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对人的影响

情绪对人的影响
情绪对人的影响

情绪对人的影响

“我们集中研究偶发情绪,即由先前某种经验引起的,但又与当下情况无关的情绪,”两位作者在这篇题为《愤怒或愉悦让我们视而不见:情绪如何影响你采纳建议》论文中写道。“我们发现人们处在偶发性感激状态下的,比处在情感中立状态下,更愿意信赖他人并更能采纳意见;而处于情感中立状态下又比偶发愤怒状态,更愿意信赖他人并更能采纳意见。”

情绪不但会影响人们对建议的接受程度,而且即便当前情绪与建议或提建议的人没有直接关系时,情绪仍然能产生影响。

尽管很少人这样讲,但与律师、会计师、投资银行家、顾问,以及外部销售代表之间的关系,实际上都可归纳为采纳意见。甚至公司内部沟通通常也可归纳为提出和采纳意见两部分。当某项目小组为公司首席执行官准备一份带有建议的报告,实际上这个小组的成员也是在给首席执行官提建议。内部审计师建议公司首席财务官如何折旧某批存货,这也是建议。

某当然,人们的情绪会对心情产生影响。绝大多数人时常会陷入自己心绪中,并感到压力或忧郁,并影响到对外界的整体表现。例如,亲友过世,会让人感觉—无论工作、在家还是游玩—整个世界都是晦暗的。

即便如此,直到最近,经济分析师们仍坚信,当谈到真金白银时,人们会摈除掉情绪的影响。“古典经济学的前提是,人是理性的,市场会纠正所有错误,”

一位投资经理可能因为球赛打赌输掉而感到懊恼,于是会对分析师推荐的某支股票低估。另一位投资经理可能因为孩子降生而兴高采烈,而高估股票价值。

情感可以系统性地扭曲人们对外界建议的接受程度,从而影响到他们的理智。如果所有人都犯类似的错误,那么就颠覆了古典经济学的完美推理。“我直觉判断,人们往往会根据个人感受作出复杂的决策,如果我问你这样的复杂问题,例如…我们该不该雇佣这个人,或该不该买那座房子??你一定会在心里对比很多因素,并且进行复杂的对比。所以我们通常就会简化到一个问题:我们对应聘者或房子的感受。我们做上述行动的结果就是,会要面对由情感产生的犯错可能性。”

“估计体重”试验

听起来有道理,但是如何证明呢?施韦泽和吉诺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法—听起来就很复杂—来控制被测试对象的感情,然后向他们提出建议,测量他们的反应。第一套实验,他们找来大学生,要求被测对象对于肯定不清楚的问题发表意见。这套案例测试中,测试人员向被测大学生展示别人的照片,要求估计照片中人员的体重。然后,测试者安排被测人员观看一段可能引发某种情绪的录像片段。一些被测人员安排观看会引起愤怒感的录像片段,电影《保镖》中男人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片段。另一些观看能引起感激之情的片段,比如某人从其同事那里得到了意料之外的帮助。剩下的被测对象则看了一段中性的电影片段,《国家地理》频道有关澳大利亚大堡礁的片段。

施韦泽和吉诺分别分析了录像片段如何引发被测人员的不同情感。因为被测大学生与录像片段没有实际联系,研究者将被测大学生的情感反应定性为偶发性的,而非整体性的。如果你看过电视连续剧《黑道家族》之后,对配偶产生愤怒情感,那是一种偶发性情感。如果你的配偶掴了一耳光,你因此而生对方的气,这就是一种整体性情感。

观看完录像之后,被测学生书面形式记录下自己所看录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再来重新估计一下早先图片中看到人物的体重。这回,测试人员将给出一个体重估值,并告知被测人员这是另外一名被测人员给出的体重估值。被测对象并不知道,测试人员向每位被测对象提供的体重估值都是一样的。测试人员提供的体重估值,实际上就是一种建议,对被测人员帮助很大,但不会误导被测人员。“情感控制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被测人员给出的最终估值,”两位学者指出。

“经历偶发感激事件的被测人员,相比处于情感中性状态的被测人员,更看重建议,”两位学者这样写道。“经历偶发愤怒时间的被测人员,相对中性状态下被测人员,更看轻建议。即便实验中被测人员

产生的情感与测试要求的判断任务没有直接关系,但是我们发现,情感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被测人员建议采纳态度。”

两位学者设计出第二轮实验,很大程度上与第一轮实验是一样的。但是,这次在要求被测学生给出第二次体重预估值之前,测试人员要求学生给提供比照估值的匿名建议者的信任度打分。被测学生被告知这些匿名建议者不过是先前参加测试的人员。

得出的结果与第一轮一样的。愤怒的人对建议者的信任度最低,而心怀感激的人信任度最高。

与行为实验室情况相对的是,在现实世界中,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类似情况。例如,同事之间经常会产生怨气,有时候是有合理理由的,如错过工作时限,而有时候就没有合理理由,如只因同事笑声显得很傻。有时候,人们会因为情绪不佳,而受到批评并且无视别人好的建议。

“如果我生自己老婆的气,而减少对你的信任度并更少采纳你的建议,这明显是非理智的,” 施韦泽说道。“我老婆把我的车给撞了,与你没关系。但是,我生你的气,是因为你取消我们上次会面,而现在我们又要相互沟通。需要通过可控、纯净的实验,将理智因素与非理智因素区分开。没有提及,但我坚信这一点,如果你让我生气了,我肯定会对你的建议另有看法。”

情商的重要性

“情商是一种认识情绪、理解情绪运作机制,乃至操控或改变情绪的能力。如果我具备很高的情商,我就知道和老板反应问题的时机。对于刚刚经历一程糟糕航班,并丢失了行李的新合作伙伴,我知道这时候他肯定听不进去我的建议,于是我此刻不会开口。我可能会将合作伙伴带到特殊的餐厅请一顿或者给他们买赛车的票,这样我就可以扭转他们的情感状态,让他们对我感激从而愿意听取我的意见。”

有经验的谈判家通常也具备很强的这方面能力,他们会通过巧妙的方式来施加自己的影响力。例如,他们可能会对大家都能感觉到的过失致歉,即便无人要求。或当谈判进入到十分紧张的阶段下,暂停些许时间,给谈判对手买些饮料和小东西。

