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知识点: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的适用范围

消防知识点: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的适用范围
消防知识点: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的适用范围

消防知识点: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的适用范围

一、封闭楼梯间

1、下列多层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除与敞开式外廊直接相连的楼梯间外,均应采用封闭楼梯间:

1)医疗建筑、旅馆、老年人建筑;

2)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建筑;

3)商店、图书馆、展览建筑、会议中心及类似使用功能的建筑;

4)6层及以上的其他建筑。

2、裙房和建筑高度不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

3、建筑高度大于21m且不大于33m的住宅建筑。当住宅建筑的户门为乙级防火门时,可不设置封闭楼梯间;

4、除住宅建筑套内的自用楼梯外,建筑层数不大于2层或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疏散楼梯间可采用封闭楼梯间;

5、建筑高度不大于32m的汽车库、修车库应采用封闭楼梯间;

6、设有有电影院、礼堂;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医院、旅馆;建筑面积大于1000m2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健身体育场所等公共活动场所的人防工程,当底层室内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不大于10m时,采用封闭楼梯间;

7、高层仓库的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

8、高层厂房和甲、乙、丙多层厂房的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

二、防烟楼梯间

1.一类高层建筑及建筑高度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建筑;

2.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

3.建筑高度大于32m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人的高层厂房;

4.除住宅建筑室内的自用楼梯外,当地下层数为3层及3层以上,以及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人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时;

5.建筑高度大于32m的高层汽车库、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大于10m的地下汽车库;

6.设有电影院、礼堂;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医院、旅馆;建筑面积大于1000m2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健身体育场所等公共活动场所的人防工程,当底层室内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大于10m时,采用防烟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及消防登高面的定义

防烟楼梯间及消防登高面的定义 防烟楼梯间 一、术语定义: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防烟前室或设专供排烟用的阳台、凹廊等,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为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是指具有防烟前室和防排烟设施并与建筑物内使用空间分隔的楼梯间。其形式一般有带封闭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用阳台作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用凹廊作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等。 二、适用范围:高度超过32m,且每层人数超过10人的高层厂房;塔式住宅;一类高层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11层以上的通廊式住宅。 三、设置要求: (1)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 (2)前室的面积,对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 m2,与消防电梯合用的前室不应小于10m2;对于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m2,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的面积不应小于6 m2;对于人防工程不应小于10m2。 (3)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4)如无开窗,须设管道井正压送风。但是一类高层必须有管道正压送风。 消防登高面

消防登高面又叫高层建筑消防登高面、消防平台,是登高消防车靠近高层主体建筑,开展消防车登高作业、及消防队员进入高层建筑内部,抢救被困人员、扑救火灾的建筑立面。按国家建筑防火设计规范,高层建筑都必须设消防登高面,且不能做其他用途。 设置消防登高面是为了消防登高车作业的需要,保证对高层住宅的住户进行及时救援,因此,消防登高面应靠近住宅的功用楼梯,当有困难时,登高面应靠近每套住宅的阳台或主窗。 高层住宅应设置消防登高面,并应符合下列标准: 1 塔式住宅的消防登高面部不应小于住宅的1/4周边长度; 2 单元式、通廊式住宅的消防登高面不应小于住宅的一个长边长度; 3 消防登高面应靠近住宅的公共楼梯或阳台、窗; 4 消防登高面一侧的裙房,其建筑高度不应大于5m,且进深不应大于4m; 5 消防登高面不宜设计大面积的玻璃幕墙; 6 登高面与建筑之间不得有妨碍登高的高大乔木; 7 登高面范围内宜有建筑的安全出口。 高层建筑消防登高面是指登高消防车靠近高层主体建筑,开展消防车登高作业和消防队员进入高层建筑内部抢救被困人员和扑救火灾的建筑立面。登高作业场地就是沿建筑登高面实施登高作业的操作空间。高层建筑的平面布局和使用功

