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由器上实现UDP包转发

在路由器上实现UDP包转发
在路由器上实现UDP包转发

实验一在路由器上实现UDP包转发

(注:本文由圣天诺网络加密锁客户-上海普华公司资深技术工程师吕小妮提供,特此感谢)实验名称

在路由器上实现UDP包的转发。

实验目的

1 测试Expedition加密狗的广播信息是否能通过路由器到达不同网段,从而实现

Expedition软件的跨网段安装。

2 跟踪Expedition数据包的转发过程。

实验器材

硬件:

路由器Cisco 2513 一台

路由器Cisco2514 一台

交换机Cisco2900 二台

PC机二台

加密狗一只

网线及控制线若干

软件:

Cisco IOS V ersion 12.1(5)T10

Expedition program

Sentinel super pro net driver and service

Sniffer pro

实验地点

上海旗盈科技(Cisco实验基地)实验室

实验步骤

一网络拓朴图

①RouterA是划分在A网段,RouterB划分在B网段,AB路由器是通过Serial0

连接。

②RouterA的以太口Ethernet与集线器HubA连接。RouterB的以太口Ethernet

与集线器HubB连接。

③Expedition服务器与加密狗服务器安装在Server上,Server与HubA连接。

Expedition客户端安装在Client上,Client与HubB连接。

④RouterA-Ethernet0 IP地址192.168.1.1 255.255.255.0;

⑤RouterA-Serial0 IP地址192.168.2.1 255.255.255.0;

⑥RouterB-Ethernet0 IP地址192.168.3.1 255.255.255.0;

⑦RouterB-Serial0 IP地址192.168.2.2 255.255.255.0;

⑧Server的Ethernet0 IP地址192.168.1.2 255.255.255.0;

⑨Client的Ethernet0 IP地址192.168.3.2 255.255.255.0;

⑩从Client上能ping通192.168.1.2;

二网络配置(命令)

路由器A的配置

version 12.1

no service single-slot-reload-enable

service timestamps debug uptime

service timestamps log uptime

no service password-encryption

!

hostname Router

!

logging rate-limit console 10 except errors enable password cisco

!

ip subnet-zero

no ip finger

!

cns event-service server

!

!

interface Ethernet0

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

interface Ethernet1

no ip address

shutdown

!

interface Serial0

ip address 192.168.2.1 255.255.255.0 clockrate 2000000

!

interface Serial1

no ip address

shutdown

!

ip kerberos source-interface any

ip classless

ip route 192.168.3.0 255.255.255.0 192.168.2.2 no ip http server

!

!

line con 0

transport input none

line aux 0

line vty 0 4

password cisco

login

!

end

路由器B的配置

version 12.1

no service single-slot-reload-enable

service timestamps debug uptime

service timestamps log uptime

no service password-encryption

!

hostname Router

!

logging rate-limit console 10 except errors

!

ip subnet-zero

no ip finger

!

cns event-service server!

!

interface Ethernet0

ip address 192.168.3.1 255.255.255.0

ip helper-address 192.168.1.2(在端口局部模式下配置) !

interface Serial0

ip address 192.168.2.2 255.255.255.0

!

interface Serial1

no ip address

shutdown

!

interface TokenRing0

no ip address

shutdown

!

ip kerberos source-interface any

ip classless

ip forward-protocol udp 6001(在全局模式下配置)

ip route 192.168.1.0 255.255.255.0 192.168.2.1

no ip http server

!

!

line con 0

transport input none

line aux 0

line vty 0 4

!

end

三应用程序安装

在Server上安装Expedition服务器explvxn。启动explvxn;

在Server上安装加密狗驱动程序和服务程序。启动superproserver;

在Server上安装Sniffer pro;

在Client上安装Expedition上客户端;

在Client上配置NSP_HOST参数;(参见Expedition安装手册中跨网段的安装说明)在Client上安装Sniffer pro;

四测试计划

在上述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执行如下操作:

㈠正常情况下,在路由器上转发Server上的UDP 6001

1在Server上启动Sniffer pro;

2在Server上启动ExpLvxn;

3在Server上启动Superproserver服务;

4在Client上启动Sniffer pro;

5在Client上启动Expedition客户端;

6分析结果;

㈡非正常情况下,在路由器上不转发Server上的UDP6001

1在Server上启动Sniffer pro;

2在Server上启动ExpLvxn;

3在Server上启动Superproserver服务;

4在Client上启动Sniffer pro;

5在Client上启动Expedition客户端;

6分析结果;

五实验数据分析

非正常情况下,在路由器上不转发Server上的UDP6001

现象:在客户端上运行expedition客户端,软件提示“A running sentinel server can not be found”。

原因:客户端上的在寻加密狗时,发出的广播信息不能被有效返回,而在另一个网段的加密狗服务程序是正常启动的。

结论:在路由器上不转发Server上的UDP6001,Expedition不能正常运行。

正常情况下,在路由器上转发Server上的UDP 6001

现象:在客户端上运行expedition客户端,启动速度较慢。

原因:在广播找加密狗,广播信息通过路由器,到达加密狗服务器上。

结论:UDP信息通过Csico路由器的Forward之后,还是UDP信息,不是TCP。

现象:Expedition客户端能正常启动运行。在服务器端上启动的Snifferpro上能发现下图所示的UDP数据信息,这个信息包是从192.168.3.2上来的,数据源端

口为6001。

原因:寻找加密狗的UDP信息能正常通过路由器。

结论:在路由器上转发Server上的UDP 6001,Expedition软件能实现跨网段安装。

实验结论

在路由器上的expedition客户端的端口上配置接收UDP信息的地址,在路由器全局模式下配置转发UDP 6001,Expedition软件能实现跨网段安装。有几个网段的用户要使用Expedition软件,就需要在路由器上几个相应的端口上配置接收UDP信息的地址。

实验二在三层交换机上实现UDP包转发

实验名称

在三层交换机上实现UDP包的转发。

实验目的

1 测试Expedition加密狗的广播信息是否能通过三层交换机划分的VLAN,从而实现

Expedition软件跨VLAN的访问。

2 跟踪Expedition数据包的转发过程。

实验器材

硬件:

路由器Cisco 3550 一台

PC机二台

加密狗一只

网线及控制线若干

软件:

Cisco IOS V ersion 12.1(5)T10

Expedition program

Sentinel super pro net driver and service

Sniffer pro

实验地点

上海旗盈科技(Cisco实验基地)实验室

实验步骤

一网络拓朴图

①SwitchA划分VLAN;

②接口FastEthernet0/11划分成VLAN2;

③接口FastEthernet0/12划分成VLAN3;

④接口FastEthernet0/13划分成VLAN4;

⑤VLAN2接到Server上,IP地址192.168.1.1,255.255.255.0。

⑥VLAN3接到Client上,IP地址192.168.2.1 255.255.255.0;

⑦VLAN4接到Client上,IP地址192.168.3.1 255.255.255.0;

⑧Server的IP地址为192.168.1.2 255.255,255,0,在VLAN2中。

⑨Client的IP地址为192.168.3.2 255.255.255.0,在VLAN4中;也可以让Client的

IP地址为192.168.2.2 255.255.255.0,在VLAN3中;

⑩从VLAN3上能ping通VLAN2中的192.168.1.2;从VLAN4上能ping通VLAN2中的192.168.1.2;

二网络配置(命令)

show run

Building configuration...

Current configuration : 1797 bytes

!

version 12.1

no service pad

service timestamps debug uptime

service timestamps log uptime

no service password-encryption

!

hostname 3550

!

ip subnet-zero

ip routing

!

!

spanning-tree extend system-id

!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

no ip address

!

.

.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1 switchport access vlan 2

no ip address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2 switchport access vlan 3

no ip address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3 switchport access vlan 4

no ip address

!

.

.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24

no ip address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1

no ip address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2

no ip address

!

interface Vlan1

no ip address

shutdown

!

interface Vlan2

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interface Vlan3

ip address 192.168.2.1 255.255.255.0

ip helper-address 192.168.1.2

!

interface Vlan4

ip address 192.168.3.1 255.255.255.0

ip helper-address 192.168.1.2

ip classless

ip forward-protocol udp 6001

ip http server

!

!

!

!

line con 0

line vty 5 15

!

end

三应用程序安装

在Server上安装Expedition服务器explvxn。启动explvxn;

在Server上安装加密狗驱动程序和服务程序。启动superproserver;

在Server上安装Sniffer pro;

在Client上安装Expedition上客户端;

在Client上配置NSP_HOST参数;(参见Expedition安装手册中跨网段的安装说明)在Client上安装Sniffer pro;

四测试计划

在上述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执行如下操作:

㈠正常情况下,在三层交换机上转发Server上的UDP 6001

1在Server上启动Sniffer pro;

2在Server上启动ExpLvxn;

3在Server上启动Superproserver服务;

4在Client上启动Sniffer pro;

5在Client上启动Expedition客户端;

6分析结果;

㈡非正常情况下,在三层交换机上不转发Server上的UDP6001

1在Server上启动Sniffer pro;

2在Server上启动ExpLvxn;

3在Server上启动Superproserver服务;

4在Client上启动Sniffer pro;

5在Client上启动Expedition客户端;

6分析结果;

五实验数据分析

非正常情况下,在三层交换机上不转发Server上的UDP6001

现象:在客户端上运行expedition客户端,软件提示“A running sentinel server can not be found”。

原因:客户端上的在寻加密狗时,发出的广播信息不能被有效返回,而在VLAN2 的加密狗服务程序是正常启动的。

结论:在三层交换机上不转发Server上的UDP6001,Expedition不能正常运行。

正常情况下,在三层交换机上转发Server上的UDP 6001

现象:Expedition客户端能正常启动运行。在服务器端上启动的Snifferpro上能发现下图所示的UDP数据信息,这个信息包是从192.168.3.2上来的,数据源端

口为6001。

原因:寻找加密狗的UDP信息能正常通过在VLAN中广播。

结论:在三层交换机上转发Server上的UDP 6001,Expedition软件能实现跨网段安装。

实验结论

在三层交换机上的expedition客户端所在VLAN端口上配置接收UDP信息的地址,在VLAN全局模式上配置转发UDP 6001,Expedition软件能实现跨VLAN安装。有几个VLAN 的用户要使用Expedition软件,就需要在路由器上几个相应的端口上配置接收UDP信息的地址。

数据包转发过程

路由器转发数据包过程详解 (2010-05-22 20:59:09) 转载 标签: 分类:学习交流 路由器 数据包转发 it 主机PC1向主机PC2发个数据包,中间经过B路由器,请问源地址和源MAC是怎么变化的? 答:就假设拓扑图是这个样子吧:PC1-----(B1-B2) -------PC2 B1和B2是路由器B上的两个接口, PC1和PC2是PC,由主机PC1向主机PC2发送数据包,那么在主机PC1形成的数据包的目的IP就是PC2的IP,源IP就是主机PC1的IP地址,目标MAC地址就是B1的MAC地址,源MAC地址就是PC1的MAC地址。 转发过程:假如是第一次通信PC1没有PC2的ARP映射表 PC1在本网段广播一个数据帧(目的MAC地址为:FFFF:FFFF:FFFF:FFFF)帧格式为: 段的路由。此时路由器给PC1回复一个应答数据包,告诉PC1自己的MAC地址就是PC1要通信的PC2主机的MAC地址。而此时PC1建立ARP映射表,将该MAC地址(即路由器的B1接口)与PC2的IP地址建立映射关系。实际上是路由器对其进行了“欺骗”。 其应答数据帧格式为: 对于路由器B同样建立了自己的ARP映射表:将PC1的MAC地址与PC1的IP地址映射。

数据包在流出B2接口的时候其数据包的帧格式为: PC2所在的网段各主机将自己的IP地址与数据包中的目的IP地址比对。若符合则将自己的MAC地址替换上广播MAC地址,并回复该数据帧: 的对应关系调出来。将PC1的MAC地址覆盖路由器B2接口的MAC地址。另一方面路由器更新ARP映射表,将PC2的MAC地址与PC2的IP地址映射。 此时流出路由器B1接口的数据包的帧格式为: 地址建立对应关系。 此后每次通信时由于PC1要与PC2通信时。由于PC1已经建立了到PC2IP地址的ARP映射,所以下次要通信时直接从本地ARP调用。 简单说一下,网络设备间(包括设备之间和计算机之间)如果要相互通信的话必需经过以下这几个步骤: (以TCP/IP协议通信为例) 1、发送端的应用程序向外发出一个数据包。 2、系统判断这个数据包的目标地址是否在同一个网段之内。 3、如果判断出这个数据包的目标地址与这台设备是同一个网段的,那么系统就直接把这个数据包封装成帧,这个数据帧里面就包括了这台设备的网卡MAC地址,然后这个帧就直接通过二层设备(也就是大家说的不带路由的交换机/HUB之类的~^-^)发送给本网段内的目标地址。