“任何能让人们产生感激感的东西都有帮助,有些人会谈开始前会组织祈祷。”如果谈判参与者信仰宗教,此举可以让他们感受更亲切。当然,如果对方不信仰宗教,此举可能会惹恼他们。教授谈判学的施瓦泽指出,所有这些策略要求使用者巧妙且敏感。“沃伦?巴菲特谈话时,有时候会借我们生活在好年代和好国家作为开篇话题。此举会在听众中引发感激情感,并影响听众对他接下来所讲内容的接受程度。”

施瓦泽看到自己和吉诺观察到的现象,在商务沟通各方各面不断上演着。例如,推销人员带着客户去看球赛,此举有别于公开奉承,只是要在客户内心中营造一种感激感。药品推销员给医生带午餐,也是同理。“这样的做法会不会有负面影响?”他问道。“是会有的。如果言行表现不真诚,人们不会相信。假如我想创造一种感激之情,而行动有些过分。如销售代表送过多的礼品。”过度的营造气氛,往往会适得其反,引起对方的反感和愤怒。

高中生情绪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型课程报告

高中生情绪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何科巍 近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情绪是各种心理问题产生的核心因素。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矛盾冲突较大,情绪易波动时期。有研究表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介于初中生和大学生之间,有这一个学业程度升高而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的趋势。68%的高中生情绪波动性大,且在人际交往上高中生更具有封闭性,在学习上在学习上表现出极大的焦虑性。 高中生在情绪模式可以分为积极的情绪和消极的情绪,以消极的情绪为主导。高中生在情绪上表现出成熟前的动荡性,不同的情绪各具十分独特的主观体验色彩。 其情绪体验呈如下特点: 一、延续性。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情绪爆发的频率降低,控制能力提高,并且情绪体验的时限延长,稳定度提高。 二、丰富性。高中生正处于情绪多变阶段,各类情绪强度不一,有不同层次。 三、特异性。高中生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包含了个性的差异,自我感知的差异性,性别的差异,高中生在情绪表现出的两大特点,一个是外部表情与内心体验的不一致。另一个是情绪表现的两极明显性,情绪的反应强度大,容易走极端。 从情绪的角度说,高中生有五种常见的不良情绪。

一、焦虑。焦虑是指个体因预期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产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失败与内疚感增强、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部分学生不能适应课程,学生面临测试、会考、高考等压力导致效率。 二、抑郁。这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多半是由于学习和生活中的烦恼造成。 三、孤独。这来自于社会接触不足和人际关系缺陷。 四、敌对。产生原因一方面是不良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另一方面是成人感和独立意识增强,对现实中的弊端比较敏锐和反感。此外,同学之间的激烈竞争也会导致高中生产生的敌对情绪。 五、恐惧。这是指对某种特定对象和境遇产生的强烈的,非理性的害怕。 学习情绪是导致高中生产生不良情绪在最主要方面,有四个因素。一、学习成败以自我期望值的影响。这类影响主要包括考试成绩,家庭的期望,老师的评价,个人学业期望的实现与否,对学习活动及学科兴趣等。 二、情绪的人缘因素的影响。它包括教师、同学、家长的理解和认可。情绪的兴趣方面的影响。这包括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三、情绪的道德荣誉方面的影响。这主要是指自己或别人对社会公德的遵守、集体利益的维护、道德义务的履行与否所引起的情绪体验。

学业情绪的影响因素及其调节

---------------------------------------------------------------最新资料推荐------------------------------------------------------ 学业情绪的影响因素及其调节 学业情绪的影响因素及其调节摘要: 学业情绪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结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分析成就动机、自我概念、归因方式等内部因素,教师教学质量、班级环境、家庭教育方式等外部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对学生学业情绪的调节及引导策略。 关键词: 学业情绪影响因素以人为本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和以人为本等教学理念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师关注和重视学生的学业情绪,将学业情绪作为教学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 但目前学生所存在的消极学业情绪,如焦虑、抑郁、敌对、恐惧等,仍没有得到有效调适。 部分教师虽借助思想道德教育、班级管理等引导学生调节学业情绪,但由于存在说教性和灌输性,导致学业情绪调适收效甚微,不仅影响了教学成效,而且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在这种背景下,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业情绪影响因素,并探索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学业情绪调节策略,成为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学业情绪的概念和特点学业情绪即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过程中所体验并形成的与学业相联系的各类情绪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 10

一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以及课外作业、学习活动等学业情景中形成的情绪,如被教师提问时的紧张、参加趣味学习活动时的愉快等;二是学生得知自身在考试、测试时的学业成败后所形成的情绪,如考试后等待成绩时的焦虑、成绩下降后的沮丧等[1]。 学业情绪作为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影响学业成绩学生的学业情绪对学业成绩所造成的影响具有复杂性、长远性和隐蔽性等特点。 我国教育心理学专家陆桂芝在研究中发现,当学生存在高兴、放松、平静、自豪、希望等积极的学业情绪时,其学业成绩相对较高;当学生存在焦虑、无助、羞愧、泪丧、厌倦等消极性学业情绪时,其学业成绩则相对较低。 同时,学业情绪能预测学生期末学习成绩的大致情况,如学生在学期初的愉快感、自豪感和希望感能预示期末较高的学习成绩,而恐惧感、厌倦感等消极情绪则预示学生期末可能获得不理想的成绩。 2.影响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受到很多心理因素的影响,其中学业情绪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着较大的影响,当学生的学业情绪偏向于积极时,学生会更乐于学习,具有较高的学习专注度和积极性,且学习效率较高;当学生的学业情绪偏向于消极时,学生会缺乏学习热情,容易产生畏难、懈怠等心理,学习效率较低。 为此,当学生学习动机较小时,不少教师通过教学启发、肯定评价、激发竞争等方式调整学生的学业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期待和学