电梯前室

电梯前室 三.建筑术语 1.释义: 前室示意图 前室,即设置在人流进入消防电梯、防烟楼梯间或者没有自然通风的封闭楼梯间之前的过渡空间。 设于消防电梯出口处,供人员通行、疏散用的小房间或设于防烟楼梯间进口处防止火灾烟气进入防烟楼梯间的小房间。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消防电梯前室、防烟楼梯前室、消防电梯与防烟楼梯间的合用前室的防排烟问题以及其面积大小作了严格的规定。 2.面积规定: 6.2.1.2 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0㎡,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0㎡。——《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7.4.3.3 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以及高层仓库不应小于10.0㎡,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什么情况下需要设置前室: 6.2.1 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6.2.1.1楼梯间入口处应没前室、阳台或凹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7.4.3.1 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楼梯间应按本规范第9 章的规定设置防烟或排烟设施,应按本规范第11 章的规定设置消防应急照明设施。7.4.3.2 在楼梯间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开敞式阳台或凹廊等。防烟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4.前室的作用: a.火灾时可将产生的大量烟雾在前室附近排掉,防止烟气进入楼梯间,以保证消防队员顺利扑救火灾和抢救人员。 b.缓冲楼梯间人员拥挤,即能容纳部分疏散人员在前室内作短暂时间的避难; c.抢救伤员时能放下一副担架;

各类型疏散楼梯间区别及示意图

各类型疏散楼梯区别及示意图 一、封闭楼梯间是指用耐火建筑构件分隔,能防止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 高层民用建筑和高层工业建筑中封闭楼梯间的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 乙级防火门。 封闭楼梯间的设置要求: (1)楼梯间应靠外墙,并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 (2)高层建筑封闭楼梯间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 (3)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 二、防烟楼梯间: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防烟前室或设专供排烟用的阳 台、凹廊等,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是指具有防烟前室和防排烟设施并与建筑物内使用空间分隔的楼梯间。其形式一般有带封闭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用阳台 作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用凹廊作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等。 二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要求: (1)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 (2)前室的面积,对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 平方米,与消防电梯合用的前室不应小于10平方米;对于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平方米,与消防电 梯合用前室的面积不应小于6 平方米;对于人防工程不应小于10平方米。 (3)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4)如无开窗,须设管道井正压送风。但是一类高层必须有管道正压送风。 三、室外疏散楼梯 室外疏散楼梯可为辅助防烟楼梯,其宽度可计入疏散楼梯总宽度中。一般情况下,室外疏散楼梯不宜采用镂空型护栏。室外疏散楼梯和每层出口处平台,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h。在楼梯周围2m的墙面上,除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疏散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且不应正对楼梯段。采用条件楼梯净宽(m)倾斜度扶手高度(m) 辅助防烟楼梯≥0.9≤45°≥1.1 单、多层建筑室外疏散楼梯≥0.8≤60°≥1.1 库房、筒仓的室外金属楼梯≥0.6≤60°≥0.8

防烟楼梯和电梯的布置和注意事项

高层公共建筑防烟楼梯间及消防电梯间设计 随着全国城市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城市建设在不断的扩大,城市人口也在不断的增长,因而建设用地显得越来越紧张,这就要求房屋建设要向高空发展,搞好高层房屋建设势在必行。同时,科研成果的广泛应用,给高层房屋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层建筑不是多层房屋的简单加层,有很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解决,如高层建筑给人们在工作、生活、城市管理、交通运输、房屋结构形式以及防火、防烟等安全问题上,提出很多新的课题,其中防烟楼梯间及消防电梯间与普通房屋的要求是绝然不同的,而且也是高层房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1高层建筑特点 高层建筑层数多、房间多、使用人员多,由于这几多,给消防工作带来很多不便和麻烦。一幢高层建筑,往往集中很多个不同的使用单位,因此功能复杂。各单位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要求,不同的工作方式,不同的管理方式,加之防火知识缺乏,易燃易爆物品随意堆放,管理松懈,这将导致火灾的机会增多,火灾的危险程度加大。由于房屋层数大大地增加,高度远远超过目前救火车云梯所能达到的高度,楼内交通路线长又复杂,疏散目标不明显等因素,一旦房屋发生火灾,火势迅速蔓延,烟气快速扩散,造成救火工作困难,人员伤亡多、财产损失大,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威胁,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就是建筑设计所要研究的。 高层建筑首先要作到结构选型合理,有足够的安全度和稳定性,同时在防火方面处理的合理可靠,建筑材料应选用非燃或难燃材料,还要作到交通方便、疏散路线短、疏散目标明显,这样才能疏散迅速,减少损失。另外,还要给消防人员创造有利方便的工作条件,首先要搞好防烟楼梯和消防电梯的设计及合理布置;其次各种防火和灭火措施也要跟上,如自动报警装置、自动灭火装置、感烟器、感湿器和自动喷淋装备等,还要结合化学的灭火设备共同配合使用,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火灾突发时生命和财产的不必要损失。 2搞好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间设计 当火灾发生时,人们心理是很紧张的,都想迅速脱离火灾现场,疏散到安全地点。由于公共建筑物集聚了各方面的人员,在一个楼内共事和生活,如果着火时疏散目标不明确,路线长又复杂,就会使火灾现场秩序大乱,这样就会延误时间。因此,防烟楼梯和消防电梯必须设计合理,位置得当,要作到有效的、全面的、安全的、方便迅速的在发生火灾后和烧燃之前,这段时间内(约5~10分钟)把人财物疏散到安全地点。同时,还要给消防人员创造有利的救火条件,使消防人员能迅速到达着火地点,另外还要方便灭火运输工作,从而使火灾在很短时间内扑灭,尽可能减少损失。

