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牙周炎牙周翻瓣术治疗体会
浅谈牙周常用手术及护理要点

浅谈牙周常用手术及护理要点牙周炎是成年人丧失牙齿的首要原因,主要是由于局部因素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是很普遍的一类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学习,而往往被忽视,直到患者出现刷牙出血或者感觉牙齿酸痛,咀嚼无力等症状才来医院就诊。
一般经过牙周基础治疗4周后,牙龈的炎症应有明显消退。
但如果牙周袋探诊仍达5毫米以上并伴出血,或牙龈及骨形态不良,膜龈关系不正常时,就必须采取手术治疗。
牙周常用手术有以下几种:(1)翻瓣术:牙周炎的病理改变主要是由于牙龈的结合上皮向根方移动形成牙周袋,继而引起牙龈下方牙槽骨的吸收导致牙松动甚至脱落。
翻瓣术广泛用于临床并行之有效,目的即为消除牙周袋,或使牙周袋变浅。
术者通过将患者牙周袋内壁切除并翻开粘骨膜瓣,视野清楚,直视下刮除牙石和肉芽组织,并对病理性骨或骨缘加以修整,以恢复牙周组织的功能和形态。
牙周翻瓣术的治疗效果与患者自我菌斑控制水平及牙周维护治疗的依从性密切相关。
(2)龈膜手术:翻起粘骨膜瓣,清创修整,向根方推移,加深前庭沟,改善附着龈与牙槽粘膜关系,龈膜手术的实施得以巩固牙周治疗效果和解决美观问题。
如今人们追求生活更高境界,正畸治疗已被适龄人群广泛接受,而附着丧失在正畸临床上经常可以看到,附着龈和牙龈退缩困扰治疗进程,所以龈膜问题也逐渐成为正畸治疗和牙周治疗中必须攻克的难题。
(3)植骨术:牙周骨缺损是牙周病的常见症状,可通过移植自体骨,异体骨,骨替代品,促进牙槽骨,牙周膜,牙骨质的再生。
临床上常根据不同病例要求,采用Bio-Guide生物膜或Bio-Oss骨粉充填,数月后骨缺损区新骨密度显著增高,提示人工材料能够有效促进牙周病骨组织再生。
(4)牙种植术:是指用手术方法将人工牙根植入牙槽骨内以修复牙齿的方法,虽然不具有破坏性,但是伤口愈合需要一定时间。
种植体选用螺纹柱状纯钛金属,表面经过特殊处理获得粗糙结构,以利于增加种植体表面面积和骨结合。
牙周手术可以解除或者减轻患者病痛,但手术风险不容忽视。
牙周疾病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口腔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为一名口腔医生,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周的牙周疾病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对牙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牙周疾病是口腔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它主要包括牙龈炎、牙周炎和牙周病等。
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牙周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不良口腔卫生习惯、饮食习惯、口腔解剖结构异常等。
在诊断方面,我们需要详细询问病史、检查口腔情况,并利用相关检查手段(如牙周探针、X光片等)进行全面评估。
在治疗方面,牙周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清洁治疗:通过刮治、根面平整等手段,去除牙菌斑、牙石等病原体,减轻牙龈炎症。
2. 手术治疗:对于牙周病晚期,牙齿松动严重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牙周手术,如牙龈翻瓣术、骨修整术等。
3. 修复治疗:对于牙齿缺失、牙齿错位等情况,需要进行修复治疗,以改善口腔功能和美观。
4. 预防治疗:通过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调整饮食习惯、定期复查等手段,预防牙周疾病的发生。
在这次培训中,我学习了多种牙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牙周疾病的诊疗流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以下是我的一些具体体会:1. 重视牙周疾病的早期诊断:牙周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
