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故事集锦

合集下载

王安石的5个有趣小故事

王安石的5个有趣小故事

王安石的5个有趣小故事
01拗相公
王安石的五个有趣小故事中,有一个是《拗相公》。

这个故事讲述了王安石变法失败后,沿途所见所闻都是百姓对变法的不满和怨愤,因此他感到抑郁和悔恨而逝。

02清廉朴素
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他的儿媳妇的亲戚萧公子到了京城,就去拜访了王安石。

王安石邀请他吃饭。

第二天
萧氏子穿盛
装前往,料想王安石一定会用盛宴招待他。

03害"爹挨雨淋
王安石从小聪明伶俐,邻居们都夸他心眼多,脑瓜灵。

他爹听了,自然喜上眉梢,甜进心里。

04寻求生花笔
寻求生花笔的故事是王安石年轻时的一个故事。

在王安石年轻时,他追求上进,有志于写作,但他的文笔却不够出色,无法得到他人的认可。

05三不足
王安石的五个有趣小故事中,第三个故事是"三不足”。

这个故事指的是王安石对自然界的灾异不必畏惧
祖宗不足法,人
言不足恤。

少年王安石的故事

少年王安石的故事

人物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轶事典故1、"害"爹挨雨淋王安石从小聪明伶俐,邻居们都夸他心眼多,脑瓜灵。

他爹听了,自然喜上眉梢,甜进心里。

有一年秋天,正下着毛毛细雨,他爹穿着单衣,坐在屋里,于是把王安石叫到跟前说:“安石啊,大家都说你聪明,我不信。

如果我坐在屋里,你能叫得我站到院子里去挨雨淋,才算你真聪明。

”王安石知道父亲在考自己,就笑着说:“爹,落雨天当然是坐在屋里,我怎么能叫你站到院子里去淋雨呢?”他爹说:“哪你不算聪明。

”王安石接着说:“爹,你要是站到院子里,我就能把你请到屋里来,你信不信?”他爹连声说着“不信”,就走到院子里去了。

王安石在屋里来回走着,就是不喊爹进屋来,让他爹挨淋雨。

他爹等了好久好久,实在不耐烦了,催问他为什么还不开始?王安石说:“爹,这不是‘叫你站到院子里挨雨淋’了吗?”他爹这才恍然大悟,笑着说:“还真有两下子。

”王安石说:“爹,快回屋里来,要不淋雨受凉会生病的。

”他爹立即回来了,王安石又说:“爹,又‘把你请到屋里来’了。

”说完,两人都哈哈大笑。

2、对联成婿王安石年轻时赴京赶考,半路上遇见一富户人家在对诗选婿,难住了许多人。

他细一打听,这上联是小姐出的:天连碧树春滋雨,雨滋春树碧连天。

”求对下联。

王安石略一思索,对出“地满红香花连风,风连花香红满地。

”众人齐声称好。

于是,王安石约定科考后完婚。

巧的是,考场上收毕试卷,主考官又另出一题:“地满红香花连风,风连花香红满地。

”求对上联。

王安石灵机一动,对道:“天连碧树春滋雨,雨滋春树碧连天。

”主考官闻言大喜,十分赞赏。

不久,王安石与小姐举行婚礼,正进行时,传来王安石高中状元的消息。

正是喜上加喜,王安石非常兴奋,亲自下厨房烹饪菜肴,招待贺喜的四亲八邻。

其中的一道“喜喜字肉”的菜别具特色,不但味道好,而且每块肉上都刻着个喜喜字。

王安石趣味故事大全

王安石趣味故事大全

王安石趣味故事王安石与马屁精王安石博学多识、富有改革精神,他提出变法主张,深受宋神宗信任,先任参知政事(副宰相),一年后又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

看上其权势想升官发财的人,对王安石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然而由于王安石鄙视这些人,他们都没有捞到任何好处,到头来他们的梦想成了泡影。

有一个叫李师中的官员,原来政见与王安石不合,等到王安石权势渐大,李师中就在舒州(今徐州)花巨资让能工巧匠建了一座豪华的亭子,取名为“傅宕亭”。

因为王安石曾在舒州做过官,后来又被封为舒国公。

李师中这样做,是把王安石比作商朝国王武丁时期治国有方的良相傅说,对王安石可谓推崇备至了。

还有一个叫吴孝宗的官员,曾经极力诋毁新法,可是过了不久,他一反常态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写了《巷议》十篇,呈送给王安石,内容是他编造的,说是街巷之间的百姓都在议论新法的好处。

