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主要的教学设计理论解读
教学设计基本理论

第一讲教学设计基本理论教学设计:是指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遵循学习的规律,运用系统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进行的一种分析和策划的过程。
最早提出教学设计理论的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现代教学设计的理念是以一定基础理论为依据的。
目前,比较公认的四种基础理论是系统理论、传播理论、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
1.系统理论系统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系统科学的理念和系统分析的方法。
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看,教学过程也是一个由若干要素构成的系统,这些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
2.传播理论3.学习理论4.教学理论二、教学设计的功能教学设计不是形式,它最直接的功能是为教师实施教学提供一个指导性的计划,同时,它也可以帮助教师用新的教学理念去把握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的主要功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师角色的自我认识(2)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3)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师的思想创新(4)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提高(5)教学设计有助于科学地评价教学三、教学设计的特征(1)指导性教学设计,是指导教学活动而精心设计的施教蓝图,成为指导教师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和行动指导方案。
(2)整体性整体性或统整性要求根据教学设计的目标要求,全面考虑和分析教学活动的各个要素,力求使它们在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能够有机配合,达到某一标准下的最优化。
(3)操作性在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方案中,教学目标被分解为具体的并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标,方案中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调控、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评价方式与手段等都必须体现具体的可操作性。
(4)创造性教学设计是教学工作中一项极富创造性的工作。
四、教学设计的任务教学设计过程—般包括:学习者及其需要的分析、学习内容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与阐述、教学策略的制定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背景与环境的分析、“教与学”双方活动特征的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教学评价的设计等。
第三讲: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2、Gagne的教学理论。他认为设计教学 的最佳途径是根据教学目标来安排教学 工作;教学设计者要精心安排教学事件, 以有效促使学习过程的发生;学习发生 的条件有内部和外部条件,教学就是安 排外部条件,促使学习内部过程。
3)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 的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
学习的情景性,倡导合作学习,自主学 习,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老师是 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平等中的首席”;学生在原有的知识 经验基础上来建构新知识的意义。
第三讲: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教学理论,心理 学理论(学习心理学理论);系统论理 论;传播理论。
一、心理学(学习心理学)与 教学设计
当代的学习心理学流派:行为主义学习 心理学;认知主义学习心理学;建构主 义学习心理学;人本主义学习心理学。
1、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Thordike, Skinner。他们的理论也叫“S-R”理论, 他们主要关注学习者的外在行为的变化。 2、认知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格式塔学 派,Brunner,Ausbubel,Gagne。用信 息加工的观点来解释学习,关注的是学 习者内部的心理因素。
4)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 的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
Rogers提出了“非指导性的教学概念和 教学过程”。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老 师应起到促使者的作用,师生之间应建 立起融洽的关系;教学过程包括五个阶 段:确定情景;探索问题;形成见识; 计划和选择;整合。
三、系统方法论与教学设计
1、系统是由许多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 要素构成的整体。系统论主要观点:把 研究对象看成一个系统,同时用系统的 方法来分析,研究对象。系统论引入教 学设计中,为设计提供了思想和方法。 2、教学中各要素形成一个教学系统,这 个系统中有不同的子系统,主要是教的 系统和学的系统。
第二节,几种主要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6、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认知策略
使学习者始终处于积极的信息加工状态。 使学习者始终处于积极的信息加工状态。
7、实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控制。 实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控制。
细化理论的应用实例
给出概要 激发学习动机 进行形 象化比喻 按1、2策略的要求组织教学 内容 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嵌入认知策略激发器 提供课后总结 提供课后综合。
为学习设计教学
教学必须考虑影响学习的全部因素: 教学必须考虑影响学习的全部因素: 学习的条件
内部条件:学生学习的内部心理加 内部条件: 工过程。 工过程。 信息加工模型 外部条件:教学任务分析、 外部条件:教学任务分析、学习内 容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 容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 支持、促进学习的内部条件。 支持、促进学习的内部条件。
