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支线检验作业指导书

单支线检验作业指导书
单支线检验作业指导书

单支线检验作业指导书

单支线检验作业指导书

备注:

1产品型式试验基本上按上述顺序进行,如果某些试验项的结果与进行该项试验的先后顺序无关,试验顺序可以变动;

2试验应在无强制对流空气且环境温度为20℃±5℃的场所进行;

3首样检验、试制新产品、产品在设计、工艺、材料有重大改变时,上述每项都必须检验。

其余则可以根据客户或送检部门要求检验其中一项、几项或全部项目;

4型式试验时如有任一试验条款中任一试品不合格,则判该批为不合格,要求改进后重新送样,并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试;

5型式试验的样品长度不少于20m;

6本作业指导书引用标准有(标准如有修订或换版则以最新版为准), 试验中不完善的项目可引用相应标准的对应章节作补充:

IEC 227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IEC 245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

GB5023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GB5013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

GB1002 家用和类似用途单相插头插座型式、基本参数和尺寸

GB/T2951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GB2099.1 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第一部分: 通用要求

JB8734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和软线

JB8735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软线和软电缆

GB 4706.1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UL817 软线组件和电源软线

UL498 插头插座标准

UL62 软电线和电缆的固定

UL1581 电气导线参考标准软电线和电缆

UL 758 Appliance Wire Material

型式试验中,“----”表示“不适用”,“/”表示“未检验”。

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规程的不同讲解学习

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规程的不同 作业指导书是指为保证过程的质量而制订的程序。 可理解为一组相关的具体作业活动或过程(如抹灰、砌砖、插件、调试、装配、完成某项培训)。 -作业指导书也是一种程序,只不过其针对的对象是具体的作业活动,而程序文件描述的对象是某项系统性的质量活动。 -作业指导书有时也称为工作指导令或操作规范、操作规程、工作指引等。 ·作业指导书的作用 -是指导保证过程质量的最基础的文件和为开展纯技术性质量活动提供指导。 -是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 b. 作业指导书的种类 ·按发布形式可分为: -书面作业指导书; -口述作业指导书; -计算机软件化的工作指令; -音像化的工作指令。 ·按内容可分为: -用于施工、操作、检验、安装等具体过程的作业指导书; -用于指导具体管理工作的各种工作细则、导,则、计划和规章制度等; -用于指导自动化程度高而操作相对独立的标准操作规范。 c. ISO9000系列标准中对作业指导书的要求 · "如果没有作业指导书就不能保证5质量时,则应对生产和安装方法制订作业指导书"(GB/T19001-ISO9001--9. 1)。 ·生产作业可由作业指导书规定到必要的程度。应对工序能力进行研究以确定工序的潜能。整个生产中使用工艺规定也应写成书面文件,务个作业指导书中均应引用。作业指导书中应明确规定圆满完成工作以及符合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的准则。……(GB/T19004-ISO9004--10. 1. 1)。 · "应按照质量体系的规定对作业指导书,规范和图样进行控制"(GB/T19004-ISO9004--11. 5)。

2. 作业指导书的内容 常用的作业指导书、工作细则、标准、作业规范通常应包含的内容. 3. 作业指导书的编号与管理 a. 基本要求 ·内容应满足 -5W1H原则 任何作业指导书都须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 Where:即在哪里使用此作业指导书; Who:什么样的人使用该作业指导书; What:此项作业的名称及内容是什么; Why:此项作业的目的是干什么; How:如何按步骤完成作业。 -"最好,最实际"原则 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 良好的可操作性和良好的综合效果。 ·数量应满足 -不一定每一个工位,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成文的作业指导书; -"没有作业指导书就不能保证质量时"才用; -描述质量体系的质量手册之中究竟要引用多少个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就根据各组织的要求来确定; -培训充分有效时,作业指导书可适量减少 -某获证企业质量手册中引用的作业指导书清单,详见附表16。 ·格式应满足 -以满足培训要求为目的,不拘一格; -简单、明了、可获唯一理解; -美观、实用。 b. 编写步骤 ·见作业指导书编写流程图 ·流程图说明 -作业指导书的编写任务一般由具体部门承担; -明确编写目的是编写作业指导书的首要环节;

渗透检验作业指导书(规范)

渗透检验作业指导书要点 l.工程概况及工程量 1.1.工程概况: 主要介绍工程名称、规模、特点及施工环境。 1.2.工程量: 分类统计需进行渗透检验的工件及焊接接头的名称、规格、数量。 2.编制依据: 列出与渗透探伤相关的所有设计图纸,技术、质量、安环相关的规程、规 范。 3.作业活动中的组织分工和人员职责 3.1作业的组织分工(与相关作业和其他专业的分工) 明确检验委托、检验作业、结果反馈的责任部门和传递渠道。 3.2作业人员的职责(空表格) 列出参加渗透检验工作人员的岗位名称和职责,应包括技术员、班组长、检验作业人员。 4.作业前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应作的准备: 4.1技术准备 4.1.1接受委托并察看现场(审核委托项目是否齐全、环境条件是否具备) 4.1.2根据委托和通用工艺文件编制工艺卡(至少应包括以下方面) 采用的渗透液的类型及型号

采用的灵敏度试片 采用的渗透方法 采用的观察和记录方法 环境温度及检验参数 执行的标准 安全注意事项 4.1.3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4.1.4选择好渗透探伤剂类型及进行灵敏度校验合格 4.1.5辅助工器具及防护用品的准备完毕 4.2作业人员(配置、资格) 4.2.1 探伤人员必须持有电力工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证书,且在有效期内。 探伤报告必需由Ⅱ级或Ⅱ级以上的渗透探伤人员签发。 4.2.2探伤人员矫正视力不得低于1.0,且没有色盲、色弱。 4.2.3 检验辅助工必须经过安全和专业技能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4.2.4. 作业过程中要认真按作业指导书和工艺卡进行检验。 4.2. 5. 必须遵守现场安全规程和其它有关规定。 4.2.6. 不具备安全作业条件时探伤人员有权停止工作。 4.2.7. 人员最低配备:持证人员1-2名(Ⅱ级);检验辅助工1-2名 4.3作业机具(包括配置、等级、精度等) 4.3.1所配备的工器具(包括渗透探伤试块、操作工具、通讯工具等)。 4.3.2所需仪器、仪表的规格和精度(包括渗透剂、显像剂、温度计等)

