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的混沌治理研究
Mis_1c

做好准备。
27
• 合作开发:企业与某一开发组织联合,共 合作开发: 同开发本企业的MIS。可充分发挥企业人 员精通业务、开发单位人员熟悉计算机的 优势,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任务。 • 协作开发:在开发单位专家的指导下, 协作开发: 由企业为主开发。
7
MIS是一个新学科,它引用其 他学科的概念,形成一个综合的 多元的学科。这些基本学科主要 有:
•管理学 •系统科学 •运筹学 •统计学 •计算机科学
8
高级管理人员 计划、控制、决策) (计划、控制、决策) 中级管理人员 计划、控制、 决策) (计划、控制、 决策)
经理支 持系统 决策支 持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
计算机
职能人员
中央数据库
业务信息系统
市场 分系 统
生产 分系 统
财务 分系 统
其他 分系 统
MIS概念图
9
模型可以用来发现问题,寻 找可行解、非劣解或最优解。MIS 是一个总的概念,包括以下一些 雏形和变形: 1. 统计系统 它是 它是MIS的低级阶段 的低级阶段
2. 3. 4. 5. 6. 数据更新系统 状态报告系统 数据处理系统 知识工作和办公自动化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DSS, Decision Support 10 Systems)
23
(2) 系统组
有各行各业的专家,如管理专家、计 划专家、系统分析员、运筹专家、计算机 专家等,还可以请科研单位、大专院校、 咨询公司派生的专家参与组成。
(3) 全系统规划
是一个全面的长期的计划,是确定 企业的目标、解决目标的方式、信息系统 的目标、信息系统的主要结构、工程项目 和可行性研究。
混沌系统变换加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混沌系统变换加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密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
加密技术是一种保护数据安全的手段。
它的主要作用是将明文转化为密文,阻止未经授权的人读取或修改信息。
在信息安全领域中,加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金融、电子商务、国防和情报等。
虽然现有的加密方法相对成熟,但随着计算能力的提高,传统加密方法的安全性越来越容易被攻破。
随着信息安全技术的高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混沌系统变换加密技术逐渐被人们研究和应用,成为新的一种加密技术。
1.混沌理论的基本概念混沌理论是一种新的数学分支,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形成。
混沌是指那些看上去随机而又带有一定规律性的物理过程。
混沌现象在许多领域中都有明显的表现,例如气象预报、电路设计、金融市场等。
尽管如此,混沌现象的本质是难以捉摸的,这也给混沌系统的研究带来了巨大困难。
2.混沌系统加密的原理混沌系统加密技术是一种基于混沌理论的加密算法。
众所周知,混沌系统对初始条件敏感,也就是说只要改变系统初始状态的微小梯度,输出结果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因此,混沌系统加密所采用的方法是对明文进行非线性变换,这个变换包含多个数学随机量作用于明文。
由于加密算法的非线性特性,使得明文的加密过程难以被黑客攻破。
3.混沌系统加密技术的优点与其他常见的加密方法相比,混沌系统加密技术有如下几个优点:(1)安全性强:混沌加密算法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和随机性,对黑客攻击具有一定的免疫能力,可以有效地保护数据的安全。
(2)随机性强:混沌加密算法随机性强,导致加密后的密文的符号破碎度高,因此不容易被预测或破解。
(3)出错率低:由于混沌加密算法输出的密文破碎度高,加密后的明文在传输过程中出错率低。
4.混沌系统加密技术的应用混沌系统加密技术是一种非常适合于信息保密和保护的技术,适用于以下领域:(1)金融领域:在个人交易、信用卡支付、网络银行和证券交易等金融业务中,混沌系统加密技术被广泛应用。
(2)军事领域:混沌系统加密技术在军事技术领域中的用途是非常广泛的。
混沌的电力系统数据加密技术研究

混沌的电力系统数据加密技术研究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通信系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数据加密技术成为了保护数据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
混沌现象在数据加密技术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可以生成具有随机性的序列,从而保证数据加密时的安全性。