业绩 反馈 评估
保持
梅瑞尔的ID2 梅瑞尔的ID2 和ITT
第二代教学设计理论的核心是“ 第二代教学设计理论的核心是“教学处 理理论” ITT), 理理论”(ITT),扩展了学习的条件理 论和成份显示理论, 论和成份显示理论,可进行自动化的教 学系统设计和开发, 学系统设计和开发,为开发教学设计专 家系统而提出的理论。 家系统而提出的理论。 其基本思想是:教学处理就是“ 其基本思想是:教学处理就是“教学算 即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 法”,即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是使学 习者获得某类知识技能的交互模式。 习者获得某类知识技能的交互模式。
内 容
传 递 传 递
C
E
策 略
传 递
内 容 结 构
重块 2 模 现
B
课程
顺 序
内 容
传 递 传 递
D
E
策 略
传 递
几种主要的教学设计理论

策略
学 教学策略 教学管理策略
理 论
教学传输策略 教学结果
细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用“一二四七”概括
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个策略。
1.一个目标:按认知学习理论实现对教学内容最合理而有 效的组织。
2.两个过程:“概要设计”和“一系列细化等级设计
3.四个环节:选择(selection)、定序(sequencing )、 综合(synthesizing)、总结(summarizing)。
一、加涅的“九五矩阵”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二、瑞格卢斯等的精细加工理论(ET)
三、史密斯和雷根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四、国内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研究
一、加涅的“九五矩阵”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核心思想:“为学习设计教学”的主张,认为教学必须考虑
影响教学的全部因素,即:学习条件(内部和外部条件)。
为分析内外部条件依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学习与记忆的信
九段教学法:引起注意;告诉目标;回忆原先知识;呈现学习 材料;提供学习指导;诱发行为;提供反馈;评定行为;增强 记忆促进迁移。
学习结果五种类型: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 动作技能。
二、瑞格卢斯等的精细加工理论(ET)
核心思想:认为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就是“教学科学”。
对教学理论进行诸层分类,一步步进行细化:
息加工模型:
执行控制
预期控制
加工 系统
外 部
反应器
反应生成器
长 时
环
记
境
接受器
感觉登记
工作记忆 忆
【总结】学习发生同时依赖外部与内部条件,教学目的是合 理安排可靠外部条件以支持、激励和促进学习的内部条件,则 需对教学进行整体设计(教学设计)。 由此,加涅从学习内部心理加工过程九个阶段演绎出九段教学法。 又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种类型;不同学习结果需要不同学习条件, 使每一教学事件在具体运用上又有不同要求,形成“九五矩阵”
主要教学设计理论

几种主要的教学设计理论一、教学理论1、国外著名教学理论介绍之一结构主义教学理论主要代表人物:(美)布鲁纳()产生的主要背景: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美国的教育改革受到影响。
理论要点:1.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教学过程的中心。
懂得基本原理,可以使学科更容易理解。
“基本”指获得广泛新知的基础;“结构”指基本概念、原理及相互联系。
学习有两种迁移:特殊迁移与原理和态度的迁移。
用简化的方式储存在记忆中,可使记忆具有“再生性”特征。
2.提倡早期学习。
任何学科都可以用某种理智的方法,有效的教给处于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学生。
以困难为理由,把重要的教学往后推迟,往往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
3.教学原理方面的四个原则:a 动机原则满足社会需求愿望的外来动机作用短暂,而内在动机能起长效作用。
学习的好奇心、胜任感、互助欲是学习的三种基本内在动机。
在实施方面要做好三点:(1)激活工作:设计“具有最适合的不确定性”的学习课题。
模棱两可的情况最可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维持工作:探索活动被激发出来,就要维持,这取决于对教学过程的控制。
要使学生相信,成功的可能要超过失败,要培养学习的自信心,和独立做出决定与行动的能力。
(3)方向性工作:把注意力引向完成学习项目的主要方面。
b 结构原则将知识组织起来的最理想方式是建立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的再现形式有三种:(1)表演式:一组动作;(2)肖像式:简化的图解、知识树、系统图;(3)象征性:符号。
以上分别体现出结构的再现性、经济性与有效性。
c 程序原则学生学习知识所遇到的材料的序列,就是教学的序列。
处理好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学生智慧发展二者关系,以确定最有效的序列。
决定学习序列的因素:学习速度(要考虑认知的紧张度)、抵制遗忘的作用、旧知识迁移到新情况的可能性、知识再现的形式、有利于经济和有效地掌握知识。
d 反馈强化原则没有反馈就没有教学。
基本要求为:(1)时间及时:过早则增加记忆负担,过晚则无指导作用;(2)具有不在思维定势和焦虑状态的条件:先退出状态,方可进行矫正,否则矫正性信息无效;(3)处理方式:矫正不超出学习者的能力范围。
主要教学设计理论有哪些

主要教学设计理论有哪些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包括哪些内容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包括:1、一般系统理论系统论提供用相同原理构建不同学科概念体系的方法,其意义在于首先它为制定计划和解决问题提供了系统工具,其次是一般教学系统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一种系统方法2、传播理论运用传播理论分析教学活动,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到教学信息传播过程的复杂性第一,从教学信息的传播者和教学信息的接受者来看,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因素会影响教学信息传播的效果一是信息传播的技能,二是态度和情意,三是知识和认知水平,四是社会以及文化背景第二,从讯息本身来看也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传播的效果第三,从信息传播的渠道来看,不同的传播媒体也会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在教学设计中,要尽可能地运用多种渠道和方式展示知识,有效地调动学生运用多种器官接受信息,以取得更加满意的教学效果3、学习理论教学设计就是通过选择适当的技术、工具、方法来帮助学习者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挂牌变化,