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泥塑课的反思

一堂泥塑课的反思
一堂泥塑课的反思

一堂泥塑课的反思

我在上高中美术鉴赏《中国古代雕塑》的内容时,穿插了一堂泥塑制作课,课上发生的一件事引起了我的思考。

在学习了《中国古代雕塑》一课之后,为了让同学们加深对雕塑的理解,我就增设了一堂泥塑课。在上课之前我跟学生讲,由于班级多,材料有限,就不对每一个同学的泥塑作品进行保存了,只保存少量优秀作品,其他的则再揉成泥团让其他班级用。上课时我先给学生讲了几种泥塑作品的制作方法,然后给每一个同学发了一块泥,让他们自由发挥,任意做一些造型。于是同学们便热火朝天地忙了起来,一堂课下来同学们的成果还不小。作品中有人物、动物、房屋、器皿……一些优秀的作品被摆上讲台并被保存下来,另一些不理想的作品我则让学生把它揉成团,放在一边。这时有一个学生拿着他的三件作品走了上来说“老师,请看我做的泥塑怎么样?”我看了一下,发现他做的是三个很小、很粗糙的泥盘,就对他说“放一边去吧!”于是这个同学很失望地把他的作品按到了泥团上。当时交作业的同学很多,这件事我也没放在心上。课后每个同学都交了一篇制作泥塑的心得,其中有一位同学写的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注意,“今天美术课上我第一次制作了泥塑,一开始老是做不好,后来反复做了几次,终于做出了三个泥盘,由于泥不多,所以做的很小。虽然这次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但我已经尽了力,而且我还感受到了制作泥塑的乐趣,希望老师今后能多开展这样的活动。”不用说,我也知道这正是课上那位交三个泥盘的学生写的。看了这段文字我不禁陷入了沉思。从学生的反馈可以了解到这堂课有成功之处,也有值得改进的地方,我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反思:

一、教师要重视美术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

新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应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个性和想象、思考、判断等能力,接触各种工具、材料、操作方式和表现形式,获得丰富而独特的体验。这种融鉴赏与创作于一体的学习活动,对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穿插一些动手性强的美术实践活动则会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这堂课学生的反应来看,他们还是喜欢泥塑这种美术实践活动的,因为美术实践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发展动手能力和开发潜能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它能使人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具有促进人际交流、释放紧张或消极情绪,增进身心健康的作用。能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直接抒发各种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升华情感,能交流、沟通人际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的身心状态与社会适应能力,而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主动地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浙人美版美术二年级上册11.泥塑恐龙教案附教学设计理念教学反思

泥塑恐龙 教学目标: 1.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和形象特点。 2.学习运用大与小对比的方法,表现庞大的动物。 3.通过泥塑恐龙,培养立体造型能力和动手创造能力,激发对泥塑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各种树的不同美感,培养学生用捏塑的手法表现大树。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把握恐龙的外形特征,用泥塑的形式独立完成一只恐龙造型。 教学方法: 讨论法、演示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等。课前准备: (学生)恐龙的图片资料、彩泥或陶泥、恐龙玩具模型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范作、泥塑刀(可自制)、彩泥或陶泥。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欣赏各类恐龙图片,说说自己了解的相关知识。 (1)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恐龙的外形特征与现存动物,如大象、鳄鱼、鸟类等动物相比,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2)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类型的恐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外形特征是怎样的? 2.揭示课题。 3.师生一起探究:怎样用泥塑表现恐龙? 4.引导学生观察:恐龙外形的基本特征。 5.引导学生观看教材第25页泥塑步骤图,教师现场示范。 6.欣赏同龄人的泥塑恐龙,进一步学习多样的表现方法。 7.作业建议:用泥塑的形式表现自己最喜欢的恐龙。 8.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9.展示评价:以“恐龙乐园”的形式,互相交流作品。 10.拓展延伸:欣赏不同美术形式表现的恐龙(绘画、拼贴、剪影等) 教学反思: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学生心理。首先,我从备课、教具准备两方面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看,学生积极思考。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终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欣赏感受各种恐龙带来的形式美感,学习其泥塑的方法,以培养能力为目标,做到教学目标。

陶艺-教学反思

篇一:陶艺教学反思 陶艺教学反思 -------林乐金 针对学生实际有机地将基础陶艺教育与现实生活与现代审美需求、新的理念结合起来。在教学实践中,学校美术教师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固陋就简,用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在教学活动中还以学生为本,立足于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拓展思维广度,以学生在审美中提高创新意识与创造力,学会鉴赏他人作品。同时,因时因地因人、因个性特长施以教导,形成了严谨又和谐的独特教风和学风。玩泥巴,是每一个农村孩子都经历过的事,他们在幼年的时候就用自己的双手制作一些自己喜爱的物品,对泥土有特殊的感情,所以泥塑课是同学们最喜欢的课。 现状分析 1、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建筑精致典雅,校园内部格局合理、精致,教育教学设备齐全先进(专职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并配有专门的陶艺教室与烧制间)。 2、学校领导支持,艺术组思想统一,教师群体年富力强,有干劲。 3、家长、教师、学生普遍支持和参与。学生非常关心学校陶艺特色的创建,渴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陶艺的技法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4、陶艺教学改革初见成效: (1)"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研究也初显规模,孩子总喜欢表现自己,让别人关注自己。针对这一点,每过一段时间我组织他们拿出自己的得意之作,谈谈自己制作的感受和对别人作品的评价,这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好处。 (2)继续探索陶艺小班化与兴趣小组、特长生教学的建设。我校艺术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丰富了校园文化。在"泥塑教学"为切入点,以"美术教学"为突破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各年级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我校课堂教学效率。 (3)尝试选编合适的陶艺听说、阅读教材,因材施教。如果说课内学科教学是育人的主要阵地,那么,课外泥塑课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广阔天地。 (4)在陶艺小班化与兴趣小组、特长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在初一、初二年级尝试陶艺走班分层教学探索。 (5)引导有条件的学科或教师个人尝试"陶艺与各学科间的教学",渗透、渐进。多年来,我校坚持开设美术课外小组活动,在活动中突出民族美术内容。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如何搞好我校校本课程《泥塑教学》就成了一个较热门的话题,为各级教育领导和广大美术工作者所重视。 陶艺环境建设显风貌: (1)校园内体现陶艺氛围。陶艺资料室为师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和环境。学校成为"陶艺村"。

