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理论开题报告
基于新型混沌混合优化算法的非线性负荷控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新型混沌混合优化算法的非线性负荷控制研究
的开题报告
1.研究背景和现状
非线性负荷控制是电力系统稳定性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在
于通过控制非线性负荷的电能消耗,以实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因过载等问题引发电力系统的故障和事故。
目前,非线性负荷控制
主要采用PID控制方法和模糊控制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存在着参数调节
困难、鲁棒性差等问题,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的优化算法来优化非线性
负荷控制的效果。
2.研究内容和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课题将采用混沌混合优化算法对非线性负荷
控制问题进行研究。
混沌混合优化算法是一种新型的优化算法,它具有
全局收敛性和高精度优化能力的特点,适用于解决复杂问题。
具体研究
内容包括:
(1)分析非线性负荷控制的优化目标和优化模型;
(2)研究混沌混合优化算法的原理和应用,并对其进行优化改进;
(3)基于混沌混合优化算法设计非线性负荷控制方案,对其进行仿真实验,并对控制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4)对比分析本算法与传统控制算法在非线性负荷控制方面的性能差异。
3.预期成果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预期达到以下成果:
(1)提出一种基于混沌混合优化算法的非线性负荷控制方案;
(2)建立非线性负荷控制的数学模型,分析其控制效果;
(3)开发一套非线性负荷控制系统的仿真平台,并在此平台上对所提出的算法进行验证和评估;
(4)通过实验验证,展示本算法的优化效果,证明其优于传统的控制算法。
沈阳化工大学开题报告

沈阳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专业:2012级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__________导师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职称:______________ 副教授____________开题时间:_________ 2013-10-13 ________沈阳化工大学研究生院制一、 ........................................................................... 文献综述11.1课题的来源 (1)1.2混沌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1)1.3混沌同步的研究现状 (2)1.4混沌同步控制算法研究进展 (3)二、研究方案52.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5)2.1.1研究目标 (5)2.1.2研究内容 (5)2.2针对研究内容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62.3本课题的特点与创新之处 (6)2.4研究进度、工作内容和预期成果 (7)三、参考文献8、文献综述1.1课题的来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信技术也有着极大地发展。
卫星通信作为一种具有覆盖面大、频带宽、容量大、性能稳定可靠、机动灵活、受地理条件限制程度小等优点的通信手段,越发的为各国所重视,并广泛的应用于国际通信、国内通信、军事通信、海事通信和广播电视等领域⑴。
但是卫星通信覆盖面广的特点也给其带来了一定的不安全因素。
特别是针对需要保密的信息的传递,下行波束的覆盖面大使得通信过程中存在信息泄露的隐患。
所以,卫星通信的保密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常用的加密方式都是通过基于密码学的密码编码,将有用信息转换成看起来完全随机而杂乱的密文进行传输[2]。
混沌序列在图像信息加密及跳频序列构造上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混沌序列在图像信息加密及跳频序列构造上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中涉及到的信息已经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这些信息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信息加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
通常情况下,图像信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普遍的信息之一,因此在信息加密过程中,图像信息的安全性显然是至关重要的。
而混沌序列是一种具有随机性、无规律性的序列,它的不可预测性和不可复制性造就了它在信息加密方面的广泛应用。
因此,探讨混沌序列在图像加密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跳频序列也是一种常用的加密方式。
它是通过对信号的频率进行快速切换,从而达到保护信息的目的。
