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原理》

合集下载

格式塔心理学课件PPT课件

格式塔心理学课件PPT课件
❖ 认为错觉是“一种精神状态”,错觉的发生在感知,即意 识之中。
8
科勒(1887-1967)
❖ 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在斯顿夫指导下获博士学位。 后受普鲁士科学院的任命,到大西洋加纳利群岛的西班牙属 地特纳利夫岛上进行类人猿的心理研究。由于第一次世界 大战的爆发,作为德国人被拘留此岛长达七年之久。在那 七年里,苛勒专门研究了黑猩猩的学习问题。这些研究成 果导致后来大量关于学习究竟是通过顿悟还是通过试误的 争论。提出顿悟学习理论,理解力的学习是能够进行“积 极迁移”的
❖ 多产而有创造力的代表人物。 ❖ 著作《类人猿的智慧实验》,格式塔心理学的经典之作。
10
考夫卡(1886—1941)
❖ 美籍德裔心理学家,于1909年在斯顿夫指导下获得哲学博 士学位,曾在屈尔佩的实验室任助教一年。1912年参加了 韦特海默进行的似动现象实验,格式塔学派的主要发言人。
❖ 三人中最多产的一位,最早向美国心理学界介绍了格式塔 心理学,对格式塔心理学的对象、方法等问题作了详尽的 阐述,使格式塔心理学系统化。
❖ 著作《心里的发展》、《思维的成长》
11
勒温(1890—1947)
❖ 勒温吸收表述空间路线的向量学的概念,对心理活动的方向 进行定性的描述。
❖ 思想渊源 (一)格式塔心理学思想的影响
整体观的影响 场论思想的影响(“生活空间”) (二)弗洛依德动力心理学的影响 除整体观外,强调心理现象的动力特性也是勒温理论的主 要特色。弗洛依德从人的潜意识的心理因素中发掘行为的动 因,建立了一个深层心理学,这给了勒温以很大启发。
12
(三)拓扑学和向量学的影响 拓扑学是几何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一门研究空间关系的
科学,以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为其基础。在拓扑学中,没有 形状、面积、体积的差别。勒温之所以将拓扑学得概念应 用于心理生活的描述,是因为心理现象也是难以区分形状 和质量的,而它还为描述心理事件在心理生活空间的移动 提供了一种便利的工具。

4格式塔艺术心理学

4格式塔艺术心理学

似动现象的研究与格式塔心理学的建立
• 似动现象是一种运动知觉。 • 1910年,惠特海默在火车上的旅途中突然想到了
一种研究视觉的运动知觉的方法。他请了考夫卡 和苛勒作被试,开始了似动现象的实验研究。
• 惠特海默是以速示器来做实验的。这种速示器可 控制不同的时间间隔,把两条角度不同的光亮的 直线投射到黑色的背景上。他发现,如果这两条 直线投射的时间间隔超过200毫秒,被试看到的 是两条相继出现的直线,没有运动感觉的出现; 如果时间间隔为小于30毫秒,则被试看到的是两 条同时出现的直线,也没有运动感觉的出现;但 是,如果两条光线的时间间隔为60毫秒,则被试 看到的是一条光线向另一条光线移动,亦即出现 了光线的似动现象。
• 第四,19世纪末期,随着人们对“力场”(fields of force)概念的承认与接受,物理学已经变得不 那么原子主义了。力场指的是由诸如电流这样的 力线(lines of force)贯穿于其间的区域或空间。
• 经典的例子是“磁力”。例如,当铁屑随着一张 纸下面的磁石移动的方向移动时,铁屑排成了一 种独特的模式。铁屑并不接触磁石,但是它们显 然是受到磁石周围的力场影响的。光和电的活动 方式也被认为是同样的。这些力场被认为是新的 结构实体,而不是个别元素或粒子效应的总和。
后像
• 正后像:后像的色彩、亮度与原刺激相似。 如:节日看焰火。
• 负后像:后像的色彩与原刺激互补,亮度 与原刺激相反。
凝视左边的十字约30秒,再看右边的十字, 你看到了什么变化?
盯着灯泡看30秒以上,尽力不要移动你的目光。然后 把你的目光移到任何白色的区域,你看到了什么变化?
• 惠特海默的回答与他的实验一样巧妙: 似动现象不 需要解释,它就象你知觉到它那样存在着,不能 被还原为任何更简单的东西。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 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 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读书笔记译序格式塔有两种含义,一、指形状或形式,以及物体的性质。

