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凝血191蛋白C(PC)活性测定(发色底物法)(第四版)(精)
血凝项目介绍

– 免疫比浊法 D-Dimer, FDP,vWF Ag , vWFAct ,
–
Protein S, HS-CRP
• SF-8100检测原理
凝固法(磁珠法检测) 发色底物法(透射光比色检测)
– 波长:405nm
– 免疫比浊法: (透射光比浊检测)
– 波长:700nm(540nm)
凝血检测
检测方法 测试原理 临床应用 临床意义
抗凝及纤溶系统
正常抗凝及纤溶系统
(一)细胞抗凝
单核-巨噬细胞 吞 噬 清除
凝血过程有关 物质和产物
体液抗凝
血液中存在多种抗凝物质及抗凝系统 1.抗凝血酶III(antithrombin III,AT-III)
AT-III 肝素 灭活IIa、IXa、Xa、Ⅺa、 XIIa 、激肽释放酶
这种抗凝作用占体内总抗凝的50%~60%
凝血酶 (Ⅱa) ⅩⅢa
纤维蛋白原 (Ⅰ)
纤维蛋白 单体(Ⅰa)
交联 纤维蛋白
因子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X XI XII PK HMWK
血液凝血因子的特性
同义名称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 组织因子 钙离子 易变因子 不存在 稳定因子 抗血友病因子
Christmas Stuat-Prower 血浆凝血活酶前加速素
• 光学法检测原理
• 通过血液凝固导致吸光强度变化来判断凝固终点 的方法,又分为散射比浊法和透射比浊法。
• 散射比浊法根据待检样品在凝固过程中散射光的 变化来测定凝固终点的方法。
• 透射比浊法根据待检样品在凝固过程中吸光度的 变化来测定凝固终点的方法。
●散射光 凝固学方法 (光学法)
37℃
检验科15189体系文件 (11)

广东省中医院检验科 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LJ-SOP-006351第三节凝血试验标准操作程序文件编号:LJ-SOP-006 文件版本: 5.0生效日期: 2014-09-01352操作程序广东省中医院检验科第三节 作业指导书6.3.3 D-二聚体测定可作为溶栓治疗有效的观察指标,但陈旧性血栓患者D-二聚体并 不升高。
凡有血块形成的出血,都会出现结果增高,因此本试验特异性较低。
6. 3.4 D-二聚体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D-二聚体对急性肺栓塞诊断的敏感性髙达92%〜100%,而特异性仅为40%〜 43%。
所以,在临床应用过程中,D-二聚体对急性肺栓塞有较大的排除诊断价值,若 其含量低于500M g/L,可基本排除急性肺栓塞。
在任何情况下D-二聚体测定值大于 500M g/L 都不能作为急性肺栓塞的确诊依据。
由于D-二聚体特异性较差,所以肿瘤、 感染、心肌梗死等患者及80岁以上人群D-二聚体升高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并无意义。
6.4影响因素 6. 4.1混浊血浆可能导致测出的D-二聚体水平偏低。
6. 4.2 FDP 浓度大于lS^g/ml 会导致D-二聚体水平偏高。
6. 4.3类风湿因子高于50IU/ml 时可能会导致D-二聚体水平值偏高。
6. 4.4抗牛白蛋白血清极度缺乏和(或)抗鼠抗体存在时会引起测出的D-二聚体水平 偏高。
6. 4.5此试剂盒对以下物质不敏感:血红蛋白达5g/L ,胆红素达200mg/L ,高分子 肝素达2IU/ml ,抗Xa 的低分子肝素达2 IU/ml 。
7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 )7.1检验原理全自动血凝仪利用散射免疫比浊法进行FDP 的定量测定。
标本中的FDP 与试剂中 的鼠抗人FDP 单克隆抗体胶乳颗粒产生抗原抗体凝聚反应,在575nm 波长下,聚集所 产生的浊度上升与FDP 浓度成线性关系,根据吸光度变化的检测,求出FDP 的浓度。
7.2 '上机检测操作7. 2.1 FDP 试剂装载:点击试剂画面,点击Open 打开试剂仓抽屉。
纤维蛋白原的检测方法及进展

改良的Jacobsson法
是WHO推荐的参考方法,为第1个血浆Fg国际标准品(89/644) 制备时所推荐使用的方法。该法准确并满足2项有效测定Fg的主 要标准:首先通过凝血酶将可凝固的Fg从血浆中分离出来,其 次使用了简便的分光光度法独立操作的定量步骤.
