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增大截面的正截面加固计算

合集下载

加大截面法加固的方法

加大截面法加固的方法

加大截面法加固的方法以加大截面法加固的方法为标题,写一篇文章:随着建筑物使用寿命的延长,一些老旧建筑的结构安全性逐渐受到关注。

加固是提升建筑物结构安全性的一种有效手段,而加大截面法是常用的加固方法之一。

本文将介绍加大截面法的原理、适用范围以及具体操作步骤。

加大截面法是指通过对结构构件的截面进行加固,提升其抗弯强度和刚度,从而增加整体结构的承载能力。

这种加固方法适用于梁、柱等构件,能够有效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

加大截面法的原理是通过在原有的截面上增加新的材料,增加构件的截面面积,从而提升构件的抗弯强度。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评估结构强度:在进行加大截面法加固之前,需要对结构进行详细的评估,确定加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 设计加固方案:根据结构的具体情况,设计加大截面的尺寸和布置方式。

设计时需要考虑结构的荷载情况、材料强度、加固后的结构性能等因素。

3. 加固材料选择: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加固,常用的材料有钢筋、碳纤维等。

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材料的强度、耐久性以及施工方便性等因素。

4. 施工准备:在进行加大截面法加固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施工准备工作,包括清理施工现场、准备施工材料和设备等。

5. 加固施工: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加大截面的施工。

通常情况下,需要将加固材料与原有结构进行粘结或焊接,确保加固材料与原有结构之间的良好连接。

6. 施工验收:在加固施工完成后,进行施工验收,检查加固效果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加大截面法加固虽然能够有效提升结构的承载能力,但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注意事项。

首先,加大截面法加固需要对结构进行详细评估和设计,需要专业的工程师进行操作。

其次,加固过程中需要考虑施工对原有结构的影响,避免施工过程中对结构造成二次破坏。

此外,加大截面法加固的成本相对较高,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性和效果。

加大截面法是一种常用的加固方法,能够有效提升结构的抗弯强度和承载能力。

在进行加固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评估和设计,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加固,并严格按照施工步骤进行操作。

梁增大截面加固计算-可编辑

梁增大截面加固计算-可编辑

砼断面增大法加固梁计算构件名称:原截面砼<=C50钢筋<=HRB400参数原梁截面b0=300mm h0=600mm现梁截面b=450mm h=750mm原混凝土等级C30原混凝土强度fc0=14.3N/mm2ft0= 1.43N/mm2现混凝土强度fc=0N/mm2ft= 1.57N/mm2保护层厚原c=30mmα'=40mm新c=27.5α=40mm梁有效高度h01=560mm h1=710mm原钢筋fy0=fyv0=210N/mm2fy0'=210N/mm2新钢筋fy=fyv=210N/mm2fy'=210N/mm2原受拉配筋n4根d0=25mm2原受压配筋n’2根d0=20mm2 Es0=200000N/mm2As0=1962.5mm2Es=200000N/mm2As0'628mm2新钢筋利用系数αs=0.9加固后M设计值M=550kN.m受压区砼应力/砼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α1=1ξ0=0.116652098<ξb0=0.606897x0=65.32517483<2as'=80mm加固前M标准值M0k=205.868kN.mεs0=0.0011019εs1=0.001574143ξb=0.453675049A's所负担弯矩M'=93.6348kN.m剩余弯矩M1=456.3652kN.mx=101.3042973>2as'=80mmξ=0.142682109<ξb=0.453675As=1966.392346mm.mm验算fy0与σs0若x/h01>ξb0,应取下面计算结果x/h01=0.180900531<ξb0=0.606897钢筋应力σs0=2258.731068N/mm2不适用210N/mm2重新计算x x=125.6980802>2as'=80ξ=0.17703955<ξb=0.453675As=1966.392346mm.mm抗剪验算加固后V设计值V=540kN板厚h=120mm截面验算hw/b= 1.311111111<4<6适用V<0.25βcfc0bh0=1142.213kN不适用V<0.20βcfc0bh0=913.77kN不适用V<线性内插1449.341kN抗剪配筋验算αcv=0.7αc=0.7原钢筋n0=2根d0=8mms0=100mm Asv0=100.48mm.mm b不加宽V>[V]=352.6022kNb加宽n=2根d=10mms=100mm Asv=157mm.mmV<[V]=604.3281kN。