泥塑十二生肖图片

[标签:标题] 篇一:《十二生肖》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与十二生肖相关的艺术作品,了解我国特有的民间文化——十二生肖的 人文知识。认识十二生肖的基本特征。 2.大胆运用绘画、剪纸等表现方式,抓住十二生肖的特征,表现十二生肖中的一个动物。 3.在欣赏生肖动物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特有的民间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 学生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 重点:引导学生关注中国民间艺术文化,激发创新意识,采用各种方法表现生肖动物。难点:生肖作品的新颖、创新、构思巧妙。 教具准备:有关十二生肖的图片、玩具、剪纸、邮票、故事等。学具准备:绘画工具、色 纸、剪刀、卵石等。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由于有关十二生肖的事物太多,学生可能不能一一的不进行探究。 教学建议介绍有关十二生肖的剪纸、邮票、年画、卵石画、工艺品,拓展学生的创作思维,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究、尝试,让学生把自己的资料、方法与同学分享,相互启发。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本人教学思路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谜语揭题。 (1)检查课前准备,稳定学生情绪。 (2)出谜面:“一人有一个,全国有几个?准确一计算,只有十二个。”你猜这是什么?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出示课题(即谜底):《十二生肖》。 2.联系生活,感知文化。 (1)提问:你知道家里亲人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他们的属相是什么? (2)提问:你知道十二生肖是哪十二种动物? (3)学生自由说说对十二生肖的认识,各抒己见。 如:十二生肖从大到小的顺序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今年是猴年,明年就是鸡年;我属猪,我属狗??激发学生对中国十二生肖的兴趣,调动起学 生的创作热情。 3.发展创新,引导探究。 (1)对课本、图片和实物进行研究,提问:民间美术课的生肖属相与真实的十二种动物的 不同? (2)小组探究:课件欣赏有关十二生肖的邮票、剪纸、泥塑、卵石画,提问:这些作品采 用的表现方法有什么不同?你还能想出哪些创作方法?你受到哪些启发?有更好的创意 吗? (3)总结创作方法:夸张、变形、添加、简化,带给我们一种装饰性的美感。 4.尝试实践,锻炼技能。 给每个组发一个有关生肖的不同的创作作品,如邮票、剪纸、泥塑、卵石画,让学生自由 触摸、研究。 (1)提问:经过研究,我们知道了基本的创作方法,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你们手里的这些作

(完整版)对一堂高中英语公开课的评析与反思

对一堂高中英语公开课的评析与反思 日前,笔者有幸观摩了桂林市七星区桂林第一中学文坚老师的一堂自治区级公开课。与以往人们所熟悉的公开课不同的是:文坚老师执教的这节公开课多了点“实效”,少了点“形式”;多了点“沉稳”,少了点“浮躁”;多了点“实在”,少了点“表演”。最重要的是,不论是她的课堂活动设计,还是她的课堂教学行为,无不体现出其“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的教学思想。现将笔者对这堂课的拙见与各位同仁分享。 一、教材分析: Wildlife Protection(NSEFC必修2Unit4)这个单元的中心话题是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文坚老师执教的是该单元Using language部分的Speaking和Writing。该部分是这个单元的最后一个教学课时,要求学生用前几节课中所学的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有关知识进行“说”和“写”。教材编写中,Speaking部分要求学生选择一种濒临灭绝的动物,根据已了解的关于该动物的信息,分析其濒临灭绝的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以拯救该动物。同时,使学生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表示意图(intention)和目的(purpose)”的句式结构;Writing部分则要求学生给WWF写一封信,根据上面讨论的结果,建议他们采取有效措施,拯救这些濒危的动物,其目的是引导学生熟知写信的格式与措辞。因此,这一课时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完成Speaking和Writing的任务,增强学生运用英语表达思想的意识,激发其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树立其英语学习的信心,培养其合作精神,并使其在共同体验和探究中学会运用语言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增强学生保护环境和保护动物的意识,这也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 二、课堂教学亮点及评析 [亮点一] 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lass, let's have a competition----spell the new words of this unit. Now, you are Group A, and you are Group B. I'll tell you the Chinese meaning of the word, and then you should spell the word for us. If you are the first to spell the word correctly, your group can get ten points. I am the judge. And could you help us to record the points for each group? (教师邀请前排的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帮助记录各组的分数。) 赏析: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说”和“写”。众所周知,说和写都是语言的输出部分,而语言的输出必定要以大量的输入为基础。执教老师充分考虑到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词汇量不足等特点,先设计一个环节,让学生回忆这个单元已经学过的关于endangered animals的单词和词组,这既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复习,又作为本节课的导入部分,为下面的教学环节----speaking and writing做好铺垫,并为学生能在此后的几个课堂活动中体会到学习的成功打下了伏笔,从中可见执教老师的独具匠心。 此外,竞赛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尤其是高一学生,他们不会像初中学生那样不经意间在上课调皮捣蛋,也不会像高三学生那样在高考指挥棒的重压下只知“埋头苦干”,他们活泼好动,争强好胜,个性鲜明,求知欲强,爱自我表现。执教老师正是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上课伊始,就让学生沉浸在竞争的氛围中。因此,在课堂上,学生们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抢答积极,学生的参与度很高。于是,在上课一开始就形成了一个小小的高潮,为整堂课的教学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亮点二] 在Speaking部分前,执教老师先让学生观看一些endangered animals的图片,然后设计了以下的情景,作为学生进入Speaking的前奏曲: Suppose you are an endangered animal. Today is the last day for you to live on the earth.