四.浊度法
该法原理是用凝血酶凝固的血浆,纤维蛋白形成 增加了浊度,并达到一个与Fg浓度成比例的最后 浊度。这种方法灵敏度低,对Fg的最低检测限为 0.5 g/L。
功能测定法利用Fg特异的2种生化反应,即凝血酶的蛋
01
白水解作用和随后发生的纤维蛋白单体聚集为纤维蛋白
多聚体。在这些
方法中,通过加入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凝块后的检测手
02
段不同,又可分为重量测定法、酚试剂比色法、紫外光
度法、浊度法和凝血酶凝固时间法等。
一.重量测定法
将Fg转变成纤维蛋白凝块经反复洗涤脱水后,用精 密天平(精确到0.000 1 g)称重。该法简单,不需 要复杂的操作或精密仪器,技术误差很小。在80年 代有一些大型流行病学研究将该法作为参考方法
8.37 9.39 8.51 12.15 13.65 11.33 13.15 14.68 11.72 13.13 13.06 11.77 13.81 20.62 12.19
二.酚试剂比色法
在世界卫生组织(wH0)推荐的参考方法出来前曾作为参考方法。 该法将过量的凝血酶加入血浆中,将产生的纤维蛋白凝块洗涤 数次后溶于NaOH溶液中。用Folin—Ciocalteau酚试剂或Biuret 反应来测定。
紫外光度法
该法将纤维蛋白凝块溶解于碱性尿素溶液中,然
01
后通过在280nm波长紫外光直接比色计算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单体生成后即开始聚合成纤维蛋白。在纤维蛋白稳定分子(ⅩⅢa) 作用下,经过共价交联的纤维蛋白网更加牢固。纤维蛋白与凝血酶有高亲 和力,因此纤维蛋白生成后即能吸附凝血酶,有助于局部血凝块的形成
DIC实验室诊断

研究血栓与止血性疾病与临床各类疾病
特 别 是 临 床 各 类 疾 病 引 起 的 DIC 或 前
DIC(Pre-DIC) 状 态 的 发 病 机 制 , 诊 断 和
防治方面有重要价值,现将较为常用的
方法介绍如下:
(一)内皮细胞受损标志物检测
1、内皮素(ET-1)检测: 临床意义:内皮素是迄今为止最强的收缩
箱、到时未立即观察结果等,均会导致假阴性 结果。
3.若水浴温度太低或纤维蛋白原的含量过低, 都会造成假阴性结果。
• [参考值] 正常人3P试验阴性。
• [临床意义] 阳性见于DIC的早期或中期;但 本试验假阳性常见于大出血(创伤、手术、咯 血、呕血)和样品置冰箱后测定等。阴性见于 正常人、DIC晚期和原发性纤溶症。如用连续 稀释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SDPST), 其结果较3P试验敏感。
• e. AT-Ⅲ活性<60%(不适用肝病)或蛋 白(PC)活性降低。
• f. 血浆纤溶酶原抗原(PLG:Ag) <200ml/L。
• g. 因子Ⅷ:C活性<50%(肝病必备)。
• h. 血 浆 内 皮 素 -1 ( ET-1 ) 水 平 >80pg/ml 或 凝 血 酶 调 节 蛋 白 ( TM ) 较 正常增高二倍以上。
• 1、 蛋白C(PC)测定 • 临床意义:先天性PC缺陷患者表现为反复原因
不明的血栓形成;PC:Ag及其活性增加多见于 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妊娠后期等情 况。 • 正常参考值: (1)抗原(PC:Ag)测定 电 泳 法 为 102.5±20.1% , 放 免 法 为 3.1±0.5μg/ml。 • ( 2 ) 活 性 测 定 发 色 底 物 法 参 考 值 (64 ~ 147)%。
PCT及CRP讲解解读全

102.5%±20.1%
抗凝血酶III活性
08.5%±5.3%
高凝状态、遗传性AT-III缺乏
抗凝血酶III抗原
(0.29±0.06)g/L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活性
< 1U
先天性TFPI缺乏、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抗原
(75~120)mg/L
消耗性TFPI缺乏
血浆肝素水平
0 U/L
肝素抗凝监测
凝血酶时间
16~18s
纤溶亢进、DIC、溶栓监测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
300~600 U/L
纤溶亢进、DIC、高凝状态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