梁增大截面加固计算-可编辑

梁增大截面加固计算-可编辑

砼断面增大法加固梁计算构件名称:原截面砼<=C50钢筋<=HRB400参数原梁截面b0=300mm h0=600mm现梁截面b=450mm h=750mm原混凝土等级C30原混凝土强度fc0=14.3N/mm2ft0= 1.43N/mm2现混凝土强度fc=0N/mm2ft= 1.57N/mm2保护层厚原c=30mmα'=40mm新c=27.5α=40mm梁有效高度h01=560mm h1=710mm原钢筋fy0=fyv0=210N/mm2fy0'=210N/mm2新钢筋fy=fyv=210N/mm2fy'=210N/mm2原受拉配筋n4根d0=25mm2原受压配筋n’2根d0=20mm2 Es0=200000N/mm2As0=1962.5mm2Es=200000N/mm2As0'628mm2新钢筋利用系数αs=0.9加固后M设计值M=550kN.m受压区砼应力/砼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α1=1ξ0=0.116652098<ξb0=0.606897x0=65.32517483<2as'=80mm加固前M标准值M0k=205.868kN.mεs0=0.0011019εs1=0.001574143ξb=0.453675049A's所负担弯矩M'=93.6348kN.m剩余弯矩M1=456.3652kN.mx=101.3042973>2as'=80mmξ=0.142682109<ξb=0.453675As=1966.392346mm.mm验算fy0与σs0若x/h01>ξb0,应取下面计算结果x/h01=0.180900531<ξb0=0.606897钢筋应力σs0=2258.731068N/mm2不适用210N/mm2重新计算x x=125.6980802>2as'=80ξ=0.17703955<ξb=0.453675As=1966.392346mm.mm抗剪验算加固后V设计值V=540kN板厚h=120mm截面验算hw/b= 1.311111111<4<6适用V<0.25βcfc0bh0=1142.213kN不适用V<0.20βcfc0bh0=913.77kN不适用V<线性内插1449.341kN抗剪配筋验算αcv=0.7αc=0.7原钢筋n0=2根d0=8mms0=100mm Asv0=100.48mm.mm b不加宽V>[V]=352.6022kNb加宽n=2根d=10mms=100mm Asv=157mm.mmV<[V]=604.3281kN。

增大截面加固法计算箍筋焊接式

增大截面加固法计算箍筋焊接式


f
' y
0
As'
0

x 2
'

计算结果
设计合格
M≤Mr为设计合格,否则不合格
fy0'= 360 (N/mm2) 原有纵筋抗拉压强度设计值 fy0’
HRB2 400
HRB(235,335,400) 新增纵筋强度等级
fy= 360 (N/mm2) 新增纵筋抗拉压强度设计值 fy0’
二、梁截面尺寸
b= 400
(mm) 原有梁腹板宽度 b
h1= 1000 (mm) 原有梁截面高度h1
α ’= 37.5 (mm) 受压钢筋合力点至受压区边缘距离α ’
三、梁原有设计钢筋
As0'= 1950 (mm2) 原有受压钢筋的截面面积As0’
As0= 4400 (mm2) 原有受拉钢筋的截面面积As0
As= 1200 (mm2) 新增受拉钢筋的截面面积As
四、梁截面受弯设计计算
M= 1800 (KN*M) 构件加固后弯矩设计值M
x= 222.1678 (mm) 构件加固后砼受压区高度X
X

f y0 As0 α s fs As
f' y源自0As'0
1 fc0b
Mr= 1807.1 (KN*M) 构件加固后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Mr
Mr
s
f y As

h0

x 2


f y0 As0

h01

x 2

增大截面加固法计算钢筋是否满足要求
一、钢筋和混凝土指标
C 30 C(15~50) 原有混凝土等级

受弯钢梁加大截面法加固计算分析

受弯钢梁加大截面法加固计算分析

受弯钢梁加大截面法加固计算分析熊军辉,郑玉莹,韩敏,龙谋识中国矿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008)E-mail: panda_67@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受弯钢梁加固情况。

加大截面法是钢构件加固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而受钢梁加固就是常采用加大截面法,既方便,实用,又经济。