王安石不为所动,根本不理这一套,认为这些人反复无常,对他们极表鄙视。

当时,还有邵阳(今湖南邵阳市)武冈县令郭祥正,为了官职升迁,他向神宗皇帝上奏章,对王安石大加颂扬,极尽溜须拍马之能事,并乞请天下大事听任王安石处理。

一天,宋神宗问王安石:“你认识郭祥正吗?这个人才似乎不错。

”王安石说:“我在江东时认识他,这个人口才像纵横家,而行为轻浮浅薄,是个不可委以重任的人。

”王安石接着问神宗:“皇上,是不是有人举荐他?”神宗拿出郭祥正的奏章给王安石看,王安石看后摇摇头笑了,他认为被这样阿谀奉承的人所颂扬,实在是莫大的耻辱。

他态度坚决地向宋神宗表明像郭祥正这样的人万不可重用。

王安石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照理说应该特别富有文人情趣。

事实上,虽然他也很有“闲情逸致”,但他的“闲情轶事”却常常让人大跌眼镜——下棋不动脑子王安石爱下棋,不过他的棋艺实在不敢恭维,因为他从不思考,总是随手而应,落子极快,发现要输了,便痛快地推秤认输,从未有柳暗花明之想。

有人劝他,每走一步棋都需深思熟虑,起码要想出后几步棋的应对之策……他听得不耐烦,回答说:“下棋本来就是图放松,既然要劳神费力,不如算了。

王安石趣味故事大全

王安石趣味故事大全

王安石趣味故事大全王安石趣味故事王安石与马屁精王安石博学多识、富有改革精神,他提出变法主张,深受宋神宗信任,先任参知政事(副宰相),一年后又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

看上其权势想升官发财的人,对王安石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然而由于王安石鄙视这些人,他们都没有捞到任何好处,到头来他们的梦想成了泡影。

有一个叫李师中的官员,原来政见与王安石不合,等到王安石权势渐大,李师中就在舒州(今徐州)花巨资让能工巧匠建了一座豪华的亭子,取名为“傅宕亭”。

因为王安石曾在舒州做过官,后来又被封为舒国公。

李师中这样做,是把王安石比作商朝国王武丁时期治国有方的良相傅说,对王安石可谓推崇备至了。

还有一个叫吴孝宗的官员,曾经极力诋毁新法,可是过了不久,他一反常态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写了《巷议》十篇,呈送给王安石,内容是他编造的,说是街巷之间的百姓都在议论新法的好处。

王安石不为所动,根本不理这一套,认为这些人反复无常,对他们极表鄙视。

当时,还有邵阳(今湖南邵阳市)武冈县令郭祥正,为了官职升迁,他向神宗皇帝上奏章,对王安石大加颂扬,极尽溜须拍马之能事,并乞请天下大事听任王安石处理。

一天,宋神宗问王安石:“你认识郭祥正吗?这个人才似乎不错。

”王安石说:“我在江东时认识他,这个人口才像纵横家,而行为轻浮浅薄,是个不可委以重任的人。

”王安石接着问神宗:“皇上,是不是有人举荐他?”神宗拿出郭祥正的奏章给王安石看,王安石看后摇摇头笑了,他认为被这样阿谀奉承的人所颂扬,实在是莫大的耻辱。

他态度坚决地向宋神宗表明像郭祥正这样的人万不可重用。

王安石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照理说应该特别富有文人情趣。

事实上,虽然他也很有“闲情逸致”,但他的“闲情轶事”却常常让人大跌眼镜——下棋不动脑子王安石爱下棋,不过他的棋艺实在不敢恭维,因为他从不思考,总是随手而应,落子极快,发现要输了,便痛快地推秤认输,从未有柳暗花明之想。

有人劝他,每走一步棋都需深思熟虑,起码要想出后几步棋的应对之策……他听得不耐烦,回答说:“下棋本来就是图放松,既然要劳神费力,不如算了。

历史名人王安石的故事(通用15篇)