腾达Tenda无线路由器怎么安装设置之:静态IP上网设置篇

Q:路由器怎么安装设置之:静态IP上网设置 A:步骤1线路连接 步骤2登录路由器界面 步骤3设置路由器上网 步骤4更改无线密码 步骤5上网 常见问题:按照上面步骤设置好之后,还是上不了网的故障排查。 1、路由器界面打不开,怎么办? 2、如何选择上网方式? 3、动态IP方式上网设置。 4、ADSL方式上网设置。 5、设置之后“高级设置”—“系统状态”WAN口状态显示未连接,上不了网怎么办? 6、设置之后“高级设置”—“系统状态”WAN口状态显示连接中,上不了网怎么办? 7、设置之后“高级设置”—“系统状态”WAN口状态显示已连接,还是上不了网怎么办? 上网设置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一、线路连接如下图:我们以静态IP上网设置为例 把宽带线连到路由器(WAN口)上,然后把连接电脑的网线接到路由器上(编号1/2/3/4的任意一个端口),常见接线方式如下图所示: 注意:通电以后正常情况下,路由器的的SYS灯闪烁,WAN口和连接电脑的端口指示灯常亮或闪烁。

二、登录路由器界面。 注意:如路由器界面打不开,请点击此链接,进行查看调试。 三、设置路由器上网。 注意:如不知如何选择自己的上网方式,请点击此链接确认自己的上网方式。

在页面中点击“高级设置”或者点击页面右上角的“高级设置”,如下图所示:

在随后的页面中依次点击“高级设置”—“WAN口设置”选择上网方式为“静态IP”输入固定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等参数,点击“确定”,如下图所示: 其它上网方式设置,请点击下列链接进行设置。 1、ADSL上网方式设置 2、动态IP上网方式设置

四、更改无线密码。 在页面中,点击“高级设置”—“无线设置”—“无线安全”,找到“密钥”,自己设置自己想要的无线密码(至少8位数字、字母或数字和字母组合),设置好之后,点击“系统工具”——“重启路由器”即可,如下图所示: 注意:ADSL拨号方式或者自动获取上网方式,可直接在设置页面首页(无线加密)处进行设置。

内核协议栈数据包转发完全解析

内核协议栈数据包转发 目录 1 NAPI流程与非NAPI 1.1NAPI驱动流程 1.2非NAPI流程 1.3NAPI和非NAPI的区别 2内核接受数据 2.1数据接收过程 2.2 采取DMA技术实现 3 e100采用NAPI接收数据过程 3.1 e100_open 启动e100网卡 3.2 e100_rx_alloc_list 建立环形缓冲区 3.3 e100_rx_alloc_skb 分配skb缓存 3.4 e100_poll 轮询函数 3.5 e100_rx_clean 数据包的接收和传输 3.6 e100_rx_indicate 4 队列层 4.1、软中断与下半部 4.2、队列层 5采用非NAPI接收数据过程 5.1netif_rx 5.2轮询与中断调用netif_rx_schedule不同点 5.3 netif_rx_schedule 5.4 net_rx_action 5.5 process_backlog 6数据包进入网络层 6.1 netif_receive_skb(): 6.2 ip_rcv(): 6.3 ip_rcv_finish(): 6.4 dst_input(): 6.5本地流程ip_local_deliver: 6.6转发流程ip_forward(): 1 NAPI流程与非NAPI 1.1NAPI驱动流程: 中断发生 -->确定中断原因是数据接收完毕(中断原因也可能是发送完毕,DMA完毕,甚至是中断通道上的其他设备中断) -->通过netif_rx_schedule将驱动自己的napi结构加入softnet_data的poll_list 链表,禁用网卡中断,并发出软中断NET_RX_SOFTIRQ -->中断返回时触发软中断调用相应的函数net_rx_action,从softnet_data的poll_list

tp-link路由器设置静态IP地址上网的方法

tp-link路由器设置静态IP地址上网的方法 静态IP配置一般的用户都很少使用到了,但有些用户可能会用到静态IP地址网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tp-link路由器怎么设置静态IP地址上网吧,欢迎大家参考和学习。 如果您的上网方式是静态IP,也就是说您向网络服务商(电信或网通)申请的宽带是固定IP地址,并且网络服务商提供您所有的外网的IP地址信息:包含IP地址(IP Address)、子网掩码(Subnet Mask)、网关(Gateway)、以及DNS服务器地址。那么您按照如下方式设置您的路由器: 物理连接 1、从宽带线路接路由器WAN口,电脑使用网线连接到路由器的LAN的1-4端口

2、检查指示灯,路由器运行正常情况下,系统指示灯(SYS)闪烁,WAN口指示灯以及LAN口指示灯常亮或者闪烁。 若SYS灯常亮或者熄灭,表明路由器出现故障;LAN口指示灯或者WAN口指示灯不亮,请检查物理连接是否接好,比如没有接网线或者是网线与接口接触不良;若连接正常但指示灯不亮,则可能是网线问题,建议您更换网线。 设置路由器

1、在浏览器中输入路由器LAN口的IP地址,在弹出的框中正确填写路由器的管理用户名和密码后进入管理页面。 若路由器为默认设置,则其管理地址为:192.168.1.1;用户名与密码均为:admin 2、在左边框中选择“网络参数”→“WAN口设置”,然后在右边框中的“WAN口连接类型”选择“静态IP”,在相应栏目填入IP地址(IP Address)、子网掩码(Subnet Mask)、网关(Gateway)、以及DNS服务器地址。如下图示。 3、若线路运营商限制使用路由器的话,可以通过克隆运营商绑定的mac地址来进行上网。如下图示。