通过加大截面法对受弯钢梁加固进行分析,给出了受弯钢梁加大截面加固后的计算公式,符合钢结构加固技术规范。

关键词:加大截面法;加固;受弯钢梁;强度0. 前言钢结构存在缺陷和损伤或改变使用条件,经检查验算结构的强度、刚度或稳定性不满足使用要求时,应对钢结构进行加固。

钢结构加固的主要方法有:减轻荷载、改变计算图形、加大原结构构件截面和连接强度、阻止裂纹扩展等[1]。

当有成熟经验时,也可采用其他的加固方法。

经鉴定需要加固的钢结构,根据损害范围一般分为局部加固和全面加固。

局部加固是对某承载能力不足的杆件或连接节点处进行加固,有增加杆件截面法、减小杆件自由长度法和连接点加固法。

全面加固是对整体结构进行加固,有不改变结构静力计算图形加固法和改变结构静力计算图形加固法两类。

增加或加强支承体系,也是对结构体系加固的有效方法。

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有:负荷加固、卸荷加固和从原结构上拆下应加固或更新的部件进行加固。

1. 钢结构加固概述当钢结构存在严重缺陷、损伤或使用条件发生改变,经检查、验算结构的强度(包括连接)、刚度或稳定性等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对钢结构进行加固[4]。

1.1加固原则结构或构件加固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考虑因素很多,加固方法应从施工方便、不影响生产、经济合理、效果好等方面来选择。

一般原则如下:(1)结构经可靠性鉴定不满足时,必须进行加固处理。

加固的范围和内容应根据鉴定结论和加固后的使用要求,由设计单位与业主协商确定。

加固设计的内容和范围,可以是结构整体,亦可以是指定的区段、特定的构件或部位。

(2)加固后的钢结构的安全等级应根据结构破坏后果的严重程度、结构的重要性和下一个使用期的具体要求,由委托方和设计者按实际情况商定。

加固工程量计算过程

加固工程量计算过程

0
0
0
0
8

0
0
0
0
10

0
0
0
0
12

0
0
0
0
14

0
0
0
0
16

0
0
0
0
18

0
0
0
0
20

0
0
0
0
22

0
0
0
0
25

0
0
0
0
28

0
0
0
0
32

0
0
0
0
总重
160.33 20.06 26.55
直径 8
新增箍筋 加密区间距 非加密区间距 植筋端数 植筋深度 数量
植筋数
0.1
0.2
2
10
86.00 172.00
1
AL6
1
3.525 1.400
0.2
1
AL7
1
20.134 1.100
0.2
1
AL8
1
7.830 1.200
0.2
1
AL9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0.341 1.000
0.2
1 AL10
1
汇总
加大尺寸 上 0
加大后截面


高 高面 宽面 板厚 灌浆料 模板 砼凿毛
0.1 0.250 0.650 2.000 1.000 0.100 0.45
0.250 0.650 0.250 0.650

桥梁各类加固方法计算

桥梁各类加固方法计算

桥梁各类加固方法计算改变受力体系加固法1•改变受力体系加固计算改变受力体系加固法的一般计算步骤如下:1)计算并绘制加固时原构件在剩余的那部分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图;2)若施加预顶力,根据所设时的加固后的内力图,确定预顶力的大小,按原结构的计算绘制在支点预顶力作用下梁的内力图;3)按加固后的计算简图,计算并绘制在新增荷载及加固时卸除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图;4)将上述三项内力迭加,绘制梁各截面的内力包络图;5)计算梁各截面的实际承载力,并绘制梁的材料图;6)调节预顶力值,使梁的内力图小于梁的材料图;7)根据支点的最大支承反力,设计支撑构件,其多为轴心受力构件,可按钢筋混凝土规范与钢结构规范进行设计;8)计算预应力撑杆的顶撑控制量。

当用纵向压缩法对预应力撑杆系统施加预升力时,其预升量ΔL=Lε+a(2-l)式中,L一撑杆长度;Ea-撑杆端部与被加固构件混凝土间的压缩量,可取2~4mm0一撑杆在预应力作用下引起的应变;I增大截面加固法1•增大截面加固计算采用增大截面加固桥梁,其承载力计算受到原构件应力应变的影响,不能简单地作为整体截面用有关公式计算。

