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路由器转发数据包

实验:路由器转发数据包
实验:路由器转发数据包

拓扑图

实验内容

原理:IP数据包由路由器在网络之间转发,路由器会检查自己的路由表,查找通往目的网络的下一跳,如果路由表有相应的路径,路由器会将数据包转发到指示下一跳的接口上。如果路由表中没有相对应的路径,但有默认路径,路由器会将数据包转发到默认路径所指示的接口上。如果路由表中没有相对应的路径,也没有默认路径,路由器就会丢弃该数据包。

环境:

三个LAN

网络 连接 主机 主机IP

10.1.1.0/24 路由器0 PC_A 10.1.1.1

10.1.2.0/24 路由器1 PC_C 10.1.2.1

10.1.3.0/24 路由器2 PC_B 10.1.3.1

路由器间连接

设备 接口 IP地址 连接到 接口 IP地址 路由器0 S0/0/0 192.168.1.1/24路由器1 S0/0/0 192.168.1.2/24路由器0 S0/0/1 192.168.2.1/24路由器2 S0/0/0 192.168.2.2/24路由器路由表信息

路由器0:

目的网络 下一跳 接口

10.1.1.0/24 直连 Fa0/0

192.168.1.0/24 直连 S0/0/0

192.168.2.0/24 直连 S0/0/1

10.1.2.0/24 192.168.1.2 S0/0/0

0.0.0.0(默认) 192.168.2.2 S0/0/1

路由器1:

目的网络 下一跳 接口

10.1.2.0/24 直连 Fa0/0

M

a

H

J

目的网络 下一跳 接口 10.1.3.0/24 直连 Fa0/0 192.168.2.0/24

直连

S0/0/0

任务1:测试PC_A 访问PC_C,运行模拟 1. 单击

Simulation(模拟)按钮进入模拟模式

2. 单击“Add Simple PDU ”添加简单PDU 工具,单击PC_A 主机再单击PC_C 主机,添加简

单的PC_A ping PC_C 主机的测试

3. 单击“Edit Filters ”编辑事件过滤器,我们只查看ICMP 信息

M

a H J

4. 单击“Capture/Forward ”捕获/前进按钮,可以捕获PC_A 数据包到达PC_C 的动画

5. 此时,数据包到达路由器0,路由器0查看自己的路由表,单击“Inspect ”检验工具,

将放大镜移动到路由器0

上单击会出现如图信息,选择查看“routing table ”路由表

M

a H J

可以看到路由器0的路由表信息

路由器0查看自己的路由表,发现目标IP 地址10.1.2.2在它的路由表中,下一跳是192.168.1.2,于是将此数据包转发到S0/0/0接口上,数据包被转发到路由器1。单击“Event List ”事件列表中路由器