二、是一个具体的实体和它具有一种特殊形状或形式的特征。

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1912年,他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反对当时流行的构造注意元素学说和行为注意“刺激-反射”公式,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集合,行为不等于反射弧的循环。

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知觉到的东西要大于眼睛见到的东西,任何一种经验现象,其阿红每一成分都牵连到其他成分,每一成分之所有有其特性,是因为它与其他部分具有关系。

完整的显现更具有它本身的完整特性,它既不能分解成为简单的元素,它的特性又不包含于元素之内。

考夫卡认为,世界是心物的,经验世界和物理世界不一样。

观察者知觉现实的观念称作心理场,被知觉的现实称作物理场。

心理场和物理场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人类的心理活动是两者结合而成的心物场。

心物场含有自我和环境的两极化。

这两级的每一部分各有它自己的组织,这种组织说明,自我不是欲望、态度、志向需求等等的束捆,环境也不是各种感觉的镶嵌。

环境可以分为地理环境和行为环境。

地理环境就是现实环境,行为环境就是意想中的环境。

行为受行为环境的调节(穿湖而过的男子惊毙)格式塔原理中大多是由知觉研究提供的。

让人意外的动物实验:浅色b和深色c,b有食物c无。

训练后动物会选择b,然后用比b更浅的a替换c。

由于b有过训练,照理说动物仍然会选择b,但是事实上,动物选择了a,以为动物是对较亮的物体做出积极刺激,所以会选择a。

我们自然而然观察到的经验,都带有格式塔的特点,均属于心物场和同型论。

他们作为格式塔的总纲,派生出若干亚原则,称之为组织律。

每个人都是按照组织律经验到有意义的知觉场的,这些良好的组织原则包括:1、图形与背景。

在具有一定配置的场内,有些对象突显出来形成图形,有些对象退居到衬托地位而成为背景。

要使图形成为知觉的对象,不仅要具备突出的特点,而且应具有明确的轮廓、明暗度和统一性。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格式塔心理学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它认为人类的思维和认知过程受到符号和符号系统的影响。

这一理论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提出,他认为人们的思维方式受到符号系统的制约,而这种符号系统又受到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格式塔心理学中,符号不仅仅是文字和语言,还包括图像、符号、声音等各种形式的表达方式。

在格式塔心理学中,有几个重要的原理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

首先是符号系统的重要性。

符号系统是人们思维和认知的基础,它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和文化认知。

例如,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同一个符号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诠释。

其次是符号系统的互文性。

符号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互文的关系,它们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形成了复杂的认知网络。

这种互文性使得人们的思维不再是孤立的,而是与外部世界和其他符号系统相互联系的。

另一个重要的原理是符号系统的再现性。

符号系统不仅仅是对现实的反映,更是对现实的再现和诠释。

人们通过符号系统来构建和理解世界,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

符号系统的再现性也使得人们的认知和思维具有了一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最后是符号系统的历史性。

符号系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演变和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符号系统的历史渊源,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其中的符号和符号系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格式塔心理学的原理来更好地理解人们的思维和行为。

例如,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需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符号系统,以避免产生误解和冲突。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符号系统的互文性和再现性,设计更加生动、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在广告营销中,我们可以利用符号系统的历史性,设计出更加具有时代感和创新性的广告形式,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总之,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

通过深入理解和运用这些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

心理学原理复习材料

心理学原理复习材料

第一讲心理学导论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活动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注意2.心理学的任务描述行为--右脑损伤后会发生哪些行为变化?记忆有多少类型?创造性思维与一般思维有何差别?孤独症儿童对父母的反应是否异常?解释行为--“责任扩散”预测行为--“旁观者冷漠”的研究结果预测“你不可太乐观”控制行为--指的是根据预期结果改变影响行为的条件3.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学习心理学有助于师范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学习心理学有助于师范生自我观察、自我教育。

