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氯喹啉酸残留与毒理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二氯喹啉酸残留与毒理研究进展

二氯喹啉酸残留与毒理研究进展

二氯喹啉酸残留与毒理研究进展二氯喹啉酸残留与毒理研究进展前言二氯喹啉酸,英文通用名quinclorac(化学名称3,7-二氯-8-喹啉羧酸),是BASF公司开发的芽前芽后新型水稻田除草剂,该药具有用量少、残效期长、对稗草特效、施用适期宽等优点。

目前该产品已在我国获得登记,快杀稗粉剂已在国内合成并被逐渐推广使用,由于一些用户对二氯喹啉酸的除草特性等缺乏足够的认识,盲目应用和扩大剂量,从而导致作物发生药害,特别是土壤中残留的二氯喹啉酸对后茬轮作物蚕豆、苜蓿[1]、小麦[2]等造成一定毒害。

本文对国内外学者有关二氯喹啉酸除草剂残留降解、毒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概述,以期对指导二氯喹啉酸的安全合理使用有所裨益。

1 二氯喹啉酸的残留活性及其影响因子二氯喹啉酸是一种激素型除草剂,作用靶标为植物体内的合成激素,通过干扰植物激素调节的酶的活性,使生物体生长、代谢不能正常进行,出现叶子变小、扭曲、颜色加深、生物量减少,严重者枯萎坏死,直至整株死亡而达到除草的目的。

多方面的研究表明,二氯喹啉酸在环境中的活性除受其本身的结构决定外,还与土壤湿度、环境温度和施药量等因素有关。

张付斗[3]等通过室内模拟,认为土壤湿度是影响土壤处理除草剂(二氯喹啉酸)活性的重要因素,且其活性随土壤湿度的提高而提高;Sunohara,Y.[4]认为升高温度(20—30℃)能增加经二氯喹啉酸处理的玉米叶乙烯的产量,并指出二氯喹啉酸活性的提高是乙烯产量增加的原因之一。

Barnes,A[5]研究发现果胶酶、纤维素酶、木瓜蛋白酶等酶能增强二氯喹啉酸的活性。

Manthy,F,A.[6]在用表面活性剂物质与二氯喹啉酸混配试验后指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物质HLB 明显提高二氯喹啉酸活性10倍以上;不同农药或相同农药不同比例与二氯喹啉酸混用,其活性亦存在差异[7]。

同一作物不同生长期对二氯喹啉酸的反应亦不同,国外有学者利用非线性回归分析了Crab grass生长期与二氯喹啉酸作用的关系,得出结论为萌芽前和2—4分蘖期GR50较低[8];对棉花生长的影响浓度也表现出极大的差异[9],棉花出土前、子叶期、幼芽期对应的GR50浓度分别是140g/ha,70g/ha和9g/ha。

二氯喹啉酸在水稻、土壤和田水中消解动态及残留

二氯喹啉酸在水稻、土壤和田水中消解动态及残留
、神锄 ,化学
名 称 为 3 一 氯 一一 啉 羧 酸 , 分 子 式 为 , 二 7 8喹
药 方式 为兑水 喷雾 。
co 5 1 O ,是一种 内吸式激素类选择性芽前 、 1 C2 2 H N 芽 后 除草剂 【,主要 用于 防治 农 田及 草 坪 中稗草 、 1 ] 马唐等单子叶杂草 , 对部分阔叶杂草也具有一定抑 制作用 ,近几年应用越来越广泛[ 】 2 。陈泽鹏 等 。 ]
发现在 p H值为 5 4的烟区土壤中,二氯喹啉酸半 . 8 衰期为 2 . ~ 3 0 ,但是 C eg 】 2 42. 0 3d hn 等 认为在淹水
条件下的稻田系统 中, 秸秆分解动力学与在非淹水 条件下不同。为探明二氯喹啉酸在稻 田系统中的消 解速率及最终残留,笔者分别 于 2 0 、20 08 09年在 山东省济南市 、 黑龙江省铁力市 、 浙江省杭州市开 展 农药 残 留试验 ,旨在评 价这 一除草 剂 的环境 安全 性 ,为二氯喹啉酸的合理安全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仪器设备 : 高效液相色谱系统 : C U T la A Q IYUt r Pr r ac C ( t s公 司 ) e om ne L f Wa r e ;质 谱 系 统 : Mi o s QutoUt T质谱 仪 ( tr公 c mas at lmaI r r i MP Wa s e 司) ,高速 分散机 :德 国 IA— r 2 。 K MekT 5 试 剂 :甲醇 ( 色谱 纯 ) ;二氯 甲烷 ( 色谱 纯 ) 。 二氯 喹啉 酸标准 品 :购 自 D . hes re,纯 r E rnt fr o
生态环境学报 2 1,067: 1 814 0 12 (.)13 .12
Ec l g n n io m e t l c e c s o o ya d E vr n n a i n e S

