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与实质

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与实质
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与实质

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与实质

文/胡春力

造成我国产业结构低度化的深层原因

1.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障碍:缺乏进入高加工产业的投资能力

产业投资需要技术能力的支撑。投资的技术能力包括技术和产品的选择能力、产品开发及设计能力、工艺装备的设计制造能力、零部件的配套能力、产品质量的检测能力,等等。

长期以来,除纺织品、杂货等劳动密集型产品部门以外,我国的投资方向主要局限于土建工程,原因就在于受到投资能力的制约。开发区势、房地产热,这些领域的投资之所以能够一哄而起,就是因为在这些领域的投资在技术方面不会受到很大障碍,与土建工程相关的如能源、矿山、建筑用钢材、各产业能够提供设计、装备、材料等方面大部分的支撑条件。

另一方面,像工作母机、各产业用的专用技术设备、机电工业所需的零部件、电子元器件,国内的需求数额非常巨大,每年进口金额以千亿美元计,但是我国市场上的这些领域的投资大都让给了外国厂商,国内即使确定了向制造业部门的投资项目,产品技术、工艺装备等投资品也是依赖进口,国内只是搞些厂房、管线安装等土建配套工程。

更应引起注意的是,由于土建工程大规模上马的拉动,近些年来投资向基础工业(能源、建筑用材料)倾斜,已造成低加工度的能源、原材料部门的固定资产比重大幅度上升,固定资产构成越来越呈现以原材料工业为主导的格局,这就从存量、供给条件方面制约着投资能力向土建工程关联产业的倾斜,进一步固化了工业结构的低度化。

2.产业间及产业内的垂直分工地位是产业结构低度化的外部影响因素

随着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的地位发生趋势性变化。从产业间的关系来看,国内产业的结构性变化趋势是从高加工度、高技术含量产业退出,向低加工度产业集中;从产业内部各生产环节和加工工序来看,国内产业的结构性变化则是从高加工度、高技术含量生产工序及加工环节退出,向低加工度环节集中,最终形成了我国产业在产业间和产业内的垂直分工地位。

这样,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垂直分工地位就导致了产业结构的空洞化,我国的产业结构必然趋向低度化。

3.产业空洞化是产业结构低度化的实质内涵

产业结构空洞化简单来说是指产业有名无实。产业当中真正承载、体现产业高度化的核心部分缺失。从国民经济整体来看,缺乏具有结构升级带动力和产业控制力的主导产业;从具体产业来看,内部缺少核心技术和核心加工环节的内容。生产环节少,加工链条短,标志着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的生产迂回化过程游离于工业增长之外。

生产迂回化是工业化进程中一个最重要的效应和机制,在工业化的进程,生产迂回化是生产结构升级、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标志。生产迂回化是由“中间产品的增长越来越快于最终产品生产的增长”而产生的。也就是说,生产最终产品的加工过程越来越长,加工的环节大大增加,加工所使用的手段更加复杂。由于加工环节增加,加工手段复杂而不断衍生出新的加工部门、新的技术体系和加工体系。一批批以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为支撑的核心企业成长壮大,在核心企业的主导、组织下,新的配套加工企业及关联产业群相继产生,新的产业链形成。最终产品的附加价值和技术含量得到提高,工业体系的结构内涵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工业及国民经济所依赖的主导产业让位于加工度及技术含量更高的产业。

4.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是产业结构低度化的最终根源

实现生产迂回过程最重要的条件是在产业体系当中各环节、各层次上不断进行的产品开发和工艺开发,也就是说,沿产业生产链条各环节所进行的系列化、关联密切的技术创新是产生迂回化过程的基本前提。在我国,由于动力不足、缺乏实力等原因,企业远未成为技术

创新主体,技术创新尚缺乏足够的宏观引导、组织,创新机制体制环境不够完善,这些因素造成我国技术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使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缺少技术创新的支撑。

关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思考

1.什么是产业结构升级,升级的内涵与条件

作为战略性的产业结构调整就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升级就是要提高深加工产业的比重;深加工产业的比重提高的机理是生产迂回化使新技术部门不断产生和繁衍;生产迂回化、新技术部门产生、繁衍的动力来自产品、工艺、装备、组织、管理等各层次、各方面的创新。

能够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条件是:从静态来看,一是沿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必须有技术创新的主体(即企业),二是创新平台及设施(即技术机构和实验设备),三是创新能力储备(团队、隐形知识和历史数据积累);从动态来看,一是多层次多领域配套关联的、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的系统性能力,二是不断改进的、适应新技术创新要求的机制体制。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程度不能以现行统计方法的部门产值数字来标识。在经济全球化已经深入到了产业内部、同一产品已是多国加工产物的情况下,不能反映“多国共同生产”“部门行业由多国共同构成”这一现实特征的统计方法,只能把多国生产的东西算在一个国家的头上,这就无法客观反映各个国家的实际产出情况,更无法显示各个国家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程度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是由实实在在的高加工产业体系、系列化高加工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来支撑的。没有独立自主的高结构产业存量基础,没有独立自主、系列化的技术研发能力,无论引进多少外资,无论形成多大规模的高技术产品组装能力,也不能说实现了产业结构升级。

2.工业结构升级是结构调整的核心任务

由我国的发展阶段所决定,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推进工业化仍将是我国历史性任务。工业不但是长期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而且,工业结构依然会对我国的经济结构变动和产业结构升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供给结构进行以升级为主要内容的战略性调整已成当务之急。

需求结构的高级化趋势,表现为对产品的性能、质量、更新速度提出更高要求。这就需要供给方面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强的产品开发能力。产品开发能力是由一系列既有专业化分工,又能在创新活动中密切协作的关联产业群作为支撑的。一个新产品的开发需要设计、工艺设备、材料、零部件等多行业共同完成。

