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导论》综合练习题

合集下载

国学经典考试题库和答案

国学经典考试题库和答案

国学经典考试题库和答案1. 引言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

对于学习国学经典的人来说,熟练掌握其中的重要内容和理论非常重要。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国学经典,我们整理了一份国学经典考试题库和答案。

本文将介绍题库的概述和内容,并附上一些示例题目和答案。

2. 题库概述本题库收集了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道德经》等国学经典中的重要内容。

题库中的题目分为选择题、判断题和简答题等多种类型,涵盖了国学经典的各个方面。

每道题目都有详细的解析和答案,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题目示例3.1 选择题1.以下哪部作品是道家经典? A. 《论语》B. 《大学》C. 《中庸》D. 《道德经》正确答案:D解析:《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老子所著,是古代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代表。

2.以下哪个词语是用来形容《论语》的?A. 仁者爱人 B. 政治原则 C. 道德经典 D. 人生哲学正确答案:D解析:《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包括了众多关于人生道理和行为准则的论述,因此可以称之为人生哲学。

3.2 判断题判断题需要判断给出的陈述是否正确。

1.孟子是道家学派的思想家。

正确答案:错误解析: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注重人性的善和教育的重要性。

2.《大学》是儒家经典著作中的一部。

正确答案:正确解析:《大学》是《四书五经》中的一部,是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3.3 简答题简答题需要回答一个问题,并进行简要的阐述。

1.请简要介绍《论语》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答案:《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主要记录了孔子的言论和教诲。

《论语》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等重要内容。

其中,孔子对仁、礼、智、信等价值观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并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准则。

4. 结论国学经典考试题库和答案的整理为学习国学经典的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工具。

国学经典考试题库和答案只要下这一个文档分没有问题

国学经典考试题库和答案只要下这一个文档分没有问题

国学经典考试题一一、单选题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一句里的“庠序”指的是( B )A.官府B.学校C.家庭D.社会2.“学而优则仕”概括了( A )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

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3.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着是( C )A.《论语》B.《师说》C.《学记》D.《孟子》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体现了孟子的( D )A.教育思想B.学术思想C.等级观念D.民本思想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 A )A.《论语》B.《学记》C.《四书集注》D.《孟子》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

”这句话体现了( A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7.“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是用反面事例来强调学习要( C )A.专心致志B.磨练意志C.持之以恒D.深造自得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 D )A.朱熹B.孟子C.董仲舒D.孔子9.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主张的着作是( C )A.《大学》B.《论语》C.《学记》D.《中庸》10.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集( B )中有充分反映。

A.《大学》B.《论语》C.《学记》D.《中庸》11.《学记》要求“学不躐等”属于( A )教学原则A.循序渐进原则B.巩固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直观性原则12.下列名言属于孟子说的是( D )A.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

B.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一句出自( C )A.《论语》B.《师说》C.《学记》D.《孟子》1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大学国学导论期末考试试题

大学国学导论期末考试试题

大学国学导论期末考试试题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而“仁”的具体体现是“_________”。

2. 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其核心思想是“_________”。

3.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_________,其主张“兼爱”和“非攻”。

4. 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其主张“法治”和“_________”。

5. 儒家经典《大学》中提出的“八条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_________、_________。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孔子的“仁”与“礼”的关系。

2. 老子的“道”与“德”有何区别?3. 墨子的“兼爱”思想对现代社会有何启示?4. 法家学派的“法治”思想在现代法治社会中的意义。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作用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2. 论述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对现代管理学的启示。

答案一、填空题1. 爱人2. 无为而治3. 墨子4. 重刑5. 治国、平天下二、简答题1. 孔子认为“仁”是内在的道德品质,而“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

“仁”是“礼”的基础,没有“仁”的“礼”是虚伪的;同时,“礼”是“仁”的体现,没有“礼”的“仁”是空洞的。

孔子强调“仁”与“礼”的统一,认为只有内外兼修,才能达到理想的人格。

2.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规律,是无形的、不可言说的;而“德”是“道”在个体身上的体现,是可以通过修养得到的。

“道”是绝对的、永恒的,而“德”是相对的、变化的。

老子强调“道”与“德”的统一,认为只有顺应“道”的“德”,才能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3. 墨子的“兼爱”思想主张无差别地爱所有人,反对以血缘、地域、身份等为界限的偏爱。

这一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在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各民族、各阶层之间应超越偏见和歧视,以平等、包容的心态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共同构建和谐世界。