稻田稗草对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研究进展

稻田稗草对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研究进展

稻田稗草对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研究进展罗沙;余柳青;刘都才;何可佳【摘要】Barnyardgrasses are among the most problematic weeds on farm lands, which can cause crop yield reduction, especially the rice. For its excellent effects, quinclorac has been used for controlling barnyardgrass for more than twenty years all over the world. Resistance to quinclorac in barnyardgrass has been observed in some areas due to herbicide selective pressure and genetic factors, and it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The authors summarized the action and selection mechanisms of quinclorac, barnyardgrass resistance mechanisms to the herbicides and the resistance status in rice fields, and finally proposed some suggestions to reduce or delay the development of quinclorac resistance in this paper.%稗草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杂草之一,对世界粮食生产特别是水稻生产危害较大.二氯喹啉酸作为一种优良的除稗剂,在世界各地水稻田中已广泛应用20多年.但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部分地区稗草因选择压力和遗传因素对二氯喹啉酸产生了抗药性,且情况日益严重.文章综述了稻田稗草对二氟喹啉酸产生抗药性的现状,讨论了二氯喹啉酸的作用机制和选择机制,对其抗性机理作了一定的分析,并对如何减少和延缓抗性产生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期刊名称】《植物保护》【年(卷),期】2011(037)001【总页数】4页(P7-10)【关键词】稗草;二氯喹啉酸;抗药性【作者】罗沙;余柳青;刘都才;何可佳【作者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310006;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长沙,410125;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安全科学技术学院,长沙,410125;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310006;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长沙,410125;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安全科学技术学院,长沙,4101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51.21稗草(Echinochloa spp.)是世界性恶性杂草[1],危害水稻、大豆、棉花、玉米、小麦等农作物,造成作物减产,对水稻的影响尤为严重。

二氯喹啉酸土壤残留对后茬蔬菜药害测定及修复研究

二氯喹啉酸土壤残留对后茬蔬菜药害测定及修复研究

二氯喹啉酸土壤残留对后茬蔬菜药害测定及修复研究杨彩宏;冯莉;田兴山;陶卫萍;岳茂峰;崔烨【摘要】采用室内盆栽土壤添加法测定二氯喹啉酸土壤残留对几种蔬菜的药害情况,并初步采用土壤添加活性炭和煤渣进行药害修复.结果表明:在二氯喹啉酸土壤残留设定浓度范围内,从不同蔬菜根长、株高、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看,豆角基本不受影响,而其他3种蔬菜根的生长影响相对较大,表现为根部显著肿大,畸形严重,其中菜心对土壤中二氯喹啉酸残留敏感性最高,IC10(抑制根长10%生长所需浓度)为0.176μg/kg,其次为黄瓜(IC10:4.918μg/kg)和辣椒(IC 10:7.5μg/kg).土壤添加活性炭(0.4 g/kg)和煤渣(4 g/kg)均对二氯喹啉酸土壤残留导致的黄瓜药害有一定的缓解效果.此结果可为田间合理选择轮作作物种类提供重要的参考.【期刊名称】《广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43)002【总页数】6页(P62-66,封2)【关键词】二氯喹啉酸;土壤残留;药害;活性炭;煤渣煤渣;修复【作者】杨彩宏;冯莉;田兴山;陶卫萍;岳茂峰;崔烨【作者单位】广东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3随着现代农业不断发展,化学除草技术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应用化学除草剂防除农田杂草对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假单胞菌HN36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的修复及其机理研究

