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起氯化镍电镀液中毒死亡事件的分析

合集下载

电镀车间事故应急预案

电镀车间事故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保障电镀车间员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电镀车间发生的火灾、爆炸、中毒、泄漏等事故的应急处理。

三、事故类型及危害分析1. 火灾:由于电镀液、酸碱、有机溶剂等易燃易爆物品的存在,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迅速,后果严重。

2. 爆炸:电镀过程中,若操作不当或设备故障,可能导致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中毒:电镀液、酸碱等化学物质具有腐蚀性和毒性,如发生泄漏或操作不当,可能导致人员中毒。

4. 泄漏:电镀液、酸碱等化学物质泄漏,会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电镀车间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调度和监督事故应急处理工作。

2. 指挥部下设以下小组:(1)现场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援、伤员救治和事故调查。

(2)消防灭火组:负责火灾扑救和现场安全警戒。

(3)环境监测组:负责监测事故现场环境,防止污染扩散。

(4)信息联络组:负责收集、整理、上报事故信息,协调各部门工作。

(5)物资保障组:负责事故应急物资的储备、调配和分发。

五、应急处理措施1. 火灾事故(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疏散,切断事故区域电源、水源。

(2)消防灭火组迅速展开灭火行动,确保火势得到控制。

(3)现场救援组对被困人员进行搜救,并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治。

2. 爆炸事故(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疏散,切断事故区域电源、水源。

(2)现场救援组对被困人员进行搜救,并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治。

(3)消防灭火组对事故现场进行灭火,防止次生事故发生。

3. 中毒事故(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疏散,切断事故区域通风系统。

(2)现场救援组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并隔离事故区域。

(3)环境监测组对事故现场环境进行监测,防止污染扩散。

4. 泄漏事故(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疏散,切断事故区域通风系统。

(2)现场救援组对泄漏物质进行收集、封堵,防止扩散。

电镀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电镀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电镀火灾事故案例分析一、案情简介2018年4月15日,江苏省南通市一家电镀厂发生火灾事故,造成8人死亡、多人受伤,数百万元的财产损失。

经初步调查,火灾的原因是由于电镀工艺中使用的酸性溶液与镍、铜等金属反应产生氢气,导致工厂发生火灾。

该事故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成为了当地工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反面教材。

二、案件分析1.事故原因从初步调查的情况来看,电镀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电镀工艺中使用的酸性溶液与金属反应产生的氢气。

在电镀工艺中,通常会用到一些酸性溶液来进行清洗、脱脂和电镀等操作。

这些酸性溶液在与金属表面接触的时候,会产生一些化学反应,其中包括产生氢气等易燃气体。

而在电镀厂生产中,往往存在着操作不规范的情况。

例如,操作人员可能会在没有进行适当处理的金属表面直接进行电镀,或者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当这些酸性溶液与金属表面接触的时候,会迅速产生大量的氢气。

当氢气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很容易因为一丁点的火花或者高温而发生爆炸。

2.管理不善除了事故的原因外,电镀火灾的另一个原因是工厂的管理不善。

据调查发现,该电镀厂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缺乏安全意识:该电镀厂的管理人员和员工对工厂的安全意识薄弱。

电镀工艺涉及到一些危险的化学品和高温、高压等因素,需要工人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但在该电镀厂中,一些操作人员对于操作规程、安全措施的重要性没有清晰的认识,也没有得到足够的培训和教育。

(2)设备老化:据了解,事发电镀厂的一些设备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出现了一些老化、损坏的情况。

工厂没有及时进行维护和更换,导致了一些设备的工作状态不稳定,安全隐患增多。

例如,在电镀工艺中使用的一些电解槽、加热炉等设备,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检修和维护,可能会产生漏电、电路断开等安全隐患。

(3)管理缺失:在该火灾事故中,电镀厂的管理层也存在一定的责任。

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没有正确履行职责,对生产现场的安全情况也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检查。

3.突发因素此外,还有一些突发因素也可能会加重事故的严重程度。

电镀生产中毒危险因素分析

电镀生产中毒危险因素分析

电镀生产中毒危险因素分析电镀作为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电镀生产也存在着一些危险因素,例如化学品污染、电解气体排放、电解液腐蚀等,这些都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导致中毒。

电镀生产中毒危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化学品污染电镀液和其他化学品都含有一定的有毒物质,例如铬酸、硫酸、氢氟酸、氢氧化钠等。

