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
通风工程防烟与排烟的设计要求

防烟与排烟的设计要求一、建筑中的防烟采用机械加压送风防烟方式或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方式。
设计时尽量考虑自自然排烟方式,自然排烟口的净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1、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不应小于2.0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m2;2、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5 层内可开启排烟窗的总面积不应小2.0m2;3、中庭、剧场舞台,不应小于该中庭、剧场舞台楼地面面积的5%;4、其它场所,宜取该场所建筑面积的2%~5%。
5、自然排烟口距该防烟分区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
6、高规:净空高度小于12米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地面积的5%。
二、机械防烟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防烟设施,如果不能满足自然排烟条件时,应设机械加压送风设施。
2.1建规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加压送风量应经计算确定。
当计算结果与下表的规定不一致时,应采用较大值。
最小机械加压送风量条件和部位加压送风量(m3 /h )前室不送风的防烟楼梯间25000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分别加压送风防烟楼梯间16000合用前室13000消防电梯间前室15000防烟楼梯间采用自然排烟,前室或合用前室加压送风22000注:表内风量数值系按开启宽×高=1.5m×2.1m 的双扇门为基础的计算值。
当采用单扇门时,其风量宜按表列数值乘以0.75 确定;当前室有2 个或2 个以上门时,其风量应按表列数值乘以1.50~1.75 确定。
开启门时,通过门的风速不应小于0.70m/s。
2.2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间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由计算确定,或按下表的规定确定。
当计算值和本表不一致时,应按两者中较大值确定。
最小机械加压送风量条件和部位加压送风量(m3 /h )前室不送风的防烟楼梯间<20层25000--30000前室不送风的防烟楼梯间20-32层35000--40000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分别加压送风<20层防烟楼梯间16000--20000合用前室12000--16000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分别加压送风20-32层防烟楼梯间20000--25000合用前室18000--22000消防电梯间前室<20层15000--20000消防电梯间前室20-32层22000--27000 防烟楼梯间采用自然排烟,前室或合用前室加压送风22000--27000 防烟楼梯间采用自然排烟,前室或合用前室加压送风28000--32000注:表内风量数值系按开启宽×高=1.6m×2.0m 的双扇门为基础的计算值。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强条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强条3.1.2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和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3.1.5(2)当采用合用前室时,楼梯间、合用前室应分别独立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3)采用剪刀楼梯时,其两个楼梯间及其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
3.2.1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应在最高部位设置面积不小于1.0m2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当建筑高度大于10m时,尚应在楼梯间的外墙上每5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0m2的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且布置间隔不大于3层。
3.2.2前室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时,独立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面积不应小于2.0m2,共用前室合用前时不应小于3.0m2。
3.2.3采用自然通风的避难层(间)应设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避难层(间)地面面积的2%,且每个朝向的面积不应小于2.0m2。
3.3.1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其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竖性分段独立设置,且每段高度不应超过100m。
3.3.7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采用管道送风,且不应采用土建风道。
送风管道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内壁应光滑。
当送风管道内壁为金属时,设计风速不应大于20m/s,当送风管道内壁为非金属时,设计风速不应大于15m/s;送风管道的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的规定。
3.3.11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尚应在其顶部设置不小于1m2的固定窗。
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尚应在其外墙上每5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m2的固定窗。
3.4.1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计风量不应小于计算风量的1.2倍。
4.4.1当建筑的机械排烟系统沿水平方向布置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机械排烟系统应独立设置。