我国机电工业远未形成这样的体系。由于机电工业升级的问题尚未提到日程上来,加之缺乏吸收消化引进技术的动力,相关产业建立不起来,许多产品仍然停留在靠进口生产线和零部件搞组装的水平上,所以很难进行降低成本和提高性能的产品开发。

要搞产品开发以适应市场需求,必须具备从设计到技术装备及相关零部件的生产配套能力,也就是要大大加强柔性化、智能化机电产品的制造能力。这些与开发能力相关的产业发展起来了,不但能够提高市场开拓和竞争能力,而且能够直接增强国民经济的发展后劲。这是因为高质量、高性能的产品大大提高了产品技术含量,使产品加工过程延长,从更为“迂回”的生产过程中就会衍生出更多的加工专业,形成更为细化的零部件、工艺设备等机电产品生产部门。

这也就是说,通过供给的升级,在满足有效需求的同时,可以产生出更多的就业部门,同时扩大了技术含量高的机电工业部门。这正是解决我国目前运行中诸多矛盾、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根本出路,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总方向。(作者: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文/胡春力

造成我国产业结构低度化的深层原因

1.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障碍:缺乏进入高加工产业的投资能力

产业投资需要技术能力的支撑。投资的技术能力包括技术和产品的选择能力、产品开发及设计能力、工艺装备的设计制造能力、零部件的配套能力、产品质量的检测能力,等等。

长期以来,除纺织品、杂货等劳动密集型产品部门以外,我国的投资方向主要局限于土建工程,原因就在于受到投资能力的制约。开发区势、房地产热,这些领域的投资之所以能够一哄而起,就是因为在这些领域的投资在技术方面不会受到很大障碍,与土建工程相关的如能源、矿山、建筑用钢材、各产业能够提供设计、装备、材料等方面大部分的支撑条件。

另一方面,像工作母机、各产业用的专用技术设备、机电工业所需的零部件、电子元器件,国内的需求数额非常巨大,每年进口金额以千亿美元计,但是我国市场上的这些领域的投资大都让给了外国厂商,国内即使确定了向制造业部门的投资项目,产品技术、工艺装备等投资品也是依赖进口,国内只是搞些厂房、管线安装等土建配套工程。

更应引起注意的是,由于土建工程大规模上马的拉动,近些年来投资向基础工业(能源、建筑用材料)倾斜,已造成低加工度的能源、原材料部门的固定资产比重大幅度上升,固定资产构成越来越呈现以原材料工业为主导的格局,这就从存量、供给条件方面制约着投资能力向土建工程关联产业的倾斜,进一步固化了工业结构的低度化。

2.产业间及产业内的垂直分工地位是产业结构低度化的外部影响因素

随着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的地位发生趋势性变化。从产业间的关系来看,国内产业的结构性变化趋势是从高加工度、高技术含量产业退出,向低加工度产业集中;从产业内部各生产环节和加工工序来看,国内产业的结构性变化则是从高加工度、高技术含量生产工序及加工环节退出,向低加工度环节集中,最终形成了我国产业在产业间和产业内的垂直分工地位。

这样,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垂直分工地位就导致了产业结构的空洞化,我国的产业结构必然趋向低度化。

3.产业空洞化是产业结构低度化的实质内涵

产业结构空洞化简单来说是指产业有名无实。产业当中真正承载、体现产业高度化的核心部分缺失。从国民经济整体来看,缺乏具有结构升级带动力和产业控制力的主导产业;从具体产业来看,内部缺少核心技术和核心加工环节的内容。生产环节少,加工链条短,标志着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的生产迂回化过程游离于工业增长之外。

生产迂回化是工业化进程中一个最重要的效应和机制,在工业化的进程,生产迂回化是生产结构升级、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标志。生产迂回化是由“中间产品的增长越来越快于最终产品生产的增长”而产生的。也就是说,生产最终产品的加工过程越来越长,加工的环节大大增加,加工所使用的手段更加复杂。由于加工环节增加,加工手段复杂而不断衍生出新的加工部门、新的技术体系和加工体系。一批批以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为支撑的核心企业成长壮大,在核心企业的主导、组织下,新的配套加工企业及关联产业群相继产生,新的产业链形成。最终产品的附加价值和技术含量得到提高,工业体系的结构内涵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工业及国民经济所依赖的主导产业让位于加工度及技术含量更高的产业。

4.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是产业结构低度化的最终根源

实现生产迂回过程最重要的条件是在产业体系当中各环节、各层次上不断进行的产品开发和工艺开发,也就是说,沿产业生产链条各环节所进行的系列化、关联密切的技术创新是产生迂回化过程的基本前提。在我国,由于动力不足、缺乏实力等原因,企业远未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技术创新尚缺乏足够的宏观引导、组织,创新机制体制环境不够完善,这些因素造成我国技术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使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缺少技术创新的支撑。

关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思考

1.什么是产业结构升级,升级的内涵与条件

作为战略性的产业结构调整就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升级就是要提高深加工产业的比重;深加工产业的比重提高的机理是生产迂回化使新技术部门不断产生和繁衍;生产迂回化、新技术部门产生、繁衍的动力来自产品、工艺、装备、组织、管理等各层次、各方面的创新。

能够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条件是:从静态来看,一是沿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必须有技术创新的主体(即企业),二是创新平台及设施(即技术机构和实验设备),三是创新能力储备(团队、隐形知识和历史数据积累);从动态来看,一是多层次多领域配套关联的、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的系统性能力,二是不断改进的、适应新技术创新要求的机制体制。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程度不能以现行统计方法的部门产值数字来标识。在经济全球化已经深入到了产业内部、同一产品已是多国加工产物的情况下,不能反映“多国共同生产”“部门行业由多国共同构成”这一现实特征的统计方法,只能把多国生产的东西算在一个国家的头上,这就无法客观反映各个国家的实际产出情况,更无法显示各个国家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程度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是由实实在在的高加工产业体系、系列化高加工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来支撑的。没有独立自主的高结构产业存量基础,没有独立自主、系列化的技术研发能力,无论引进多少外资,无论形成多大规模的高技术产品组装能力,也不能说实现了产业结构升级。