然而,传统的跳频序列也存在着安全性不够高、易被攻击的弊端,因此探索更加安全的跳频序列构造方法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将着重探讨混沌序列在图像加密方面的应用和跳频序列的构造。
具体内容包括:1. 混沌序列的介绍和分类:本部分将先介绍混沌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混沌序列的产生原理,然后对常用的混沌序列进行分类和分析,为后续的应用打下基础。
2. 混沌序列在图像信息加密中的应用:本部分将以图像信息加密为例,探讨混沌序列在加密过程中的应用。
主要内容包括混沌序列与图像信息的加密模型、混沌序列产生的方案及其在图像加密中的应用等。
3. 跳频序列的概述和安全性分析:本部分将先介绍跳频序列的基本概念和产生原理,然后对跳频序列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和探讨,包括传统跳频序列存在的弊端以及可能的攻击方法。
4. 基于混沌序列的跳频序列构造方法:本部分将探讨基于混沌序列的跳频序列构造方法,即利用混沌序列对跳频序列进行加密,从而实现更加安全的通信。
主要内容包括跳频序列的产生方法、混沌序列在跳频序列中的作用、混沌跳频序列的构造流程等。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混沌序列在图像加密以及跳频序列构造中的应用方法,为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同时,本研究所提出的混沌跳频序列构造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望在实际通信中得到广泛应用。
Chen混沌系统的自适应控制与同步的开题报告

Chen混沌系统的自适应控制与同步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在混沌系统的研究中,Chen混沌系统是一种经典的三维混沌系统,其具有分岔、混沌和奇异吸引子等特性,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通信、加密、噪声抑制、图像处理等领域。
同时,Chen混沌系统的非线性和不可预测性也给控制和同步等问题带来了挑战。
因此,研究Chen混沌系统的自适应控制与同步问题可以推动混沌系统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二、研究内容本文的研究目标是研究Chen混沌系统的自适应控制与同步问题,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Chen混沌系统基本原理与特性分析,包括其系统结构、状态方程、特征分析等内容。
2. 自适应控制策略的设计和分析,利用系统的状态反馈和自适应反馈方法,设计控制器来实现对Chen混沌系统的控制。
3. 同步问题的研究,利用反馈控制、耦合控制等方法设计同步控制器,实现不同Chen混沌系统间的同步。
4. 数值仿真与实验验证,通过Matlab等数值仿真软件,对上述控制和同步方法进行仿真分析,同时通过实验验证方法验证控制和同步效果。
三、预期研究成果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预期可以有以下成果:1. 对Chen混沌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掌握混沌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2. 设计并实现了Chen混沌系统的自适应控制方案,使系统能够稳定地运行。
3. 利用耦合和反馈等方法设计了Chen混沌系统的同步控制方案,实现不同Chen混沌系统间的同步。
4. 通过数值仿真和实验验证,验证了所提出的自适应控制和同步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四、研究难点与挑战1. Chen混沌系统的非线性和高度敏感性使得控制和同步问题难以解决。
2. 自适应控制和同步控制方案的设计和实现需要充分考虑系统的非线性和复杂性,提高算法的鲁棒性和效率。
3. 数值仿真和实验验证的可行性和可靠性需要充分考虑,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五、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和控制理论等方法,结合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式对Chen混沌系统进行研究。
基于混沌系统的彩色图像加密算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混沌系统的彩色图像加密算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交流和数据传输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人们对数据的安全性越来越关注。
特别是在医疗、金融、政府和其他领域的重要数据保护中,安全性已经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指标。
信息安全的核心之一是数据加密。
通过加密,数据传输和存储变得更加安全,第三方攻击者无法读取数据。
现有的加密方法包括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实施对称加密需要保护密钥,而非对称加密的公钥和私钥都可能被黑客破解。
