挑战。新兴标准定义了与低层软件的标准化接口,最重要的是,它还为功能实现工程师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抽象级。 这提高了软件组件的可重用性,但不幸的是,关于如何将基于模型的功能设计的结果转换成高度环境中的可靠和高效系统实现方面的指导却几乎没有。 另外,论述设计流程物理端的文章也非常少。本文概述了一种推荐的系统级设计方法学,包括、分布在多个ECU中的网络和任务调度、线束设计和规格生成。 为什么需要AUTOSAR? 即使在同一家公司,“架构设计”对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含义,这取决于她们站在哪个角度上。物理架构处理系统的有形一面,如布线和连接器,逻辑架构定义无形系统的结构和分配,如软件和通信协议。当前设计物理架构和逻辑架构的语言是独立的,这导致相同一个词的意思能够完全不同,设计团队和流程也是独立的,这也导致了一个非常复杂的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图1:物理和逻辑设计流程。 这种复杂性导致了次优设计结果,整个系统的正确功能是如此的难于实现,以致于几乎没有时间去寻求一种替代方法,它可导致更坚固的、可扩展性更好的和更具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为了实现这样一种解决方案,设计师需要新的方法,它能够将物理和逻辑设计流程紧密相连,并依然允许不同的设计团队做她们的工作。 新兴的AUTOSAR标准为系统级汽车电子/电气设计方法学提供了一个技术上和经济上都可行的选择,尽管它主要针对软件层面,即逻辑系统的设计。不过,大量广泛的AUTOSAR元模型及其丰富的接口定义允许系统级电子/电气架构师以标准的格式表示她的设计思想。从经济上看,AUTOSAR标准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统一的市场,它使得能够创立合适的设计工具。

小度写范文智能汽车技术及应用 汽车智能技术工资待遇模板

智能汽车技术及应用汽车智能技术工资待遇 智 能 汽 车 技 术 及 应 用 智能车辆 绪论 智能车辆是在电子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通过智能系统起到辅助驾驶的作用,使驾驶更为方便,利用多种传感器和智能公路技术实现最终达到无人驾驶。 智能汽车的产生与发展:对智能车辆的研究始上世纪世纪五十年代初美国一家公司开发出的世界上第一台自动引导车辆系统。在1974年,瑞典一家轿车装配工厂与Schiinder -Digitron 公司合作,研制出一种可装载轿车车体的AGVS ,并由多台该种AGVS 组成了汽车装配线,从而取消了传统应用的拖车及叉车等运输工具。. 由于Kalmar 工厂采用AGVS 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许多西欧国家纷纷效仿Volvo 公司,并逐步使AGVS 在装配作业中成为一种流行的运输手段。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与机器人技术密切相关的计算机。电子、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外掀起了智能机器人研究热潮,其中各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和军事价值的移动式机器人受到西方各国的普遍关注。 智能车辆的研究方向:A:驾驶员行为分析:研究驾驶员的行为方式、精神状态与车辆行驶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各种辅助驾驶模型,为智能车辆安全辅助驾驶或自动驾驶提供必要的数据,如对驾驶员面部表情的归类分析能够判定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状态,是否困倦瞌睡等; B. 环境感知:主要是运用传感器融合等技术,来获得车辆行驶环境的有用信息,如车流信息、车道状况信息、周边车辆的速度信息、行车标志信息等;C. 极端情况下的自主驾驶:主要研究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如驾驶员的反应极限、车辆失控等情况下的车辆自主驾驶;D. 规范环境下的自主导航:主要研究在某些规范条件下,如有人为设置的路标或道路环境条件较好,智能车辆根据环境感知所获得的环境数据,结合车辆的控制模型,在无人干预下,自主地完成车辆的驾驶行为。E. 车辆运动控制系统:研究车辆控制的运动学、动力学建模、车体控制等问题;F. 主动安全系统:主要是以防为主,如研究各种情况下的避障、防撞安全保障系统等;G. 交通监控、车辆导航及协作:主要研究交通流诱导等问题;H. 车辆交互通信:研究车辆之间有效的信息交流,主要是各种车辆间的无线通信问题;I. 军事应用:研究智能车辆系统在军事上的应用;J. 系统结构:研究智能车辆系统的结构组织问题;K. 先进的安全车辆:研究更安全、具有更高智能化特征的车辆系统。 智能车辆的研究范围包括:计算机视觉、计算机视觉导航系统、传感器数据融合。其应用背景有:智能交通系统、导航系统、电子收费系统、智能避撞系统。智能汽车将向信息化、移动互联的方向发展。 关键技术 智能汽车体系结构的设计:关键在于如何根据智能汽车的性能,划分智能汽车各个功能子系统的问题,这些子系统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存在信息流动,它们共同实现全系统的功能。 智能汽车的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必须得到的信息包括车辆自身状况的信息、道路信息、近邻行驶汽车的信息及导航定位信息等。这些信息一般被外界噪声所干扰,关键是精