这些化学品一旦泄漏或溅到皮肤上,就会对人员造成伤害。

普通的设备和场地,一旦发生泄漏,化学物质甚至可能影响到周围环境的水质和空气质量。

因此,在电镀车间等场所,必须加强对化学品的管理和监控,化学品的储存、运输、使用必须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同时要对操作者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其化学品安全意识。

二、电解气体排放在电镀生产过程中,电解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会分解产生气体,例如氢气、氧气、氯气等,这些气体都具有较高的毒性。

如果操作不当,这些气体可能会引起吸入性中毒,导致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受损。

因此,在电镀车间等场所,应当采用合适的排气装置,将有害气体及时排除。

同时,也要做好操作者的个人防护措施,如戴口罩、安排送风机等。

三、电解液腐蚀电镀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接触电解液的机会比较多,因此,一旦发生电解液溅入眼睛、口腔、皮肤等部位,就会产生化学灼伤,严重甚至会导致组织坏死。

因此,需要加强对操作者的教育和培训,告知其在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佩戴防护手套、穿戴防护服等,以减少对皮肤和身体的接触。

综上所述,电镀生产中毒危险因素在生产过程中随时存在,应当加强管理和安全措施,保持生产车间干净、整洁,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修,防止机器故障、泄漏等事故的发生。

同时,对于在电镀生产过程中接触化学品的操作人员,需要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减少中毒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和工作人员的健康。

电镀火灾事故报告范文

电镀火灾事故报告范文

电镀火灾事故报告范文一、事故概述2019年9月15日下午2点,某电镀厂发生火灾事故,导致厂房局部区域受损,造成生产线停工,部分设备和原材料被烧毁,经初步调查,火灾原因为电镀槽内液体泄漏引发火灾。

事故发生后,工厂迅速组织人员进行紧急疏散和灭火救援工作,并报警请求消防支援。

消防队迅速赶到现场,进行了全面的灭火和安全检查,最终成功扑灭了火势,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目前,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二、事故调查情况1. 事故地点:位于某市XX工业园区的一家电镀厂。

2. 事故时间:2019年9月15日下午2点。

3. 事故原因:初步调查发现,火灾是由电镀槽内化学液体泄漏引发的。

电镀槽内液体泄漏后,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热量,使得电镀槽内的液体燃烧起来,最终引发了火灾。

4. 设备状态:事发时,电镀厂的电镀设备、通风系统等设备正常运行,无异常。

5. 人员状态:事故发生时,生产车间内有5名工人,他们及时逃生,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三、事故影响1. 经过初步测算,此次火灾造成了厂房局部区域受损,设备、原材料被烧毁,生产线停工,直接经济损失达80万元。

同时也给周边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污染,需要进行环境清理和修复工作。

2. 由于生产线停工,对工厂的生产计划和交货期产生了一定影响,需要加班加点进行生产恢复和订单交付。

四、事故救援及处理情况1. 紧急疏散:事故发生后,工厂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紧急疏散,并及时通知消防部门,要求支援。

2. 灭火救援:消防部门接到报警后,立即派出消防队员前往现场进行灭火救援。

经过近2小时的全力扑救,最终成功将火势扑灭,避免了进一步扩大事故的可能。

3. 事故处置:事故发生后,公司迅速成立了事故处理应急小组,负责事故原因调查、损失评估和善后整改工作。

五、事故原因分析1. 设备漏洞:初步调查发现,电镀槽存在泄漏现象,该情况可能是由于设备老化、管路漏损等原因造成的。

2. 安全管理不到位:该厂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对于电镀槽内液体泄漏后的应急处置方面缺乏相关的规范和操作指导。

职业病案例: 对一起氯化镍电镀液中毒死亡事件的分析

职业病案例: 对一起氯化镍电镀液中毒死亡事件的分析

对一起氯化镍电镀液中毒死亡事件的分析摘要:从永康市发生的氯化镍电镀液中毒死亡事件中,分析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职工的生产安全及职业卫生教育的重要性。

