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分析的工具和方法

环境分析的工具和方法
环境分析的工具和方法

项目三环境分析的工具和方法

1.SWOT分析

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综合分析我们运用SWOT分析方法,SWOT是指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SWOT分析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优势、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综合分析的目的是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使管理者能够做到发挥优势,抓住机遇,同时克服劣势,规避风险。

根据SWOT分析的不同结果,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不同发展战略,如下图2-2所示:

图2-2 SWOT分析与战略选择

2.波特竞争力分析

波特竞争力分析是项目投资策划时研究其可行性的一部分,它主要是研究拟建(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主要的竞争对象及竞争的激烈程度。波特竞争力分析又叫做行业结构分析,宏观上讲它又是企业战略环境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所面临的一个直接环境因素就是企业所在的行业,行业的环境在决定竞争原则和企业可能采取的战略等方面具有强烈的影响。一个行业中的竞争,远不止在原有竞争对手中进行,而是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即行业内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潜在的参加竞争者、替代品生产者的威胁、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以及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如下图2-3所示:

图2-3 竞争力分析模型

这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状况及其综合强度,决定着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决定着行业中

获得利润的最终潜力。不同行业的竞争力量的综合强度是不同的,因此各行业竞争的综合强度有强烈和缓和之分。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一般不会出现某家企业获得惊人的收益的情况。在竞争相对缓和的行业中,各企业普遍可能获得较高的利益。

从战略制定的观点看,五种基本竞争力量共同决定行业竞争的强度和获利能力。但是,各种力量的作用是不同的,常常是最强的力量或是某股合力共同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例如,一个企业在某行业中处于极为有利的市场地位,潜在的参加竞争者对他不能构成威胁。但如果它遇到了高质量、低成本的替代品的竞争时,它只能获得低的收益。即使没有替代品和大批的进入者,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的激烈抗衡也会限制其潜在收益。在经济学家所谓的完全竞争行业里,由于为数众多的企业和产品都很相似,所以进入者可以自由加入,而且现有企业没有抵御供应商和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因此竞争就相当激烈。从具体行业看,在远洋油轮行业中,竞争的关键力量一般是购买者(主要是石油公司);而在钢铁工业中,竞争的关键力量是外国的竞争对手和可替代的材料。

根据上述行业环境原理,一个行业的经营单位,其竞争战略目标应是在此行业中找到一个位置;在这个位置上,该企业能够较好地防御五种基本竞争力量,或者说该企业能够对这些基本竞争力量施加影响,使它们有利于本企业。因此,企业在制定经营战略时,应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分析每种竞争力量的来源。对竞争压力基本来源的分析,有助于弄清企业生存的优势和劣势,有助于寻求企业在本行业中的有利地位,有助于弄清那些当战略发生变化时会产生巨额开支的领域,以及对机会或威胁可能具有重大意义的行业动向方面的问题。正因为如此,行业环境分析是制定经营战略的基本工作,是战略分析的出发点。

3.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是企业判定竞争优势,创造和维持竞争优势的一项基本工具。价值链这一概念,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提出的。波特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如下图2-4所示

图2-4价值链

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如下图图2-5所示。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这些活动有着完全不同的经济效果,对竞争优势的确立起着不同的作用,应该加以区分,权衡取舍,以确定企业的核心和非核心业务。

图2-5价值链的构成

价值链分析内容:

(1)识别价值活动。即识别基本活动还是辅助活动。

(2)确立活动类型。即确定是企业的直接活动、间接活动还是质量保证。(3)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

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方法

营销环境分析 相关概念: 宏观环境: 宏观环境包括那些阻碍公司微观环境中所有行动者的较大的社会力量,即人口的、经济的、物质的、技术的、政治的、法律的和社会及文化的力量。 人口环境包括世界人口的规模、地理分布、人口密度、流淌趋势、年龄构成、出生率、结婚率、死亡率,以及人种、种族和宗教结构。 经济环境包括货币收入、生活费用、利率、储蓄及举债方式等要紧经济变量。 物质资料和物质产品是构成市场的物质基础。物质环境目前的要紧动向是:某些物质资源立即短缺,如粮食、石油和煤、铀、锡、锌等矿物;环境污染程度日益增加;物质资源治理日益加强等。 技术环境包括制造性的新技术的进展变化以及技术的进展趋势。 政治与法律环境是由法律、政府机构和在社会上对各种组织及个人有阻碍和制约的压力集团构成的。