4.4.2建筑高度超过50m的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住宅,其排烟系统应竖向分段独立设置,且公共建筑每段高度不应超过50m,住宅建筑每段高度不应超过100m。
防烟排烟系统重要考点

防排烟系统理解:和热烟相关的都设上面,和送风(冷空气)相关的都设下面。
防烟系统设计GB50016 <8.5.1>建筑的下列场所或部位应设置防烟设施:1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2 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3 避难走道前室、避难层(间)。
建筑高度不大于50m 的公共建筑、厂房、仓库和建筑高度不大于100m 的住宅建筑,当防烟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楼梯间可不设置防烟系统:1 前室(合用前室)采用敞开的阳台、凹廊;敞开的阳台或凹廊作为前室(合用前室):见图集2 前室(合用前室)具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外窗的面积满足自然排烟口的面积要求。
[注]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的自然通风外窗面积≥2m ²;合用前室≥3m ²。
《烟规》:(住宅类100m 分界;非住宅类50m 分界)3.1.1 建筑高度≤50m 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建筑高度≤100m 的住宅,其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及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防烟系统。
(孟川:前室和楼梯间只要满足条件都可以自然通风)3.1.2{较低建筑} 建筑高度≤50m 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建筑高度≤100m 的住宅,当前室(合用前室)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且送风口设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上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
3.1.3 建筑高度>50m 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建筑高度>100m 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及合用前室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的防烟系统。
(不论有无外窗必须用机械送风)3.1.5 当防烟楼梯间设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时,楼梯间应设机械加压送风设施,前室可不设送风设施,但合用前室应设送风设施。
防烟楼梯间的楼梯间与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
3.1.6 带裙房的高层建筑,当裙房高度以上部分利用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通风,裙房等高范围内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时,该建筑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的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局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和合用前室的防烟设计

防 烟 楼 梯 间 及 前 室 和 合 用 前 室 的 防 烟 设 计
武 小媛 高 强 武 晓飞
( 晋中市建筑 勘察设计 院, 山西 晋 中 0 3 0 6 0 0)
摘
要: 对建筑 内防烟楼梯 问、 消防 电梯前室及合用前室防烟系统设计 中遇 到的一些 问题进行 了论述 , 依据相 关规范 , 提 出 了对应
火灾现场人员逃生难 , 救援人员救灾难的两难现象 。
时应开启着火层及其上层共计 2层 的加压送风 风, 发生火灾 时 , 应 开启着 火层 近些年来 , 随着高层建 筑设 计 的高速发 展 , 高 层建 筑 的防火 的地下楼层 , 及其上层共计 2层的加压送风风 口。 设计 已成为建筑 设计 中不可 缺失 的一项 重要 内容 。在 建筑 设计
因此进行风量计算 时 , 地上 、 地下楼层 部分应分 ̄ J l l t - t 算( 地上 中, 不仅需要 妥善考虑 防火 方面 的种种 问题 , 而且 必须 慎重 研究 >2 0层 时 应 注 意 ) , 现以地上 、 地 下 共 用 楼 梯 间 的加 压 送 风 系 和 处 理 防排 烟 问题 , 一 旦发 生火 灾 , 逃 生 通 道 内必 须 阻 止 烟 气 进 楼 层 t 统设计 为例做出相应说明解释 : 入, 使 得建 筑中的人员 能沿 着安 全通道顺 利 的 向安 全地 带疏 散。 高层建筑 中在防烟 楼梯 间及其 相应前 室设 置加压 送风 系统 的 目 由于《 高层 民用建筑设计 防火 规范》 6 . 2 . 8条 规定 , 在 层 地
地 下 2个 , 系统 全 开 时 : 其 前室 、 消防电梯 间前室 或合用 前室 应设 防烟设 施。《 高层 民用 风 口 9个 ,
建 筑设计 防火规范》 8 . 3 . 1 . 2中规定 , 采用 自然排烟措施 的防烟楼 梯间, 其不具备 自然 排烟条件 的前 室应 设防烟设 施。
防排烟规范

防烟系统设计一般规定3.1.1 建筑防烟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建筑高度、使用性质等因素,采用自然通风系统或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3.1.2 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共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3.1.3 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00m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共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当不能设置自然通风系统时,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防烟系统的选择,尚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当独立前室或合用前室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楼梯间可不设置防烟系统:1)采用敞开的阳台或凹廊;2)设有两个及以上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独立前室两个外窗面积分别不小于2.0m2,合用前室两个外窗面积分别不小于3.0m2。