作业指导书与检验规范流程

碳酸饮料生产作业指导书 1、目的 指导生产人员生产操作,使碳酸饮料生产操作规化、标准化、程序化。 2、适用围 适用于本公司碳酸饮料的生产操作。 3、职责 3.1生产车间负责碳酸饮料的生产操作,并负责进行记录。 3.2检验室负责在制品质量检查,并负责不合格品的处置 4、作业过程 4.1工艺流程 见文件《生产工艺流程图》 4.2作业流程 4.2.1原料验收 选用符合产品标准的各类食品用原辅料,已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原果浆、果葡糖浆、白砂糖、食品添加剂等产品须采购有食品生产许可证(QS证书)的产品。按《进货查验及记录规》的规定进行验收,不合格原料严禁投入生产。食品生产用各类原料必须使用食品级原料,农产品应新鲜良好,无萎缩、畸形、病虫及霉烂现象,不得使用来历不明的原料进行生产。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围和添加量应严格按照GB2760的规定。 4.2.1工艺水制取 4.2.1.1每天生产前,对砂滤罐、碳滤罐进行5~10分钟“反、正”冲,直到排出之水无杂质。 4.2.1.2经砂滤、碳滤制取初滤水入水罐中备用。 4.2.1.3生产时打开初滤水罐底阀,并开启紫外线灭菌器,启水泵经5u和1u精滤和紫外线消毒器消毒以制取精滤工艺水,供生产备用。 4.2.2溶糖工序 4.2.2.1根据配方要求准确称取并经复核无误之相应份量之果葡糖浆,加入350kg纯净水(属本日第一次生产时需先排出管前一天所残存的纯净水约3~5分钟),使其完全溶解

并继续加热至90±2℃,保温20分钟。 4.2.2.2保温结束后,启动泵把溶糖缸管道的糖浆回流到溶糖缸(持续3分钟)后,启动冷却水塔,并把糖浆经过5μ过滤器和板式换热器冷却至45℃±5℃,放至对应的调配缸。 4.2.3 配料调配 4.2.4.1调配操作员按产品配方单规定的原料品种、数量和投料顺序,在“关键质量控制点监控记录上”登记好用量,复核查对无误后,严格按工艺规程进行投料、操作,严禁将不合格的原材料投料生产。 4.2.4.2然后按原辅料加入顺序:①原糖浆②防腐剂③甜味剂④酸味剂⑤香精⑥色素,最后加水定容,分别按配方要求称取并复核无误以上原辅料,并用水溶解逐次加入已开启搅拌器之配料缸,再停止搅拌,继续加工艺水至2000L或6000L刻度处,并继续开启搅拌器搅拌15分钟以上,然后取样进行理化检验和外观检查,符合要求即打开底阀,启泵经过滤器过滤泵入高位缸。 4.2.4汽水混合碳酸化 经水处理后的纯水,经脱氧后,注入经汽化的二氧化碳进化碳化制冷,制冷温度保持10℃以下。制冷后与调配后的溶液进行混合,完成汽水混合碳酸化工序。详见操作见文件《汽水的混合碳酸化作业指导书》 4.2.5灌装工序 4.2. 5.1上罐、罐清洗消毒 1)上罐人员上罐前先检查叉车叉来的空罐是否与所生产的产品品种相符,确认后,割掉包装带,撕去缠绕薄膜,将空罐版小心地推入上罐升降斗,然后开启升降机,将空罐版最上层空罐升至与上罐台处同一平面即停止。 2)上罐人员在接到生产指令时,开启上罐台输送链板和输罐链条,将最上层空罐用干净之木棍慢慢推进入上罐台输送链板上,由输送链板输送至输罐链条上,最后输送至自动洗罐处,罐身经清洗、消毒后进入灌装间。 3)当输送链板上有倒罐时,应及时扶正;当输罐链条上有倒罐或卡罐时,应及时停机清出。 4)需换产品品种时,在接到机房信号时,停止上罐,将剩余空罐通过上罐升降机放下并

《线路板作业指导书》新

1. 目的 确定线路板调试过程,通过各种技术指标对线路板的性能进行检测,确保线路板达到技术要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公司生产的线路板调试的全部过程。 3. 术语定义 3.1 验收条件 目标条件:是指近乎完美或被称之为“优选”。当然这是一种希望达到但不一定能达到的条件,对于保证线路板在使用环境下的可靠运行也并不是非达到不可的。 可接受条件:是指线路板在使用环境下能保证完整、可靠,但不是完美。可接受条件稍高于最终产品 的最低要求条件。 缺陷条件:是指线路板在使用环境下其完整、安装或功能上可能无法满足要求。这类产品可以根据设 计和工艺要求进行返工、修理、报废或“照章处理”,其中“照章处理”须取得质量部门认可。 3.2常见缺陷定义 (1)漏件/掉件:原本应有的元器件,而实际上此元件由于某种原因没在焊盘上。 (2)错件:错误的元器件被插装/焊接在焊盘上。 (3)多件:将不需要焊接的元器件插装/焊在焊盘上。 (4)反向:将有极性/方向的元器件插反。 (5)损件:由于外力或其它原因使元器件本身受到损坏。 (6)浮起:由于某种原因使元器件未安装到位,造成倾斜或翘起。 (7)焊锡球: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板面上的锡点和锡球。 (8)虚焊:表面看似乎已经焊好,但实际上在器件和焊盘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结合层。 (9)冷焊:呈现很差的润湿性、外表灰暗、疏松的焊点。(由于焊锡中杂质过多,焊接前清洗不充分,或焊接中热量不足) (10)板面划伤:PCB板面上的利器划痕堆锡:元件的引脚上焊锡过多,造成堆积现象。 (11)空焊:由于焊锡量少,造成元件引脚漏焊的现象。 (12)桥接:由于焊锡的跨接,使不该相连的两个电路构成通路。 4. 职责 4.1工艺部门对本文件进行编制,并对线路板测试过程进行监督、控制; 4.2 工艺提供《线路板检验规程》; 4.3 操作者负责物料准备、测试工装的使用、维护、保管; 5. 工作程序及要求