本文将围绕混沌的电力系统数据加密技术展开探讨,首先介绍混沌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电力系统数据加密技术的现状,然后详细分析混沌在电力系统数据加密中的应用,最后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一、混沌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电力系统数据加密技术的现状混沌理论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类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理论,它的特点是具有复杂度高、难以预测的性质。
在混沌系统中,即使初始条件相差极小,系统的演化也具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混沌现象可以被用来生成具有高度随机性的序列,这种序列可以用于密码学中的加密解密。
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其中,大量的数据需要被传输和处理,如电力负荷的测量、电能计量等。
因此,加密技术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目前,电力系统数据加密技术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公开密钥加密技术,如RSA算法;另一类是基于对称密钥加密技术,如AES算法。
这两种加密技术都已经过多年实践的检验,但密钥管理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二、混沌在电力系统数据加密中的应用在电力系统数据加密中,混沌序列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混沌序列具有随机性,所以可以抵御统计攻击,保证数据的安全性;2.混沌序列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运算得到,并且难以被破解,零阶加密强度高;3.由于混沌序列的产生与初始条件和系统参数有关,因此可以通过修改初始条件和系统参数来实现变换密钥,提高抗攻击性。
在电力系统数据加密中,混沌可以应用于以下方面:1.混沌流密码技术混沌流密码技术是一种使用混沌序列生成密钥流,对待加密数据进行异或运算的加密技术。
例如,可以使用混沌序列对称加密技术对电力负荷数据进行加密,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
基于混沌系统的数据加密技术研究

基于混沌系统的数据加密技术研究混沌系统是一种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确定性混乱性的特点。
其混乱特性使得它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加密领域。
基于混沌系统的数据加密技术借助混沌系统的非线性特点,通过对明文数据的混淆和扩散来达到加密的目的,使得密文难以被解密,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
混沌置乱是指通过混沌系统生成的随机序列对明文数据进行乱序处理。
混沌系统具有高度敏感性和无周期性的特点,使得生成的随机序列具有良好的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
1.高强度:混沌系统的演化具有高离散性和高敏感性,使得密钥空间非常大,增加了密码系统的强度,提高了抵抗攻击的能力。
2.高速度:基于混沌系统的加密算法通常使用简单的运算操作,具有较快的运算速度,能够满足实时数据传输的需求。
3.安全性:混沌加密算法具有良好的扩散和置乱特性,使得密文具有抗差分攻击、线性攻击和穷举等攻击的能力。
4.自适应性:混沌系统的参数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使得加密算法具有一定的自适应性,能够应对不同类型的数据加密需求。
然而,基于混沌系统的数据加密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混沌系统的参数选择和密钥管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不同的参数选择和密钥管理策略会对加密算法的安全性产生影响。
其次,混沌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很难完全满足密码学的严格要求,其非线性特性在设计和分析过程中存在困难。
最后,基于混沌系统的加密算法在理论上具有抗攻击的能力,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需要通过大量的测试和分析来验证其安全性。
综上所述,基于混沌系统的数据加密技术通过利用混沌系统的混乱特性,对明文数据进行置乱和扩散处理,从而达到加密的目的。