假单胞菌HN36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的修复及其机理研究

假单胞菌HN36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的修复及其机理研究二氯喹啉酸是防除稻田稗草的特效选择性除草剂,在稻田中普遍使用。

在稻烟轮作地区,由于前茬稻田使用除草剂二氯喹啉酸,其土壤中的残留致使后茬烟草出现畸形生长现象,严重影响烟草产量和质量。

生物降解是消除土壤中残留二氯喹啉酸的最主要途径。

针对受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的生长发育异常现象,本文从考察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的主要生理机制着手,探讨了微生物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的修复作用及其主要机制。

首先进行降解微生物的分离,将采集自农药厂的废水处理污泥样品,在二氯喹啉酸选择压力下进行富集培养驯化,获得一株二氯喹啉酸高效降解菌HN36,同时对菌株HN36从生理生化、蛋白质学角度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探讨其降解特性、主要降解酶和中间代谢产物,并推测其对二氯喹啉酸的代谢途径。

最后,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菌株HN36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的修复效应。

本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以盆栽烟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二氯喹啉酸对其农艺性状、生理特性及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二氯喹啉酸对烟株的叶宽、叶长和株高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叶宽的抑制作用最强。

二氯喹啉酸浓度为3.34×10-2mg/kg时,第40d的抑制率为叶宽(57.10%)>株高(53.52%)>叶长(22.25%)。

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的阈值为1.33×10-2mg/kg干土。

二氯喹啉酸处理后,烟草的保护酶SOD、POD及CAT活性与对照相比均下降,其中SOD和CAT响应土壤中二氯喹啉酸的灵敏度大于POD。

·OH-、O2·-及MDA含量均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和二氯喹啉酸浓度的增大,含量升高。

内源激素IAA、GA3及ZR的含量较对照显著降低,而ABA的含量则高于对照。

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受害烟株茎尖细胞的细胞壁、脂膜、细胞质、液泡等细胞器发育异常;叶片中叶绿体、基粒、外膜、片层结构等破坏严重,部分细胞发生病变。

二氯喹啉酸的生态毒理学研究进展

二氯喹啉酸的生态毒理学研究进展

二氯喹啉酸是一种激 素型除草剂 .作用靶 二氯喹啉酸是一种典型的细胞壁生物合成抑制
收 稿 日期 :2 0 — 6 1 06 0 — 5
1 — 3

维普资讯
职碣钟学 翟蠼
P si d c n ea dA mii rt n 20 . () et ieS i c n d ns ai 062 9 c e t o 5
前该 产品 已在我 国水稻上获 得登记 .产 品 10 物量减少 ,严重者枯萎坏死 .直至整株死 亡而 5 多个 许多学者从不 同的角度对二氯喹啉酸进 达 到 除 草 的 目的 多 方 面 的研 究 表 明 .二 氯 喹 行 了研 究 .本 文 简要综 述 了二 氯 喹啉 酸 的残 啉 酸在 环境 中 的活性 除受 其 本身 的结 构 决定
A r utr , B in , 1 0 2 ;2 n tue frPa tPoet n a d E v o m n rtci ; g cl e i u e ig 0 0 6 .Isi t o l rtc o n n i n e tPoet n j t n i r o
B in cd m f g cl rl ce c ,B in ,1 0 8 hn ) e igA a e yo A r ut a S i e e ig 0 0 9C ia j i u n j
Ad a cs f ee rho c -o ioo yo ic rc v n e sa c n E o txc lg f oR Qun l a o
s Wec e , Y igh n2( .Istt o h ot lo goh mi l, M ns y o 0 nh u Pnz og 1 ntuefrte C nr fA rc e c s i o a iir f t