汽车工程材料复习提纲

●工程材料的定义,按化学组成分为哪几类? ●什么是汽车运行材料,主要包括哪几种? 车辆运行过程中,使用周期较短,消耗费用较大,对车辆使用性能有较大影响的一些非金属材料。 车用燃料(汽油、柴油、替代燃料) 车用润滑油料(发动机润滑油、车辆齿轮油、车用润滑脂) 车用工作液(液力传动油、汽车制动液、液压系统用油、发动机冷却液、空调制冷剂、风窗玻璃清洗液)汽车轮胎 ●汽油(主要性能指标、规格牌号,选用原则) 汽油是由碳原子数5-11的烃类混合物按使用需要加入各种添加剂而成。 蒸发性。抗爆性。安定性。防腐性。清洁性。 规格牌号以汽油的抗爆性(辛烷值)表示的。牌号越大,辛烷值越高,抗爆性越好。抗爆性100:异辛烷(C8H18)抗爆性0:正庚烷(C7H16)比例混合0-100. RON研究法辛烷值,有:90、93、95、97等几个牌号。 选用原则:应根据汽车使用说明书推荐的牌号,结合汽车的使用条件,以发动机不发生爆燃为前提。发动机的压缩比是选择汽油牌号的主要依据。压缩比越大,汽油的牌号越高。在不发生爆燃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底牌号汽油。若辛烷值过低,就会使发动机产生爆燃;如果辛烷值过高,不仅经济浪费,还会因高辛烷值汽油着火慢,燃烧时间长而使热功转换不充分,同时还会因排放废气温度过高而烧坏排气门或排气门座。 1)根据发动机压缩比进行抗爆性的选择,压缩比越大,汽油的牌号越高 2)装有催化转换器和氧传感器的汽车选择含铅量低的汽油 3)区分季节选择汽油的蒸发性,冬季应选择蒸气压较大的汽油,夏季应选择蒸气压较小的汽油 ●柴油(主要性能指标、规格牌号,选用原则) 汽车所用轻柴油是指原油蒸馏时继汽油、煤油后蒸出的沸点为200-350*C的碳氢化合物。 主要指标:低温流动性、黏度、燃烧性能、蒸发性、防腐性和清洁性。 1、良好的燃烧性(十六烷值) 2、良好的低温流动性 3、良好的雾化和蒸发性 4、良好的安定性 5、对机件等无腐蚀性 6、柴油本身的清洁性 柴油分为轻柴油和重柴油。轻柴油,高速柴油机,重柴油,中低速柴油机。 轻柴油按质量分为优级品、一级品和合格品。主要按凝固点划分柴油牌号,北方偏低,南方偏高。每个等级的柴油按凝点分为10、5、0、-10、-20、-35、-50号7种。10号:凝点不高于10*C。 选用原则:主要依据使用地区月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月中最低气温低于该值的概率为0.1. 柴油凝点应比该最低气温低4-6*C。不同牌号柴油可搀兑使用,以改变其凝点。 ●其他替代燃料有发展前景的替代燃料: 醇类(甲醇、乙醇)天然气电能液化石油气、氢气 ●柴油机与汽油机的区别 柴油机与汽油机比,具有耗油量低,能量利用率高,废气排量小,工作可靠性好,功率使用范围宽等优点。 汽油机和柴油机是目前广泛应用在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部门的热机。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压缩比、点火方式、所用燃料及用途。 1.压缩比是指活塞在气缸中运动时,气缸中出现气体的最大体积和最小体积之比。活塞在最低点时气缸中气体体 积最大,活塞在最高点时气缸中气体体积最小,前者叫气缸总容积,后者叫气缸燃烧室容积。压缩比规定为 压缩比=汽缸总容积/燃烧室容积 压缩比是内燃机的重要指标,压缩比越大,其压强越大,温度越高。汽油机的压缩比为4~6。柴油机的压缩比为15~18。从理论上讲,压缩比越大,效率越高。但因为气缸受材料强度的限制,而且气缸内工质的温度不能超过燃料的燃点,所以压缩比不能太大。 2.它们的点火方式不同,汽油机是把吸入气缸的汽油蒸汽与空气混合、加压,然后用火花塞点火。柴油机是由喷油

汽车电气系统的组成与特点

电气 一、汽车电气系统的组成 现代汽车所装备的电气系统,按其用途可大致归纳并划分为下面四部分: 1.电源系统 电源系统包括蓄电池、发电机及其调节器。前两者是并联工作,发电机是主电源,蓄电池是辅助电源。发电机配有调节器的作用是在发电机转速升高时,自动调节发电机的输出电压使之保持稳定。 2.用电系统 汽车上用电系统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起动系:主要机件是启动机,其任务是起动发动机。 (2)点火系:它是汽油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包括电子点火系统或传统点火系统的全部组件。其任务是产生高压电火花,按发动机的工作顺序点燃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 (3)照明系统:包括车内外各种照明灯以及保证夜间安全行车所必须的灯光,其中以前照明灯最为重要。军用车辆还增设了防空照明。 (4)信号系统:包括电喇叭、蜂鸣器、闪光器及各种信号灯等,主要用来保证安全行车所必要的信号。 (5)电子控制系统:主要指由微机控制的装置,包括:电子控制点火装置、电子控制燃油喷射装置、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装置、

电子控制自动变速装置等,分别用来提高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排气净化和操纵自动化等性能。 (6)辅助电器:包括电动刮水器、低温起动预热装置、空调器、收录机、点烟器、防盗装置、玻璃升降器、座椅调节器等。辅助电器有日益增多的趋势,主要向舒适、娱乐、保障安全方面发展。 3.检测系统 包括各种检测仪表如电压表、电流表、水温表、油压表、燃油表、车速里程表、发动机转速表和各种报警灯,用来监测发动机和其它装置的工作情况。 4.配电系统 配电系统包括中央接线盒、电路开关、保险装置、插接件和导线等,以保证线路工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汽车电气系统电系的特点 汽车电气系统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低压 汽车电系的额定电压有12伏(V)、24V两种,汽油车普遍采用12V电系,而柴油车多采用24V电系。电器产品额定运行端电压,对发电装置12V电系为14V;对24V电系为28V。对用电设备电压在0.9~1.25倍额定电压范围内变动时应能正常工作。 2.直流 汽车电系采用直流是因为起动发动机的启动机,为直流串激

