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在易声乐作品分析
简析陆在易艺术歌曲《桥》

浅析陆在易声乐作品《桥》音乐学专业学生李国迎指导老师岳雷摘要:当代著名的作曲家陆在易作品《桥》,创作于1981年。
《桥》《家》《盼》三首艺术歌曲在2001年获得第一届金钟奖。
陆在易在中国艺术歌曲方面的贡献卓著。
《桥》这部作品情感真挚、词曲结合完美,旋律优美流畅,浓郁的乡土特色使这部作品美感丰盈。
本文拟从作品的创作背景、调式调性、曲式结构、歌曲的二元化特征等方面浅析此作品的艺术特征以及对于歌曲的处理和演唱体会。
关键词:陆在易《桥》;艺术歌曲;处理和演唱体会Lu Zai Yi of work in "bridge"Student majoring in Musicology Li GuoyingTutor YueLeiAbstract: The well-known composers of contemporary works in vulnerable land "bridge", created in 1981. "The Bridge", "home ", "hope" three art songs in 2001 for the first annual Golden Bell Awards. Lu Yi in China in terms of art songs and well. "The Bridge" sincere emotion this work,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lyrics, smooth melodies, strong local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bundance of this work. This paper from the works of creative background, tuning tone, musical structure, the song features the dual aspects of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this work and for the treatment of songs and singingexperienceKey words: land in the easy "bridge"; art song; processing and concert experience引言:陆在易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由于陆在易所取得的卓越的艺术成就,1993年曾由多家单位联合,为他举办了“上海之春”音乐节历史上第一个个人作品音乐会,被誉为“国内最高水平的个人作品音乐会之一”。
合唱曲《雨后彩虹》的结构分析

黄河之声Y LLOW RIV R OF T SONG 年期音乐论坛近年来,合唱作品《雨后彩虹》传唱于祖国大江南北。
无论是在第十三、十四届北京青歌赛的合唱比赛现场,还是在2009年重庆中国金钟奖合唱比赛舞台,抑或是在2010年绍兴的国际合唱节上,这首作品受到众多参赛团队的传唱。
该作品以其独特的音乐特色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征服了评委和观众,给他们留下美好的印象并深受到他们的喜爱。
合唱《雨后彩虹》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陆在易先生1982年为上海电视台国庆晚会而创作的一首经典之作。
陆在易,又名梓钧,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
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作曲。
长期以来,他笔耕不辍,创作的音乐作品涉及多种题材内容和体裁形式,而且取得丰硕成果。
特别是他在创作中对音乐艺术的严谨态度和对艺术歌曲近乎痴情的执著追求更是在音乐界广为传颂。
在他创作的众多优秀声乐作品中,混声合唱《雨后彩虹》更是被评选为20世纪世界华人音乐经典;艺术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等也早已蜚声海内外,并被各音乐专业院校选入高校声乐教材;陆在易还出版有《陆在易音乐作品选》专辑唱片及《陆在易艺术歌曲选》、《陆在易合唱作品选》(上、下册)等。
合唱作品《雨后彩虹》首播于1982年10月1日国庆之夜,舞台首演于1984年第十一届“上海之春”(司徒汉指挥)。
该作品以优美的旋律,迷人的和声,丰富的多声织体,多变的节拍节奏,富有特征的民族调式等艺术手法描绘了清新的雨后景象,通过对雨后彩虹描绘和歌颂,抒发了作曲家心中的美好理想和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从中折射出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美丽的祖国一派欣欣向荣的生机盎然景象。