因此,基于混沌系统的加密方法已经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混沌系统,探讨基于混沌系统的彩色图像加密算法,增强数据安全性。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彩色图像的基本加密原理和加密算法,并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之处。
2. 概述混沌系统及其重要性,并介绍混沌系统用于加密的机制。
3. 利用混沌系统和彩色图像的特征设计基于混沌系统的彩色图像加密算法。
4. 对所提出的算法进行实验验证和安全性分析,与其他常用加密算法进行比较。
三、预期研究成果1. 详尽探讨彩色图像的加密原理和加密算法,明确其优点和不足之处。
2. 介绍混沌系统用于加密的机制,加深对混沌系统的了解。
3. 提出一种基于混沌系统的彩色图像加密算法,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安全性和实用性。
4. 为数据加密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四、论文结构第一章绪论1.1 选题背景和意义1.2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1.3 预期研究成果第二章彩色图像加密算法的基础知识2.1 彩色图像的表示方法2.2 彩色图像的加密原理2.3 常用彩色图像加密算法第三章混沌理论和混沌系统3.1 混沌理论的基本概念3.2 混沌系统和混沌映射3.3 混沌系统在加密领域的应用第四章基于混沌系统的彩色图像加密算法设计4.1 基于混沌系统的彩色图像加密算法的原理4.2 基于混沌系统的彩色图像加密算法的实现4.3 加密算法的安全性分析第五章算法实验验证和结果分析5.1 实验环境和数据集5.2 算法实验验证5.3 结果分析和比较第六章总结与展望6.1 已取得的研究成果6.2 存在问题和展望参考文献。
统一混沌系统的同步及分组密码系统的设计的开题报告

统一混沌系统的同步及分组密码系统的设计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信息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保障信息安全的过程中,密码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同步及分组密码系统是一类应用广泛的密码算法。
目前,混沌同步及混沌分组密码系统已经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同步及分组密码系统,其混沌特性具有非常好的随机性。
混沌同步及分组密码系统的实现需要一个可靠的混沌发生器,而统一混沌系统则是一类实现混沌同步及分组密码系统的方法。
因此,本文将以统一混沌系统的同步及分组密码系统的设计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在实现信息安全中的应用和发展。
二、选题意义在信息时代,网络信息安全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信息的泄露或篡改将会造成极大的损失。
而密码学作为一种主要的信息安全手段,同步及分组密码系统在核心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在网络传输中保证数据安全性、信息存储中的数据加密保护等重要领域。
而混沌同步及混沌分组密码系统具有非常好的随机性和安全性,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同步及分组密码系统。
统一混沌系统的同步及分组密码系统采用多个混沌系统进行同步和分组,使其能够生成非常大的加密密钥,增强了安全性。
其密钥的生成和分发都是通过混沌特性实现的,因此具有非常好的安全性。
为了充分利用混沌系统的随机性质,提高混沌系统同步效率和混沌分组密码的加密强度,有必要对统一混沌系统的同步及分组密码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
三、研究内容本论文将主要围绕统一混沌系统的同步及分组密码系统的设计进行研究。
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 统一混沌系统的同步方法研究与设计:包括混沌同步的数学模型、同步条件、同步控制方法等内容。
2. 统一混沌系统的分组密钥生成方法研究与设计:包括混沌系统的映射函数选择、迭代次数选择、密钥生成算法等方面的研究。
3. 统一混沌系统同步及分组密码系统的安全性分析与实现:包括密码学安全的理论分析和安全性实验验证等内容。
通过实验验证,评估统一混沌系统同步及分组密码系统的安全性,从而为实际应用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复杂动态网络的混沌同步与控制的开题报告

复杂动态网络的混沌同步与控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复杂动态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领域,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社会等多个学科,它由众多节点和连接它们的边组成,节点之间的交互形式复杂多样,因而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和复杂性。
复杂动态网络的研究可以为人类社会带来重大的科技和社会福祉价值,例如:自适应控制网络,不能稳定化的社会系统等都是很好的应用。
在很多实际应用中,正是因为网络节点之间的异构性、不对称性和非线性等特性所带来的噪音、干扰等因素,很容易使得网络处于混沌状态。