二、当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及共用前室仅有一道门连通走道时,且其机械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当机械加压送风口未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时,楼梯间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三、当防烟楼梯间在裙房高度以上部分采用自然通风时,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的裙房的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及共用前室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且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及共用前室送风口的设置方式应符合本条第2款的要求。
3.1.4 建筑地下部分的防烟楼梯间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当无自然通风条件或自然通风不符合要求时,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3.1.5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置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 、当采用独立前室且其仅有一个门与走道或房间相通时,可仅在楼梯间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当独立前室有多个门时,楼梯间、独立前室应分别独立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2 、当采用合用前室时,楼梯间、合用前室应分别独立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3 、当采用剪刀楼梯时,其两个楼梯间及其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
2024年9月维护领域细分场景安全生产试题

2024年9月维护领域细分场景安全生产试题本次考试满分100份,90分合格,其中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判断题20题,每题2分。
1. A、B、C 类电信机房必须安装() [单选题] *A、烟雾报警装置B、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正确答案)C、门禁系统D、消防广播系统2.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避难层(间)应设置()。
[单选题] *A、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系统(正确答案)B、应急出口C、应急安全绳D、应急电话3. 移动式灭火器单位灭火级别最大保护面积(),最大保护距离:手提式(),推车式30米。
[单选题] *A、50平方米/10米B、50平方米/15米(正确答案)C、60平方米/20米D、70平方米/20米4. 动火安全管理要求燃气管软管长度不得超过()米,燃气管路无老化、开裂等情况。
[单选题] *A、1B、2(正确答案)C、3D、45. 物资存放堆垛间应留有足够的通道,方便搬运机械和消防安全操作,主通道不小于()米,仓库物资与墙体之间应设置不小于()米的检查通道。
[单选题] *A、1米/0.5米B、0.5米/2米C、2米/1米D、2米/0.5米(正确答案)6. 每()度检查公务车辆一车一卡(油卡)管理执行情况,车辆加油卡对应情况,报废车辆油卡是否及时注销。
[单选题] *A、周B、月(正确答案)C、季D、年7. 涉及机房设备直流电、交流电、空调电源的作业人员须持()(小于1KV电压作业)且确保证件在有效期内。
[单选题] *A、高压电工证B、焊接与热切割作业证C、低压电工证(正确答案)D、防爆电气作业证8. 现场负责人应对实施作业的全体人员进行(),告知作业内容、作业现场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作业安全要求及应急处置措施等,并履行签字确认手续。
[单选题] *A、安全巡查B、安全交底(正确答案)C、安全会议D、安全摸底9. 蓄电池安装,必须确保电池()不接触人体、金属、导电液体等导电物体,搬运电池时,须轻拿轻放,严禁敲打或在地上拖拽。
排烟窗的相关规范

排烟窗的相关规范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8.5防烟和排烟设施8.5.1设置防烟设施部位建筑的下列场所或部位应设置防烟设施:1、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2、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3、避难走道的前室、避难层(间)。
建筑高度不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厂房、仓库和建筑高度不小于100m的住宅建筑,当其防烟楼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楼梯间可不设置防烟系统:1、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敞开的阳台和凹廊2、前室或合用前室具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可开启外窗的面积满足自然排烟口的面积要求。
8.5.2厂房、仓库排烟厂房或仓库的下列场所或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1、人员或可燃物较多的丙类场所,丙类厂房内建筑面积大于3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2、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丁类生产车间;3、占地面积大于1000m2的丙类仓库;4、高度大于32m的高层厂(库)房内长度大于20m的疏散通道,其他厂(库)房内长度大于40m的疏散通道。
8.5.3 民用建筑排烟民用建筑的下列场所或部位应设置排烟措施:1 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100m2 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和设置在四层及以上楼层、地下或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2 中庭;3 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大于100m2 且经常有人停留的地上房间;4 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大于300m2 且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5 建筑内长度大于20m 的疏散走道。