0收到的PDU 信息

M

a H J

6. 数据包转发到路由器1,同样查看路由器1的路由表

可以看到目标地址10.1.2.2是自己直连的网络,于是将这个数据包由Fa0/0转发出去

M

a H J

8. 路由器1收到PC_C 主机返回的信息,查看自己的路由表,看到目标IP 地址10.1.1.2在

自己的路由表中,下一跳为192.168.1.1(路由器0),于是将ICMP 回应包转发给路由器0

M

a H J

9. 路由器0收到此数据包,查看路由表,发现目标网络10.1.1.0是自己直连的网络(Fa0/0),

于是将数据包转发到Fa0/0接口,到达PC_A 主机

10. 主机PC_A 收到数据包之后,看到IP 地址是自己的地址,ICMP 类型为ECHO Reply ,至此,

Ping 命令完成,PC_A 访问PC_C 没有问题,能够ping 通

M

a H J

由此可以看出,路由器根据其路由表信息对数据包进行转发,如果路由表中有目标网络的路径就会将其转发到目标网络指示的接口,如果没有将会丢弃数据包

任务2:测试PC_A 访问PC_B ,运行模拟

1. 单击“Add Simple PDU ”添加简单PDU 工具,单击PC_A 主机再单击PC_B 主机,添加简

单的PC_A ping PC_B 主机的测试

M

a H J

2. 单击“Edit Filters ”编辑事件过滤器,我们只查看ICMP 信息

3. 单击“Capture/Forward ”捕获/前进按钮,可以捕获

PC_A 数据包到达PC_B

的动画

4. 此时,数据包到达路由器0,路由器0查看自己的路由表,单击“Inspect ”检验工具,

将放大镜移动到路由器0上单击会出现如图信息,选择查看“routing table ”路由表

可以看到路由器0的路由表信息

a H J

路由器0查看自己的路由表,发现目标IP地址10.1.3.2不在它的路由表中,但有一个默

认路由,于是将此数据包转发到S0/0/1接口上,数据包被转发到路由器2。单击“Event

List”事件列表中路由器0收到的PDU信息

J

H

a

M

5.数据包转发到路由器2,同样查看路由器2的路由表

6. PC_B 主机收到数据包之后,返回ICMP ECHO Reply 回应包,因为目标网络10.1.1.0和它

不是同一子网内,所以将数据包转发给缺省网关路由器2

7. 路由器2收到PC_B 主机返回的信息,查看自己的路由表,看到目标IP 地址10.1.1.2不

在自己的路由表中,也没有默认路由,于是将返回ICMP Host Unreachable 主机不可达回应包给PC_B

M

a H J

8. 主机PC_B 收到数据包之后,看到IP 地址是自己的地址,ICMP 类型为Host Unreachable

主机不可达,至此,PC_B 主机就丢弃数据包,PC_A 访问PC_B 有问题,无法ping 通

M

a H J

由此可以看出,路由器根据其路由表信息对数据包进行转发,如果路由表中没有目标网络的路径,也没有默认路由,将会丢弃数据包

J

H

a

M

数据包转发过程

路由器转发数据包过程详解 (2010-05-22 20:59:09) 转载 标签: 分类:学习交流 路由器 数据包转发 it 主机PC1向主机PC2发个数据包,中间经过B路由器,请问源地址和源MAC是怎么变化的? 答:就假设拓扑图是这个样子吧:PC1-----(B1-B2) -------PC2 B1和B2是路由器B上的两个接口, PC1和PC2是PC,由主机PC1向主机PC2发送数据包,那么在主机PC1形成的数据包的目的IP就是PC2的IP,源IP就是主机PC1的IP地址,目标MAC地址就是B1的MAC地址,源MAC地址就是PC1的MAC地址。 转发过程:假如是第一次通信PC1没有PC2的ARP映射表 PC1在本网段广播一个数据帧(目的MAC地址为:FFFF:FFFF:FFFF:FFFF)帧格式为: 段的路由。此时路由器给PC1回复一个应答数据包,告诉PC1自己的MAC地址就是PC1要通信的PC2主机的MAC地址。而此时PC1建立ARP映射表,将该MAC地址(即路由器的B1接口)与PC2的IP地址建立映射关系。实际上是路由器对其进行了“欺骗”。 其应答数据帧格式为: 对于路由器B同样建立了自己的ARP映射表:将PC1的MAC地址与PC1的IP地址映射。

数据包在流出B2接口的时候其数据包的帧格式为: PC2所在的网段各主机将自己的IP地址与数据包中的目的IP地址比对。若符合则将自己的MAC地址替换上广播MAC地址,并回复该数据帧: 的对应关系调出来。将PC1的MAC地址覆盖路由器B2接口的MAC地址。另一方面路由器更新ARP映射表,将PC2的MAC地址与PC2的IP地址映射。 此时流出路由器B1接口的数据包的帧格式为: 地址建立对应关系。 此后每次通信时由于PC1要与PC2通信时。由于PC1已经建立了到PC2IP地址的ARP映射,所以下次要通信时直接从本地ARP调用。 简单说一下,网络设备间(包括设备之间和计算机之间)如果要相互通信的话必需经过以下这几个步骤: (以TCP/IP协议通信为例) 1、发送端的应用程序向外发出一个数据包。 2、系统判断这个数据包的目标地址是否在同一个网段之内。 3、如果判断出这个数据包的目标地址与这台设备是同一个网段的,那么系统就直接把这个数据包封装成帧,这个数据帧里面就包括了这台设备的网卡MAC地址,然后这个帧就直接通过二层设备(也就是大家说的不带路由的交换机/HUB之类的~^-^)发送给本网段内的目标地址。

实验四:路由器基本配置

实验四:路由器基本配置 一、实验目的 学习命令行方式配置路由器的基本方法,理解路由器工作原理 二、实验内容 1.路由器配置方式 2.路由器基本配置命令 三、相关知识 路由器常用模式有: ①用户模式:提示符 >,登录路由器时进入该模式,在这个模式下只能查看部分交换机的信息,但不能修改信息。 ②特权模式:提示符 #,该模式是进入各种配置状态的入口,在这个模式下也只能查看路由器的信息,但不能修改。这个模式通常设置密码保护。 ③全局配置模式:提示符 (config)#,可以配置路由器的一些全局性信息,如名字、密码等。 ④接口配置模式:提示符 (config-if)#,可以配置路由器的接口信息。 ⑤路由配置模式:提示符 (config-router)#,可以在路由器上配置路由协议。 ⑥线路配置模式:提示符 (config-line)# ,可以配置路由器连接线路的参数。

conf t 命令是 configure terminal 命令的简写。 interface 命令中需要指明要配置的接口,如:interface e0 表示配置以太网接口e0,interface s0 表示配置串行口s0。 line 命令中需指明要配置的登录线路,如:line console 0 表示配置控制台端口0,line vty 0 4 表示配置远程登录端口0~4。 router 命令中需指明配置的协议类型,如:router rip 表示配置RIP协议。 exit 命令用于退回到上一层模式。Ctrl+Z或end用于从深层模式直接退回特权模式。 logout 命令用于注销,结束会话。 四、实验内容 1、配置路由器名字 路由器的名字用于识别各路由器,默认名为Router。假如把路由器的名字改为R1,可用以下命令: Router(config)#hostname R1 R1(config)# 配置后,路由器的名字会出现在命令提示符前面。 2、设置控制台口令

HC路由器配置实例精编版

H C路由器配置实例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通过在外网口配置nat基本就OK了,以下配置假设Ethernet0/0为局域网接口,E t h e r n e t0/1为外网口。 1、配置内网接口(E t h e r n e t0/0):[M S R20-20]i n t e r f a c e E t h e r n e t0/0 [M S R20-20 2、使用动态分配地址的方式为局域网中的P C分配地址[M S R20-20]d h c p s e r v e r i p-p o o l 1 [M S R20-20-d h c p-p o o l-1]n e t w o r k192.168.1.024 [M S R20-20 [M S R20-20 3、配置n a t [M S R20-20]n a t a d d r e s s-g r o u p1公网I P公网I P [MSR20-20]acl number 3000 [MSR20-20-acl-adv-3000]rule 0 permit ip 4、配置外网接口(Ethernet0/1) [MSR20-20] interface Ethernet0/1 [MSR20-20- Ethernet0/1]ip add 公网IP [MSR20-20- Ethernet0/1] nat outbound 3000 address-group 1 5.加默缺省路由 [MSR20-20]route-stac 0.0.0外网网关 总结: 在2020路由器下面,