提出在加强企业管理重视安全生产的同时,提高就业人员文化素质,开展各种职业卫生培训,提高个人防范意识,做到以预防为主。

以减少和避免生产事故的发生。

2020年4月10日。

在浙江省永康市发生一起氯化镍电镀液中毒死亡事件,现将这一事件作一分析与思考。

1情况介绍2020年4月10日下午。

在永康市打工的云南籍民工赵某为赢取300元钱与人打赌。

喝下氯化镍电镀液后不幸身亡在永康市西城街道李店村一塑料电镀厂打工的赵某。

该厂的配药师傅,他负责该厂电镀液的配制、电镀材料的保管以及电镀工艺的技术指导等工作。

4月10日下午。

赵某正在车间配制氯化镍电镀液。

当他将氯化镍放塑料桶内稀释后倒入电镀槽时。

该厂的客户吕某走到赵某所在的车间。

问赵某塑料桶内的稀释液是否有毒。

当时,赵某说没什么毒,吕某不信。

于是。

两人决定打赌。

如果赵某敢喝一点点稀释液。

吕某就支付给赵某300元钱约定后。

赵某很快就喝下了该塑料桶内倒完残留的5ml稀释液。

喝完后。

赵某笑哈哈拿过吕某手中的300元钱。

并称自己是配药师傅。

懂得相关安全知识。

不久,药性发作。

赵某昏迷过去。

赵某立即被送到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

经过一天的紧急救治。

因抢救无效死亡。

2分析与思考浙江省永康市被誉为“五金之乡”。

工业是永康市的主导产业。

现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主导产品有五金机械、电动工具、保温杯、防盗门、滑板车、化工及建材等。

永康市是中国最大的五金出口供货基地、电动工具生产基地、滑板车生产基地和保温杯生产基地。

而相关的电镀企业也非常发达。

据调查。

永康市现有57家电镀企业。

这些“小电镀”企业大多数是租用临时厂房。

采用手工作业。

上千名从业人员也皆为来永康市打工的外地民工。

民工整体文化素质较差。

对自己工作环境及工作防护知识知之甚少。

而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对就业工人几乎不做岗前培训及职业安全教育。

电镀火灾事故报告内容怎么写

电镀火灾事故报告内容怎么写

电镀火灾事故报告内容怎么写一、事故概况本次事故于2022年3月15日14:00左右发生在我司电镀车间,具体位置为车间西侧的硝酸镍槽附近。

事故发生后,我司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全员疏散至安全区域,并向消防部门报警。

事故造成8名员工受伤,其中2人伤势较重。

火灾经过消防人员的紧急扑救,于16:30左右得到控制。

在事故发生期间,我司与相关部门积极应对,及时组织疏散和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事故造成的损失。

二、事故起因经初步调查,事故起因为电镀设备因故障未及时维修,导致其电路出现短路,最终引发了火灾。

此外,车间内的安全设施设置不完善,员工对事故应急处置缺乏经验,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我司深刻反思了这次事故,将进一步完善设备维护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加强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演练,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三、事故损失与救助工作此次事故造成我司生产设备损坏,具体损失尚待更详细的评估统计。

在事故发生后,我司立即组织了对受伤员工的救助工作,将重伤员工送往医院救治,并通知其家属赶往医院。

同时,我司将全力配合医院提供相关的救助工作,确保伤员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

在此过程中,我司也向伤员及其家属表示了深切的慰问,并承诺会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度过这段困难时期。

四、事故应急处理和安全管控事故发生后,我司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并组织全体员工进行疏散,确保他们的人身安全。

同时,我司与消防部门的紧密合作,使得事故得以迅速控制,最终未造成更大的影响。

此次事故也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了事前预防和事后应急处理的重要性,我司将坚持安全生产的宗旨,进一步加强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确保员工和设施的安全。

五、事故应对和整改措施针对此次事故,我司将采取以下整改措施:1、对电镀设备进行彻底检查和维修,杜绝类似事故再次发生;2、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应急处置能力和安全意识;3、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设备和场地的安全管理,落实责任到人;4、完善应急预案,结合本次事故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健全事故应急处理流程。

【警示】深圳一电镀作业员工中毒身亡附最全电镀作业危险分析及预防措施

【警示】深圳一电镀作业员工中毒身亡附最全电镀作业危险分析及预防措施

【警示】深圳一电镀作业员工中毒身亡附最全电镀作业危险分析及预防措施事故警示5月2日22时,深圳市宝安区沙井共和第三工业区创隆实业(深圳)有限公司发生一单员工中毒事故,该公司一员工在二楼电镀车间底铜缸处作业时,疑因中毒呕吐,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该公司主要经营从事表壳、表带、首饰、眼镜框、眼镜、工艺品及其它日用五金制品的电镀和加工业务。