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建筑构造 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 6.4.1 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外墙上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 2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3 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 4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 5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6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内禁止穿过或设置可燃气体管道。敞开楼梯间内不应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当住宅建筑的敞开楼梯间内确需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和可燃气体计量表时,应采用金属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阀门。 6.4.2 封闭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或采用防烟楼梯间。 2 除楼梯间的出入口和外窗外,楼梯间的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3 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甲、乙类厂房,其封闭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其他建筑,可采用双向弹簧门。 4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6.4.3 防烟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设置防烟设施。 2 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 3 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6.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4.5㎡。 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时,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10.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6.0㎡。 4 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5 除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前室外,防烟楼梯间和前室内的墙上不应开设除疏散门和送风口外的其他门、窗、洞口。 6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内形成扩大的前室,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6.4.4 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疏散楼梯外,建筑内的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应改变。 除住宅建筑套内的自用楼梯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的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或3层及以上的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其疏散楼梯应采用防烟楼梯间;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其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 2 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与其他部位分隔并应直通室外,确需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3 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不应共用楼梯间,确需共用楼梯间时,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将地下或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连

防烟楼梯间要求精编版

防烟楼梯间要求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防烟楼梯间要求 内容见与条防烟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条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不能天然采光和时,楼梯间应按本规范第9章的规定设置防烟或排烟设施,应按本规范第11章的规定设置消防设施; 2. 在楼梯间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开敞式阳台或凹廊等。防烟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 3. 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不应小于;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以及高层仓库不应小于,居住建筑不应小于; 4. 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 5. 除楼梯间门和前室门外,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它门窗洞口(住宅的楼梯间前室除外); 6.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内,形成扩大的防烟前室,但应采用等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 疏散用的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并宜靠外墙设置; 2)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3) 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它障碍物; 4) 楼梯间内不应敷设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5) 公共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 6) 居住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设置可燃气体计量 表。当住宅建筑必须设置时,应采用金属套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装置等保护措施。

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 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居住建筑不应小于。 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裙房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封闭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 楼梯间应设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个启。 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 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顶,其疏散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应符合下列规定:

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系统的设置

2013年7月总第217期陕西建筑23 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系统的设置 李延平 李 斌 (陕西省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 710048 西安) 摘 要:本文针对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进行防排烟时,设计者针对经常会采用和争论的系统方式进行分析,提出了合理的设计系统形式及解决方案,供设计者进行参考。 关键词: 防烟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防排烟方式 高层建筑消防设计中,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作为一种有效的防排烟方式已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目前在防烟楼梯间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其风口设置、经常会采用的系统形式及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最合理的系统形式及设计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供设计者进行参考。 对于建筑高度不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其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应优先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当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不能满足《高规》8.2.2的开窗面积要求时,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防烟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部位的设置详见《高规》8.3.1的条文解释第二条表17。 1.针对目前层数不超过32层 的高层建筑,当防烟楼梯间不能 满足自然排烟条件,采用机械加 压送风系统时,加压送风系统及 其风口设置常见的几种情况进行 分析探讨: 1.1对于无地下室的防烟楼梯 间,其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仅设置 一套系统,其风量及风压需满足 《高规》8.3.2的要求。 1.2对于有地下室的防烟楼梯 间,防烟楼梯间地上、地下分为 两个防火分区。其加压送风系统 的设置分三种情况进行分析:第 一,地上、地下分别采用一套加 压送风系统,地下部分设置一个 自垂百叶风口,地上部分每隔二 至三层设一个自垂百叶风口,每 一套加压送风系统均应满足《高 规》风量及风压的要求。第二, 地上、地下合用一套加压送风系 统,地下部分设置一个自垂百叶 风口,地上部分每隔二至三层设 一个自垂百叶风口,其加压系统 风道及其风机风量均需按地上、 地下两个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量 之和进行计算。第三,对地上、 地下合用一套加压送风系统,地 下部分设置一个消防多叶电动风 口,地上部分每隔三层设置一个 消防多叶电动风口。地下部分发 生火灾时,仅打开地下部分的风 口;地上部分发生火灾时,打开 地上部分的风口。其加压系统风 道及其风机风量需按地上、地下 两个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量中最 大的一个进行设计。第一种方法 最优,防烟效果最好,目前已得 到了广泛的认可及应用。第二种 由于地下室加压风口距屋面风机 距离较长,地下室防烟楼梯间的 防烟效果较差,当底层部分无法 布置风机或无法设置两个加压风 道时方可使用。第三种方法由于 造价较高,系统火灾报警控制联 动较麻烦,目前应用较少,仅风

敞开、封闭、防烟楼梯间设置要求

敞开、封闭、防烟楼梯间设置要求 作者:易安网来源:易安网 为了在发生火灾事故时,能较好地发挥敞开、封闭、防烟楼梯间的作用,在敞开、封闭、防烟楼梯间的设置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敞开楼梯间 敞开楼梯间一般指建筑物室内有墙体等维护构件构成的无封闭防烟功能,且与其他使用空间直接相通的楼梯间。敞开楼梯间应符合下述要求: (1)房间门至最近楼梯间的距离应符合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 (2)当低层建筑的层数不超过4层时,楼梯间的首层对外出口可设置在离楼梯间不超过15m处。 (3)楼梯间的内墙上除在同层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他的房间门窗。其他房间的门不应开向楼梯间。 (4)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两段之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5cm. 2)封闭楼梯间 指设有阻挡烟气的双向弹簧门及外开门的楼梯间。高层民用建筑和高层工业建筑的封闭楼梯间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一般应设置封闭楼梯间的建筑物有:

(1)汽车库中人员疏散用的室内楼梯。 (2)甲、乙、丙类厂房和高层厂房、高层库房的疏散楼梯。 (3)高层民用建筑的裙房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外的建筑高度不超过32 m的二类高层民用建筑;11层及11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12层以上及18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 (4)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多层旅馆和超过五层的其他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包括底层扩大封闭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除应符合疏散楼梯间的一般设置要求外,还应符合下述要求: (1)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下述防烟楼梯间的设置。 (2)高层建筑的楼梯间应设向疏散方向开启的乙级防火门。 (3)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 3)防烟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中防火门的设置.

封闭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中防火门的设置 一、问题的提出 安全疏散是建筑发生火灾后确保人员生命安全的有效措施,是建筑防火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火灾中人员的安全疏散是指在火灾烟气未到达危害人员生命安全的状态之前,将建筑物内的所有人员安全地疏散到安全区域的行动。安全疏散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使人员能从发生事故的建筑中迅速撤离到安全区域,尽可能地减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消防人员灭火救援提供条件。 火灾中的安全区域是指建筑室外、建筑中的避难层、建筑中的封闭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而建筑中的封闭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是建筑中最主要的安全区域。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大型商场等功能复杂的大体量建筑不断增多。在消防审核、验收的过程中,凡应设置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的建筑也都按照规范要求设置了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但发生火灾时,这些理论上安全的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的安全值究竟有多大?在监督检查的过程中又有多少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的防火门能保持常闭状态?因此,对封闭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中防火门的设置有必要进行探讨。 二、规范依据

