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视角的故事类文本教学浅谈
浅谈基于儿童视角下的文本解读

、
教 材文 本本 身 是静止 存在 的 ,它 的活力 只 有在儿 童 的
介 入 与参 与 以后才 会得 到彻 底释 放 ,而课 堂对 话是儿 童 走
进文 本的 重要 形式 。 在课 堂对话 过程 中 , 教 师 与儿童 彼此 敞 开 心扉 、 互相 尊重 , 教 师站 在儿 童 的角度 和立 场 上来 剖析 儿 童的 观点 , 进 而 引导儿 童形 成正 确 的价值 观 。
三、 适度解 读 。 促 孩子 健康 向善
重视 文 本解 读是 好事 , 但是教 师 需要 注意 一 点 , 不要 过 度 地解 读文 本 。 一般 来说 , 语 文教 学所 存在 的过 度 阐释行 为
主 要有 以下 两种 表现 形式 。 1 . 关 系 到作 者 的行 文意 图 。主 要表 现 在教 师 在 讲解 课
就可 以让 儿 童 回归到 童话 的世 界 中 ,继 续编 织他 们 自己的
师生 对话 。 使 孩子 融入 文本 童话 , 寻找 富有 诗意 的答 案 。这 种儿 童式 的解读 方 法 , 不 但 留住 了童话 的美 感 ,而且 又用 童话 的方 式使 童话 的 问题 得
到 了完美 的解 决 。
比如 苏教 版三 年级 《 掌 声》 一课 , 可以 进行 如下 对话 。
师: 孩 子们 , 读 完课 文 , 谁 能说 说你 眼 中的 英 子是 什 么
样子 的呢 ?
文 时 天马 行 空 、 任意发挥、 随意引申, 表 面上 看 似 乎讲 解 的
( “ 英 子很 自卑 ” “ 英子 很 不 高兴” “ 英 子很 安静 ” )
解读 , 会 把 故事 全盘 否定 , 是反 阅读 的一种 心 态 。但 是儿 童
儿童本位视角下的小学语文童话阅读教学

儿童本位视角下的小学语文童话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文学情感的重要环节,而童话故事是小学生接触文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引导学生从儿童本位的视角去阅读和理解童话故事,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教学问题。
本文将围绕着儿童本位视角下的小学语文童话阅读教学展开讨论。
一、童话故事选材要贴合儿童的兴趣和心理特点童话故事的选材要贴合儿童的兴趣和心理特点。
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要让学生产生共鸣和热情,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可以选择一些色彩鲜明、情节简练、富有想象力的经典童话故事,如《小红帽》、《灰姑娘》、《小猪佩奇》等,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感受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发挥想象力,感受其中的善与恶、努力与奋斗等价值观念。
在选材上还应该注意儿童的心理特点,避免选择一些太过阴森恐怖的故事,以免给学生带来负面情绪。
也应当尽量避免一些过于复杂、抽象的故事,要让学生能够轻松理解和接受故事内容。
二、通过互动性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和心理特点,教师在童话故事的阅读教学中应当引入丰富的互动元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积极参与意识。
可以通过小组朗读、分角色表演、情境再现等形式,让学生在情境中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感受故事内容。
在教学中,老师还可以采用提问、讨论、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去理解和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
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不仅能够增进他们对故事的理解,还能够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求知欲。
在进行童话故事的阅读教学时,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阅读意愿和选择,不强求学生一定要喜欢和理解老师所选择的故事,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故事,从而更好地进行阅读。