2.工业结构升级是结构调整的核心任务

由我国的发展阶段所决定,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推进工业化仍将是我国历史性任务。工业不但是长期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而且,工业结构依然会对我国的经济结构变动和产业结构升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供给结构进行以升级为主要内容的战略性调整已成当务之急。

需求结构的高级化趋势,表现为对产品的性能、质量、更新速度提出更高要求。这就需要供给方面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强的产品开发能力。产品开发能力是由一系列既有专业化分工,又能在创新活动中密切协作的关联产业群作为支撑的。一个新产品的开发需要设计、工艺设备、材料、零部件等多行业共同完成。

我国机电工业远未形成这样的体系。由于机电工业升级的问题尚未提到日程上来,加之缺乏吸收消化引进技术的动力,相关产业建立不起来,许多产品仍然停留在靠进口生产线和零部件搞组装的水平上,所以很难进行降低成本和提高性能的产品开发。

要搞产品开发以适应市场需求,必须具备从设计到技术装备及相关零部件的生产配套能力,也就是要大大加强柔性化、智能化机电产品的制造能力。这些与开发能力相关的产业发展起来了,不但能够提高市场开拓和竞争能力,而且能够直接增强国民经济的发展后劲。这是因为高质量、高性能的产品大大提高了产品技术含量,使产品加工过程延长,从更为“迂回”的生产过程中就会衍生出更多的加工专业,形成更为细化的零部件、工艺设备等机电产品生产部门。

这也就是说,通过供给的升级,在满足有效需求的同时,可以产生出更多的就业部门,同时扩大了技术含量高的机电工业部门。这正是解决我国目前运行中诸多矛盾、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根本出路,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总方向。(作者: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附件1: 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市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根据国务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调整规划》,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条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努力打造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双引擎、以现代制造业和基础服务业为双支撑、以都市型工业和现代农业为重要补充的产业格局,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提升产业综合竞争能力,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实现首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进退有序、松紧结合”。按照首都功能定位的要求,积极发展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高端产业,推进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产业的有序退出;研究探索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引导产业发展的新模式,综合运用产业、财政、规划等政策措施,建立“松紧结合”的政策引导体系,促进符合首都经济发展方向的产业加速发展。 “自主创新、循环集约”。按照建设创新型城市和节约

型城市的要求,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以创新带动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和首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坚持循环经济和集约发展,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扬长避短、重点突破”。紧紧围绕北京城市功能定位,扬长避短地制定产业发展战略,将科技、人才、文化、信息、区位、市场、总部等优势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发展一批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重点产业集群,培育一批根植北京、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 “产业融合、功能提升”。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带动首都的工业结构调整,推动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提升区域服务功能,使北京不仅成为国际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转移的承载地,更要积极成为国际现代服务业转移的承载地。 “深度开放、双向服务”。进一步加强对国内外各种所有制经济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双向服务”,一方面提升服务能力,完善服务功能,改善服务环境,更好地为中央和全国服务,另一方面充分吸纳和争取中央在京资源,为首都产业的发展服务。 “明确定位,协调发展”。首都功能核心区着重发展金融、文化创意、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城市功能拓展区重点发展科技研发、体育休闲、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扩大总部经济规模;城市发展新区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和为生产、生活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需要反思的若干问题 1、我国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目标过分强调比例关系的变化 理论界研究工业发达国家在不同工业化阶段所对应的产业各种比例关系(如钱纳里模式、库兹涅茨模式等所规定的三次产业比例关系)。我国往往以此为基准来确定当前我国工业化阶段,确定三次产业之间是否存在偏差,并以“纠偏”作为结构调整的目标。当前我国一直强调要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就是以为当前工业化阶段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偏低,从而要进行“纠偏”。 追求单纯的数量比例关系变化往往其效果难以取得。这么多年来我国一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其纠偏效果并不明显,值得反思。实际上,单纯的数量上升并不能解决产业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从产业发展角度看,(三次)产业之间内在的协同发展往往比单纯的数量比例关系更为重要。也就是说,解决某些制约相关产业的“瓶颈”更为重要。 2、我国工业发展的定位目标没有确定 一是重化工业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定位没有确定。目前我国有两种观点,一是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要尽量利用国际贸易或走出去来获取重化工业产品,从而减少能耗和污染;二是我国无法绕过重化工业阶段,重化工业将为我国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支撑。尽管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但依靠国外市场来发展本国经济总是存在风险和难度。不能否认根据世界工业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工业化道路所总结出来的工业化规律。当然,重化工业阶段随着技术不断创新,应该说,重化工业的内容和工业发达国家工业化阶段存在差异。 二是制造业的国际产业分工定位目标尚未确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理论界一致认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加工厂”,要向世界制造业中心转型,要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实际上,一方面,我国产业发展需要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是基本出发点;但另一方面要解决产业高端化(也就是所谓的“中国创造”)问题,需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是战略任务。这二者之间存在矛盾性。从而导致了我国产业政策的出台存在摇摆性或者矛盾性。 3、重视产业链升级融入国际产业链而忽视了本土产业链的建设