铸件涂漆作业指导书

铸件涂漆作业指导书 1.0涂漆前要求: 1.1操作者要对产品进行检查确认是否达到喷漆要求各个表面是否有毛刺、铁包、粘砂或其他的缺陷,如有必须进行必要的打磨。 1.2待涂漆铸件经抛丸后,表面清理干净,符合涂漆要求。 1.3铸件抛丸到涂漆的时间间隔不超过8小时(有特殊要求的按其要求执行)。 2.0涂料准备: 2.1操作者根据铸件种类按技术要求调配、使用涂料。检查涂料、稀释剂和防锈油以及其他材料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准备齐全。 2.2检查压缩空气装置、喷漆设备等是否能正常运转。 2.3各种工装辅具、辅助材料是否准备齐全。 2.4喷涂前的涂料要搅拌均匀,双组份漆须先单独搅拌均匀后,再按比例定量配置、均匀调配。调配好的双组份漆放置超过6小时者不可使用。 2.5严格禁止不同漆种(包括不同颜色)交替使用相同容器。 3.0涂漆操作: 3.1涂漆时先喷(涂刷)内腔后刷涂外表,先涂加工部位的一面(上表面),然后再翻转喷另一面,达到覆盖整个铸件表面。 3.2底漆需涂覆两遍,应在漆膜表干后再进行第二遍的喷(刷)漆操作,铸件表面不准有起皱、堆积、流挂,死角不得漏漆和露底。 3.3每层漆膜厚度为3050微米,最终厚度应确保在60100微米内,如顾客有 特殊要求按顾客要求控制。 3.4双组份漆硬化时间在5小时以上方可转运铸件。铸件喷刷底漆后要防止表面被污染。 3.5涂漆中翻转、装车、转运应有防护措施,防止损坏漆膜,因翻转、装车、转运损伤的漆膜必须及时补涂。 4.0检查员负责对每日漆膜质量进行抽查,采用划痕法、比较法或用涂层测厚仪检查漆膜厚度,并记录,不合格的涂漆需返工,无法弥补时将重新抛丸去掉不合 格漆膜后重新涂漆。

风扇检验作业指导书

文件名称:风扇检验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QA-44 版本:00 页码 1 / 3 生效日期:2018.10.15

文件名称:风扇检验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QA-44 版本:00 页码 2 / 3 1.目的: 对IQC的作业方法及流程进行规范,提高IQC检验作业水平,控制来料不良,提高品质。 2.范围: 本检验标准只适用于公司散热风扇。 3.抽样标准: 若无不良来料检验记录,按正常检验标准平均取料抽检。 若上批来料有不良记录,此批按加严检验标准检验,如接着连续3批来料检验为合格,将自动转为正常检验标准。 4.检验内容: 外观、尺寸检验、性能检验及试装。 5.检验方法: 5.1 IQC收到采购单后,依采购单核对来料与标签内容是否相符,来料规格, 种类;是否相符,如不符拒检验,并通知仓管、采购及主管,如符合,则按下面步骤检验(环保材料必须查看是否贴有相应的环保标签)。 5.2 外观、尺寸检验: a.塑料件表面无肉眼可见的裂纹、气泡、缺料、变形,无明显毛刺、 划伤等缺陷。 b.露色均匀,无明显斑痕、划伤。 c.外形尺寸、安装孔、风扇线长度及插头型号符合承认书要求或与样 品一致。 5.3性能检验: a.风扇在额定电压下,其电流应为额定电流的±20%内。 b.在额定电压下用转速表测量风扇转速,其值应为额定转速的±10%。 c.将风扇扇叶固定,将电压调制额定电压,测量其堵转电流。堵转电流 应不大于工作电流的1.8倍,且不能有上升趋势。 d.风扇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其噪音应无明显增大,且无明显振动。运 行5分钟后,工作电流应无明显变化。

文件名称:风扇检验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QA-44 版本:00 页码 3 / 3 5.4试装: a.抽取5PCS来料用对应的插座做连续插拔10次,插座与插头配合无过 松、过紧现象,且导通性能良好。 6.合格与不合格的判定: 6.1.每个抽样统计出检验不合格数量:主要或次要; 6.2.没有任何缺陷的样品为OK; 6.3.根据抽样检验结果,对照抽样方案判定合格数量是否达到要求数量, 合格物料在外包装上贴上“PASS”纸,并在送货单上盖合格章;不达 要求则及时反馈SQE工程师,并对该批物料盖不合格章、写不良标签。