1~12 µg/L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
(100~1000)AU/L
凝血的生理作用
维护血管,肌体组织的正常 修复受损血管及组织
血管损伤 暴露血管内皮下胶原 血小板激活 (粘附、聚集、释放) 血小板止血栓 血凝块形成
血管收缩
凝血系统 激活
纤维蛋白 形成
血液的凝血机制
生理性止血过程
三、血液凝固
可溶性 纤维蛋白原
不可溶性 纤维蛋白多聚体
本质:
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简称血凝。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4
4.冠心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比急性心绞痛高。 AMI患者溶栓治疗时D-二聚体增高,对 溶栓治疗很有意义。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 5
31%先兆子痫,D-二聚体增高,伴临床症状和 胎儿早熟,D-二聚体可协助诊断,指导治疗。 乙肝病人(eAg+)D-二聚体增高并与病情严重度相关。 脑血栓,慢性肾炎等都有不同程度升高。
c反应蛋白的测量方法

c反应蛋白的测量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是一种在机体炎症或组织损伤时产生的蛋白质,通常被用作疾病诊断和炎症监测的指标。
它是一种急性反应蛋白,其水平会在炎症或感染发生时迅速上升。
测量CRP水平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严重程度、观察治疗效果、并进行疾病预后评估。
在临床实践中,测量CRP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诊断和治疗疾病。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测量CRP的方法。
1.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是一种常用的CRP测量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特异性抗体与CRP结合,在酶的作用下产生颜色反应,从而测量CRP 水平。
ELISA方法准确性高,灵敏度较好,常用于临床实践中。
2. 免疫荧光法免疫荧光法也是一种常见的CRP测量方法。
该方法利用CRP与荧光物质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信号强度来测量CRP水平。
免疫荧光法快速、准确,可以用于大批量样本的检测。
3. 比浊法比浊法测量CRP的原理是利用CRP与其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体,使溶液发生混浊反应。
测量溶液的混浊度可以间接反映CRP的浓度。
比浊法简单、快速,适用于快速筛查和初步诊断。
4. 凝胶扩散法凝胶扩散法是一种传统的CRP测量方法,其原理是利用CRP在凝胶上扩散形成免疫沉淀带,通过测量沉淀带的直径来计算CRP的浓度。
该方法操作简单,但准确度相对较低,逐渐被更为准确的方法取代。
测量CRP水平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临床检测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诊断和治疗疾病。
以上介绍的几种方法只是常见的几种,随着科技的发展,还会出现更多更准确的CRP测量方法,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帮助。
希望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能够进一步提高CRP的测量方法,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
【本文共XXX 字,XXX个字符,阅读时间约XX分钟】。
第二篇示例: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由肝脏产生的蛋白质,在炎症或感染的情况下其水平会显著增加。
希森美康血凝仪

CS-2100i/2000i根据SYSMEX在血栓与止血领域多年积累的经验,为全面满足各类实验室的需求率先开发CS-2100i/2000i。