实验四、路由器基本配置

实验四路由器基本配置 一、实验目的 1.熟悉路由器开机界面; 2.掌握H3C路由器几种常用配置方法; 3.掌握H3C路由器基本配置命令。 二、实验环境 H3C路由器、标准Console配置线、双绞线、PC。 三、实验内容 1.预备知识 (1)MSR2600-30路由器规格说明 1:电源适配器插座2:电源开关3:千兆以太网接口GE 4:千兆以太网接口GE15:串行配置口CON/AUX6:USB配置口CON 7:USB接口 图A-2MSR26-30后视图

1:SIC接口模块32:SIC接口模块2 3:SIC接口模块14:接地端子 (2)H3C26-30结构 硬件组成: CPU(处理器) RAM(存储正在运行的配置文件、报文缓存) FLASH(负责保存OS的映像和路由器的微码) NVRAM(非易失,相当于硬盘,保存配置件) ROM(加载OS) 接口(完成路由器与其它设备的数据交换)

软件结构: BOOT ROM:主要功能是路由器加电后完成有关初始化工作,并向内存中加入操作系统代码。 COMWARE:华为路由器上运行的软件平台。 2.通过console口配置路由器 (1)搭建环境(类似配置交换机) (2)运行超级终端并设置通讯参数; (3)与路由器连接(按Enter键,将进入路由器视图)

3.路由器的各种视图 视图分类:用户视图、系统视图、路由协议视图、接口视图、用户界面视图。 路由器常用命令视图功能特性列表 视图名称功能提示符进入命令退出命令 系统视图配置系统参数[H3C]用户登录后即进入logout断开与路由器连接 RIP视图配置RIP协议参数[H3C-rip]在系统视图下键入rip quit返回系统视图 同步串口视图配置同步串口参数[H3C-Serial0] 在任意视图下键入 interface serial0 quit返回系统视图 异步串口视图配置异步串口参数[H3C-Async0] 在任意视图下键入 interface async0 quit返回系统视图 AUX接口 视图配置AUX接口参数[H3C-Aux0] 在任意视图下键入 interface aux0 quit返回系统视图 以太网接口 视图配置以太网口参数[H3C-Ethernet0] 在任意视图下键入 interface ethernet0 quit返回系统视图 ACL视图配置访问控制列表规则[H3C-acl-1]在系统视图下键入 acl1 quit返回系统视图 说明: (1)命令行提示符以网络设备名(缺省为H3C)加上各种命令视图名来表示,如“[H3C-rip]”。 (2)各命令根据视图划分,一般情况下,在某一视图下只能执行该视图限定的命令;但对于一些常用的命令,在所有视图下均可执行,这些命令包括:ping、display、debugging、reset、save、interface、logic-channel、controller。 (3)上表中有些视图需要首先启动相应功能,才能进入;有些视图需要首先配置相关限制条件,才能进入。 (4)在所有视图中,使用quit命令返回上一级视图,使用return命令直接返回系统视图。 4.系统的基本配置与管理 (1)路由器的名称配置(在系统视图下) 操作命令 配置路由器的名称sysname sysname

内核协议栈数据包转发完全解析

内核协议栈数据包转发 目录 1 NAPI流程与非NAPI 1.1NAPI驱动流程 1.2非NAPI流程 1.3NAPI和非NAPI的区别 2内核接受数据 2.1数据接收过程 2.2 采取DMA技术实现 3 e100采用NAPI接收数据过程 3.1 e100_open 启动e100网卡 3.2 e100_rx_alloc_list 建立环形缓冲区 3.3 e100_rx_alloc_skb 分配skb缓存 3.4 e100_poll 轮询函数 3.5 e100_rx_clean 数据包的接收和传输 3.6 e100_rx_indicate 4 队列层 4.1、软中断与下半部 4.2、队列层 5采用非NAPI接收数据过程 5.1netif_rx 5.2轮询与中断调用netif_rx_schedule不同点 5.3 netif_rx_schedule 5.4 net_rx_action 5.5 process_backlog 6数据包进入网络层 6.1 netif_receive_skb(): 6.2 ip_rcv(): 6.3 ip_rcv_finish(): 6.4 dst_input(): 6.5本地流程ip_local_deliver: 6.6转发流程ip_forward(): 1 NAPI流程与非NAPI 1.1NAPI驱动流程: 中断发生 -->确定中断原因是数据接收完毕(中断原因也可能是发送完毕,DMA完毕,甚至是中断通道上的其他设备中断) -->通过netif_rx_schedule将驱动自己的napi结构加入softnet_data的poll_list 链表,禁用网卡中断,并发出软中断NET_RX_SOFTIRQ -->中断返回时触发软中断调用相应的函数net_rx_action,从softnet_data的poll_list