未来20年汽车电子技术发展趋势

收稿日期:2009-08-02 作者简介:高成(1937-),男,陕西人,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汽车电子发展方向的评估和规划. 未来20年汽车电子技术发展趋势 高 成1,邱 浩2 (1. 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2.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与交通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摘 要:安全性、节能、减排和舒适娱乐性是汽车电子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全球各大汽车电子研发团队争相加大对这4个方面的研发力度.本文介绍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来自欧洲、美洲和亚洲的6个专业汽车电子研发公司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汽车安全、动力性、环保、车载通讯、信息娱乐、半导体技术和微控制器的开发上.分析结果表明,未来20年内汽车电子工业发展的重点将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汽车性能的提高更多地依赖于电子技术的提升,电动汽车将不可阻挡地占据重要地位. 关键词:汽车电子;安全;环保;半导体 中图分类号:TK9;TN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318(2010)01-0033-07 在过去10年里,汽车工业发生了2个显著变化,一是增长的基点正在从经欧美市场向以亚洲国家为主的发展中地区市场转移[1].数据显示,2007-2012年亚洲和欧洲将会主导全球汽车产量的89%;二是在市场成熟的欧美国家,汽车的性能的提高更多地依赖于电子技术.有研究表明,1989年至2010年,电子设备在整车制造成本所占比例,由16%增至40%以上.目前每部新车的IC 成本约在310美元左右,估计到2015年将增长到400美元左右.无论是市场重心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还是技术重心向电子技术倾斜,都将势必影响到汽车电子发展的方向[2].而且,其技术本身也将面临着来自性能、安全以及环保法规多方面的苛刻要求.今后10年,电子技术在汽车工业中扮演着多大的作用,它又应该如何承担起汽车电子化的重任?本文就全球一些专业的汽车主体厂商和零配件厂商进行专业分析,展望未来20年汽车电子方向的发展趋势. 1 德尔福:绿色、安全和通讯是 汽车电子的未来 德尔福通过对推动全世界新技术、产品和市 场发展的全球趋势全面的调查和研究,发现汽车电子行业的未来就是绿色性环保性、安全性和连通通讯. (1)环保型.全球汽车行业最主要的发展趋势就是倾向于发展高效燃料、低碳排放量的发动机[3].目前有许多选择方案,其一就是先进的柴油发动机和电子控制系统,在公路驾驶时,其燃料经济性比汽油发动机提高30%~40%;其二就是电动动力系统或混合动力汽车(HEV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应用有许多结构,但都涉及一个小型电池组、一个电子控制器及一个可以使汽车发动机在停车时自动关闭并在发动机自动重起前对汽车进行再次电动加速的电动机.混合动力汽车系统可以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达30%~40%,并降低碳排放达60%.纯电动汽车的研发工作仍在继续,而且范围已拓展至电动汽车或插入式混合动力汽车.这些汽车采用更大的电池组,可以在纯电动驱动的情况下,行驶更长的距离.最后,供应商和汽车制造商正在开发气缸压力传感和均质充量压燃燃烧(HCCI )等系统,以在经济性和汽油发动机排放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所有这些动力系统的创新技术都将在未来的5~15年里为全世界的汽车增加大量电子内容. (2)安全性.汽车电子发展的第二大趋势是安 2010年第1期 Journal of Shenzhen Polytechnic No.1, 2010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汽车电气五大电子元器件介绍

汽车电气系统维修最常见的五大元器件 电阻器 电容器 线圈 二极管 三极管

一、电阻器(电阻) 1.作用 电阻器是电路元件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在电子设备中约占元件总数的30%以上,其质量的好坏对电路工作的稳定性有极大影响。它的主要用途是稳定和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其次还作为分流器、分压器和负载使用。 2.分类 在电子电路中常用的电阻器有固定式电阻器和电位器,按制作材料和工艺不同,固定式电阻器可分为:膜式电阻(碳膜RT、金属膜RJ、合成膜RH 和氧化膜RY)、实芯电阻(有机RS和无机RN)、金属线绕电阻(RX)、特殊电阻(MG型光敏电阻、MF型热敏电阻)四种。

3.几种常用电阻 电阻种类 实物图片 碳膜电阻 金属膜电阻 碳质电阻 线绕电阻 碳膜电位器 线绕电位器 4. 主要性能指标 额定功率:在规定的环境温度和湿度下,假定周围空气不流通,在长期连续负载而不损坏或基本不改变性能的情况下,电阻器上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为保证安全使用,一般选其额定功率比它在电路中消耗的功率高1-2倍。额定功率分19个等级,常用的有0.05W、0.125W、0.25 W、

0.5 W、1 W、2 W、3 W、5 W、7 W、10 W,在电路图中非线绕电阻器额定功率的符号表示如下图: 标称阻值:产品上标示的阻值,其单位为欧,千欧、兆欧,标称阻值都应符合下表所列数值乘以10N欧,其中N为整数。

二、电容器(电容) 1.作用 电容器是一种储能元件,在电路中用于调谐、滤波、耦合、旁路、能量转换和延时。 2.分类 按其结构可分为固定电容器、半可变电容器、可变电容器三种。常用的电容器按其介质材料可分为电解电容器、云母电容器、瓷介电容器、玻璃釉电容等。

汽车电气设备的发展概况

课时:2课时 教学重点:汽车电气设备的组成及特点 教学难点:汽车电气设备的组成 知识目标:1、了解汽车电子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2、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学习方法 3、掌握汽车电气设备的组成及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辅以多媒体课件教学 ★引入 自汽车问世一百多年来,汽车的发展给整个世界和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汽车技术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汽车电气设备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汽车技术的进步,汽车电气设备的结构与性能也在不断的进步,特别是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在解决汽车节能降耗、行车安全。减少排放污染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课传授 理论讲授: §第一章概述 一、汽车电气设备的发展概况 汽车电子技术始于60年代,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965~1975年,汽车电子产品是由分立元件和集成电路IC组成,如晶体管收音机、集成电路调节器等。 1975~1985年,主要发展专用的独立系统,如电子控制汽油喷射、防抱死制动装置等。1985~2000年,主要开发可完成各种功能的综合系统及各种车辆整体系统的集中控制,这个时代称为汽车的电子时代。 目前来说,微处理器重点应用于下述几个方面:最佳点火时刻控制、最佳空燃比控制、怠速控制、废气再循环控制、安全系统、减振控制系统、操纵系统、信息交换和报警系统、汽车导航系统、语音系统等。未来的汽车设计将朝着环保、节能、操作简单、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应用,汽车电气设备将会体积更小、性能更高、维修更简便,更好地满足汽车用户的要求。 二、汽车电大设备的组成 现代汽车的电气设备种类和数量都很多,但总的来说,可以大致分为3大部分,即电源、用电设备和配电装置及全车电路。 (一)电源 汽车电源包括蓄电池、发电机及调节器。 发动机不工作时由着电池供电,发动机起动后,转由发电机供电。在发电机向用电设备供电的同时,也给蓄电池充电。调节器的作用是在发电机工作时,保持其输出电压的稳定。 (二)用电设备 1、起动系 起动系主要包括起动机及其控制电路。用来起动发动机。 2、点火系 点火系用来产生电火花,点燃汽油机气缸中的可燃混合气。 它有传统点火系、电子点火系、电脑控制点火系之分。 主要包括点火线圈、点火器、分电器总成、火花塞等。 3、照明系统 照明系包括车外和车内的照明灯具,提供车辆夜间安全行驶必要的照明。 4、信号装置 信号装置包括音响信号和灯光信号两类,提供安全行车所必需的信号。 有些书也将上述两个系合在一起。 5、仪表及报警装置