稻田残留二氯喹啉酸对后茬烤烟的危害及其修复研究进展

稻田残留二氯喹啉酸对后茬烤烟的危害及其修复研究进展

稻田残留二氯喹啉酸对后茬烤烟的危害及其修复研究进展韩锦峰;张志勇;刘华山;王晓军【摘要】从二氯喹啉酸对烟草生长、生理、茎叶组织解剖结构和土壤活性的影响等方面论述了关于稻田施用二氯喹啉酸对后茬烤烟的危害及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在理论上和生产上需进一步研究的课题.%Hazardous effects of quinclorac to flue-cured tobacco were reviewed with regards to growth, physiology, anatomical structure of plants and its influence on soil activity. Future research in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was proposed.【期刊名称】《中国烟草学报》【年(卷),期】2013(019)001【总页数】3页(P81-83)【关键词】二氯喹啉酸;烤烟;危害;修复【作者】韩锦峰;张志勇;刘华山;王晓军【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河南郑州文化路95号4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72.08近年来发现在稻烟轮作区,前茬水稻田土壤中残留的除草剂二氯喹啉酸对后茬烤烟的生长,产量有不良的影响,给烟叶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1],引起了广泛的注意,本文就不多的资料对这一问题作一综述,以期为深入研究和尽快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1 二氯喹啉酸的降解特点3,7—二氯喹啉酸(快杀稗),通用名Quinclorac,化学名称为3,7—二氯—8—喹啉羧酸,是一种激素类型除草剂,在水稻田杀除稗草特别有效,原药为无色晶体,熔点274℃,20℃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065 mg/L(pH7),对光、热和pH (3—9)稳定,无腐蚀性[2],光对其降解微弱[3],酸性环境中也不易降解[4],土壤中二氯喹啉酸的消失与土壤湿度呈线性关系(R2=0.96)[4],温度对土壤中二氯喹啉酸的降解有一定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和酶活性来实现的[5],在田间自然状态下二氯喹啉降解缓慢,土壤中残留时间长[6],稻田施用后6个月仍有相当多残留的二氯喹啉酸[2,7],在稻田施用推荐量(150 g/hm2)的情况下,偏酸性土壤,经过269 d后才对烟草叶宽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经过342 d后,才消除到对烟草根生长没有显著影响的范围[8],与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指出的施用二氯喹啉酸的田里一年后才能种烟的结论一致。

稻田残留二氯喹啉酸致后茬烟草畸形的解毒剂筛选

稻田残留二氯喹啉酸致后茬烟草畸形的解毒剂筛选

稻田残留二氯喹啉酸致后茬烟草畸形的解毒剂筛选
稻田过量施用除草剂二氯喹啉酸后,土壤中残留的二氯喹啉酸可致后茬烟草生长畸形。

为了缓解二氯喹啉酸对烟草的危害,研究了淡紫拟青霉菌剂、修根、欧甘、碧护、三十烷醇、海洋寡糖钾、植物动力2003~+、阿卡迪安、诱导龙和碳酸钾等10种药剂对烟草二氯喹啉酸药害的解毒效果。

结果表明,淡紫拟青霉菌剂和碳酸钾对低残留二氯喹啉酸引起的烟草畸形有很好的缓解作用,烟株的叶宽、叶长、株高表现较好;碧护、三十烷醇和植物动力2003~+对烟草畸形有暂时的减轻作用;修根、欧甘、海洋寡糖钾、阿卡迪安和诱导龙解毒效果均不理想。

鉴于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针对二氯喹啉酸药害的解毒剂,建议烟区前茬水稻田尽量避免使用含有二氯喹啉酸成分的除草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氯喹啉酸残留与毒理研究进展前言二氯喹啉酸,英文通用名quinclorac(化学名称3,7-二氯-8-喹啉羧酸),是BASF公司开发的芽前芽后新型水稻田除草剂,该药具有用量少、残效期长、对稗草特效、施用适期宽等优点。

