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散文阅读——构思与主旨
散文阅读——构思与主旨

【学习目标】
• 1.通过阅读知识链接,初步了解散文在 构思和主旨确立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 2.通过完成训练习题,初步了解散文构 思和主旨类题型并掌握基本答题方法。
【知识链接】
• 一、关于散文的基本知识 • 1.什么是散文
• 从广义讲,散文是泛指那些不讲究骈偶押韵的文体。今 天我们所说的散文是与小说、戏剧、诗歌并称的一种文学体 裁,专指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 人、状物、写景、喻理的短小精悍的文艺性文体。 • 散文的选材范围海阔天空,表现形式灵便轻捷,行文活 泼自由,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无一不可,反映现实迅速 及时。散文的创作,常常是撷取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甚至 点滴小事,或自然界中的一个小小物件乃至一片叶、一缕 光、一眼泉、一朵花来寄托作者的情思,表达主观感受,流 露某种意愿、希望和追求。散文常用象征、衬托的手法,借 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某种抽象的概念,寄寓某种 思想感情和生活哲理。
4.散文常见的构思技巧:
(1)依凭小事,抒发感受,阐发哲理。 散文,往往通过生活中偶发的、片断的事象,去反映深 广的内涵,做到“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 情”。 周国平 《记住回家的路》,作者由生活中出门游逛总 会留意记住回家的路,进而阐发了这样的道理:人生也 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创业、探险,可是,你 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 自己的心灵世界。这样的文章开头往往似谈家常,结尾 则加以深化,画龙点睛,“卒章显其志”,并且首尾呼 应。这样构思自然而有深意,易引发共鸣。
结尾段:
①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照应题
目,表现主题,升华感情,深化主题,呼应
开头,或兼而有之。
②末段作用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 外,发人深思。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七章文学类阅读散文阅读三核心突破一分析思路结构5

核心突破一分析思路结构——文思有路,遵路识真一、思路与结构文章结构是文章内容的组合形式,文章思路是对文章内容的设计安排;结构是思路的外在形式,思路是结构的内在脉络。
所以,思路与结构是一个整体中的两个侧面。
分析文章结构是把握文章内在脉络的手段,分析文章思路是把握文章外在结构的基础。
二、散文的整体构思(谋篇布局)散文的整体构思(谋篇布局)包括文章结构的安排和材料的组织。
1.结构类型与结构关系(1)结构类型(2)结构关系。
文章内部结构关系有三种:2.材料组织的方式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
3.谋篇布局的技巧三、散文线索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
抓住散文中的线索,分析散文的结构就水到渠成了,对作品的思路也就了然于胸。
抓线索,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
散文的线索通常有以下几种:1.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
在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散文中,该事物既是线索,更是作者情感的寄托点,常常具有某种象征和寓意。
2.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
我们的感情在生活中会发生变化,如由厌恶到喜爱,或由喜欢到厌恶,就可以用这条感情的线索把一些似乎没有关联的材料联系起来。
这种线索多见于抒情散文,在一些怀人叙事散文中也常常碰到。
3.以时间顺序为线索。
文章按时间顺序来安排结构,文中就有一些标志性的词语,只要抓住这些词语,文章的结构就一目了然。
有些文章按时间来安排结构,但没有时间性的标志词语,那就要从文中找出一些关键词语或句子,通过这些词句分析出作者叙述的中心事件,是从过去到现在的,还是倒过来叙述的。
这种线索常为叙事散文所用。
4.以空间顺序为线索。
写景类散文多属此类。
或移步换景,或定景换点。
游记多是这样的,以游程中空间顺序为线索来写。
5.以人物活动为线索。
写某一个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活动,可以用这个人物作为线索串联起来,也可以用另一个人物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不同内容的事物串联起来。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散文结构思路分析

作者对老腔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作简 要说明。
明确是什么 考查类型?