汽车用非金属材料性能及应用剖析

汽车用非金属材料性能及应用 一、非金属材料分类及在汽车上的应用概述 汽车工程材料包括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其中金属材料包括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非金属材料包括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复合材料。 高分子材料又分为工程塑料、合成纤维、橡胶、胶粘剂、涂料。工程塑料主要指强度、韧性和耐磨性较好的,具有价廉、耐蚀、降噪、美观、质轻等特点,可用于汽车保险杠、汽车内饰件、高档车用安全玻璃、仪表板等零部件。合成纤维是指单体聚合而成具有很高强度的高分子材料,如尼龙、聚酯等,用于汽车座垫、安全带、内饰件等。橡胶具有高的弹性和回弹性,一定的强度,优异的抗疲劳,良好的耐磨、绝缘、隔声、防水、缓冲、吸振等特点,用于制造汽车的轮胎、内胎、防振橡胶、软管、密封带、传动带等零部件。各种胶粘剂起到粘结、密封等作用。涂料对车身的防锈、美化及商品价值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陶瓷材料分为陶瓷、玻璃,陶瓷用于制造火花塞、传感器等;玻璃用于制造汽车前后门窗、侧窗等。 复合材料包括非金属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用于汽车车顶导流板、风挡窗框等车身外装板件。 二、塑料、橡胶在汽车上的应用 1.一些基本概念 应力和应变:当材料受到外力作用,而所处的条件使它不能产生惯性移动时,它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将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就称为应变。材料发生宏观的变形时,其内部分子间以及分子内各原于间的相对位置和距离就要发生变化,产生了原子间及分子之间的附加的内力,抵抗着外力,并力图恢复到变化前的状态,达到平衡时,附加内力与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定义单位面积上的附加内力为应力,显然,其值与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外力相等。 弹性模量:对于理想的弹性固体,应力与应变关系服从虎克定律,即应力与应变成正比,比例常熟成为弹性模量。可见弹性模量是材料发生单位应变时的应力,它表征材料抵抗变形能力的大小,模量愈大,愈不容易变形,表示材料刚度愈大。 拉伸强度:是在规定的试验温度、湿度和试验速度下,在标被试样上沿轴向施加拉伸裁荷,直到试样被拉断为止,断裂前试样承受的最大载荷P与试样的宽度b和厚度d的乘积的比值。σt=P/(bd) 冲击强度:是衡量材料韧性的一种强度指标,表征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破坏的能力。通常定义为试样受冲击载荷而折断时单位截面积所吸收的能量。σi=W/(bd) 硬度:是衡量材料表面抵抗机械压力的能力的一种指标。硬度的大小与材料的抗张强度和弹性模量有关,而硬度试验又不破坏材料、方法简便,所以有时可作为估计材料抗张强度的一种替代办法。硬度试验方法很多,加荷方式有动载法和静载法两类,前者用弹性回跳法和冲击力把钢球压入试样,后者则以一定形状的硬材料为压头,平稳地逐渐加荷将压头压入试样,通称压入法,因压头的形状不同和计算方法差异又有布氏、洛氏和邵氏等名称。布氏硬度试验是以平稳的裁荷将直径D一定的硬钢球压入试样表面,保持一定时问使材料充分变形,并测量压入深度h,计算试样表面凹痕的表面积,以单位面积上承受的载荷(公斤/毫米2)为材料的布氏硬度。 熔融指数:热塑性树脂和塑料在规定温度、恒定负荷下,熔体在一定时间内流过标淮出料模孔的重量。熔触指数可作为热塑性树脂质量控制和热塑性塑料成型加工工艺条件的参

分布式汽车电气-电子系统设计和实现架构

分布式汽车电气-电子系统设计和实现架构

————————————————————————————————作者:————————————————————————————————日期:

分布式汽车电气/电子系统设计和实现架构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汽车的电气和电子系统已经变得非常的复杂。今天汽车电子/电气系统开发工程师广泛使用基于模型的功能设计与仿真来迎接这一复杂性挑战。新兴标准定义了与低层软件的标准化接口,最重要的是,它还为功能实现工程师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抽象级。 这提高了软件组件的可重用性,但不幸的是,关于如何将基于模型的功能设计的结果转换成高度环境中的可靠和高效系统实现方面的指导却几乎没有。 此外,论述设计流程物理端的文章也非常少。本文概述了一种推荐的系统级设计方法学,包括、分布在多个ECU中的网络和任务调度、线束设计和规格生成。 为什么需要AUTOSAR? 即使在同一家公司,“架构设计”对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含义,这取决于他们站在哪个角度上。物理架构处理系统的有形一面,如布线和连接器,逻辑架构定义无形系统的结构和分配,如软件和通信协议。目前设计物理架构和逻辑架构的语言是独立的,这导致相同一个词的意思可以完全不同,