人的情绪及其影响因素

人的情绪及其影响因素 2.情绪是行动的准备阶段,这可能跟实际行为相联系。 3.情绪涉及有意识的体验。 4.情绪包含了认知的成分,涉及对外界事物的评价。 情绪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常见的影响因素有认识因素、气质类型、环境刺激等。 一、认识因素 认识在情绪体验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相同的情境,如果作出的认识评价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例如,两个同时都想学习开车的战士,结果都没能如愿,对他们来说的确是件不顺心的事。但是,甲战士把这件事当作是对自己的考验(作出良好的认识评价),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并努力克服面前的困难,做好组织上分配的工作。而乙战士则认为自己很倒霉(作出不好的认识评价),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抱怨领导对自己不公平。由此不难看出,一件事情到底是好还是坏,就看你如何认识它、如何评价它,看你作出什么样的选择。一定程度上,认知决定了情绪。 客观事件我们是无法左右的,有些事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主观信念是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加以控制的。虽然我们无法避免所有不合理的信念,但我们应充分认识它的存在,尽量减少其对我们生活的负面影响。不合理信念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绝对化要求。它通常与“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比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生活应该是很容易的”等等。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计划不如变化快”生活中很多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每个人不可能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获得成功;同样,周围的人和事物的表现和发展也不可能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 第二:过分概括化。以一件事的成败来评价整个人(包括:自己或他人),这无异于一种理智上的法西斯主义。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达到完美无缺的境地,所以每个人都应接受自己和他人是有可能犯错误的。 第三,糟糕至极。糟糕就是不好、坏事了的意思。当一个人讲什么事情都糟透了、糟极了的时候,对他来说往往意味着碰到的是最最坏的事情,是一种灭顶之灾。我们当然希望不要发生我们所认为得非常不好的事情,但是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说这些事情绝对不该发生。当一切已成事实,我们必须努力去接受现实,尽可能的去改变这种状况;实在不可能改变时,则要学会在这种状况下生活下去。 二、气质类型

情绪对生活的影响

情绪对生活的影响 众所周知,情绪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并伴随、贯穿着人们的思想行动的始终。既然是与生俱来,那和生活必然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人的情绪都是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演化和发展而来的,在产生情绪并执着的认同这个情绪这个事情就是对自己的伤害时,心灵就会将这次的经历像种子一样存储在人的心智中,形成人的生命程序,在日后的生活中造成影响。如果未能得到及时的化解,情绪种子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人在生活中的种种遭遇而不断的发生变化,每当发生类似的感觉或情景时,情绪就会随时作用于人的生活,产生不同的命运。常见的情绪有愤怒、嫉妒、怨恨、悲伤、不满、担心、恐惧以及一些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内心情感等,它们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验,也常听别人说起过:在心情好的时候,孩子做什么似乎都是可以接受的;而心情不好的时候,孩子过多的提问、玩玩具发出的声响、回应速度稍慢都可能成为我们发火的导火索。面对同一个陌生人,有人会一见钟情,有人却急于躲避,更多的人则不冷不热、慢慢了解。孩子是同一个孩子,陌生人是同一个陌生人,可为什么我们的态度却会如此的不同呢? 再比如,面对一把手柄雕刻精美的手枪,有人会当作艺术品而爱不释手;有人则会被其反射出来的冷冷的光芒所吸引,当作一件可用于防身的武器,带着它就会让自己更有安全感;还有的人在第一时间第一眼就会关注其黑洞洞的枪口,直接联想到可能中枪或者致死的场面而使自己产生恐惧。对于同样一件物品,为什么人们总是不能够用简单、客观的逻辑思维来看待?为什么人们常会被看见事物时的感觉及产生的联想牵引着,做出不同的选择?这就是情绪对人的影响,情绪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的生活。 我们每一个人时时刻刻都在做着不同的选择,因为思想的不同,当相同的人、事、物放在不同人的面前时,就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和感觉,同时引伸出不同的选择结果。所以,我们说:现实生活中的这些不同的结果是因为我们的想法和思想不同而造成的。 情绪对生活的影响既体现在心理上也体现在生理上。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人体的机能,能够促进人的活动,能够形成一种动力,激励人去努力,而且,在活动中能够起到促进的作用。消极情绪会使人感到难受,会抑制人的活动能力,活动起来动作缓慢、反应迟钝、效率低下;消极的情绪会减弱人的体力与精力,活动中易感到劳累、精力不足、没兴趣。在智力上,积极的情绪有助于智力的发展,消极的情绪会抑制智力水平的提高。科学研究表明,情绪积极、乐观的儿童的智力水平要比情绪悲观、忧郁的儿童的智力水平高。智力水平不只体现在智商(IQ)上,而且体现在记忆、思维、创造、想象等众多方面。在学习中,应该保持一种积极的情绪,做到“乐学”,这样会提高学习效果。因为,消极的情绪不仅对提高学习成绩没帮助,而且会影响学习的效果。积极良好的情绪有利于人的智力的发展,有助于人取得好成绩。情绪对健康的影响会因为某发面导致你的潜意识觉的自己哪方面会生病,从而,很有可能的癔病。所以还是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开心的面对生活,你对生活微笑,它也会的你微笑。情绪犹如双刃剑。一方面,情绪可以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提高个人的活动效率和能力,促使我们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情绪也会使人感到难受,抑制人的活动能力,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和活动效率做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甚至违法的事。 同时,情绪不仅影响个人的生活,也会影响身边人的生活。我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可以知道,情绪具有传染性。当一个人情绪不好的时候,周围的人都会受到影响,大家先是感到心里不痛快,接着不知不觉中传染上坏情绪,继而又把坏情绪传给别人。久而久之,大家就会

学业情绪

学号:2013111107000802 学业情绪概述 吴莹 (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教育) 摘要学业情绪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非智力因素,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 业成绩及师生关系,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个人发展以及心理健康, 自2002年Pekrun等人正式提出学业情绪以来,这一领域逐渐受到关注,近十年 来,国内外研究者从测评工具、发展特点、影响因素几个角度对学业情绪展开了 初步研究。对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而言,综合分析当前学业情绪研究成果,对于 指导和促进教育教学,以及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学业情绪;特征;影响因素; 1 引言 当今教育越来越重视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学 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的口号的提出,学习动机,学习情绪等非智力因素对学 生学习的影响,日益受到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和研究。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会遇到 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一些学生因不喜欢某位教师而产生对某一学科的厌学心理; 一些儿童表现出明显而持久的厌学情绪,一提起学习就心烦意乱、情绪低落,对 作业有抵触情绪,甚至有些学生还有严重的考试焦虑和恐学症等。作为一名教师, 如果不能对学业情绪的方方面面有所认识和了解,是难以有效地组织教学的,也 难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习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对 学业情绪的探索和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 从介绍学习情绪的概念入手,并以此为基础来介绍学业情绪的特征、影响因素, 及其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旨在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学业情绪的概念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时刻伴随着人们的