华为AR1220路由器配置参数实际应用实例解说一

华为AR1220路由器配置参数实际应用实例解说一 1. 配置参数 [GZ]dis cu [V200R001C00SPC200] //路由器软件版本,可从官方网站下载 # sysname GZ //路由器名字GZ ftp server enable //ftp 服务开通以便拷贝出配置文件备份 # voice # http server port 1025 //http undo http server enable # drop illegal-mac alarm # l2tp aging 0 # vlan batch 10 20 30 40 50 //本路由器设置的VLAN ID # igmp global limit 256 # multicast routing-enable //开启组播 #

dhcp enable //全局下开启DHCP服务然后在各VLAN上开启单独的DHCP # ip vpn-instance 1 ipv4-family # acl number 2000 rule 10 permit # acl number 2001 //以太网访问规则列表。 rule 6 permit source 172.23.68.0 0.0.0.255 //允许此网段访问外网 rule 7 permit source 172.23.69.0 0.0.0.255 //允许此网段访问外网 rule 8 permit source 172.23.65.0 0.0.0.3 //允许此网段的前三个IP访问外网rule 9 deny //不允许其他网段访问外网 # acl number 3000 //此规则并未应用 rule 40 permit ip source 172.23.65.0 0.0.0.255 destination 172.23.69.0 0.0.0.25 5 # acl number 3001//定义两个网段主机互不访问,学生不能访问65网段。 rule 5 deny ip source 172.23.65.0 0.0.0.255 destination 172.23.68.0 0.0.0.255 rule 10 deny ip source 172.23.68.0 0.0.0.255 destination 172.23.65.0 0.0.0.255 # aaa //默认视图窗口定义本地登录帐号和密码

路由器基本配置_实验报告

路由器基本配置_实验报告 《组网技术》实验报告 姓名学号教学班计算机网络 任课教师王丽娟指导教师王丽娟班主任 2013-6-3 实验地点广西某家具公司机房实验时间 实验项目名称:路由器基本配置 实验目标及要求: 通过CISCO路由器,了解路由器的各个接口的用途、配接方法,路由器配置命令、状态模式的功能,在此基础上通过超级终端完成对路由器的各种基本配置,如:路由器的命名、特权密码的设置、LAN接口的配置、WAN接口的配置、静态路由的配置等等。并用命令保存和查验配置信息。 实验环境及工具: CISCO路由器,PC机,网线,专用电缆(RS232,V35),CONSOLE。 实验内容及过程: 实验内容: 观察CISCO路由器,了解路由器基本知识; 学习电缆连接; 查看CISCO路由器的操作,了解路由器工作原理; 学习基本的路由器配置。 实验步骤: 配置相应的IP参数 打开计算机的“超级终端”程序 此超级终端内输入的命令都是对路由器A的操作,超级终端窗口内所有输出都是路由器A的 输出。 键入“,”列入命令提示。 7-A>? Exec commands: <1-99> Session number to resume access-enable Create a temporary Access-List entry access-profile Apply user-profile to interface clear Reset functions connect Open a terminal connection disable Turn off privileged commands disconnect Disconnect an existing network connection

路由器实验报告1

路由器技术实验报告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与科学技术学院

《路由器技术》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总学时(课外学时/课内学时):22 开实验个数: 7 二.适用专业:计算机专业 三.考核方式及办法:在规定实验时间内完成实验要求,依据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综合考核。四.配套的实验教材或指导书:自编实验指导书 五. 实验项目: 实验一:Packet Tracer软件使用交换机的配置与管理 (内容一):认识 Packet Tracer软件 Packet Tracher介绍 Packet Tracer 是 Cisco 公司针对CCNA认证开发的一个用来设计、配置和故障排除网络的模拟软件。Packer Tracer 模拟器软件比 Boson 功能强大,比 Dynamips 操作简单,非常适合网络设备初学者使用。学习任务: 1、安装 Packer Tracer; 2、利用一台型号为 2960 的交换机将 2pc机互连组建一个小型局域网; 3、分别设置pc机的ip 地址; 4、验证 pc 机间可以互通。 实验设备: Switch_2960 1 台;PC 2 台;直连线 配置信息: PC1 IP: Submask: Gateway: PC2 IP: Submask::

(内容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与管理 1.实验目标: 掌握交换机基本信息的配置管理。 2.实验背景: 某公司新进一批交换机,在投入网络以后要进行初始配置与管理,你作为网络管理员,对交换机进行基本的配置与管理。 3.技术原理: 交换机的管理方式基本分为两种:带内管理和带外管理。 1.通过交换机的 Console 端口管理交换机属于带外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不占用交换机的网络端口,第一次配置交换机必须利用 Console端口进行配置。 2.通过Telnet、拨号等方式属于带内管理。 交换机的命令行操作模式主要包括: 用户模式 Switch> 特权模式 Switch# 全局配置模式 Switch(config)# 端口模式 Switch(config-if)# 4.实验步骤: 新建Packet Tracer 拓扑图 了解交换机命令行 进入特权模式(en)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conf t) 进入交换机端口视图模式(int f0/1) 返回到上级模式(exit) 从全局以下模式返回到特权模式(end) 帮助信息(如、co、copy)