间接考查
感情词/心理词的变化
①开始不知道,从未听过,很难产生惊诧之类的反应,后产生 神秘感
②然后第一次看过老腔表演之后,感到震撼。 ③再看老腔表演时,怀疑其中是否掺杂了乡情带来的偏爱。 ④最后认识到自己被老腔征服完全是因为老腔自身强大的艺术 魅力。
一看标题:有些标题就揭示了线索。
第
一 步
二看时空词语:有些时间、空间词语很可能就是“时间 线索”或“空间线索”。
“
三看“物”:文章中某一“物”若反复出现,很可能就
四 是线索。
看” 四看议论抒情: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子中蕴含的“情”
往往就是文章的线索。(暗线)
第二步:分析线索作用
1.怎样答线索作用
①贯穿全文
的半球》的片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头脑中的旅行》)
三、怎样答分析句段作用题
第一步:明确句段位置,读懂句段内容
因为不同位置的句段在文中的作用有所不同,明确句段位置就显得特别重要,而读 懂句段内容又是分析句段作用的前提。
第二步:确定分析角度,结合文本分析
依据句段位置,确定对句段作用分析的角度,应从内容、结构、表达技巧和读者几 方面分析,不同位置的句段在文中的作用有所不同,尤其要注意开篇、中间、结尾 处句段的作用,然后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作答。
全文线索 思路特点 结构特点 选材特点
答题步骤
第一步:审清题干,把握要求 抓准题干关键词,确认是直接梳理(行文思路),还是间 接梳理(心理变化)
第二步:通读全文,梳理结构 勾画关键词或关键句:划分层次/找寻线索/梳理心理变化
第三步:分条陈述,规范作答
高考语文—散文的结构分析与主题概括

高考语文—散文的结构分析与主题概括一、散文的概念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文体特征是“形散神聚”。
二、结构——散文的“形”作品结构是作者写作思路的外在体现。
作者表达思想,要遵循一定的条理(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如何关联等。
具体来说,指文章内部的组织结构、线索、脉络、层次、段落过渡、文句照应、开头与结尾等。
1.文章结构层次的三种表现形式(1)相承,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通常有以下几种: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层进式等。
(2)相并,包括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通常有并列式、对比式等。
(3)相属,包括总分关系或分总关系。
2.线索线索就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就是贯穿于全文的脉络。
作者为达到散文“散”与“不散”的统一,在组织结构上,就要有明确的线索,把所有材料连缀起来,组成一个艺术的整体。
常见的线索有:时间线索、空间线索、时空线索;物线(以某一事物作为线索)、情线(以某种感情变化作为线索)。
3.行文思路散文一般的行文思路:缘起→描述(对象) →联想→感悟。
不同的散文有不同的行文思路:三、主题——散文的“神”主题指作者的思想、观点、意图在文中的表现。
概括作品主题,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对具体的内容加以概括,抽象的内容加以阐发,含蓄的内容加以解说等。
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把握散文主题的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
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可以根据文章所选的材料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感情,揣摩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应试策略:(一)、作品结构的分析1.两大考查类型(1)分析文章思路:线索的设置,结构的安排,详略主次,过渡穿插,伏笔照应,烘托铺垫等。
(2)概括句段的作用。