该技术具有高强度、高速度和高安全性的特点,但在参数选择和密钥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未来的研究可以探索更加高效和安全的混沌加密算法,提高混沌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数据加密领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解决方案。
混沌密码学理论与应用研究

混沌密码学理论与应用研究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密度与传输的速度越来越快,对隐私保护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而密码学研究正是为了满足这种隐私保护的需求而产生的。
传统密码学体系在确保安全的同时,存在着一些安全漏洞,因此,新的密码学体系应运而生,其中涌现出了一种普遍认为具有良好安全性的密码学体系——混沌密码学。
一、混沌密码学理论的发展混沌密码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当时洛伦兹等学者首次在非线性动力学系统中发现了混沌现象。
此后,混沌普遍应用在通信、控制系统等领域并取得了很好效果。
1990年代后期,混沌密码学逐渐成为密码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
由于混沌现象的复杂性和随机性,加上其本身良好的保密性和抗干扰性质,混沌密码学被认为是传统密码学的很好补充。
混沌理论研究表明:混沌系统的初始状态(也就是所谓的“种子”)的变化会导致系统的输出结果发生不可预测的波动,这一波动即为混沌波动。
利用混沌系统的这一性质,可以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实现加密。
二、混沌密码学的优点1、良好的保密性混沌密码学是基于混沌理论的加密方法,它使用图像、信号等复杂输入来提供安全保证,这有助于提高保密性。
2、强的时空分离性在混沌密码学中,密文输出是“一次性”的。
这种“一次性”密文输出的特性使得混沌密码学在空间和时间上具有更强的分离性。
数据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不存在任何约定,只有他们之间进一步的通信可以完成解读密文的过程。
3、抗攻击能力较强混沌密码学的密钥长度、使用范围、可控因素多样化等特性,使得它在保护数据安全方面具备很高的抗攻击能力。
三、混沌密码学应用现状1、通信安全混沌密码学在信息安全领域中广泛应用,特别是在通信中加密和解密。
混沌系统可以用于消息加密、图像加密、信息隐藏等方面。
2、密文传输另外,混沌密码学也被应用于生物信息学和数学建模领域。
现如今,其在数字音视频的加密和加扰方面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效果,例如在音视频加密、安全传输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潜力。
基于混沌系统的加密技术研究

基于混沌系统的加密技术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安全已经成为公认的全球性难题,为了保障重要信息的安全性,各个国家、组织甚至个人都在积极探索安全加密技术。
混沌系统,是一种具备高度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的复杂系统,近年来已成为信息加密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种加密方法。
本文旨在探究混沌系统在加密技术中的应用,以期提高信息系统安全性。
一、混沌系统介绍混沌是一种分析复杂动态系统的力学方法,可以描述非线性动态系统的一种状态。
混沌的特点是不稳定、敏感、随机性和周期性。
混沌系统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实例包括天气模式、烟囱烟雾、动物体内生理过程等等。
目前,混沌震荡器通常由电路、光学、流体等物理实现方式来构建。
混沌系统的本质是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在时间不断推进的过程中,系统经过一系列的相互耦合影响,最终呈现出复杂的、高度随机的动力学规律。
这种规律并不是完全随机的,而是表现出一定的自相似性,因此具有不可压缩性。
混沌系统的这个特点被认为是加密安全性的保证,因为即使攻击者能够窃取部分密文,也很难推出明文信息。
二、混沌系统在加密技术中的应用基于混沌系统的加密技术是一种非对称加密技术,其加密和解密算法是基于混沌系统的非线性特性,并且使用两个不同的密钥来表示加密和解密。
这种加密方式具有随机性、高度不可预测性和复杂度,相比于传统的加密算法,更为安全可靠。
基于混沌系统的加密技术使用了混沌现象的自相似性,建立了一个复杂的动力学系统,通过操作系统状态或跨系统产生一些密钥参数。
在加密时,先通过混沌算法生成一组加密密钥,然后将明文按照特定的规则加密为密文。
解密时,通过混沌算法使用该组密钥对密文进行解密。
由于密钥和加密算法为非线性系统,即使攻击者能够截获密文,也很难解密密文。