【哪些因素会影响到个人情绪-】情绪好坏有哪些原因

【哪些因素会影响到个人情绪?】情绪好坏有哪些原 因 哪些因素会影响到个人情绪?每个人都会有情绪,而一些不良的情绪会导致心情起伏不定,严重影响到生活、工作和学习,这些坏情绪总是不请自来。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到个人情绪?下面一起来看看。 情绪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产生的内心体验。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碰到令人愉快或令人痛苦的事,会产生喜怒哀乐之情。这种内心体验,一般心理学上叫做情绪。由于每个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不同,内心体验不一样,情绪就也不一样。 情绪与人类的需要有密切关系。生理上的需要,如食物与水的需要是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需要。满足了需要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得到满足就会焦虑,妨碍需要时就产生愤怒。但这些仅仅是生存的本能。心境是一种使人的所有情绪体验都感染上某种色彩的、较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如一个人兴致勃勃时,干什么

事都乐滋滋的,而灰心丧气时,总是见花落泪、对月伤怀,干什么事都打不起精神,这些都是属这类情绪状态。 *从心理体验上来说,人的情绪可以分为两类:良性情绪和不良情绪。 良性情绪可以使人的免疫能力增强,促进人肌体新陈代谢;不良情绪如焦虑、抑郁、愤怒等,它不仅危及人的心理平衡,更遗祸于身体,甚至导致癌症。英国一位医生对250例癌症病人进行了全面调查后发现,在癌症发病之前,受过精神打击的竟达2/3。由此可见,不良情绪对人的身体损害极大。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人情绪的因素主要来自外界,特别是生活、工作的环境。这些是影响人的情绪的主要方面,也容易被人所认知。一般来说,一个健康的人应该学会对来自外部影响情绪的因素进行调适和控制。但心理学家还发现,影响人的情绪还有一些非人为因素,而这些因素是人自己难以控制的。

【人力资源】情绪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影响资料

一、情绪的基本函义 情绪是多因素的组合,所有的心理问题最终都是通过不良的情绪所体现出来的。人的情绪是一种心理表现,伴随着情绪活动有一系列的表情动作和生理变化,如紧张、激昂、烦躁、低沉、懒散、忧郁等等。情感反常、喜怒无常,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从而引起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失调和新陈代谢障碍而发生疾病。因此,只有学会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优化自己的情绪,才能够成为心理健康的人。 随着社会经济转型期的到来,人们都在争取跻身社会成员中最优的位置,都在力争实现自己最高的期望值,都具有很强烈的发展自己的愿望。在这种高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就会采取各种各样的行动,以期实现自我。行动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于是,相应地就会产生积极或消极情绪。 人们能否有效地管理自我情绪,营造良好的情绪氛围,要看其是否具备了较高的“情商”。情商是衡量情感智力的参照指数。情感智力包括五方面内容:了解自己情感的能力;控制自己情感的能力;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控制他人情感的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情感智力的高低将关系到一个人在今后的个体自我成长中的成功与否。在现代社会中,人际交往技能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例如,有两个学生,一个功课好,一个功课虽不如前者,但毕业进入社会后,发展得却比前者好。这里就包含一个后者在人际交往方面具备较强的情感智力的因素。而反面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几年前在美国发生的“卢刚事件”。卢刚由于处理不好嫉妒情绪,即不能正确看待自我,导致伤人也害己的惨痛悲剧。在商品经济时代,人的生存质量更加决定于个人实力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情绪控制、正确看待失败与成功的自我认知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比如说,一个公司招聘10个人,但报名竞争的就有1000个,那么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都是失败者。如果应聘者不能正确对待这次失败,他下次还能坦然地面对再一次的招聘机会吗?如果处理不当,这个人的人生前景也许就很灰暗。因此,对于当今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来说,学会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培养较高的情感智商,是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要,也是自我建设的当务之急。 如何有效地优化自我的情绪、培养良好的情商呢? 1.培养情绪的观察与交流 认识情绪的本质是“情商”的基石。在相互交流中,人们往往主要依靠听取和分析对方的语言来获得信息。其实,人的身体语言更能传达出许多信息及暗示。比如,一个人的手势、眼神、声调等,都可以透露出其真实的感受,仔细观察这些,可以与对方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便于及时地领会他人的需求。另外,人在处于某种负性情绪时,也需要相互的交流。通过语言与理解自己的人交流,是情绪得以缓解的有效手段。因为向亲朋挚友倾诉内心的苦闷,可以使不良的情绪得以发泄,压抑的心境得以缓解减轻,失去平衡的心理也可以逐步恢复正常。同时,

学业情绪研究现状与展望

1.情绪与学业情绪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1],它是个体对自己感觉到的独特处境的反应。1908年,耶克斯和道德森(Yerkes &Dod-son )的研究表揭示了情绪唤醒水平、个体动机与行为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适当的情绪状态,可以促进个体的工作活动达到最佳状态。情绪的动机激励、协调组织功能影响着个体的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情绪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涉及到注意力水平、对自我和他人的觉知、记忆加工、创造力、思维流畅性等多个方面。人对于与当前情绪一致的内容更加敏感,会 对这类内容进行选择性记忆、加工,而后也更容 易提取。 1998年,美国教育研究联合会的学术年会以“情绪在学生学习与成就中的作用”为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这次讨论引发了心理学和教育学界对情绪作用的关注,不少研究者开始着手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情绪的影响作用和机制等问题。Pekrun 和Perry 等人通过一系列质性研究发现, 学生在各种学习情境下有着不同的情绪情感体验。2002年,他们首次明确提出了学业情绪(aca-demic emotions )这一概念,认为学业情绪是在教学和学习活动中,与学生学业活动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我国学者扩展了“学业”的涵义,将学业情绪定义为包括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课外学习过程中和考试期间的情绪体验。也就是说,学业情绪不仅包括学生在获悉学业成功或失败后所体 学业情绪研究现状与展望 金则霜 摘要:学业情绪是在教学和学习活动中,与学生学业活动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它不仅影响着学习 者的认知加工水平,还影响着个体的身心发展。自2002年Pekrun 等人正式提出学业情绪以来,这一领域逐渐受到关注。近十年来,国内外研究者从测评工具、发展特点、影响因素几 个角度对学业情绪展开了初步研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需要继续研究讨论。 关键词:学业情绪青少年大学生测评工具影响因素 作者简介:金则霜,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12