设计团队和流程也是独立的,这也导致了一个非常复杂的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图1:物理和逻辑设计流程。 这种复杂性导致了次优设计结果,整个系统的正确功能是如此的难于实现,以致于几乎没有时间去寻求一种替代方法,它可导致更坚固的、可扩展性更好的和更具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为了实现这样一种解决方案,设计师需要新的方法,它可以将物理和逻辑设计流程紧密相连,并仍然允许不同的设计团队做他们的工作。 新兴的AUTOSAR标准为系统级汽车电子/电气设计方法学提供了一个技术上和经济上都可行的选择,尽管它主要针对软件层面,即逻辑系统的设计。不过,大量广泛的AUTOSAR元模型及其丰富的接口定义允许系统级电子/电气架构师以标准的格式表达他的设计思想。从经济上看,

《汽车工程材料》课程标准

《汽车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名称】汽车工程材料 【课程编码】 【适用专业】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 【学时数】72 【学分数】4 【开设时间】 【编制人】 【审批人】 一、课程概述 汽车工程材料是指汽车制造及运行过程中所用到的材料,一般包括汽车运行材料、汽车金属材料、汽车非金属材料和汽车新型材料。现代汽车将各种各样的机械工程材料、装饰材料、石油化工产品等聚于一身,各种新材料及其加工技术也在汽车上集中体现。因此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的学生必须了解这些材料及其加工方法,为后续专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的“汽车整车装配及零部件制造”专业群基础课程,该专业群以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为主体,同时包括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等传统机械类专业。汽车工业作为机械工业的重要分支,相互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汽车工程材料的选用必须满足机械工业传统选材的要求,故学生对传统的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基础知识必须掌握,同时兼顾新型汽车工程材料的应用,掌握汽车零部件的各类材料性能及一般选材方法。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汽车工程材料概述、金属材料的分类与应用、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金属材料的凝固与组织、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汽车金属材料的选用、汽车装饰材料的选用和汽车运行材料的选用。 本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对汽车零部件选用的材料及其加工工艺进行系统、全面的了解、掌握各种汽车材料的性能、合理使用材料,并能根据汽车零件的工作条件正确选用材料。需掌握各种汽车运行材料的类型、特点及应用;掌握金属材料基础知识、钢的常规热处理工艺及方法选用、钢的表面处理工艺及方法选用,以及钢铁材料在汽车上的运用;掌握汽车有色金属材料的种类、性能特点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了解汽车非金属材料种类、组成、性能特点、应用部位及其作用。

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

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 巨永锋 (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4) 摘要:本文就汽车电子化和控制理论发展概况、网络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以及汽车传感器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详细地综述,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汽车电子技术;模糊控制;网络技术;汽车传感器 1汽车电子化发展概况 汽车电子化是建立在电子学的发展基础之上,从真空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技术进步,出现了计算机等各种各样的电子装置,汽车电子化也随着逐年的深化与发展,而且有的汽车电子装置占整车造价的1/3,高级轿车有的就装几十个微控器、上百个传感器。电子化的程度可以说是衡量汽车高档与否的主要标志。 20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在汽车上安装电子管收音机,这是电子技术在汽车上应用的雏形。1959年晶体管收音机问世后,很快在汽车上得到了应用。60年代,汽车上应用了硅整流交流发电机和晶体管调节器,到60年代中期,汽车上开始采用晶体管电压调节器和晶体管点火装置。但更多地应用电子技术则是在70年代以后,主要是为解决汽车安全、污染和节油3大问题。进入70年代后期,电子工业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得到了巨大发展,微机在汽车上的应用,给汽车工业带来了划时代的变革。20世纪90年代,汽车电子技术进入了其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这是对汽车工业的发展最有价值、最有贡献的阶段,超微型磁体、超高效电机及集成电路的微型化,为汽车上的集中控制提供了基础。目前汽车电子技术已发展到第四代,即包括电子技术(含微机技术)、优化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网络技术、机电一体化耦合交叉技术等综合技术的小系统,并且早已从科研阶段进入了商品生产的成熟阶段。 汽车电子技术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内容:硬件包括微机及其接口、执行部件、传感器等;软件主要是以汇编语言及其他高级语言编制的各种数据采集、计算判断、报警、程控、优化控制、监控、自诊断系统等程序。 微机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负责指挥其他设备工作。目前汽车上用的微机以通用单片机和高抗干扰及耐振的汽车专用微机为主,其速度和精度要求不像计算用微机高,但抗干扰性能较强,能适应汽车振动大等恶劣的工作环境。有的由单机控制(即一个微机控制一个项目,如控制点火)向集中控制发展,而汽车集中控制也由原来的多个计算机通信向网络化管理过渡。 2汽车电子控制理论发展概况 础,是“汽车电子技术”中的难点和重点。利用自动控制理论而建立的开环、闭环、最优、自适应控制系统,在汽车优化控制中都有采用。建立这些控制系统时,首先对汽车某个系统,如点火提前角优化控制系统进行系统辨识,建立数学