(信息来源:深圳市安全管理委员会安全生产事故预警信息2016年第4号文件)电镀企业又发生事故,安博士曾在有限空间事故警示中也曾提到一起,电镀企业发生事故的概率之所以这么高跟电镀企业本身的工艺、使用危险化学品种类多和作业环境差是密不可分的,电镀企业的工艺原理是什么?电镀企业都有哪些危险危害因素?电镀企业都用到什么设备?电镀企业预防事故都有哪些好的安全对策和措施?电镀工作业都有哪些风险和注意事项?接下来,安博士会逐一给大家介绍!电镀加工中涉及最广的是镀锌,镀铜、镍、铬,其中镀锌占45~50%,镀铜、镍、铬占30%,氧化铝和阳极化膜占15%,电子产品镀铅/锡、金约占5%。

电镀原理:借助外界直流电的作用,使被镀导电体的表面沉积一金属或合金层的方法,称为电镀。

基本电镀工艺主要为:镀前准备(检验、抛磨、绝缘处理)—上挂具(篮筐)—前处理(化学除油、电解除油、酸除锈、预处理、中和、活化、预镀等)—电镀或氧化或化学镀—后处理(清洗、钝化、着色、封闭、中和、烘干等)前处理:电镀前的所有工序统称为前处理,目的是修整工件表面,去除工件表面的油脂,锈皮,氧化膜等,为后面镀层沉积提供所需的电镀表面.前处理主要影响到外观结合力,据统计,60%的电镀不良品由于前处理不良所造成.前处理的方式有:喷砂、磨光、抛光、热浸脱脂、超音波脱脂、电脱脂、酸洗活化等。

电镀:在工件表面得到所需镀层的过程,是电镀的核心程序。

后处理:电镀后对镀层进行各种处理以增强镀层的各种性能。

如耐腐蚀性、抗变色能力、可焊性等。

后处理的方式有:钝化、中和、着色、防变色、封孔等电镀分类电镀分为挂镀、滚镀、连续镀和刷镀等方式,主要与待镀件的尺寸和批量有关。

电镀企业火灾事故调查报告

电镀企业火灾事故调查报告

电镀企业火灾事故调查报告一、事故概述2019年12月10日晚,某电镀企业发生火灾事故,导致3名员工受伤,造成近百万元的财产损失。

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立即展开调查,并对企业进行了全面检查。

通过现场勘察、询问员工、查阅相关记录等方式,我们对事故原因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事故原因分析1.作业不当事故发生时,企业正处于生产高峰期,员工工作量较大。

据了解,当天的火灾是由于一名员工在对电镀设备进行操作时,不慎将化学药品溅洒到设备上,引发了火灾。

这表明员工在作业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未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致使火灾发生。

2.设备老化企业电镀设备大部分已使用多年,存在一定的老化现象。

设备老化不仅会影响生产效率,还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在事故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该设备的防护措施不够完善,且部分设备存在漏电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3.缺乏应急预案在火灾发生后,企业内部未能迅速有效地采取应急措施,导致事故扩大造成了更大的损失。

据员工反映,企业缺乏完善的应急预案和演练,面对突发情况时缺乏应对能力。

4.管理不到位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疏漏,相关部门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和管理不到位,基层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也不够。

此外,在设备维护和检修方面,企业也未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这可能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三、事故调查结论根据调查情况,我们认为此次火灾事故主要是由于作业不当、设备老化、缺乏应急预案和管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

为了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我们建议企业采取以下措施:1.强化员工培训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使员工充分了解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加强设备维护和检修企业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

对老化设备应及时更换或升级,消除安全隐患。

3.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提高企业内部应急处理的能力和效率,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一起氯化镍电镀液中毒死亡事件的分析
摘要:从永康市发生的氯化镍电镀液中毒死亡事件中,分析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职工的生产安全及职业卫生教育的重要性。