最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玩泥巴 做泥塑》活动反思

《玩泥巴做泥塑》活动反思 针对学生实际有机地将基础泥塑教育与现实生活与现代审美需求、新的理念结合起来。在教学实践中,我鼓励孩子积极动脑筋、积极动手操作,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以学生为本,立足于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拓展思维广度,以学生在审 美中提高创新意识与创造力,学会鉴赏他人作品。 玩泥巴,是每一个农村孩子都经历过的事,他们在幼年的时候就用自己的双手制作一些自己喜爱的物品,对泥土有特殊的感情,所以泥塑课是同学们最喜欢的课。 刚开始学泥塑的孩子对泥工一无所知,需要进行一些入门训练,适当临摹一些作品会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在其间我会穿插一定的讲解。因为学生的形象思维远优于抽象思维,所以不应总以枯燥的语言讲解,而应教会学生如何去看,去比较。在选型过程中,可以提一些问题,如:你捏的和他捏的作品相比,有不一样的地方吗?他们好在哪里?你能不能做到?让学生在思考中明白泥塑选型的道理。同时对学生的成绩要及时加以表扬,如:你做到了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主体地位,多引导鼓励学生多动脑和多动手,敢于创新的教学方法,形成灵活的,放松的教

学气氛。 一些泥塑的做法看似简单。学生操作起来还是有点难度,手捏泥练习了双手的协调力和灵活力。协调不好就影响到泥塑的美观度,可能在捏的过程里,学生把握不好就容捏不好看,此时要告诉学生手的用力点和细心度,不要放弃!捏的就是一种学习态度和不怕麻烦的精神。学生只有将泥塑的形捏到位了,发挥出丰富的想象力才可以做出更加好的效果。教师要分点耐心的讲究每个注意的手法,语言要简单明了,以便学生马上理解快速掌握要领。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自如的表现要表现的东西,还得让他们学习一些泥塑制作的方法。看着孩子开心的制作,并且能做出各式各样学生自己计泥塑作品,我也很开心。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课程。包含着以下几层含义,即:目标综合,内容综合,方法、形式综合。综合实践活动课自提出后已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实践证明通过活动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从人的发展着眼,着力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各项基本素质,其旨在使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联络社会生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的能力。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孩子们通过查阅资料、准备材料、

浙江省优质课《我的母亲》教学设计+点评+反思

浙江省优质课《我的母亲》教学设计+点评+反思湖州四中沈旦 一、设计理念: 构建本色课堂,突出语文味道。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应帮助学生寻找并打开进入作者心灵的精神通道,让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交流感情或碰撞思想,并在阅读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培养。 任何文本或话语都是由一定言语材料组合而成的,它外显为一定的语言文字形式,内含着一定的思想和情感。语文课的味道在于"细读品味",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触摸作者的内心世界,在反复涵咏的过程中碰撞情感的火花。 二、文本解读: 《我的母亲》节选自《胡适自传》中"九年的家乡教育"部分,文章重点不是写母亲的形象而是写母亲对胡适的训导和影响,表达胡适对母亲真挚而深沉的感激之情。文章语言质朴无华而又饱含深情,读来让人感动不已。 三、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干深入理解文章主旨,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引导学生从作者质朴的文字中品读出母亲对作者的巨大影响以及作

者对母亲深沉的感激之情。通过此文的学习,培养学生体味母亲、学会理解、懂得感恩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文章重点写了母亲对胡适的言教和身教,整堂课立足这一点,开 展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段、句、词来感受和体会母亲对胡适的教育和影响。因为母亲这种的教子方法与现代社会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困难,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验胡适的心理,从而理解母亲的这种独特的教育。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作者照片、简介。 学生谈对胡适的印象、感觉。 教师引出课文:许多名人、伟人的背后都站着一位伟大的母亲。 (二)与作者对话。 作者最想对母亲表达的是什么感情?找到直接抒发作者对母亲感 激之情的段落(4、13两段)并朗读,细细品读关键词句,如:第4段中的"恩"和第13段中的"极大极深 * "、"如果…"、"都"等词句,从中感受胡适对母亲真挚而深沉的感情,并理解文章主旨:感激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和极大极深 * 。 (二)与文本对话。 从4、13两段中的"训练"和"影响"分别引导学生阅读文章两部分 内容:5-7段、8-12段。 1、母亲对胡适的"做人的训练"有许多独特之处,对此你如何看待?