掌握心理学的知识与规律有利于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

掌握心理学知识与规律有助于将来的教育科研工作。

4.心理学的各个派别(一)构造主义1.奠基人冯特代表人物铁钦纳2.主张研究人物的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激情三种元素3.研究方法强调内省的方法(二)机能主义1.创始人詹姆士代表人物杜威·安吉尔2.主张研究意识,但不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是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意识的作用。

(三)行为主义1.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2.特点a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心理行为b反对内省,主张用研究的方法(四)格式塔心理学1.创始人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2.观点反对把意识分为元素,而强调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这是和构造主义和行为主义大相径庭的。

(五)精神分析学派1.创始人弗洛伊德(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2.观点: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动机的研究和意识现象的研究。

3.精神分析学派的“三观”(1)人格动力论核心观点(2)人格结构观 a 本我本能需要(不控制)B自我现实自我(控制)C 超我理想状态(3)人格发展观(六)认识心理学1.代表人物皮亚杰2.观点用信息加工的原理来研究感觉,知觉。

注意、表现、学习、记忆、思维、语言、等心理过程。

(七)人本主义心理学1.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2.观点人性本善,人有自由的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5.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观察法是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被试的行为活动,从而探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方法。

格式塔心理学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理论

产生背景
格式塔心理学产生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德国自1871年实现全国统一后,资本主义工业经过二、三十年的迅速 发展,到20世纪初迎头赶上并超过了老牌的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一跃成为欧洲最强硬的政治帝国。德国以最 新呢起的力量,要求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积极参与瓜分世界的罪恶活动。后来更是妄图称霸世界、征服全球,使 全世界归属于德意志帝国的整个版图中。在意识形态中,强调主动能动、统一国民意志、加强对整体的研究。德 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的研究,都被迫适应这一背景和潮流,心理学自然也不可能例外,格式塔心 理学不过是这一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产物。
基本观点
1.学习即知觉重组或认知重组。
格式塔心理学家对学习的解释,往往倾向于使用知觉方面的术语。学习意味着要觉察特定情境中的关键性要 素,了解这些要素是如何联系的,识别其中内在的结构。所以,学习与知觉、认知几乎是同义词。
象其他学派的心理学家一样,格式塔心理学家也认为,通过学习,会在头脑中留下记忆痕迹,记忆痕迹是因 经验而留在神经系统中的。但格式塔心理学认为,这些痕迹不是孤立的要素,而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即完形。 因此,学习主要不是加进新痕迹或减去旧痕迹的问题,而是要使一种完形改变成另一种完形。这种完形的改变可 以因新的经验而发生,也可以通过思维而产生。格式塔学习理论所**的,正是发生这种知觉重组的方式。所以, 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一个人学到些什么,直接取决于他是如何知觉问题情境的。如果一个人看不出呈现在他 面前的问题,看不出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那么他对事物的知觉就还处在无组织的、末分化的状态,因而也就无 所谓学习了。一个人学习的方式,通常是从一种混沌的模糊状态,转变成一种有意义的、有结构的状态,这就是 知觉重组的过程。
2.格式塔学派引发了知觉心理学的革新

