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设备校验计量和操作规范流程

合集下载

检验检测设备校准检定和计量溯源程序

检验检测设备校准检定和计量溯源程序

检验检测设备校准/ 检定和计量溯源程序1目的为了保证用于检验检测的对检验检测和抽样结果的准确性或有效性有显著影响的所有设备,包括辅助测量设备(例如用于测量环境条件的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校准或检定。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用于检验检测的对检验检测和抽样结果的准确性或有效性有显著影响的所有设备,包括辅助测量设备(例如用于测量环境条件的设备)。

3职责检验检测设备的校准/检定和计量溯源工作,由综合部统一归口管理,各检验检测部配合。

4工作程序4.1用于检验检测设备(包括对检验检测和抽样结果有影响的辅助设备)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校准/检定,并需满足要求。

4.2制订检验检测设备计量溯源的总体计划。

4.2.1综合部协同相关部门对所有承检项目进行评估,审核设备校准/检定对检验检测结果总的不确定度的影响,合理地制订适合本公司具体情况的计值溯源的总体计划。

4.2.2对占总测量不确定度主要分量的检验检测设备,按国家对设备计量溯源的要求,制订计量源计划。

明确区分:1)可以溯源到SI 单位制基准或国家测量基准的,应通过不间断的校准链或比较链与之连接,可以用图表或文字表达;2)无法溯源到SI 单位或与之无关时,要提供溯源依据、证明材料和综合部的审核结论。

对要求溯源到有证标准物质(参考物质)的,也应绘制量值溯源图表或文字说明。

对按约定的方法和协商标准追溯的,应列出有关标准、协商合同和使用说明书等。

可能参加公司间比对时,要提供结果证明4.2.3对检验检测总的不确定度几乎没有影响的设备,要列出清单,给出检验检测结果不确定度报告,并写出分析报告,论证该设备具备的不确定度无须再校准即可满足某项检验检测工作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分析报告经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后实施。

4.3设备的校准4.3.1综合部制订《检验检测设备校准计划表》,对所有需校准/检定的检验检测设备,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参考物质)分类列出,规定校准/检定时间和有效期,并按计划提前给公司相关部门发出《设备校准/检定通知书》。

检测仪器校验管理规范

检测仪器校验管理规范

1.0 目的对检测仪器进行有效的控制,以保证其测量精度满足使用要求,确保所使用的检测仪器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2.0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的检测仪器。

3.0 职责3.1品质部:3.1.1负责所有检测仪器的统计,并制定校验计划;3.1.2实施可内校检测仪器的内部校验工作;3.1.3负责外校检测仪器的送外校验工作,包括外校机构的选择与联络及外校实施跟进;3.1.4异常量测仪器的送修,调整及报废鉴定。

3.1.5负责校准用的标准件和校验记录报告的保存。

3.2使用部门:3.2.1负责本部门的检测仪器和量具的正确使用、维护和保养;3.2.2保证本部门的检测仪器和量具不超出校准周期;3.2.3当检测仪器出现异常时及时报告品质部。

4.0 相关文件《检测设备控制程序》、《内校作业指导书》5.0 定义5.1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保仪器仪表的指示值(或实物量具所代表的值)与被校准仪器仪表相对应的值之间的关系,而执行的一组程序操作。

5.2校准周期:两次校准周期的长短。

根据仪器仪表的稳定性、校准目的及使用频率和国家标准来设定校准周期的长短。

5.3内校:根据国家或国际标准或外校合格的标准件进行内部校准。

5.4外校:由国家认可的校验单位或仪器设备的原供应厂商执行校验,校验系统追溯国家和国际系统。

6.0 输入《检测设备一览表》、《年度检测仪器校验计划》7.0 输出《内校报告》、《外校报告》、《报废申请单》、《品质异常单》8.0程序内容制定校验计划计量员1、从《检测设备一览表》(表单一)中筛选出需要校验的仪器设备清单;2、依据检测仪器的使用频率、情况变化等故障来设定它的校验周期(内校周期一般为3个月,外校周期为1年);3、拟定《年度检测仪器校验计划》(表单二),并呈报审批。

计划审核品质主管、副总经理校验实施计量员、品质主管、外校机构1、内校由计量员在厂内完成,详细参照《内校作业指导书》。

2、外校:1)品质主管对外校机构进行筛选、选择,并确定校验的具体时间;2)计量员通知各使用人外校的具体时间安排,并陪同外校,同时记录各外校仪器的校验结果。

检验试验和计量设备校验管理制度(5篇)