产业结构的变动

高三地理冲刺练三 产业结构的变动,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读2000~2011年中国城市群三大产业结构变动表格,回答23~25题。 2000~2011年中国城市群(部分)三大产业结构变动(单位:%) 城市群2000年2006年2011年 第一产业第二产 业 第三产 业 第一产 业 第二产 业 第三产 业 第一产 业 第二产 业 第三产 业 a 9.6 42.2 48.2 6.0 44.2 49.8 5.3 42.7 52.0 b 9.5 47.0 43.5 7.3 51.2 41.5 6.1 54.5 39.4 c 13.3 40.1 46.6 9.1 45.8 45.1 5.8 57.1 36.9 d 20.4 40.7 38.9 13.5 47.6 38.9 10.1 57.9 32.0 23.表格中a、b、c、d代表的城市群分别是 A. a—江淮; b—辽中南;c—长株潭;d—京津冀 B. a—辽中南; b—京津冀;c—长株潭;d—江淮 C. a—京津冀; b—辽中南;c—长株潭;d—江淮 D. a—长株潭; b—辽中南;c—京津冀;d—江淮 24.表格中城市群的发展方向 A.a城市群适宜大力发展金融等高端服务业 B.b城市群未来宜大力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 C.c城市群目前应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d城市群要积极主动地做好产业转出工作 25.表格中各城市群人口迁移,叙述正确的是 A. a城市群人口迁入能够延缓老龄化进程 B. b城市群人口主要流向长江三角洲地区 C. c城市群人口迁移主要因为大型工程建设 D. d城市群人口迁移降低该地城镇化水平 雾是悬浮于近地面大气层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 的现象。图a和图b分别是1986~2007年四川省乐山市(长江沿岸城市)和峨眉 山雾日的月际变化图,回答26~27题。 26.乐山市与峨眉山雾日的差异是 ①乐山市夏季多雾②乐山市冬季多雾 ③峨眉山全年多雾④峨眉山年均雾日数比乐山市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分析改 赵梓希

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130410131 赵梓希 【摘要】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产业发展实现了由少到多,由弱到较强的转变,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有明显的改善,我国已经由一个传统的农业经济大国转变为工业经济大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促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就业困境的改善,国际地位的提高等诸多方面均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后的一些历史重大事件都值得我们去分析其影响,以便于今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字】产业结构三次产业比重变化重大历史事件 一、我国产业结构变化 建国以来,尤其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与此相伴随,我国产业结构也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和调整。 1、总体变化 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发生很大的调整,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提高,第三产业较低回落后逐年持续上升,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第二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对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功不可没的作用。 图1 1952—2014年我国三大产业在GDP中作占得比重(%)

2、三大产业结构的个体变化 从总体上看,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从1952年的50.95%下降到2014年的9.17%,可以看出我国已经不是一个以发展农业为主的国家了。 图2 1952—2014年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 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出现极增到下降再增,改革开放后先降后升的趋势,从1952年的20.88%上升到1960年的44.37%,随后下降到1968年的31.05%,后再次上升。改革开放后,从1978年的47.87%下降到1990年的41.34%,随后呈上升趋势,上升到2009年的47.45%。2010年来有小幅下降,截止14年达42.72%的水平。但总体来讲自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 图3 1952—2014年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 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呈前期平稳后期逐步上升趋势。从1952年的28.16%下降到1978年的23.94%,随后逐渐上升到2014年的48.11%。(其中在1984年,2013年

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 【法规类别】国家产业政策 【发文字号】国发[2005]40号 【发布部门】国务院 【发布日期】2005.12.02 【实施日期】2005.12.0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 (国发[2005]4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已经2005年11月9日国务院第11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 制定和实施《暂行规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将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改

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建立责任制,狠抓落实,按照《暂行规定》的要求,结合本地区产业发展实际,制订具体措施,合理引导投资方向,鼓励和支持发展先进生产能力,限制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切实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快制定和修订财税、信贷、土地、进出口等相关政策,切实加强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体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家发展改革、财政、税务、国土资源、环保、工商、质检、银监、电监、安全监管以及行业主管等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机制,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增强产业政策的执行效力。在贯彻实施《暂行规定》时,要正确处理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国务院 二00五年十二月二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引导社会投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健康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动力

理论 人民日报/2003年/01月/16日/ 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动力 张晖明丁娟 十六大报告指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0在经济发展中,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因素很多,如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市场结构、技术变革等。在所有这些影响因素中,技术进步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直接动力。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可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进行分析。 从供给方面看,各产业出现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影响其实际的生产过程,使要素投入配比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各产业产出的变化。这种变化由于在各产业是不相同的,会导致整个产业结构发生相应的改变。首先,技术进步通过更新完善原有的生产工艺和产业技术,促使该产业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其次,技术进步使得生产过程的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使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从而引起产业系统内不同产业比重的调整和变动;再次,技术进步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为企业效率的提高和新产业的兴起提供了高素质的劳动力。 从需求方面看,社会需求和需求结构的变动,直接影响到有关产业的要素投入,推动各产业部门出现不同程度的技术进步,促使产业结构发生相应变动。技术进步通常从以下方面引发产业结构变化:第一,技术进步促使新的机器设备和劳动对象大量出现,必然导致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需求结构和中间投入结构发生变动。原有的产业结构面临着新的技术结构选择,最终产业结构会发生适应技术进步要求的变化。第二,技术进步改善了产业的技术素质,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强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改善了出口产品的比较成本结构,从国际市场需求方面作用于国内产业结构和外贸结构,使其出现相应变动。第三,技术进步创造了新的产业部门,刺激和创造了新的需求,从需求方面拉动新兴产业的产生和发展。同时,技术进步还使原有产业的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使相应产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技术进步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反过来,产业结构升级也会通过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具体产业技术发展构筑高水平的操作/平台0,推进产业技术进步。有效发挥这种相互作用机制的作用,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都将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

(完整版)东莞市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东莞市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东委发[2009]7号 为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推动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探索转型发展之路,2009年4月16日,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目标、重点方向以及主要措施。 一、深刻认识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30年来东莞走的是一条典型的传统发展道路,尤其是集粗放型增长与外源型主导为一体的产业结构,带来了土地、人口、资源、环境等难以为继的突出问题。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东莞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最核心任务,今天不主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明天就会被产业结构所调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持续加深,东莞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抗经济风险能力较弱等问题凸显,遇到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挑战。同时,金融危机客观上带来了市场优胜劣汰的机会,利用时机重新洗牌,就能越洗越强。因此,我们必须坚定在金融危机条件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信心,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创造性地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团的讲话精神,强化机会意识,抓住国家政策更加有利、国际原材料大幅下跌和企业转型升级主动性更强、空间更大的时机,发挥我市软硬实力较为