纵观全曲,我们发现作品的调性布局、织体安排、色调处理、速度变化等音乐基本表现要素都受到曲式结构整体表现的影响,作曲家巧妙地将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内容置于西方传统的复三部曲式结构中,真正做到音乐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一、整体结构分析合唱作品《雨后彩虹》采用了具有器乐作品规模的复三部曲式结构,并附加前奏、间奏和尾声。
混声合唱《雨后彩虹》探析

混声合唱《雨后彩虹》探析——兼评陆在易合唱作品的艺术特色中文摘要:陆在易是我国当代在艺术歌曲及合唱音乐的创作方面卓有成就的作曲家,其相关作品代表着我国改革开放后声乐创作的发展路向和基本风格。
混声合唱《雨后彩虹》为他的合唱作品的成功范例,该作品以质朴的旋律、清新的和声、丰富的合唱手法以及精致的伴奏深得人们得喜爱,已成为国内许多合唱团的保留曲目。
本文旨在通过对《雨后彩虹》的细致分析,来窥见陆在易合唱作品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陆在易,合唱音乐,《雨后彩虹》,艺术特色一、前言我国合唱艺术的兴起,始自学堂乐歌运动之后,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是出现了不少成功的作品,这些作品在题材、体裁、技法等方面所进行的大胆尝试,推动着我国合唱艺术在中西合璧的道路上稳步而快速地发展。
学堂乐歌时期,李叔同的同声三部合唱《春游》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合唱作品的开山之作。
“五四”时期,赵元任的混声合唱《海韵》成为我国艺术合唱歌曲创作的起点。
到抗战时期,出现了从黄自的混声合唱《旗正飘飘》到冼星海的不朽巨制《黄河大合唱》等一系列有影响的合唱作品,谱写出合唱音乐的辉煌篇章。
新中国成立后,合唱音乐唱响了人们歌唱新生活、歌颂新中国建设事业的主旋律,出现了以刘炽的交响合唱《祖国颂》为代表的一批作品。
尽管由于十年动乱,合唱音乐的创作几乎停顿,但在经过漫长的厚积薄发之后的改革开放时期,一批合唱音乐作品的横空出世,表明我国的合唱音乐在承前启后的基础上后继有人,著名作曲家陆在易就是这一方面的杰出代表。
陆在易于1955年至1967年先后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12年的专业研修为他今后的音乐创作打下了厚富的基础①。
大学毕业后,他调至上海乐团专司创作,使得他有机会、也有能力实践他的艺术志趣,在经过10余年的积累之后,他的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渐入佳境。
探析陆在易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

探析陆在易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陆在易,是一位来自台湾高雄的独立音乐人,以其独特的嗓音和创作风格,备受乐迷喜爱。
尤其是他的艺术歌曲更是广受好评,那么,到底什么是陆在易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这里我们进行一番探析。
楚楚动人的嗓音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陆在易的独特嗓音。
他的声线清亮但有些许沙哑,唱起歌来能够感受到他情感的表达与质感。
在他的艺术歌曲中,嗓音往往是最为重要的表达方式,通过他的声音,能够让人完全沉浸在歌曲的情感中。
前卫的独立音乐风格陆在易的音乐风格非常独特,大多数人都无法将其归类为传统的流行音乐。
他的音乐可以被称作是一种前卫的独立音乐,经常加入一些奇怪的音效和音色,每首歌曲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这些元素的结合赋予了他的音乐一种特别的流行性。
深情而具有启迪性歌词歌词是艺术歌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陆在易的歌词总是悲情的,但同时还透出了一股深刻的启迪性。
他的歌词中经常出现探索人性、爱情、挫折和困难等主题,而这些主题常常通过象征性的语言进行表现,牢牢地打动了听众的心。
多样化的节奏和编曲陆在易的艺术歌曲中,不同的节奏和编曲风格混入了很多不同的元素,时而朴素时而复杂。
有些歌曲中还添加了钢琴、小提琴、电吉他等乐器,虽然每种乐器都可能只是短暂地出现,但它们的出现都能够很好地衬托歌曲的主旋律,增加音乐的层次感。
总结以上就是陆在易艺术歌曲的几个主要创作特征。
总体而言,陆在易的音乐创作非常独特,难以归类为传统的流行音乐。
但正是这种独特性,让他的音乐在众多乐迷中收获了欢迎和赞誉。
如果你还没听过他的音乐,不妨花些时间品味一下,或许你也会被他的独特音乐世界所吸引。