四种方法学:凝固法/发色底物法/免疫比浊法/聚集法unique!多波长高精度光学检测:5种波长检测提供可靠数据新型智能监测:特有的HIL check 功能排除溶血/黄疸/脂血干扰更多新检测项目的选择:FXIII,vWF:Rco等更可靠的实验室质量保证:SNCS实时在线质控全面满足血栓与止血检测需求!CA-7000以全球最快的分析速度提供全面和高精准的止凝血项目检测结果,仪器集中了凝固法,发色底物法和免疫法于一体,设计高度人性化和智能化,操作简便,成为大规模实验室的首选。
● 多参数测试,500测试/小时高速分析能力● 操作简便,灵活对待各种需求● 优秀的试剂管理系统(SRS)● 安全、实用的系统设计● 大容量的数据管理能力,完整的质控系统CA-1500汇集了当今血栓/止血分析仪最新的各种先进功能于一身,是市场上少见的性能/价格比极高的一台仪器,是大型教学医院,综合医院实验室的首选。
它具有快速处理能力,最快180测试/小时,集多种检测功能于一身:凝固法、发色底物法、免疫法。
具有全能随机组合能力,两种方法测定纤维蛋白质,适合常规大量和急诊使用。
● 拥有高速处理能力、随机测试功能和自动再检查功能● 三种分析方式,包括多规则监视的广泛质控文件和平行线生物分析功能● 卓越的性能可以灵活适应实验室的多样化需求CA-500系列CA-500系列包含了六款机型,设计新颖、符合经济原则,是各中小型实验室开展血栓/止血实验的最佳选择,也是半自动升级到全自动的理想机型。
小型台式仪实用可靠,具备三种检测系统即凝固法、发色底物法、免疫法的自由组合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相应机型。
CA-50设计上完全沿用了全自动CA系列的检测原理,锁定人为误差因素的设计确保它有别于其他半自动血凝仪,达到全自动仪器的准确性与重复性效果,四通道即可批量检测又可单独检测,内置质控文件,适用于小标本量实验室使用。
凝血系统常规四项PT、APTT、TT、FIB临床意义

凝血系统常规四项P T、A P T T、T T、F I B临床意义P T:凝血酶原时间(单位:秒,参考值9-15)I N R:国际标准化值[公式:I N R=R I S I,(R=结果/正常均值),参考值]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II、VI、VII、X缺乏症,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DIC、原发性纤溶症,阻塞性黄疸,先天性缺乏凝血酶原,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
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肝素和FDP以及口服抗凝剂等,故可用于抗凝治疗的监控。
缩短:见于先天性V因子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
A P T 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单位:秒,参考值21-39)延长:见于VIII、IX、XI血浆水平减低。
严重的血浆II、V、X因子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如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应用肝素以及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等。
纤溶活力增加,如继发性、原发性纤溶以及血循环中有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特(FDP)。
缩短:DIC高凝期,血小板增多,静脉穿刺不顺利混入组织液。
VIII、V因子活性增高。
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不稳定性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等。
T T:凝血酶时间(单位:秒,参考值6-21)延长:血中肝素增多或存在类肝素抗凝物质,AT-III显著升高时,FIB减低,DIC或原发性纤溶,有异常蛋白(如多发性骨髓瘤)时。
F I B:纤维蛋白原(单位:g/L,参考值2-4)升高:往往与急性期反应蛋白同时增高,如:肺炎、风湿热、结核、败血症等细菌感染。