H3C路由器配置实例

通过在外网口配置nat基本就OK了,以下配置假设Ethernet0/0为局域网接口,Ethernet0/1为外网口。 1、配置内网接口(E t h e r n e t0/0):[M S R20-20]i n t e r f a c e E t h e r n e t0/0 [M S R20-20 2、使用动态分配地址的方式为局域网中的P C分配地址[M S R20-20]d h c p s e r v e r i p-p o o l 1 [M S R20-20-d h c p-p o o l-1]n e t w o r k2 4 [M S R20-20 [M S R20-20 3、配置n a t [M S R20-20]n a t a d d r e s s-g r o u p1公网I P公网I P [MSR20-20]acl number 3000 [MSR20-20-acl-adv-3000]rule 0 permit ip 4、配置外网接口(Ethernet0/1) [MSR20-20] interface Ethernet0/1 [MSR20-20- Ethernet0/1]ip add 公网IP [MSR20-20- Ethernet0/1] nat outbound 3000 address-group 1 5.加默缺省路由 [MSR20-20]route-stac 0.0.0外网网关 总结: 在2020路由器下面, 配置外网口, 配置内网口, 配置acl 作nat, 一条默认路由指向电信网关. ok! Console登陆认证功能的配置 关键词:MSR;console; 一、组网需求: 要求用户从console登录时输入已配置的用户名h3c和对应的口令h3c,用户名和口令正确才能登录成功。 二、组网图: 三、配置步骤:

实验三路由器基本配置

上机报告 姓名学号专业 班级 计科普1002 课程 名称 网络系统集成 指导教师机房 名称 (I520) 上机 日期 2012 年10 月26 日 上机项目名称实验三:路由器基本配置 上机步骤及内容: 实验目的 1.使用路由器配置静态路由、RIP协议、OSPF协议。掌握使用相应协议实现路由选择的方法。 2.通过在路由器上使用相关的检查和排错命令学习如何维护和分析RIP协议、OSPF 协议。 3.通过RIPv1和RIPv2配置过程的不同体会两者在实际使用上的差别。 实验要求 1.在路由器上配置静态路由、缺省路由; 2.配置RIP协议;配置OSPF协议; 3.掌握路由器接口配置,测试网络连通性; 4.理解每一步实验的作用,把实验的每一步所完成的任务详细地叙述清楚,并记录在实验报告上; 5.实验结束后上缴实验报告 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清单 1.具备两个以太网端口的路由器三台,交换机两台; 2.两台具备以太网接口的PC机,分别连接路由器的内外网口,路由器端口、PC的IP地址可自己分配和设置 3.路由器拓扑结构成环状或线性连接; 4. 实验组网图。

图实验组网图 实验内容 1.完成路由器的基本端口配置,静态路由,缺省路由配置; 2.RIPv2协议配置; 3. OSPF协议配置; 4.通过在路由器上使用相关的检查和排错命令学习如何维护和分析RIP协议、OSPF 协议。 实验步骤 1.作路由器的端口IP地址配置,代码如下: 路由器r1 [H3C]sysname r1 [r1]int e0/1 [r1-Ethernet0/1]ip add 24 [r1-Ethernet0/1] %Oct 28 16:55:42:805 2012 r1 IFNET/4/UPDOWN: Line protocol on the interface Ethernet0/1 is UP [r1-Ethernet0/1]int e0/0 [r1-Ethernet0/0]ip add 24 路由器r2 [H3C]sysname r2 [r2]int e0/1 [r2-Ethernet0/1]ip add 24 [r2-Ethernet0/1] %Oct 28 16:40:33:465 2012 r2 IFNET/4/UPDOWN: Line protocol on the interface Ethernet0/1 is UP [r2-Ethernet0/1]int e0/0

数据传输过程详解

数据传输过程详解 一、FTP客户端发送数据到FTP服务器端,详述其工作过程。两台机器的连接情况如下图所示: 详细解答如下 1.1、假设初始设置如下所示: 客户端FTP端口号为:32768 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 物理层,指的是电信号的传递方式,透明的传输比特流。 链路层,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 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数据传送的单位是分组或包。 传输层,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段。 网络层负责点到点(point-to-point)的传输(这里的“点”指主机或路由器),而传输层负责端到端(end-to-end)的传输(这里的“端”指源主机和目的主机)。 1.3、数据包的封装过程 不同的协议层对数据包有不同的称谓,在传输层叫做段(segment),在网络层叫做数据报(datagram),在链路层叫做帧(frame)。数据封装成帧后发到传输介质上,到达目的主机后每层协议再剥掉相应的首部,最后将应用层数据交给应用程序处理。两台计算机在不同的网段中,那么数据从一台计算机到另一台计算机传输过程中要经过一个或多个路由器。 1.4、工作过程 (1)在PC1客户端,将原始数据封装成帧,然后通过物理链路发送给Switch1的端口1。形成的帧为: 注:发送方怎样知道目的站是否和自己在同一个网络段?每个IP地址都有网络前缀,发送方只要将目的IP地址中的网络前缀提取出来,与自己的网络前缀比较,若匹配,则意味着数据报可以直接发送。也就是说比较二者的网络号是否相同。本题中,PC1和PC2在两个网络段。 (2)Switch1收到数据并对数据帧进行校验后,查看目的MAC地址,得知数据是要