陆在易三首女歌高音艺术歌曲作品分析及艺术特色

陆在易三首女歌高音艺术歌曲作品分析及艺术特色陆在易是我国当代杰出的作曲家代表之一,他所创作的音乐作品题材广泛,
特别是在合唱创作和艺术歌曲创作领域里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他的作品旋律优美、情感真挚,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充满了强烈的艺术魅力,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现出版有《陆在易合唱作品选》(上、下册)及《我爱这土地——陆在易艺术歌曲选》(附CD)等。
《我爱这土地——陆在易艺术歌曲选》中共收录了《祖国,
慈祥的母亲》《桥》《家》《盼》《彩云与鲜花》《最后一个梦》《我爱这土地》《望乡词》8首作品,这8首作品在他创作的艺术歌曲中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都是表现真挚情感的优秀作品。
本文通过对作曲家陆在易的认识与了解,对《我爱这土地——陆在易艺术歌曲选》中的三首女高音艺术歌曲《彩云与鲜花》《最后一个梦》《我爱这土地》从作品的风格及音乐创作特点等方面进行细致的研究与分析,并结合自身在声乐学习实践中的体会和感受,从而更好的把握和演唱作品。
浅析陆在易艺术歌曲《桥》《家》《盼》的创作特色及演唱处理

第一章艺术歌曲的概念界定与主要特征声乐属于音乐范畴,艺术歌曲是声乐作品的一种。
在人类音乐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古时候音乐的代名词就是声乐,由此可见艺术歌曲比其他任何音乐形式(如室内乐、钢琴曲等)的存在都要早好几个世纪。
从古希腊、古罗马到中世纪、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再到二十世纪和近现代,艺术歌曲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
我们当今意义上的艺术歌曲是指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时期形成的一种重要的音乐体裁,其代表人物有舒伯特、舒曼、沃尔夫、勃拉姆斯等等,其中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创作成就最高,被称为“艺术歌曲之王”。
对于这种音乐体裁形式,中外许多音乐类刊物上都有明确的界定,如《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这样定义艺术歌曲:“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一种抒情歌曲,通称艺术歌曲。
”①《音乐百科词典》中这样写道:“由作曲家为某种艺术表现的目的,根据文学家诗作的创作的歌曲,多为独唱曲。
”②《牛经简明音乐词典》对艺术歌曲的界定是:“它们产生乃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运动的成果。
”③《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中这样表述:“一种由专业作曲家创作且与民歌相区别的、具有严肃艺术意味的歌曲体裁。
”④艺术歌曲能作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而存在,必然有它自身的特点。
其主要的特征有以下几点:1.歌词大多选自著名作家所作的的诗词,这些诗词一般文学性强且富有音乐感,诗词内容丰富、抒情性强(个人情感的抒发)、富有诗情画意、思想深邃等等。
2.其篇幅比较短小,且结构精致。
作曲家在创作时音乐的写作和表达都非常细腻,因此,演唱时要特别注意细节,表达要到位。
3.往往为指定声部而作,因为每个声部的声音线条与色彩所能表现的艺术形象和情感是不一样的。
①《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年4月, 第210页。
②缪天瑞主编:《音乐百科词典》,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10月,第706页。
论陆在易艺术歌曲《桥》的演唱分析

乐体裁 。 其名称因浪漫主义音乐大师舒伯特 的作 品而确立 , 成为