因此,我们要提高警惕,对有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等症状的患者进行早期诊断,以便及时治疗。
2. 强化口腔卫生教育:口腔卫生是预防牙周疾病的关键。
我们要向患者普及口腔卫生知识,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刷牙、使用牙线、定期洗牙等。
3. 加强团队协作:牙周疾病的诊疗需要多学科合作,如口腔科、牙周科、修复科等。
我们要加强团队协作,提高诊疗效果。
4. 关注患者心理:牙周疾病患者往往存在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
我们要关注患者心理,给予关爱和支持,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总之,通过这次牙周疾病培训,我对牙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二次龈下刮治与牙周翻瓣术治疗中度牙周炎临床疗效的观察

二次龈下刮治与牙周翻瓣术治疗中度牙周炎临床疗效的观察摘要目的比较二次龈下刮治术与牙周翻瓣术在中度牙周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9年1月至 2020 年1月收治的中度慢性牙周炎患者50例共100颗患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二次龈下刮治术,对照组行牙周翻瓣术治疗,3、6个月后记录两组患者探诊深度,附着丧失、龈沟出血指数、牙周菌斑指数、牙龈退缩及疼痛症状的变化。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患牙的探诊深度、附着丧失、龈沟出血指数以及牙周菌斑指数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然而对照组牙龈退缩量明显高于实验组,并且疼痛症状也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临床中,二次龈下刮治术与牙周翻瓣术对中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的治疗均可以达到很好的疗效,但就患者牙龈退缩及术后舒适度而言,二次龈下刮治术要优于牙周翻瓣术,这一结论希望为临床医生在治疗慢性牙周炎方法选择上提供参考。
关键词:二次龈下刮治,翻瓣术,牙周炎牙周病是由菌斑微生物所引发的牙周支持组织(牙龈、牙骨质、牙槽骨、牙周膜)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临床最为常见且危害较大的是慢性牙周炎,其通过菌斑与宿主的免疫炎症反应导致结缔组织及牙槽骨的改变,据估计,从1990年到2013年,受严重牙周炎影响的人数增加了67%[1],是我国成年人牙齿缺失的首位原因[2-4]。
在基础治疗中,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已被认定为治疗牙周炎的“金标准”,其临床效果已在很多综述中充分记录[5-8]在牙周基础治疗完成6-8周对牙周状况再次进行评估,若仍存在大于5mm的牙周袋,且探诊出血为阳性,我们是考虑牙周手术治疗还是再次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呢?目前,对于牙周基础治疗后是否可以进行二次龈下刮治、是否能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是否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度存在争议,本实验选取我院于 2019年1月至 2020 年1月收治的中度慢性牙周炎患者50例共100颗患牙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二次龈下刮治和翻瓣术,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牙周翻瓣术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临床疗效

牙周翻瓣术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临床 疗效
史 建 峰 ,吴 佩 玲 ,尼 加 提 ・吐 尔逊 ,刘 娜z
( 新疆 医科 大 学 第 二 附属 医 院 口腔 科 ,乌 鲁 木 齐 8 3 0 0 6 3 ;。 乌鲁 木齐 市 口腔 医 院牙 周 黏 膜 科 ,乌鲁 木 齐 8 3 0 0 0 2 )