教学设计者所关心的是如何发展学习者未来的能力与与倾向有两在学习理论体系对教学设计的过程和决策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它们就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概括地说,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看作刺激与反映之间联结的建立或习惯的形成,而认知学派学习理论则认为学习是一种组织作用,是学习者对情境的认知、顿悟和理解,是学习者知觉的再构造或认知结构的变化二者虽然对学习产生的情境的理解有所不同,但它们都为教学设计的实践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4、教学理论教学理论是教学设计者最直接的理论来源教学理论以教学的普遍规律为其主要的研究对象,其研究范围包括了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这都为教学设计提供最基础、最核心的理论源泉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包括哪些内容系统理论是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对教学设计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任何系统都包括五个要素:人、物、过程、外部限制因素和可用资源,这五个要素间有三种联系形式:①过程的时间顺序;②各因素间数据或信息流程;③从一个系统中输入或输出的原材料(人或物)传播理论信息传播是由信息源、信息内容、信息渠道与信息接受者为主要成分的系统进行信息传播,必须对信息进行编码,考虑信息的结构与顺序是否符合信息接受者的思维与心理顺序信息不能“超载”,过于密集的信息直接影响传递效果,增加负担而且不同信息的注意获得特性不同有些材料宜于以视觉方式呈现,有些则宜于用听觉方式呈现还可以运用多种暗示技巧来增强这种注意获得特性,更重要的是考虑信息接受者的特性(年龄、性别、偏好等),激发其内在学习动机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理论与教学设计概括地说,行为主义观点在教学设计中最基本应用是把可观察行为作为教学基础,提出用可观察行为动词界定各类教学目标(包括价值观与态度教学)并依此进行教学传递与评价认知理论与教学设计认知理论探讨学习者内部的认知(转载于:海达范文网:主要教学设计理论有哪些)活动,其中主要是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和认知建构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把人类的学习过程看成是由一系列信息加工的转换过程,例如,加涅的信息加工的学习与记忆的8个阶段的学习模型认知建构学习理论是在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学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知建构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指导意义是:建构过程要引导学生发现原有知识结构与新知识之间的不协调性,然后主动去改变它学习的认知建构发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在具体的情景中,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意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意义大都是在观念上,如何发挥人的潜能问题等教学理论的概念模式教学理论的概念模式是教学设计的基础理论,教学的概念模式分为三类:时间中心模式、学习者中心模式与任务中心模式时间中心模式的代表性是卡罗尔模式,用理解教学的能力、能力倾向、教学的质量决定所需时间,用毅力与学习机会决定学生实用时间,与学习程度一起组成一个公式:任务中心模式关注于如何促进学习的过程,例如,布鲁纳模式与加涅模式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与储存取决于知识的结构方式,提倡编制学科中心的结构化教材,通过学生自我的探究来把握、理解学科结构加涅模式源于他对认知学习的信息加工观点他把学习结果(学习领域)分为动作技能、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与态度五类,形成系统的教学任务分析观和九个事件的教学过程等学习者中心模式把有效教学建立在对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分析上它的目的不在于要求每个学生接受所有学科规定的内容,而在于强调每个学习者都能得到个体的充分自由发展依据一般都是采用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理论几种主要的教学设计理论①桑代克的“试误说”:美国桑代克是联结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学习在于形成一定的情景与反应的联结学习是一种渐进的、试探式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随着错误的不断减少,正确反映逐渐增加,形成固定的“刺激——反应”,即形成刺激反映之间的联结桑代克的理论来源于他的“饿猫打开迷箱”实验,实验中将饿猫关进迷箱内,它若拉开箱内装的开门设施,便可打开箱门,并吃到箱子附近放置的鱼此实验的一个关键动作边式碰巧抓到开门设施②斯金纳的“操作条件说”,美国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加斯金纳依据他创立的反射与强化的理论,提出了“操作条件说”,他认为,一切行为都有反射构成,学习在于形成条件反射他把学习分成两类,即反射学习与操作学习,反射学习是应答性行为,它是有已知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操作学习是自发性行为,它是由有机体发出的自发的反应斯金纳的理论根据其“斯金纳箱”的动物实验研究,斯金纳的实验中,将饥饿的白鼠置于附有精密电动装置的“斯金纳箱”中,白鼠的活动中偶然出现压杠的反应,即获得自动机械中送下的食物,经过多次尝试,白鼠学会了按压杠杆以取得食物的反应,而按压杠杆变成取得食物的手段或工具因此,操作条件作用下的学习,便是操作杠杆与压杆反应之间形成的固定联系2、认知学习理论①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刺激与反应不是机械的、直接的,而是以意识为中介的认为顿悟的过程就是相应格式塔的组织或形成的主动活动过程,因此他们认为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和有目的的过程,而不是盲目的、被动的过程②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布鲁纳认为,学习不是在于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在于通过主动发现来形成认知结构他认为学习过程就是在头脑中形成“编码系统”或“知识结构”的过程,编码系统的形成主要依赖思维的概念化或类型化布鲁纳提倡在教学中运用发现学习,他把学生的学习看作是学生主动地获得知识和不断发展知能的过程他论述了四条学习原则:主动原则、结构原则、序列原则、反馈原则③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论: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旨在直接解决学校只是叫学问,其理论内涵同时设计学习、教学、课程三方面的问题其理论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