社会与文化环境包括人们的差不多信仰、价值观念、生活准则以及世界观 环境进展趋势: 环境进展趋势差不多上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示环境威胁,另一类表示环境机会 环境威胁: 环境威胁是指环境中一种不利的进展趋势所形成的挑战,假如不采取果断的营销行动,这种不利趋势将导致公司市场地位被侵蚀。 公司营销经理应该在其营销打算中把公司所面临的威胁识不出来。这些威胁应按其严峻性和出现的可能性分类。图2表示一个威胁矩阵和某汽车公司所面临的若干威胁分布情况。左上角的威胁是关键性的,因为它们会严峻地危害公司利益,同时出现的可能性也最大。公司需要为每一个如此的威胁预备一个应变打算,这些打算将预先阐明在威胁出现之前或者当威胁出现时,公司将进行哪些改变。右下角的威胁比较微弱,能够不加理会,右上角和左下角的威胁不需要应变打算,然而需要紧密加以凝视,因为它们可能进展成重大威胁。 营销环境、营销系统和营销战略之间的相互关系:

(风险管理).环境风险分析

6.环境风险分析 农药属有毒化学品,在其生产、贮运、应用等每个环节都潜在着对人类生活及周围环境的污染危害。本项目将对三唑磷生产线原辅材料、产品等进行环境风险分析。 6.1物料的理化性质、毒理指标 1.苯肼 分子式:C6H5NH-NH2分子量:108.1 物理参数沸点:244℃(分解);熔点:20℃;闪点:88℃;自燃温度:174℃;比重:1.1;蒸气比重:3.7;蒸气压:在20℃时为0.08mmHg;水溶性:微溶。 最高容许浓度5ppm,20mg/m3。 其它特性黄色粘滞性液体或黄色结晶。燃烧时产生有毒的亚硝蒸气,能与氧化剂发生强烈反应。本品除呼吸道和消化道外,还可以从皮肤吸收,影响肝、肾和血液,腐蚀眼睛、皮肤和呼吸道粘膜,大量吸入可发生肺气肿或死亡。经常接触可发生皮炎。 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本品可燃,应禁明火及吸烟。于88℃以上时其蒸气与空气混合物具爆炸性,此时必须密闭设备、加强通风,着火时可用干粉、泡沫、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灭火。接触后的症状有刺激感、咽喉痛、咳嗽、呼吸困难、腹痛、呕吐、脸色苍白、皮肤发蓝,眼结膜充血、疼痛、视力模糊、皮肤烧伤等。应严格注意防护,加强通风和排风,或戴防护面具,穿工作服、手套、防护镜,不准在工作时进食、喝水及吸烟。中毒后迅即离开现场,半卧位休息吸入新鲜空气,迅速用大量水冲洗眼睛,清洗口腔,脱去被沾染衣服,淋洗全身,应立即送医院抢救。 泄漏时戴过滤式防护面具细心收集漏物。 贮存与氧化剂隔开 【附注】根据其接触决定体检的时限。肺水肿要几小时才出现症状,它会因体力活动而加剧,因此要注意休息,可先给与考的松喷雾吸入。本品能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要特效治疗。沾污的衣服要用大量水浸洗,以免着火。本品能致癌。 2.甲酸 又名蚁酸,分子式HCOOH 分子量46.0 物理参数沸点:101℃;熔点:8℃;闪点:69℃;自燃温度:520℃;比重:1.2;蒸

医药市场营销环境分析.doc

----------------------- Page 1----------------------- 第三章医药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药品微观市场营销环境 第三节药品宏观市场营销环境 ----------------------- Page 2----------------------- 本章结构提示 科技人口 环境环境 社会中介顾客政治 文化竞医药法律环境争企业公众环境 者 供应商 经济 自然 环境 环境