计算机网络__交换机工作原理

计算机网络交换机工作原理 在前面了解到根据交换机在OSI参考模型中工作的协议层不同,将交换机分为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四层交换机。交换机工作的协议层不同,其工作原理也不相同。下面我们将介绍各层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1.二层交换机工作原理 二层交换机能够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然后根据MAC地址进行数据包的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内部的地址列表中。二层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如下:当交换机从端口收到数据包后,首先分析数据包头中的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并找出源MAC地址对应的交换机端口。然后,从MAC地址表中查找目的MAC地址对应的交换机端口。 如果MAC地址表中存在目的MAC地址的对应端口,则将数据包直接发送到该对应端口。如果MAC地址表中没有与目的MAC地址的对应端口,则将数据包广播到交换机所有端口,待目的计算机对源计算机回应时,交换机学习目的MAC地址与端口的对应关系,并将该对应关系添加至MAC地址表中。 这样,当下次再向该MAC地址传送数据时,就不需要向所有端口广播数据。并且,通过不断重复上面的过程,交换机能够学习到网络内的MAC地址信息,建立并维护自己内部的MAC地址表。如图6-10所示,为二层交换机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6-10 二层交换机工作原理 2.三层交换机工作原理 三层交换机是在二层交换机的基础上增加了三层路由模块,能够工作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实现多个网段之间的数据传输。三层交换机既可以完成数据交换功能,又可以完成数据路由功能。其工作原理如下: 当三层交换机接收到某个信息源的第一个数据包时,交换机将对该数据包进行分析,并判断数据包中的目的IP地址与源IP地址是否在同一网段内。如果两个IP地址属于同一网段,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路由器的是实现网络互连,在不同网络之间转发数据单元的重要网络设备。路由器主要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三层(网络层),路由器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经过路由器的每个数据帧寻找一条最佳传输路径,并将该数据有效地传送到目的站点。为了完成这项工作,在路由器中保存着各种传输路径的相关数据——路由表(Routing Table),供路由选择时使用。由此可见,选择最佳路径的策略即路由算法是路由器的关键所在。因此,当路由器接收到来自一个网络接口的数据包时,首先根据其中所含的目的地址查询路由表,决定转发路径(转发接口和下一跳地址),然后从ARP缓存中调出下一跳地址的MAC地址,将路由器自己的MAC 地址作为源MAC,下一跳地址的MAC作为目的MAC,封装成帧头,同时IP数据包头的TTL(Time To Live)也开始减数,最后将数据发送至转发端口,按顺序等待,传送到输出链路上去。在这个过程中,路由器被认为了执行两个最重要的基本功能:路由功能与交换功能。 路由功能 路由功能是指路由器通过运行动态路由协议或其他方法来学习和维护网络拓扑结构,建立,查询和维护路由表。 路由表里则保存着路由器进行路由选择时所需的关键信息,包含了目的地址、目的地址的掩码、下一跳地址、转发端口、路由信息来源、路由优先级、度量值(metric)等。 路由信息可通过多种协议的学习而来,其来源方式可分为直连路由、静态路由、缺省路由和动态路由。一个路由器上可以同时运行多个不同的路由协议,每个路由协议都会根据自己的选路算法计算出到达目的网络的最佳路径,但是由于选路算法不同,不同的路由协议对某一个特定的目的网络可能选择的最佳路径不同。此时路由器根据路由优先级(决定了来自不同路由来源的路由信息的优先权)选择将具有最高路由优先级(数值最小)的路由协议计算出的最佳路径放置在路由表中,作为到达这个目的网络的转发路径。(优先级顺序:直连路由>静态路由>动态路由(OSPF>RIP)) 而对于一个特定的路由协议,可以发现到达目的网络的所有路径,根据选路

交换机VLAN数据转发过程说明(802.1Q:基于端口的VLAN)

交换机对带802.1q标签的以太网帧转发过程说明(802.1q:基于端口的VLAN)一、带802.1q标签的以太网帧说明: IEEE于1999年正式签发了802.1q标准,即Virtual Bridged Local Area Networks协议,规定了VLAN的国际标准实现,从而使得不同厂商之间的VLAN互通成为可能。 在802.1q以太网帧中,在原有的标准的以太网帧头中的源地址后增加了一个4字节的802.1q 帧头来实现该技术的。在这4字节的802.1q标签头包含了2个字节的标签协议标识(TPID:Tag Protocol Identifier,它的值是8100),和2个字节的标签控制信息(TCI:Tag Control Information)。TPID是IEEE定义的新的类型,表明这是一个加了802.1q标签的文本。 TCI(标签控制信息):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Priority、CFI、VLAN ID。现对这三个内容进行详细的解释: Priority:这3位指明帧的优先级。一共有8种优先级,主要用于当交换机阻塞时,优先发送哪个数据包; CFI(Canonical Format Indicator):这一位主要用于总线型的以太网与FDDI、令牌环网交换数 据时的帧格式; VLAN ID(VLAN Identified):这是一个12位的域,指明VLAN的ID,一共有4096个,每个支持802.1q协议的设备发送出来的数据包都会包含这个域,以指明自己属于哪个VLAN; 二、交换机对带802.1q标签的以太网数据帧转发说明: 从第一点可以看出,802.1q标签头的4个字节是新增加的,目前一般的网卡和原来老式的交换机和HUB并不支持802.1q,因此这些设备发送出来的数据包的以太网帧头不包含这4个字节,同时也无法识别这4个字节。因此,对于支持802.1q交换机来说,如果某个端口上所连接的设备也都能够识别和发送这种带802.1q标签头的数据包文,那么我们将这种端口称为Tag端口;相反,如果该端口所连接的设备不能够识别和发送这种带802.1q标签头的数据包文,那么我们将这种端口称为