三、混沌系统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目前,混沌系统在数字信号处理和通信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其高速性、自并行性和快速同步性被广泛应用于信号加密、隐形传输、抗噪音和通信同步等方面。
混沌系统应用于网络通信领域时,主要是引入了一些混沌映射和混沌序列。
第3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方法论

管理信息系统
河海大学
3.1 MIS的研究方法论体系 MIS的研究方法论体系
补充:老三论、 补充:老三论、新三论 控制论: 控制论: 创始人美国数学家维纳。 创始人美国数学家维纳。它摆脱了牛顿经典力学和拉普拉斯 机械决定论的束缚,使用新的统计理论研究系统运动状态、 机械决定论的束缚,使用新的统计理论研究系统运动状态、 行为方式和变化趋势的各种可能性。 行为方式和变化趋势的各种可能性。 控制论是研究系统的状态、功能、行为方式及变动趋势, 控制论是研究系统的状态、功能、行为方式及变动趋势,控 制系统的稳定,揭示不同系统的共同的控制规律, 制系统的稳定,揭示不同系统的共同的控制规律,使系统按 预定目标运行的技术科学。 预定目标运行的技术科学。
第三章第三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方法论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方法论31mis的研究方法体系32mis研究的信息学方法33mis研究的系统性方法34mis研究的管理行为方法35mis研究的技术经济方法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河海大学河海大学本章要点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第三章第三章绪绪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河海大学河海大学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是管理理论信息技术和系统科学的混合体
管理信息系统 河海大学
系统学方法 管理行为方法
3.1 MIS的研究方法论体系 MIS的研究方法论体系
补充:老三论、 补充:老三论、新三论 系统论: 系统论: 创始人是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 创始人是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系统论要求把事物 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 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并用数学模型去描述和确定系 统的结构和行为。 统的结构和行为。 系统论强调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 系统论强调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系统本身与外部环境 之间互为依存、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具有目的性、 之间互为依存、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具有目的性、动态 有序性三大基本特征。 性、有序性三大基本特征。
混沌系统及其在密码学中的应用研究

混沌系统及其在密码学中的应用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交流的不断加密,密码学已成为当代信息安全的重要保障。
混沌系统作为一种具有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的动力学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密码学领域,以提供更强大、更安全的安全机制。
一、混沌系统的定义及特征混沌系统是一类由少数元素组成但优美、复杂且随机的动力学系统。
其最主要的特征是灵敏度依赖于初始条件和系统参数的微小变化,以及长期的不可预测性和随机性。
实际上,混沌系统是一种介于周期、随机和混乱之间的状态,其中周期代表预测性,随机代表确定性,混乱代表不可预测性。
二、混沌系统在密码学中的应用混沌系统的不可预测性和高度复杂性使其成为一个可靠的加密机制。
混沌系统在密码学中的主要应用包括:1.混沌密码混沌密码是一种基于混沌系统的加密方法,它利用混沌系统的不可预测性和随机性,将明文加密并转换成密文。
混沌密码是目前一种传统加密算法的重要补充,因为混沌密码对常规攻击具有免疫力,但其可以与传统加密算法结合使用以提供双重保障。
2.混沌伪随机数生成器混沌系统还可以用于生成伪随机数。
与传统的伪随机数生成器不同,混沌伪随机数生成器生成的随机数非常难以预测,因此在密码学中应用更加广泛。
混沌伪随机数生成器可以用于加密密钥生成、数字签名、随机序列生成等方面。
3. 混沌图像加密混沌系统还可以用于图像加密,该方法利用混沌系统生成的伪随机数对图像进行加密和解密。