----------------------- Page 3----------------------- 学习目标 了解医药市场营销环境的特征; 理解医药环境机会和威胁的两种分析方 法; 掌握医药市场营销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 的构成,并了解这些构成因素对医药企 业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影响。 ----------------------- Page 4----------------------- 第一节概述 一、药品市场营销环境的概念及其特征 二、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的方法 ----------------------- Page 5----------------------- 一、药品市场营销环境概念及特征 (一)药品市场营销环境 菲利普·科特勒:“市场

营销环境就是影响企业的市 场和营销活动的不可控制的 参与者和影响力。” 药品市场营销环境 影响和制约医药企业市场营销活 动的各种内外部因素的总和。 ----------------------- Page 6----------------------- (二)药品市场营销环境特征 1 客观性 2 差异性 3 相关性 4 不确定性 5 不可控性 ----------------------- Page 7----------------------- 二、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的方法 ——机会和威胁分析法 环境机会是指营销环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分析方法

【tips】本文由李雪梅老师精心收编,值得借鉴。此处文字可以修改。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分析方法 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地区污染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种类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大气质量评价时,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需要检测的大气环境指标。 关键字: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分析方法 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地区污染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种类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大气质量评价时,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需要检测的大气环境指标。 大气中常见的污染物有总悬浮颗粒物、降尘、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烃、铅、氟化物、臭氧和苯并[a]芘。 颗粒物质的测定:颗粒物质是大气污染物中数量最大、成分复杂、性质多样、Σ害较大的一种,它本身可以是有毒物质,还可以是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运载体、催化剂或反应床。在某些情况下,颗粒物质与所吸附的气态或蒸气态物质结合,会产生比单个组分更大的协同毒性作用。所以,对颗粒物质的研究是控制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内容.大气中颗粒物质的检测项目有: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及粒度分布的测定、降尘量的测定、颗粒中化学组分的测定。 其中,颗粒物浓度的测定最常用的是重量法,原理是:使一定体积的空气进入切割器,将大于某一粒径的微粒分离,小于这一粒径的微粒随着气流经分离器的出口被阻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重量差及采样体积,计算出颗粒物浓度,以mg/m3表示(m3指标准状况下)。 二氧化硫的测定:大气中的含硫污染物主要有H2S、SO2、SO3、CS2、H2SO4和各种硫酸盐。他们主要来源于ú和石油燃料的燃烧、含硫矿石的冶炼、硫酸等化工产品生产排放的废气。

3.2宏观外部环境分析

宏观外部环境分析 宏观环境因素分析的意义,是确认和评价政治、法律、经济、技术和社会等宏观因素对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选择的影响。其采用的分析方法称为分析, (政治一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与自 然环境);(技术环境)。分析模型如图—所示。 图分析模型 3.2.1政治一法律环境 政治一法律环境是指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现存的和潜在作用与影响的政治力量.同 时也包括对企业经营活动加以限制和要求的法律和法规等。这些因素常常制约、影响企 业的经营行为,尤其是影响企业较长期的投资行为。政治环境对企业的影响特点是:()直接性。即国家政治环境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 ()难以预测性。对于企业来说,很难预测国家政治环境的变化趋势。 ()不可逆转性。政治环境因素一旦影响企业.就会使企业发生迅速和明显的变化, 而这一变化企业是驾驭不了的。 政治因素分析包括国家和企业所在地区的政局稳定状况、执政党所要推行的基本政 策以及这些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这些基本政策包括产业政策、税收政策、政府订货及 补贴政策等。就产业政策来说.国家确定的重点产业总是处于优先发展地位。因此处于 重点行业的企业增长机会多,发展空间大。非重点发展行业发展速度较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因而处于这种行业的企业很难有所发展。另外,政府的税收政策影响企业的财务结构 和投资决策,资本持有者总是愿意将资金投向那些具有较高需求,且税率较低的产业 部门。 政府因素对企业行为的影响比较复杂。有些政府行为对企业的活动有限制性作用, 但有些政府政策对企业有指导和积极影响,政府有时以资源供给者的身份出现,政府往往 把控企业所需的战略性资源,如政府对自然资源(石油、森林、矿山、土地等)和农产品国家储备的政策和立场,将对一些企业的战略选择产生重大影响。政府有时以顾客身份出现, 扮演消费者角色。例如,政府采购对办公设备、军事工业、航空航天等国防工业有重大影响,同时也间接地影响其他工业的消费走向。此外,政府贷款和补贴对某些行业的发展也 有积极的影响。 一些政治因素对企业行为有直接影响,但一般来说,政府主要遁过制定法律和法规间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修订稿从P38-40: 6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 根据《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方法(征求意见稿)》通过定量分析企业生产、使用、存储的化学品与事故环境风险物质临界量的比值(Q),工艺过程与风险控制水平(M)以及环境风险受体(环境保护目标)敏感性(E),按照分级矩阵法将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为重大、较大和一般三级,分别用蓝色、黄色和红色标识。分级程序见图6-1。 图6-1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流程示意图 6.1 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评估 对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发【2014】34),项目涉及的环境风险物质主要有:氧化镉,硫酸镉,盐酸。根据企业化学品