在加固计算中,首先应确定加固前构件的实际应力应变水平,并考虑新混凝土与原结构协同工作的程度,然后进行合理的计算。

(1)受弯构件加固计算要点受弯构件外包混凝土加固设计,应根据现场结构的实际情况,分别采用受压区或受拉区两种不同的加固形式。

1)受压区外包混凝土加固一般用刚架拱、桁架拱等拱桥的斜腿、斜撑或弦杆的加固。

采用受压区加固的受弯构件,其承载力、抗裂度、钢筋应力、裂缝宽度及变形计算和演算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IO-89)中关于叠合构件的规定进行。

实验研究表明,在相同弯矩作用下,二次受力叠合梁的受拉筋应力、挠度和曲率都比相同截面和配筋的一次受力整浇梁的相应值大得多。

其次,二次受力叠合梁在第一次受力时是由叠合前的原混凝土承受压力。

而在二次受力时,主要由后浇混凝土承受压力。

受弯钢梁加大截面法加固计算分析 - 受弯钢梁加大截面的加固方法的分析研究

受弯钢梁加大截面法加固计算分析 - 受弯钢梁加大截面的加固方法的分析研究

受弯钢梁加大截面法加固计算分析熊军辉郑玉莹韩敏龙谋识(中国矿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008)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受弯钢梁加固情况。

加大截面法是钢构件加固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而受钢梁加固就是常采用加大截面法,既方便,实用,又经济。

通过加大截面法对受弯钢梁加固进行分析,给出了受弯钢梁加大截面加固后的计算公式,符合钢结构加固技术规范。

关键词:加大截面法;加固;受弯钢梁;强度An Analytical Study on the Calculation of Reinforcing Bending Girders by IncreasingSectionsXIONG Jun-hui ZHENG Yu-ying HAN Min LONG Mou-shi(Schoo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technology,Xuzhou 221008,China)Abstract:The paper mostly presented some complexions of reinforcing bending girders.It was convenient, practical and economic for increasing sections used on reinforcing bending girders,which was a common way of reinforcing steel components.By analyzing the reinforcments of bending girders by increasing sections,the calculating formulas of reinforcing bending girders by increasing sections are gained ,which accord with the criterion of steel structure reinforcing technology. Keywords: increasing sections; reinforcing; bending girders; intensity0.前言钢结构存在缺陷和损伤或改变使用条件,经检查验算结构的强度、刚度或稳定性不满足使用要求时,应对钢结构进行加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梁正截面加固计算(矩形) (2)1、梁底加高跨中截面计算(上部受压,下部受拉) (2)2、梁底加高、梁侧加宽(单侧或两侧)支座截面计算一(上部受拉,下部受压)43、梁底加高支座截面计算(上部受拉,下部受压) (5)4、梁侧加宽(单侧或两侧)跨中截面计算(上部受压,下部受拉) (7)5、梁侧加宽(单侧或两侧)支座截面计算(上部受拉,下部受压) (7)6、梁底加高、梁侧加宽(单侧或两侧)跨中截面计算(上部受压,下部受拉) (8)7、梁底加高、梁侧加宽(单侧或两侧)支座截面计算二(上部受拉,下部受压) (8)梁正截面加固计算(矩形)1、 梁底加高跨中截面计算(上部受压,下部受拉)(1)对混凝土受压区形心取距及力的平衡公式求加固后梁的受压区高度x :M ≤αs f y A s (ℎ0−x 2)+f y0A s0(ℎ01−x 2)+f y0′A s0′(x 2−a ′) 式1.1 α1f c0bx =f y0A s0+αs f y A s −f y0′A s0′ 式1.2(2)判断x ≥2a ′1)若x <2a ′时,将混凝土受压区形心等效为受压钢筋合力点,并对受压钢筋合力点取距,计算出A s 即完成计算:M ≤αs f y A s (ℎ0−a ′)+f y0A s0(ℎ01−a ′) 式1.32)若x ≥2a ′时,继续判断x ≤ξb ℎ0εs0=M 0k 0.85ℎ01A s0E s0式1.4 εs1=(1.6ℎ0ℎ01−0.6)εs0 式1.5 ξb =β11+αs f y εcu E s +εs1εcu式1.6 ○1若x >ξb ℎ0时,则说明原受压钢筋不足,受拉区超筋致使受压区混凝土先破坏,需增加梁加固高度ℎ2重新计算。