(完整word版)影响情绪的因素

影响情绪的因素 (一)环境与情绪 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方面都要为儿童和青少年的情绪情感发展提供健康和谐的环境,其中家庭的作用尤为重要。第一,从情绪的发展来说,学校和家庭要创设环境,促进孩子正向情绪的发展。第二,从情绪的均衡发展来说,如果儿童期某类情绪情感的发展不足或被剥夺,就容易导致个体情绪发展不均衡,进而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如儿童早期母爱的剥夺可以导致身体、心理、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发展不足或受阻。相反,如果溺爱,也可以导致情绪发展失衡,使儿童易于焦虑、过分敏感、不能体谅他人等。第三,从情绪的成熟来说,家长和教师都要提供适当的环境,安排适当的活动,使儿童和青少年有适当的机会表达愉快的情绪,宣泻不良的情绪,培养抵抗挫折的能力。 (二)色彩与情绪 色彩会影响情绪。在英国,过去常常有人在伦敦一条黑色的伯列费尔桥跳河自杀。当用蓝色油漆刷过桥之后,跳河自杀的人减少了一半。在美国加州,一座监狱的看守长为犯人寻衅闹事而苦恼。有一次,他偶然把一伙狂暴的犯人换到一间浅绿色的牢房里,奇迹出现了:那些原来暴跳如雷的犯人,就好像服用了镇静剂一样,渐渐平静下来,看守长由此受到启发,便把囚室漆成绿色,于是犯人闹事事件随之减少。由于蓝色、绿色使人感到幽静、安谧,故有“心理镇静剂”之称。 这些颜色对人的心理的影响,即是心理学家所说的颜色的心理效应。每种色彩都表示一定内容:红——热情、活力、健康、希望;橙——兴奋、喜悦、活泼、华美;绿——青春、和平、朝气;青——希望、坚强、庄重;蓝——秀丽、清新、宁静;黄——温和、光明、快活;紫——高贵、典雅、华丽;褐——严肃、浑厚、温暖;灰——平静、稳重、朴素、压抑;黑——凝重、哀痛、肃穆、神秘;白——圣洁、天真、清爽;金——光荣、华贵、辉煌。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巧妙利用颜色对人的心理的影响。例如消除烦躁和愤怒应避免红色;化解沮丧应避免令人情绪低落的黑色或深蓝色,而应选用能使人心情愉快的亮丽的暖色;减轻焦虑、紧张,应选择一些具有缓解及镇静作用的清淡颜色,如绿色、浅蓝色。 (三)认识与情绪 人们经常认为,引起他们的各种好、坏情绪的原因是某件事情本身。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人之所以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原因不在于事件本身,而在于个人对事件的看法。同一件事情,只要个人的看法不同,结果在他(她)内心产生的情绪就会不同:积极的看法引发积极的情绪,消极的看法引发消极的情绪。因此面对一件事情产生何种情绪体验,决定权完全在个体自己的手中。例如对“你被人踩了一脚”这件事,假如你的想法是“这人太可恶了,故意踩我一脚”,就会感到非常生气;而假如你的想法是“这里人太拥挤了,他也不是故意踩我的”,就会感到不介意。所以当情绪尤其是不良情绪产生或增强的时候,我们要尽量客观地分析“是不是我对这件事拖消极的看法引起了这种情绪反应?”“我能换一种积极的想法吗?”随着看法的改变自然会产生一种新的情绪。 (四)音乐与情绪 先看一个“听音乐治绝症”的真实的例子。1975年,美国音乐界知名度很高的金太尔夫人患了乳腺癌,病情不断恶化。这时,药物治疗已毫无效果。悲伤中的父亲为了安慰她,就经常为病床上的女儿弹奏乐曲。不曾想到的是,奇迹发生了,金太尔夫人的病情不断地好转。两年后,她终于战胜了乳腺癌。为这奇迹所鼓舞,金太尔夫人康复后,以极大的热情参加音乐治疗工作。她常常带着吉他和动人的歌曲走遍全国,帮助癌症病人战胜绝症。 音乐不仅能够增添生活情趣,给人以美感享受,还可以调节人的情绪。音乐对人体有独到的作用。医学专家认为,音乐可调节人体大脑皮层的生理机能,使人体分泌出有益健康的激素和乙酰胆碱等物质,提高体内生物酶的活性。音乐还能调节血液循环和活化神经细胞,并能使肠胃蠕动趋向规律化,令唾液和胰岛素分泌也相应增加,从而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强抗病能力。不仅如此,音乐在调节情绪方面起

影响人类情绪的一些化学物质精品名师资料

影响人类情绪的一些化学物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压力日益增加,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越发的严重。通过大量文献阅读以及专业知识的学习,了解到压抑、焦虑、烦躁、紧张不仅是心理方面的问题,还和体内一些化学物质有关,这些化学物质在人体内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人类的情绪。我们可以通过改善饮食或服用药物来调节其在人体内的含量,达到改善情绪,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化学物质情绪心理健康 Some Of The Chemical Substances Effect Human Emo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with the increasingly of competitive and pressure,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 of people is more and more serious. After reading a lot of documents and study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I learned the some of human emotion,including depressive,anxiety,irritability,nervous,not only come from the problems of mental health but also relate to some chemical substances in our body. The level of chemical substances can directly affect the emotions of humans.Therefore,we can adjust the diet or take drugs to control contents of the chemical substances so that we can improve mood and mental health. Keywords:the chemical substances, human emotion,mental health

教师的情绪工作及其影响因素.