当网络出现混沌状态时,节点之间的信息交互变得非常复杂、不可预测、难以控制,给网络的应用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因此,研究复杂动态网络的混沌同步与控制,不仅能够深入了解网络节点之间的交互特性和物理本质,而且可以为解决实际工程和社会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本课题主要研究复杂动态网络的混沌同步和控制方法,通过对网络节点之间的信息交互进行调控,实现网络节点的同步和控制。
具体来说,主要研究以下内容:1、复杂动态网络的混沌同步机制及调控方法。
2、复杂动态网络的混沌控制机制及控制方法。
3、混沌同步和控制方法在具体应用中的实现和优化。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本课题主要采用数学建模方法和计算机仿真等技术手段,具体技术路线如下:1、通过数学建模方法将复杂动态网络的节点之间的交互过程表示为一组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并推导出网络的同步和控制机制。
2、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实现对网络的同步和控制过程的模拟和分析,探究各种因素对同步和控制效果的影响,进行参数优化和技术改进。
3、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应用场景,设计并实现混沌同步和控制的应用,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估和改进。
四、预期成果与创新点本课题预期达到以下成果和创新点:1、实现基于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的复杂动态网络混沌同步和控制方法。
2、设计并实现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混沌同步和控制系统。
3、优化混沌同步和控制方法的性能,并解决实际应用中的关键问题。
基于混沌遗传算法的多用户检测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混沌遗传算法的多用户检测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在通信系统中,多用户检测技术是一项关键技术,它可以实现多用户在同一频段同时进行数据传输,提高频谱利用效率。
然而,多用户之间相互干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导致接收端收到的信号难以恢复。
因此,如何通过检测算法来准确地分离多个用户发出的信号是一个研究的重点。
当前的多用户检测技术主要包括线性检测和非线性检测两种方法。
线性检测虽然具有计算简单、容易实现等优点,但在高信噪比的情况下,其检测性能较差。
非线性检测方法由于其具有较好的检测性能而备受关注,但其计算量较大,容易受到局部最优的影响。
二、选题意义混沌遗传算法是遗传算法与混沌理论相结合的新型优化算法,具有全局搜索能力、高速搜索能力和跳出局部最优等优点。
其应用范围广泛,如信号处理、图像处理、机器学习等领域。
本文主要探讨基于混沌遗传算法的多用户检测技术,通过将混沌技术与传统的非线性检测方法相结合,提高其检测性能,同时避免受到局部最优的影响,实现多用户的准确分离。
此外,在通信系统中,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已成为研究热点,多用户检测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频谱利用率,还可以降低通信系统的能耗。
三、研究内容1. 多用户检测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综述;2. 混沌遗传算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3. 基于混沌遗传算法的多用户检测技术的设计与实现;4. 对比仿真实验和性能分析;5. 总结与展望。
四、研究思路本文将首先对现有的多用户检测方法进行调研和比较,分析其优缺点和研究热点,为研究混沌遗传算法的多用户检测技术提供指导。
然后介绍混沌遗传算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探讨其在多用户检测领域的潜在应用。
接着,从多用户之间的相互干扰问题出发,提出基于混沌遗传算法的多用户检测技术,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其性能。
最后,对本篇文章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混沌遗传算法在多用户检测技术中的发展前景。
五、预期成果1. 对多用户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有深入的了解;2. 掌握混沌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应用;3. 提出基于混沌遗传算法的多用户检测技术,具有较好的检测性能;4. 对该算法的仿真实验进行验证,证明其优越性;5. 为混沌遗传算法在多用户检测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学院
学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 混沌理论初步及其数值求解》
专 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名: **
班 级: 0901112
学 号: 09
时 间: 2013年05月
指导教师: ***
混沌理论初步及其数值求解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天体力学的研究中,法国数学家J.H.