8.5.4 地下建筑排烟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地上建筑内的无窗房间,当总建筑面积大于200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m2 ,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时,应设置排烟设施。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解读一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解读一本人从事暖通设计十多年,根据新的标准及结合工程实际对标准进行解读,与大家共同探讨,不足之处往指正。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下文中简称为《标准》。
2018.8.121.《标准》3.1.3中的第2条当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及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当机械加压送风口未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时,楼梯间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解读:当楼梯间采用自然通风系统时需满足前室的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上,送风口设置在顶部是想形成风幕隔断烟气,设在在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上是想通过送风阻止烟气侵入前室,这个前室入口是指从走道或房间进入前室的那个口,而不是从前室进入楼梯间那个口,这个住宅较难满足,一方面有的住宅开向前室的门多,另一方面住宅层高小于3m而不能设置顶送式风口,所以不满足上述条件的楼梯间也需加压送风。
2.《标准》3.1.4建筑地下部分的防烟楼梯间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当无自然通风条件或自然通风不符合要求时,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解读:这条有别于之前的做法,只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在防烟楼梯间及前室的墙上加余压阀的做法不适用于地下了。
因此强调了地下部分的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也需加压送风。
3.《标准》3.1.5中的第1条当采用独立前室且其仅有一个门与走道或房间相通时,可仅在楼梯间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当独立前室有多个门时,楼梯间、独立前室应分别独立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解读:住宅的前室一般是一个以上的户门不满足此条,所以前室也得加压送风而不能采用之前的通过余压阀向前室送风。
4.《标准》3.1.5中的第2条和第3条当采用合用前室时,楼梯间、合用前室应分别独立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当采用剪刀楼梯时,其两个楼梯间及其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自然排烟可开启外窗面积如何界定?
浏览次数:742次悬赏分:0 |解决时间:2011-1-4 13:35 |提问者:麒麟肉肉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自然排烟可开启外窗面积如何界定?
请问《低规》上9.2.2条:“1、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不应小于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2、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5层内可开启排烟窗的总面积不应小于2.0㎡”,在条文说明中解释时说:“采用自然排烟的防烟楼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的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顶层或上两层应有一定的开窗面积,除顶层外的各层之间可以灵活布置,例如:在一座5层的建筑中,1至3层可以不开窗或者间隔开窗。
”
问题1:规范1中的2㎡是指单层的可开启外窗面积吗?还是与规范2中说的一致,每5层的可开启外窗面积是2㎡?
问题2:条文说明中说5层的建筑只要顶层开窗面积够2㎡了底下几层都可以不开窗了,那要是20多层的建筑,条纹说明中只说开口面积宜适当增加,什么叫适当增加?可不可以1~5层按2㎡,6~10层也按2㎡算,11~15层同理?
问题补充:
我咨询了老工程师,回答是规范1中所说的可开启外窗面积是指单层的。
可是如果这样的说,条文说明中的举例解释就行不通了。
条文说5层的建筑,只要顶层的面积够了,1~3层都可以不开窗了.
一、规范1中的2㎡是指每一层的可开启外窗面积,因为是前室不是楼梯间;
二、20多层的建筑属于一类高层建筑,要求应大于多层,不过高规的规定也是如此规定的,且2平方米可以在5层间任意调整(这是为了防止有3、4层的裙楼不好开口子),就算是建规也是说“宜”增加(可以不增加)。
特别提醒:高规规定除大于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宜自然排烟。
20多层大于50m,如果它是公共建筑则不宜自然排烟。
防烟楼梯间如果可以自然排烟,是不是就不用正压送风了(地下)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
不是说连着几层面积可以保证,那底下不是也可以满足自然排烟了,但是还需要送风?
不行,必须用啊
专业做中央空调及通风排烟设备的大型集团公司,资质齐全,厂家直销,保证质量,价格优惠。
欢迎客户来电咨询。
各种形式风机盘管;吊顶式(立式)新风机组、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吊顶式(立式)新风换气机;热水(蒸汽)暖风机;风幕机;风机箱及各种风机(排烟、混流、斜流、轴流、离心、屋顶等风机);玻璃钢冷却塔、不锈钢冷却塔;铝合金风口、风阀、防火阀、风机盘管三速开关、风机盘管温控器、风机盘管电动阀等系列空调配件;消防水箱等产品。
可以给
名牌企业贴牌。
防烟楼梯间,前室设置风井加压送风,楼梯间是否还需要设置风井送风?