2.“五步走”分析文章思路(1)整体感知,把握全貌通过阅读,概括文章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者叙述了什么事情。
高考散文阅读题命题类型及解题思路分析

高考散文阅读题命题类型及解题思路分析文章来源:中华励志网范文zhLzw.com一.高考散文阅读题设置问题的基本类型第一类:就结构形式设问1.开头;2.结尾;3.标题。
第二类:就内容表达设问1.理解;2.赏析。
第三类:就构思和主旨设问1.思路;2.情感;3.意象。
二.高考散文阅读题答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例析第一类:就结构形式设问(一)问“开头”。
例(1):16年天津卷《敦煌》第18题:本文对敦煌的哪些描写再现了“最鲜活的历史”?(4分)答案:绕楼穿窗而过的飞天;迈着舞步的马;美丽的菩萨;童子嬉戏图一笔一划抄出的经书顶天立地的佛像;【解题思路】文章开头“一段最鲜活的历史”是统领全文的句子,答案为以下各自然段的段首概括句。
“鲜活”即对历史遗迹的生动解读,一语贯穿全篇。
例(2):08年福建卷《吟风》第一题:为什么作者在开头写了一盆银杏?(3分)答案:写银杏是为了引出风,从而以有形写无形,以银杏状风,突出风的形象。
【解题思路】1.考查对思路的理解。
可改为“开头写银杏有什么作用”。
2.对内容的把握:开头写“银杏”,引出“主体形象”风,具有真实感,增强可读性。
3.备选思考角度:由实到虚,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日常生活到文化历史,由叙事描写到抒情议论;由娓娓而谈到激情澎湃。
(二)问“结尾”。
例(1):16年北京卷《碧云寺的秋天》第20题:文章结尾说:“‘现在’跟‘过去’是对立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又有着一脉相联的源流。
”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4分)答案:作者通过对古代诗人赞美秋色的诗句的引用,说明了古人与今人的感受也是有相通之处的。
因此,“过去”与“现在”并不是割裂的,两者之间是一种辨证统一的关系。
【解题思路】1.把形象的句子所寓含的抽象的道理说出来。
2.涉及第7.8.9自然段的内容的把握:作者的认识(主旨)与向来对古人悲秋倾向的理解的区别;古人还有爱秋、乐秋、赞秋的另一面。
例(2):08重庆卷《时间怎样地行走》第17题:文章写到“不朽”的“时间”“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2024届高考散文阅读复习之散文的结构与行文思路

写作缘起→写人记事→穿插场景、细节→抒发情感,总结 叙事散文
感悟
议论散文
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 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 议论升华(升华点)
解题通法
1.分析行文思路“3法”
直接考查型 ①划分层次法。给全文划分层次,归纳层意,根据事件发生发展的各 个阶段,梳理出明确的结构思路。 ②找线索法。先找出文章线索,再按照线索归纳梳理。散文常见的线 索有:具体事物、人物、中心事件、思想感情、时间、空间、作者见 闻等。分清了文章线索的归属类型,自然就厘清了行文思路。 间接考查型 ③心理词(感情词)组合法。首先要结合文本的层次或线索来分析,然后 以心理(感情)变化为突破口,用心理词(感情词)组织成合理的先后顺 序。有的心理词(感情词)可从原文中提取,有的则需要自己概括。
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
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
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
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理清行文思路
一、散文中常见的6种结构思路
类型
特点
思路
先交代赏景的缘由,暗示主题; 静赏式 多角度写景;
“对的,是越窑,这只叫盌[注],这只色泽特别好,也只有大当家和 尚才拿得出这样的宝贝,小心摔破了。”
每次餐毕,我自去泉边洗净,藏好。临走的那晚,我用棉纸包了,放 在枕边。不料清晨被催起后头昏昏地尽呆看众人忙碌,忘记将那碗放进箱 笼里,索性忘了倒也是了,偏在这船要起篙的当儿,蓦地想起:
“碗!”