检验试验和计量设备校验管理制度(5篇)

检验试验和计量设备校验管理制度化验室检验和试验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检验、试验秩序和行为,实现生产分析检验和试验活动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准确提供质量数据,达到质量体系符合性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化验室一切检验和试验活动全过程及与之相关的活动过程。

三、管理要求1、检验程序1、1按规定要求采取样品,并做好登记和标识。

1、____对于外购化工料,依据质量安全环保部质检组发下来的委托单,到现场核对实物,按规定采样。

1、____对外购大宗原材料和内部互供料,接到生产调度或有关装置岗位人员的采样电话通知后到现场采样。

1、____对于过程检验和试验,按《分析频率》的规定到生产装置现场采样。

1、____对成品检验和试验,按《分析频率》或质量管理要求到生产装置现场或指定部位采样。

1、15接到生产装置或调度临时生产加样通知时,按要求到指定部位采样。

1、16采样作业,要执行《化验室采样、留样及样品室管理制度》。

1、2采样后,按规定的标准和试验方法进行检验和试验。

然后,按要求备好保留样品,并做好标识。

1、3检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那些影响检验结果准确度的因素诸如尘埃、温湿度、振动、噪声等要密切注意,并严加控制。

杜绝主观随意性,注意样品处理的安全性和操作安全性以及仪器的灵敏性和稳定性。

操作时,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1、4检测过程中,要按方法规定进行双平行或多平行测定,其结果应符合方法精密度要求。

数据处理与结果计算要遵循数字修约规则,有效数字不得随意舍弃。

1、5若发现检测结果异常或实验偏差与方法规定有偏离时,检验人员不要轻易下结论,应认真查记录、查计算、查操作、查试剂、查方法、查样品,找出原因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复验。

1、6要认真及时填写好质量记录。

所有原始记录必须使用专用表格,书写工整、清楚、真实、准确、完整。

不准用铅笔记录,不得随意涂改、乱写、乱画和折叠。

当发生笔误时,用“--”注销,并在“--”上方由本人更正。

计量器具内校规程

计量器具内校规程

计量器具内校规程一、引言计量器具是用于测量和检验各种物理量的工具,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对各行业的生产和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为了保证计量器具的准确性,减少误差,提高测量的可靠性,内校(内部校验)成为一项必要的工作。

本文档旨在规范计量器具的内校工作,确保内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内校的目的内校的目的是检验计量器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其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

通过内校,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计量器具的偏差,确保其在测量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三、内校的方法1.选择校验设备:根据被测量的计量器具的种类和特点,选择相应的校验设备。

校验设备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2.准备校验材料:根据内校的要求,准备相应的校验材料,例如标准样品、校验盘等。

校验材料应具有相对准确度较高且稳定的特性。

3.内校流程:按照内校规程,进行内校的具体操作流程。

包括以下步骤:–准备工作:检查校验设备的状态和准确性,保证其正常运行。

准备被测量的计量器具,确保其处于可内校状态。

–校验:根据内校要求和被测量的计量器具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校验操作。

记录校验结果,并与标准要求进行比对。

–处理不合格:对于校验结果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应及时进行维修、调整或更换,确保其符合内校要求。

–记录与报告:记录内校的相关数据和过程,编制内校报告,包括校验结果、不合格处理情况等。

报告应存档备查。

4.内校周期:根据计量器具的使用频率和重要性,确定内校的周期。

常见的内校周期有日常内校、定期内校和验收内校等。

不同的计量器具可能需要不同的周期来进行内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四、内校的要求1.计量器具的内校应由经过培训并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进行。

内校人员应熟悉内校的操作流程和要求,具备相应的仪器操作和维护能力。

2.内校应在符合相应的环境条件下进行,避免干扰和误差。

内校环境应具备相对稳定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3.内校应严格按照内校规程进行,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计量器具自校验规范标准

计量器具自校验规范标准

目录一.计量设备自校规程 (2)二.游标卡尺部校准规程 (2)三.钢尺、卷尺部校准规程 (3)四.千分尺部校验规程 (3)五.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4)六.万用表部校准规程 (4)七.匝数测量仪部校准规程 (5)一、计量设备自校规程1、目的对计量设备进行定期校验,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