史上最详细H3C路由器NAT典型配置案例

H3C路由器NAT典型配置案列(史上最详细)神马CCIE,H3CIE,HCIE等网络工程师日常实施运维必备,你懂的。 NAT典型配置举例 内网用户通过NAT地址访问外网(静态地址转换) 1. 组网需求 内部网络用户使用外网地址访问Internet。 2. 组网图 图1-5 静态地址转换典型配置组网图 3. 配置步骤 # 按照组网图配置各接口的IP地址,具体配置过程略。 # 配置内网IP地址到外网地址之间的一对一静态地址转换映射。 system-view [Router] nat static outbound 使配置的静态地址转换在接口GigabitEthernet1/2上生效。 [Router]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2 [Router-GigabitEthernet1/2] nat static enable [Router-GigabitEthernet1/2] quit 4. 验证配置 # 以上配置完成后,内网主机可以访问外网服务器。通过查看如下显示信息,可以验证以上配置成功。 [Router] display nat static Static NAT mappings:

There are 1 outbound static NAT mappings. IP-to-IP: Local IP : Global IP : Interfaces enabled with static NAT: There are 1 interfaces enabled with static NAT.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2 # 通过以下显示命令,可以看到Host访问某外网服务器时生成NAT会话信息。[Router] display nat session verbose Initiator: Source IP/port: Destination IP/port: VPN instance/VLAN ID/VLL ID: -/-/- Protocol: ICMP(1) Responder: Source IP/port: Destination IP/port: VPN instance/VLAN ID/VLL ID: -/-/- Protocol: ICMP(1) State: ICMP_REPLY Application: INVALID Start time: 2012-08-16 09:30:49 TTL: 27s Interface(in) : GigabitEthernet1/1 Interface(out): GigabitEthernet1/2 Initiator->Responder: 5 packets 420 bytes Responder->Initiator: 5 packets 420 bytes Total sessions found: 1 内网用户通过NAT地址访问外网(地址不重叠) 1. 组网需求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实验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路由器上各种口令的配置 掌握路由器上接口的配置 掌握Cisco路由器的配置对话即SETUP模式的使用 二、实验仪器及环境 Cisco 2600系列的路由器的f0/0与HUB相连,控制口通过反接线,反接线的另一端连接RJ-45到DB9转换器,再与控制台的COM口相连,控制台上带超级终端仿真软件 三、实验内容 ?对路由器进行基本的配置 ?配置路由器的各种密码 ?配置路由器的各个接口,设置PC机,使其能远程登录到路由器 ?使用查看命令查看配置的变化 ?使用Setup对话框模式对路由器进行基本的配置。 四、配置的参数要求 ?路由器的主机名为:R_A ?路由器的登录提示信息为:welcome ?路由器的enable password为:net ?路由器的enable secret为:student ?路由器的控制终端密码、虚拟终端密码均为:network ?路由器中快速以太网F0/0端口(IP地址为192.168.1.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路由器中S0/0端口(IP地址为192.168.3.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并且S0/0口充当了DCE端 PC的IP地址为192.168.1.10 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缺省网关为:192.168.1.1 五、实验步骤 1:配置路由器的全局参数 Router> //用户模式提示符

Router>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 Router# //特权模式提示符 router#config terminal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router(config) # //全局配置模式提示符 router(config) #hostnam e R_A //配置路由器的名称为R_A R_A (config) # banner motd #welcome# //配置路由器的登录提示信息为welcome 2:配置路由器的enable口令 R_A> //用户执行模式提示符 R_A>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 R_A# //特权模式提示符 R_A# 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R_A(config)# //全局配置模式提示符 R_A(config)#enable password net //设置enable password 为net R_A(config)#enable secret student //设置enable secret 为student R_A(config)#exit //回到上一级模式 R_A # //特权模式提示符 R_A #show running-config //查看正在运行的配置文件,请注意“enable password”与“enable secret”在配置文件中的区别 R_A #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把正在运行的配置文件备份到NVRAM中3:配置路由器的控制终端密码 ?控制终端密码是用户通过交换机的console端口访问交换机时需要输入的密码。其配置过程如下: ?R_A> //用户执行模式提示符 ?R_A>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 ?R_A# //特权模式提示符 ?R_A# 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R_A(config)# //全局配置模式提示符 ?R_A(config)#line console 0 //进入line子模式 ?R_A(config-line)#login //设置登录 ?R_A(config-line)#password network //设置控制终端密码为network ?R_A(config-line)#ctrl+Z //返回到特权模式 ?R_A# //特权模式提示符 ?R_A#show running-config //查看正在运行的配置文件 ?R_A#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把正在运行的配置文件备份到NVRAM中 ?4:配置路由器的虚拟终端(vty)密码 ?VTY密码是用户通过虚拟终端(telnet)访问交换机时需要输入的密码。其配置过程如下: ?R_A> //用户执行模式提示符 ?R_A>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 ?R_A# //特权模式提示符 ?R_A# 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R_A(config)# //全局配置模式提示符 ?R_A(config)#line vty 0 5 //配置VTY0到VTY5的密码