目前该产品已在我国获得登记,快杀稗粉剂已在国内合成并被逐渐推广使用,由于一些用户对二氯喹啉酸的除草特性等缺乏足够的认识,盲目应用和扩大剂量,从而导致作物发生药害,特别是土壤中残留的二氯喹啉酸对后茬轮作物蚕豆、苜蓿[1]、小麦[2]等造成一定毒害。

本文对国内外学者有关二氯喹啉酸除草剂残留降解、毒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概述,以期对指导二氯喹啉酸的安全合理使用有所裨益。

1 二氯喹啉酸的残留活性及其影响因子二氯喹啉酸是一种激素型除草剂,作用靶标为植物体内的合成激素,通过干扰植物激素调节的酶的活性,使生物体生长、代谢不能正常进行,出现叶子变小、扭曲、颜色加深、生物量减少,严重者枯萎坏死,直至整株死亡而达到除草的目的。

多方面的研究表明,二氯喹啉酸在环境中的活性除受其本身的结构决定外,还与土壤湿度、环境温度和施药量等因素有关。

张付斗[3]等通过室内模拟,认为土壤湿度是影响土壤处理除草剂(二氯喹啉酸)活性的重要因素,且其活性随土壤湿度的提高而提高;Sunohara,Y.[4]认为升高温度(20—30℃)能增加经二氯喹啉酸处理的玉米叶乙烯的产量,并指出二氯喹啉酸活性的提高是乙烯产量增加的原因之一。

Barnes,A[5]研究发现果胶酶、纤维素酶、木瓜蛋白酶等酶能增强二氯喹啉酸的活性。

Manthy,F,A.[6]在用表面活性剂物质与二氯喹啉酸混配试验后指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物质HLB明显提高二氯喹啉酸活性10倍以上;不同农药或相同农药不同比例与二氯喹啉酸混用,其活性亦存在差异[7]。

同一作物不同生长期对二氯喹啉酸的反应亦不同,国外有学者利用非线性回归分析了Crab grass生长期与二氯喹啉酸作用的关系,得出结论为萌芽前和2—4分蘖期GR5 0较低[8];对棉花生长的影响浓度也表现出极大的差异[9],棉花出土前、子叶期、幼芽期对应的GR50浓度分别是140g/ha,70g/ha和9g/ha。

许多学者研究发现不同品种的植物对二氯喹啉酸除草剂的反应不同,即存在选择性,其选择性机制国外研究较深入,Koo[10]等人认为二氯喹啉酸是一种典型的细胞壁生物合成抑制剂,玉米、水稻等植物经10μM二氯喹啉酸处理6小时内,植物细胞壁生物合成明显受到抑制,且在0-10μM内是剂量相依关系,他同时发现抗性植物水稻的苗组织细胞壁生物合成受抑制程度不如玉米苗组织,说明在根组织细胞壁生物合成受到抑制的程度下,苗组织仍有能力使植株继续生长,认为不同植株相同部位的组织对二氯喹啉酸的敏感性是耐药性差异的原因所在[11]。

Gronnan[12-13]则持不同的观点,认为二氯喹啉酸的残留毒性与其刺激植物乙烯生物合成密切相关,细胞壁生物合成受到抑制是因为产生的乙烯抑制了细胞壁合酶活性,随后,他进一步指出,最终来源于二氯喹啉酸刺激ACC合酶生成乙烯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副产品氰化物(HCN)是导致敏感作物表现残毒的首要原因。

关于植物对二氯喹啉酸的反应差异原因目前没有定论,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原因终将水落石出。

