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耳与《义勇军进行曲》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三单元音乐家故事聂耳与《义勇军进行曲》(1)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三单元音乐家故事聂耳与《义勇军进行曲》 (1)一.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音乐家故事”,通过介绍聂耳与《义勇军进行曲》,让学生了解聂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受这首歌曲的爱国情怀和激昂斗志。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聂耳的生平介绍、创作背景、歌曲结构、演奏技巧等。
通过学习,让学生对聂耳和《义勇军进行曲》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爱国情操。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课程感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聂耳和《义勇军进行曲》的了解不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拓展知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通过听、说、唱、演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聂耳的生平事迹,感受他对我国音乐事业的贡献。
2.学习《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歌曲结构和演奏技巧。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爱国情操。
4.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和节奏。
2.理解聂耳的创作背景和歌曲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3.学会用激昂的情感演唱歌曲,表现出歌曲的斗志。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聂耳的生平事迹和《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引导学生跟唱。
3.练习法:分组练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聂耳的生平介绍、歌曲创作背景、歌曲结构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演示。
3.乐谱:提供给学生练习和演唱。
4.教学道具:如图片、卡片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聂耳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所学过的音乐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聂耳的生平事迹和《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的历史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引导学生跟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中的插曲。
1934年著名的剧作家田汉完成了这部电影剧作之后被国民党逮捕入狱,在狱中写下了这首激动人心的诗篇,1935年由聂耳完成了曲谱工作。
这首歌曲传唱开来后,成为当时鼓舞人民抗日斗志的强有力的战歌。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此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能够体会并用歌声真正表达国歌的神圣与庄严。
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国歌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义及词曲作者。
细节处理:把握弱其小节、重音记号、渐强部分及三连音的演唱。
知道还有哪些爱国主义歌曲。
3.知识与技能目标: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能声情并茂地唱出《国歌》铿锵的节奏和激昂的旋律。
把握弱其小节、重音记号、渐强部分及三连音的演唱。
知道更多地爱国主义歌曲。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听、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初步了解它的时代背景,感受《国歌》雄壮激昂的音调、铿锵的语句以及饱满的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具准备:多媒体、钢琴、课件光盘。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音乐,精神饱满的踏步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开嗓练声。
二、新授:(一)导入:师:刚刚进教室的情景大家熟不熟悉?生:熟悉,像每天早上做广播操进场的情景。
师:是的,每个星期一的早上升旗仪式,我们同学们都要跟着这首《运动员进行曲》进入操场,同学们个个都精神抖擞、志气高昂,可是老师始终有个遗憾,就是每当奏唱国歌的时候,同学们志气突然没有了,那是为什么呢?我想是因为你们对于国歌的演唱没有把握,技巧方面还有很多欠缺,是不是,不要紧,今天老师就好好地来教你们怎么演唱国歌。
(二)、学习歌曲。
1.理论部分。
师:在演唱之前,我们要对国歌时代背景和创作意义进行一个简单的了解,这样才可以让我们知道可以用怎样的感情来表达这首歌曲,怎样把它唱好。
义勇军进行曲教案教学内容

义勇军进行曲教案义勇军进行曲(欣赏)活动目标:1.感受国歌的庄严、神圣,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2.能用坚定的声音、铿锵有力的动作表现对国歌的感受。
3.知道《义勇军进行曲》是我国的国歌,在听到国歌时行注目礼。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听过《义勇军进行曲》,参加过升旗仪式。
物质准备:搜集与国歌背景有关的资料;音乐《义勇军进行曲》;视频《风云儿女》中的《义勇军进行曲》片断;天安门升国旗时的视频;活动过程:1.故事导入,初步了解国歌创作的背景。
故事:在1935年,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
这首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在中华大地上歌唱了近70年的歌曲,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去建设社会主义。
1931年“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序幕,“不作亡国奴”的吼声唤起了全国人民高昂的爱国热忱。
先后于1932年和193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田汉、聂耳,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
1934年春,田汉决定写一个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剧本。
在他刚完成一个故事梗概和一首主题歌的歌词时,就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
另一位共产党员、戏剧家夏衍接手将这个故事写成了电影剧本,聂耳主动要求为田汉写就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谱曲。
2.初步欣赏音乐《义勇军进行曲》,感受国歌的庄严、神圣。
师指导语:你们在哪里听过这首音乐?小结: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叫《义勇军进行曲》,它是中国的国歌,和国旗、国徽一样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这一首国歌是很庄严、神圣的。
3.欣赏视频《风云儿女》中的《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师指导语:这段视频里,对你的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哪里?小结:这首国歌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刚强性格,显示祖国尊严、充满同仇敌忾、团结御敌豪迈气概的革命情怀。
4.再次欣赏音乐《义勇军进行曲》,尝试用动作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1)师指导语:你听了这首乐曲时心里有些什么感受?引导幼儿能用坚定的声音、铿锵有力的动作表现对国歌的感受。