摘 要 :目 的 评 价 牙 周 翻瓣 术 治疗 重 度 慢 性 牙 周 炎 的 临 床 疗 效 。 方 法 选 取 重 度 慢 性 牙 周 炎 患 者 7 0例 作 为研究对象 , 所有患者行牙周基础治疗 , 牙周基础治疗后 6 w行 牙 周 翻瓣 术 。分 别 于 牙 周 基 础 治疗 前 、 基 础 治 疗 后 6 w及 牙周 翻瓣 术 后 3 、 6个 月 对 患 者 进 行 牙 周 专 业 检 查 , 记 录探 诊深 度 ( P D) 、 临床附着水平 ( C AL ) 、 出血指数 ( B I ) 并 进 行 比较 。 结 果 牙周 翻瓣 术 后 3 、 6个 月 P D、 B I 、 C AL 与 术 前 比较 均 有 显 著 改 善 , 差 异有 统计学 意义 ( P < O . 0 5 ) , 术 后 3个 月 与 6个 月 比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 >O . O 5 ) 。 结 论 牙 周 翻瓣 术 治 疗 重 度 慢 性 牙 周 炎 有 较 好 的临床疗效 。 关键词 : 重 度慢 性 牙 周 炎 ; 牙周基础治疗 ; 牙 周 翻 瓣 术 ;临 床疗 效 中图 分 类 号 : R7 8 2 . 3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 5 5 5 1 ( 2 0 1 3 ) 1 2 ~ 1 7 8 7 — 0 3
Ur umqi 8 3 0 00 2,Chi n a)
牙周翻瓣术应用于重度慢性牙周炎临床治疗中的意义

牙周翻瓣术应用于重度慢性牙周炎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摘要】目的:评价对重症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牙周翻瓣术治疗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重症慢性牙周炎患者60例,分别为老年组和年轻组,对比组间患者的的手术指标。
结果:对手术后老年组及年轻组后对患者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年轻组咀嚼指数,出血情况,咬合力,牙龈指数等指标均优于手术前(P<0.05)。
结论:通过对重症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牙周翻瓣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牙周情况,临床效果较好。
【关键词】牙周翻瓣术;慢性牙周炎;牙龈指数;出血情况牙周炎也称为牙龈病,属于牙龈感染的一种,严重的牙龈感染会损害软组织,如果不治疗,会破坏支撑牙齿的骨骼。
牙周炎会导致牙齿松动或脱落。
牙周炎很常见,通常情况下,通过有效的预防手段,能够避免其出现,其通常由口腔卫生不佳导致。
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每天用牙线清洁牙齿,定期进行牙齿检查可以大大提高成功治疗牙周炎的几率,也可以降低患牙周炎的几率。
健康的牙龈结实并呈浅粉色,且紧贴着牙齿。
牙周炎的体征和症状包括:牙龈肿胀,牙龈呈鲜红色、暗红色或紫红色。
牙龈有触痛感。
牙龈容易出血。
刷牙后牙刷略呈粉红色,刷牙或用牙线剔牙时吐出血,口臭。
牙齿和牙龈之间化脓等。
在大多数情况下,牙周炎的发展始于牙菌斑,一种主要由细菌组成的黏膜。
如果不及时治疗,菌斑最终会发展为牙周炎。
当食物中的淀粉和糖与口腔中常见的细菌相互作用时,牙齿上就会形成牙菌斑。
每天刷两次牙和使用一次牙线可清除牙菌斑,但牙菌斑会迅速重新形成。
如果牙菌斑留在牙齿上,它会在牙龈下硬化为牙垢。
牙垢更难以去除,并且里面充满细菌。
牙菌斑和牙垢残留在您的牙齿上的时间越长,其造成的伤害就越大。
牙菌斑可引起牙龈炎,牙龈炎是最轻度的牙龈疾病,其是牙齿根部周围的部分牙龈组织的刺激和炎症。
牙龈炎可以通过专业治疗和良好的家庭口腔护理来逆转。
持续的牙龈发炎会导致牙周炎,最终导致牙龈和牙齿之间形成充满牙菌斑、牙垢和细菌的龈袋。
随着时间推移,这些龈袋变得越来越深,并且里面充满越来越多的细菌。
牙周炎的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估

牙周炎的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估牙周炎,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是由于牙龈周围的细菌斑块引起的慢性炎症。
如果不及时治疗,牙周炎会导致牙齿松动,甚至引发牙齿脱落等严重后果。