数据传输过程详解

数据传输过程详解 一、FTP客户端发送数据到FTP服务器端,详述其工作过程。两台机器的连接情况如下图所示: 详细解答如下 1.1、假设初始设置如下所示: 客户端FTP端口号为:32768 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 物理层,指的是电信号的传递方式,透明的传输比特流。 链路层,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 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数据传送的单位是分组或包。 传输层,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段。 网络层负责点到点(point-to-point)的传输(这里的“点”指主机或路由器),而传输层负责端到端(end-to-end)的传输(这里的“端”指源主机和目的主机)。 1.3、数据包的封装过程 不同的协议层对数据包有不同的称谓,在传输层叫做段(segment),在网络层叫做数据报(datagram),在链路层叫做帧(frame)。数据封装成帧后发到传输介质上,到达目的主机后每层协议再剥掉相应的首部,最后将应用层数据交给应用程序处理。两台计算机在不同的网段中,那么数据从一台计算机到另一台计算机传输过程中要经过一个或多个路由器。 1.4、工作过程 (1)在PC1客户端,将原始数据封装成帧,然后通过物理链路发送给Switch1的端口1。形成的帧为: 注:发送方怎样知道目的站是否和自己在同一个网络段?每个IP地址都有网络前缀,发送方只要将目的IP地址中的网络前缀提取出来,与自己的网络前缀比较,若匹配,则意味着数据报可以直接发送。也就是说比较二者的网络号是否相同。本题中,PC1和PC2在两个网络段。 (2)Switch1收到数据并对数据帧进行校验后,查看目的MAC地址,得知数据是要

TP-LINK静态IP上网设置

[TL-WR880N V3.0] 静态IP上网设置步骤 无线路由器可以实现宽带共享功能,为局域网内的电脑、手机、笔记本等终端提供有线、无线接入网络。本文指导如何快速设置路由器静态IP上网。 您也可以参考路由器上网设置视频教程,请点击访问: 根据入户宽带线路的不同,可以分为网线、电话线、光纤三种接入方式。具体连接方式请参考下列动态拓扑图。 连接完成后,检查路由器的指示灯是否正常:

设置路由器之前,需要将操作电脑设置为自动获取IP地址。如果您的电脑有线网卡已经设置为动态获取IP地址,则可以直接进行第二步。 请在下列图标选择您操作电脑对应的操作系统,按照设置指导,将电脑设置为自动获取IP地址。 1、输入管理地址 打开电脑桌面上的IE浏览器,清空地址栏并输入https://www.360docs.net/doc/6c15909876.html,,回车后页面会弹出登录框。 2、登录管理界面 如果是第一次登录,需要设置路由器的管理密码。在设置密码框中设置管理密码,并在确认密码中再次输入,点击确定。如果已经设置好管理密码,请直接输入密码进入管理界面。

如果输入管理地址后,无法登录管理界面,请点击参考: 1、开始设置向导 进入路由器的管理界面后,点击设置向导,点击下一步。 2、选择上网方式 上网方式选择静态IP,点击下一步。 3、填写IP地址等参数 填写运营商指定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以及DNS服务器地址。点击下一步:

4、设置无线参数 SSID即无线网络名称(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勾选WPA-PSK/WPA2-PSK 并设置PSK 无线密码,点击下一步。 5、设置完成,重启路由 点击完成,设置向导完成。

设置完成后,进入路由器管理界面,点击运行状态,查看WAN口状态,参数显示正常,则表示设置成功。 至此,路由器已经设置完成,操作电脑可以进行上网。 如果此时无法上网,请点击参考: 不同类型的无线终端连接无线路由器的操作步骤不同,请您选择对应的操作系统图标并参考无线连接方法: [静态IP] 设置成功上不了网,怎么办? 路由器WAN口静态IP上网已经设置完成,但是无法上网。该问题可能和线路连接、电脑网卡设置、路由器防火墙设置以及浏览器设置等原因相关,本文提供该问题的详细排查思路。

如何在路由器上设置远程访问(有固定公网IP)

要实现远程访问,要在路由器上做端口映射。假如路由器用的公网IP是119.123.222.68 现在有一台摄像机IP是192.168.1.49需要外网访问,它默认的HTTP端口是80,数据端口553,那么该如何实现呢1.因为默认的80端口不能转发,所以首先修改这台摄像机的HTTP端口为801,方法如下: 2.修该后摄像机会重启,用DeviceSearch搜索工具,显示端口已经改成了801 接下来,需要在路由器上面进行设置,以TP—LINK路由器为例: 1.登陆到TP—LINK路由器。 2.打开虚拟服务器转发规则:

3.添加两个端口,一个是HTTP 801,一个是数据端口553: 此处的端口要和摄像机修改后的数据端口相一致,553端口也要转发,否则可能进行远程观看时会没有图像。

4如果路由器上面的IP与MAC绑定功能开启了,需要将摄像机的IP与MAC地址添加上去,如下图: 5.访问时,路由器公网IP加端口进行访问,打开IE浏览器,输入http://119.123.222.68:801 6.出现登陆页面,如下截图: 7.输入用户名admin,密码admin

8.根据你的上行带宽,调整摄像机的比特流率,调整方法如下:点击下图中的视频及音频按钮 9.将比特流率控制在你的最大上行带宽以内,否则图像会传不过来

注: 以上是通过IE浏览器,输入http://119.123.222.68:801,进行访问的摄像机,但一次只能看到一台摄像机,那如果内网中,有多台摄像机需要进行访问,该如何设置呢? 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还是通过IE浏览器进行访问, 假如有第二台摄像机IP是192.168.1.50需要外网访问 1.同样的方法,要修改摄像机的HTTP端口和数据端口:

交换机基本原理和转发过程

交换机基本原理和转发过程 (李建昂 0023000149 专用设备/驱动科室)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下交换机的工作原理,通过本文能够熟悉交换机的原理并对二层交换的一些概念有较深的理解。 首先介绍一下几个设备。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设备的名字,比如HUB、交换机等。这些设备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下面就简单说一下。 1、Ethernet HUB Ethernet HUB的中文名称叫做以太网集线器,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广播技术(broadcast),也就是HUB从任何一个端口收到一个以太网数据帧后,它都将此以太网数据帧广播到其它所有端口,HUB不存储哪一个MAC地址对应于哪一个端口。 以太网数据帧中含有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对于与数据帧中目的MAC地址相同的计算机执行该报文中所要求的动作;对于目的MAC地址不存在或没有响应等情况,HUB既不知道也不处理,只负责转发。 HUB工作原理: (1) HUB从某一端口A收到的报文将发送到所有端口; (2) 报文为非广播报文时,仅与报文的目的MAC地址相同的端口响应用户A; (3) 报文为广播报文时,所有用户都响应用户A。 随着网络应用不断丰富,网络结构日渐复杂,导致传统的以太网连接设备HUB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网络规划和系统集成的需要,它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冲突严重——HUB对所连接的局域网只作信号的中继,所有物理设备构成了一个冲突域; (2) 广播泛滥 2、二层交换技术 二层交换机的出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HUB存在的缺陷——主要是冲突严重的问题,其与HUB的区别从大的方面来看可以分为以下三点: (1)从OSI体系结构来看,HUB属于OSI模型的第一层物理层设备,而交换机属于OSI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设备。也就意味着HUB只是对数据的传输起到同步、放大