三、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体验人生哲理童话故事不仅是一篇篇情节丰富的故事,更是一部部蕴含着人生哲理的文学作品。
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站在儿童的视角去体验故事中的情感,领会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基于儿童视角的小学语文文本教学研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封写 给广 裹 的原 野 赶 紧披 上金 黄 色 的外 衣 等等 学 生 想象 的 这些 场景 并 不是 文 中中所提 及 的 即 使提 到 了 文本 中的事 物 也 会在 描述 的过程 中添加 上 自己 的东 西 对 于 学 生 这些 天 马 行 空 的想 象 教 师要 做 的就是 不 断 的支持和 鼓励 让 学 生 的思 维真 正 的走 出 文 本 感 受文 本之外 的魅 力 三 重 回 文本 深 入 理解 小学 语 文 教学 面 对 的是 一 群 岁 左 右 的儿 童 他 们 每个 人 对本 文 的理解都 会 有 所不 同 所 以 教 师 不 能将 自己 的思 维 和 想 法强 加 于 学 生身 上 这样 会 给学 生 的学 习 带来 很 大 的 困 扰 我 们要 求教 师 在教 学之前对本 文 一遍 遍 的 朗读 和 理解并 不 是为 了 让教 师将 自己 的朗读 心 得传 授 给想 自己 的学生 这 种 被 动 的 霸 道 的传 授 方式 不 会给 学生 带 来任何 学 习 的美感 教 师 需要 站 在 学 生立 场 上 以 儿 童 的视 角来审 视文 本 内容 争 取用 最 好 的方 式 来 帮 助 学 生理解 文本 内容 因此 当学生 在 走 出 文本之 后 重 新 回 到文 本 时 他 们 的思 想 境 界 势必 会 得 到一 个 很 好 的提 升 在 重 回 文 本 深 人 理解 的过 程 中 教 师要 带 着 学 生从 背 景 知识 内 容 理解等方 面 来 重新 理解 在 背 景知 识 理解 上 一旦 学 生 大胆 走 出 了文 本 利 用 自己 的 方 式 来对文 本 内容 进行 一 个 重 新 的收 集 和 阅读 之 后 学 生 对 文 本 的态 度 就会 有 一个 彻底 的转变 如在 教 学 《陈毅探母 》这 篇课 文 时 学生 在 走 出文 本 对 陈毅 的生 平事迹 有一 个 了 解之后 再 回 来朗读课文 时 他们 的情 感 和 思 维 一 定可 以 更 加 的清 晰 和 真挚 在 文 本理解中 教师 可 以 培 养学 生 的批 判精 神 而 如 果 学 生 外 在 面 的世界 转 了 一 圈 回 来之后 他 们不仅会看 的更清 楚 更会 对 文 本 内容提 出 自己 的见 解甚 至是 批 判 这 时 教 师可 以 鼓励 学 生 大胆 的质 疑 提 出 自己 的观 点 比 如在 学 习 《狐狸 和 乌鸦 》时 学 生在 重 回 文 本 时就 会 问 狐狸 为什 么 不把 肉吃 了 再去 笑 呢 这 样 一个 简 单 的 问 题 看 起来非 常 的简 单 却 也 我 是对 文 本 内容 的一个 批判 的过 程 综 上所 述 在 小学 语 文文 本教 学 的研 究 中 我 们 必须 要 紧抓 儿 童 的心 理 从 儿 童 的视 角来 重新 审 视 和 设计 语 文 教学 这 样语 文 教 学 才能 在 素 质教 育 的推 动 中崭 露 头 角 才 能 为小 学 生创 造 一个 民 主 积极 的学 习 氛 围 为学 生健康 和 谐 的发展 打下 有 力 的 基础 参考 文 献 〔 口 司 河 南 教育 基 教 版 刘 宇 浅论 小学 语 又 有 效 课 堂标准 〔 年 期 〔口 司 海 南师 范 学院学 谢越 华 又 本 解 读 让语 又 教学 充溢人 性 〔 报 社 会科 学版 年 期 〔口 郭圣 林 实现儿 童视 角 学科视 角 社 会视 角的 统一 民国 司 语 又 建设 小 学语 又 教科书 编写 经 验及 启 示 〔 口 于 正 军 从教 材走 向儿 童 例 谈基 于 儿 童视 角 的 例 题 口 教育科 学论 坛 教学 』 作 者 单位 官湖镇镇 西 小 学 江苏 那 州
基于儿童视角的童话教学例谈

童话 的趣 味色彩 , 使 学生读起 来觉得 又
好玩 , 又有趣 。在课堂教学 中, 教师在 引
领学 生学习课文 时从 “ 趣 味” 人手引领 学
生 朗读 ,再让 学生分别表演北风和小鱼 ,
读童话的“ 韵 味”
“ 品读 韵 味 ”在 这 里指 的就 是 品 词析
例如《 小鹰学 飞》 是 苏教版语 文第三 册的一篇童话 , 主要讲 了小鹰在和老鹰学
飞 的 过 程 中攻 克 一 个 又 一个 目标 , 告 诉 了
句 。小学 低年级语 文教材 中的童话虽 然
深刻 、 脍炙人 口的故事 。在苏教版小学 低
子》 一 课时 , 文 中有这 样一段话 : “ 云房子
造好 了, 有 的像 ……有 的像… …有很高的
… …
引导学生 : “ 鹰 是一 开始就飞得这么高吗?