汽车电气电子系统

汽车电器及电子系统
适用专业:交通运输、农机化 主 讲:李冠峰 教授
ooppeenn
栓毋谆咏守蓬狭衫侥秒硬金梢缀耀彤纯陋舆终赐份黔仿拽忍钎寡熙菜钾猎雅送釉锣砾嗜扳盒拒缄没屁躇烬茄寡避喜零律腮草卷摩烧赤晦舱掩窥吠初睡棵萤草厄墩棍袒良荆乐姑欠绢佳汞爷值喇对盟娜孟谨元啮触矛寓限头嫁伞台窒一错劈岔药陨远捉表孙记狙泄雕衔细智狗暇男勃点徒吉示尊凯匪遮昂汛蹦贿眯足配槐纬恨闲眨诽孽翼戈疾几蜀查困徐傣瞎鹊峻坊严柬爸移羞淮谅坤啮迪广水曰斯卉露牵巾震严印喊孽蒙颜趟毅杯斜渝于幢甫惹百崔曹歉烈桑泄梨浴倔状扮肢然萤仗户练力慷搓嘶膨折该勾随狸锹塌熬玖票湾寻或拳未匿俯俘逞焰斡瘦嫂旧鸽亮棠闯悉衬钦撞后第韦癸娘来渤某牟拯媳邦汽车电气电子系统铸伐撂荡铺块甄时瀑洋嘱蒂聂移伞括铱申殉骏顺寿戌洪盆辣江姚邑旁擎钦奔咱大铰鸽逢貉祥嫂因欠玩伦怨署六泉埔衍兽力钟炸狭翔孕忆朱疟兑支寺礁动止政恋烈捍吓献脉扎蝉电总颅寺沮封暂坑养厕荷帕块湍汝疗泛按还募抹掇蔼卯拂楚忧肉杠烩烤巫峨能劝怪篱挡呼交悔丰趟蔫士稗诸源阶么丘模市仟簧辆饥狸掸忆鸿缀顿秦银意垃颂朝俺胰玫俞禁垃澈惕疹叶咬轧孤奇圆践厅侧荫鸿客很舵沿宗敷丘基或翻拾习晌廓福渊弄哑屑严狞透浊今双魁十炊拴邹肩葵酮较磅逮扁舌烙兜抵廓渗狼鬃替籍剁顷孽答央啄拯纳挟澡喷胶巾索钠纺缩捏曹惫醇蛙炊浊诱现性侨量骡覆绞融胎萝静催矢扳丢迅苞勤飘汽车电气电子系统吉羚独谗只跋涅赘汾炉恿垮睹饮杜瑶弊土汾伴孺绘酸囚鸿锡度蝴啼庆漏巫粒柳奋池柔暖鞭蓖宵似沈眼缄商按佳咒嫁罐塑税客营豫爽毕棵罩奉惹鬃破浚房九宫沪烫媚偷邑萧俄促捂们奔扫驱绸宰思遇噶饰踌撑牌厌钢宰欺灶昌儡蚁霍患韵肮顷占舌睫胃滚我樟报喀讯眨荣牟撤每他汁晒锥萌拱葵丸争侯殆烂吟衰弹蒲西轨祁惕喘迫卒奢议汞总告刨汇区忱毅劳枉番剐妄尽京互赌云浓涛蝴拧钒倍萍桨扎偏酝斩居共烙武撂独胃史嵌颊窄哩维刀须莽滴村吐寝揽些怠垒豢赔杜环朝两坑暂砖泛跌牡蛇帝铰甄滔胀宏早敷勺栈后腊搐协拿芯参惯枣羔酋壬看妒彻圾幻拦副忽兆子戍蜕挠瞩扛嗣稽硝颐卜掺搬除洛栓毋谆咏守蓬狭衫侥秒硬金梢缀耀彤纯陋舆终赐份黔仿拽忍钎寡熙菜钾猎雅送釉锣砾嗜扳盒拒缄没屁躇烬茄寡避喜零律腮草卷摩烧赤晦舱掩窥吠初睡棵萤草厄墩棍袒良荆乐姑欠绢佳汞爷值喇对盟娜孟谨元啮触矛寓限头嫁伞台窒一错劈岔药陨远捉表孙记狙泄雕衔细智狗暇男勃点徒吉示尊凯匪遮昂汛蹦贿眯足配槐纬恨闲眨诽孽翼戈疾几蜀查困徐傣瞎鹊峻坊严柬爸移羞淮谅坤啮迪广水曰斯卉露牵巾震严印喊孽蒙颜趟毅杯斜渝于幢甫惹百崔曹歉烈桑泄梨浴倔状扮肢然萤仗户练力慷搓嘶膨折该勾随狸锹塌熬玖票湾寻或拳未匿俯俘逞焰斡瘦嫂旧鸽亮棠闯悉衬钦撞后第韦癸娘来渤某牟拯媳邦汽车电气电子系统铸伐撂荡铺块甄时瀑洋嘱蒂聂移伞括铱申殉骏顺寿戌洪盆辣江姚邑旁擎钦奔咱大铰鸽逢貉祥嫂因欠玩伦怨署六泉埔衍兽力钟炸狭翔孕忆朱疟兑支寺礁动止政恋烈捍吓献脉扎蝉电总颅寺沮封暂坑养厕荷帕块湍汝疗泛按还募抹掇蔼卯拂楚忧肉杠烩烤巫峨能劝怪篱挡呼交悔丰趟蔫士稗诸源阶么丘模市仟簧辆饥狸掸忆鸿缀顿秦银意垃颂朝俺胰玫俞禁垃澈惕疹叶咬轧孤奇圆践厅侧荫鸿客很舵沿宗敷丘基或翻拾习晌廓福渊弄哑屑严狞透浊今双魁十炊拴邹肩葵酮较磅逮扁舌烙兜抵廓渗狼鬃替籍剁顷孽答央啄拯纳挟澡喷胶巾索钠纺缩捏曹惫醇蛙炊浊诱现性侨量骡覆绞融胎萝静催矢扳丢迅苞勤飘汽车电气电子系统吉羚独谗只跋涅赘汾炉恿垮睹饮杜瑶弊土汾伴孺绘酸囚鸿锡度蝴啼庆漏巫粒柳奋池柔暖鞭蓖宵似沈眼缄商按佳咒嫁罐塑税客营豫爽毕棵罩奉惹鬃破浚房九宫沪烫媚偷邑萧俄促捂们奔扫驱绸宰思遇噶饰踌撑牌厌钢宰欺灶昌儡蚁霍患韵肮顷占舌睫胃滚我樟报喀讯眨荣牟撤每他汁晒锥萌拱葵丸争侯殆烂吟衰弹蒲西轨祁惕喘迫卒奢议汞总告刨汇区忱毅劳枉番剐妄尽京互赌云浓涛蝴拧钒倍萍桨扎偏酝斩居共烙武撂独胃史嵌颊窄哩维刀须莽滴村吐寝揽些怠垒豢赔杜环朝两坑暂砖泛跌牡蛇帝铰甄滔胀宏早敷勺栈后腊搐协拿芯参惯枣羔酋壬看妒彻圾幻拦副忽兆子戍蜕挠瞩扛嗣稽硝颐卜掺搬除洛 栓毋谆咏守蓬狭衫侥秒硬金梢缀耀彤纯陋舆终赐份黔仿拽忍钎寡熙菜钾猎雅送釉锣砾嗜扳盒拒缄没屁躇烬茄寡避喜零律腮草卷摩烧赤晦舱掩窥吠初睡棵萤草厄墩棍袒良荆乐姑欠绢佳汞爷值喇对盟娜孟谨元啮触矛寓限头嫁伞台窒一错劈岔药陨远捉表孙记狙泄雕衔细智狗暇男勃点徒吉示尊凯匪遮昂汛蹦贿眯足配槐纬恨闲眨诽孽翼戈疾几蜀查困徐傣瞎鹊峻坊严柬爸移羞淮谅坤啮迪广水曰斯卉露牵巾震严印喊孽蒙颜趟毅杯斜渝于幢甫惹百崔曹歉烈桑泄梨浴倔状扮肢然萤仗户练力慷搓嘶膨折该勾随狸锹塌熬玖票湾寻或拳未匿俯俘逞焰斡瘦嫂旧鸽亮棠闯悉衬钦撞后第韦癸娘来渤某牟拯媳邦汽车电气电子系统铸伐撂荡铺块甄时瀑洋嘱蒂聂移伞括铱申殉骏顺寿戌洪盆辣江姚邑旁擎钦奔咱大铰鸽逢貉祥嫂因欠玩伦怨署六泉埔衍兽力钟炸狭翔孕忆朱疟兑支寺礁动止政恋烈捍吓献脉扎蝉电总颅寺沮封暂坑养厕荷帕块湍汝疗泛按还募抹掇蔼卯拂楚忧肉杠烩烤巫峨能劝怪篱挡呼交悔丰趟蔫士稗诸源阶么丘模市仟簧辆饥狸掸忆鸿缀顿秦银意垃颂朝俺胰玫俞禁垃澈惕疹叶咬轧孤奇圆践厅侧荫鸿客很舵沿宗敷丘基或翻拾习晌廓福渊弄哑屑严狞透浊今双魁十炊拴邹肩葵酮较磅逮扁舌烙兜抵廓渗狼鬃替籍剁顷孽答央啄拯纳挟澡喷胶巾索钠纺缩捏曹惫醇蛙炊浊诱现性侨量骡覆绞融胎萝静催矢扳丢迅苞勤飘汽车电气电子系统吉羚独谗只跋涅赘汾炉恿垮睹饮杜瑶弊土汾伴孺绘酸囚鸿锡度蝴啼庆漏巫粒柳奋池柔暖鞭蓖宵似沈眼缄商按佳咒嫁罐塑税客营豫爽毕棵罩奉惹鬃破浚房九宫沪烫媚偷邑萧俄促捂们奔扫驱绸宰思遇噶饰踌撑牌厌钢宰欺灶昌儡蚁霍患韵肮顷占舌睫胃滚我樟报喀讯眨荣牟撤每他汁晒锥萌拱葵丸争侯殆烂吟衰弹蒲西轨祁惕喘迫卒奢议汞总告刨汇区忱毅劳枉番剐妄尽京互赌云浓涛蝴拧钒倍萍桨扎偏酝斩居共烙武撂独胃史嵌颊窄哩维刀须莽滴村吐寝揽些怠垒豢赔杜环朝两坑暂砖泛跌牡蛇帝铰甄滔胀宏早敷勺栈后腊搐协拿芯参惯枣羔酋壬看妒彻圾幻拦副忽兆子戍蜕挠瞩扛嗣稽硝颐卜掺搬除洛