历史名人王安石的故事(通用15篇)

历史名人王安石的故事(通用15篇)历史名人王安石的故事篇1江西抚州的王安石少有大志,负籍远游,曾挑着书箱行李,从家乡临川,来到宜黄鹿岗芗林书院求学。

在名师杜子野先生指导下,他勤奋苦读,每至深夜。

一日,王安石翻阅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得知李白梦见自己所用的笔头上长了一朵美丽的花,因此,才思横溢,后来名闻天下。

于是他拿着书问杜子野先生:先生,人世间难道真会有生花笔吗?杜子野正色道:当然有啊!事实上有的笔头会长花,有的笔头不会长,只是我们的肉眼难以分辨罢了。

王安石见杜子野先生如此认真,便道:那么先生能给我一支生花笔吗?于是,杜子野拿来一大捆毛笔,对王安石说:这里九百九十九枝毛笔,其中有一枝是生花笔,究竟是哪一枝,连我也辨不清楚,还是你自己寻找吧。

王安石躬身俯首道:学生眼浅,请先生指教。

杜子野摸着胡须,沉思片刻,严肃地说:你只有用每枝笔去写文章,写秃一支再换一支,如此一直写下去,定能从中寻得生花笔。

除此,没有别的办法了。

从此,王安石按照杜子野先生的教导,每日苦读诗书,勤练文章,足足写秃了五百枝毛笔。

可是这些笔写出来的文章仍然一般,也就是说还没有从中找到生花笔。

他有些泄气,于是又去问杜子野先生:先生,我怎么还没有找到那枝生花的笔呢?杜子野没有说什么,饱蘸墨汁,挥笔写了锲而不舍四个大字送给他。

又过了好久,王安石把先生送给他的九百九十八枝毛笔都写秃了,仅剩一枝。

一天深夜,他提起第九百九十九枝毛笔写了一篇《策论》,突然,他觉得文思潮涌,行笔如云,一篇颇有见地的《策论》一挥而就。

他高兴得直跳了起来,大声喊:找到了,我找到了生花笔了!从此,王安石用这枝生花笔学习写字,接着乡试、会试连连及第。

以后又用这枝笔写了许多改革时弊、安邦治国的好文章,被后人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历史名人王安石的故事篇2以前,苏东坡到王安石那里拜会,恰好他不在家,苏东坡就呆在他书房等候,看到书桌上有一首他未完成的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王安石清廉轶事

王安石清廉轶事

王安石清廉轶事王安石清廉轶事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

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

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安石清廉轶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王安石是北宋的政治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为官清廉,一生锐意改革积弱成习的朝政,虽然因为得不到朝中重臣的支持,从而功败垂成,但他忧国忧民、不计个人毁誉的精神,仍为后世所推崇。

北宋的大文学家王安石很珍惜时间,年轻时曾在韩琦手下当幕僚,因经常熬夜读书,从不参加当时官场上极为重视的宴会,一度使韩琦怀疑他是否沉迷于酒色,才不参与关系自己未来前途的应酬。

王安石不但是一位儒者,对于佛、道两家也有相当的造诣,他对诸子百家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所谓“江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

此外,他知道作者的原意,很容易被后人所曲解,因此在读诸子百家的著作时,从不拘泥于注释,尽量自己去理解原文。

苏东坡评王安石读书为“网罗六艺之遗文,断以己意;糠秕百家之陈迹,作新斯人。

”由此可知,他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不只是单纯的接受书上的知识而已。

他写作的态度非常严谨,脍炙人口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其中的“绿”字据说改了十几次才定下来。

他诗文方面的成就,对北宋文学影响很大,故被后人推祟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平生行止,清白无污王安石虽贵为宰相,却生活简约,且“不溺于财利酒色,视富贵如浮云”。

他为官清廉的事迹很多,甚至连攻击他的政敌,也不得不承认他“素有德行”、“平生行止,无一污点”。

有一回,有人送王安石两件古物:古镜和宝砚。

他看了以后,问道:“这镜子和砚台有何用处?”对方回答说:“这镜面光滑透明,不但近照人影一致,且可远照两百里的景物;还有这砚台石质又细又密,只要呵一口气,就能得水磨墨。