小鹰是怎样学习本领的呢?” 引导学生朗
也有很低的……” 这些生动形象的语
读句子 “ 跟着 老鹰 向上飞 ……鼓起劲 , 跟 着老鹰拼命… …” ,让学生体会 到只有不
0 0 9 9 — 0 1
体鲜 活起 来 ,并在学 生头脑 中形成一 幅
趣 味盎 然的景象 , 读 出了童话 的趣味性。
二 、 活 化 童 话— — 以 儿 童 的 视 角 品
“ 吻合” ,从 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童话 的人文
功能。
童话是 儿童文学 宝库 中一 颗璀璨 的
明珠 , 它通过 丰富的想象 、 离奇 的故事情 节 、夸 张的表现手 法塑造 了一个个寓 意
言把雨后云的各种形态描写得惟妙惟 肖。
基于儿童视角的文本解读策略探微

例如《猴子种果树》一文,这篇文章的主要 特点是以 对 话 结 构 全 文,鉴 于 文 本 的 这 一 特 点,我在 设 计 文 本 解 读 时 主 要 采 用 对 话 朗 读 法、角色扮演法,将儿童分成不同的小组,在小 组合作学 习 模 式 下,采 用 角 色 扮 读、扮 演 等 形 式,激发儿 童 参 与 学 习 互 动 的 积 极 性,从 而 使 儿童在学习互动中,更加准确地把握猴子这一 角色,在感受猴子性子急中懂得无论做什么事 都要 有 耐 心、有 主 见,不 能 急 于 求 成 的 道 理。 不仅提升 儿 童 文 本 解 读 能 力,也 丰 富 儿 童 情 感,在文本解读中获得人生滋养。
三、文本解读迎合儿童认知特点 儿童文本解读能力与儿童认知特点密切 相关,这就 需 要 文 本 解 读 迎 合 儿 童 认 知 特 点, 不断优化文本解读方法,帮助儿童构建文本解 读场景,发 挥 儿 童 形 象 思 维 优 势,重 视 文 本 角 色互动,并组织好语文实践活动等。 1.构建文本解读场景 小学生 抽 象 思 维 不 足,形 象 思 维 丰 富,容 易接受直观形象是事物。此外,语文学科不同 于其他学 科,作 为 一 门 语 言 学 科,它 离 不 开 特 定的语用情境,因此构建文本解读场景就显得 尤为重要,它 既 符 合 语 文 学 科 特 点,也 有 效 迎 合了儿童的认知特点,使儿童在场景作用下不 断深入文本。 例如《乡下孩子》一文,由于本文写作具有 特殊的地域特点,如果儿童不能充分了解文本 涉及到的内容,就会造成文本解读的阅读障碍, 从而影响儿童文本解读。为此,我在设计本课 教学时,借助多媒体构建文本解读场景,展示一 段关于农村的视频短片,并将文本中涉及到的 黄鹂、野菊、蝴蝶、草叶、野菜、小猪、小鱼、猫咪、 旷野等利用图片进行聚焦,增强儿童的感性认 识,从而感受到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 生活,培养儿童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 2.文本解读角色置换 儿童生 性 好 动,喜 欢 新 奇 的 事 物,而 且 在 语文文本解读过程中难以保持持久的注意力。 教师可以 根 据 儿 童 的 这 一 特 点,扬 长 避 短,在 文本解读过程中创造角色置换的机会,使儿童 与文本角色互动,使儿童动起来,潜入文本,不
浅谈儿童视角下文本解读的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儿童视角下文本解读的有效教学策略【摘要】儿童视角下文本解读是教育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提升儿童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营造亲近的教学环境,让儿童感到舒适和放松;利用生动的语言和图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易懂;接着,引导儿童进行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结合儿童生活经验进行讲解,让他们能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创设互动式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更好地消化和吸收知识。
通过这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提升儿童的文本理解水平,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儿童视角、文本解读、教学策略、亲近的教学环境、生动的语言、图像、主动思考、生活经验、互动式学习、阅读兴趣、文本理解水平、全面发展。
1. 引言1.1 儿童视角下文本解读的重要性儿童视角下文本解读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它有助于儿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文本是他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一个重要渠道。