国学经典试题及答案

国学经典试题及答案

国学经典试题及答案1. 孔子的学说被称为什么?A. 儒家学说B. 道家学说C. 法家学说D. 墨家学说答案:A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分为哪三个部分?A. 风、雅、颂B. 赋、比、兴C. 诗、书、礼D. 经、史、子、集答案:A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哪部经典?A. 《易经》B. 《道德经》C. 《论语》D. 《庄子》答案:A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谁的名言?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庄子答案:A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体现了哪种学习态度?A. 自以为是B. 谦虚谨慎C. 盲目自信D. 逃避问题答案:B6.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它的作者是谁?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庄子答案:A7.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出自哪部著作?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B8.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哪位哲学家的名言?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庄子答案:C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体现了哪种教育理念?A. 终身学习B. 尊师重道C. 因材施教D. 学而时习之答案:A10.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是谁提出的?A. 孔子B. 孟子C. 顾炎武D. 王阳明答案:C11.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A. 过于苛求完美会导致孤立B. 人应该随遇而安C. 过于严厉会导致失去朋友D. 人应该追求物质享受答案:A12.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道德的重要性B. 利益的追求C. 个人修养的重要性D. 社会地位的重要性答案:A1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A14.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句话体现了哪种哲学思想?A. 辩证法B. 唯物论C. 唯心论D. 形而上学答案:A15.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出自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A。

国学经典教育考试试题题库

国学经典教育考试试题题库

国学经典教育考试试题题库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论语》是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著作?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非子2.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易经》B. 《尚书》C. 《诗经》D. 《礼记》3.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是哪位思想家的观点?A. 老子B. 孔子C. 墨子D. 庄子4.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以下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苏轼5. “温故而知新”是《论语》中哪一篇的内容?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________”是《孟子》中的名句,意指仁者爱人,智者知人。

7. 《左传》是《________》的注解,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

8. “________”是《诗经》中的一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9. “________”是《尚书》中的一篇,记载了大禹治水的故事。

10. “________”是《易经》中的重要概念,代表变化无常。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涵。

12. 阐述《道德经》中“道”的概念及其对个人修养的启示。

13. 描述《春秋》作为一部编年体史书的特点。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论语》中孔子关于“仁”的教导及其对现代社会的指导意义。

15. 分析《易经》的哲学思想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五、附加题(10分)16. 请列举并简述中国古代“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哪四部经典,并说明它们各自的特点。

参考答案:1. A2. A3. D4. D5. A6. 仁者爱人,智者知人7. 春秋8. 关雎9. 禹贡10. 变11. 《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强调个人修养是社会和谐与国家治理的基础。

修身即个人道德修养,齐家指家庭和睦,治国是治理国家,平天下则是实现世界和平。

国学经典导论考试题目及答案

国学经典导论考试题目及答案

国学经典导论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论语》中孔子提倡的“仁”的含义是什么?A. 忠诚B. 仁爱C. 礼仪D. 智慧答案:B2. 《道德经》中“道”的概念主要指什么?A. 道路B. 道德C. 自然法则D. 社会秩序答案:C3.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四书”?A. 《大学》B. 《中庸》C. 《孟子》D. 《庄子》答案:D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出自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中庸》D. 《大学》答案:A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哪部经典?A. 《易经》B. 《尚书》C. 《诗经》D. 《礼记》答案:A6.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体现了哪种思想?A. 谦虚B. 诚实C. 求知D. 怀疑答案:C7.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体现了哪种思想?A. 民本思想B. 君主至上C. 法治思想D. 宗教信仰答案:A8.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强调了哪种教学方法?A. 启发式教学B. 灌输式教学C. 讨论式教学D. 案例教学答案:A9.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哪部经典?A. 《大学》B. 《中庸》C. 《孟子》D. 《论语》答案:A10.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体现了哪种价值观?A. 功利主义B. 道义主义C. 个人主义D. 集体主义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下列哪些作品属于“五经”?A. 《诗经》B. 《尚书》C. 《礼记》D. 《春秋》E. 《左传》答案:ABCD12. “仁义礼智信”被称为儒家的“五常”,其中“礼”的含义包括哪些?A. 礼貌B. 礼仪C. 礼制D. 礼节答案:BCD13. 下列哪些观点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A. 过犹不及B. 物极必反C. 适可而止D. 极端主义答案:ABC14.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明明德”的含义是什么?A. 明白道德B. 彰显美德C. 明白事理D. 彰显智慧答案:B15. “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下列哪些经典中有所体现?A. 《易经》B. 《道德经》C. 《庄子》D. 《孟子》答案:A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6. 简述《论语》中孔子关于“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2023年国学经典选读期末综合练习

2023年国学经典选读期末综合练习

《国学经典选读》期末综合练习一、常识问答1、诸子百家有哪些重要学派?道家、儒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2、四书五经分别指什么?四书指旳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旳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3、道家重要代表人物是谁?老子,庄子4、儒家重要代表人物是谁?孔子,孟子,荀子5、儒家集大成者是谁?荀子6、“三教合一”是指哪三教?“三教”,指旳是儒、道、佛三家7、什么叫谥号?是在我国古代,统治者或有地位旳人死后,给他另起旳称号,如“武”帝,“哀”公等。