”他听了以后哈哈大笑说:“两件都算是稀奇宝物,但对我而言却没有什么用处。

吾面不及碟子大,哪要什么能照两百里的古镜?再说我有个习惯:写字前必先取水磨墨。

你这砚台就算能呵得一担水来又如何?”说完后就把古镜和砚台还给对方了。

王安石的典故

王安石的典故

王安石的典故说起王安石,那可是咱们历史课本上的常客,也是民间故事里的大名人。

今儿咱们就来聊聊这位“变法先驱”的典故,用咱老百姓的话,让这历史故事活灵活现起来。

一、早年勤学,志在四方王安石打小就是个书虫,家里书堆得跟小山似的,他啊,是翻了一本又一本,眼睛都快看成了“书虫眼”。

那时候,村里人都说:“王家那小子,将来定是个有出息的。

”王安石心里头也憋着股劲儿,想着要干出一番大事业来。

他常说:“学问嘛,就得像吃饭一样,一天不吃饿得慌。

”这话说得朴素,道理却深刻得很。

1.1 挑灯夜读每到夜深人静时,王安石的小屋里总是灯火通明。

他一边啃着干馒头,一边埋头苦读,那模样,比谁都认真。

有时候,连窗外月亮都换了好几轮,他还不肯歇下。

村里老人见了,都夸他:“这孩子,将来必成大器!”1.2 立志改革随着年岁渐长,王安石不仅学问见长,心中的抱负也越来越大。

他亲眼目睹了百姓的疾苦,心里头那个急啊,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他暗暗发誓:“我王安石,定要改变这世道,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二、变法风云,波澜壮阔终于,王安石等来了机会,他成了朝廷的重臣,开始推行自己的变法主张。

这一变,可不得了,整个朝廷都震动了。

2.1 青苗法王安石推出的第一个大招就是“青苗法”,简单来说,就是政府借钱给农民,让他们春耕时有种子、有肥料。

这样一来,农民们再也不用为借钱发愁了,大伙儿都拍手叫好。

可也有人不乐意,说这是“与民争利”,王安石听了,只是微微一笑,心里头自有计较。

2.2 整顿吏治除了经济上的改革,王安石还下大力气整顿吏治。

他铁面无私,把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员一个个揪了出来,老百姓看了,心里头那个痛快啊,都说:“王安石真是咱们的救星!”2.3 遭遇阻力然而,变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那些既得利益者,一个个跳出来阻挠,甚至有人暗中使绊子。

王安石呢,就像那暴风雨中的海燕,任凭风吹浪打,依然勇往直前。

他常说:“改革嘛,哪有不流血不流泪的?”三、晚年归隐,留名青史虽然变法最终未能完全成功,但王安石的名字却永远留在了史册上。

王安石故事三则

王安石故事三则

王安石故事三则王安石故事三则1.王安石“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一场绵绵春雨,南京便浸润在淡淡的烟云中。

大江东去,钟山巍峨,如一幅静默淡雅的山水画卷。

钟山脚下,王安石静静地伫立在他修葺完毕的半山园内,风吹过,丝丝雨意萦绕着他的白发。

天色渐晚,墙角边疏落的几株梅花,让半山园显得更为孤寂苍凉。

担任宰相,被罢相;再次担任,再一次被罢相。

在一片声讨中,从京城回到南京,回到自己曾经担任江宁知府的故地,王安石感觉到一种宁静和亲切的同时,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感慨和无奈。

回到南京后,王安石在府城东门和钟山之间结庐筑屋,“所居之地,四无人家,其宅但庇风雨,又不设垣墙,望之若逆旅之舍”,取名“半山园”。

此后很多年,王安石便在南京过着他的半隐居生活,潜心于学术,聚徒讲学。

处江湖之远,居偏僻之所,王安石最喜欢的是登高远眺,他的目光总是投向远方,他的心中总在牵挂天下苍生。

半山园边,庭前花开花落,飘落的是春色,但王安石那为国担忧的忠诚没有丝毫减弱。

王安石,字介甫,江西抚州临川人,21岁考中进士,先后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群牧判官,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公事,常州府知府,提点江东刑狱,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等职。