本文将介绍牙周炎的治疗方法以及对治疗效果的评估。
一、非手术治疗方法1. 牙面洁治法牙面洁治法是一种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通过彻底清除牙龈边缘和牙齿表面的菌斑,阻断牙周炎的发展。
该方法需要专业牙科医生使用洁牙器具和洁治器等工具,定期对患者进行彻底而深入的洁治。
经过一段时间的牙面洁治,可以有效减少牙周袋的深度,改善牙周炎患者的牙齿状况。
2. 牙面上涂抹药物牙面上涂抹药物也是一种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医生会选择适当的药物,如抗生素药膏、局部激素药膏等,涂抹在牙龈和牙齿表面。
这些药物能够消炎、止痛,并促进牙周组织的修复。
患者需要按医生的指导进行规范使用,一般需要每天涂抹多次,直至症状明显改善。
二、手术治疗方法当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病情较为严重时,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方法。
以下是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1. 牙周翻瓣手术牙周翻瓣手术是一种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
在手术中,医生会将牙龈剥离,清理牙周袋中的细菌和坏死组织。
清理完毕后,医生会将牙龈重新缝合,并采取其他措施促进组织再生。
这种手术能够深入治疗牙周炎,促进牙周组织的健康恢复。
2. 牙周组织再生手术牙周组织再生手术是一种高级手术技术,用于修复受损的牙周组织。
在手术中,医生会使用人工材料、骨激素等物质填充牙周袋和骨组织缺损,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
这种手术需要专业的医生操作,并且需要术后密切观察和定期复诊。
三、治疗效果评估在完成牙周炎的治疗后,评估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以下是常用的牙周炎治疗效果评估方法:1. 牙周袋深度测量牙周袋深度是评估牙周炎程度的重要指标。
医生通过专用的探针,测量牙周袋与牙齿根部之间的距离。
治疗前后,牙周袋深度的改变可以反映治疗效果。
2. 牙齿稳固性评估牙周炎会导致牙齿松动,所以评估牙齿的稳固性也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方法。
牙周病治疗翻瓣术

手术用物的整理: 将手术所用污染敷料及一次性废弃物放入医用垃圾箱,将利器刀片、缝合针等放入利器盒,被服放
入待清洗的被服箱。 吸唾管道用含浓度为5000mg/l有效氯的84液冲洗4分钟,再用清水冲洗1分钟,用75%酒精擦拭治疗
碘伏,以备含漱(对口腔进行消毒)。 给患者系好治疗巾。 调整椅位: 调整椅位,以医生坐位能直视口内,不采用强迫体位为宜,椅的靠背向后张开的角度>120°,头托
与地面呈130°~160°角,如果做上颌前牙角度要稍小。做下颌牙,椅的靠背在110°~120°之间。
术中准备:
口周皮肤消毒: 用物准备:碘酒棉球及酒精棉球或新洁尔灭。 方法:护士使用止血钳夹取消毒棉球,以唇部为中心,由内向外顺时针做环状擦拭,为患者做口周
创面水分。 接下来龈瓣缝合,在医生对位缝合时,助手协助牵拉口角,持针及剪线。
第七步:调拌塞治剂 在即将手术要完毕时,护士要退下来调拌牙周塞治剂,递与医生备用。 待医生上完塞治剂后,助手将患者口周的血迹用湿纱布擦净。最后整理用物。向患者交待术后注意
事项。
术后指导: 嘱患者遵医嘱服三天抗生素,饭后使用漱口液漱口,对口腔进行清洁以防伤口感染。 指导患者术后用餐要偏软,以温凉清淡为宜,忌烟酒。避免术区咀嚼食物,用健侧咀嚼,刷牙时躲
准备:协助医生穿好手术衣;将吸唾管连与吸唾器并开启吸唾器;安装无菌涡轮机;准备完毕护士 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牙周翻瓣术的基本护理流程 :
第一步:测量牙周袋深度及切口范围 医生坐位在10~12点之间操作,护士在1~3点之间操作,手术配合要点,以获得最佳的术野显露,最
便利的术者操作为最宜。按手术七个步骤配合:
手术禁忌症
牙周科实习工作总结学习牙周疾病治疗技术提高口腔健康水平的心得体会

牙周科实习工作总结学习牙周疾病治疗技术提高口腔健康水平的心得体会在牙周科实习期间,我有幸学习到了许多关于牙周疾病治疗技术的知识,也提高了口腔健康水平。
在此次实习中,我认真观察和学习,总结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在将其分享如下。