8、孔子、孟子、荀子在主张上各自侧重什么?孔子重视“仁”,孟子讲究“义”,荀子重视“礼”、“法”。

9、提出“夫国学者,国家因此成立之源泉也”旳是谁?章太炎10、道家旳关键观念是什么?天道11、吕思勉把我国学术分为哪七个阶段?每阶段以什么学术为主?先秦之世,诸子百家之学,一也。

两汉之儒学,二也。

魏、晋后来之玄学,三也。

南北唐之佛学,四也。

宋、明之理学,五也。

清代之汉学,六也。

现今所谓新学,七也。

12、吕思勉认为,中国学术纯属自创旳是哪阶段旳学术?先秦学术13、“总揽其全”旳先秦学术是哪一家?道家14、哪几家为先秦显学?墨、儒15、道、儒、墨、法各家旳重要主张是什么?P616、“尚人文”起于何时?周朝17、佛学昌盛于何时?隋唐18、写出道家与法家旳价值序列。

道家:道、德、仁、义、礼、乐、名、法;法家:道、法、术、势。

19、《道德经》又称什么?作者是谁?五千文,《老子》。

老聃,老子20、老子说“域中有四大”,请问是哪“四大”?它们之间是怎样旳互相关系?P17道、天、地、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1、老子怎样论天道与人道之不一样?P2222、成语“沉鱼落雁”出自何书何文?《庄子。

齐物论》23、现今流传旳33篇版《庄子》是谁编定旳?庄子与弟子后学合著24、“间世”是谁旳主张?庄子25、“终身不仕,以快吾志”旳诸子是哪位?庄子26、请写出4个出自《庄子》中旳成语。

成都大学国学经典导论期末试卷

成都大学国学经典导论期末试卷

最可能考的题:四、简答:9..简述古代文学作品中“道”的主要内容。

P214~216答案如有不对,请查阅改正.《国学经典导论》综合练习题为进一步深化四川省省级重点教学改革项目《国学经典进大学课堂的探索与实践》的改革,搞好省级精品课程《国学经典导论》建设,完善教学各个环节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本课程组拟制了这套综合练习题,以供同学们在全面掌握本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全面复习,突出重点。

一、背诵、默写(含名句填充)以下篇目,并将其翻译为白话文:(一)《论语》1.学而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为政2·11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1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里仁篇4·8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4·1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雍也6·23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7.述而7·2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7·16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2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子罕9·26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9·28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后也。

”12.颜渊12·24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3.子路13·6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4.宪问14·30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15.卫灵公15·9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5·12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导论》综合练习题为进一步深化四川省省级重点教学改革项目《国学经典进大学课堂的探索与实践》的改革,搞好省级精品课程《国学经典导论》建设,完善教学各个环节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本课程组拟制了这套综合练习题,以供同学们在全面掌握本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全面复习,突出重点。

一、背诵、默写(含名句填充)以下篇目,并将其翻译为白话文:(一)《论语》1.学而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为政2·11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1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里仁篇4·8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4·1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雍也6·23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7.述而7·2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7·16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2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子罕9·26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9·28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后也。

”12.颜渊12·24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3.子路13·6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4.宪问14·30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15.卫灵公15·9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5·12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5·36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19.子张19·21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二)《孟子》2.梁惠王上1·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梁惠王下2·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3.公孙丑上3·5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5.《滕文公上》5·3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6.滕文公下6·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七、离娄上7·1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7·3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7·5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8.离娄下8·8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8·2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1.告子上11·9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2.告子下12·1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3.尽心上13·13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14,尽心下》14·1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三)《老子》第1章:道,可道,非恒道。

名,可名,非恒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第4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第8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第9: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第12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第19章: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第22章:曲则全,枉则直。

第22章: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25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36章: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第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第45章: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第46章: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第58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73章: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第74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第76章: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第80章:至治之极: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第81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二、单项选择1.下面关于“孟母教子”的故事见于西汉刘向《列女传•母仪篇》的是________。

A.孟母三迁 B.断织劝学 C.杀猪取信 D.孟子去妻2.孟子游说诸侯,被授与“卿”之高位,是在________。

A.宋国 B.魏国 C.滕国 D.齐国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出自________。

A.《论语》 B.《孟子》 C.《荀子》 D.《庄子》4.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是在_______。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5.第一个系统地论述“人性善”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告子6.提出著名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个命题的思想家是________。

A.孔子 B.墨子 C.荀子 D.孟子7.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国学大师是________。