精彩回答
不知你说的建筑是什么情况。
分2种情况给你说一下:
1、如果建筑物是超过50米的公共建筑或超过100米的居住建筑的话,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不论能否自然排烟,均应分别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2、除第1种情况外,如果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均有外窗且满足排烟面积的话,就不用设置机械正压送风系统;如果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均不能自然排烟的话,只对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前室不用送风;如果前室自然排烟,防烟楼梯间不能的话,也只是对防烟楼梯间送风即可;如果防烟楼梯间自然排烟,前室不能的话,对前室加压送风,防烟楼梯间不必加压送风。
防烟楼梯间及前室的门是什么?甲级,乙级还是丙级?
最佳答案
不一样。
这个跟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有关,但一般都是甲级,也就是耐火1.2小时的。
您说条纹说明解释时防烟楼梯间前室,我还是不太明白,请教您:
浏览次数:606次悬赏分:0 |解决时间:2011-1-4 13:35 |提问者:麒麟肉肉
条文说明中解释时说:“采用自然排烟的防烟楼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的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顶层或上两层应有一定的开窗面积,除顶层外的各层之间可以灵活布置,例如:在一座5层的建筑中,1至3层可以不开窗或者间隔开窗。
”
请问这个说的明明是采用自然排烟的防烟楼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如果按照您的意思应该是前室就是单层的开窗面积和。
那怎么又说5层的建筑,只要楼上有窗了1~3层可不开或者间隔开?
最佳答案
我当年做设计时还没有什么解释性条文,做的好好的,现在有了解释条文反而乱了,看样子还是做程序员好!
楼梯间前室就是指那一层,因为可以理解一个封闭的空间,而楼梯间是上下通的。
如果这样理解原文就好解释了,
“采用自然排烟的防烟楼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的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这句话应该是解释9.2.2条:“1、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不应小于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
“因火灾时产生的烟...顶层或上两层应有一定的开窗面积,除顶层外的各层之间可以灵活布置,例如:在一座5层的建筑中,1至3层可以不开窗或者间隔开窗。
”是解释9.2.2条:“2、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5层内可开启排烟窗的总面积不应小于2.0㎡”
建筑中的防烟楼梯间前室的墙,能否用防火卷帘代替?
浏览次数:1570次悬赏分:0 |解决时间:2007-4-5 18:48 |提问者:hanjunhui
防火墙耐火等级是3小时,卷帘也是3小时,能否代替???
按《高规》要求,不能!
当剪刀楼梯间合用前室时是不是楼梯间必须要设置正压送风系统?
本消防队员回答你吧。
1、这莫高的住宅是要设防烟楼梯间的,前室面积4.5平米,是否需要正压送风,要看前室能不能自然排烟,如果不能,则需要正压送风;疏散楼梯如果能自然通风,可以不必正压送风。
2、做不做剪刀梯的问题。
《高层民用建筑设施防火规范》中有几条涉及到剪刀梯,其中:
6.1.2 塔式高层建筑,两座疏散楼梯宜独立设置,当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剪刀楼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6.1.2.1 剪刀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
6.1.2.2 剪刀楼梯的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烧体墙分隔。
6.1.2.3 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
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
8.3.3 层数超过三十二层的高层建筑,其送风系统及送风量应分段设计。
8.3.4 剪刀楼梯间可合用一个风道,其风量应按二个楼梯间风量计算,送风口应分别设置。
所以,剪刀梯当然是可以做的,不过你要考虑为啥做剪刀梯呀,呵呵。
追问
住宅建筑高度不超过100米时,防烟楼梯间有自然通风采光可以不设正压送风,但6.1.2.3规定: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
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并没有提到在塔式住宅中有了自然通风采光就可以不设正压送风,意思是不是只要是塔式住宅设了剪刀楼梯间时,楼梯间就必须分别设正压送风?
加压送风和正压送风是一个词吗?前室和楼梯间都要保持正压吗,为什么
对的,同一个词.前室和楼梯间保持正压的目的,是为了使前室或楼梯间在火灾情
况下形成正压而防止火灾烟气进入前室或楼梯间,从而使人员得以通过前室和楼梯间顺利逃生.
加压送风和正压送风是一个词。
前室和楼梯间都要保持正压是为了保证逃生通道有足够空气保证逃生者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