泥塑校本课程

泥塑校本课程 校本教材《泥塑》前言 前言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经校领导和教师们的慎重考虑下,决定将“泥塑”溶入我校校本课程,把它作为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构建艺术特色,以此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泥塑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在新时代仍有很活跃的生命力。特别是儿童泥塑创作,以其生动、活泼、趣味的艺术形式深受学生的喜爱。浓厚的生活气息,乡土气息和现代经济发展的冲击,为学生实践创作提供不可或缺的素材,而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们,每天与大自然接触,与泥为伴,这些都是学生走进“泥塑”校本课艺术殿堂的外在环境,同时,学校的美术教师就是泥塑艺术的爱好者,内部条件也十分成熟,让学生从小学泥塑,可以促进这一艺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学生在这种广泛的文化情境学习和拓展特长,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情操,融实践性、趣味性、创作性为一体的泥塑,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在泥塑的创作过程中,学生更自由的、更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力和表现力。同时,泥塑立体造型的表达,更有利于学生的艺术整体把握,在实践过程中内容表现的自由性、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能提供学生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泥塑教学所蕴涵的这些 积极的教育价值也正是校本课程所追求的。 我们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课程计划的要求,在校本课程有关文件精神指引下编写了这本教材,忠诚希望这本书能成这同学们的良师益友,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对编写提供指导意见的教师,在这里我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时间仓促,能力有限,本书难免有不足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堌堆小学“泥塑”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所以,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总目标 以课改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2、学生发展目标 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3、教师发展目标 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把促进

大班泥塑教案《花瓶》总结反思.doc

大班泥塑教案《花瓶》总结反思 大班泥塑教案《花瓶》总结反思 设计思路: 泥塑活动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能提高幼儿小肌肉群的灵活性,和一定的美学素养,并能使幼儿积累一些初步的立体雕塑技能。但以往的泥塑活动都以实物范例为主来引导幼儿操作,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独立创造性,违背了当代幼教界提出的自主学习,幼儿被动地学,学得辛苦。 这次活动,我决定从一个新的角度来重新认识泥塑活动,试图在指导方面突破以往的范例+临摹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用启发引导的方法,让幼儿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感受,逐渐掌握一些基本造型。于是我通过设置一定的悬念来调节幼儿的心理,促使幼儿自主地尝试,学习,积累。 过程实录: 目标:1、通过摸一摸、猜一猜、讲一讲,充分感知花瓶的造型特点。 2、能恰当运用搓、揉、捏等技能,学习创造性地泥塑花瓶。 3、设置情境,提高幼儿对泥塑活动的兴趣。

准备:每组一只用彩色塑料袋包裹好的花瓶(各种形状)。 每人一块橡皮泥,泥工板。 若干朵用铅丝、皱纹纸做的彩色纸花。 过程: 1、猜一猜。 请小朋友猜一猜,桌上塑料袋里藏着什么? [设置一定的情境,引出悬念,激发幼儿对这次活动的兴趣。] 2、摸一摸,讲一讲 大家轮流摸一摸,边摸边讲,讲讲里面是什么东西?是什么形状的? 请小朋友告诉老师,塑料袋里藏着什么?(花瓶) [让幼儿主动去感知塑料袋里的物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且通过摸一摸,讲一讲,初步感知了花瓶的造型特征,为以后的泥塑活动奠定了基础。] 3、提出要求,幼儿操作 今天,老师给每组带来了一只漂亮的花瓶,每只花瓶的样子都不一样,请你开动你的小脑筋,想一想,然后用橡皮泥做一做,

省级中小学优质课课堂评价标准与细则解读

省级中小学优质课课堂评价标准与细则 解读 一、仪表端庄,教态亲切、自然。(10分) 二、温故到位,导入新课自然、有趣。(5分) 三、语言流利,表达顺畅、有感染力、自然、富有逻辑性、普通话标准并富有情感。(语言语调标准)(10分) 四、重点、难点讲练突出、适当并符合知识建构理论。(20分) 五、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使用得当。(15分) 六、在教学方法方面基本采用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启发诱导,学思结合的当代教育新理念。(15分) 七、课堂气氛活跃,双边活动充分,“收、放”恰当,并具有有效性和可控性。(10分)

八、课堂评价新视野的“六种状态”良好。(10分) 九、板书工整,书写速度快,板书内容的主、副区布局合理。(5分) 十、时间分布合理。(5分) 一、仪表端庄,教态自然。 这一要求基本都能做到,可以说是给分项,但优质课的级别越高,要求也越高。 什么是教态?教态是老师的态度和体态的总称,教态是老师自身形象的体现,教态包括五项内容:1.表情,2.眼神,3.手势,4.站立和走姿,5.服饰。 ①表情——恰当地运用表情表达老师的感情及对学生

的意愿,如友好、期望、赞许以及友善的批评等。表情可以使学生感到亲切,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②眼神——眼神要平等、和蔼、亲切多与全体学生的目光接触,千万不要只看好学生,或考试成绩在班级前十五名学生,更不要不看学生,目光不宜移动过快,不要在优秀生身上停留时间过长。平等和亲切是眼神和表情的关键。 ③手势——手势有助说话,表达教师的思维,手势应舒展自如,切忌机械单一。我们可以在电影列宁在1918的讲话中受到启发。 ④站立、走姿——走路、站立的姿势应端庄大方,移动应缓慢,站立的姿势和位置选择恰当,相对固定,必要时应走到学生中间,与同学们进行感情交流,使学生听清发音,但正面退回讲台,千万不要将臀部无数次对着学生,更不要单脚站立或倚墙、靠窗。 ⑤服饰——服饰要整洁、大方;不戴不适当的饰物,