首先,在实习期间,我深刻理解到了牙周疾病对口腔健康的重要性。
口腔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牙周科的实习中,我接触到了许多患有牙周疾病的患者。
我了解到,牙周疾病对于口腔的影响不仅仅是牙齿脱落和牙龈出血,更严重的是其对全身健康的负面影响。
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牙周疾病对于维护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至关重要。
其次,我在实习过程中学到了各种牙周疾病的治疗技术。
牙周疾病的治疗涉及到很多方面,如牙周炎、牙周脓肿等。
我学习了手术技术和牙周疾病的药物治疗等。
在手术技术方面,我掌握了刮治术、根面平整术、植骨术等操作方法,并且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技术水平。
在药物治疗方面,我了解了抗生素的应用原则以及抗生素的使用时机和用量等,可以更加科学地进行治疗。
另外,我还学到了一些与患者交流和指导相关的技巧。
在牙周科的工作中,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与患者建立起信任和良好的沟通,才能更好地指导他们进行口腔卫生的工作。
我通过实践学会了如何向患者解释牙周疾病的原因和治疗方案,如何正确演示正确的刷牙和使用牙线等口腔卫生工作。
我体会到了患者理解和配合的重要性,通过与患者的交流,我不仅帮助他们提高了口腔健康水平,也增加了他们对诊所的满意度。
此外,我在实习期间也了解到了牙周疾病的防治工作需要全员参与。
不仅患者需要重视牙周健康,更需要医务人员的积极配合和自身的提升。
我积极参与了牙周科的例会和讲座,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在和同事的交流中,我也学到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技巧。
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这次牙周科的实习经历对我而言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学习和成长过程。
通过实际操作和与患者的交流,我不仅掌握了牙周疾病的治疗技术,也提高了自己的沟通和指导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牙周炎牙周翻瓣术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5-04-09T17:09:53.0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3期供稿作者:耿丹阳刘洋王强
[导读] 翻瓣术是应用手术方法切除部分牙周袋和袋内壁,翻开牙龈的黏膜骨膜瓣,充分暴露病变区组织。
耿丹阳刘洋王强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口腔医院 150010)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翻瓣术方效果。
方法选取于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40例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均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满意度为100%。
结论保留牙周袋外侧壁的角化龈,在将其向根方复位后即成为附着龈。
待创口愈合后,可使附着龈增宽而又避免或减少牙槽嵴的吸收。
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牙周炎牙周翻瓣术重度
【中图分类号】R78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3-0123-02
翻瓣术是应用手术方法切除部分牙周袋和袋内壁,翻开牙龈的黏膜骨膜瓣,充分暴露病变区组织,在直视下将炎性肉芽组织、牙根面上的菌斑细菌、龈下牙石和病变牙骨质彻底刮净。
必要时修整牙槽骨外形或植骨,经清创后再将组织瓣复位,原位缝合,以消除牙周袋,促进骨修复的形成和新附着的建立[1]。
选取于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40例临床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40例,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28~66岁之间,平均年龄50岁。