数据包从源到目的地的传输过程

数据包从源到目的地的传输过程 步骤1:PC1 需要向PC2 发送一个数据包 PC1 将IP 数据包封装成以太网帧,并将其目的MAC 地址设为R1 FastEthernet 0/0 接口的MAC 地址。 PC1 是如何确定应该将数据包转发至R1 而不是直接发往PC2?这是因为PC1 发 现源IP 地址和目的IP 地址位于不同的网络上。 PC1 通过对自己的IP 地址和子网掩码执行AND 运算,从而了解自身所在的网络。同样,PC1 也对数据包的目的IP 地址和自己的子网掩码执行AND 运算。如果两次运算结果一致,则PC1 知道目的IP 地址处于本地网络中,无需将数据包转发到默认网关(路由器)。如果AND 运算的结果是不同的网络地址,则PC1 知道目的IP 地址不在本地网络中,因而需要将数据包转发到默认网关(路由器)。 注:如果数据包目的IP 地址与PC1 子网掩码进行AND 运算后,所得到的结果并非PC1 计算得出的自己所在的网络地址,该结果也未必就是实际的远程网络地址。在PC1 看来,只有当掩码和网络地址相同时,目的IP 地址才属于本地网络。远程网络可能使用不同的掩码。如果目的IP 地址经过运算后得到的网络地址不同于本地网络地址,则PC1 无法知道实际的远程网络地址,它只知道该地址不在本地网络上。 PC1 如何确定默认网关(路由器R1)的MAC 地址?PC1 会在其ARP 表中查找默认网关的IP 地址及其关联的MAC 地址。 如果该条目不存在于ARP 表中会发生什么情况?PC1 会发出一个ARP 请求,然后路由器R1 作出ARP 回复。

步骤2:路由器R1 收到以太网帧 1. 路由器R1 检查目的MAC 地址,在本例中它是接收接口FastEthernet 0/0 的MAC 地址。因此,R1 将该帧复制到缓冲区中。 2. R1 看到“以太网类型”字段的值为0x800,这表示该以太网帧的数据部分包含IP 数据包。 3. R1 解封以太网帧。

交换机的工作过程

交换机的功能及工作过程 By:吾怜茜 一.交换机概述: 交换机是一种工作在二层的设备,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已经出现了诸如三层交换机,多层交换机产品。在本篇中讨论的是二层交换机的一些特性。 二.交换机的功能: 1.地址学习 有些地方也叫做基于源MAC地址学习,这个功能主要就是学习和存储MAC 地址。 2.帧的转发/过滤 数据帧的转发主要是交换机能够根据MAC地址表来转发数据,过滤则是对一些受限制的数据进行阻止或丢弃。 3.环路避免 由于交换机的某些特性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形成环路,因此为了保证网络上数据的正确传输以及网络的稳定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避免这些问题,主要是通过STP来实现,稍后会讲到。 三.交换机的工作过程: 交换机在运行的时候要维护几张表,比如CAM表,vlan.data表。CAM表用来保存学到的MAC地址;VLAN.DATA文件用来保存VLAN相关的信息。 1.在交换机初始加电的时候它的MAC地址表是空的,当其他与其相连的设备(PC,交换机,路由器等)向它发送一个信息的时候,交换机就会根据数据的源MAC和目标MAC对数据进行处理,因为发的是第一个包,所以这时候交换机会把源MAC地址和数据从本交换机进来的端口号做关联,然后加上VLAN号保存起来形成一个CAM表条目。因为交换机的MAC地址表现在是空的,所以它不知道数据的目的地在那里,这时候交换机会发送ARP请求把数据从除了数据进来的端口之外的所有端口广播,这个过程称为泛洪,当目标主机收到数据之后会返回一个回应包,告诉交换机自己的MAC地址,这时候交换机又会根据目标主机返回的包把目标主机的MAC地址和进来的端口关联起来加上VLAN号形成一个新的CAM表条目。这个过程就是地址学习。我们通过下面的图来详细了解一下。

静态IP,如何设置双路由器

静态IP,双路由器设置 假设前一级路由器为路由器A,后一级路由器为路由器B 方法一:将路由器B当作中继器使用。 方法要点:更改路由器B的IP地址,关闭路由器B的DHCP功能。 1.按说明书设置路由器A参数等,保证路由器A能正常上网。 2.计算机的设置,以win7为例,打开网络和共享中心----管理无线网络----适配器属性----网络----协议版本4(双击),将常规选项卡都设置为自动获取。 3.路由器的设置 路由器A:LAN口IP地址:192.168.1.1 (路由器A原来的IP地址) 子网掩码:255.255.255.0 DHCP服务DHCP服务器:启用(一般默认为启用状态)地址池开始:192.168.1.100 地址池结束:192.168.1.199 路由器B:LAN口IP地址:192.168.2.1 (必须修改为不和路由器A一样的IP地址)子网掩码:255.255.255.0 DHCP服务DHCP服务器:不启用 地址池开始:192.168.0.100 地址池结束:192.168.0.199 网关和DNS:如果不关闭DHCP服务,填写路由器A的IP地址和路由器A的DNS 4. 5. 在命令行输入CMD进入,输入IPCONFIG/ALL,查看是否正常。 6.说明 路由器B作为集线器HUB,接路由器B的电脑网关应和上级电脑一样的路由器A的IP 地址,但由于路由器B的DHCP可能造成分配IP地址给下级电脑时网关设置成自己,因此在出现这种情况时,需要指定一下电脑的IP地址。 方法二:将路由器B作为路由器使用。 方法要点:路由器B的WAN口设置为动态IP,更改路由器B的IP地址和DHCP服务到另一个网段,使之与路由器A不在同一网段。 1.按说明书设置路由器A参数等,保证路由器A能正常上网。 2.计算机的设置,以win7为例,打开网络和共享中心----管理无线网络----适配器属性----网络----协议版本4(双击),将常规选项卡都设置为自动获取。 3.路由器B的设置 WAN口连接类型:动态IP (将路由器A的DHCP服务设置为启用;若没有启用,则选择静态IP,然后手工指定IP地址为路由器A的LAN口同一网段的任意地址,且不同于其

