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要籍介绍 1

合集下载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一、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的内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记录。

二、金文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

三、《尚书》《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

《尚书》是中国最古的皇室文集,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四、《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分“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五、《国语》《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

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

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

优缺点:(1)首创国别体。

(2)与《左传》互相参证补充,史料价值高。

(3)缺点:文风、语言不统一。

六、《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七、《左传》《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八、《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

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勘误一、上册74~110页《史记》节选,参考本:岳麓书社出版的《史记》2001年9月第二版。

①《秦始皇本纪节选》原文: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

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①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改正:下划线上的双引号应去掉。

②廷尉李斯议曰:‚②周文武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周天子弗能禁止。

改正:下划线上的“文武”之间应加顿号,即为“周文、武王”。

③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③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改正:下划线上殷周之间加顿号即为“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④《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原文:而内地北距山以东尽诸侯地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臵百官,④宫观僭於天子。

改正:下划线上的应该为“置百官,宫观,僭於天子。

”⑤吴楚时,前后诸侯或以谪削地,⑤是以燕代无北边郡,吴、淮南、长沙无南边郡,齐、赵、梁、楚支郡名山陂海咸纳馀汉。

改正:下划线上应为“是以燕、代无北边郡,”二、下册162~180页《资治通鉴》节选,参考本:岳麓书社出版的《资治通鉴一》。

原文:《党锢之祸》[延熹九年秋七月],初,帝为蠡吾侯,受学於甘陵周福,及即位,擢福为尚书。

时同郡河南尹房植有名当朝,乡人为之谣曰:‚天下规矩房伯武,①因师獲印周仲进。

‛②譏二家宾客,互相譏揣,遂各树朋徒,渐成尤隙。

由是甘陵有南北部,③党人之议,自此始矣。

汝南太守宗资以范滂为攻曹,南阳太守成以岑为功曹,皆委心听任,使之褒善纠违,肃清朝府。

滂尤刚劲,疾恶如雠。

④滂甥李颂素无行,中常侍唐衡以属资,⑤资用为吏,滂寝而不召。

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今日宁受笞而死,滂不可违。

‛资乃止。

郡中中人以下,莫不怨之。

于是二郡为谣曰:‚汝南太守范孟博,南阳宗资主画诺;南阳太守岑公孝,弘农成但坐啸。

‛太学诸生三万余人,郭泰及颍川贾彪为其冠,与李膺、陈蕃、王畅更相褒重。

历史要籍复习资料

历史要籍复习资料

1《春秋》: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按年记载了春秋时鲁国从隐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或十六年间(前722-----前481或前479)的历史大事。

该书略有残缺,尚保留一万六千多字。

其纪年依据鲁国,但记述范围却遍布当时整个中国。

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天文气象物质生产社会生活等诸方面,是当时时有准确时间地点人物的原始记录,但其记述事件简约。

2《后汉书》: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

《后汉书》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又一部私人撰写的重要史籍。

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后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后汉书》纪十卷和列传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晔,此书综合当时流传的七部后汉史料,《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在成书过程中,范晔根据东汉一代历史的具体特点,则又有所创新,有所变动。

3《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4《史记》:《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

《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司马迁《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1、《尚书》“尚”即“上”,《尚书》即是上古之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上古历史文件的汇编。

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

因是儒家亓经之一,又称《书经》。

其内容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

一般认为《今文尚书》中《周书》的《牧誓》到《吕刑》十六篇是西周真实史料,《文侯之命》、《费誓》和《秦誓》为春秋史料,所述内容较早的《尧典》、《皋陶谟》、《禹贡》反而是战国编写的古史资料。