电路板焊接知识和操作规程

电路板焊接知识和操作规程 一、什么叫良好焊接 焊点表面有金属光泽,吃锡面80%以上,爬锡高度应超过端头的1/2,无指纹、无水印、无松香、无连焊、无假(虚)焊、无冷焊、无溅锡、无界面、无气孔、焊锡坡度(半弓形凹下)为45度,焊点(剪脚后)高度在1.5~2mm范围内,此焊点称良好焊接。 二、助焊剂:松香块、酒精、松香液。 松香液配制:松香液=酒精∶松香块=1∶3。 三、工具和必用材料:1.镊子、2.烙铁、3.烙铁架、4.清锡棉、5.锡锅、 6.剪钳、 7.吸锡器、 8.多芯焊锡丝(含松香)、 9.松香块、10.酒精松香液(助焊剂)、11.防静电手环。 四、锈的辨认与清除方法: 1、锈的辨认:A.铜丝表面有一层淡蓝色氧化膜,此为铜锈。B.元件触角有一层铅灰色的薄膜,此一般为氧化锌或氧化锡。 2、除锈方法:A.用刀子或断锯片刮,使其露出金属光泽。B.用细砂纸打磨,直到彻底露出金属光泽为止。 C.用松香水清锈、清氧化层(此方法只能除少量氧化层)。 五、焊点拉尖现象与清除方法: 1、产生原因:A.烙铁头表面不清洁,沾锡量大。B.移开烙铁时,速度太快或太慢。C.元器件管脚已氧化 D.焊锡丝不纯,熔化的锡表面有一层渣物。 2、清除方法:A.清洁烙铁头表面 B.移开烙铁时,速度要适度(需要经验)。C.必要时得除锈。D.用烙铁头清理熔化的锡表面脏渣,不能使用废旧的焊锡丝。E.加强自身焊接枝术训练。 六、焊点短路的形成与清除: 1、产生形成原因:A.过多的焊锡把原来不相连的另一点连在一起;B.由于元器件偏焊盘而与其它点连在一起;C.元件端头之间可能长有其它的导电物; D.烙铁头移开时不慎带锡而与其它点连接。 2、清除方法:A.避免焊锡量过多; B.保证元件在各自位置上排列整齐; C.保持焊盘清洁,避免其它物质在焊盘上停留;D.移开烙铁头时尽可能沿着管脚移。E.加强自身焊接枝术训练。 七、怎样把元件焊下来 1、原则上保焊盘: 方法:A.对于贴装,采用两次堆锡法或两头加热法;B.对于插装,可用吸锡器先把焊点大部分锡去,再用熔化法将元件取下;C.IC、多针元件或插座等也可在锡锅中浸锡取下(这需要经验,非一般情况不可使用)。D.IC一般使用拆焊台。 2、原则上保元器件:A.先加锡熔焊点,拆下一端,再拆另一端;B.多管脚元器件,用电烙铁交替加热,待焊锡熔化后一次拔出器件;C.如果焊接点上的引线是弯成角度的,拆焊时先吸去焊锡,弄直后再拆下; D.IC一般使用拆焊台。 八、焊接的操作方法: 1、坐姿端正,左手拿焊锡丝,右手握(抓)烙铁,眼睛离焊点30cm左右; 2、50W(含50W)以下的烙铁采用持笔式握姿,50W以上的烙铁采用抓式握姿; 3、烙铁头尖端和线路板的夹角一般在35°~55°角之间; 4、烙铁加热后,先把烙铁头放在焊件上稍许加热后再适量放锡丝,烙铁与锡丝的先后时间间隔为1~3(秒),具体情况凭经验,可谓熟能生巧; 5、焊锡量不能过多,否则出现雍肿过饱,甚至漏至反面而造成相邻焊点短路,少则欠缺饱满,一般焊锡量为所焊焊孔体积的90~120%为宜。 6、焊接时要均匀加热,就是烙铁对引脚和焊盘同时加热,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线状焊料,端头一般留出2~5CM的锡丝,借助中指往前推(送焊料)。

线路板安全操作规程

废线路板处理安全操作规程 一.生产运行安全规程 (1)各岗位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和生产实践,并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2)启动设备应在做好启动准备工作,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 (3)严禁用水冲洗电气设备。 (4)擦洗设备要远离转动部件,或在允许的情况下停机擦洗。 (5)设备检修必须通知电工切断电源,并应在开关处悬挂维修标牌后,方可操作。 (6)除设备运行的操作开关外,严禁操作工动用一切电气元件。 (7)非电工人员不得私自拉接电线和拆卸电器装置。 (8)对于运动设备发现异常噪音或震动时要采取急停手段,防止造成更大的损失。 (9)照明设施齐全好用,夜间巡检必须两人同时进行,严禁一人单独巡检。 (10)每天清理粉尘,尤其是池上、设备上.梯台及走台的油粉尘清理彻底,防止粉尘爆炸。 (11)严禁在没有护栏的池边行走,如工作需要,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增加防护手段,并有专人监护。 (12)检修动火之前必须对作业场所经过严格的检测分析,经分析有毒物质浓度须符合动火要求方可动火,特别是检修设备时,要防止粉尘引起爆炸 二.维护安全规程 (1)运行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应熟悉应对构筑物的结构及机电设备的维修规定 (2)应对各种闸阀、护栏、爬梯、管道等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及防腐处理,并及时更换被损坏的照明设备。 (3)应经常检查和紧固各种设备连接件,定期更换联轴器的易损件。 (4)各种管道闸阀应定期做启闭试验。 (5)应定期检查、清扫电器控制柜,并测试其各种技术性能。 (6)应定期检查电动闸阀的限位开关、手动与电动的联锁装置。 (7)在每次停泵后,应检查填料或油封的密封情况,进行必要的处理。

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介绍

XXXXX公司作业文件 检验作业指导书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规定了服装生产用面料、里料和辅料的进货质量检验、生产过程中的工序质量检验、产品完工质量检验和成衣出厂质量检验、外协产品的质量检验的内容和方法以及外检的项目。本规定适用于服装生产过程中的所有质量检验工作。 2 目的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的质量要求已得到满足。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1 GB / T2660—1999 衬衫 3. 2 GB / T2666—2001 男、女西裤 3. 3 GB / T13661—1992 一般防护服 3. 4 GB/12014---2009 防静电工作服 3. 5 GB/8965---2009 阻燃工作服 3. 6 FZ / T80004—1998 服装成品出厂检验规则 3. 7 FZ / T81008—2004 茄克衫 4 职责 4. 1 技术质量部负责本检验规程的制定。 4. 2 技术质量部负责组织服装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检验工作,负责本检验规程的贯彻实施。 4. 3 质量检验员负责按本检验作业指导书的规定实施产品的质量检验工作。 5 检验的方法和内容 5.1 进货质量检验 5.1.1 采购物资按对服装产品质量影响程度的分类 A类:指构成服装产品的主要部分和关键部分,直接影响服装的外观质量和使用性能,有可能导致顾客严重投诉的采购产品。如面料、特殊服装的里料、有纺粘合衬、缝纫线、拉链、绣花、印花等。 B类:指构成服装产品的其它部分,一般不会影响服装的使用效果,即使略有影响,也可以采取补救措施的采购产品。如一般里料、钮扣、四合扣、无纺粘合衬、口袋布、垫肩、松紧、商标等。 C类:指不直接用于服装产品本身,但又起到服装保护作用的采购产品。如包装纸箱、塑