雄厚的优势,继续坚持“四个忍得住”,下大气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矢志不移地抓转型升级,坚持保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努力稳定加工贸易的增长,着力加快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再创竞争新优势,既为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积极努力,又为今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条件。全市产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完成之日,就是东莞经济脱胎换骨之时,从而实现建设富强和谐新东莞的目标。 二、全面把握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和目标 工作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年)》为指引,以省委省政府“三促进一保持”的决策部署为工作重点,以产业规划统领结构调整,以帮扶重点企业夯实产业基础,以企业转型带动产业链延伸,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强化产业关键缺失项目招商,稳步推进低附加值项目有序转移,优化调整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确保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双转型。 目标要求: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的产业规划和政策,力争用10 年左右的时间,打造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并转”、高新技术产业和适度重化工业“两翼齐飞”、具有世界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通过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产业发展转入自主化、高端化、规模化、集聚化、品牌化的轨道,实现三次

三大产业结构变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

三大产业结构变动对河北省生产总值的影 响 专业:金融学学号:41016113 姓名:卢红吉 摘要: 经济发展是以经济增长为前提的,而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强调产业结构的转变也是当前经济增长的发展要求。本文采用1978年至2011年河北省地区生产总值和三大产业的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eviews软件,研究三大产业增长对河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得出调整产业结构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河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字:经济增长;三大产业;最小二乘法;产业结构;GDP;可是续发展 一、引言 20世纪以来,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是在竞争均衡的假设条件下,认为经济的增长是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结果,总产出函数是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以及技术变化的长期作用结果。而结构主义非均衡增长理论则认为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关于竞争均衡的假设在实际中并不成立,结构主义理论认为,实际中这种竞争均衡的假设是不可能存在的,由于各个部门的生产技术、产品需求、要素供给等都是各不相同的,生产要素在不同的部门其报酬率必然也就不相同,这样一来,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动会使得总产出增加,因而产业结构变动会促进经济增长;反过来,经济增长在不同部门间也是不完全均衡的,经济的增长也会影响到产业结构的变化。 世界各国把各种产业划分为三大类: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是指提供生产资料的产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直接以自然物为对象的生产部门。第二产业是指加工产业,利用基本的生产资料进行加工并出售。第三产业又称服务业,它是指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行业广泛。包括交通运输业、通讯业、商业、餐饮业、金融保险业、行政、家庭服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各国划分不完全一致。我国的为三大产业:农业、工业、服务业。 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状态及优化升级能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省亦是如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于促进整个省的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重点

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当前,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破解资源环境制约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目标要求,都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必须将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作为未来5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是经济发展方式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症结,所以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所在。而扩大消费需求,是调整需求结构的关键环节,是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根本途径。因此要不断增强消费拉动作用。不断提升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突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布局合理、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要推进服务业现代化发展。 突出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为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需求、提供了新的动力,科技重大突破和创新会极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我国要赶上和超过一些发达国家,就必须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科技竞争的关键在人才,加快建设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是关键。 突出优化社会管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必然带来利益格局、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必须进一步优化社会管理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目的和重要动力。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推进基本公

2019年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后发展地区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必须只有奋力抢占国际经济科技制高点,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在市场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对科技创新作出全面部署。xx作为后发展地区,经过上个世纪未国有企业改制,大部分国有工业企业被民营企业所替代。民营企业结果多年的发展,在管理模式、工业技术、产品换代等方面,随着工业高速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从全国的范围来看,发展速度明显落后于全国工业平均发展水平,很多企业产品单一,创新能力差,可持续性发展能力低,企业生存困难,市场竞争力弱。纵观这些企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根本原因仍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低。 一、后发展地区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强 为了找准后发展地区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后发展地区72家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只有4%的企业生产拥有自己发明专利的产品;35%的企业生产传统产品,31%生产外来引进产品,30%直接贴牌代加工。4%生产自有知识产权产品的企业,在国际国内同行业知名度极高,皆是同行业龙头企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部分企业家极为重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他们重视创新人才的收集和培养,都建有专门编制的产品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每年都

有2-3个新的发明专利和3-5个实用新型专利推出。在与企业家交谈中,我们发现他们即有很大的抱负誓做第一,又有敏感的危机意识不断的通过科技创新去保持自己领先同行的地位。他们都深刻意识到科技创新是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首要前提,并付之于坚定不移的行动中。结果是创造了自己品牌,占领市场,影响市场,很快在几年间完成了跨越式壮大发展。另外96%的没有生产拥有自己知识产权产品的企业,在与企业家的交谈中,感觉到相当一批企业家还是认识到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但他们创业的初衷仍是与盈利赚钱自足为目的,尽管这种想法在企业初始发展期为积累资金是于情于理可以认可,但相当一批企业在完成初始资金积累后,企业家并没有采取抓住时机,积极拓展谋求发展的态度,而是仅看眼前利益,满足现状,不敢或推迟科技创新的步伐,企业过分的强调了科技创新投入的人力、资金、市场开发的风险,不了解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不了解市场未来的变化,不善于借助国家对科技创新支持力量去帮助企业进行跨越式发展,结果始终停留在被动落后市场一步的境地,很多年来挣扎在市场竞争边缘。总结起来,就是明知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但就是下不了决心走出这一步。 (二)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没有确立 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后发展地区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能力比较薄弱,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比较大。据统计,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重只有0.76%,远低于发达国家2.5%—4%的水平;有科技研发活动的企业仅为38.7%,设立研发