今本《古文尚书》总体认为是晋代梅赜伪造,但也存在争议。

“尚”即“上”,《尚书》意即上古之书。

相传由孔丘编选而戏,传本有些篇是后人追述补充进去的,如《尧典》、《皋陶谟》、《禹贡》等。

西汉则存二十八篇,用当时通行文字书写,即《今文尚书》。

另有相传汉步帝时在孔丘住屋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已佚。

东晋梅赜(一作梅颐、枚颐)又伪造《古文尚书》。

后来《十三经》中的通行本,即《今文尚书》与梅氏伪书的吅编,宋人开始怀疑梅氏伪书,至清渐戏定论。

今文各篇内容包含商周等代的一些重要史料,如《盘庚》反映商代奴隶社会的情况、《禹贡》记述战国时黄河、长江两流域的地理等。

《尚书》的目录如下●虞书·尧典·舜典·大禹谟·皋陶谟·益稷●夏书·禹贡·甘誓·亓子之歌·胤征●商书·汤誓·仲虺之诰·汤诰·伊训·太甲上·太甲中·太甲下·咸有一德·盘庚上·盘庚中·盘庚下·说命上·说命中·说命下·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周书·泰誓上周书·牧誓·步戏·洪范·旅獒周书·金滕·大诰·微子之命·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多士·无逸·君奭·蔡仲之命·多方·立政·周官·君陈·顾命·康王之诰·毕命周书·君牙·冏命·吕刑·文侯之命·费誓·秦誓2、《逸周书》班固认为是周代的史书,刘向则认为是周代的“诰誓号令”文献集。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一、《尚书》:是现存史书中最古者,主要是记录古代帝王的言论。

东汉王充解释《尚书》的名称说:《尚书》者,上古帝王之书,或以为上所为,下所书,故谓之《尚书》。

地位和作用:相传为孔子所整理,选编成一百篇,后经秦代焚书坑儒,损失很大。

要职:1、在明仁君治民之道 2、在明贤臣事君之道。

对后代的作用:1、《尚书》实际上是二十八篇,每篇有一个标题,在一个标题下,记一个完整的人或事件,它是纪事本末体的萌芽。

2、是我国编年史的开端 3、作为最早的一篇地理志,又为后世书志体开先例。

严格的说过《尚书》不是一部成熟的历史著作,只是一部古代历史文献汇编,是我国史籍的雏形,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二、《春秋》:是西周、春秋时期编年史书的统称,周王室和一些诸侯国都著有《春秋》。

这里所要介绍的《春秋》是孔子根据《鲁春秋》修改而成的,其体例是编年体。

编年体:是按年月日顺序记载历史事迹,起源于春秋时代。

优点:便于考察历史事迹发生的具体时间,易于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并可以避免重复论述。

缺点:记事按年月分列杂陈,不能集中叙述每个历史事件的全部过程;难以记载不能按年编排的事迹,以致详政治事件而忽略经济和文化情况。

《春秋》是春秋时期孔子根据鲁国史官编写的《鲁春秋》并修改周王室及各诸侯国史官的记载编成,是现存最早的编年史。

地位和作用:1、《春秋》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部编年史,对中国史学体例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2,、孔子是私人修史的开创者,开后世私人修史的先例,是我国史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3、孔子也是私人办学的开创者,4、孔子的《春秋》记事以明义,垂言以立教。

三、《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省称,原名《左氏春秋》。

作者:左丘明体例特点:1、同《春秋》一样,同属编年体2、用史实疏证《春秋》3、叙事,不只详明当时事件的原委,还记载人物对话当中,集录了很多有关春秋以前的史料,是研究春秋以前历史的重要资料。

成就:1、保存了大量史料,是研究春秋时期最重要的史书。

中国历史要籍简介

中国历史要籍简介
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肃东部,北到河北省西南,东至山东,南及江汉流域。诗同乐不能分。
10《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11《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作为书名,“尔”是“近”的意思(后来写作“迩”),“雅”是“正”的意思,在这里专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
汉代司马迁著《史记》称周文王的作品为《周易》。现存《周易》皆附“彖辞”与“象辞”,是否文王所为?尚待考证。
东周孔子及其弟子将“君尊臣卑,男尊女卑”等夏商周礼教规范 写入《文言》,《系辞》,编入“周易”。汉末儒生将“周易” 改称《易经》并冠以“孔夫子作品”。包含《文言》,《系辞》,《说卦传》等杂货的“易经”,并非正宗《周易》,应当称为〈儒学易〉。其详情,请看以下诠释。
8《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 1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 1

• 【原文】

大战于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事之人,
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
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