意义接受学习使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有意义接受学习必须满足内、外部条件内部条件指学习者须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同时,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发生联系再有,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其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联系,结果,旧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有意义接受学习的过程就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的过程如学英语时,把英语符号“book”和已经有意义的汉语“书”联系起来,这就是实质性联系新旧知识建立联系是通过认知结构中新旧知识“同化”或“类属”来实现的同化或类属过程有三种类型:其一,下位学习,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一些观念在综合和概括的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因而新知识与旧知识所构成的这种类属关系就成下位关系如学生学习正方形、三角形是以形成了轴对称概念,在学习“圆”时,“圆也是轴对称图形”这命题那如火类属与原有轴对称图形概念,新的命题很快获得意义其二,上位学习当一支结构中已经形成了几个观念,先要在这几个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综合程度更高的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如已知“青菜”、“萝卜”等概念后,再学习“蔬菜”这个包括性概念时,新学习的概念包括了原有的概念,新的概念也就有了意义其三并列结合学习④认知学习论在教育上的应用价值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在教育应用上有两大贡献:其一,发现学习理论为启发式教学法确立了理论基础;其二,布鲁纳所强调的学习情景结构理念,引起以后教材编制重视结构的实践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论对学校教学提示了一个重要的建议:教师对学生经验能力的了解并给予清楚地讲解引导,是形成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联结——认知派的学习理论①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托尔曼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他强调行为的整体性,他客观地证明整体性行为具有目的性和认知性,按照托尔曼的观点,学习就是对行为的目标、取得目标的手段、达到目标的途径和获得目标的结果的认知,就是期待或认知观念的获得②加涅的“认知——指导说”,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提出的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把学习看作信息的加工、储存及运用的过程在学习方法上,主张指导学习,即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使学生沿着规定的程序进行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②建构主义理论对于我国教育界的现状特别有针对性——它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对于多年来统治我国各级各类学校课堂的传统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是极大的冲击除此以外,还因为建构主义理论本身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伴随着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日渐普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它可以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③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学习环境的设计,另一部分是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环境的设计实际上是要求设计出能提供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良好环境,例如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以及组织合作学习等。
教学设计理论(共10篇)

教学设计理论(共10篇)1. 导论教学设计理论是教育技术领域的核心内容,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方法设计和实施教学过程,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本系列文档将深入探讨教学设计理论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帮助读者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技能。
2. ADDIE模型ADDIE模型是教学设计领域最著名的模型之一,包括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ment)、实施(Implementation)和评估(Evaluation)五个阶段。
本篇文档将详细介绍ADDIE模型的原理和应用方法。
3. 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基础,明确、具体、可衡量的教学目标能够有效指导教学过程。
本篇文档将阐述如何根据教育标准、学习者的需求和教学内容设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4. 教学策略选择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包括教学方法、媒体、组织形式和学习资源等。
本篇文档将探讨如何根据教学目标、学习者的特征和教学环境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5. 教学材料开发教学材料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教材、课件、作业等。
本篇文档将介绍教学材料的开发过程、原则和方法,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教学材料。
6. 学习者分析学习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前期工作,通过对学习者的年龄、背景、兴趣、认知水平等方面进行分析,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本篇文档将详细讲解如何进行学习者分析。
7. 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可以了解教学效果,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本篇文档将阐述教学评价的类型、方法和实施策略。