浅谈信息产业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

浅谈信息产业结构调整 摘要:结构调整是我国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保持稳定的重要保障。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有着内在的联系,经济总量的高增长率多会伴随着产业结构的高变动率。因此,只有依靠我们持续不断地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才有希望。 关键词:结构调整;信息产业;结构升级调整 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信息产业做为当今世界的主导产业。它的发展与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发展紧密相连。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还处在大而不强的发展阶段,在一些关键技术的突破上、产业的创新和产业的布局的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要想发展信息产业,一个适合本地区发展的信息产业结构至关重要。 一、信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信息产业结构调整的市场依据 1、信息技术——国民经济增长的新源泉 信息产业是一种主要依靠信息技术进步而发展的产业。标志信息技术进步的是计算机工业的不断发展,包括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的发展。 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信息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的进步又推动了信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1).信息技术结构 当今美国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电子技术为支撑技术,其中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等。以信息材料为基础,其中包括电子材料及光学材料技术,以通信技术为重要的直接组成部分。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的结合,代表着美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 (2).信息技术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 新兴的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化得到迅速发展,引起产业结构和就业需求的巨大变化,经济面貌随即发生了很大改变,增长方式由资源消耗型向知识型和技术型转化,实现了从物质经济向信息经济的转变。不仅对发达国家,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同样适用。 2、信息产业——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 重视信息技术、创新、开发与产业化。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的竞争,篇二:浅析商业银行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论文 题目浅析商业银行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院系商学院专业姓名班级学号学籍编号指导教师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 《选题报告》 院(系):商学院 摘要 本文围绕商业银行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影响究竟如何这一主题,运用产业结构理论、金融发展理论、投资理论、等方法,借鉴国外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金融支持经验,结合我国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影响现状商业银行由十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影响最大,其主要通过信贷活动筹集和分配资金、收集与生产对产业结构变动有关的信息、对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融资支持等机制来对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实施影响。 关键词:金融,商业银行,资本市场,产业结构升级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思考

**镇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思考 结合**镇现有产业的布局和结构,谈谈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出一些对策措施和建议。 一、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先说说什么是产业结构,理论上讲产业结构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内部的构成和相互关系。因为今天不是专业的学术讨论会,我就用最简单、最通俗的语言来描述,就是我们现在有那些产业,各自所占的比重如何?比如我们这里,农业上比较弱些,工业上主要有水泥、电解铝与铝的精深加工、碳素、石墨等,服务业上运输物流有一定基础等。这些构成了我们**镇产业结构的基本情况。 接下来就讲讲为啥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转型升级。 大家都知道,2008年爆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全世界都受到了冲击,在座的有搞企业的,可能感触比较深,好像突然一夜之间,自己的产品不好卖了,销售市场出问题了,企业被迫减产甚至停产;也有不是直接搞企业的,同样受到了冲击,比如,股票等突然大幅贬值了。在这场危机发生之初,有经济学家讲,因为我们河南的产业出口占的比重较小,危机可能对我省经济的影响较小,GDP甚至有可能再往前移移位次。现在看来,这种看法错了。事实上,这场危机对我省经济的负面影响比沿海省份还要大,危机过后经济的回升也落后于沿海省份。原因是啥?答案有二:一是经济的结构不忧;二是产业的竞争力不强。比如,之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主要走靠拼资源、拼能耗来做大做强的路子。走到现在,突然发现,这条路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为继,紧接着是民生难以为继。在这里主要说说资源,以和我镇产业紧密相关的煤炭和铝矾土为例,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我省煤只剩几十年的开采时间,铝矾土只够开采17年。也就是说,到时候基本的资源都没有了,不及早调整、转型能行吗?既然找到问题了,怎么办呢?路子只有一条,那就是调结构,快转型。其实,最近几年,我国领导人从国家长远发展考虑,一直反复强调要走科学发展之路,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国家有关

产业结构的升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产业结构的升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产业结构升级包括几个方面: (1)由以轻纺工业为主要经济结构上升到以重化学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 (2)由以原材料为重心的经济结构上升到以加工组装为主的经济结构; (3)由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以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 此外,从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变化看,产业结构升级还包括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进而向第三产业的升级。 中国 第二三产业比例逐年增大,第三产业增长最快,第一产业比例下降

现代制造业推动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升级模式——芝加哥自1837 年设市以来,芝加哥作为五大湖的中心、国家

铁路干线枢纽,处于盛产钢铁、牲畜和农产品的中西部,其 北美大陆的核心地理位置成就了城市长达一个多世纪的 繁荣。但是自20 世纪60 年代末以来,作为“锈带”之都,芝加哥也没能逃脱席卷整个中西部的经济危机。 为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从60 年代开始,芝加哥就研 究新一轮的城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问题,80 年代最 终确定并贯彻执行了“以制造业为依托、服务业为主导的 多元化经济”发展目标,顺利实现了由制造业基地向全球 化城市的转型。这一成功转型带来了明显的成效,2003 年 城市人口回升到290 万人,市区面积591 平方公里,成为 国际航空运输中心、国际(美洲)光缆通讯的中心,被称为美 国的制造之都、金贸之都、会展之都、文化教育和工业中 心,基本形成以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中心的多元化 经济发展。2003 年芝加哥生产总值1100 亿美元,人均4.1 万美元。 在全球经济中处于战略位置的城市往往倾向于脱离 其所在的地区,在广泛的世界范围内寻求发展,但芝加哥 是个例外,它同地区经济的联系极其紧密。大芝加哥地区 的内地贸易要多于世界贸易,其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有 赖于制造、仓储和交通业的发展。中西部的很多小型工业 城市仍然是机械、机床、汽车配件和其他产品的强有力的 出口方。芝加哥正是依靠综合、密集和多样化的中西部经 济,完成了其全球化城市的转型。 与美国其他特大城市相比,芝加哥是一个非常巨大的 制造商。中西部的资本货物(如农用机械、重型卡车、建设 机械等)以及耐用消费品(汽车等)产业的就业和总产出仍 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中西部制造业的密集对芝加哥有直 接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是芝加哥都市地区仍保留了制造 业,其产量和海外出口仍很可观;间接影响是芝加哥很多 商业服务来源于或关联于地区制造业甚至是农业。芝加哥 与中西部各州之间相互依存度高,这也是城市得以保持活 力的一个原因。中西部制造业产品贸易极度繁荣,促使高 度专业化的生产部门必须实行跨越各州的密切协作,这就 进一步推动了陆地交通的兴盛。而芝加哥是全美交通改革 速度和力度最大的城市,它作为中西部货物运输、配给的 枢纽地位一直就未曾动摇过。