牙周探诊深度≥5mm患牙探诊出血。
1.2 方法手术前应进行完善的牙周基础治疗,控制牙龈炎症并做好口腔卫生宣教。
2.局部浸润和阻滞麻醉,口内含漱消毒液1分钟,口周酒精消毒,铺消毒巾。
为水平切口:内斜切口(第一切口)用11号或15号刀片在距龈缘1~2mm处,刀片与牙长轴呈10°角并指向根方作内斜切口,切入牙龈直达牙槽嵴顶。
刀片移动时应采用提插方式根据牙面外形改变角度,保持牙龈扇贝状外形,同时注意龈乳头的外形,勿将龈乳头切除。
切口范围应包括患牙区近、远中1~2个健康牙。
沟内切口(第二切口)刀片从袋底紧贴牙面进入,切达牙槽嵴顶。
牙间水平切口(第三切口)将刀片尖端与牙长轴垂直,水平地切断已被分离的上皮领圈(袋壁组织及牙间组织),使其与牙面彻底分离。
垂直切口(纵行切口)为了减小组织张力,充分暴露术区,可在颊侧水平切口的近中或远中作垂直向的纵行松弛切口。
刀片从龈缘处开始切,越过膜龈联合切至牙槽黏膜。
用骨膜分离器进行剥离,翻开组织瓣,充分暴露病变区。
牙龈组织瓣根据厚度可分为两种。
全厚瓣即黏膜骨膜瓣,是翻瓣手术中最常用的一种。
就是将牙龈黏膜和骨膜一起切开直达骨面,采用钝分离将组织瓣翻开,暴露骨面。
半厚瓣若切口只切开牙龈黏膜上皮及其下方部分结缔组织,而不切透骨膜,此时用手术刀片作锐分离,将瓣从骨膜上方翻开,而骨膜仍保留在骨面上,这种牙龈瓣即半厚瓣[2]。
此瓣多用于膜龈手术。
用镰形洁治器刮除已被分离的袋内壁及肉芽组织,用龈下刮治器刮除牙根面上残留牙石、菌斑,并行根面平整,刮除病变牙骨质。
必要时可用骨锉修整不良的牙槽骨外形。
若发现仍有牙周袋上皮或炎性肉芽组织残留或牙龈外形不理想,可用弯剪刀进行修整。
生理盐水冲洗创面。
将组织瓣复位,并由根方向冠方轻轻加压,挤出多余血液和空气,使瓣与牙面紧贴。
根据手术的不同目的,龈瓣可复位于不同水平。
原位复位。
根向复位,可以保留并增宽附着龈宽度;充分暴露根分叉,利于患者进行自我菌斑控制;减少牙槽骨的吸收。
冠向复位、侧向复位,用于膜龈手术。
采用间断缝合法或悬吊缝合法缝合组织瓣。
创面外敷牙周塞治剂,术后医嘱。
7~10天后拆除塞治剂及缝线,口腔卫生宣教。
2.结果
所有患者均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满意度为100%。
3.讨论
牙周翻瓣术的指征应在基础治疗结束后1~2个月时复查,确定是否需要手术。
深牙周袋或牙周袋形态复杂迂回,用刮治术不易根除根面牙石、菌斑,经基础治疗后牙周袋仍>5mm,且探诊出血者。
牙周袋底超过膜龈联合界,不宜作牙周袋切除者。
骨下袋,需修整骨缺损或行植骨术(或骨代用品)、种植体者。
根分叉病变需直视下平整根面,并暴露根分叉或需截除某一患根者。
改良魏得曼牙周翻瓣术法的特点是:①内斜切口能彻底除去袋内壁上皮及炎症组织;②翻瓣仅达牙槽嵴顶端处,不作骨修整,龈瓣复位时应尽量将邻间骨覆盖,不使骨质暴露,这些措施均是为了减少骨的吸收,增加新附着的机会;③手术结束时,健康的牙龈结缔组织能与牙面紧密贴合,有利愈合,而且牙龈退缩较少。
根向复位瓣法本法适用于消除深牙周袋和(或)加宽附着龈区。
前者须作全厚瓣,而后者则作半厚瓣(详见手术步骤)。
其特点为:①内斜切口应尽量保留牙龈组织,切口距龈缘不超过1mm;②必须作纵切口,并超过膜龈联合达移行沟处,以便于将瓣向根方复位;③龈瓣复位至刚刚覆盖牙槽嵴顶处。
在半厚瓣时,可复位于牙槽顶的根方1~2mm处,以期加宽附着龈;④缝合法及塞治剂的正确选用,以保证龈瓣固位,不致向冠方移位。
本法适用于上述手术指征中的2、4两项。
根向复位的优点是保留牙周袋外侧壁的角化龈,在将其向根方复位后即成为附着龈[3]。
全厚瓣的根向复位适用于后牙有根分叉病变者,可使根分叉充分暴露,有利于患者自我清除菌斑;半厚瓣的根向复位可将瓣的龈缘放在牙槽嵴的根方,无龈瓣覆盖处将由肉芽组织修复,并有角化上皮覆盖。
待创口愈合后,可使附着龈增宽而又避免或减少牙槽嵴的吸收。
参考文献
[1] 王岩,李凤元,曾红燕.牙周翻瓣术联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6.27(3):306-609.
[2] 谭丽思,潘亚萍.牙周翻瓣术切口设计及瓣膜选择[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3年.6(4)193-197.
[3] 耿素芳;曹采方.盐酸米诺四环素软膏对龈沟液中胶原酶的影响.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0.336-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