小班橡皮泥的教学反思

小班橡皮泥的教学反思 导读:小班橡皮泥的教学反思篇1 橡皮泥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玩具之一,特别是低年级孩子们的爱好,这种内容的美术课对我们老师来讲应该也是最好上的内容了,因为孩子们对它的喜爱,让我们比较好控制课堂,但怎么样才能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热情,让他们能出更多更好的`橡皮泥作品呢?在这节课里我 开展了尝试。 原来的教学内容设计我是遵循赏析——探究——制作——评价 提高的传统教学模式,但我经过考虑,还是修改了教学方式,先不急着欣赏作品,而是先和孩子们做几个手部动作的“手指操”,“转一转,捏一捏。”“按一按,压一压,这样能做出什么形状的橡皮泥?”“扁扁的象饼一样。”“揉一揉呢?能做出什么形状?”“圆圆的,象小汤圆!”“好!真棒!咱们班里的同学看来一个个的都是玩橡皮泥的高手啊。”及时的给他们“戴高帽”也很有效果哦。“那……搓一搓呢?”“是条形!象面条一样!”同学们更得意的抢答起来。“答得好!同学们,我们知道如果我们的手指灵巧的话,可以用刚才的几种方法来制作各式各样的橡皮泥物品,可是如果今天我们只能用一种方法来做橡皮泥的话呢?比如……我只能给你们用搓的方法。”“啊?”全班同学立即动起了脑筋。“怎么可能呢?都是面条一样的条形,怎么把它们粘起来啊?”“哦!!我知道了!”有同学立即喊了起来“可以把它们盘起来啊!”“对哦”马上有人同意。由此,我顺利的进入

到了本课的课题《捏泥巴》。 接下来的捏泥巴课堂基本就在孩子们的探究——比赛创新制作——互相赏析——交流经验的过程中顺利开展下来。最后得到的教学效果最好,学生优秀作品最多,也最出彩。看到同学们这么喜欢上美术课,而且主动要求带工具,我心里也很高兴。 小班橡皮泥的教学反思篇2 经过一个学期的幼儿泥塑教学活动,我看到了幼儿对橡皮泥的欢喜之情,在每一次的泥塑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为依据,以儿歌、游戏等的形式,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看啊,老师要变魔术了。”边搓边说:“搓一搓,搓一搓,来去来去搓一搓,搓成一根小小棒,变变变!”他们个个睁大着眼睛,看着我手中的橡皮泥,当看到橡皮泥真的变成了一细长条时,都拍着小手欢呼:“哦,变!哦,变!”借势引导,我鼓励他们也来试试。孩子们学我的样子,取了一小团橡皮泥,放在泥工板上,用小手在上面来回滚动,嘴里还念念有词“搓一搓,搓一搓,来去来去搓一搓,搓成一根小小棒,变变变!”可是他们的五个小手指不会并拢,细长条变不出来。当我将“五个手指并并拢,手心伸平搓呀搓。”告诉他们后,大部分小朋友很快变出长条,个别小朋友则还是近似“椭圆形”,但他们也为橡皮泥的形状有所改变而欢呼、自豪。 艺术表现形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方式,幼儿美术作品中的情感和创造是个体审美的一种反映。幼儿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有别于成

中班美术活动《好玩的彩泥》反思

中班美术活动《好玩的彩泥》反思《纲要》在艺术教育要求提到:”提拱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艺术的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要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发挥主动性是关键,主动性来源于兴趣,幼儿对事物一旦有了兴趣,往往会集中注意,仔细观察事物,感受也就深刻,再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就容易把握事物的特点。如新奇、特别的材料可以提高幼儿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使他们产生丰富的想象。美术活动可以根据不同的目标,采用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使幼儿通过合作与交流了解他人的感受与经验。 经过一个学期的幼儿泥塑教学活动,我看到了幼儿对橡皮泥的欢喜之情,在每一次的泥塑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中班班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为依据,以儿歌、游戏等的形式,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在本次活动中,我鼓励他们也来试试,取了一小团橡皮泥,放在泥工板上,用小手在上面来回滚动,嘴里还念念有词“搓一搓,搓一搓,来去来去搓一搓,搓成一根小小棒,变变变!”可是他们的五个小手指不会并拢,细长条变不出来。当我将“五个手指并并拢,手心伸平搓呀搓。”告诉他们后,大部分小朋友很快变出长条,个别小朋友则还是近似“椭圆形”,但他们也为彩泥的形状有所改变而欢呼、自豪。 《纲要》中强调“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组织幼儿美术活动时,教师要理解并鼓励幼儿运用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提倡个性化。艺术表现形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方式,幼儿美术作品中的情感和创造是个体审美的一种反映。幼儿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有别于成人,他们在表现作品中的形、色、空间时有其独特的创造。同时,每个幼儿根据个人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的表现方式,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优点和长处,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一个孩子就像一把锁,只有教师能用爱心、细心、恒心去认认真寻找,一定会找到开启这把锁的钥匙。 2015年11月