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

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 新桥中学程小平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图掌握上海改革开放后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情况;了解我国的、松江 的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2.举例说明产业结构升级、转移与优化的意义;认识产业结构升级与转移 之间的内在联系。 3.提高从图表资料中获取信息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法与过程: 通过阅读各种相关的图表资料,采用学生讨论、独立思考等方式,认识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过程,突出学生在教学的主体地位。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根据区域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协调发展三大产业;在发展经济过程中要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后上海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 教学难点:产业结构升级与转移之间关系。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农民工 二、产业结构 1、读“中美两国产业结构比较”图,思考: 中国产业结构呈现怎样的特点?中美两国产业结构不什么不同? 2、师生共同分析。 三、产业结构升级与转移: (一)产业结构升级: 1、阅读教材P101第一段,理解产业结构升级的涵义。 2、读“中国产业结构变化图”:

改革开放后中国产业结构和就业人口如何变化?为什么会这样变化? 3、师生共同分析。 (二)产业转移: 1、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读“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图”,并与全国比较。 2、案例分析——上海的纺织工业。 3、产业转移原因分析。 4、近十年来我国的产业转移:沿海企业向内地、台湾产业向大陆。 案例分析——吸引台湾企业在松江投资办厂因素可能有哪些? 小组讨论,师生交流归纳。 5、上海产业结构调整。 四、产业结构优化: 1.西藏与上海产业结构比较:结构异同点?原因分析。 小组讨论——师生交流归纳。 2.产业结构优化涵义。 3.学生观看“中国产业结构”的视频,思考。 4.读图分析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情况。 五、小结本课: 六、练习: 教学说明: 本节课采用较多的数据资料,在设计教学时,紧密结合上海“十一五”规划及松江的外资(尤其是台资)企业多情况,采用学生讨论、比较、读图分析等方法,使学生理解产业结构升级、转移与优化的意义。 通过中外、上海与西藏产业结构的对比分析,认识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协调发展三大产业,在发展经济过程中要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收入分配结构变动的相互影响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收入分配结构变动的相互影响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收入分配结构变动的相互影响——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湖南大学颜涵、雷艳、崔衍安 摘要 我国主要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与不可持续等问题,经济结构调整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一个极其重要问题。本文利用VAR模型和1990-2007年的全国样本数据,对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和收入分配结构变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收入分配结构的恶化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逐渐减弱的抑制作用;在短期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变动会对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产生逐渐减弱的负面影响;我国收入分配结构变化的冲击对产业结构变化的波动贡献较小,而产业结构变动的冲击对收入分配结构波动的贡献逐渐增大并稳定。最后针对研究结果,简要讨论了相应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产业结构变动;收入分配结构;居民收入水平;VAR模型

一、研究背景 在全球严峻的经济危机背景下,201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强调“调结构促消费”的重要方针政策,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势在必行。经济结构调整主要的内容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升级;而保持需求稳定增长,继续落实、完善促进消费和提高居民收入的各项政策,积极推动最终消费也是2010年经济工作重点。有学者认为,目前最突出的结构问题是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两极分化有逐渐加大的趋势。经济结构的调整势必会对整个国民经济系统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影响。因此本文针对当前中国亟需解决的结构调整问题,以产业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为研究对象,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居民收入水平的宏观变化视角,对产业结构与收入分配结构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发现二者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相关政府部门在协调产业结构升级和国民收入分配的问题上,提供政策制定的经验依据。 二、文献回顾 关于产业结构对收入分配的影响,Lawrence F.Katz(1988)认为由于技术和产品需求的变化以及劳动力流动等因素,造成的生产部门结构的变化,进而导致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由此带来的失业增加当然会造成收入上的差距[1]。苏雪串(2002)从产业结构升级的角度分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认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是影响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第二三产业的迅猛增长和第一产业产值增幅的下降,导致农村居民收入下降、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各产业面临的市场需求环境、自身的劳动生产率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其生产率及产值增长率的不同,导致各行业的工资水平及其增长率的差异,从而行业收入差距扩大[2]。林毅夫和刘培林(2003)认为,造成地区之间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采取违背地方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建立的企业无自生能力,需要政府的保护和补贴。最终使得经济的实际增长速度低于潜在水平,恶化了收入分配状况,造成了地区之间在收入上的差距[3]。范剑勇、朱国林(2003)认为,地区间专业化水平和市场一体化水平的提高,使得产业结构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产业集聚效应会使地区差距会不断扩大。我国地区差距持续扩大的根本原因是第二产业的高产值份额和非农产业在空间上的不平衡分布[4]。席文、秦海林(2008)对产业结构变动影响城乡间收入分配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按要素分配的经济体制下和要素产权清晰的情况下,产业结构变动会改变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从而边际报酬,进而影响到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分配状况。其实证结果表明,在改革开放前产业结构变动与城乡间居民