2、围本程序规定了检测设备校的控制原则、容和方法,适用于本公司生产服务过程中与质量有影响的所有检测设备的校准。

3、职责权限技术质量部负责计量设备的定期校准。

4. 工作程序4.1技术质量部根据每台计量设备的使用情况制定校准/检定周期,由技术质量部按时校准/检定,超过校准/检定周期的计量设备不能作为合格计量设备使用。

4.2在检测周期发现计量设备出现故障,立即停止使用,使用人员通知上级处理,对修理后的性能重新检定和校准。

4.3技术质量部统一管理每台计量设备的原始资料,包括说明书、产品合格证、保修单、历次送检情况记录、检定记录或检测报告等,长期保存。

4.5检测设备上都应在明显部位有明确标识,包括“合格”、“准用”、“不合格”。

合格:适用于有计量检定规程的,经检定合格的测量设备用绿色标签。

准用:适用于没有计量检定规程,而按校准规校准的测量设备也用绿色标签。

不合格:适用于不合格的测量设备,用红色标签,标示禁止使用。

二、游标卡尺部校准规程1、目的对游标卡尺进行部校验,确保其准确性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围适用于公司所有使用的游标卡尺的部校准。

3、校准用基准物质一把经外部具有检验资质单位检定合格的卡尺作为参照对比(简称封样卡尺),一块测试量块。

4、环境条件20℃--25℃5、校准步骤5.1 检查卡尺测量接触面,干净、无污渍、锈迹,指针式卡尺表头的指针是否完好,有无松动,刻度是否清晰,推动表头是否平稳、平滑。

5.2调校零位,或使指针对准零点。

5.3先用封样卡尺测量量块外径,量块被测量面要干净、平整,连续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记录在《计量器具自效验/检定计录》相应栏目,然后用被检定卡尺测量同一量块同一部位,连续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记录在《计量器具自效验/检定计录》相应栏目,然后和封样卡尺所测数据相比较,误差小于±0.02mm为合格。

检测设备校验计量和操作规范流程

检测设备校验计量和操作规范流程

检测设备校验计量和操作规范流程设备校验是企业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设备校验需要进行计量和操作规范流程检测,以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设备校验的计量和操作规范流程。

设备校验的计量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校验目标:校验目标是设备校验的基础,需要明确所校验的设备和校验的要求。

校验目标可以根据设备的特点和使用要求进行确定,例如设备的准确性、精确度、稳定性等。

2.选择校验方法:根据校验目标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校验方法。

通常可以采用标定法、对比法、比较法等方法进行设备校验。

在选择校验方法时,需要考虑校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3.准备校验设备:在进行设备校验之前,需要准备校验设备和相应的校验工具。

校验设备包括校验仪器、校验样品、校验标准等。

校验工具包括测量工具、计量仪器等。

4.执行校验操作:根据选择的校验方法和校验设备,执行相应的校验操作。

校验操作需要按照要求进行,确保校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执行校验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细节操作,确保校验的准确性。

5.记录和分析校验结果:在进行设备校验之后,需要记录校验结果并进行分析。

校验结果可以以数值、曲线、图表等形式进行记录和分析。

根据校验结果可以判断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设备校验的操作规范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制定操作规范:制定设备校验的操作规范是确保校验结果准确和可靠的基础。

操作规范需要明确校验设备的使用方法、校验条件、校验要求等。

操作规范可以根据设备的特点和使用要求进行制定。

2.培训操作人员:在进行设备校验之前,需要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设备校验的操作规范和技能要求。

培训内容包括设备的使用方法、校验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要求等。

3.执行校验操作:根据操作规范进行设备校验操作。

在执行校验操作时,操作人员需要按照操作规范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校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计量设备检定操作规程范本

计量设备检定操作规程范本

计量设备检定操作规程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计量设备的准确度和可靠性,保护消费者和国家利益,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各类计量设备的检定工作。

第三条检定工作应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的要求进行,确保检定结果的真实、准确和可靠。

第四条检定工作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检定机构或检定人员进行。

第五条所有参与检定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第六条检定工作应遵循客观、公正、准确、保密的原则。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扰、妨碍检定工作的开展。