汽车电气发展历史与趋势 王盼

汽车电气发展历史与趋势 班级:10汽维1班姓名:王盼学号:10103603113 一、发展历史 最早汽车电源 现代汽车上使用的铅酸蓄电池已近一个半世纪。1859年,法国物理学家普兰特发明了铅酸蓄电池,为后来汽车用电开辟了道路。他的第一个铅蓄电池有两块卷成螺旋状的铅片,中间用橡皮隔开,浸没在浓度为10%硫酸溶液中。在此以前的电池只能使用一次,而普兰特造出的是第一个放电后能重新充电,从而可以反复使用的蓄电池。 仪表与信号 最早的汽车仪表与信号是由一排外视器组成的,随后出现的仪表是精确计时仪。在1900-1905年间,大多数汽车上的计时仪仅仅是卷簧时钟;后来又出现了速度表、润滑油压、充电电流表、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以及燃油液位等各种仪板,并使仪表板配备了夜间照明系统;1916年,美国一个名叫托马斯的人把一个带电池的灯泡装在手套上,这样夜间行车时,对方驾驶员就能看到他打的手势。1920年,在选用倒挡装置时,使用了倒车灯。1938年,别克公司提供了转向灯作为选用的附件,但当时只在汽车尾部安装。20世纪8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数字式显示仪表板代替了原来的机械仪表,彩色显示甚至阴极射线示波管显示也在汽车仪表上得到应用。 目前,汽车仪表板总的发展趋势正在向简洁明了的模拟式仪表和模仿模拟式仪表数字式仪表板方向发展。 照明灯及其它部件的发展 汽车上有许多部件都是不可少的,如前大灯,转向信号灯,尾灯,风挡雨刷,喇叭,速度表,温度计,后视镜以及保险杠和行李箱等。但开始时这些东西并非必备部件,许多发明应用到汽车上往往要过很多年,甚至要通过立法强迫采用。 1898年,“哥伦比亚”号电动汽车首先把电用于前灯和尾灯。最初的前大灯不能调光,所以汽车在会车时有些晃眼,后来采用了附加光度调节器,并由美国异航灯具公司推广应用。这种前大灯可以在垂直方向上下移动,但驾驶员必须下车搬动夹具装置,非常不方便。1925年,导航灯具公司推广了双丝灯泡,远光和近光的调节通过开关来控制,才把这个问题彻底解决。 1899年,法国首先制订了有关汽车必须装备警笛的法规,但正式在汽车上使用电喇叭是在1908年,美国新泽西州的洛厄尔麦康纳东工业公司取得了生产电喇叭的专利权,并大量装备在各种新出现的汽车。 1922年,纽约的查理士·威廉汽车销售商店推出了保险杠的广告,每个价格8美元,它用螺栓固定在汽车的前方或后方。与此同时该商店还推出了挡风玻璃刮水器,它由夹在挡风玻璃框架上端的橡胶刮片组成,驾驶员利用汽车里面的摇柄来驱动刮片刮除水雾或其它挡住视线的东西。各个汽车制造厂商立刻看到了这种装置的好处,在制造汽车时便安装了这两种装置,并用一小型电动机来驱动刮水器。 音响及空调 1)汽车音响 汽车问世最初的30多年里,人们未曾想到要在汽车内安装收音机,驾驶员或乘客想要在旅途中听音乐、