○2若x ≤ξb ℎ0时,继续判断x ≤ξb0ℎ01 εcu =0.0033−(f cu,k −50)×10−5 式1.7ξb0=β11+f y εcu E s式1.8 ○A 若x ≤ξb0ℎ01时,将x 代回式1.2中计算出A s 即完成计算。

○B 若x >ξb0ℎ01时,按下三式计算出x 、A s 、σs0即完成计算。

σs0=(0.8ℎ01−1)εcu E s ≤f y0 式1.9 M ≤αs f y A s (ℎ0−x 2)+σs0A s0(ℎ01−x 2)+f y0′A s0′(x 2−a ′) 式1.10 α1f c0bx =σs0A s0+αs f y A s −f y0′A s0′ 式1.111) M 为梁加固后弯矩设计值。

2) M 0k 为梁加固前弯矩标准值,与M 为同一工况。

3) αs 为新增钢筋强度利用系数,取αs =0.9。

4) f y 、f y0、f y0′分别为新增受拉钢筋、原受拉钢筋、原受压钢筋的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5) A s 、A s0、A s0′分别为新增受拉钢筋、原受拉钢筋、原受压钢筋的截面面积。

6) ℎ0、ℎ01梁加固前后的截面有效高度。

7) a ′原受压钢筋合力点至混凝土受压边缘的距离。

8) α1当混凝土等级不超过C50时,取α1=1.0;当混凝土等级为C80时,取α1=0.94;其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9) β1当混凝土等级不超过C50时,取β1=0.8;当混凝土等级为C80时,取β1=0.74;其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10) f c0为原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 cu,k 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11) ξb0、ξb 分别为梁加固前、后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12) εcu 为混凝土极限压应变。

13) εs1为新增钢筋的初始应变。

14) εs0为加固前在初始弯矩M 0k 作用下原受拉钢筋的应变值。

15) σs0为原受拉钢筋的应力2、 梁底加高、梁侧加宽(单侧或两侧)支座截面计算一(上部受拉,下部受压)支座截面梁底新增受压钢筋A s ′按第1节计算,过程中为梁截面上部受压,下部受拉,忽略新增受拉钢筋A s 对A s ′的贡献。

本节主要为对梁面新增受压钢筋A s 的计算,步骤如下:(1)对混凝土受压区形心取距及力的平衡公式求加固后梁的受压区高度x (考虑受压钢筋对计算受拉钢筋的影响较小,故忽略A s0′的影响):M ≤αs f y A s (ℎ0−x )+f y0A s0(ℎ01−x )+f y ′A s ′(x −a ′) 式2.1 α1f c bx =f y0A s0+αs f y A s −f y ′A s ′ 式2.2注:若混凝土受压区部分在原混凝土时,f c 取新旧混凝土强度较小者。

(2)判断x ≥2a ′1)若x <2a ′时,将混凝土受压区形心等效为受压钢筋合力点,并对受压钢筋合力点取距,计算出A s 即完成计算:M ≤αs f y A s (ℎ0−a ′)+f y0A s0(ℎ01−a ′) 式1.32)若x ≥2a ′时,继续判断x ≤ξb ℎ0εs0=M 0k 0.85(ℎ1−a1′)A s0E s0式2.4 εs1=(1.6ℎ0ℎ01−0.6)εs0 式1.5 ξb =β11+αs f y εcu E s +εs1εcu式1.6 ○1若x >ξb ℎ0时,则说明原受压钢筋不足,受拉区超筋致使受压区混凝土先破坏,需增加梁加固高度ℎ2重新计算或增大新增受压钢筋面积A s ′。

○2若x ≤ξb ℎ0时,继续判断x ≤ξb0ℎ01 εcu =0.0033−(f cu,k −50)×10−5 式1.7ξb0=β11+f y εcu E s式1.8 ○A 若x ≤ξb0ℎ01时,将x 代回式2.2中计算出A s 即完成计算。

○B 若x >ξb0ℎ01时,按下三式计算出x 、A s 、σs0即完成计算。

σs0=(0.8ℎ01x−1)εcu E s ≤f y0 式1.9 M ≤αs f y A s (ℎ0−x 2)+σs0A s0(ℎ01−x 2)+f y ′A s ′(x 2−a ′) 式2.10 α1f c0bx =σs0A s0+αs f y A s −f y ′A s ′ 式2.113、 梁底加高支座截面计算(上部受拉,下部受压)支座截面梁底新增受压钢筋A s ′按第1节计算,过程中为梁截面上部受压,下部受拉。