种类与数量(折纯),与临界量分别进行比对,计算比值(Q ): (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化学物质时,该事故环境风险物质的数量与其临界量的比值,即为Q 。 (2) 当企业存在多种事故环境风险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事故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 1 (22) 11≥+++= n n Q q Q q Q q Q (1) 式中:q 1, q 2, ..., q n ——每种事故环境风险物质的最大储存量或使用量,且数量超过对应临界量的5%,t ; Q 1, Q 2, ..., Q n ——各事故环境风险物质相对应的临界量,t 。 计算得到事故环境风险物质与临界量比值(Q )后,将Q 值划分为3个级别,分别为:(1) 1≤ Q <10;(2) 10≤ Q <100;(3) Q≥100。 本项目Q 值见表6-2 表6-2企业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值比值 因此,企业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值比值(Q )为18。 6.2工艺过程与风险控制水平(M )评估 6.2.1评估指标及赋值 评估指标及赋值见表6-3

市场调查数据分析方法和手段

第四编市场调查中的数据分析 第一节调查问卷的回收与编辑 数据资料的处理过程是从回收第一份问卷开 始的。按照事先调查方案的计划,尽量确保每份问 卷都是有效问卷(所谓“有效”问卷,指的是在调查 过程中按照正确的方式执行完成的问卷)。问卷回 收以后,督导员必须按照调查的要求,仔细的检查 问卷。检查问卷的目的在于将有错误填写,或者是挑出不完整或不规范的问卷,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所谓错误填写即出现了那些不合逻辑或根本不可能的结果,通过对调查员的复核,可以检查出哪些调查员没有按照调查的要求去访问,那么,该调查员完成的问卷可能存在很多问题。还有可能出现漏答了某些必须回答的问题,比如被访者的人口特征等基本情况,造成问卷回答不完整。 鉴于这些情况,不管是由于调查员造成的还是被访者的原因,通常有两种方式进行补救:对于出现漏答的问卷,通常要求调查员对受访者进行重访,以补充未答的问题;如果不便于重访或重访后的问卷还有问题,数目不是很多,可以当作缺失值计。如果数量非常大,这份问卷就只能当作废卷处理,并且按照被访对象的抽样条件,补作相关的样本。 问卷检查