作业指导书及制度

铜川市王益区全新食品有限公司 作业指导书及管理制度 版本号/修改号:2008/01 受控状态: 2008年5月31日发布 2008年6月1日实施铜川市王益区全新食品有限公 烤鸡蛋作业指导书 过程检验作业指导书 成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质量管理制度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设备管理制度 采购管理制度 关键工序管理制度 安全文明生产卫生管理制度 工艺管理制度 检验管理制度 检验规范管理制度 化验室管理制度 员工培训管理制度 成品库管理制度 原材料库房管理制度

文件管理制度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实施细则 检测设备管理制度 车间规章制度 员工奖罚制度 配料过程生产记录 烘烤过程生产记录 包装车间原始记录 产品检验报告 供应商资格认可表 人员名单 采购进货单 不合格原材料采购处理单 不合格品处理单 企业主要检测仪器、设备一览表厂区环境检查记录 个人卫生检查记录 设备维修保养记录 食品添加剂入库记录 食品添加剂出库记录 领料单 半成品检验记录

消毒记录 烤鸡蛋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本公司烤鸡蛋。 2 使用设备 蒸笼、烤箱 3 工艺流程 3.1选蛋:应选择表面光亮无裂痕的鲜鸡蛋。 3.2清洗:应将鸡蛋表面的粪便、血丝等洗干净。 3.3剥壳:将鸡蛋的外壳全部去掉,要求表面光滑无杂物。 3.4腌制:将剥好的鸡蛋放在腌制槽里腌制1个半小时。 3.5烘烤:前半小时150℃后一个半小时300℃,要求烤出的鸡蛋色泽金黄、蛋清劲道,蛋 黄沙暄, 3.6装袋、根据产品不同使用不同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要求袋外干净无杂质,袋口和 袋外无油污。 3.7灭菌:将包装好的鸡蛋放入灭菌箱内温度126℃时间8小时。 3.8成品:将灭菌好的鸡蛋放入成品库里待售。 过程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和使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对生产过程工艺和各项指标进行控制的职责和工作流程,以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2职责 生产部负责抽查生产工艺条件,并对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进行检验。 3、工艺流程 3.1抽样与抽样频率 3.2检验步骤 成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对烤鸡蛋成品各项指标进行控制的职责和工作流程,以确保产品符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模板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目的:对IQC品检人员的作业方法及流程进行规,提高IQC检验作业水平,控制来料不良,提高品质。 1、实用围:来料进料检验 2、质检步骤 (1)来料暂收 (2)来料检查 (3)物料入库 3、质检要点及规 (1)来料暂收:仓管收到供应商的送货单后根据送货单核对来料:数量,种类及标签容等无误后送交IQC 检验,予以暂收,并签回货单给来料厂商。 (2)来料检查:IQC品检人员收到进料验收单后,依验收单和采购单核对来料与标签容是否相符,来料规格,种类;是否相符,如不符拒检验,并通知仓管、采购及生管,如符合,则进行下一步检验。一般先抽查来料的一定比例(以仓库来料质检标准),查看品质情况,再决定入库全检,还是退料。 (3)检查容: (1)外观:自然光或日光灯下,距离样品30CM目视; (2)尺寸规格:用卡尺/钢尺测量,厚度用卡尺/外径千分尺测量; (3)粘性分别按:GB/T4852-2002、GB/T4851-1998、GB/T2792-1998中方法执行,结果记录于《可靠度测试报告》中; (4)包装完好、标识正确、完整、清晰,环保材料查看是否贴有相应的环保标签,第一批进料时要附SGS 报告及物质安全表及客户要求的其它有害物质检测报告;

(5)检验合格后贴上合格标签,填写《物料检验表》并通知仓库入库,仓库要按材料类型(环保与实用型)及种类分开放置标示清楚,成品料由IQC人员包装放于待出货区。以仓库物料质检标准。 (6)物料入库:检查完毕,要提交《原材料进库验货》交上级处理,并对合格暂收物料进行入库登记。异常物料特《原材料进库验货》批示后,按批示处理。 4、注意事项 (1)要保持物料的整洁。 (2)贵重物品及特殊要求物料要逐一检查。 (3)新的物料需给技术开发部确认。 5、异常处理办法 物料在检验过程中发现异常,即时向采购及品管主管反映,录求解决方法,尽快处理。 6、不合格品的处理: (1)IQC判定为不合格时,在产品包装外贴上退货/拒收标签,把产品转移到不合格/退货区域,并报品质主管确认签字后,送采购/生管签名后发到供应商,供应商未在2个工作日回复的报仓库直接作退货处理;如为急料,经品质主管与采购,生管,业务协商后,呈经理审批,按评审意见办理; (2)跟据供应商提供的改善方案,IQC品管员对下批来料改善效果进行确认,并记录结果。 7、材料环保要求管理: (1)原材料必须符合无毒或低毒环保要求,且符合国际环境保护之法律法规要求,每批来料必须符合联昌环境有害物质管理标准之规定,第一批来料必须附有第三方的检测报告(如SGS)及物质安全表及客户要求的其它有害物质检测报告)并贴有环保标签,按批随货物送达; (2)原材料为环保产品,必须要求仓库单独放在环保区域且要分类保管,贴上环保标签;

检验作业指导书

广东宝贝儿婴童用品实业有限公司 BBE/WI-01 作业指导书 受控状态:编制: 分发号:A/0 审核: 发布日期: 2014年11月15日 生效日期: 2014年11月30日批准: 广东宝贝儿婴童用品实业有限公司发布

目录 一、修改记录 (2) 二、原料检验标准 (3) 三、辅料检验标准 (5) 四、首件检验规范 (6) 五、巡回检验规范 (8) 六、成品检验规范 (9) 七、出厂检验操作规范 (11) 八、干燥箱操作规程 (15) 九、电子天平操作规程 (16) 十、注塑机操作规程 (17) 十一、吹瓶机操作规程 (19)