心理学史课件 第8章 格式塔心理学

心理学史课件  第8章  格式塔心理学

第三节 似动现象的研究与格式塔心理学的建立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建立
1912年,韦特海默发表了他的研究结果,题目为“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这篇文章被 认为标志着格式塔心理学学派的正式开始。
PART 04 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有关知觉的
研究
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有关知觉的研究
一、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原则
当我们对某个对象进行知觉时,并不是对对象的所有方面都有清晰的感知,其中的有些 方面能被我们明显地感受到而凸现出来,这一部分就形成图形,而对象的另外一些方面 则退居到衬托的地位就形成背景。
第一节 格式塔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三、哲学理论背景
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受到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先验论和胡塞尔的现象学理论的影响。格式 塔心理学把现象学作为它的理论基础,并以现象学的实验来研究心理现象。影响格式塔 心理学的哲学思想包括: 第一,康德的先验论。 第二,胡塞尔的现象学。 第三,实证主义。 此外,格式塔心理学还受到怀特海的新实在论观点和摩尔根的突创进化论的影响。
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有关知觉的研究
七、简单性原则
人们对一个复杂对象进行知觉时,只要没有特定的要求,就会常常倾向于把对象看作是 有组织的简单的规则图形。
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有关知觉的研究
八、连续性原则
如果一个图形的某些部分可以被看作是连接在一起的,那么这些部分就相对容易被我们 知觉为一个整体。
PART 05 第五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其他研究
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有关知觉的研究
五、好图形的原则
主体在知觉很多图形时,会尽可能地把一个图形看作是一 个好图形。好图形的标准是匀称、简单而稳定,即把不完 全的图形看作是一个完全的图形,把无意义的图形看作是 一个有意义的图形。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 简介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 简介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简介库尔特·考夫卡(Kurt Koffka)是美籍德裔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考夫卡1886年3月18日生于德国柏林,在那里接受基础教育。

1903-1904年求学于爱丁堡大学,对科学和哲学产生强烈兴趣。

回到柏林后,师从C.斯顿夫(C.Stumpf)研究心理学,1909年获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自1910年起,他同M.威特海默(M.Wertheimer)和W.苛勒(W.Kohler)在德国法兰克福开始了长期的和创造性的合作,“似动”(apparentmovement)实验成为格式塔心理学的起点,他本人也成为格式塔学派三人小组中最多产的一个。

1911年,考夫卡受聘于吉森大学,一直工作到192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精神病医院从事大脑损伤和失语症患者的研究工作。

战后,美国心理学界已模糊地意识到正在德国兴起的这一新学派,因而劝说考夫卡为美国《心理学公报》写一篇关于格式塔的论文。

这篇论文题为《知觉:格式塔理论导言》(Perception,an Introduction to Gestalt Theory,于1922年发表。

论文根据许多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些基本概念。

1921年,考夫卡刊布《心理的发展》(Growth of Mind)一书,该书被德国和美国的发展心理学界誉为成功之作,它对改变机械学习和提倡顿悟学习起过促进作用。

自1924年起,考夫卡先后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任教,1927年被任命为美国史密斯学院心理学研究教授,主要从事知觉的实验研究。

1932年,考夫卡为了研究中亚人,曾随一个探险队进行调查工作。

在探险队得了回归热病,复元之后,他开始写作《格式塔心理学原理》(ThePrinciple of Gestalt Psychology),该书由纽约哈考特-布雷斯-约万诺维奇公司于1935年出版。

这是一部意欲集格式塔心理学之大成的著作,但是极其难读,史界对此贬褒不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库尔特.考夫卡

美籍德裔心理学家 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库尔特.考夫卡生平
1886年3月生于德国柏林 ,在德国接受基础教育 1903年-1904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对 科学和哲学有浓厚兴趣。 回到德国柏林,师从斯顿夫研究心理学 1909年获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斯顿夫:德国心理学家、哲学家和音乐理论家,担任 过柏林大学校长。认为心理机能的重大特征是具有整 体性。)
这样心理学才能具有“强大的解释力 ”
第二章:行为及行为场
心理学工作的出发点:行为 1、细微的行为(机体内部活动) 行为: 2、显明的行为(环境中的活动) 1、地理环境 环境: 2、行为环境(心理场)


Eg:风雪交加的晚上,有个人骑着马穿过了漫 漫的雪地……

地理环境:覆盖着雪的湖泊 行为环境:冰天雪地的平原

The End. Thank you!
第六讲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
——考夫卡著
构造主义(最先兴起、粗糙、靶子)
行为主义 义……
格式塔学派
机能主
真正和它针锋相对的,对终结它发挥了最 重要作用的是格式塔学派。 感知觉实验 知觉规律 代表人物: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勒 温、韦特海默(马斯洛研究自我实现时的一个 样本 动景玩具 顿悟 似动现象 整体 大于部分之和 )
这是一部意欲集格式塔心理学之大成的 著作,但是极其难读,史界对此贬褒不一。 中文版《格式塔心理学原理》, 由傅统先译,商务印书馆, 1936年出版。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心理学是为什么的? 行为和行为场——心理学的任务 环境场——问题; 环境场——视觉组织及其定律 环境场——图形和背景格局 环境场——恒常性 环境场——三维空间和运动 活动——反射;自我;执行者 活动——调节的行为、态度、情绪和意志 记忆——痕迹理论的基础:理论部分 记忆——痕迹理论的根据:实验部分和理论构建 学习和其他一些记忆功能(I) 学习和其他一些记忆功能(Ⅱ) 社会和人格 结论