义勇军进行曲教案

义勇军进行曲教案【篇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音乐教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教材分析:《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聂耳曲,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曲,歌曲为四二拍,一段体,旋律线条起伏,节奏的顿挫、歌词的内容等作相应的力度变化,有层次地表现歌曲的内涵,以表现强烈的战斗性,使歌曲充满革命的激情。
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国歌的原名及其词曲作者,知道国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并能够在此基础上理解歌词的含义。
(2)准确掌握国歌的旋律、节拍、节奏、力度及歌词等要求,知道号角音素和出神入化的三连音、附点音符以及休止符给以歌曲音乐的力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演唱歌曲中,体会国歌的情感并能唱好国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愿意学习国歌及其音乐相关知识,能够体会并用歌声真正表达国歌的神圣与庄严。
教学重点:通过对国歌及其相关知识的学习,真正体会国歌的神圣与庄严;教学难点:体会各种音乐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听唱法、练习法、启发引导式、合作式、比较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体验。
播放法国国歌《马赛曲》,引入中国国歌。
二、新课讲授(一)、寻找国歌:请你仔细想想,那些场合会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二)、感受国歌思考(1)关于国歌,你知道多少?诞生时间、背景、词曲作者、国歌的故事、深刻含义、积极作用。
(2)今天为什么还要学国歌?(3)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a、《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凝聚着中华儿女“不做亡国奴”的怒吼。
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
这首在中华大地上歌唱了近70年的歌曲,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去建设社会主义。
b、国歌同国旗、国徽一样,是国家的象征。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三单元聂耳与《义勇军进行曲》人教版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有些学生表现得比较内向,不太愿意主动发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此外,我还应该在课堂总结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更多的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和旋律: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要求学生熟练记忆歌词,正确演唱旋律,理解歌曲表达的意义。
-识别和表现进行曲的节奏特点:进行曲节奏鲜明、有力,要求学生能够感知并准确表现这种节奏。
-了解聂耳及其音乐贡献:通过学习聂耳的生平事迹,理解他对我国音乐事业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三单元聂耳与《义勇军进行曲》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三单元,《聂耳与〈义勇军进行曲〉》。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我国著名音乐家聂耳的生平事迹,学习《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和旋律,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了解进行曲的风格特点。具体内容包括:
1.认识聂耳,了解他的音乐贡献。
-风格理解:教师可以对比其他类型的音乐,让学生通过聆听、分析,总结进行曲的风格特点。如进行曲的节奏有力、旋律激昂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进行曲的特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聂耳与〈义勇军进行曲〉》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听过国歌响起的时候,有没有一种自豪感?”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义勇军进行曲》背后的故事和音乐魅力。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三单元音乐家故事聂耳与《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三单元音乐家故事聂耳与《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课本,第三单元为“音乐家故事”,本节课的主题为聂耳与《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材通过介绍聂耳生平事迹和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经历,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国歌的由来,感受国歌的激昂旋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能识谱、唱歌,对音乐课程有浓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聂耳和国歌的历史背景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注重引导学生了解聂耳的生平和创作经历,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聂耳的生平和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经历。
2.学会演唱国歌,感受国歌的激昂旋律。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国歌的旋律和歌词。
2.理解聂耳的创作背景和国歌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故事导入:通过讲述聂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欣赏教学:让学生聆听国歌,感受其激昂旋律。
3.学唱教学:教师示范,学生跟唱,反复练习,掌握国歌演唱技巧。
4.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国歌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5.创意拓展:让学生自己创作一首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歌曲。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2.准备国歌的乐谱和歌词。
3.准备聂耳的生平事迹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聂耳小时候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聂耳及其音乐创作。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国歌,让学生初步感受国歌的激昂旋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唱国歌,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国歌,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5.拓展(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国歌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国歌的重要性和爱国情怀。
音乐家故事 聂耳与《义勇军进行曲》-鲁教五四学制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音乐家故事聂耳与《义勇军进行曲》一、引言聂耳,1902年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是中国著名的作曲家。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音乐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其中最为人知的作品当属《义勇军进行曲》。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介绍聂耳的生平经历以及《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和意义,以及如何在教学中运用。