二、原料检验标准 PP树脂: 1、合格供应商评审 1.1 供应商是否有提供营业执照; 1.2 供应商是否能提供产品检验报告; 1.3 对产品的价格、供货的及时性进行评价。 2、检验依据:《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树脂卫生标准》GB 9693-1988。 3、原料检验 3.1感官指标: 本色颗粒,不得有异味、异嗅、异物。 3.2规格型号 应符合采购要求。 4、抽样方案 每批取50kg进行检验。

PET树脂: 1、合格供应商评审 1.1 供应商是否有提供营业执照; 1.2 供应商是否能提供产品检验报告; 1.3 对产品的价格、供货的及时性进行评价。 2、原料检验 2.1检验依据:《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卫生标准》GB 13114-1991 2.2感官指标: 白色颗粒,不得有异味,异臭、异物。

三、辅料检验标准 包装袋检验标准 1、合格供应商评审 1.1 供应商是否有提供营业执照; 1.2 供应商是否能提供产品检验报告; 1.3 对产品的价格、供货的及时性进行评价。 2、辅料检验 外观:袋质均匀、平整、无皱折;无杂质、无污迹。塑料袋应无气泡、缩孔、针孔等缺陷。

电镀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为保证公司的产品表面、外观质量符合客户要求。 2、适用范围:电镀产品的检验。 3、定义: 3.1产品表面的分类:依产品安装后所观察到的面分类。(附件一) 3.1.1 A面:产品安装后,从正前45度上方可观察到的表面。 3.1.2 B面:产品安装后,观察者需左(右)水平转动90°产品才可看到的表面,即产品两侧面。 3.1.3 C面:产品安装使用中,一般情况下观察者不易看到的面即产品的底面和后面。 3.2表面电镀不良:产品在电镀操作过程中所产生的表面缺陷。 3.2.1起泡:镀层与基层之间因附着力不强,造成在表面隆起的现象。 3.2.2脱皮:镀层与基层结合力不够,镀层从基层起皮脱落。 3.2.3烧焦:局部镀层与其它表面镀层产生色差,表面粗糙。 3.2.4露黄:镀层未能完全覆盖基层,而露出黄色的镍层(零配件可盖住的部分除外)。 3.2.5麻点:镀层表面细微的小点。 3.2.6杂质:镀层表面因附者其它金属颗粒(凸状物),而造成表面粗糙。 3.2.7蓝膜:观察镀层表面可见蓝色的反光。 3.2.8露基材:产品表面未被镀层完全覆盖。 3.3非电镀表面不良:产品不是因电镀原因而造成的表面不良。 3.3.1碰伤:镀层表面因碰撞而产生的凹状痕迹。 3.2.2划伤:镀层表面被尖锐物体划出线状痕迹。 3.2.3擦花:镀层表面被硬物擦的轻微线状痕迹。 3.3.4白膜:电镀后,留在镀层表面的电镀液。 3.3.5波面:电镀前,产品表面未抛平整,电镀后可在镀层表面明显看到水波状波纹。 3.3.6砂眼:铸造、压铸件在抛光后,表面留有较大凹坑。 3.3.7气孔:铸造、压铸件在抛光后,表面留下较深的凹坑。 4、权责: 4.1品管部:负责该标准编制,监督车间及外协供应商执行 4.2车间及外协供应商:执行该标准 5、内容: 5.1外观检验: 5.1.1检验条件及方法: 5.1.1.1在自然散射光线下或在无反射光的白色透明光线下进行目测,光照度不低于300Lx(相当于40W日光灯下距离为500mm的光照度),检验员与电镀品之间间距300mm左右(检验员的 矫正视力1.0以上,无色盲),依据产品外观分面分级检验。 5.1.1.2抽检比例为:本体类每批抽检20%,配件类每批抽检15%。 5.1.2电镀件外观检验标准。(附表二) 5.2功能部位检测项目

PCB设计作业指导书

1、目的 规范产品的 PCB 工艺设计,规定 PCB 工艺设计的相关参数,使得 PCB 的设计满足电气性能、可生产性、可测试性等要求,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构建产品的工艺、技术、质量、

成本优势。 2、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公司产品的 PCB 设计和修改。 3、定义 (无) 4、职责 R&D 硬件工程师负责所设计原理图能导入PCB网络表,原理上符合产品设计要求。 R&D 结构工程师负责所设计PCB结构图符合产品设计要求。 R&D PCB Layout工程师负责所设计PCB符合产品设计要求。 5、作业办法/流程图(附后) 5.1PCB 板材要求 5.1.1确定 PCB 所选用的板材、板厚等,例如PCB板材:FR-1、FR-4、CEM-1、CEM-3、纸 板等,PCB板厚:单面板常用1.6mm ,双面板、多层板常用1.2mm或1.6mm,PCB的板材和厚度由结构和电子工程师共同确定。 5.1.2确定 PCB 铜箔的表面处理方式,例如镀金、OSP、喷锡、有无环保要求等。 注:目前应环保要求,单面、双面、多层PCB板均需采用OSP表面处理工艺,即无铅工艺。(特殊工艺要求除外,如:轻触按键弹片板表面需镀金处理) 5.1.3确定PCB有关于防燃材料和等级要求,例如普通单面板要求:非阻燃板材XPC或FR-1 94HB和94V-0; TV产品单面板要求:FR-1 94V-0;TV电源板要求:CEM1 94V-0;双 面板及多层板要求:FR-4 94V-0。(特殊情况除外,如工作频率超过1G的,PCB不 能用FR-4的板材) 5.2散热要求 5.2.1PCB 在布局中考虑将高热器件放于出风口或利于空气对流的位置。 5.2.2大面积铜箔要求用隔热带与焊盘相连,为了保证透锡良好,在大面积铜箔上的元件 的焊盘要求用隔热带与焊盘相连(对于需过1A以上大电流的焊盘不能采用隔热焊 盘),如下图所示:

重力铸造作业指导书

重力铸造作业指导书 一、岗位要求 1、要正确穿戴劳保用品。 2、浇铸工对现场使用的设备、模具、砂芯、工具进行检查确认。 3、每班浇铸的前两件操作者自检,自检内容包括外观质量(是否存在明显缺陷)、浇冒口高度、模具状态、是否断芯等,并将研芯自检作为作业准备验证,首件自检合格填写首末件对比记录。 二、重力浇铸设备及要求 1、检查浇注机的状态是否良好,翻转时间、凝固时间是否符合工艺。 2、铝水是否合格,浇注温度是否在工艺允许的浇注范围,变质时间是否超过工艺要求。 3、浇包等工具要喷好防护涂料(被覆剂)并烘干好。 4、检查模具的使用状态是否良好,活块是否齐全好用,模温是否符合工艺要求,各附属装置(水冷、加热器)是否齐全且正常好用。 5、检查砂芯是否合格。 三、浇注作业 1、检查浇注机运行是否正常,循环冷却是否启动,应用的各种工具、涂料、铸造钳子、过滤网是否齐备。将浇包提前在炉台上预热并喷涂涂料(被覆剂),喷料后继续放在炉台上加热,严禁用熔化好的铝合金液预热浇包。 2、浇包在使用前必须放在坩埚炉台上及烘烤预热,使用过程中要继续随炉烘烤,浇包内外不允许有铝皮等异物,并注意保持其清洁度。 3、检查模具是否可以正常开合,分型面涂料是否清理干净,顶杆顶出是否平衡、顺畅,合模间隙是否符合作业标准卡要求,合格后进行下一步。 4、下芯前对砂芯表面质量及砂芯随件单上射芯日期进行检查,看砂芯是否有裂纹、缺肉、破损等影响产品质量状况,检查合格后方可下芯,下芯后用手感觉砂芯是否牢靠,若有活块需检查活块是否下到位、是否牢靠,检查完毕后用疯抢将模具型腔内残砂吹净后再合模,全模完毕后在浇注口杯内放置挡渣过滤网,过滤网位置正确,确保铝液从过滤网的正中心通过。 5、采用手工浇注,浇注铝液操作如下:首先,浇包底部与铝液液面成45-60度角,用汤勺底部轻轻推开铝液表面氧化皮,平稳而迅速的转动浇包,将汤勺沉入合金液中舀取足铝液。浇注是从浇口一侧倒入,浇嘴距浇口杯不超过十公分,浇注时先慢后快再慢,尽量平稳,浇包内舀取的铝液全部浇完,没有浇完的铝液不允许再往熔化炉里倒,要放到专用的盛放处。浇注玩后要及时清理浇包上氧化皮,严格禁止带氧化皮的浇包浸入铝液。 6、铸件出模后浇注操作者对其外观质量进行检查(按照各产品浇注作业标准卡),根据铸件状态适当调整模具涂料层或其他(如顶杆、料点、拔铝等)情况。处理完毕继续进行下一轮浇注。 7、每班生产结束后,操作者要在随件单上如实记录生产数据,向下一班操作者反映模具使用状况及设备运行情况,并认真记录在交班记录中。 注:1)两班按交接班规定的时间交接,接班过程中模具不允许停产。请交班人员相互配合。 2)正常生产中若模具出现问题要及时向模修人员反映,若夜班出现模具问题需要停产的需及时向车间主任请示。 3)在检查中发现铸件出现缺陷,但是可以通过补焊来进行弥补的铸件,应在本工序进行补焊(若无需保留砂芯焊补产品,经生产部同意可以由后道清理工序补焊),并做好记录。 4)浇注操作开始前浇注操作者一定先将浇包准备好,在浇注过程中不允许使用刚准备的浇包用来舀铝液。 5)浇注过程中浇包中的铝皮一定要做到用一次清理一次。 6)浇注前检查过滤放置位置,严禁滤网粘在铸件的情况发生。

过程检验作业指导书

过程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了加强产品生产现场品质的管控,有效的控制和降低潜在的质量风险,确保生产过程中产品品质处于受控状态。 2.适用范围 适用本公司所有产品的从领料生产到包装完成各工序的检验。 3.检验依据 产品图纸、检验指导书、样品、装配工艺等产品资料文件。 4.检验程序 4.1.物料入场检验 1.1人员及职责 装配线设置物料专员,负责从仓库领取当天装配水炮所用物料,分配不同物料给不同工位装配人员。 1.2具体工作内容 所需的物料。 规格型号、外观、一致性、性能等,检验无误后,开始组装。 2.部件组装检验 2.1自检 装配人员每装配完成第一个部件后,进行自检合格后在装配剩余部分,整批装配完成后逐个进行自我检验,全部无误后,才能流到下一工序。 如果组装的部件有一部分部件组成,则装配人员需要对上一工序的部

件进行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2.2互检 装配人员在一批部件自检完成后,要求相邻工序装配人员或下一工序装配人员给做互检,互检完成后,检验人签字确认。 2.3巡检 4巡检是生产过程中,检验员对生产出的产品进行巡回检验,质检员对产品进行抽样家宴,目的是为了防止成批不合格品的发生或工艺发生异常。 检验员对个生产工序产品品质状况进行巡回检查,在巡检过程中需特别注意物料加工的工位、常换人、有新人上岗的工位以及关键工位,如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生产管理负责人进行改善。 巡检过程中同时注意操作人员是否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如发现操纵人未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应立即要求作业人员改善。检验员有权对不符合规定的操作,现场易引发质量问题和生产效率的操作,要求进行整改。 5.不合格的处理方法 5.1由自检、互检发现的由装配人员引起的不合格品,由装配人员自行返工维修,返工后的产品需要重新检验。返工返修仍然不能解决的,可以做报废处理。 5.2巡检发现不合格品,必须标识隔离单独存放,进行集中统一处理。并调查原因,改进装配流程、方法。 6.出现以下情况,检验员可以拒检 6.1 使用未按周期检定或校准的仪器、设备生产出来的产品