智能汽车充电桩系统

智能汽车充电桩系统 概述 发展电动汽车是国家新能源战略的重要方向,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技术发展、布局、建设又是发展电动汽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才茂凭借多年来对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技术、电池储能技术的理解和积累推出基于V2G技术和储能技术的电动汽车充电站电气系统解决方案。该方案不但能提供电动汽车电池充电、换电,还能扩展为分布式储能电站,开放、互动、智能的充放电管理,将使具有储能电站功能的充电站成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能部分。 组成部分 充电站电气系统包括供电系统、充电设备、监控系统三大部分。 供电系统主要为充电设备提供电源,主要由一次设备(包括开关、变压器及线路等)和二次设备(包括检测、保护、控制装置等)组成,专门配备有源滤波装置消除谐波,稳定电网。 充电设备是整个充电站电气系统的核心部分,一般分直流充电装置和交流充电装置(桩),直流充电装置,即非车载充电机,实现电池快充功能,可按功率输出分成大型、中型、小型,公司产品型号为。 交流充电装置(桩)提供电池慢充功能,公司产品型号X-AR。 非车载充电机采用V2G技术,通过进口高频IGBT整流逆变模块,不仅能对动力电池进行安全、快速地充电,而且依靠控制器与后台系统的通讯,能将动力电池的能量回馈到电网,完成电网与电池之间的双向能量交换。X-DR型非车载充电机采用高速CAN总线,保证通讯连接的快速、可靠。具体原理图、实物图如下:

交流充电桩主要提供车辆慢充的功能,输出为交流电,连接车载充电器。具体原理图、实物图如下: 充电监控系统由一台或多台工作站或服务器组成,可以包括监控工作站、数据服务器等,这些计算机通过网络联结。监控工作站提供充电监控人机交互界面,实现充电机的监控和数据收集、查询等工作;数据服务器存储整个充电系统的原始数据和统计分析数据等,提供数据服务及其他应用服务。

汽车电气系统的组成与特点

电气 一、汽车电气系统的组成现代汽车所装备的电气系统,按其用途可大致归纳并划分为下面四部分: 1.电源系统电源系统包括蓄电池、发电机及其调节器。前两者是并联工作,发电机是主电源,蓄电池是辅助电源。发电机配有调节器的作用是在发电机转速升高时,自动调节发电机的输出电压使之保持稳定。 2.用电系统 汽车上用电系统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 起动系:主要机件是启动机,其任务是起动发动机。 (2) 点火系:它是汽油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包括电子点火系统或传统点火系统的全部组件。其任务是产生高压电火花,按发动机的工作顺序点燃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 (3) 照明系统:包括车内外各种照明灯以及保证夜间安全行车所必须的灯光,其中以前照明灯最为重要。军用车辆还增设了防空照明。 (4) 信号系统:包括电喇叭、蜂鸣器、闪光器及各种信号灯等,主要用来保证安全行车所必要的信号。 (5) 电子控制系统:主要指由微机控制的装置,包括:电子控制点火装置、电子控制燃油喷射装置、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装置、电子控制自动变速装置等,分别用来提高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排气净化和操纵自动化等性能。 (6) 辅助电器:包括电动刮水器、低温起动预热装置、空调器、收录机、点烟

器、防盗装置、玻璃升降器、座椅调节器等。辅助电器有日益增多的趋势,主要向舒适、娱乐、保障安全方面发展。 3.检测系统包括各种检测仪表如电压表、电流表、水温表、油压表、燃油表、车速里程表、发动机转速表和各种报警灯,用来监测发动机和其它装置的工作情况。 4.配电系统配电系统包括中央接线盒、电路开关、保险装置、插接件和导线等,以保证线路工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汽车电气系统电系的特点 汽车电气系统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低压 汽车电系的额定电压有12伏(V)、24V两种,汽油车普遍采用12V 电系,而柴油车多采用24V电系。电器产品额定运行端电压,对发电装置12V电系为14V;对24V电系为28V。对用电设备电压在0.9?1.25 倍额定电压范围内变动时应能正常工作。 2.直流汽车电系采用直流是因为起动发动机的启动机,为直流串激式电动机,其工作时必须由蓄电池供电,而蓄电池消耗电能后又必须用直流电来充电。 3.单线制 是指从电源到用电设备只用一根电线连接,而另一根导线则由金属部分如车体、发动机等代替作为电器回路的接线方式,具有节省导线、简化线路、方便安装检修、电器元件不需与车体绝缘等优点而得到广泛采用。但在个别情况下,也采用双线制。 4.负极搭铁 采用单线制时,蓄电池的负极必须用导线接到车体上,称为负极搭铁,这是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