A.王国维 B.梁启超 C.蔡元培 D.章太炎8.有“汉代孔子”之称的思想家是________:A.陆贾B.司马迁C.董仲舒D.司马相如9.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皇帝是________: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10.表达对苛政、暴政痛恨,感叹“苛政猛于虎”的思想家是________:A.孔子B.孟子C.墨子D.老子11.朱熹是________ 的集大成者。

A.文学B.史学C.哲学D.理学12.在中国历史上是朱熹首次把《四书》编辑在一起,并予以集中注释。

《四书》是指________:A.《论语》、《孟子》、《大学》、《中庸》B.《诗经》、《礼记》、《春秋》、《大学》C.《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D.老子》、《庄子》、《墨子》、《孙子》13.《道德经》一书总共有________。

A.80章B.81章C.82章D.83章14.被唐玄宗追封为“南华真人”的是________。

A.孔子B.老子C.庄子D.孟子15.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我们研究庄子应以________为主。

A.内篇B.外篇C.上篇D.下篇16.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的是________。

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17.《道德经》一书,是一部________体系。

A.自由主义B.存在主义C.唯心主义D.唯物主义18.美洲《纽约时报》曾将________列为世界十大古代作家之首。

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19.鲁迅曾说:“不读________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

”A.《论语》B.《孟子》C.《老子》D.《庄子》20.老子“南面之术”的核心还是________。

A.有为而治B.无为而治C.有为有治D.无为无治21.老子主张“上善若水”、“上德若谷”,因此强调________。

A.以柔克刚B.以刚克柔C.阴阳调和D.阴阳对立22.被后人尊称为“中国哲学之父”的是________。

A. 孟子B. 孔子C.庄子D.老子23.《庄子》一书的首篇文章是________。

A.齐物论B.逍遥游C.秋水D.人间世24.《庄子·至乐》篇里,记载的“鼓盆而歌”,所反映的是庄子的________。

A.道德观B.价值观C.生死观 D祸福观25.佛教的起源地是________A.古希腊B、古印度C、古中国D、古埃及26.比丘的含义是________。

A、爱心B、施舍C、慈悲D、乞士27.大乘佛教的“乘”代表的意义是________。

A、相乘B、罗汉C、运载D、修行28.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所形成的派系,不包括以下哪一种?A、汉传佛教B、藏传佛教C、上座部佛教D、苯教29.因佛教而形成的中国石窟艺术不包括以下的________。

A、敦煌B、云岗C、龙门D、嵩山30.中国禅宗的六祖是________。

A、慧能B、道信C、神秀D、弘忍31.清朝皇室基本信仰的是________。

A、汉传佛教B、南传佛教C、藏传佛教D、基督教32.巴蜀文化首次辉煌于________。

A.战国B.汉代C.唐代D.宋代33.汉武帝时蜀郡太守________创办了“石室精舍”,这是全国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

A.李冰B.班固C.文翁D.司马相如34.“汉赋四大家”中,不是蜀人的是________。

A.王褒B.杨雄C.司马相如D.枚乘35.严君平的哲学思想系统地体现在他的代表作________中。

A.《易经》B.《老子指归》C.《潜书》D.《鹤山集》36.狭义现代新儒家的开山宗师是________。

A、梁漱溟、马一浮B、张君劢、熊十力C、冯友兰、贺麟D、梁漱溟、熊十力37.现代儒学三圣是指________。

A、熊十力、梁漱溟、马一浮B、马一浮、冯友兰、贺麟C、梁漱溟、张君劢、熊十力D、熊十力、马一浮、冯友兰三、多项选择。

1.国学的主要文献分类有____________。

A.经B.史C.子D.集E.书2. 国学的核心思想是_______ 。

A儒 B道 C墨 D法 E释3. 孔子政治思想的的核心是_______ 。

A仁 B义 C礼 D智 E信4.孟子的理想人格主要包括_______ 。

A大丈夫精神 B杀身成仁 C舍生取义D浩然正气 E安贫乐道5.根据佛教向外传播的路线,佛教形成了_______ 。

A大乘佛教 B小乘佛教 C藏传佛教D南传佛教 E北传佛教6.以下篇目出自《孟子》的有。

A.《公冶长》 B.《公孙丑》 C.《告子》D.《尽心》 E.《为政》7.下列名句出自《孟子》的有________。

A.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B.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C.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D.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E.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9.2006年,全球130多万华人通过网上投票选出了“十大国学大师”。

下列属于“十大国学大师”的是________。

A.梁启超 B.陈寅恪 C.鲁迅 D.季羡林 E.冯友兰10.下列成语典故出自《孟子》的有________。

A.五十步笑百步 B.始作俑者 C.出类拔萃 D.率兽食人E.尽信书不如无书11.董仲舒先后担任过两个国王的相,一个贵盛,一个骄横,但他们都很尊敬董仲舒。

他们是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