通过学习如何解读文本,儿童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拓展思维广度,培养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儿童视角下的文本解读也能够促进儿童的情感和情商发展,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文本中的情感和价值,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儿童需要具备很强的文本理解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引导儿童从他们的视角出发进行文本解读,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通过深入理解文本,儿童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增强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儿童视角下文本解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是当前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正文2.1 营造亲近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亲近的教学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儿童视角下的文本解读需要以孩子们熟悉和喜爱的方式呈现,这样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
刍议基于儿童视角的文本解读

刍议基于儿童视角的文本解读
儿童视角是指以儿童的角度和思维方式对事物进行看待、分析、理解和表达。
基于儿童视角的文本解读,就是从儿童的角度出发,
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解析,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内涵和深
层次的意义。
首先,基于儿童视角的文本解读需要考虑到儿童的认知和思维
发展水平。
儿童的认知水平是有限的,需要选择简单、易懂、生动
的语言,让儿童能够理解文本内容。
此外,为了充分发掘儿童对文
本的理解,需要引导儿童对文本内涵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帮助
儿童进一步认识事物。
其次,基于儿童视角的文本解读要注重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
儿童是善于感知和表达情感的,因此,通过引导儿童深入理解文本
内容中所包含的情感、矛盾和冲突,可以促进儿童情感认知和情感
表达的发展,有效提升儿童的情感素养。
最后,基于儿童视角的文本解读要充分关注文本中的儿童话题。
由于儿童的日常生活比较单纯和直接,因此文本中的儿童话题会比
较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而通过对儿童话题的探讨和分析,可以增强
儿童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总之,基于儿童视角的文本解读,需要深入了解儿童的认知和
发展特点,注重情感因素和儿童话题,提高儿童文学素养和阅读理
解能力,这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浅谈基于儿童视角下的文本解读

浅谈基于儿童视角下的文本解读
儿童视角下的文本解读是指在阅读和解析文本时,以儿童的文化、语言和认知水平作为参照点的一种解读方法。
它能够帮助读者
更好地理解文本,并且有助于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首先,儿童视角下的文本解读需要考虑到读者的年龄、背景和
生活经验。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儿童对文本的理解和感知,故而需要
针对不同读者制定不同的读解策略。
其次,儿童视角下的文本解读需要注意文本的语言和表述方式。
对于儿童来说,过于抽象或复杂的语言和表述方式很难理解和接受,因此需要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直观的形象来表达故事情节和主题。
最后,儿童视角下的文本解读还需要注重文本的情感和价值取向。
儿童往往更关注故事中的情感体验和道德价值,因此需要适当
引导儿童理解和体验文本情感,以及摸索出故事背后的人生智慧。
综上所述,儿童视角下的文本解读对于帮助儿童提高阅读能力,拓展思维视野,塑造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和
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儿童视角的故事类文本教学浅谈
作者:刘金燕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8年第05期
[摘要]神话故事、民间故事类文本深受学生的喜欢。
儿童阅读文本有他们自己独有的思考方向。
因此,在神话故事、民间故事类文本的教学中,教师应从儿童的视角设计教学,通过媒体创设情境、利用情节进行思辨、抓住主题升华情感等途径,使学生享受到阅读的快乐,形成阅读的习惯。
[关键词]儿童视角;神话故事;民间故事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3-0050-01
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神话故事与民间故事类的课文。
这类文本故事情节生动、引人入胜,深受学生的喜爱。
在教学这类文章的时候,教师就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选择适合儿童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享受到阅读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一、借助媒体,巧设情境