本节主要为对梁面原有受拉钢筋A s0的承载力设计值计算,步骤如下:(1) 考虑A s0′,根据力的平衡公式求加固后梁的受压区高度x :α1f c bx =f y0A s0−f y0′A s0′ −αs f y ′A s ′ 式3.1注:若混凝土受压区部分在原混凝土时,f c 取新旧混凝土强度较小者。

(2) 计算原有受压钢筋A s0′与新增受拉钢筋A s ′的合力作用点a3′:a3′=αs f y ′A s ′a ′+f y0′A s0′(ℎ2+a2′)s y ′s ′y0′s0′ 式3.2(3) 判断x ≥2a3′1)若x <2a3′时,将混凝土受压区形心等效为受压钢筋合力点a3′处,并对受压钢筋合力点取距,计算出梁面原有受拉钢筋A s0的承载力设计值M 1:M 1≤f y0A s0(ℎ0−a3′) 式3.32)若x ≥2a3′时,继续判断x ≤ξb ℎ0εcu =0.0033−(f cu,k −50)×10−5 式1.7ξb =β11+f y εcu E s式1.8 ○1若x >ξb ℎ0时,则说明原受压钢筋不足,受拉区超筋致使受压区混凝土先破坏,需增加梁加固高度ℎ2重新计算或增大新增受压钢筋面积A s ′。

○2若x ≤ξb ℎ0时,计算出梁面原有受拉钢筋A s0的承载力设计值M 2: M 2≤f y0A s0(ℎ0−x )+(f y0′A s0′+αs f y ′A s ′)(x −a3′) 式3.6 (4) 不考虑A s0′,根据力的平衡公式求加固后梁的受压区高度x ′:α1f c bx =f y0A s0 −f y ′A s ′ 式3.7(5) 判断x ′≥2a ′1)若x ′<2a ′时,将混凝土受压区形心等效为受压钢筋合力点a ′处,并对受压钢筋合力点取距,计算出梁面原有受拉钢筋A s0的承载力设计值M 3:M 3≤f y0A s0(ℎ0−a ′) 式3.82)若x ′≥2a ′时,继续判断x ′≤ξb ℎ0εcu =0.0033−(f cu,k −50)×10−5 式1.7ξb =β11+f y εcu E s式1.8 ○1若x ′>ξb ℎ0时,则说明原受压钢筋不足,致使受压区混凝土先破坏,需增加梁加固高度ℎ2重新计算或增大新增受压钢筋面积A s ′。

○2若x ′≤ξb ℎ0时,计算出梁面原有受拉钢筋A s0的承载力设计值M 4:M4≤f y0A s0(ℎ0−x2)+f y′A s′(x2−a′)式3.11(6)根据混凝土受压区高度是否大于两倍受压钢筋合力点,以上结果M1、M2二选一,M3、M4二选一,再把选出来的两个结果取大者则为该梁面的承载力设计值M。

4、梁侧加宽(单侧或两侧)跨中截面计算(上部受压,下部受拉)计算同第1节,加固高度为0,梁宽按加宽后计算,具体对应参数详下图:注:若混凝土受压区部分在原混凝土时,f c取新旧混凝土强度较小者。

5、梁侧加宽(单侧或两侧)支座截面计算(上部受拉,下部受压)计算同第3节,加固高度为0,梁宽按加宽后计算,具体对应参数详下图:注: f c取新旧混凝土强度较小者。

6、梁底加高、梁侧加宽(单侧或两侧)跨中截面计算(上部受压,下部受拉)计算同第1节,梁宽按加宽后计算,具体对应参数详下图:注:若混凝土受压区部分在原混凝土时,f c取新旧混凝土强度较小者。

7、梁底加高、梁侧加宽(单侧或两侧)支座截面计算二(上部受拉,下部受压)计算同第3节,梁宽按加宽后计算,具体对应参数详下图:注:若混凝土受压区部分在原混凝土时,f c取新旧混凝土强度较小者。

设计依据:1、《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第5.2.3~5.2.5条。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6.2.1、6.2.6~6.2.7、6.2.10、6.2.14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