【3荷花3教学反思,省一等奖优质课,第3位老师】中班优质课视频一等奖

【3荷花3教学反思,省一等奖优质课,第3位老师】中班优质课视频一等奖 《荷花》教学反思今天,和学生一起学习了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写景散文《荷花》。课文描写了公园里盛开了一池美丽的荷花,荷花有各种各样的姿态以及我看荷花时的感受。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朗读感悟,体会优美的语言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文章语句优美,充满想象,让人读后能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个人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似乎自己也变成了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 二、抓住留白,指导想象说话这节课我觉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利用课文的留白进行写话指导,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 第四小节中有一处留白:“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我抓住了最后的省略号,问学生,还有谁会告诉我些什么?提醒学生抓住清晨荷塘的时间和地点的特点,展开大胆丰

富的想象。学生的回答:“蝴蝶飞过来,告诉我她要为我授粉。”“小鸟飞过来,告诉我,今天早晨它看到的事情。”“一只小青蛙跳到荷叶上,告诉我在池塘游玩的乐趣。”等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这节课,我借助美丽的范文,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受到熏陶,收到了教师与学生共同双赢的效果。但自己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课堂教学中,点拨语、评价语等语言设计,还不够到位,必须好好斟酌,应该更有针对性。今后要努力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幼儿园大班泥塑教案《蔬菜》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泥塑教学计划《蔬菜》带反 思 大班泥塑教学计划《蔬菜》包含了针对大班学生的泥塑主题教学活动的反思,使孩子们可以学习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并可以使用多色匹配的泥塑,孩子们可以掌握餐具的主要特征。被塑造,大胆地塑造和培养孩子的初步创造能力,来看看带有反光教学计划的幼儿园班泥粘土《蔬菜》。 活动目标: 1.年幼的孩子可以掌握要塑造的菜肴的主要特征,并大胆地塑造它们。 2,学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并可以使用多色匹配的黏土。 3.培养孩子最初的创造能力。 4.增强参与环境安排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物理(各种菜肴),黏土工具,橡皮泥。 主要难点: 1,可以把握菜的特点,大胆塑造 2,可以学习多色合作 活动程序:

一,实物展示,激发兴趣 1,展示真实的东西:餐具 看,这是什么?这是什么食物 2.揭示主题并提出要求 二,自由选择,大胆表现 1.年幼的孩子可以自由选择蔬菜和橡皮泥 2,小朋友自由探索表演 老师巡逻并指导个别孩子学习使用一些工具和多色合作。 3.展示个别儿童的作品并进行讨论:他如何被捏? 请向个别孩子解释 4,孩子们再次探索和塑造 三,体验回放,互相学习 1,体验播放 观看孩子刚捏过的一些作品(照片):“仔细想想,他怎么被捏过。' 2.转角准备: 我们知道这些方法,可以稍后在街角活动中尝试一下,看看它们是否会捏住。 活动反思:

在活动期间,孩子们基本上可以掌握要塑造的菜肴的特征。例如,一个小孩A以黄瓜为参照,而她自己的由橡皮泥制成的黄瓜则带有一点白点。黄瓜上所有白色的小刺都被显示出来。有小B的豌豆,小C的青椒,小D的南瓜,小E的笋等,所有这些都可以看到,孩子们也可以看到。我已经能够理解泥塑的主要特征,并且色彩匹配更好;我发现孩子们更熟练地使用老师提供的一些工具,例如一些孩子在制作南瓜时抓南瓜。凹槽的明显特征是用圆棒按压凹槽。您可以使用小刀(塑料板)来描述蔬菜上的一些图案,但是孩子们除了老师的提议以外,无法创造性地寻找其他东西。使用该工具。 小百科全书:蔬菜是一种植物或真菌,可以煮熟并制成食物。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蔬菜提供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例如维生素和矿物质。

生肖小泥塑优质课教案

生肖小泥塑优质课教案 课型:新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生肖小泥塑》的制作,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立体动物造型的一般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十二生肖的特点,通过捏、压、刻等技能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超轻粘土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制作带来的快乐,制作的作品可以摆在自己的房间装饰屋子。 教学重点:生肖形体的制作及装饰。 教学难点:表达意图的准确性和独创性、泥塑手法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超轻粘土、刻刀。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1分钟) 主要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为新课学习和顺利完成作业奠定基础。 二、创设情景:激发探究、出示泥塑作品。 导入:下面我给大家看一组,我亲手做的作品。你们瞧!这是什么呀?这是十二生肖中的几个生肖小动物,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泥塑的制作方法,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生肖小泥塑》。 设计意图:用实物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三、新课传授:(30分钟) 1、提问十二生肖都有哪些动物? 2、同学们的生肖是什么?

3、说出自己生肖的结构特点。 4、分组竞赛制作:要求:(1)每4人一组,做一种生肖形象。(2)生肖形象要美观,表面要光滑、圆润。(3)比质量、比速度、比团结合作。(4)时间20分钟。 设计意图:导出学生的生肖是什么,为下一步生肖泥塑做准备,对以前学过的制作方法的巩固,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培养合作精神。 5、小组制作教师巡视辅导,及时表扬制作有特色的作品。 四、作品讲评:(8分钟) 1、学生点评各组的生肖泥塑。 2、教师点评:表扬合作好的、有独特创意的各小组成员,让他们讲讲构思和制作最成功的地方,树立自信,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五、小结:(1分钟)泥塑作为一门传统工艺,在我国传承已久,如今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将其呈现,这是创新的体现同时同学们也在制作的过程中学会了团队合作、分享与展示,这更是大家收获最多的地方,也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六、板书: 生肖小泥塑 一、十二生肖: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二、结构特点:头、身体、四肢、尾巴。 三、竞赛要求:表面要光滑、圆润,比质量、比速度、比团结合作。