种独立类 型的歌曲种类 。它结合 了优美旋律 和人 声两个最具 有普遍感 染力 的音乐因素 .使艺术歌 曲具有较 强的表现力和欣 赏性 。 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 一种 独特 的艺术表现形式 。 陆在 易被 音乐界称为“ 音 乐诗 人” 。其 中《 桥》 是 其获得第一界金钟奖 的作 品之一。 虽然整体篇幅较小 , 且演 唱中也没有华丽 的炫技高 潮, 但想轻松 的驾驭该作 品并 对作品进行正确 的表达 , 也不是一 件容易的事情 。因此 除了要求歌唱者要有 良好的歌唱技巧之外 , 还应该做到对作 品深入 理解 和准确分析 。在演绎作 品中首先要 做到咬字标准 、 吐字清晰 、 音 准到位 、 节奏准确 。 其次还应该在作 品的风格 、 内涵等方面做足功课。才能表达出作 品的味道 和作者 的初 衷 。 《 桥》 中歌唱技巧 的处理 ( 一) 行腔 中清晰的咬字吐字 在我 国的声乐作 品的演 唱当中 . 最讲究 的就 是“ 字正腔 圆” 。 因此 , 在演 唱《 桥》 的时候 , 因为歌曲的创作既加入 了本 民族 的音 乐, 同时又使用 了西洋的创作技法 , 所 以要用美声 的发音技 巧来 发声 。在发声 的过程中 , 要特别注意歌词里面每个字的发音 。同 时, 要做好 气息的控制 与运用 , 歌唱 过程 中的正确呼 吸 , 掌 握了 气息才是 真正 的掌握了歌唱 。在《 桥》 由于整个歌 曲的旋律很抒 情. 所 以必须要做气 息连贯 , 句子 之间 的唤起要 准确 , 真正 做到 字正 腔圆 , 表现出歌曲本身的美感 。 在演唱的时候 . 我们应该根据歌 曲内容 和感 情需 要 , 找 准字 头的语气 “ 喷 口” ,这样才能使歌 唱成为让人享 受的听觉艺术 。 《 桥》 的第一段 , “ 水 乡的小桥姿态多”先用 朗诵 的方 式读 出来 。 ( s h u i x i a n g d e x i a o q i a o z i t a i d u o ) 要特别注 意第一个 字水 ( s h u i ) 是 个卷舌音 , 声母( s h ) 舌尖后音 , 发音要准确 。韵母 是语 言中的有 声部分 , 表现歌声 、 语言与情感 的艺 术魅 力最重要 的因素就 是韵 母 发 音 准 确 。水( s h u i ) 最后要归韵到( u i ) 上 。在 演 唱 这 一 句 时 应 突 出 的两个 字“ 桥” “ 多” 曲作者用 了切分 节奏来 突 出这两个 音 , 要 特别注意这两个字的归韵 。 又如在 在唱“ 离” 的时候要 注意 , 这个 字这个作 品 中的最高 音, 要充分 的打开共鸣腔 , 将… i ’ 母 音在 气息的支撑下 发“ e ” 唱 出 来。
浅析陆在易艺术歌曲的美学意境

浅析陆在易艺术歌曲的美学意境
陆在易艺术歌曲,作为独立音乐人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刻的歌词内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其歌曲中,真挚的情感与细腻的表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学意境。
首先,陆在易的歌曲体现了一种深沉的内省与人情味。
在他的音乐中,往往能够感受到一种温暖与感性的氛围,这种氛围主要来自于他对生命、情感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
例如其代表作《我的秘密》,歌曲以平缓的旋律和柔情的嗓音唱出了对生命与爱情的深深迷茫,表达出了一种深刻的内心体验,引人深思。
其次,陆在易的音乐中充满了一种浓郁的文艺气息。
他对于音乐的追求不仅仅局限于旋律和节奏上,更关注歌曲的艺术性与诗意。
比如在歌曲《迷盏》中,他巧妙地将人生之河比作一盏明灭不定的灯,颇有一种诗意的味道。
同时,他的歌曲中也布满了大量的文学影射和隐喻,这不仅丰富了歌曲内涵,也为听众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与联想。
最后,陆在易的音乐亦体现了一种抒情与自由的美学。
在他的歌曲中,往往能够感受到一种自由与解放的氛围,这种氛围主要来自于他对音乐的理解与追求。
比如在一些抒情的歌曲中,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束缚的反感,让听众感受到了一种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奔放。
综上所述,陆在易的艺术歌曲体现了一种深沉的内省与人情味、浓郁的文艺气息以及抒情与自由的美学,这些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陆在易的音乐中呈现出一种别具特色的美学意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声
沧 海 桑 田岁 月 变 迁 , 但 人 类 的 情 感 却 不 会
改 变 .真 善 美 仍然 是 人 类 孜 孜 追 求 的 . 家 声 合 唱 的 娴 熟 使 用 大 大 提 高 了情 感 表 现
、
陆在 易 的创 作 历 程 及 艺 术 成 就
陆 在 易 是 我 国 当 代 音 乐 史 上 的 一 个
远 行 的 担 忧和 不舍 在 曲调 中淋 漓 尽 现 . 听
作 了一 批 诸 如 《 桥》 、 《 望 乡词 》 、 《 中国 , 我 可 爱 的母 亲 》 、 《 行路难》 等脍 炙 人 口、 广为
传颂 的作品 , 享誉海 内外 . 有“ 音 乐诗 人 ”
之称 陆 在 易 出 生 在 浙 江 余 姚 的 水 乡人