数据包从源到目的地的传输过程

数据包从源到目的地的传输过程 步骤1:PC1 需要向PC2 发送一个数据包 PC1 将IP 数据包封装成以太网帧,并将其目的MAC 地址设为R1 FastEthernet 0/0 接口的MAC 地址。 PC1 是如何确定应该将数据包转发至R1 而不是直接发往PC2?这是因为PC1 发 现源IP 地址和目的IP 地址位于不同的网络上。 PC1 通过对自己的IP 地址和子网掩码执行AND 运算,从而了解自身所在的网络。同样,PC1 也对数据包的目的IP 地址和自己的子网掩码执行AND 运算。如果两次运算结果一致,则PC1 知道目的IP 地址处于本地网络中,无需将数据包转发到默认网关(路由器)。如果AND 运算的结果是不同的网络地址,则PC1 知道目的IP 地址不在本地网络中,因而需要将数据包转发到默认网关(路由器)。 注:如果数据包目的IP 地址与PC1 子网掩码进行AND 运算后,所得到的结果并非PC1 计算得出的自己所在的网络地址,该结果也未必就是实际的远程网络地址。在PC1 看来,只有当掩码和网络地址相同时,目的IP 地址才属于本地网络。远程网络可能使用不同的掩码。如果目的IP 地址经过运算后得到的网络地址不同于本地网络地址,则PC1 无法知道实际的远程网络地址,它只知道该地址不在本地网络上。 PC1 如何确定默认网关(路由器R1)的MAC 地址?PC1 会在其ARP 表中查找默认网关的IP 地址及其关联的MAC 地址。 如果该条目不存在于ARP 表中会发生什么情况?PC1 会发出一个ARP 请求,然后路由器R1 作出ARP 回复。

步骤2:路由器R1 收到以太网帧 1. 路由器R1 检查目的MAC 地址,在本例中它是接收接口FastEthernet 0/0 的MAC 地址。因此,R1 将该帧复制到缓冲区中。 2. R1 看到“以太网类型”字段的值为0x800,这表示该以太网帧的数据部分包含IP 数据包。 3. R1 解封以太网帧。

C路由器配置实例

C路由器配置实例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通过在外网口配置nat基本就OK了,以下配置假设Ethernet0/0为局域网接口,Ethernet0/1为外网口。 1、配置内网接口(Ethernet0/0): [MSR20-20] interface Ethernet0/0 [MSR20-20- Ethernet0/0]ip add 24 2、使用动态分配地址的方式为局域网中的PC分配地址 [MSR20-20]dhcp server ip-pool 1 [MSR20-20-dhcp-pool-1]network 24 [MSR20-20-dhcp-pool-1]dns-list [MSR20-20-dhcp-pool-1] gateway-list 3、配置nat [MSR20-20]nat address-group 1 公网IP 公网IP [MSR20-20]acl number 3000 [MSR20-20-acl-adv-3000]rule 0 permit ip 4、配置外网接口(Ethernet0/1) [MSR20-20] interface Ethernet0/1 [MSR20-20- Ethernet0/1]ip add 公网IP [MSR20-20- Ethernet0/1] nat outbound 3000 address-group 1 5.加默缺省路由 [MSR20-20]route-stac 0.0.0.0 外网网关 总结: 在2020路由器下面, 配置外网口, 配置内网口, 配置acl 作nat, 一条默认路由指向电信网关. ok! Console登陆认证功能的配置 关键词:MSR;console; 一、组网需求: 要求用户从console登录时输入已配置的用户名h3c和对应的口令h3c,用户名和口令正确才能登录成功。

实验3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实验报告模板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实验报告 实验信息 课程名称实验名称实验时间计算机网络实验 实验 3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指导老师 实验地点 学生信息 学院:计算机学院班级:组号:成绩教师签名批改时间 2018-2019 学年第 1 学期

报告内容 1、实验目的 (1)掌握路由器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2)掌握路由器登录的几种模式 (3)掌握路由器的几种基本配置模式 (4)掌握路由器接口 IP 地址的配置 2、实验环境 实验分组进行。每人一台装有Packet Tracer软件的PC,每组两台交换机、一台路由器及相关线缆。 实验拓扑图如下所示: 3、实验内容 (1)标注实验拓扑图中的 PC和路由器接口的 IP 地址。答: (2)记录在超级终端管理配置路由器的过程。(截图并说明)答: enable ( 进入特权模式 ) conf t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hostname R1 (R1为新设置的路由器名称) 1

exit exit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在 PC0超级终端配置路由f0/0接口】 int f0/0 (进入 f0/0端口配置模式 ) ip address 192.168.1.11255.255.255.0 (设置 f0/0端口 ip 地址和掩码 ) no shutdown (激活端口 ) 【在 Laptop1超级终端配置路由 f0/1接口】 int f0/1 (进入 f0/1端口配置模式 ) ip address 10.1.1.10 255.0.0.0 (设置 f0/1端口 ip 地址和掩码 ) no shutdown (激活端口 ) (3)记录使用Ping 命令来测试两个网段是否已经连通。(截图)答: (4)记录主机 telnet 登录路由器的过程(截图)。答: (5)总结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答:容易忽略电脑跨局域网访问对方电脑时需要设置路由器网关才能连通 2

实验五 路由器的基本设置

实验五路由器的基本设置 路由器的命令行界面配置 【实验目的】 掌握路由器命令行的各种操作,并能够进行模式区分和切换。 【实验设备】 一台思科1841 路由器。 【实验指导】 路由器的管理方式分为带内管理和带外管理两种。通过console 口管理路由器属于带外管理,不占用其网络接口。思科路由器的命令解释器使用了层次化结构,每个 层次都提供一些相关的命令,用于配置路由器相关参数及显示路由器的运行状态。思科的系统IOS 将会话分为用户模式、特权模式和配置模式。 (1)用户模式是路由器启动时的缺省模式,提供有限的路由器访问权限,允许 执行一些非破坏性的操作,如查看路由器的配置参数,测试路由器的连通性等,但不能对路由器的配置做出任何改动。该模式下的提示符为“>”,可使用show interface 命令查看路由器接口信息。 (2)特权模式可对路由器进行更多的操作,使用的命令集比用户模式多,可对路由器进行更高级的测试,如使用debug 命令,也称为使能模式。在用户模式下通过使能口令进入特权模式,提示符为“#”,show running-config 即为特权模式命令。 (3)配置模式是路由器的最高操作模式,可以设置路由器上运行的硬件和软件的相关参数,包括配置各接口、路由协议、广域网协议、设置用户和访问密码等。在特权模式“#”提示符下输入config 命令,可进入配置模式。 【实现功能】 掌握路由器的命令行界面的切换。 【实验拓扑】