提出在加强企业管理重视安全生产的同时,提高就业人员文化素质,开展各种职业卫生培训,提高个人防范意识,做到以预防为主。

以减少和避免生产事故的发生。

2005年4月10日。

在浙江省永康市发生一起氯化镍电镀液中毒死亡事件,现将这一事件作一分析与思考。

1情况介绍
2005年4月10日下午。

在永康市打工的云南籍民工赵某为赢取300元钱与人打赌。

喝下氯化镍电镀液后不幸身亡在永康市西城街道李店村一塑料电镀厂打工的赵某。

该厂的配药师傅,他负责该厂电镀液的配制、电镀材料的保管以及电镀工艺的技术指导等工作。

4月10日下午。

赵某正在车间配制氯化镍电镀液。

当他将氯化镍放塑料桶内稀释后倒入电镀槽时。

该厂的客户吕某走到赵某所在的车间。

问赵某塑料桶内的稀释液是否有毒。

当时,赵某说没什么毒,吕某不信。

于是。

两人决定打赌。

如果赵某敢喝一点点稀释液。

吕某就支付给赵某300元钱约定后。

赵某很快就喝下了该塑料桶内倒完残留的5ml稀释液。

喝完后。

赵某笑哈哈拿过吕某手中的300元钱。

并称自己是配药师傅。

懂得相关安全知识。

不久,药性发作。

赵某昏迷过去。

赵某立即被送到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

经过一天的紧急救治。

因抢救无效死亡。

2分析与思考
浙江省永康市被誉为“五金之乡”。

工业是永康市的主导产业。

现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主导产品有五金机械、电动工具、保温杯、防盗门、滑板车、化工及建材等。

永康市是中国最大的五金出口供货基地、电动工具生产基地、滑板车生产基地和保温杯生产基地。

而相关的电镀企业也非常发达。

据调查。

永康市现有57家电镀企业。

这些“小电镀”企业大多数是租用临时厂房。

采用手工作业。

上千名从业人员也皆为来永康市打工的外地民工。

民工整体文化素质较差。

对自己工作环境及工作防护知识知之甚少。

而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对就业工人几乎不做岗前培训及职业安全教育。

以至于会出现上述中赵某会说电镀液无毒。

并且说自己懂得相关安全知识。

进而出现喝下电镀液这等愚昧荒唐的事情人们对镍的作用了解不多。

它是人体必需生命元素镍可以参与血清沉着及酶和核糖核酸的活动。

能激活肽酶的活性。

在激素作用和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稳定性上以及一般的新陈代谢过程中都包含有镍镍在自然界分布很广。

但在人体内却极微量氯化镍电镀液中其主要成分为重金属镍。

镍及其盐类的毒性较低。

但由于它本身具有生物化学活性。

故能激活或抑制一系列的酶(精氨酸酶、羧化酸、酸性磷酸酶和脱羧酶1而发挥其毒性镍可引起人群接触性皮炎直接进入血液的镍盐毒性较高。

胶体镍或氯化镍毒性较大。

可引起中枢神经及循环和呼吸系统紊乱。

使心肌、脑、肺和肾出现水肿、出血和变性大量口服时会出现呕吐(像铜中毒一样)、腹泻、急性胃肠炎和齿龈炎,长期接触,
能使人头发变白。

长期接触低浓度羰基镍。

可能会全身中毒,导致肺、肝、脑等损害。

并可能导致肺癌、胃癌、副鼻窦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高?在电镀液中除镍之外。

还存在着其它的重金属。

急性进入机体后都会引发机体多器官的功能障碍。

造成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从上述事件中可看出。

保障生产者的安全与健康、减少各种事故发生的重要性引起急性中毒的原因很多。

据有关部门统计分析。

中毒的主要原因是违反操作规程、设备事故以及缺少必要的职业卫生防护知识l2l因此。

企业应组织卫生专业人员对职工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定期职业卫生培训。

普及职业卫生知识。

督促职工遵守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

指导职工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同时要加强操作者对有害物质的个人防范意识。

做到以预防为主。

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医治的负担与代价更应避免上述悲剧的发生综上所述。

减少各种职业伤害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制订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有关职业卫生防护办法和应急救援方案。

同时开展职业卫生的培训和宣传工作。

加强职业卫生工作的检查。

做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

(2)设备技术的措施:对生产工艺进行改造、对生产场所进行必要的隔离封闭和通风排毒等。

(3)卫生保健措施:开展健康监护、做好个人防护等。

(4)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重点加强急救知
识的培训和演练。

参考文献
l王敏、吴中亮、陈家茔。

镍化合物诱发恶性转化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表达。

癌变•畸变•突变。

2003,4(15):193—195
2张东普。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危害控制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