8. 教学环境创设教学环境是教学活动进行的场所,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
本篇文档将探讨如何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的需求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9. 混合式教学设计混合式教学是将传统面授课程与在线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旨在发挥两种教学方式的优势,提高学习效果。
本篇文档将介绍混合式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10. 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本篇文档将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展示教学设计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启示。
教学设计的五大理论综述与应用

知识观、学习观和师生角色定位问题探讨
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是主观的、相对的,是学习者基于个人经验和文化背景建 构的。
学习观方面,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性和社会性,认为学习是在特定情 境中发生的,需要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师生角色定位上,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成为学习者建构知识的引导者、 促进者和合作者。
教育领域应用现状
教育领域广泛应用
教学设计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实 践中。教师们通过教学设计来规划课程、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方法等,以 提高教学效果。
不断发展与创新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设计也在不断发展与创新。 教师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教学设计理念和方法,以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 。
合作式学习理论及其在团队协 06 作能力培养中应用
合作式学习理论概述及优势分析
合作式学习理论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项目合作等方式进 行学习。
该理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 动机。
相比传统讲授式教学,合作式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入思 考。
谢谢聆听
由学习材料的组织和呈现方式所导致,与教学设计和教 学策略有关。不合理的组织和呈现方式会增加学习者的 外在认知负荷。
相关认知负荷
指学习者在处理内在认知负荷的过程中,所投入的额外 认知资源,用于促进图式构建和图式自动化,有利于学 习效果的提升。
优化认知负荷策略探讨
A
分解复杂任务
将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子任务 ,以降低学习者的内在认知负荷。
堂改革的深入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国内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研究
1990——1994年处于高峰期之后陷入低谷。从97年起 复苏发展开展了基于建构主义的“主导——主体”教学 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开始成:按认知学习理论实现对教学内容最合理而有 效的组织。 2.两个过程:“概要设计”和“一系列细化等级设计
3.四个环节:选择(selection)、定序(sequencing )、 综合(synthesizing)、总结(summarizing)。 4.七种策略: (1)确定整门课程的细化顺序 (2)确定每堂课的内容设计 (3)用于确定总结的内容及总结的方式 (4)用于确定综合的内容及综合的方式 (5)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 (6)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与认知策略 (7)用于实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控制
学习结果五种类型: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 动作技能。
二、瑞格卢斯等的精细加工理论(ET)
核心思想:认为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就是“教学科学”。
对教学理论进行诸层分类,一步步进行细化: 教学条件 教 学 理 论 教学策略 教学组织策略 微策略 教学管理策略 教学传输策略
宏策略
教学结果 细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用“一二四七”概括 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个策略。
三.史密斯和雷根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认为教学过程一般包括四个阶段: 导入、主体、结论和评定
引起注意 导入阶段: 建立教学目标 唤起兴趣和学习动机 课的概述 回忆先前学过的知识 处理信息和例子 集中注意 运用学习策略 练习 评价反馈
主体部分:
总结和复习 结论部分: 知识迁移 进一步激励和完善教学 评价阶段: 评定作业 评价反馈和补救教学
一、加涅的“九五矩阵”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二、瑞格卢斯等的精细加工理论(ET)
三、史密斯和雷根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四、国内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研究
一、加涅的“九五矩阵”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核心思想:“为学习设计教学”的主张,认为教学必须考虑 影响教学的全部因素,即:学习条件(内部和外部条件)。 为分析内外部条件依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学习与记忆的信 息加工模型: 加工 执行控制 预期控制 系统
外 部 环 境 反应器 接受器 反应生成器 感觉登记 工作记忆
长 时 记 忆
【总结】学习发生同时依赖外部与内部条件,教学目的是合 理安排可靠外部条件以支持、激励和促进学习的内部条件,则 需对教学进行整体设计(教学设计)。 由此,加涅从学习内部心理加工过程九个阶段演绎出九段教学法。 又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种类型;不同学习结果需要不同学习条件, 使每一教学事件在具体运用上又有不同要求,形成“九五矩阵” 九段教学法:引起注意;告诉目标;回忆原先知识;呈现学习 材料;提供学习指导;诱发行为;提供反馈;评定行为;增强 记忆促进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