《“基本不等式”省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及反思》

“ 2 a b +≤ ”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数学(5)》(人教A 版)第三章第4节第一课时,主要 2a b +≤ 的推导与简单应用.它以前面已学习的有关不等式的基本知识为依据,从 2a b +≤2 a b +≤的应用,而且在基本不等式 2 a b +≤的推导过程中渗透了分析法的解题方法,为学生后续学习推理与论证的内容埋下伏笔,同时 在公式推导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此内容都是学生今后学习中必备的数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学生有了不等式的基本知识作为铺垫,对不等式的学习已具备基本的认识,而基本不等式来自生活,是从生活中抽象而来的,只要我们选材得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能够较容易理解基本不等式的推导,且达到渗透数学思想、关注数学文化的目的. 三.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 1.学会推导并掌握基本不等式,理解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并掌握定理中的不等号“≥”取等号的条件是:当且仅当这两个数相等. 2.探索并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在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领悟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3.培养学生生活问题数学化,并注重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有利于数学生活化、大众化,同时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索研究,领略获取新知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2 a b +≤的证明过程. 2 a b +≤ 等号成立条件. 四.教学策略 本课在设计上采用了由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策略.利用数形结合、类比归纳的思想,层层深入,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整理出推导公式的不同思路.同时,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并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师生互动、讲练结合,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法: 问题引导、启发探究和归纳总结相结合

皮影戏教学反思

《皮影戏》教学反思 美术教材编排皮影戏这一教学内容意在通过皮影戏的综合艺术特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我围绕“传承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这一小专题,设计了“会表演的影子”一课,通过在三年级的课堂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实效。体现在;调动了所有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学会了影人的关键环节的制作,并对耳熟能详的故事进行了创新表演;激发起对传统文化皮影戏的浓厚学习表演兴趣; 皮影戏集绘画艺术、雕刻、文学、音乐、舞蹈、表演与一身,其内容也可谓博大精深,在一堂课中怎么能既让学生了解皮影相关文化,又让学生切身操作皮影,感受其中的艺术魅力,突破小专题呢?在教学活动中,我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使学生直观地感受传统的民间艺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导入部分加入了一段自己表演的皮影戏小故事,将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学生充满兴奋和惊异的欣赏老师的表演,将所有人的兴奋点集中在一起。导入新授的课程内容之后,利用课件来向学生讲解有关皮影戏的历史及制作工序,一来是让学生了解了一门优秀的传统艺术;二来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接下来利用一段皮影戏《龟与鹤》幕前幕后的视频,让学生观察总结出影人动起来的奥秘,为制作影人打下基础。紧接着在老师的演示和课件中同时展示影人的制作方法,更直观、更易懂。最后,当学生制作了自己的皮影作品后,以小组的形式编排一段小故事进行表演,这将是本节课的一个高潮,也是学生作品进行展示的一个最好的机会。 为了在课堂上突出浓郁的民族特色,皮影戏都是在我国西北地区得以流行和发展的。此外,我还制作了简易的皮影戏舞台,我们制做的是皮影形象进行表演,这样的一个小小的舞台将是学生最快乐的展示空间。 传统文化皮影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西汉传承至今,尽管现代电子科技产品逐渐取代了它的位置,使它不及有昔日的辉煌,似乎走向了被人遗忘的角落,但是,当作为教师的我在搜寻这一传统艺术时,还是被这些凝结着先人们智慧与心血的文化精髓所透漏出的灵性,美感和古典的气质所感动。我想,正是皮影戏的艺术魅力也感动了孩子,启迪了孩子的心智,才把孩子们引入忘我学习的境界,

省小学数学优质课听课反思

省小学数学优质课听课反思 XX年11月1日到4日,我有幸参加了河南省小学数学优质课的听课活动,聆听了来自省内各所学校多位优秀老师的精彩授课,领略了他们精湛的授课艺术,使我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对于“一节精彩的数学课应给什么样”开始有了一定的认识,使我受益匪浅。 通过对这几节课的总结与反思,我认为一堂好的数学课至少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情境创设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一节课来说,情境的创设、课题的引入无疑也是一堂课的生命线。在讲授新知之前,应为学生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具有参与课堂活动的动力与热情。如在《有趣的平衡中》的一节课中,课前让学生做一系列的动作:单脚站立、踮起脚尖。用一只手指头支撑直尺,不让直尺掉下来;看视频遐想:站在纤细的绳丝上又会怎样?播放视频,这一系列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确定平衡的主题;总之,好的情境创设是一堂好课的开始,它的重要性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它的不易性。

要创设一个合适的情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师对本节课的授课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既富有趣味性,又要有知识性。 (二)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的少说,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时间与实践,给他们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实践同时也证明,学生亲身体验过的,他们更容易接受,这部分知识也更容易转化为技能,因此对于数学学习而言,特别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学习,应当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体会数学。在这些课堂中,欣喜的看到课堂中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学生自己寻找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技巧,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画一画运动轨迹,用尺子和绳子测量周长。 (三)重视巩固练习,关注课堂效率 一堂好课应该是让学生进行有价值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服务的,因此对于一节课来说,必须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这一点只能通过练习予以体现并进行强化和提高,可见练习的重要性。 在《小数的意义》这一节课中,老师和学生一