问卷的检查一般是指对回收问卷的完整性和访问质量的检查,目的是要确定哪些问卷可以接受,哪些问卷要作废。检查的要点包括:(1)规定详细的检查规则,一份问卷哪些问题是必须填写完整的,哪些问题出现缺失时可以容忍等,使督导员明确检查问卷的每一项流程。 (2)对于每份调查员交回来的问卷必须彻底地检查,以确认调查员或者被访者是否按照相关的要求完成了访问,并且完整的记录在问卷恰当的位置。 (3)应该将问卷分成三种类型,一种是完成的问卷,一种是作废的问卷,第三种是有问题的问卷,但是通过追访还可以利用的问卷。 (4)如果抽样中有配额的要求,那么应将完成的问卷中的配额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确定问卷是否完成配额的要求,以便及时的补充不足的样本。 (5)通常有下面的情况的问卷是不能接受的:所回收的问卷明显不完整,缺了一页或者多页;问卷中有很多内容没有填答;问卷的模式说明调查员(被访者)没有理解或者遵循访问指南回答等;问卷的答案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如在态度的选项上全部选择第x项的情况;问卷的被访者不符合抽样要求;问卷的回收日期超过了的访问的时限等。 问卷的校订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环境监测课程性质:XXX 总学时:64 学分:4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开课单位:XXX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环境微生物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资源与环境、给水与排水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中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的一门重要的理论与方法课程。本课程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环境管理各领域的基础,是环境保护和环境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对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具有重大影响。 按监测对象学习,本课程主要讲述水和废水监测、大气和废气监测、固体废物监测、土壤污染监测、生物污染监测、噪声监测、环境放射性监测等内容。按测定项目学习,包括汞、镉、铬、铅、砷等重金属,氰化物、氟化物、硫化物、含氮化合物,水中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酚类、油类,大气中SO2、NO X、TSP、PM10、CO、O3、烃类等气态污染物,光化学烟雾等二次污染物,颗粒物,多环芳烃类、二噁英类等重要有机污染物,以及酸雨项目监测等。按监测程序学习,本课程主要讲述各类环境监测的方案设计,优化布点、样品的采集、运输及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及测定,数据的处理及信息化,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等的内容。 按监测方法学习,主要讲述化学分析、仪器分析以及生物方法;主要为标准方法和正在推广的新的常规监测技术,还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简易监测技术,及迅速发展的连续自动监测技术等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上述内容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相关法规,监测方法的科学原理和技术关键、各类监测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等一系列理论与技术问题;掌握监测方案设计,优化布点、样品的采集、运输及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和分析测定、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数据处理与分析评价的基本技能;了解环境监测新方法、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今后在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和评价等方面达到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处理环境监测实践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与时俱进、发展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后期课程和将来的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环境保护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主要知识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环境监测的目的及分类。 2.掌握环境监测的一般过程或程序。 3.掌握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的概念。 4.了解制订环境标准的原则及制订环境标准的作用、分类、分级情况。 5.掌握大气、水、土壤等最新的环境质量标准及其应用范围;了解各类污染物的控制或

市场营销环境的分析方法与市场机会分析报告

市场营销环境的分析方法及市场机会分析 一、市场营销环境的分析方法 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常用的方法为SWOT法,它是英文Strength(优势)、Weak(劣势)、Opportunity(机会)、Threaten(威胁)的意思。下面予以介绍。 (一)外部环境分析(机会与威胁) 环境机会的实质是指市场上存在着“未满足的需求”。它即可能来源于宏观环境也可能来源于微观环境。随着消费者需求不断变化和产品寿命周期的缩短,引起旧产品的不断被淘汰、要求开发新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市场上出现了许多新的机会。 环境机会对不同企业是不相等的,同一个环境机会对这一些企业可能成为有利的机会,而对另一些企业可能就造成威胁。环境机会能否成为企业的机会,要看此环境机会是否与企业目标、资源及任务相一致,企业利用此环境机会能否比其竞争者带来更大的利益。 环境威胁是指对企业营销活动不利或限制企业营销活动发展的因素。这种环境威胁,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环境因素直接威胁着企业的营销活动,如政府颁布某种法律,诸如《环境保护法》,它对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来说,就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另一方面,企业的目标、任务及资源同环境机会相矛盾,如人们对自行车的需求转为对摩托车的需求,给自行车厂的目标与资源同这一环境机会造成矛盾。自行车厂要将“环境机会”变成“企业机会”,需淘汰原来产品,更换全部设备,必须培训、学习新的生产技术,这对自行车厂无疑是一种威胁。摩托车的需求量增加,自行车的销售量必然减少,给自行车厂又增加一份威胁。 (二)内部环境分析(优势/劣势分析) 识别环境中有吸引力的机会是一回事,拥有在机会中成功所必需的竞争能力是另一回事。每个企业都要定期检查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这可通过“营销备忘录优势/劣势绩效分析检查表”的方式进行。管理当局或企业外的咨询机构都可利用这一格式检查企业的营销、财务、制造和组织能力。每一要素都要按照特强、稍强、中等、稍弱或特弱划分等级。 很清楚,公司不应去纠正它的所有劣势,也不是对其优势不加利用。主要的问题是公司应研究,它究竟是应只局限在已拥有优势的机会中,还是去获取和发展一些优势以找到更好的机会。 有时,企业发展慢并非因为其各部门缺乏优势,而是因为它们不能很好地协调配合。例如有一家大电子公司,工程师们轻视销售员,视其为“不懂技术的工程师”;而推销人员则瞧不起服务部门的人员,视其为“不会做生意的推销员”。因此,评估内部各部门的工作关系作为一项内部审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波土顿咨询公司的负责人乔治·斯托克提出,能获胜的公司是取得公司内部优势的企业,而不仅仅是只抓住公司核心能力。每一公司必须管好某些基本程序,如新产品开发、原材料采购、对订单的销售引导、对客户订单的现金实现、顾客问题的解决时间等等。每一程序都创造价值和需要内部部门协同丁作。虽然每一部门都可以拥有一个核心能力,但如何管理这些调子中的优势能力开发仍是一个挑战。斯托克把它称为能力基础的竞争。