一
位 聆听 者 的心灵 . “ 谁 不爱 自己的母 亲 . 用
实 的基 础 中 学 毕 业 后 , 陆 在 易 以优 异 的 成 绩 升 入 上 海 音 乐学 院 作 曲 系 . 在 那 里 完 成 了对 理 论 体 系 和 作 曲 基 本 功 的 积 累 . 并 由于 出色 的学 业 表 现 留校 任 教 1 9 7 3年 ,
标志性人物 , 在合唱 、 交响乐、 管 弦 乐等 诸 多领 域 有 着 广 泛 的 涉 猎 和 卓 越 的 建 树 . 创
的张力和 灵活性 . 在 音乐形象 刻画、 构 建
音 乐 画面 上 起 到 了 重 要 的助 力作 用 . 如 在 他 的著名作 品《 蓝 天、 太阳与追求》 中, 先
热 烈 的充 沛 情 感 能够 感 受一 二 江 南 人 喜 爱音 乐. 陆在 易很 早 的时 候 就 通 过 一 些 经 过 的 曲 艺 班 子 和 民间 艺人 接 触 到 声 乐 世
来沉郁感人 , 震 撼 肺 腑 。 这 样 炽 热 浓 烈 的 情 感 在 陆 在 易 的作 品 中 比 比 皆是 . 而 且 陆 先 生 更将 这 种 感 怀 伤 逝 的 个 人 情 怀 升 华 为 对 祖 国命 运 关 切 的 家 国 情 怀 . 用 大爱 情 感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写生 命 之歌。 如作 者在 《 祖国, 慈 祥 的母 亲》 中, 用 低沉 厚 重 的 曲调 , 似 吟似 唱 , 歌 词
年后 , 调 入上海 京剧院 , 开 始 了他 的 创 作 之旅 . 并在 以后 的创 作 生 涯 中 了书 写 了一
段 又 一 段 的传 奇 . 在 当代 音 乐 史 上 留下 了
编, 《 望 乡词 》 是对 于 右 任 先 生 词 作 的 创 作 改编 , 《 中国 , 我 可 爱 的母 亲 》 是 对 方 志 敏 《 可 爱 的 中 国》 进行 的艺 术 改 编 和 创 作 等
有 女低 声 部 进 入 .展 现 出 一 幅 山 峦耸 翠 云 雾缭 绕 的如 诗 画 卷 , 接 着 转 换 女 高 声 部 切入 . 画 面 明快 硬 朗 起 来 . 展 示 出祖 国 边
疆 的 秀 美景 色 和 边 防 战 士朝 气 蓬 勃 、 忠诚 卫 国 的壮 丽 景 象
家. 具 有 江 南 人 灵 动 细 腻 的特 点 . 这 从 他 后 来 作 品 中 丰 富 瑰 奇 的表 现 手 法和 真 挚
那滚 烫 的赤子 心灵 ” .赤子 对祖 国 的关切 与
呐 喊让人 热 泪盈眶 、 激荡 胸怀 、 感 同身 受 , 作 者用 大爱 情感征 服着 每一 位听众 在《 望乡 词》 中, 作者 也 是 用蘸 满 情 感 的笔触 将 于 右 任 先 生词 中 日夜 思念 故 土 的 叹息和 悲痛 准 确 的勾 画出来 。 并融 入 了作 者 自身对 祖 国的 真挚情感 , 作品情感恢宏、 哀婉大气 、 沉 郁
国之 爱 、 亲 情之爱 、 朋 友 之 爱 仍 然 是 人 们 不断讴 歌和吟 咏的 . 虽千年 以降 。 仍 复 如 是 音 乐 作 品 中 的情 感 就 是 跨 越 时 间 、 穿 透 岁 月让 作 品历 久 弥 新 的灵 魂 如 古 琴 曲 《 阳关三 叠》 , 在反复 叠唱中 , 对 友 人 即 将
苍凉 , 听罢不觉潸然泪下。 ( 二1 诡 谲 多 变 的和 声 表 现 手 法
的 很 多作 曲都 是 在 国 内优 秀 诗人 的词 作 、
诗作的基础上 发展而成 的. 如《 我 爱 这 土 地》 是 对 现 代 诗人 艾 青 同名 诗 作 的 音 乐 改
陆在 易 在 上 海 音 乐 学 院边 教 学 边 实 践 多
f 三) 融 民族 特 色于 一炉 的交 响 演奏
“ 博 采众 家 . 自成 一 体 ” 也 许 可 以概 括 出 陆在 易 先 生 的创 作 特 点 . 陆 在 易 先 生 对
古 今 中外 的声 乐 作 品 都 有 广 泛 的 涉 猎 和 深入 的研 究 , 在借 鉴 西 方 声 乐 作 品 创 作 技 巧 和 手 法 的 基 础上 . 注 重 从 中 国 古代 的优 秀音 乐作 品 中 吸 收 营养 . 使 其作 品 具 有鲜
陆在 易声 乐作 品分析
■ 郑 华玲 宋子龙 云 南 曲靖 师 范 学 院 音 乐 舞 蹈学 院
摘 要: 陆 在 易先 生是 当代 著 名 的音 乐大 家 , 其 作 品 充 沛 的 情 感 和 丰 富 立体 的 画 面感 染 者 每 一 个人 , 享 有盛 誉 。本 文将 试 图 对 陆在 易 先 生 的声 乐作 品 进 行 分 析 , 探 寻 陆在 易先 生 的创 作 特 点 , 以 资借 鉴 。 关键 词 : 陆在 易 声乐作品
明 的 民族 特 色 和 艺 术感 染 力 陆 在 易 先 生
界 的 美妙 和 朴 素 的 乐理 知识 而后 又 进 入 上 海 音 乐 学 院 附 属 中学 学 习 . 开 始 接 触 到
钢 琴 和 现 代 声 乐理 论 . 并 在 那 里 打 下 了坚
虽然 朴实 。 却 在沉 郁真挚 的旋 律 中击 穿着 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