Poincaré发现三体间的引力作用与两体间的不同,三体间的相互作用
能产生出惊人的复杂行为,其动力学方程的解具有不可预测性,是无
法求出精确解的。其实,这是保守系统中的一种混沌,从而使
J.H.Poincaré成为最早了解混沌可能存在的第一人。混沌是指发生在
确定性系统中的随机过程。一个确定性的系统,其行为却表现为不确
定性、不可重复、不可预测,这就是混沌现象。大自然中混沌的现象
无处不在:河流的漩涡;烟囱发出的滚滚浓烟;天气的变化;虫口的
增长;心脏搏动的不规则性等等这些都是混沌现象。在混沌理论的研
究中,各种混沌现象不断被发现,它几乎存在于一切科学领域,尤其
是在物理学、数学、天体力学、流体力学、生物学等方面。如今,混
沌理论在信息科学、医学、生物、工程等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价
值。因此,在科学研究领域中,混沌理论被认为是20世纪人类在认
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富有创造性的一次大革命。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混沌是在确定的系统中出现的一种貌似无规则、类似随机的现
象,在非线性动力学系统中属于一种特有的运动形式。混沌学是近几
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十分活跃的前沿学科,它是非线性科学的一个重
要分支,与量子物理和相对论一起被称为二十世纪三项重要科学发现
[2]
。如果说“相对论消除了关于绝对空间与时间的幻想,量子力学
消除了关于可控测量过程的牛顿式的梦。”那么“混沌就是消除了拉
普拉斯关于决定论式可预测性的幻想。”1963年,美国气象学家
E.N.Lorenz的“蝴蝶效应”问世以来,混沌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
注。混沌系统对初始条件和混沌参数的微小变化非常的敏感,是一种
高度复杂的非线性动态系统,正是混沌运动的这些奇异特性,在很长
的一段时间内,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了这样一种错误的观念,即混沌是
不可控制的、不可靠的,同样重构完全相同的混沌系统也是不切实际
的。直到1988年,A.Hubler发表了控制混沌的第一篇文章[3],开创
了研究混沌控制的先驱。中国学者郝柏林、郑伟谋在莫斯科国立大学
将符号动力学应用于混沌研究的基础上,开始将符号动力学从一维系
统推广到二维系统的研究。
近年来,混沌理论的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
一定的成果。如通信技术方面,混沌信号的类随机性以及产生方式简
单等特点,使其在保密通信方面显示出得天独厚的优越性。混沌遮掩
利用混沌波作为载波,对信号源进行加密和混沌同步实现掩盖通信,
但是这种方法要求混沌信号的带宽要能够掩盖信息信号,如果不能满
足这个条件,被加密的信息信号很容易通过线性滤波被提取出来。混
沌理论在医学方面也得到应用,现有研究表明,心动周期信号具有混
沌特征,研究发现对估计某些疾病的严重性来说,混沌特征参数是现
有的功率谱参数更敏感的指标。国内外将混沌理论用于医学研究的报
导主要限于脑电、心电方面的研究,以及在心脑血管学流动力学方面
的应用。我国学者近年的一些在医学上研究成果指出人们大脑处于积
极状况时,脑电图的波形是混沌的,当人们睡眠或不思考问题时,脑
电图显示周期性波形,由此进一步研究可以构成了神经元动作的模
型。在模式识别方面,可利用混沌轨迹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这一
特点,通过混沌动力学系统构成模式识别系统。在图象数据压缩方面,
把复杂的模式作为简单的混沌动力学系统的吸引子再现出来。把复杂
的图象数据用一组能产生混沌吸引子的简单动力学方程代替。此时只
需要记忆存贮这组动力学方程组的参数,相对于原始图象数据,数据
量大大地减少了,从而实现了图象数据压缩。近年来关于混沌应用的
报道大量涌现表明人们已从单纯研究混沌现象转向开发和驾驭混沌
的种种特性以解决一些实际工程技术问题。
三、主要研究内容及要求
混沌理论是目前非线性科研的前沿问题。利用映射、导数、稠密
性等基本数学理论,学习混沌的定义和等价判据,并进一步研究混沌
现象的数值计算方法。基于上述理论,讨论应用研究中经常用到的
Logistic映射等的混沌存在性,以及研究作为发现混沌现象的洛伦茨
模型的混沌数值解。
具体要求:
1、 熟练掌握数学分析中的相关知识;
2、 初步掌握符号动力系统及混沌的定义和等价判据;
3、 掌握使用Matlab软件对混沌进行数值模拟;
4、 开题报告需给出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进度
安排等;查阅国内外近几年的文献,仔细阅读至少12篇,了解
目前的研究现状,文献综述全面,并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外
文翻译中专业词汇必须翻译准确,语法语意基本正确;
5、 论文完成题目内容,字数要求在10000—15000字,格式符合长
春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要求。
四、进度安排
第1-2周,完成开题报告,初步理解论文;
第3-4周,撰写综述,整理,总结相关文献并翻译英文文献;
第5-10周,钻研相关文献,撰写绪论并完成论文初稿;
第11-15周,修改论文,定稿;
第16周,准备论文答辩
参考资料与来源:
[1] 卢侃,孙建华,欧阳容百,黄来友(译),混沌动力学,上海翻
译出版社,1992.
[2] 王树禾 ,微分方程模型与混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