1910年起,考夫卡同韦特海默苛勒开始了长期 的和创造性的合作,似动实验成为格式塔心理 学的起点。考夫卡是格式塔三人小组中最多产 的一个。
1911年受聘于吉森大学,一直工作到192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精神病医院从事大脑 损伤和失语症患者的研究工作。


战后,美国心理学界慢慢开始关注正在德 国兴起的这一新学派,因而邀请考夫卡为美国 《心理学公报》写一篇关于格式塔的论文。 1924年,考夫卡移居美国,先后在康奈尔 大学、威斯康辛大学和斯密斯学院任访问教授。 1927年考夫卡被任命为美国斯密斯学院心 理学研究教授,主要从事知觉的实验研究。 1932年,考夫卡曾随一个探险队来到中亚 进行研究中亚人的调查工作。 1941年11月22日,考夫卡卒于美国马萨诸 塞州北安普顿。
第一章:何以研究心理学

心理学是最不使人满意的科学。缺乏强有力的 理论解释原则去处理面对的实际问题。 尚没有建立起一个知识系统的基础。
值得人们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求索。 心理学能够把自然、生命、心灵交织起来。




不能忽视:心灵与身体的关系 生命与自然的关系
从自然科学中得到数量 从生命科学中得到秩序 从心灵科学中得到意义或诠释

考夫卡最早向美国心理学界介绍了格式塔心理 学,对格式塔心理学的对象、方法等问题做了 详尽的阐述,使格式塔心理学系统化。
其主要著作有《心理发展原理》、《知觉:格 式塔学说引论》、《格式塔心理学原理》等书。 在美学方面,他的主要论著是《艺术心理学问 题》。

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原理》
The Principle of Gestalt Psychology

一个完整的事物,一旦被拆开了就不再是原来 的事物了。 一个团体,同样是这些人,只要把位置换一换, 气氛就会发生变化。

一个人在不同的群体中,也会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同的表现。

格式塔学派的主要思想: 任何心理现象都是一个完形,都是一个整体。 把他拆成局部是没有意义的,有些也是做不到 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先于部分而存在,并 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心理学是在行为与心理场的因果关系中研究行 为的学问。 心理学是存在于一个真正的有机体里面,这个 有机体又是存在于一个地理环境里面。

第三——七章 环境场



环境场的组织依赖于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影 响动物感官的。 事物何以就像我们所看见的样子?考夫卡认为, 这是由于近刺激物之配置所产生的“场的组织” 的结果。心理学的起点就是研究组织的法则。 考夫卡认为,我们自然而然地观察到的经验, 都带有格式塔的特点,我们称作“组织律”, 每一个人,包括儿童和未开化的人,都是依照 组织绿经验到有意义的知觉场的。

这些良好的组织原则包括:
类似律:互相类似的部分容易组成整体 临近律:距离较短,相互邻接的部分容易组成整体 新近律:作共同方向移动的部分容易组成整体 良好连续律:对线条的一种知觉倾向 连锁律:完整和闭合倾向

5、转换律 格式塔可以经历广泛的改变而不 失其本身特性。(eg:曲调高低 走调) 6、共同方向运动 作共同方向移动的部分容易 组成新的整体

你认为你是什么样的比你实际是什么样对你的 行为有更大的影响。 我们的心理场影响着我们的行为。


我们的行为不是由环境决定,而是由行为环境 决定。

行为是受行为环境所约束的。 行为环境要根据两种条件 一种隐伏在地理环境中 一种是在机体的内部
单纯地理环境中的活动要要引起机体状态的 变化,即构成行为环境才能产生真正意义的行 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