二、聂耳的生平经历聂耳是农民出身,小时候跟随农民父母在乡村生活。
他尤其喜欢听当时流传的民间音乐,渐渐地对音乐产生了浓厚兴趣。
在他16岁的时候,他考入了南京师范学校,并学习了西方音乐。
毕业后,他开始了他的音乐事业,前往上海和香港等地演出。
聂耳作为音乐家,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对人民的关怀和对祖国的热爱。
他的代表作品《黄河大合唱》和《义勇军进行曲》不仅成为了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也在世界音乐圈引起了重视。
三、《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和意义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聂耳在荒山野岭中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在团结中生存的力量。
他深深被鼓舞,同时感到无比的痛心,因为中国此时正面临着极度的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聂耳决定用音乐表达他对人民和祖国的热爱。
他开始尝试创作《义勇军进行曲》。
聂耳创作这首歌曲时,采用了西方音乐的形式,同时用中国的音乐元素去丰富它。
他的创作灵感源于中国古老的军歌、戏曲和民间音乐。
在1949年建国之后,《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了中国国歌。
这首歌曲是中国人民团结在一起争取自由和民主的象征。
它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成为了反帝、反殖、爱国的音乐符号,赢得了世界的赞誉。
四、教学应用《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国音乐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介绍聂耳的生平和《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来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的含义和意义。
同时,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通过合唱或齐唱的形式来演唱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到西方和中国音乐元素的区别,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文化认知能力。
同时,也可以通过教授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旋律,来让学生了解到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第三单元音乐家故事聂耳与《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第三单元音乐家故事聂耳与《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 教材分析《聂耳与《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我国著名音乐家聂耳及其代表作《义勇军进行曲》。
通过学习这一课,学生可以了解聂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欣赏《义勇军进行曲》的音乐魅力,并激发他们对音乐文化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识谱、唱歌。
但他们对聂耳和《义勇军进行曲》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聂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聂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能够哼唱《义勇军进行曲》。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演唱、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热爱,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聂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欣赏《义勇军进行曲》的音乐魅力。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哼唱《义勇军进行曲》,并理解其背后的历史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聂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欣赏法:学生通过聆听、观看,感受《义勇军进行曲》的音乐魅力。
3.演唱法:学生通过演唱,提高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讨论法: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分享对《义勇军进行曲》的理解和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引导学生猜测歌曲的作者,进而引入聂耳的创作故事。
2.讲解:教师详细介绍聂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使学生了解《义勇军进行曲》的历史意义。
3.欣赏:学生聆听《义勇军进行曲》,感受其音乐魅力。
4.演唱:学生分组演唱《义勇军进行曲》,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5.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对《义勇军进行曲》的理解和感受,分享彼此的思考。
6.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聂耳和《义勇军进行曲》在我国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聂耳与《义勇军进行曲》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生自主欣赏、主动探究等方法,在感受与体验音乐中来提高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还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每首歌曲背后都有一些感人的故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所创设的情景及运用举例分析、感受、体验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到作品的情感内涵,体验到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积极乐观向上的信念。
2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
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但他们又对生活经验不足,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因此,在教学中要时不时应用一些小“特技”来提醒孩子,告诫他们要学会知识,提高对音乐的感知力,是对他们情商提高的很好契机,并且对那些失去信心的孩子要及时抓住机会鼓励他们。
3重点难点
1.欣赏、分析聂耳与《义勇军进行曲》。
2.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感受作品内涵,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4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钢琴
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欣赏导入
1、让学生试听两首音乐《金蛇狂舞》《卖报歌》让他们谈谈听后的感受,并问知道这两首曲子的作者是谁吗?(学生对《卖报歌》了解,但对《金蛇狂舞》应该说就不怎么了解了。
)(出示课件)
2、放映国歌视频,让学生起立唱国歌。
引导学生思考唱国歌时要注意什么?想到了什么?(唱国歌时要立正、严肃,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出示课件)
3、老师:“国歌每个学生都要会唱。
大学、中学、小学的重要集会都要唱国歌,那么你们知道《国歌》的作者是谁吗?《国歌》的原名叫什么吗?”