“什么?”母亲不知所云。“那饭碗,越窑盌。”
使用联想,用抒情方式深化主题。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之内容概括、表达技巧+课件

4.因文而异法——借助不同的文体特点,概括文章主旨 (1)写人叙事散文。写人记事,应看其写了什么人,记
了什么事,表达了什么精神、人格; (2)写景状物散文。借景借物抒情,应看其写了什么景、
物,抒发了什么感情或阐发了什么哲理; (3)议论哲理散文。看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表明了什么
题型2:标题作用题
提问方式: 1. 为什么设这个标题 2. 更换标题好不好或哪一个合适
答题技巧
1.结构上 (1)线索:贯穿全文/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修辞、手法的作用(比喻、拟人、象征、双关等) 2.内容上 (1)词语的含义,点明写作对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作品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 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 3. 主旨上:与主旨的关系(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效果上:(题目本身特点) 4.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读者阅读 兴趣。
题型二 特定信息概括题
“特定信息”
是指“原因”“结果”“作用”“意 义”“影响”“方式”“特点”等方面的 信息,这类信息的概括是高考散文阅读的 常考题型。
特定指向信息概括“三步骤” 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概括指向 这一步的关键是明确概括对象是什么以及指向对象的哪 一方面信息(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 点、情感等)。 第二步:厘清思路,检索概括区间 不论是概括哪类指向信息,要确保不遗漏要点,都必须厘 清全文思路,这样才能明确所要概括的信息在哪里。
(思想感情)
练一练:《粮食》
概括全文主旨,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①文章充满温情地叙写了农业时代粮食与人的血肉联系,并以之 与大机器时代粮食生产、消费方式进行对比,表明了粮食是我们 生命的源头和全部,表达了应珍爱粮食、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 思想感情。(主旨)
散文阅读之结构思路

v1.0 可编辑可修改散文阅读之结构思路★【学习目标】一是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思路。
二是分析句段的作用。
★【知识讲解】一、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思路2.关于材料组织的问题▲从时间上组织材料▲从空间上组织材料▲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按情感或认识过程组织材料注意:组织材料的方式常常是感情、事物、人物、思绪、景物、行程、时间、空间等线索本身;有时材料组织的呈现形式也可以从全文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3.关于线索的问题(1)散文的常用线索有:感情线索、事物线索、人物线索、思绪线索、景物线索、行程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等。
复杂的文章,线索不止一条。
(2)抓线索,要注意以下三点:一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和表现手法:以物喻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叙事记人散文,一般以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抒情散文,一般以感情为线索。
二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揭示线索。
三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四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部分,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二、分析句段的作用▲答题角度:①结构②内容、主旨▲结构上的作用:分析句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时,要注意该句段在文中所处的位置,位置不同,在结构上的作用也不同。
1、开头句段的作用:点明标题,开门见山;引起下文或引出话题;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正反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总领全文;制造悬念。
2.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前后呼应作用,或照应开头,或照应结尾;转折作用,是全文内容、思路的转折;总领(引起)下文的作用;为下文做铺垫。
3.结尾句段的作用:升华感情;深化主题;v1.0 可编辑可修改总结上文;卒章显志,点明主题;呼应开头,使文章首尾呼;言有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发人深思。
4.反复出现的句子的作用:结构上:交代线索;前后呼应。
内容主旨:突出内容(主旨)、强化感情等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寻找行文线索
• 把握方法:
• (1)即思考文章材料是用什么串联起 来的。散文的线索类型主要有:以具体事 物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中心事件为 线索,以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以时间推 移或空间变化为线索,以作者的所见所闻 为线索等。
(2)就散文线索的内容和作用而言,大致 可以分为三种形式:
①横贯式。以内在的思想路线或者外在的 某个物体来连缀各种互不关联的“画面”“ 片断”,按事物的性质归类,并列地组织材 料。在具体运用中,以情感为线索,多见于 抒情散文,在一些怀人叙事散文中也常常碰 到;以事理为线索,偏重于内在逻辑性,多 见于以事明理的议论散文;以物件为线索, 多见于一些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抒情散文 。
第一步,整体阅读。它可以使我们在宏观把握文章的基础 上,增加答题的理性分析成分,从而增强解题的准确度。 阅读一篇文章,首先必须对文章形成大致认识:题目是什 么,共几个段落,文体是什么,内容方向是什么,然后理 清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手法,进而理清段落层次 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段落取精。就是要摄取文章段落的精华和要点, 以便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行文思路。要针对文章 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逐段分析文章的段意,再看哪些 段落集中表达一个意思,划分出层次,理清文章各个段落 之间的联系等内容。重点抓4个点。①句子:过渡句,首尾 句,议论、抒情句等。②词语:关联词,序数词等。③标 点:分号,句号,冒号等。④重要位置:标题,首尾段等 。
三、关于散文的主旨
散文的主旨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
《我心归去》中作者描绘了在异国他乡的冷清和对亲人 对故乡的惦念,流露出潜藏内心的寂寞,表达了刻骨铭心 的思乡之情;阐述了对故乡这个文化概念的哲理性思考: 故乡,就是人的精神家园,就是人的心灵归依。
《前方》中作者由摄影作品《前方》展开联想和思考, 表达了自己对人类离家远行问题的认识:人有克制不住的 离家远行的欲望;这种欲望既出自天性,也出自命运;但 是人的这种远行注定是一场苦旅,人无法消除精神深处无 家可归的感觉。文章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精神和理想无所皈 依的现实状况。
者关于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思维发展的过程都要通过结
构、层次和段落传达出来, 因此,文章的结构安排是由构
思决定的,思路是结构安排的依据和理由。
•
3. 现代散文构思的总体特征是——“由此及彼”地展开
联想。具体而言有两类:一类是“由我及他”(由A对象到
B对象,以B对象为主)和“由小及大”(由个别到普遍、
特殊到一般)两种,这一类是用相似性、相关性及相反性
场景和细节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
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如:《背影》《藤野先生》
《枣核》等。
•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
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其基本特征是寓情于景,
寓情于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也就是通过对景和物极尽
其妙的艺术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和特定情思。这类散
第三步,提取线索。思路是作者思维的 轨迹,如能找出贯穿全文的线索,就能很 快理清文章的思路。一篇文章,不管是整 篇文章,还是局部语段,往往有一条线索 贯穿其中,正是由于这条线索,文章或段 落之间才会井然有序。
注意:答思路题时要习惯用“首先写—接 着写—然后写—最后写”等字样和结构类术 语如“由浅入深、前后照应、过渡自然、 衔接紧密、形散神聚、先抑后扬”等来表 述。
文较多含蓄和象征的成分。如《春》
•
议论性散文:以议论为主,借助某种形象说理,直接的
发表议论,其特点是议论、抒情和描写相结合。这类散文近
似于杂文,但比一般杂文更具文艺性,如《松树的风格》
《爱国与小事》等。
• 3.散文的特点
•
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
所谓“形散”,一般指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
•
4.散文常见的构思技巧:
(4)以景衬情,景情交融,事;情景交融,富于美
感,增强了文章表情达意的艺术效果。
•
黄河浪的 《故乡的榕树》,正是借写榕树,写了榕树
下的童年,跟榕树有关的乡情,榕树下有趣的往事!表面在
写榕树,实际上是写过往的故乡人事,写自己对故乡的浓
浓的思念!
4.散文常见的构思技巧:
(3)营造曲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文似看山不喜平”,善兴波澜、蓄势待发是为文的重 要技巧。
陆川的《而立之年读懂父爱》,讲述了一位责之切、爱之 深的父亲形象!父亲在他少时的记忆中,严格得近乎残忍: 断然掐断他当导演的梦想、严词拒绝替他疏通关系的想法 ;后又毅然拒绝给儿子写剧本、牵线搭桥,在儿子小有名 气的时候也还是淡淡的!儿子和父亲的关系一度降到了冰点 ,一触即发!文章一再蓄势,情感跌入谷底!但是紧接着文 章峰回路转,迎来转机!姑姑陆星儿的去世是父子关系的重 要转折点,他猛然间发现了父亲的苍老与脆弱,他为父亲 打来的一盆热水,竟让遭受打击的父亲老泪纵横!通过母 亲,父亲潜藏的另一面也“浮出水面”:曾因担心儿子的 身体而深夜不眠,《南京!南京!》首映式上连线的父亲 几度哽咽难语!此时父子隔阂似冰山一样在作者、读者的内 心消融,淡淡的深情触动了我们最柔软的心房!全文读来跌 宕起伏,扣人心弦!