检 验 作 业 指 导 书

检验作业指导书 一、木工、喷胶、硬皮巡检 1、熟悉检验标准、检验项目及要求. 2、按照公司规定的抽样方案,对敲好抓钉的木板孔位进行抽检(要求用大货螺丝旋),并核对样板防止孔位偏移现象。整体试装:常规产品每款至少2张以上;新产品3张以上;之前出现问题较多的产品3张以上;来料无法判定的木板3张以上、特殊情况加大试装比例或进行全组。其余按照检验标准要求。 3、海绵、树脂喷胶棉、硬皮等必须按照订单要求,防止裁错、用错、拿错。 4、所有硬皮产品经抽检合格后方可流入下道工序.硬皮其他要求按照检验标准。 二、现场待装配、包装的配件检验 1、根据公司规定的抽样方案,对生产领用的软件外观质量进行抽样检验,允收范围内时, 不良品剔出,返工或更换。超出允收范围时,退回上道工序重检或通知责任部门及时处理。 2、本批领用的配套软件少于抽样基数时,采用全检方案,不良品剔出。 3、对现场不需组装的产品各配件进行随机抽样试装,常规产品每款至少2张以上;新产品3张以上;之前出现问题较多的产品3张以上;特殊情况加大试装比例或进行全组。其余按照检验标准要求。 3、试装产品检验内容: 5.1安装后整体外形是否有歪斜不正现象,尺寸是否控制在公关范围内; 5.2安装螺丝配置是否正确; 5.3升降机构是否灵活; 5.4脚垫、脚轮有无异常,转椅移动是否灵活; 5.5产品功能是否完好,有无异常声响; 5.6产品着地平整度及安全性能。 三、现场安装半成品检验 1、对现场员工安装的半成品或成品,采用全检方案。 2、检验内容 2.1安装后整体外形是否有歪斜不正现象,尺寸是否控制在公关范围内; 2.2安装螺丝是否到位,螺丝端部是否有毛刺; 2.3脚垫、脚轮有无异常,转动是否灵活; 2.4产品着地平整度及安全性能。 3、存在不良的装配产品或半成品剔出,并监督责任人返修。 4、半成品安装后随机抽样试装,每批次不得少于2只,试装产品检验内容同上述现场待装 配、包装的配件检验中的第5条。 四、包装入库检验 1、纸箱唛头的名称、规格内容是否正确,各标识、标记及其位置是否正确。 2、产品各配件内包装是否符合工艺要求。 3、根据公司规定的抽样方案两倍基数,对箱内各配件数量、摆放方式要求进行检验。抽样 过程中出现一箱有存在不符合项的,即通知责任人全部自检返工。 4、属散装出货的产品,对照“产品领料单”对各相关配件的包装分别进行抽样检验,检验 操作方式同上述包装入库检验中的第3条。 5、产品包装检验内容: 5.1包装袋规格、印刷是否正确;

检验作业指导书

检验作业指导书 1.进料检验 1.1 定义 进料检验又称来料检验,是制止不良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进料检验由IQC执行。 1.2 检测要项 IQC在对来货检验前,首先应清楚该批货物的品质检测要项,不明之处要向本部门主管问询,直到清楚明了为止。在必要时,IQC验货员可从来货中随机抽取两件来货样,交IQC主管签发来货检验临时样品,并附相应的品质检测说明,不得在不明来货检验与验证项目、方法和品质允收标准的情况下进行验收。 1.3 检验项目与方法 1.3.1 外观检测 一般用目视、手感、限度样品进行验证。 1.3.2 尺寸检测 一般用卡尺、千分尺、塞规等量具验证。 1.3.3 结构检测 一般用拉力器、扭力器、压力器验证。 1.3.4 特性检测 如电气的、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特性一般采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1.4 检验方式的选择 1.4.1 全检方式 适用于来货数量少、价值高、不允许有不合格品物料或公司指定进行全检的物料。 1.4.2 免检方式 适用于低值、辅助性材料或经认定的免检厂来料以及生产急用而特批免检的,对于后者IQC应跟进生产时的品质状况。 1.4.3 抽样检验方式 适用于平均数量较多、经常性使用的物料。 样本大小:批量的10%(不少于20件),允收数AC=0,拒收数RE=1。 1.5 检验结果的处理方式 1.5.1 允收 经IQC验证,不合格品数低于限定的不合格品个数时,则判为该批来货允收。IQC应在验收单上签名,盖检验合格印章,通知货仓收货。

若不合格品数大于限定的不良品个数,则判定该送检批为拒收。IQC应及时填制《IQC退货报告》,经相关部门会签后,交仓库、采购办理退货事宜。同时在该送检批货品外箱标签上盖“退货”字样,并挂“退货”标牌。 1.5.3 特采 特采,即进料经IQC检验,品质低于允许水准。IQC虽提出“退货”的要求,但由于生产的原因,而做出的“特别采用”的要求。 若非迫不得已,公司应尽可能不启用“特采”。“特采”必须由总经理批准,可行时还必须征得客户的书面许可。 1.5.3.1 偏差 送检批物料全部不良,但只影响工厂生产速度,不会造成产品最终品质不合格。在此情况下,经特批,予以接收。此类货品由生产、质检单位按实际生产情况,估算出耗费工时数,对供应商做扣款处理。 1.5.3.2 全检 送检批不合格品数超过规定的允收水准,经特批后,进行全数检验。选出其中的不合格品,退回供应商,合格品办理入库或投入生产。 1.5.3.3 重工 送检批几乎全部不合格,但经过加工处理后,货品即可接受。在此情况下,由公司抽调人力进行来货再处理。IQC对加工后的货品进行重检,对合格品接受,对不合格品开出《IQC退货报告》交相关部门办理退货。此类货品由IQC统计加工工时,对供应商做扣款处理。 1.6 紧急放行控制 1.6.1 紧急放行内涵 a. 紧急放行的定义 紧急放行是指生产急需来不及验证就放行产品的做法,称为“紧急放行” b. 紧急放行条件 产品发现的不合格能在技术上给以纠正,并且在经济上不会发生较大损失,也不会影响相关、连接、相配的零部件质量,可紧急放行。 1.6.2 紧急放行的具体操作步骤 1.6. 2.1 应设置适当的紧急放行的停止点,对于流转到停止点上的紧急放行产品,在接到证明该批产品合格的检验报告后,才能将产品放行。 1.6. 2.2 若发现紧急放行的产品经检验不合格,要立即根据可追溯性标识及识别记录将不合格品追回。 2.过程检验: 过程检验(IPQC)指来料入仓后,至成品组装(或包装)完成之前所进行的质量检验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