尿毒症、肾病、妊娠、月经期、代偿性DIC、肿瘤等亦见增高。
见于糖尿病及其酸中毒、动脉粥样硬化、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传染病、急性肾炎尿毒症、骨髓瘤、休克、外科手术后及轻度肝炎等。
降低:纤维蛋白原消耗过度,如DIC,胎盘早期剥离,分娩时羊水渗入血管形成血栓,肺、前列腺手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凝血19.1蛋白C(PC)活性测定(发色底物法)(第四版)
出凝血19.2 原理:
标本中的PC在特异的激活剂作用下被激活,PCa作用于特异的发色底物释放出产色基团,在405nm波长下比色,其显色深浅与其活性呈线性关系。
出凝血19.3标本处理:
患者处于休息状态下,采空腹静脉血(急诊病人除外)。
采血者应技术熟练,“一针见血”,以防止组织损伤,使外源性凝血因子进入标本。
最好不与其它实验一起采集而使血液停留在针管的时间延长。
采完血后,将血液沿管壁缓缓注入试管,避免产生气泡;然后迅速将血液和抗凝剂轻轻颠倒混匀,避免用力震荡。
全血要在1小时内分离血浆。
分离乏血小板血浆时,要在室温下3000rpm离心10分钟,室温下可存放4小时。
全部试验不能在4小时内完成,应将乏血小板血浆分装在0.5~1.0ml的小试管中快速冷冻,储存于-20℃冰箱中。
-20℃可保存30天。
冷冻过的标本不能再次冷冻,否则结果会不准确。
冷冻血浆融化时,应将盛冷冻血浆的容器置于37℃水浴中,并轻轻摇动,使其迅速融化。
出凝血19.4 试剂:
蛋白C试剂盒购于天津威士达公司,试剂盒代号OUVV 15。
试剂包括3×10ml蛋白C激活剂;3×3ml底物试剂;1×30ml缓冲液。
蛋白C激活剂每瓶用10ml缓冲液复溶,37℃平衡30分钟。
底物试剂每瓶用3ml蒸馏水复溶,37℃平衡30分钟。
出凝血19.5仪器:使用Sysmex公司的CA-7000型全自动血液凝固仪。
出凝血19.6 操作:按仪器操作步骤执行标准操作。
出凝血19.6.1开机:按下机器侧面的POWER 按钮。
开机后机器进行自检,当屏幕上边显示“Ready:”时可以进行试验。
出凝血19.6.2检查消耗品:
1、准备反应杯:打开仪器上盖装反应杯的盖子查看反应杯是否够量,不足时,需及时添加。
(一次性最多可放1000 个杯子)
2、准备试剂:按照仪器对试剂的要求,把试剂准备好,放到仪器内相应位置,注意查看试剂的量和有效期。
如还不熟悉试剂位置时,可在主屏幕上选Reagent Setting,按屏幕显示放置试剂。
3、查看仪器的洗液瓶和废液瓶
出凝血19.6.3准备标本:将样本放入样本架,再将样本架放到仪器进样器上。
出凝血19.6.4输入检测项目:主菜单上按下Work List 键,进入工作菜单,输入PC项目。
出凝血19.6.5输入样本号:按屏幕下菜单的ID No.键,按顺序输入样本的序号。
出凝血19.6.6开始检测:录入完所有测试信息,按下屏幕右上角START 键,开始检测。
出凝血19.7 计算:仪器自动计算出结果。
出凝血19.8 参考值:70~140%(0.7~1.4)
出凝血19.9 临床意义:
先天性PC缺陷:患者表现为反复的无明显原因的血栓形成。
I 型患者PC含量和活性均降低;II型患者PC含量正常而活性降低。
获得性PC缺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呼吸窘迫综合征、肝功能障碍、手术后及口服双香豆素类抗凝药物均可导致PC含量减少。
PC含量及活性增加: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妊娠后期等常呈代偿性增加。
出凝血19.10 参考文献:
1)主编王鸿利.止血与血栓检验技术.(第一版1992.6)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主编李家增王鸿利韩忠朝.血液实验学.(第一版1997.10)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主编邓家栋杨崇礼杨天楹.临床血液学.(第一版1985)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4)主编邓家栋杨天楹杨崇礼.血液学实验诊断.(第一版1985)天津出版社.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一版 1991).东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