所谓封闭楼梯间是指用建筑构配件分隔,能防止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2.0.18条)〕。一级耐火等级的楼梯间,建筑构件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为不燃烧体3.00小时,二级耐火等级的楼梯间,建筑构件为不燃烧体2.50小时。封闭楼梯间的门应为双向弹簧门,但高层民用建筑、高层工业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等建筑中的封闭楼梯间的门应是向疏散方向开启的乙级防火门。封闭楼梯间的设置要求: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7.4.1条:疏散用的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 2.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3. 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或其他障碍物; 4. 楼梯间内不应敷设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5. 公共建筑的楼梯间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 6. 居住建筑的楼梯间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设置可燃气体计量表。当住宅建筑必须设置时,应采用金属套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装置等保护措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 7.4.2条:封闭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7.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自然排烟可开启外窗面积如何界定? 浏览次数:742次悬赏分:0 |解决时间:2011-1-4 13:35 |提问者:麒麟肉肉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自然排烟可开启外窗面积如何界定? 请问《低规》上9.2.2条:“1、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不应小于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2、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5层内可开启排烟窗的总面积不应小于2.0㎡”,在条文说明中解释时说:“采用自然排烟的防烟楼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的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顶层或上两层应有一定的开窗面积,除顶层外的各层之间可以灵活布置,例如:在一座5层的建筑中,1至3层可以不开窗或者间隔开窗。” 问题1:规范1中的2㎡是指单层的可开启外窗面积吗?还是与规范2中说的一致,每5层的可开启外窗面积是2㎡? 问题2:条文说明中说5层的建筑只要顶层开窗面积够2㎡了底下几层都可以不开窗了,那要是20多层的建筑,条纹说明中只说开口面积宜适当增加,什么叫适当增加?可不可以1~5层按2㎡,6~10层也按2㎡算,11~15层同理? 问题补充: 我咨询了老工程师,回答是规范1中所说的可开启外窗面积是指单层的。可是如果这样的说,条文说明中的举例解释就行不通了。条文说5层的建筑,只要顶层的面积够了,1~3层都可以不开窗了. 一、规范1中的2㎡是指每一层的可开启外窗面积,因为是前室不是楼梯间; 二、20多层的建筑属于一类高层建筑,要求应大于多层,不过高规的规定也是如此规定的,且2平方米可以在5层间任意调整(这是为了防止有3、4层的裙楼不好开口子),就算是建规也是说“宜”增加(可以不增加)。 特别提醒:高规规定除大于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宜自然排烟。20多层大于50m,如果它是公共建筑则不宜自然排烟。 防烟楼梯间如果可以自然排烟,是不是就不用正压送风了(地下)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 不是说连着几层面积可以保证,那底下不是也可以满足自然排烟了,但是还需要送风? 不行,必须用啊 专业做中央空调及通风排烟设备的大型集团公司,资质齐全,厂家直销,保证质量,价格优惠。欢迎客户来电咨询。各种形式风机盘管;吊顶式(立式)新风机组、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吊顶式(立式)新风换气机;热水(蒸汽)暖风机;风幕机;风机箱及各种风机(排烟、混流、斜流、轴流、离心、屋顶等风机);玻璃钢冷却塔、不锈钢冷却塔;铝合金风口、风阀、防火阀、风机盘管三速开关、风机盘管温控器、风机盘管电动阀等系列空调配件;消防水箱等产品。可以给

防烟楼梯间设置条件

一、封闭楼梯间的设置范围: 1、高层厂房和甲、乙、丙类多层厂房应设置封闭楼梯间或室外楼梯。 2、高层仓库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3、下列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包括首层扩大封闭楼梯间)或室外疏散楼梯: 1)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 2)旅馆; 3)超过2 层的商店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 4)设置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且建筑层数超过2 层的建筑; 5)超过5 层的其它公共建筑。 4、地下商店和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地下建筑(室),当地下层数为3 层及3 层以上或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小于等于于10m 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5、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6、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7、汽车库、修车库的室内疏散楼梯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8、人防工程的下列公共活动场所,当地下为两层,且地下第二层的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不大于10m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1)电影院、礼堂; 2)建筑面积大于500㎡的医院、旅馆; 3)建筑面积大于1000㎡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小型体育场所。 二、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范围: 1、建筑高度大于32m 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 人的高层厂房,应设置防烟楼梯间或室外楼梯。 2、当地下商店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时,应设防烟楼梯间。 3、地下商店和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地下建筑(室),当地下层数为3 层及3 层以上或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 时,应设置防烟楼梯间; 4、建筑高度超过32m 的高层汽车库的室内疏散楼梯应设置防烟楼梯间; 5、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 的二类高层民用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 6、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7、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8、建筑的楼梯间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的要求设置。 9、人防工程的下列公共活动场所,当底层室内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大于10m时,应设置防烟楼梯间: 1)电影院、礼堂; 2)建筑面积大于500㎡的医院、旅馆; 3)建筑面积大于1000㎡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小型体育场所。 三、敞开楼梯间的设置范围: 1、除上述应设置为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的建筑的室内楼梯间; 2、应设置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的建筑,当其疏散楼梯数量满足规范要求,其任意相邻层面积不超过一个防火分区面积要求时,可设置敞开楼梯供经营使用