虽跻身官场,但从不钻营,王安石更喜欢的是坦荡安然地做一名地方官。

从中第开始,直到46岁位居宰相推行变法为止,他多次拒绝朝廷授予高位之意,对入朝为官的诱惑毫无所动,长期留在做具体工作或地方官的任上,从县令一路做到太守。

做富民强国的大事,做有利天下苍生的大事,而不是做大官。

在地方官任上,王安石为百姓做了不少有益的事,他的各种创新实践也大获成功,深受百姓爱戴,成为具有崇高官声与民望的地方官。

其间,每到一个地方,他都组织民工修堤堰,挖陂塘,改善农田水利灌溉,便利交通;他改革学校,对教学内容进行革新;他实验推行农民贷款之法,也就是后来的青苗法的雏形,在青黄不接时,将官库中的储粮低息贷给农户,解决百姓度荒困难。

王安石骨子里有一种高贵精神,他没有别人那种强烈的升官欲望,而是以儒家的道德观严格要求自己,淡泊物欲,不以金钱萦心,不为名利牵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安石的故事集锦
王安石的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汉族江右民系。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和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新党领袖。

宋神宗执政之时,王安石任宰相,曾发动改革,史称“王安石变法”,在文学上具有
突出成就,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现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问世。

人人皆知的《元日》也出于他手。

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辞,内容亦能反映社会现实。

词虽不多,却风格高峻豪放,感慨深沉别具一格。

有《临川集》。

1:
王安石一生写了大量诗文,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佳句名篇。

然而,他也有一些修改是弄
巧成拙的。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唐人的名句。

诗人以“噪”衬“静”,益显其静;用“鸣”托“幽”,逾显其幽,这两句诗把静景写活了。

但王安石看后,却不以为然,大笔
一挥,改为“一蝉不噪林逾静,一鸟不鸣山更幽。

”王安石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去看待
客观事物,把诗句改得韵味全无,无怪乎当时的诗人黄庭坚讪笑他“点金成铁”。

2:
王安石手迹王安石有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
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首诗是王安石乘船停泊镇江对岸的瓜洲时所作,写好后很快就流传开来,不少人为
这首短小精悍、生动形象的诗击节赏叹。

尤其是第三句中的“绿”字,将形容词用作动词,把春天来到时江南的一派勃勃生机极其巧妙而逼真地勾画出来,使抽象的文字成了一幅极
其传神、富有动感的图画,把人们带进了美妙的艺术境界。

后来,有人发现了这首诗的草稿,发现总共只有二十八字的《泊船瓜洲》,竟有很多
处进行过修改,其中那个最为人称道的“绿”字,竟然前后修改了五次,先是“到”字,
后来在一旁写了“不好”两字,又改“到”为“过”,大概是觉得“过”仍嫌死板,复又
改为“入”字,但“入”字显然也不称心,又再次被改为“满”字,“满”字当然没有“绿”字好,最后还是被改掉了。

可以想见,在这张涂得乱七八糟的诗稿上,王安石不知耗费了多少心血。

3:
据说,王安石做了宰相后,在政务闲暇时,常常翻阅各地送来的诗文。

有一天,他看
到广东有个秀才写的诗:“彩蝶双起舞,蝉虫树上鸣。

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


他第一、二句,点头称赞;看到第三、四句,便禁不住暗笑起来:“明月”怎么会叫,“黄犬”岂能卧于花心,必然是少年学子乱弹琴。

于是,进屋把这两句改成“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

自以为改得好,既用了原韵又切合实际,同时诗味又比较浓。

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辞去宰相职务。

真是无官一身轻,王安石到各地去游玩。

一天,他来到潮州,偶然同当地的一位老秀才谈起这件事。

老秀才捻须笑笑说:“大
人有所不知,在我们这一带,有种小鸟叫明月鸟,常在夜晚鸣叫;又有一种小虫,色黄,
形体依稀若犬,民众习惯称它叫黄犬虫,夜晚喜欢蜷息在花心里。

说得安石面红耳赤。

王安石感到内疚,想起几年前乱改那位秀才写的“明月诗”,完
全是因为自己无知而铸成的失误。

后来,王安石还专程拜访了那位秀才,并当面表示了歉意。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