教师的情绪工作及其影响因素 一、情绪工作的内涵 情绪工作(emotion work 或emotional labor ) (也有人翻译成情绪劳动、情绪性劳动等)一词由美国社会学者Hochschild ( 1979 )最早提出,随后她又在1983 年提出“情绪工作”是工作本身的一部分,它强调工作的情绪部分,受组织控制,具有工具性目的。她把工作分为体能工作、智能工作和情绪工作,把情绪工作界定为“对于自身感受的管理以创造一个公众看得见的面部或身体的表现;组织人员进行情绪工作是为了薪资,因此,它具有交换价值”。之后,许多学者对情绪工作都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本文采用Grandey ( 2000 )对情绪工作给出的定义,即情绪工作是为了组织目标,个体调整感受与表达情绪的历程。情绪工作与工作中的情绪不同。工作中的情绪是在工作开展和相互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由工作事件引起的、自然而然发生的,它不受组织控制,不具有工具性目的。“情绪工作”是工作本身的一部分,它强调工作的情绪部分,受组织控制,具有工具性目的。当员工管理自己的情绪以达到组织的要求时,他们就在从事情绪工作。 二、情绪工作对教师及其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教师是高情绪工作者,这是由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要求决定的。教师职业要求教师长期保持情绪的稳定,精神的饱满,始终表露一种和蔼可亲、和善真诚、蓬勃向上、愉悦快乐的情绪。教师在大部分时候需要表露对学生的关爱和支持(不论教师本人的情绪是正性情绪还是负性情绪),在学生犯错的时候需要表露说服力和冷静,在教学时需要表露兴奋、愉悦,解决学生问题时需要表露镇定、沉着;在面对家长时要表现出耐心和关注;在面对同事时要表现出支持和友爱;在面对领导时要表现出积极和谦逊… … 由此可见,情绪无时无刻不充斥在教师的工作中,在面对学生、同事、家长或领导的过程中,教师都需要进行适当的情绪工作。教师的情绪工作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和教育教学活动有重要的影响,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部分。1 .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 情绪工作与教师的工作紧密联系。情绪工作是一把双刃剑,对教师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一方面,教师的情绪工作会帮助教师控制和管理情绪,表现出适合教学的情绪,顺利完成教学工作。另一方面,研究者发现,高负荷的情绪工作对个体的负面影响也是比较大的。由于情绪工作需要持续的意志努力,需要付出较多的身心能量,因此,许多学者认为执行过高负荷的情绪工作容易引发情绪失调和情绪衰竭,从而降低情绪工作者的工作满意度,引起职业倦怠和离职意向。由于教师是高情绪工作者,因此教师的情绪工作也可能降低工作满意度,失去工作热情和兴趣,产生情感冷漠和人际疏离,从而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2 .对教育教学效率的影响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师生互动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教师的情绪状态是否稳定,是否积极、乐观,将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有关课堂气氛的研究己经揭示了教师良好的情绪能够创造亲和、平等、融洽的课堂气氛,这种课堂气氛将增进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激发学生的潜能和积极性,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 .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教师的心理健康联系紧密。学生从教师那里学习知识、技

大学生学业情绪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一)

大学生学业情绪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一) 【摘要】大学阶段是一个整合的黄金时期,处在这个阶段的青少年正在逐渐的形成更加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情绪发展的不协调导致大学生出现了更多的问题,学业情绪的研究越来越得到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关注,本文将对大学生的学业情绪特征、在学习中的作用以及影响大学生学业情绪的因素进行分析,为学业情绪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学业情绪影响因素 一、引言 当今社会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习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积累知识和增长技能的过程,更是一种培养能力、创造性学习的过程。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越来越关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去教学,去帮助学生在愉快中探索知识、发展能力。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与其他的心理过程有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保证着个体的生存和发展,并对个体的学习、记忆、决策等有着重要的影响,积极的情绪会促进学业的发展。而学业情绪的提出让教育工作者更加意识到学业情绪对于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性,让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有了一个更加明确地方向。学业情绪研究是近年来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学业情绪是在教学或学习过程中,与学生学业活动相关的,包括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完成作业过程中以及考试期间所经历的情绪体验,包括快乐、期望、自豪、放松、气愤、焦虑、害羞、烦

躁等。学业情绪作为一种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密切联系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认知活动的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学业情绪是学识顺利完成学业的前提保证。 二、学业情绪的特征 Efklides(2005)已经提出,学业情绪有三个特征。首先,学业情绪具有多样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获得各种各样不同的情绪体验,其中既包括对认知加工过程监控和调节的情感,又包括直接促进或者延迟学生学习行为的情绪。其次,学业情绪具有情境性。也就是说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会产生不同的学业情绪,学业情绪会受到学习任务及其要求的影响,在比较特定的情景下会出现之前类似的学业情绪。最后,学业情绪具有动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业情绪会随时产生,随时消失或隐匿,它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不规则的变化。 三、学业情绪在大学生学习中的作用 良好的学业情绪有助于大学生认知活动的顺利开展。学业情绪可以通过大学生的成就目标、归因、自我效能感、自我调节等直接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 良好的学业情绪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业情绪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研究表明,一个人只有内在有足够强大力量的动机的时候才能促使其主动学习,主动探索。 良好的学业情绪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当前的教育体制已经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列入了重点,我们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

人的情绪及其影响因素doc资料

人的情绪及其影响因 素

人的情绪及其影响因素 情绪是个人的主观体验和感受,常跟心情、气质、性格和性情有关。按照情绪 状态可将情绪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心境”是微弱、持久,具有沉浸性的情绪状态;“激情”是猛烈爆发而短暂的情绪状态;“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情绪状态划分来源于情绪维度理论,情绪的维度是指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主要指情绪的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等方面。这些特征的变化又具有两极性。冯特提出的三维理论认为:情绪是由三个维度组成的,即愉快-不愉快;激动-平静;紧张-松弛。每一种具体情绪分布在三个维度的两极之间不同的位置上情绪的含义如下1.情绪涉及身体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情绪的表达形式。 2.情绪是行动的准备阶段,这可能跟实际行为相联系。 3.情绪涉及有意识的体验。 4.情绪包含了认知的成分,涉及对外界事物的评价。 情绪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常见的影响因素有认识因素、气质类型、环境刺激等。 一、认识因素 认识在情绪体验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相同的情境,如果作出的认识评价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例如,两个同时都想学习开车的战士,结果都没能如愿,对他们来说的确是件不顺心的事。但是,甲战士把这件事当作是对自己的考验(作出良好的认识评价),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并努力克服面前的困难,做好组织上分配的工作。而乙战士则认为自己很倒霉(作出不好的认识评价),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抱怨领导对自己不公平。由此不难看出,一件事情到底是好还是坏,就看你如何认识它、如何评价它,看你作出什么样的选择。一定程度上,认知决定了情绪。 客观事件我们是无法左右的,有些事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主观信念是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加以控制的。虽然我们无法避免所有不合理的信念,但我们应充分认识它的存在,尽量减少其对我们生活的负面影响。不合理信念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绝对化要求。它通常与“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比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生活应该是很容易的”等等。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计划不如变化快”生活中很多事情是不