网络中数据传输过程的分析

网络中数据传输过程的分析 我们每天都在使用互联网,我们电脑上的数据是怎么样通过互联网传输到到另外的一台电脑上的呢?把自己的理解写一下,可能有很多细节还没有能的很清楚!希望在以后可以使之更加的完善!有不对的地方还请指正. 我们知道现在的互联网中使用的TCP/IP协议是基于,OSI(开放系统互联)的七层参考模型的,(虽然不是完全符合)从上到下分别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其中数据链路层又可是分为两个子层分别为逻辑链路控制层(Logic Link Control,LLC )和介质访问控制层((Media Access Control,MAC )也就是平常说的MAC层。LLC对两个节点中的链路进行初始化,防止连接中断,保持可靠的通信。MAC层用来检验包含在每个桢中的地址信息。在下面会分析到。还要明白一点路由器是在网路层的,而网卡在数据链路层。 我们知道,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转换协议)被当作底层协议,用于IP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在以太网中,所有对IP的访问最终都转化为对网卡MAC地址的访问。如果主机A的ARP列表中,到主机B的IP地址与MAC地址对应不正确,由A发往B数据包就会发向错误的MAC地址,当然无法顺利到达B,结果是A与B根本不能进行通信。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在同一个网段的情况。假设有两台电脑分别命名为A和B,A需要相B发送数据的话,A主机首先把目标设备B的IP地址与自己的子网掩码进行“与”操作,以判断目标设备与自己是否位于同一网段内。如果目标设备在同一网段内,并且A没有获得与目标设备B的IP地址相对应的MAC地址信息,则源设备(A)以第二层广播的形式(目标MAC地址为全1)发送ARP请求报文,在ARP请求报文中包含了源设备(A)与目标设备(B)的IP地址。同一网段中的所有其他设备都可以收到并分析这个ARP请求报文,如果某设备发现报文中的目标IP地址与自己的IP地址相同,则它向源设备发回ARP响应报文,通过该报文使源设备获得目标设备的MAC地址信息。为了减少广播量,网络设备通过ARP表在缓存中保存IP与MAC地址的映射信息。在一次ARP 的请求与响应过程中,通信双方都把对方的MAC地址与IP地址的对应关系保存在各自的ARP表中,以在后续的通信中使用。ARP表使用老化机制,删除在一段时间内没有使用过的IP与MAC地址的映射关系。一个最基本的网络拓扑结构:

TP-LINK路由器及IP地址设置

TP-LINK路由器(有线、无线)设置详解 1—10------------------为家用路由器设定 9 ------------------------TP-LINK路由器登陆口令修改 11------------------------为单位用户静态IP设定 12------------------------为设置有线电脑指定IP地址 13------------------------为设置无线电脑指定IP 地址 所有TP—LINK路由器设置方法基本通用 1. 进入路由器设定--------按说明接好线路后在电脑浏览器地址栏输入“19 2.168.1.1”,之后直接敲回车键 2.弹出下图用户名密码菜单---------输入用户名:admin --------密码:admin (有些其他品牌路由器用户名、密码不一样,但在机壳下面或说明书里有)

3.点确定------弹出下图菜单------点左侧设置向导-------点中间下一步 4.弹出如下菜单------如果是家里装的宽带就选PPPOE(ADSL虚拟拨号)-----点下一步------输入上网账号和上网口令(也就是电信或网通公司给的宽带账号和密码)-------点下一步-----设置无线设置

5、选无线状态开启------在SSID中输入无线用户账号(最好是你的名字的拼音字母加数字,但不要拼全,总之你要能从众多用户名中一下直观认出是你的无线帐户。因为你在小区里会搜出好多无线帐户,但对不上密码你就上不了网)-------信道选自动------模式选你路由器最大数值的那个-------频段选自动--------最大发射速率选最大的那个-------无线安全选项选WPA—PSK/WPA2—PSK-----输入PSK密码(你的无线上网密码)------点最下面保存-------点重启

二层交换机的转发过程描述

二层交换机的转发过程描述 本文将浅谈支持VLAN中二层交换机转发的具体过程,通过图文结合了解VLAN协议802.1Q文档中的帧在数据包中的具体体现。 上图就是二层交换机的具体转发过程,下面对上图中进行具体的阐述。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TPID这个是什么意思? VLAN协议802.1Q文档中的帧在数据包的中的体现为下图: 标签协议识别符(Tag Protocol IdenTIfier,TPID):一组16位元的域其数值被设定在0x8100以用来辨别某个IEEE 802.1Q的帧为已被标签的,而这个域所被标定位置与乙太形式/长度在未标签帧的域相同,这是为了用来区别未标签的帧。通过判断此项的值是否是0x8100就可得出此帧是否是VLAN的帧。 优先权代码点(Priority Code Point,PCP):以一组3位元的域当作IEEE 802.1p优先权的参考,从0(最低)到7(最高),用来对资料流作传输的优先级。 标准格式指示(Canonical Format Indicator,CFI):1位元的域。若是这个域的值为1,则MAC地指则为非标准格式;若为0,则为标准格式;在乙太交换器中他通常默认为0。在以太和令牌环中,CFI用来做为两者的相容。若帧在乙太端中接收资料则CFI的值须设为1,且这个端口不能与未标签的其他端口桥接。 虚拟局域网识别符(VLAN IdenTIfier,VID):12位元的域,用来具体指出帧是属于哪个特定VLAN。值为0时,表示帧不属于任何一个VLAN;此时,802.1Q标签代表优先权。16位元的值0、1、0xFFF为保留值,其他的值都可用来做为小于4094个VLAN的识别符。此项表示VLAN ID的值是多少。 其次,我们来看看支持VLAN的交换表的表项:

IPv6静态路由配置

目录 1 IPv6 静态路由配置.............................................................................................................................1-1 1.1 IPv6静态路由简介.............................................................................................................................1-1 1.1.1 IPv6静态路由属性及功能.......................................................................................................1-1 1.1.2 IPv6缺省路由.........................................................................................................................1-1 1.2 配置IPv6静态路由.............................................................................................................................1-1 1.2.1 配置准备.................................................................................................................................1-1 1.2.2 配置IPv6静态路由..................................................................................................................1-1 1.3 IPv6静态路由显示和维护..................................................................................................................1-2 1.4 IPv6静态路由典型配置举例..............................................................................................................1-2

实验7.路由器基本功能实现程序

实验七路由器基本功能的设计和实现 序号:14姓名:邓博文学号:20131120014成绩指导教师:序号:11姓名:叶爽学号:20131120005成绩指导教师:序号:13姓名:徐润浩学号:20131120013成绩指导教师:序号:53姓名:王伟雄学号:20131170029成绩指导教师: 一、实验目的: (1) 实现静态路由表维护 (2) 实现IP数据包处理、处理IP数据包的TTL值、ARP请求与解析、重新计算IP数据包的头部校验值 (3) 熟悉生成和处理ICMP报文的方法 (4) 要求有良好的编程规范与注释信息,要求有详细的说明文档,包括程序的设计思想、活动图、关键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二、实验环境: (1)VC6.0 (2)局域网能连接Internet。 三、程序设计的关键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有哪些? 1、由于winpcap不提供获得本机MAC地址的方法,导致我们不知道怎样获得本机MAC地址。 解决方法:本程序采用发送ARP包的方式获得本机MAC,即首先发送目的IP 为本机的ARP请求包,再捕获ARP应答包即可获得本机的MAC地址。由函数unsigned char*GetSelfMac()实现,本函数负责获得本机的MAC地址,实现方法是给本机发送ARP请求数据帧,并解析本机的ARP应答数据帧,原理和获取其它主机MAC地址类似,唯一的区别是发送和接受在同一个线程中实现。2、如何更快高速的完成路由器的路由转发功能? 解决方法:建立两个全局的链表,即数据包的缓存列表SP和IP地址、MAC地址映射的缓存列表IP-MAC。数据包缓存列表SP用于存储需要转发但暂时没有下一跳MAC地址的IP数据包;缓存列表IP-MAC用于存储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关系。路由器得到需要转发的数据包后,可以首先在IP-MAC缓存列表查找下一跳的MAC地址,如果找到则转发该数据包,否则把数据包存入缓存队列SP中并向下一跳的MAC地址后再转发该数据包。

H3C路由器固定IP地址标准配置

H3C路由器固定IP地址标准配置 # version 5.20, Alpha 1503 # sysname TH # configure-user count 5 # firewall enable //使能防火墙功能 # domain default enable system # dns resolve dns server 218.74.122.74 dns server 218.74.122.66 # telnet server enable # undo l2fw fast-forwarding # vlan 1 # radius scheme system # domain system access-limit disable state active idle-cut disable self-service-url disable # traffic classifier test operator and //流量分类器test,条件操作为“逻辑与” if-match acl 3999 //匹配ACL3999 traffic classifier mac operator or //流量分类器mac,条件操作为“逻辑或” if-match source-mac 00e0-4c02-29b4 //匹配源MAC 00e0-4c02-29b4 if-match source-mac 00e0-4cf0-189f //匹配源MAC 00e0-4cf0-189f if-match source-mac 0050-8d6e-c328 //匹配源MAC 0050-8d6e-c328 # traffic behavior permit //流量行为permit filter permit //过滤操作为“允许转发” traffic behavior deny //流量行为deny filter deny //过滤操作为“拒绝、丢弃” # qos policy test //QoS策略test

交换机端口转发规则

交换机端口转发规则一 交换机端口处理过程 HCSE的教材上根本没有讲各种接口接收带TAG的FRAME时候的规则。所以以前老是以为是跟发送的规则一样。走了很多弯路废了好多脑细胞,痛苦啊。跟很多培训过的兄弟交流过都深有同感。 tag就是普通的ethernet报文,报文结构的变化是在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之后,加上了4bytes的vlan信息,也就是vlan tag头;untag就是普通的ethernet报文,比tag报文少了4 bytes字节。 情况列举 Switch收发 Switch对标记的处理 remark Access (接收) Tagged = PVID 不接收 (注:部分高端产品可能接收。) Access (接收) Tagged =/ PVID 不接收 (注:部分高端产品可能接收。) Access (接收) Untagged 接收增加tag=PVID 从PC Access (发送) Tagged = PVID 转发删除tag Access (发送) Tagged =/ PVID 不转发不处理 Access (发送) Untagged 无此情况无此情况无此情况 Trunk (接收) Tagged = PVID 接收不修改tag Trunk (接收) Tagged =/ PVID 接收不修改tag Trunk (接收) Untagged 接收增加tag=PVID Trunk (发送) Tagged = PVID If Passing then 转发删除tag Trunk (发送) Tagged =/ PVID If Passing then 转发不修改tag Trunk (发送) Untagged 无此情况无此情况无此情况(注) Hybrid (接收) Tagged = PVID 接收不修改tag 对端是trunk Hybrid (接收) Tagged =/ PVID 接收不修改tag 对端是trunk Hybrid (接收) Untagged 接收增加tag=PVID 类Trunk Hybrid (发送) Tagged = PVID Tag 和 untag 中列出的vlan可以passing 看Tag项和untag项 Hybrid (发送) Tagged =/ PVID Tag 和 untag 中列出的vlan可以passing 看Tag项和untag项 Hybrid (发送) Untagged 无此情况无此情况无此情况(注) 我来解释一下 收报文: Acess端口1、收到一个报文,判断是否有VLAN信息:如果没有则打上端口的PVID,并进行交换转发,如果有则直接丢弃(缺省) 发报文: Acess端口: 1、将报文的VLAN信息剥离,直接发送出去 收报文: trunk端口: 1、收到一个报文,判断是否有VLAN信息:如果没有则打上端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