第八条检定工作的结果应及时向申请单位或者用户报告,并提供相应的检定证书。

第二章检定准备工作第九条检定准备工作包括设备准备和文件准备。

第十条设备准备包括确认检定设备、校准设备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第十一条文件准备包括收集计量设备的相关信息,包括检定要求、标准规范等。

第三章检定操作流程第十二条检定操作流程包括接受检定、准备检定、执行检定、检定结果处理和报告等步骤。

第十三条接受检定包括接受检定申请、确认检定范围和要求,并签订检定合同。

第十四条准备检定包括准备检定设备和相关文件,制定检定计划。

第十五条执行检定包括对计量设备进行检定操作,包括校准、调整、试验等。

第十六条检定结果处理包括评估检定结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确定是否合格。

第十七条报告包括编制检定报告和发放检定证书。

第四章检定操作细则第十八条检定操作细则包括检定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技术要求。

第十九条检定设备使用方法应确保操作简便、可靠,避免对计量设备造成损坏。

第二十条检定设备的技术要求包括准确度、精度、分辨率、稳定性等,应根据具体计量设备的特点进行确定。

第二十一条检定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环境条件的控制,包括温度、湿度、尘埃等。

第二十二条检定操作过程中应遵循相应的操作规范和标准。

第二十三条检定操作过程中应记录相关数据和结果,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第五章检定结果处理和报告第二十四条检定结果处理包括分析检定数据和结果,判断是否合格。

检测设备校验计量及操作规程完整

检测设备校验计量及操作规程完整

检测设备计量翡校验的操作程序1、目的为了对计量检验仪器设备的校准、检定进行管理,确保所有计量检验仪器设备正常、稳定的工作,以保证检测数据准确、有效,制定本操作规程。

2、范围本规程适用于计量检验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管理。

3、职责3.1技术质量科:负责公司所有仪器校准工作,包括送外校准、检查及对不合格器具的处理与保存校验的相关记录。

3.2仪器使用部门:负责保管和维护本部门使用的仪器、试验设备。

3.3仪器使用者:每次使用前,必须检查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是否损坏或是否符合产品检测要求,一旦发现不良情况必须停止使用该仪器设备,并通知技术质量科设备员处理4、程序4.1仪器量具的登记4.1.1建立公司仪器量具的登记系统:对所有需要校验及检查的仪器量具,登记注册于计量仪器统计表中予以追溯。

4.1.2这些登记,由技术质量科设备员保存和更新。

4.1.3公司新购仪器或量具时,应先交到技术质量科登记和安排送外校验。

4.1.4所有用来做测量和测试仪器都必须被标识和校准。

仪器上必须标识校验状况和有效期。

4.2仪器送校4.2.1技术质量科设备员需在仪器、量具、试验设备未过有效期前,安排送校事宜,应送往有国家认可资格的计量所进行校验。

4.2.2仪器量具送校合格后,将检定证书并将校验结果填写在《设备台账表格》内,将仪器量具、试验设备贴上合格证送回使用部门。

专业资料整理WORD完美格式编辑决定该仪器的处理方法并将处理方法记录于《设备台账表格》内4.2.4若送校结果合格,但实测值与标准值有偏差时,由设备员根据该仪器的实际使用情况结合产品的检测要求,决定该仪器是否继续使用,若能继续使用则连同证书复印件一齐交回使用部门,使用者参照校验结果使用;若不能继续使用,则贴停用标识,并将校验结果报技术质量科处理,决定该仪器的处理方法并将处理方法记录于《设备台账表格》内。

4.2.5由于长期使用或自然原因造成的设备精度下降的,技术质量科联系检定机构检定校准,并出具相应精度等级证书,随设备保管使用4.2.6由于长期停用而重新启用的检测设备在使用前一律进行校准后方可启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测设备计量和校验的操作程序
1、目的
为了对计量检验仪器设备的校准、检定进行管理,确保所有计量检验仪器设备正常、稳定的工作,以保证检测数据准确、有效,制定本操作规程。

2、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计量检验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管理。

3、职责
3.1技术质量科:负责公司所有仪器校准工作,包括送外
校准、检查及对不合格器具的处理与保存校验的相关记录。

3.2仪器使用部门:负责保管和维护本部门使用的仪器、试验设
备。

3.3仪器使用者:每次使用前,必须检查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是否
损坏或是否符合产品检测要求,一旦发现不良情况必须停止使用该仪器设备,并通知技术质量科设备员处理
4、程序
4.1仪器量具的登记
4.1.1建立公司仪器量具的登记系统:对所有需要校验及检查的仪器
量具,登记注册于计量仪器统计表中予以追溯。