在神话、民间故事类文本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创设一个如真似幻的阅读情境,使原本抽象的阅读内容具体鲜活起来,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如,人教版第五册《盘古开天地》一课,是一篇著名的神话故事,主要讲了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塑造了盘古高大雄伟的形象,赞扬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教学的时候,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首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盘古开天地》的视频影像。
随着影片的播放,学生一下子就沉浸在这充满着神奇色彩的神话故事中。
在此基础上,我再引领学生展开阅读,他们的学习兴趣更浓厚,学习效果也更好。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采取了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入情入境地阅读文本。
二、畅想情节,鼓励思辨
在神话、民间故事类文章的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真正沉入其中,享受到故事带来的快乐,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感受情节,勇于就自己的理解展开思辨。
这样教学,从儿童的视角出发,真正地想学生之所想,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如,人教版第六册的《夸父追日》一文,主要通过对夸父追日的描述,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光明的向往与追求。
在教学时,在学生阅读完课文后,我让学生说说自己感到疑惑的地
方,鼓励他们展开阅读思辨。
在我的鼓励下,有的学生说:“我觉得这篇课文写得太神奇了!它深深地吸引了我。
你瞧,夸父追日虽然没有成功,可是他却变成了一座大山,山的南边,还有桃林……多神奇啊!”有的学生说:“我不同意夸父的做法。
他在做一件没有意义的事,不是真事,追赶太阳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这引起了学生的热议。
有一个学生马上接着说:“这就是神话故事的魅力。
如果一切都是真的话,那这故事也就没有趣味了。
”就这样,在阅读思辨中,学生不仅把握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而且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获得了别样的阅读体验,从而对文本的理解真正走向深入。
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幻想正是神话故事的魅力所在。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为了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神话故事的魅力,教师鼓励学生展开阅读思辨,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使学生实现了读有所获的目标。
三、探讨主题,升华情感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有作者极力想要表达的主题。
只有细细品味,才能有所收获。
在教学民间故事、神话故事类文章的时候,要想让学生真正读后有所收获,就要引领他们从探讨某一片段或者某一情节入手,使他们由浅入深地品读感悟,从中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感染,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如,人教版第八册的《渔夫和故事》一课,通过渔夫和魔鬼之间发生的故事,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在教学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从中揣摩出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我让学生就渔夫与魔鬼对话的部分展开细读,并思考:“渔夫是怎样战胜魔鬼的?渔夫为什么要说那个瓶子是装不下魔鬼的?渔夫说这些话的目的是什么?从渔夫救了魔鬼,魔鬼反而要杀害渔夫,到最后魔鬼被渔夫扔回了大海中你明白了什么?”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学生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就这样,抓住关键,引领学生探讨课文主题,深化了学生的阅读体验,使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提升了阅读教学的效果。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渔夫与魔鬼的对话中去揣摩、领会、感受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主旨,比起抽象的灌输、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挖掘文本隐含的育人价值,使学生在充分感悟文本主题的同时,也能够获得人文素养的提升。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儿童独有的视角出发,为学生创设出恰当的学习情境,鼓励他们积极思辨、探讨,使他们感受到阅读故事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从而爱上阅读。
(责编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