2 残留与降解二氯喹啉酸在水田环境中的降解方式主要为光解,微生物降解很微弱,几乎无挥发和水解。

水田环境中的二氯喹啉酸在光照下,经氧化,脱羧酸和光亲核水解反应,生成的光解产物经HPLC,GC或GC-MS法确认,主要产物为3,7-二氯喹啉[14]。

在土壤或高于正常使用剂量的稻田水中,阳光或紫外光照射下,有3-氯-8-喹啉酸生成。

二氯喹啉酸在水土环境中的降解速度主要受本身结构决定,但与光照,环境pH值和土壤湿度等也密切相关。

2.1 光照二氯喹啉酸的紫外光-可见光吸收光谱图表明,其最大吸收峰在240nm以下,而在太阳光的紫外光部分(295-450nm)吸收值很小,同时,其荧光光谱图表明二氯喹啉酸的最大激发波长为240nm和317nm,而最大荧光发射波长为352 nm,这些光学特征可以推测二氯喹啉酸在环境中的直接光解是很微弱的,实验也证明了这种推测。

在254nm光照射下,二氯喹啉酸迅速光解,其光解半衰期在过滤灭菌的田水中为8h,在纯水中为18.5 h,在紫外光300-450 nm照射下,纯水中是稳定的,T1/2为41.1天,黑暗条件下41天内含量无变化,太阳光照射下,纯水中很稳定(44天内含量无变化),但在水田中消解很快,7 h内消解率为10%,7-104 h内消解8.5%[14]。

在高压汞灯照射下,二氯喹啉酸在水溶液中的降解很快,且光敏剂丙酮或光氧化剂过氧化氢的存在会加快其降解[15]。

2.2 环境pH值二氯喹啉酸是一种弱酸(pKa=4.35),它的存在形态与周围环境pH值密切相关[16],pH<4.5,分子态的二氯喹啉酸易透过质膜,在生物体内富集、代谢;pH较高情况下,二氯喹啉酸呈离子状态,不易透过细胞膜,同时,二氯喹啉酸在水土环境中也不易被土壤吸附。

宋稳成[15]研究了高压汞灯照射下,二氯喹啉酸在不同pH值缓冲液中的光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二氯喹啉酸在水溶液中光解呈一级动力学反应,体系pH值对其光解有显著影响,5≤pH≤8时,光解随pH值升高而加快,呈现显著的线性正相关。

2.3 土壤温度、湿度温度和湿度是影响二氯喹啉酸在环境中降解的又一重要原因。

Hill,B.D[17]研究发现,土壤中二氯喹啉酸的消失与土壤湿度呈显著线性关系(R2=0.96),回归方程为:%残留量=101%-0.18×湿度(湿度范围117~300%),湿度影响着二氯喹啉酸在土壤中的可溶性及活性,进而影响其消解速度。

而温度影响二氯喹啉酸降解主要是通过影响土壤微生物和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微生物分解化合物的速度。

3 残留量测定方法研究自二氯喹啉酸开发至今,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其在水、土、作物等环境中的残留量测定进行了许多研究,主要研究方法有化学分析测定法和生物测定法。

3.1 化学分析测定法化学分析测定法是利用化学仪器和化学分析手段来检测样品中二氯喹啉酸含量,其关键技术为提取方法和检测器。

分析方法主要有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

3.1.1提取方法研究二氯喹啉酸在水、土壤样品中的提取方法有液-液分配萃取和固相提取,采用液-液分配法虽能达到较高的回收率(80-100%),但因其耗时,繁琐,以及消耗大量的有机溶剂而不太受欢迎。

王一茹[18]等采用的C18键合硅柱提取法,与传统液-液分配法比较有三大优点:(1)对水样,它可以就地取样过柱提取,省去大量样品的包装和储运;(2)可根据被测农药的理化性质选用合适的键合硅柱和洗脱剂,能有效的消除本底干扰,达到理想的分离、提纯效果;(3)液-液萃取需大量的有机溶剂(几百毫升),且需浓缩方可进行仪器分析,而键合硅柱萃取一个样品仅需少量的有机溶剂(2-3毫升),亦不必浓缩,从而获得更准确和精确的分析结果。