4.1.2这些登记,由技术质量科设备员保存和更新。

4.1.3公司新购仪器或量具时,应先交到技术质量科登记和安排送外
校验。

4.1.4所有用来做测量和测试仪器都必须被标识和校准。

仪器上必须
标识校验状况和有效期。

4.2仪器送校
4.2.1技术质量科设备员需在仪器、量具、试验设备未过有效期前,
安排送校事宜,应送往有国家认可资格的计量所进行校验。

4.2.2仪器量具送校合格后,将检定证书并将校验结果填写在《设备
台账表格》内,将仪器量具、试验设备贴上合格证送回使用部
门。

4.2.3若送校结果不合格,则贴停用证,并将校验结果报技术质量
科处理,决定该仪器的处理方法并将处理方法记录于《设
备台账表格》内
4.2.4若送校结果合格,但实测值与标准值有偏差时,由设备员根
据该仪器的实际使用情况结合产品的检测要求,决定该仪器
是否继续使用,若能继续使用则连同证书复印件一齐交回使
用部门,使用者参照校验结果使用;若不能继续使用,则贴停
用标识,并将校验结果报技术质量科处理,决定该仪器的处
理方法并将处理方法记录于《设备台账表格》内。

4.2.5由于长期使用或自然原因造成的设备精度下降的,技术质量
科联系检定机构检定校准,并出具相应精度等级证书,随设
备保管使用
4.2.6由于长期停用而重新启用的检测设备在使用前一律进行校准
后方可启用。

4.3仪器内校
4.3.1非强检的检测设备或无标准可依的设备,可由技术质量科到
扬子质检站进行校核。

并保存校正记录于《设备台账表格》。

4.3.2内校仪器校正后应提供校正合格标识将仪器的使用状态清
晰标识。

4.4仪器量具的校验周期。

4.4.4技术质量科设备员根据《设备台账表格》,安排定期送校各类仪器量具和试验设备,一般校验周期为一年/一次。

4.5计量检验仪器设备的使用和保管
4.5.1.1计量检验仪器设备投入使用前,必须经过检定或校准。

4.5.2未经计量检定合格或已超过有效期的仪器设备不得正式投入
检测活动。

4.5.3计量检验仪器设备经自校、检定不合格时,应立即停止使用,
报告技术质量科设备员进行检定或校准,待合格后方能再次
使用。

4.5.4 操作员应熟练掌握所使用计量检验仪器设备的技术性能,正
确使用计量检验仪器设备,杜绝误操作,防止因操作不当造
成设备损坏或数据失效。

4.5.5对已校验的仪器、量具,由使用部门落实到具体使用人员
妥善保管,确保仪器、量具不被损坏和校验合格证不被丢失;
同时要将无任何标签的或已过期未校验的仪器、量具送往技术
质量科,技术质量科设备员收到后,追查记录重新进行校验、
登记
4.6计量检验仪器设备的维修及报废
对检定或校准不合格或使用中损坏的计量检验仪器设备,仪器使用人员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设备部进行维修,修好后再
次进行检定或校准;如不能维修,则由设备管理员按照《设备
更新改造与报废调拨管理规程》执行。

4.7计量检验仪器设备搬运、防护和贮存
计量检验仪器设备的领取、送检和使用,应遵照生产厂家规定的
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操作,杜绝野蛮装卸和运输。

贮存要满足计
量检测设备存放的环境条件要求。

4.8检测设备偏离校准状态的控制
4.8.1发现检测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时,应停止检测工作,及时报
告。

技术质量科组织对设备故障进行分析、维修并重新校准,采
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4.8.2当发现检测设备不符合要求时,技术质量科应立即对以往产品的
测量结果进行复查和追溯并进行有效性评价。

对于在公司产品,逐一进行重新检测,如发现问题依据《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
处理,并作出记录。

4.8.3对无法修复的设备,技术质量科负责人确认后,由总经理批准报
废或作相应处理
5、附表
5.1《设备台账》
5.2《检测设备周期检定计划表》
5.3《计量器具管理台帐》
仪器保养校验记录表
监视和测量装置管理台账
检测设备使用记录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