学生回答――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老师:嗯,同学们有人答对了,聂耳是我国著名的人民音乐家,这首《国歌》就是由聂耳所创作的,包括前面我们听到的曲子也都是聂耳作曲的。
(初步感知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一定会给人们留下一些脍炙人口的好作品。
)
4、那么大家想了解这位作曲家吗?那么他和我们的雄壮的国歌有什么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大家一起来了解吧!(板书课题:聂耳与《义勇军进行曲》)
活动2【讲授】二、学习新课
1、聂耳生平介绍
老师:请学生介绍课前搜集到的聂耳相关资料。
学生根据获得的资料信息来回答。
老师:同学们下去准备得很好,老师再来补充一些。
聂耳在中国现代音乐史上是享有显赫声誉,他是位传奇般的人物。
聂耳原名聂守信,是云南玉溪人。
他虽然出生于一个清寒的医家,却自幼爱好音乐,小小的年纪学会了演奏多种民族乐器,被人视为“神童”、“天才少年”。
他有极高的音乐天赋,尤其是音乐听觉和音乐记忆力方面,有些音乐一经他的耳朵,就能被他模仿出来,久而久之,就有人送他外号叫“耳朵先生”,后来索性他就更名为聂耳。
聂耳的音乐启蒙教师其实是他的母亲。
聂耳的童年是在喜爱民歌的母亲的影响下和云南丰富而又优美的民间音乐和
戏曲的熏陶中度过的。
在聂耳从事音乐创作之后,他更加注意民间音乐、曲调的收集和整理。
他的很多音乐作品中都有民间音乐曲调的运用。
除了我们刚才听到的音乐作品,你们还知道聂耳有什么主要作品吗?请同学们来回答一下。
学生:《梅娘曲》,《逃亡曲》,《塞外村女》,《打长江》,《采菱歌》,《铁蹄下的歌女》等。
老师:很好,那么重点了解一下聂耳与国歌,即《义勇军进行曲》的故事吧!
2、《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
课件出示书上的内容,并让学生朗读出来。
(课件展示)
①重点说明当时《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是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是一首著名的抗日歌曲。
②讲述《义勇军进行曲》在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
1982年12月4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义勇军进行曲》被正式确定为国歌。
3、英年早逝的聂耳
1935年7月17日,聂耳因赴苏联途经日本逗留时,在日本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不幸溺水逝世,终年仅为24岁。
但他不朽的旋律,至今仍伴随着中华民族继续奋进不息。
(为音乐家叹息) 三、唱歌巩固
让学生们怀着对音乐家的崇敬和怀念再次唱响国歌,也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师电钢琴伴奏。
四、故事结语
马克思说过“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那么我们不得不承认语言的讲述者、思想和情感的表达者决定了他们创作的音乐是什么样子。
从这个意义上说,聂耳乃至他那些激越高昂的不朽作品,都和那个特定的民族时代息息相关。
他那些铿锵有力的音符,正是当时社会环境下民众心声的真实反映和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