目前国外有学者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和荧光衍生法对土样中二氯喹啉酸进行提取、纯化后HPLC测定,达到很高的回收率(96%)和其它方法达不到的检测限(0.5ppb)[19]。

3.1.2气相色谱检测法(GC)一般认为,GC法不能检测对热不稳定的化合物,为了克服二氯喹啉酸的热不稳定性,对其进行衍生化是很有必要的,王一茹[18,20]分别用N-甲基-N-(特丁基二甲基硅)三氟乙酰胺(简称MTBSTFA)和重氮甲烷将二氯喹啉酸衍生化,衍生物对GC-FID和GC-ECD产生良好的响应,并出现对称峰,方法回收率为90% -108%,检测限达到1ppb3.1.3液相色谱检测法(HPLC)利用HPLC检测样品中二氯喹啉酸的残留量,国内外已有很多报道,如王一茹[14,18,20],逯忠斌[21],马莺[22],Grossmann,K.[11],Lamoureux, G. L.[23]等都运用配有紫外检测器的HPLC测定了不同条件下水土或作物中二氯喹啉酸的残留量,同时,Grossmann,K.[11]等人还利用14C标记二氯喹啉酸配以放射性检测器的HPLC对环境中二氯喹啉酸行为及其残留量进行了研究,均到了较好的回收率和很好的重现性。

3.2 生物测定法为了评价水土中残留的二氯喹啉酸对作物或水生生物的毒害,生物测定二氯喹啉酸便应运而生,该法简便、快速、廉价,其有效性和可行性与化学方法一致,其检测限亦能达到化学分析方法的ppb级,目前用于生物测定的植物有:西红柿[24],黄瓜,蚕豆和人参[25]等。

4 二氯喹啉酸毒理学研究4.1 对植物的影响快杀稗施用后10 个月内,除水稻外不能种任何作物,12 个月之内不能种茄子、烟草,2 年内不能种番茄、胡萝卜。

此外,胡萝卜、芹菜、香菜等伞形花科作物对快杀稗非常敏感,不可用施过快杀稗的稻田的水浇灌上述作物。

在二氯喹啉酸的毒理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作物的不良影响,特别是轮作、后茬作物,如蚕豆,苜蓿[1,26 ],小麦[2],人参[25 ],棉花[27 ]等经二氯喹啉酸处理后,作物多种胞内酶被抑制,最敏感的酶有硝酸盐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细胞色素酶(cytochrome oxidase)[28],核酮糖二磷酸酯羧化酶(ribul ose-biphosphate carboxylase)[29]。

在盆栽水稻上用二氯喹啉酸进行土壤或茎叶处理后5、10、15d水稻的伤流量均比对照低,20d后则比对照高,水稻叶鞘内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比对照有所增加,而蔗糖含量则均比对照减少, 说明二氯喹啉酸对水稻生理生化指标有一定的影响[31]。

黄凌洪等人进行了多效唑与二氯喹啉酸对水稻生理效应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显著地降低了水稻的株高和鲜重,使用剂量越高,降低程度越明显,且高剂量(9. 0kg/hm2 )使稻叶出现畸形症状;施用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0. 375~1. 500kg/hm2 对水稻的株高和鲜重没有明显的影响; 1 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与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混用后引起的水稻株高和鲜重降低是由前者单独引起的,而与后者无关。

4.2 对水生植物的影响4.3 对水生动物的影响Cerejeira.M.J[30]等人以施用过二氯喹啉酸和禾草特(molinate)的稻田水为试验水,研究了这两种农药对水生生物大型蚤(Daphnia magna)和羊角月芽藻(S elenastyun capricornutus)的毒性,结果表明,从稻田排水中采集到的水对两种生物都有毒性,且二氯喹啉酸毒性小于禾草特。

Perschbucher.P[32]等人研究了飞机喷洒除草剂对鱼塘水质的影响,发现二氯喹啉酸等多种农药对鱼塘水生植物生物量和生产力,动物种群产生不利影响,并改变水体溶解氧,氨态氮,硝态氮含量及pH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