路由器的命令行界面配置拓扑图如图1 所示。 1 拓扑图 【实验内容】 【步骤1】路由器启动时默认进入用户模式,如图 2 所示,在用户模式下输入命令 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在特权模式下使用 exit 能够再次退回到用户模式。 图2 路由器特权模式 【步骤2】在特权模式下输入命令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配置模式;在配置模式下输入exit 命令,退出到特权模式。 【步骤 3】在每个模式下均可输入“?”,了解此模式下所有的命令。

网络中数据传输过程的分析

网络中数据传输过程的分析 我们每天都在使用互联网,我们电脑上的数据是怎么样通过互联网传输到到另外的一台电脑上的呢?把自己的理解写一下,可能有很多细节还没有能的很清楚!希望在以后可以使之更加的完善!有不对的地方还请指正. 我们知道现在的互联网中使用的TCP/IP协议是基于,OSI(开放系统互联)的七层参考模型的,(虽然不是完全符合)从上到下分别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其中数据链路层又可是分为两个子层分别为逻辑链路控制层(Logic Link Control,LLC )和介质访问控制层((Media Access Control,MAC )也就是平常说的MAC层。LLC对两个节点中的链路进行初始化,防止连接中断,保持可靠的通信。MAC层用来检验包含在每个桢中的地址信息。在下面会分析到。还要明白一点路由器是在网路层的,而网卡在数据链路层。 我们知道,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转换协议)被当作底层协议,用于IP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在以太网中,所有对IP的访问最终都转化为对网卡MAC地址的访问。如果主机A的ARP列表中,到主机B的IP地址与MAC地址对应不正确,由A发往B数据包就会发向错误的MAC地址,当然无法顺利到达B,结果是A与B根本不能进行通信。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在同一个网段的情况。假设有两台电脑分别命名为A和B,A需要相B发送数据的话,A主机首先把目标设备B的IP地址与自己的子网掩码进行“与”操作,以判断目标设备与自己是否位于同一网段内。如果目标设备在同一网段内,并且A没有获得与目标设备B的IP地址相对应的MAC地址信息,则源设备(A)以第二层广播的形式(目标MAC地址为全1)发送ARP请求报文,在ARP请求报文中包含了源设备(A)与目标设备(B)的IP地址。同一网段中的所有其他设备都可以收到并分析这个ARP请求报文,如果某设备发现报文中的目标IP地址与自己的IP地址相同,则它向源设备发回ARP响应报文,通过该报文使源设备获得目标设备的MAC地址信息。为了减少广播量,网络设备通过ARP表在缓存中保存IP与MAC地址的映射信息。在一次ARP 的请求与响应过程中,通信双方都把对方的MAC地址与IP地址的对应关系保存在各自的ARP表中,以在后续的通信中使用。ARP表使用老化机制,删除在一段时间内没有使用过的IP与MAC地址的映射关系。一个最基本的网络拓扑结构:

《计算机网络》实验四 路由器及其基本配置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四 班级:07东方信息姓名:学号:实验时间:5-6 机房:9#205 组号:7 机号:A 一、实验题目 实验四路由器及其基本配置实验 二、实验设备 CISCO路由器,网线,专用电缆(RS232,V35),CONSOLE,PC 机。 三、实验内容 观察CISCO路由器,了解路由器基本知识; 学习电缆连接; 查看CISCO路由器的操作,了解路由器工作原理; 学习基本的路由器配置。 四、原理 路由器是工作在IP协议网络层实现子网之间转发数据的设备。路由器内部可以划分为控制平面和数据通道。在控制平面上,路由协议可以有不同的类型。路由器通过路由协议交换网络的拓扑结构信息,依照拓扑结构动态生成路由表。在数据通道上,转发引擎从输入线路接收IP包后,分析与修改包头,使用转发表查找输出端口,把数据交换到输出线路上。转发表是根据路由表生成的,其表项和路由表项有直接对应关系,但转发表的格式和路由表的格式不同,它更适合实现快速查找。转发的主要流程包括线路输入、包头分析、数据

存储、包头修改和线路输出。 路由协议根据网络拓扑结构动态生成路由表。IP协议把整个网络划分为管理区域,这些管理区域称为自治域,自治域区号实行全网统一管理。这样,路由协议就有域内协议和域间协议之分。域内路由协议,如OSPF、IS-IS,在路由器间交换管理域内代表网络拓扑结构的链路状态,根据链路状态推导出路由表。域间路由协议相邻节点交换数据,不能使用多播方式,只能采用指定的点到点连接。 五、实验步骤 配置相应的IP参数 打开计算机的“超级终端”程序…

此超级终端内输入的命令都是对路由器A的操作,超级终端窗口内所有输出都是路由器A的输出。 键入“?”列入命令提示。 7-A>? Exec commands: <1-99> Session number to resume access-enable Create a temporary Access-List entry access-profile Apply user-profile to interface clear Reset function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