教师情绪及其影响因素

教师情绪及其影响因素 本文对教师情绪研究进行了回顾。研究者目前对教师的愉悦、关爱、愤怒、挫折、倦怠等情绪进行了研究,并且编制了相关量表。研究发现,认知因素、教学方法、学生非言语反应、师生关系等因素能够影响教师课堂情绪体验。 1引言 在经历了五六十年的心理学的认知革命后,西方的社会科学领域在八十年代出现了研究情绪的高潮。伴随这场对情绪的研究热潮,教师情绪作为一个富有潜力的研究议题,引起了研究者们的重视。1996英国《剑桥教育学报》出版了教师情绪专刊,正式宣告了教师情绪研究的诞生。之后哈格里夫斯、赞比勒斯、贝蒂等学者从不同视角对教师情绪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分析,将这一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本文拟从学生视角对目前教师情绪研究情绪做一概述。 2教师具体情绪的研究现状 研究发现,教师会在课堂上经历多种情绪,如愉悦、自豪、愤怒和挫折、内疚、焦虑等。Frenzel发现正性情绪中的愉悦和负性情绪中的愤怒,是教师普遍都会体验的情绪。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正性或负性中的分类有多少,在实际中它们往往有不同程度的重叠,而且教师可以在一节课中既能体验到正性情绪,又能体验到负性情绪。 关爱是被经常提到的一种教师正性情绪。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使用更为频繁的是关心,但学者们表示,关心也是一种能和关爱表达相同内涵的情绪。一项对美国中学教师的调查显示,有70%的教师会选择关爱作为教师相关情绪。愉悦感是一种典型的教师正性情绪体验,且经常和满足感、愉快感等放在一起讨论。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的情绪状态以愉悦等正性情绪为主。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引发教师愉悦、满足等正性情绪体验的因素有很多。Frenzel等人对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愉悦情绪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教师的愉悦情绪和对应的学生的愉悦情绪显著正相关,即使在控制了上一学期期末的愉悦感后,两者依然显著相關。通常情况下,人们会把关爱作为女性教师或者小学教师的一个特征看待,但有研究发现“关爱之情”并不存在性别差异。一项对美国中学教师的调查显示,有70%的教师会选择关爱作为教师相关情绪((Sutton,2000)。 在教师情绪研究的早期,研究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对教师压力与倦怠等负性情绪上。倦怠被定义为有情感枯竭、去个人化、低个人成就感等症状表现的一种状态。有研究者指出,教师是一个容易经历高水平情绪枯竭的职业,职业倦怠对教师工作会产生重要影响。Oberle等人探究了教师职业倦怠水平和学生的生理压力反应之间的关系,研究者首先对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进行评定,并同时收集了对应学生在早上9:00、11:30和下午2:00的唾液皮质醇——HPA活动指标,结果发现,不同时间段学生的唾液皮质醇变化幅度在10%之间,且职业倦怠水平高的教师,可以显著的预测其对应班级的唾液皮质醇的变化。这表明课堂是一个

自我效能感、学业情绪对小学生学业拖延的影响分析与研究

自我效能感、学业情绪对小学生学业拖延的影响分析与研究 站在拖延情境角度来说,学业拖延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拖延行为,具体表现为学业任务推迟完成,同时伴随着不良情绪的产生。本文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自我效能感、学业情绪与学业拖延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并从激发内在学习动机、唤起积极的学业情绪、提升行业控制能力三方面,论述了解决小学生学业拖延问题的主要方法。 标签:自我效能感;学业情绪;小学生;学业拖延 在小学教育过程中,课堂教学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内容,更是良好品格养成的关键期。学业拖延属于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会导致小学生学习成绩的下滑,还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很大影响。学业拖延主要指学生推迟学业任务的完成时间,并由于拖延问题的出现,在学生心理产生严重焦虑。在这种学业情绪的影响之下,很容易让小学生的成长受到影响。 一、自我效能感、学业情绪与学业拖延之间的关系 美国教育学家Bandura认为,自我效能感主要是个体对自身能力的有效判断,并伴随着接收到的信息变化而变化,属于一个动态发展过程,称为了动机形成的重要中介性因素。除此之外,在自我效能感实施过程中,可以对个体的情绪功能产生极大影响。该观点与很多人提出的情绪控制理论内容相符,这些理论的形成与学习环境、认知评价以及学业情绪息息相关。自我效能作为一种控制认知评价因素,可以建立起学习情境和学业情绪的中介关系,换句话说,自我效能能够对个体学业情绪产生极大影响。另外,学业拖延属于是对学业任务开始和结束的拖延。总的来说,自我效能感的功能很多,甚至可以对个体任务选取以及行为反应方式产生很大影响。个体情绪活动中的体验环节主要以当前活动为背景,不同的情绪体验必然会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根据具体的研究理论,自我效能感以及学业情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体学业拖延产生影响,在此过程中,学业情绪的中介作用发挥显得十分明显。 二、解决小学生学业拖延问题的主要方法 (一)激发内在学习动机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小学阶段的学业拖延问题十分普遍,而且学业情绪以及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拖延的影响很大,如果小学生的学业情绪十分消极,便会导致学业拖延状况更加严重。情绪是人們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感觉和态度,需要以情绪为基础展开研究,这也是个人行为动机来源的重要源泉。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由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发展,依然以外在动机为主,小学生的学习也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赞扬和奖励。根据以往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只能够缺乏内在动机,便会出现严重的懈怠性行为。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激发出来,为他们构建出一种积极的学业情绪,