混沌图像加密有很好的保密性和不可逆性,很难被破解。
三、混沌系统的发展趋势与挑战随着混沌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混沌系统的发展趋势也越来越如下:1.加强混沌系统的安全性能由于混沌系统的不可预测性和随机性,它已被应用到各种安全领域。
但混沌系统并非不存在安全缺陷。
因此,下一步挑战是加强混沌系统的安全性能,提升它的抗攻击能力。
2.混沌系统与其他类型的加密算法结合使用混沌系统的应用与其他类型的加密算法结合使用是未来的趋势之一,可以同时提高安全性和灵活性。
其中,公钥加密算法和混沌系统结合可以弥补混沌系统通信范围短和传输效率低等方面的缺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IS的混沌治理研究
关于《MIS的混沌治理研究》,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MIS系统的混沌治理研究大体上指两个方面:一是将MIS看成是一个混沌系统分析其所应具有的若干混沌特性,二是把混沌理论和方法应用于MIS的治理实践。
本文首先先容了混沌现象的特征及混沌理论的研究内容,并运用混沌理论探讨了MIS 系统中的若干混沌特性,这些特性包括:分形性、耗散性、内在随机性以及初值敏感性等,然后分析了混沌理论在MIS中的应用,最后指出了混沌理论在MIS系统中的一些研究方向。
[关键词]混沌;MIS;混沌吸引子;分形;蝴蝶效应;混沌治理
1 引言
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现代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稳定性,使得越来越多
的治理理论家们倾向于将MIS理解成为非线性系统、复杂系统,并且用非线性系统理论、复杂系统理论研究MIS发展的过程,解决和解释MIS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题目和现象。
目前将非线性系统理论尤其是混沌理论与MIS治理相联系的研究成果还未几见,而应用混沌理论分析MIS的特性,研究MIS演化的模式及其过程的治理,对发展MIS治理理论具有重要的学术及实际指导意义。
2 混沌理论简介
混沌学研究起源于1960s Edward Lorenz的天气猜测模型“蝴蝶效应”,正是这一“蝴蝶效应”模型,揭示了自然界表面看起来杂乱无序的事物中惊人的某种秩序。
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开始普遍熟悉到混沌的存在与其重要意义,并对各领域的混沌现象进行大量研究;20世纪80年代混沌研究在全球迅速推广,物理、生物、化学、经济、治理等领域对混沌的研究都取得了可喜成果。
自然总是如此神秘,杂乱无章、不可猜测的运动背后隐躲着其内在规律性,而且这种规律并不随外界扰动而改变,这就是混沌。
2. 1混沌的概念
“混沌”,本意是“混乱无序”的意思,但是其描述的对象却具
有无穷自相似结构。
究竟什么是混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定义,科学家们只能通过混沌系统所表现出的一些普遍现象总结出其所谓的本质。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混沌学开创人之一洛伦兹教授以为混沌表征一个动力系统的特征,该系统存在完全混沌和有限混沌两种形式,前者表现为系统中大多数轨道显示敏感依靠性,而后者则是系统中某些特殊的轨道是非周期的,但大多数轨道是周期的或准周期的。
协同学创始人哈肯从过程的角度指出了混沌的含义:“令人惊奇的是无规律运动来源于完全确定性方程,为了表征这个新的现象,我们定义混沌来源于确定性方程的无规律运动”。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混沌是宏观无序、微观有序的现象。
”综上,我们可以以为所谓混沌是发生在确定性系统中的貌似随机的不规则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来自系统的内在随机性。
所以混沌并不是混乱无序,而是在确定性非线性系统中出现的一种貌似随机的有序运动过程,是系统在内在随机性因素作用下,产生的时间、空间的宏观复杂现象,它存在于不可积分的非线性系统。
2. 2混沌运动的基本特征
混沌运动的基本特征包括:
(1)宏观上的无序性,这种无序性由以下3个方面来刻画:①内随机性。
②非周期性。
混沌行为永远不正确地重复自己,没有可辨别的周期使之在规律的间期重复。
③对初值的极度敏
感性。
混沌现象敏感地依靠其初始状态,初始状态小的差别将导致较大的结果差别。
这种对初始状态极度的敏感使之表现为不稳定性和某种程度上的不可猜测性。
(2)微观上的有序性,这种有序性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①无穷嵌套的自相似结构。
②普适性。
在混沌的转变中会出现某种标度不变性,代替通常的空间或时间周期性。
(3)有序性与无序性的互补。
以前人们通常将系统的有序与无序截然分开,通过混沌的研究,人们发现有序与无序存在着交界域,那就是混沌。
2. 3混沌理论的3个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