防烟楼梯间要求

防烟楼梯间要求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防烟楼梯间要求 内容见与条防烟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条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不能天然采光和时,楼梯间应按本规范第9章的规定设置防烟或排烟设施,应按本规范第11章的规定设置消防设施; 2. 在楼梯间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开敞式阳台或凹廊等。防烟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 3. 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不应小于;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以及高层仓库不应小于,居住建筑不应小于; 4. 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 5. 除楼梯间门和前室门外,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它门窗洞口(住宅的楼梯间前室除外); 6.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内,形成扩大的防烟前室,但应采用等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 疏散用的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并宜靠外墙设置; 2)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3) 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它障碍物; 4) 楼梯间内不应敷设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5) 公共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 6) 居住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设置可燃气体计量表。当住宅建筑必须设置时,应采用金属套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装置等保护措施。 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 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居住建筑不应小于。? 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裙房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封闭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 楼梯间应设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个启。 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 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顶,其疏散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最新封闭楼梯间与防烟楼梯间设计要求

封闭楼梯间与防烟楼梯间设计要求

封闭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设置 封闭楼梯间:用建筑构件分隔,能防止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防烟前室,或设有专供排烟用的阳台、凹廊等,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 这些是规范上的定义, 具体区分的话,防烟楼梯间在不具备自然排烟的条件要设置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 封闭楼梯间是封闭的,而防烟楼梯间是火灾逃生时的通道,是开放的。一般都是防烟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是指用耐火建筑构件分隔,能防止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高层民用建筑和高层工业建筑中封闭楼梯间的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乙级防火门。

防烟楼梯间顾名思义就是防烟和热气用的疏散楼梯间。具体讲是指具有防烟前室和防排烟设施并与建筑物内使用空间分隔的楼梯间。其形式一般有带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用阳台作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用凹廊作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等。 防烟楼梯间的设置在: 高规规定: 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 裙房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1 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 2 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0m2,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0m2。 3 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封闭楼梯间的设置在: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 下列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包括首层扩大封闭楼梯间)或室外疏散楼梯: 1 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 2 旅馆; 3 超过2 层的商店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 4 设置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且建筑层数超过2 层的建筑; 5 超过5 层的其它公共建筑。 另外, 汽车库、修车库的室内疏散楼梯应设置封闭楼梯间。建筑高度超过32m的高层汽车库的室内疏散楼梯应设置防烟楼梯间,楼梯间和前室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地下汽车库和高层汽车库以及设在高层建筑裙房内的汽车库,其楼梯间、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封闭楼梯间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的要求设置