《泥板植物浮雕》的教学反思

《泥板植物浮雕》的教学反思 《泥板植物浮雕》的教学反思 《泥板植物浮雕》本节课是岭南版美术第七册第二单元第3课。本单元共分为三课,此课是以“学生与自然”为切入点,以学生熟悉的植物为学习内容,进行泥板植物浮雕的技能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运用学过的“揉、搓、捏、压、刻、贴”等泥塑技能和概括、夸张的艺术手法表现植物泥板浮雕的凹凸面,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这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可以探讨: 一、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兴趣点,我引入了植物生长过程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亲身体验大自然中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奇特之处,感受到植物生命力顽强的精神,为了使自己变得强大、开花结果,努力向上攀爬得到充足阳光的、战胜困难的积极心态,给孩子们带来了不一样的启发。激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要学会努力的精神,学会克服困难的精神,学会用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困难,灌输了德育环节。 二、利用多媒体的手段,课件的图片达到思想和感情上的深度交流,让学生从多方面更生动,更形象地感知各种植物形态的变化和颜色不同的同时,体会保护环境的意识。比如:课件中我播放了小榄菊花展中拍到的菊花、孙文公园里拍到的杜鹃花、还有校园里拍到的硕果累累的芒果树,这些都是孩子们最熟悉的地方,家乡、公园、校园与大自然紧紧相连起来,由此与学生产生保护大自然,爱护和珍惜身边的一草一木,让我们的家乡、我们的校园变得清新自然,让我们变

得更加健康美丽活泼,思想和感情上得到了升华。 三、在课题引导中,我运用了实物、图片和画画等形式,让学生充分认知浮雕,感知浮雕的定义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了解作品怎样构图饱满才能达到视觉上的美感。如我播放了学生最熟悉的向日葵图片,引起兴趣;并借助了实物向日葵的直观印象,让学生充分感官植物的形态特征,引起共鸣;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对向日葵的印象,直截了当引出作品如何才能构图饱满的专业问题。接着由一副向日葵浮雕作品展示,从图片、实物、画画等形式中进行对比,让学生充分理解浮雕的定义及表现手法。在互动中看得出孩子们的理解能力非常强,很好地引出了浮雕课题。巧妙的对比能够耳目一新,达到预期效果。 四、板书精美实用,重点突出。板书设计我花了大量的时间进行编排演练,总想把最美,最实用的一面展现给学生,过程中我运用了三次机会,巧妙地引出课题,让难以理解的课题变得生动。第一次是我在播放植物视频之前引出了植物课题、第二次是让学生观察向日葵图片及浮雕向日葵作品进行对比引出浮雕及泥板课题、第三次是通过讲解浮雕的定义引出浮雕的.表现形式板书,让学生感觉到课题的自然而然,而不是直接生硬地引出,学生会很难理解。 五、示范环节,具体实用有效果。示范中,我以详细地讲解和演示,让孩子们从演示中了解制作浮雕作品的具体步骤和学会制作方法,解决重难点。 当然这节课上下来,还是有很多不足的。 一、与学生的互动还不够和谐,提问的语言还不够艺术,所以在

《泥塑小刺猬》案例设计

泥塑小刺猬》案例设计 [ 设计理念] 泥塑课是劳技课中的组成部分之一,孩子们在泥塑课中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致,在玩中学、寓教于乐的课堂他们非常喜欢。 在泥塑课上,孩子们可以感受陶泥的特性,体会到手不仅能创造美、动手还可以创造美的乐趣,将童稚娱乐活动融于劳技课的学习活动中。教师更可以充分利用泥塑课的优点来调动孩子们的兴趣,在快乐中让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案例描述] 本课以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为题材,利用陶泥,通过揉、搓、捏、压、剪、粘等基本技法进行“动物”造型。本节课意在创设一个情境: 课堂开始就布置成一个动物园,并且以“为刺猬妈妈找孩子”开展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整个课堂在一个热闹、快乐的环境中进行。 (设置情境) 师: (难过)动物园里刺猬妈妈很伤心、孤独,他的孩子跑丢了,(引导观察教室设置的动物角—“刺猬一家亲”)你们都是有爱心的孩子,能不能帮刺猬妈妈找回孩子呀!(高兴)生: 能!(兴奋) 师: 我们来看看刺猬妈妈长什么样子,好来帮助它。(课件欣赏刺猬图片) 师: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泥塑小刺猬!(板书课题)

1. 怎样做小刺猬呢?小组思考讨论:小刺猬的身体、眼、鼻、嘴、耳和背上 的刺是怎样做的呢?(注意各部分 的制作技法) 2. 尝试制作:2 人合作捏一只小刺猬。教师巡视 3. 指导刺的做法: (1)比较捏和剪那种方法好。(2)学生演示刺的做法,教师讲解制做方法:用剪刀尖剪泥,不要剪到底,剪刀把儿向上掀起剪刀,轻轻撒出。刺剪大 —些,距离远一些,否则刺易断。用实物展示台演示具体做法。 4. 总结方法: 指导学生(2 人) 小结: 你的小刺猬是怎么做的?(生说) (1)师:同学们,为什么都是先用鸡蛋形状的一块泥来做小刺猬的身体呢? 小结: 因为这是小刺猬的基本形状。(板书: 基本形状) (2)剪刺(师演示)(3)最后捏出小刺猬眼、鼻、嘴、耳就完成了。 师: (拿出陶泥)现在我们就来试一试吧!为刺猬妈妈找回他的孩子,它会非 常开心。(开心的认真的制作起来)开始吧!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