露某种意愿、希望和追求。散文常用象征、衬托的手法,借
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某种抽象的概念,寄寓某种
思想感情和生活哲理。
• 2.散文的分类
•
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
情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
叙事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通过写人叙事抒发
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思。这类散文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断、
具体的人、事、物为线索;或以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
为线索。
• 二、关于散文的构思与主旨
•
1.“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
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
对思路作了很好的诠释。
•
2.构思,是作者对自己将要动手写作的文章从内容到形
式所作的总体设想。构思的外在表现形式为文章结构。作
裁,专指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
人、状物、写景、喻理的短小精悍的文艺性文体。
•
散文的选材范围海阔天空,表现形式灵便轻捷,行文活
泼自由,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无一不可,反映现实迅速
及时。散文的创作,常常是撷取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甚至
点滴小事,或自然界中的一个小小物件乃至一片叶、一缕
光、一眼泉、一朵花来寄托作者的情思,表达主观感受,流
结尾段:
①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照应题 目,表现主题,升华感情,深化主题,呼应 开头,或兼而有之。
②末段作用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 外,发人深思。
③末段有暗示强化主题或强化作者感情的 作用。
结尾段作用小结:总结全文、照应前文 (开头)、照应题目、深化主题、升华感 情、卒章显志、委婉含蓄、言有尽而意无 穷、回味深长等。
【点金有术】
• 一、分析散文构思和主旨的常见题型: • 1.划分层次和分析行文思路; • 2.分析开头、结尾与过渡、照应的作用; • 3.寻找行文线索; • 4.分析插入某一内容的作用; • 5.概括作品主题; • 6.分析有关内容与主题的关系。
二、分析散文构思和主旨的常见方法:
1.划分层次和分析行文思路 把握方法:
周国平 《记住回家的路》,作者由生活中出门游逛总 会留意记住回家的路,进而阐发了这样的道理:人生也 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创业、探险,可是,你 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 自己的心灵世界。这样的文章开头往往似谈家常,结尾 则加以深化,画龙点睛,“卒章显其志”,并且首尾呼 应。这样构思自然而有深意,易引发共鸣。
是要求立意高远,主题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如何广泛,表
现方法多么灵活,都应围绕一定的中心,为中心思想服务。
•
写得好的散文,“形散”与“神不散”是和谐辨证的统
一。散文的题材广泛,文章的“神”要“不散”,在结构上
往往需要有一条鲜明的线索,把那些“散”的材料贯串成一
个有机的整体。散文多以时间变化、空间转移为线索;或以
③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 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一致,那 么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或烘托、 铺垫);相反则表达作用则是对比反衬。
④中间段如果是插叙,则可能是宕开一 笔,使行文节奏有变化。
中间段作用小结:承上启下(过渡) 、 引出下文 、为下文作铺垫、照应前文、呼 应后文、对比衬托(反衬)、扩展思路、 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等。
联想来构思的;一类是“由表象到本质”、“由具体的物
质到抽象的精神”和“由我及我”(自然属性即社会属性
、事物特性即人物品性)三种,这一类都是用同一性联想
构思的(象征、托物言志及其他)。
4.散文常见的构思技巧:
(1)依凭小事,抒发感受,阐发哲理。
散文,往往通过生活中偶发的、片断的事象,去反映深 广的内涵,做到“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 情”。
2.分析文章重要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 把握方法: (1)确认。确认指定语段在行文中的位 置,审清解题方向。 (2)调动储备。根据语段在行文中的位 置(包括开头段、过渡照应段和结尾段) ,分析其表达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 方面入手。 (3)依据段落位置和解题方向,结合文 章主旨作答。
开头段:
①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 用往往是总领全文,点明题旨(照应题 目、表现主题),或者表达与主旨相 关的某种感情;
散文阅读——构思与主旨
【学习目标】
• 1.通过阅读知识链接,初步了解散文在 构思和主旨确立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 2.通过完成训练习题,初步了解散文构 思和主旨类题型并掌握基本答题方法。
【知识链接】
• 一、关于散文的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