楼梯间及其前室正压送风量计算探讨

楼梯间及其前室机械加压送风量计算探讨邯郸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宋月巧范超 摘要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的计算方法多种多样,本文结合实例对国家规范计算方法和上海规程计算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机械加压送风量压差法门洞风速法 1.前言 近两年随着用地政策的变革及土地资源特殊性,房地产开发商最大限度地追求容积率,从而以剪力墙结构为主体的高层住宅层出不穷。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8.2.1、8.2.2、8.3.1、8.3.2等条款的规定,防排烟方式可分为自然排烟、机械排烟和机械加压送风方式。在优选自然排烟的条件无法满足的情况下,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应设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排烟错施。对此,《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对于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的计算方法,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各个设计院、甚至每个人对规范的理解有所不同,在计算中也可能采用了不同的设计方法,风量的计算方法至今尚无统一。其原因主要是影响正压送风量的因素较复杂,而且各种计算公式的出发点不同,选用不同的计算公式,其结果差别较大。本文将对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2.假定条件 由于在火灾发生时,门的开启状况,系统的运行控制方式多种多样,所以计算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的正压送风量时,首先应该确定计算模型的假定条件。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上海市民用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DGJ08-88-2000,我们作出四个假设: (1).任意一层着火时,当系统门(楼梯间开向前室、前室开向走廊的门)全闭时,正压送风系统应保证走廊→前室或合用前室→楼梯间的压力呈递增分布,防烟楼梯间压力值为40Pa至50Pa,前室或合用前室的压力值为25Pa至30Pa。 (2).同时打开任一模拟着火层及其上下一层的防火门,其它层的防火门均关闭,模拟火灾层各门洞处的风速应大于等于0.7m/s。 (3).楼梯间采用常开风口。 (4).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常闭风口。 第四个假定条件目前尚有争论。关于前室的控制方法,目前常见的有下列三种: (1).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常闭风口,火灾时只开启着火层。 (2).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常闭风口,火灾时开启着火层及其上下相邻两层,即开启三层前室的风口。

防烟前室集合

合计本2010 6.4 楼梯间、楼梯和消防电梯等 6.4.1 疏散用的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的窗口与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m; 2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3 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 4 楼梯间内不应敷设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5 公共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 6 居住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设置可燃气体计量表。当必须设置在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内时,应采用金属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阀门。 6.4.2 封闭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的要求设置; 2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 3 除楼梯间的门之外,楼梯间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4 高层厂房(仓库)、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设置封闭楼梯间时,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5 其他建筑封闭楼梯间的门可采用双向弹簧门。 6.4.3 防烟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4.1条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楼梯间应设置机械防烟或排烟设施和人工照明设施; 2 在楼梯间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开敞式阳台或凹廊等。防烟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 3 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m2;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m2。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以及高层仓库,不应小于10.0m2;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0m2。 4 疏散走道通向前室、开敞式阳台、凹廊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5 除楼梯间门和前室门外,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前室除外); 6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内,形成扩大的防烟前室,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 6.4.4 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疏散楼梯外,建筑中的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应改变。

注册消防知识点总结之楼梯间

疏散楼梯的一般要求: 1.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靠外墙设置时, 楼梯间及合用前室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1.0m。 2.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 3.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 4.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 5.楼梯间内不应敷设或穿越甲、乙、丙类液体的管道。公共建筑的楼梯 间内不应敷设或穿越可燃气体管道。居住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宜敷设或穿越可燃 气体管道,不宜设置可燃气体计量表;当必须设置时,应采用金属配管和设置 切断气源的装置等保护措施。 6.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疏散楼梯外,建筑中的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应改变。 7.用作丁、戊类厂房内第二安全出口的楼梯可采用金属梯,但净宽度不 应小于0.90m,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 丁、戊类高层厂房,当每层工作平台上的人数不超过2人且各层工作平台 上同时工作的人数总和不超过10人时,其疏散楼梯可采用敞开楼梯或利用净 宽度不小于0.90m、倾斜角度不大于60°的金梯。 8.疏散用楼梯和疏散通道上的阶梯不宜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必须采用时,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度不应大于10度,且每级离扶手250mm处的踏步深度不应小于220mm。 9.除住宅建筑套内的自用楼梯外,地下、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 梯间,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隔 墙和乙级防火门将地下、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连通部位完全分隔,并应有 明显标志。 封闭楼梯间的设置要求 封闭楼梯间除应满足楼梯间的设置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几方面: 1.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或采用防烟楼梯间。