“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
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弗用
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
2021/6/16
12
• 《尚书·多士》记载周灭掉商以后,商朝的遗民不服, 周公就对他们讲:“惟殷先入,有典有册,殷革夏 命”。即你们商朝的典册上有记载,你们是夺取了夏 的政权而上台的。现在我们打败你们,夺取政权也是 有先例可引的,你们也不要怨恨我们了。
文字始祖-仓颉
2021/6/16
7
中国最早的历史典册 ——《尚书》
• 《尚书》介绍:
• 《尚书》可以说是我国最古的史书。
尚书
尚书古今文注疏三十卷
2021/6/16
8
中国最早的历史典册 ——《尚书》
• 《尚书》相传由孔子编选而成,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 书》,即上代的书。 “尚”是上代的意思,“书”是历史简册, 用现代的话说,《尚书》就是上古的史书。
2021/6/16
14
• 2、《尚书》在体例上拥有三个第一 • (l)每一篇都有一个标题,每一个标题下都记述一个完整的人或事
件,是纪事本末体的萌芽。
• (2)《尚书》按朝代编排,每一个朝代又按帝王顺序排列文献先后, 使人读后,能大致了解一个王朝的兴衰历史过程,实际上又开了编 年体的先河。
• (3)《尚书》中的《禹贡》总结了秦统一以前的地理知识,记载了 九州的地理情况,给中国人民一个中国政治从来就是统一的,疆域 从来就是广大的观念,意义极为重大。作为中国最早的一篇地理志, 又为后世书志体开了先例。

历史要籍

历史要籍

中国历史名著述要一、先秦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一) 《尚书》、《逸周书》。

(二) 《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竹书纪年》。

(三) 《国语》、《战国策》。

(四) 《世本》、《山海经》。

二、秦汉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一) 《史记》、《汉书》、《东观汉记》、《后汉书》。

(二) 《汉纪》、《后汉纪》。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一)《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

(二)《华阳国志》、《十六国春秋》。

(三)《世说新语》。

(四)《水经注》、《洛阳伽蓝记》。

四、隋唐五代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一)《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

(二)《史通》。

(三)《大唐创业起居注》、《贞观政要》。

(四)《通典》、《唐会要》、《五代会要》。

(五)《元和郡县志》。

(六)《大唐西域记》。

五、宋辽金元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一)《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新元史》。