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人体是一个整体,人的健康与情绪有密切关系。 人的情绪是一种心理现象。高兴、愉快、欢乐、喜悦、轻松、欣慰、悲伤、害怕、恐惧、不安、紧张、苦恼、忧郁等都属于情绪活动。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大类。积极情绪对健康有益,消极情绪会影响身心健康。我国自古就有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之说,可见祖国医学非常重视人的情绪与健康的关系。当人情绪变化时,往往伴随着生理变化。例如,人在恐怖时,会出现瞳孔变大、口渴、出汗、脸色发白等一系列变化。这些生理变化在正常的情况下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使身体各部分积极地动员起来,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需要。 过度的消极情绪,长期不愉快、恐惧、失望,会抑制胃肠运动,从而影响消化机能。情绪消极、低落或过于紧张的人,往往容易患各种疾病。因此,只有保持乐观的情绪,才有利于身体健康。 每个人的情绪,都是会有波动的,应该主动摆脱不良情绪。当有什么事使你烦恼的时候,应当畅所欲言,不要闷在心里。当事情不顺利时,不妨避开一下,改变一下生活环境,可能会使精神得到松驰。如果要办的事情较多,应先做最迫切的事,把全部精力投入其中,一次只做一件,把其余的事暂时搁在一边。如果你感到自我烦恼,试着帮助他人做些事情,你会发觉,这将使你的烦恼转化为振作,产生一种做了好事的愉快感。

一个人的情绪,主要受精神意志控制。保持愉快稳定的情绪,要提高道德修养,要树立远大理想,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还要学会适应外部条件的变化,自觉运用积极情绪克服消极情绪。 体育锻炼也是消除心中忧郁的好方法。体育活动一方面可使注意力集中到活动中去,转称和减轻原来的精神压力和消极情绪;另一方面还可以加速血液循环,加深肺部呼吸,使紧张情绪得到松驰。因此,应该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对于一个青春期少年来说,保持心理健康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心理特征与年龄相符合。青少年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以及个性特征,要符合年龄增长的规律。既不能像童年时的心理那样简单、幼稚,也不同于成年人那样成熟,而是表现出青少年所应有的特点,这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 (2)保持乐观而稳定的情绪。乐观而稳定的情绪有助于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在困难和逆境中,保持乐观的情绪会增强自信心。乐观而稳定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3)热爱学习。学习是青少年时期的主导活动,是为步入成年进入社会打基础的。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就会把学习看作是一种乐趣而主动进行学习,这样,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不仅不会因此增加心理的压力,而且有益于心理健康。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家庭、学校及各种环境中,要与父母、老师、同学保持融洽的关系。与人交往中,要平等待人,尊重和理解

颜色对人情绪的影响

颜色对人情绪的影响 橙色能产生活力,诱发食欲,也是暖色系中的代表色彩,同样也是代表健康的色彩,它也含有成熟与幸福之意。黄色是人出生最先看到的颜色,是一种象征健康的颜色,它之所以显得健康明亮,因为它是光谱中最易被吸收的颜色。它的双重功能表现为对健康者的稳定情绪、增进食欲的作用;对情绪压抑、悲观失望者会加重这种不良情绪。 黄色给人的感觉就是有富贵气息,连自然界的贵金属金子也是金黄色的嘛,而皇袍等很多御用品也都大多采用黄色。 白色能反射全部的光线,具有洁净和膨胀感。空间较小时,白色对易动怒的人可起调节作用,这样有助于保持血压正常。但对于患孤独症、精神忧郁症的患者则不宜在白色环境中久住。 红色是一种较具刺激性的颜色,它给人以燃烧和热情感,但不宜接触过多。过多凝视大红颜色,不仅会影响视力,而且易产生头晕目眩之感。心脑病患者一般是禁忌红色的。 黑色具有清热、镇静、安定的作用,对激动、烦躁、失眠、惊恐的患者起恢复安定的作用。 灰色是一种极为随和的色彩,具有与任何颜色搭配的多样性。所以在色彩搭配不合适时,可以用灰色来调和,对健康没有影响。 喜欢紫色的人总在努力做地比现有的更好,无论是在信仰、情感或是精神方面。他们渴望知识,热爱读书。为了能够成就理想的自我,人们会在自己的生活中和别人的生活中寻求答案。由于追求完美而又对自己极为苛刻,他们也在极力与自己做着艰苦地斗争。 喜欢紫色的人总是能交到很多朋友,因为他们总是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为先。总的来说他们并不会为自己要求过多,但一部分人也可能成为自我英雄主义者。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喜欢以一种不确定的方式去寻求答案而往往失败,他们也会因此郁郁寡欢。紫色是由温暖的红色和冷静的蓝色化合而成,是极佳的刺激色。紫色可以减轻心脏疼痛、僵硬感和囊肿,并且对治疗严重便秘、水囊肿、偏头疼和胃肠、子宫、皮肤疾病等有很好的辅助效果。另外,也可以用于治疗精神疾病、风湿病和癫痫病。紫色可以用于深度系统手术以减轻疼痛。紫色对眼睛、耳朵和神经系统都会起一个安抚作用,但它也可能会压抑人的情感特别是愤怒。 粉色(没粉的,就凑合拿紫色代替了):温柔的最佳诠释,这种红与白混合的色彩,非常明朗而亮丽,粉红色意味着“似水柔情”。经实验,让发怒的人观看粉红色,情绪会很快冷静下来,因粉红色能使人的肾上腺激素分泌减少,从而使情绪趋于稳定。孤独症、精神压抑者不妨经常接触粉红色。对工作压力较大的人群也比较适合,如高级白领等管理层人士。室内的织物、墙面、窗帘等处都可设计成粉红色,男性居住者可适当减少用色面积。粉红色表面给人温柔舒适感,但长期生活在红色环境里会导致视力下降、听力减退、脉搏加快。粉红色波长与紫外线波长十分接近,长期穿著粉红色衣著会削弱人的体质。因此居室设计中不宜大量运用。 蓝色:令人产生遐想的色彩,也是严肃的色彩,在某种程度上可隐藏其他色彩的不足,是一种搭配方便的颜色。蓝色具有调节神经、镇静安神的作用。工作忙碌压力大的人群可以在居室里设计一些蓝色来缓解压力、安定情绪。如沙发、背景墙、家具边线等。但患有精神衰弱、忧郁病的人不宜接触蓝色,否则会加重病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