消防安全疏散通道的要求和设施

安全疏散通道的要求和设施 安全疏散是指引导人们向安全区域撤离。例如发生火灾时,引导人们向不受火灾威胁的地方撤离。为保证安全地撤离危险区域,建筑物应设置必要的疏散设施,如太平门、疏散楼梯、天桥、逃生孔以及疏散保护区域等。应事先制定疏散计划,研究疏散方案和疏散路线,如撤离时途经的门、走道、楼梯等;确定建筑物内某点至安全出口的时间和距离,如商场的营业厅由厅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20米;计算疏散流量和全部人员撤出危险区域的疏散时间,保证走道和楼梯等的通行能力,如楼梯的总宽度应按每通过人数100人不小于1米计算,且规定有最小净宽,如医院的疏散楼梯宽度不小于1.3米,住宅为1.1米,还必须设置指示人们疏散、离开危险区的视听信号。 第一节安全疏散允许时间、出口数量、宽度和距离的一般要求 一、安全疏散允许时间 安全疏散允许时间,是指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人员离开着火建筑物到达安全区域的时间。安全疏散允许时间,是确定安全疏散的距离、安全通道的宽度、安全出口数量的重要依据。 如果建筑物为防烟楼梯,则楼梯上的疏散时间不予计算。 安全疏散允许的时间,高层建筑,可按5-7分钟考虑;一般民用建筑,一、二级耐火等级应为6分钟,三、四级耐火等级可为2-4分钟。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一、二级耐火等级应为5分钟,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不应超过3分钟,其中疏散出观众厅的时间,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不应超过2分钟,三级耐火等级不应超过1.5分钟。 二、安全疏用距离 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指从房间门或住宅户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厂房的安全疏散距离指厂房内最远工作点到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 限制安全疏散距离的目的,在于缩短疏散时间,使人们尽快从火灾现场疏散到安全区域。 三、建筑物安全疏散宽度指标 为尽快地进行安全疏散,除了设置足够的安全出口和适当限制安全疏散距离以外,安全出口(包括楼梯、走道和门)的宽度必须适当。 (一)高层民用建筑安全疏散指标 1.高层民用建筑内走道、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门的最小净宽,以及地下室、半地下室中人员密集的厅、室疏散出口的最小总宽度,应按通过人数1m/100人计算; 2.首层疏散外门的最小总宽度,应按人数最多的一层1m/100人计算。首层疏散外门和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表 3. 4.1.1的要求 3.设有固定座位的观众厅、会议厅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其厅内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按通过人数 0.8/100人计算,且不宜小于1m;其厅内疏散走道为边走道时,不宜小于0.8m;厅的疏散出口和厅外疏散走道的最小总宽度,平坡地面应分别按通过人数0.65m/100人计算,阶梯地面应分别按通过人数0.8m/100人计算,且均不应小于1.4m;观众厅每个疏散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

楼梯间设置形式口诀

1疏散楼梯间设置场所 1.1 防烟楼梯间(实务P109) 口诀:一类高,33宅, 322的高公子好可爱,32车10人厂,3层10m地 口诀说明:应设置防烟楼梯间的情况包括一类高层公共建筑、高于33m的住宅、高于32m 的公共建筑(教材上为高于32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高于32m的汽车库(GB50067-2014 6.0.3 条1款)、高于32m且任一层超过10人的厂房、地下3层及以上或地下室内地面与地坪高差大于10m时 1.2 封闭楼梯间(实务P107) 口诀:2133宅, 6层济公来,商展会图游医旅,,甲乙丙好多糖高仓建裙房。 口诀说明:应设置封闭楼梯间的情况包括: 1)高度大于21m且不大于33m的住宅(GB50016-20145.5.27条2款,当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时, 可采用敞开楼梯间)。 2)高度不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高层建筑的裙房、高度不大于32m的汽车库、所有修车库(GB50067-2014 6.0.3条1款)。 3)医疗建筑、旅馆、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商店、图书馆、展览厅、会议中心等类似场所。 5)6层及以上公共建筑。 6)高层厂房(除高于32m且任一层超过10人的厂房外)和甲、乙、丙类多层厂房。 4)地下不超过2层或地下室内地面与地坪高差不大于10m时。 1.3 敞开楼梯间 口诀:21宅+3.2外其他 口诀说明:高度不大于21m的住宅和除应设置防烟楼梯间和封闭楼梯间的其他场所。 建筑高度大于24米的老年人照料设施,其室内疏散楼梯应采用防烟楼梯间。

7.3.1 下列建筑应当消防电梯:(实务P107) 1. 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 2. 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 5层及以上且总建筑面积>3000㎡(包括设置在其他建筑内五层及以上楼层)的老年人照料设施(5层3k老赵) 3. 设置消防电梯的建筑的地下或者半地下室, 深埋大于10m(食神),且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平方米的其他地下或者半地下建筑(室)。(3k) 口诀:一类高,33宅, 322的高公子好可爱,5层3k老赵,食神3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