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路径研究

试析我国产业升级路径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10年GDP达39万亿人民币,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受各方面的约束,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竞争优势下降,新的竞争优势产业又还未形成,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迫在眉睫。 一、产业升级的必要性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一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离不开国际分工角色的转变。国际分工大致有三个层面:一是欧美发达国家,主要是国际科技创新的源泉和产品及服务的消费中心;二是人口众多或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发展中国家,主要负责产品加工;三是资源丰富的国家,为全世界提供矿产资源。而中国基本处于国际分工的中上游,靠资源耗费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参与到国际生产中。这样的一种生产模式如今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首先,中国面临着越来越强的资源约束:一方面,低端工业巨大的资源需求和我国资源供给不足导致了资源供需矛盾尖锐:中国的耕地面积已经全线逼近18 亿亩的红线;仅正常年份中国的缺水量就已经达到400 亿立方米;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2010 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了54.8%,铁、铜、铝等矿产品的对外依存度均超过70%。另一方面,粗放型的工业生产模式无疑加速了资源约束的到来,中国万元产值能耗不仅远高于美国、日本、德国这些发达国家,甚至数倍于巴西、墨西哥这类新型发展中国家,单位资源产出效率仅为日本的1 /20,美国的1 /10,德国的1 /6。 其次,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基础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再,人口红利逐渐丧失:一方面,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速大幅减缓,2004-2011年间,劳动年龄人口增量以每年13.6%的速度减少,2015年前后,劳动年龄人口将停止增长;城市劳动年龄人口增长主要靠流入的农村劳动力支撑,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幅减少。另一方面,劳动年龄不断提高,中国目前是“未富先老”的状况。刘易斯拐点临近后,农村劳动力转移趋势逐渐下降,无限供给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劳动力工资、用工企业成本上涨,以低廉劳动力为立身基础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竞争力削弱,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将无法与越南、印度等新兴世界工厂竞争。 最后,人民币升值带来出口竞争力的下降:近年来,人民币持续升值,在2005年7月21日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8.2765,而2014年1月2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0990。人民币升值降低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阻碍我国出口增长。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一半以上的出口商品属于加工出口商品、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产品完全依靠低廉的价格优势占据市场,人民币的升值意味着出口商品在国外的价格将要提高,对其国际竞争力有着极其不利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资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都不再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甚至是难以维系。唯有实现产业升级,才能带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产业升级在于国际分工层次的升级——沿着工艺流程升级(Process Upgrading)、产品升级( Product Upgrading)、功能升级(Functional Upgrading)和部门升级(Inter- sector Upgrading)的路径进行(Hum- phrey,Schmitz,

产业结构升级的思路

陈清泰: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思路和政策 全球金融危机使我国产业结构的矛盾进一步暴露,同时也为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注入了动力。当前,产业升级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提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应该借助全球科技革命和新兴产业兴起之机,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 一、中国产业进入了调整升级的重要时期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中国产业遇到的困难,外因是国际市场骤然收缩的冲击,而内因则是经济增长方式落后,产业升级滞后,以及由此而造成的诸多矛盾的爆发。例如,一般加工业产能过剩;产业布局分散,造成结构性低效率;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国际分工中大多处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低端;高消耗、低效率、重污染行业结构改变迟缓。现在,中国需要进口什么,国际价格大都上涨;中国能出口什么,国际价格大都下跌。进

口价与出口价的“剪刀差”表明财富的外流。形势的变化预示依赖资源、投资以量的扩张实现增长的空间在迅速收窄。 过去30年我们快速发展所依赖比较优势,是相对充裕并廉价的资源、相对较大的环境容量和“无限供给”的廉价劳动力。但是昨天这些经济增长的保障性因素已经成为今天发展的制约性因素。 与此同时,我国新的比较优势正在形成。例如,完整的产业体系已经建立,并在国际分工中扮演重要角色;企业家素质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强;社会资金和外汇宽裕;政府对科技的政策投入和资金投入增加;研发能力提高,在很多领域已经进入了技术突破的临界点;职业培训逐渐普及,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本科生和研究生规模扩大,知识型人力资源优势显现;消费结构升级,为升级后的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等等。 经历这场危机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中国经济已经占到一个新的起点:支撑传统增长方式那些条件和优势正在弱化、甚至在消失;而新的比较优

产业结构调整

上海产业结构调整 负面清单 (版) 一、编制说明 为进一步加大本市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有效指导各区、集团公司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市经信委组织相关单位联合制定了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版)(以下简称《负面清单》)。本《负面清单》涉及电力、化工、电子、钢铁、有色、建材、医药、机械、轻工、纺织、印刷、船舶、电信等个行业,共项内容(淘汰类项、限制类项),可作为相关单位开展结构调整、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实施差别电价政策、淘汰落后产能的主要依据。现就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编制依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和《上海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差别电价实施管理办法》等。 .限制或淘汰期限。条目后括号内年份为限制或淘汰期限,如“(年)”是指应于年底前限制或淘汰,未标年份的应立即限制或淘汰。 .调整措施。)属于限制类、淘汰类的企业、工艺、装备、产品等以及环境污染违法情况的,按规定实施差别电价政策;)

对《负面清单》中所列淘汰类的落后生产工艺、装备、产品,应按规定期限淘汰,届时一律不得生产、销售、使用和转移。如企业未按规定实施整改,相关信息将记入该企业信用档案,提供给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 .条目说明。)本市已公布的相关目录与《负面清单》不一致的,以《负面清单》为准。对已列入国家相关目录但本《负面清单》未包含的项目,仍严格进行限制或淘汰。)本《负面清单》部分条目涉及到的相关标准均未注实施日期,其标准以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为准;)国家已颁布产品能效限定值标准但本《负面清单》未涉及的,仍严格按照限制类条目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行政部门文件对相关生产工艺、装备、产品另有规定且标准高于本《负面清单》的,从其规定;)本《负面清单》所涉标准高于国家相关标准的,在本市范围内以本《负面清单》为准。 二、限制类清单 一、电力 中温中压的热电联产机组(资源综合利用、生物质能和采用背压型热电联产、热电冷多联产、万千瓦及以上的热电联产机组、余热利用机组除外) 二、化工 、万吨年以下羰基合成法醋酸 、规模小于万吨/年的乙烯氧氯化法聚氯乙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