(二)《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续资治通鉴》。

(三)《通鉴纪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

(四)《通志》、《文献通考》、《宋会要辑稿》、《元典章》。

(五)《梦溪笔谈》、《容斋随笔》。

(六)《宋元学案》。

(七)《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

六、明清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一)《明史》、《清史稿》。

(二)《明实录》、《国榷》、《清实录》。

(三)《明史纪事本末》、《明季南略》、《明季北略》。

(四)《明儒学案》、《清儒学案》、《日知录》、《读通鉴论》、《廿二史考异》、《十七史商榷》、《廿二史札记》。

(五)《文史通义》。

(六)《天下郡国利病书》、《读史方舆纪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从中可知商周时期就有了史官的历史纪录。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 1
• 1、《尚书》不是一部成熟的历史著作,只是一部古代历史文 献汇编,是中国古代史籍的雏形。但它基本上反映了当时的 社会情况,其大多数篇章,文字古雅、语言质朴,保存了商 周二代,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不少重要史料。将其记录同甲骨 文、金文等相参证,对于我们研究奴隶制时代乃至封建初期 的社会政治状况宗教、文化等观念,都有很高价值。
中国历史要籍 介绍 1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 1
• 历史著述的问世,离不开文字,历法,史官。
(一)文字起源: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大体有三种:楔形文字
(古巴比伦)、图画文字(古埃圾)、中国的汉字。
它们均由图画演进成文字。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 1
甲骨文: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面的王家的卜辞。殷商甲骨文所 代表的年代是从盘庚迁殷以后,一直到殷商晚年。记录短 的只有几个字,最多有达到一百几十个字的。
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
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
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弗用
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
• 《尚书·多士》记载周灭掉商以后,商朝的遗民不服, 周公就对他们讲:“惟殷先入,有典有册,殷革夏 命”。即你们商朝的典册上有记载,你们是夺取了夏 的政权而上台的。现在我们打败你们,夺取政权也是 有先例可引的,你们也不要怨恨我们了。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 1
• 《春秋》是儒家的经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 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也是中国现 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 《春秋》一书的史料价值很高,是根据鲁国史官所撰 《鲁春秋》编纂而成。但不完备,王安石甚至说《春秋》 是“断烂朝报”。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 1
• (1)孔子是私人修史的开创者: • (2)初步创立了编年体史书的雏形: • (3)属辞比事,提出了一套历史编撰方法: • 属辞,原指遣词造句,此指孔子修《春秋》时,采用一定
• 《尚书》是我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 两千年来,儒家把它当作儒经中最重要的一部经书,尊为《书
经》。
• 《尚书》,主要是商周两代统治者的讲话记录。不过商代的 几篇在流传中受到了周代语言文字的影响,经过加工有些可 能是在周代由商人的后代写定的。
• 另有关于夏的4篇,可能是夏代作为口耳相传的祖训传下来, 到商代写成了文字,到周朝重新加以写定的。其余几篇应当 是战国时期根据一些古代所传的资料和传说加工而成的。只 有西周的几篇才是保存下来的当时的原有的文献。
的书法来表达自己的爱憎。 • 比事:按年月日顺序把史事排列起来,即“以事系日,以
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 • (4)重人事而不宣扬鬼神: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 1
《左传》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 1
• 《春秋》与“三传” • 由于《春秋》言辞隐晦,表述过于简约,给后人学习带来诸多不便。
• 《尚书》的记录,上起尧舜,下讫春秋中叶的秦穆公。 其体例,传统分成典、谟、训、诰、誓、命六种。
• 典是追述圣王的言事; • 谟即谋议,君臣的讨论纪要; • 训、诰是发布的教诫文告; • 誓是作战誓辞;
• 命为君对臣发布的使命文告。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 1
• 【原文】

大战于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事之人,
多见于涉及财产关系的铭刻,似有作为历史凭证的含 义,史学意识明显; ➢ 金文字数增加,反映了历史记载由简至繁的发展过程。
甲骨文、 金文记 载的史 学意义
甲骨文和金文记事,有一些是包含了时 间、地点、人物、活动等要素的,初步 具备了历史记载在记事方面的要求。
这些记载为后人研究当时的社会情况 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 2、《尚书》在体例上拥有三个第一 • (l)每一篇都有一个标题,每一个标题下都记述一个完整的人或事
件,是纪事本末体的萌芽。
• (2)《尚书》按朝代编排,每一个朝代又按帝王顺序排列文献先后, 使人读后,能大致了解一个王朝的兴衰历史过程,实际上又开了编 年体的先河。
• (3)《尚书》中的《禹贡》总结了秦统一以前的地理知识,记载了 九州的地理情况,给中国人民一个中国政治从来就是统一的,疆域 从来就是广大的观念,意义极为重大。作为中国最早的一篇地理志, 又为后世书志体开了先例。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 1
•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即农历二月十一),名 丘,字仲尼。孔子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 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 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 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 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中所记对于祖先的祭祀和世系 的排列,以及金文所记载“子子孙孙 永宝用”的观念,反映出进入文明时 代以后人们自觉地历史记载意识萌芽。
• (二)历法: • 历法大体可分为三类:阴历、阳历、阴阳合历。 • 以朔望月为单位的历法叫阴历,是根据月亮圆缺
的变化制定的。 • 以太阳年为单位的历法叫阳历,也称太阳历。 • 阴阳合历:俗称“阴历”、“农历”“夏历”。
金文:
金文是刻在青铜器上的铭辞。从殷商晚年到战国之末,都 有铭刻的出现,而以宗周的铭刻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百 字上下以至差不多五百字的铭文占了相当的分量。
• 甲骨文和金文的区别:
➢ 金文的记载已无贞卜的色彩而是单纯的人事记载; ➢ 金文作为官文书的作用更加突出; ➢ 金文记载末节处常有“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这又
(三)史官的起源 仓颉、沮诵,传说是黄帝
的左右史,若属实,当为史 官之祖。
文字始祖-仓颉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 1
• 《尚书》介绍:
• 《尚书》可以说是我国最古的史书。
尚书
尚书古今文注疏三十卷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 1
• 《尚书》相传由孔子编选而成,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 书》,即上代的书。 “尚”是上代的意思,“书”是历史简册, 用现代的话说,《尚书》就是上古的史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