市场环境SWOT分析法

市场环境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 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从整体上看,SWOT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SW,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第二部分为O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条件。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从中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对自己不利的、要避开的东西,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 根据这个分析,可以将问题按轻重缓急分类,明确哪些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哪些是可以稍微拖后一点儿的事情,哪些属于战略目标上的障碍,哪些属于战术上的问题,并将这些研究对象列举出来,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有利于领导者和管理者做出较正确的决策和规划。 SWOT分析法常常被用于制定集团发展战略和分析竞争对手情况,在战略分析中,它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进行SWOT分析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分析环境因素 运用各种调查研究方法,分析出公司所处的各种环境因素,即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能力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它们是外部环境对公司的发展直接有影响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属于客观因素,内部环境因素包括优势因素和弱点因素,它们是公司在其发展中自身存在的积极和消极因素,属主动因素,在调查分析这些因素时,不仅要考虑到历史与现状,而且更要考虑未来发展问题。 二、构造SWOT矩阵 将调查得出的各种因素根据轻重缓急或影响程度等排序方式,构造SWOT矩阵。在此过程中,将那些对公司发展有直接的、重要的、大量的、迫切的、久远的影响因素优先排列出来,而将那些间接的、次要的、少许的、不急的、短暂的影响因素排列在后面。 三、制定行动计划 在完成环境因素分析和SWOT矩阵的构造后,便可以制定出相应的行动计划。制定计划的基本思路是:发挥优势因素,克服弱点因素,利用机会因素,化解威胁因素;考虑过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运用系统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将排列与考虑的各种环境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组合,得出一系列公司未来发展的可选择对策。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方法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方法 通过定量分析企业生产、加工、使用、存储的所有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的比值(Q),评估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以及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E),按照矩阵法对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以下简称环境风险)等级进行划分。环境风险等级划分为一般环境风险、较大环境风险和重大环境风险三级,分别用蓝色、黄色和红色标识。评估程序见图1。

1 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针对企业的生产原料、燃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原料、“三废”污染物等,列表说明下列内容: 物质名称,化学文摘号(CAS号),目前数量和可能存在的最大数量,在正常使用和事故状态下的物理、化学性质、毒理学特性、对人体和环境的急性和慢性危害、伴生/次生物质,以及基本应急处置方法等,对照附录B标明是否为环境风险物质。 计算所涉及的每种环境风险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如存在总量呈动态变化,则按公历年度内某一天最大存在总量计算;在不同厂区的同一种物质,按其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计算)与其在附录B中对应的临界量的比值Q:(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环境风险物质时,计算该物质的总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 (2)当企业存在多种环境风险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 (1) 式中:q1, q2, ..., qn——每种环境风险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

Q1, Q2, ..., Qn——每种环境风险物质的临界量,t。 当Q<1时,企业直接评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以Q表示。 当Q≥1时,将Q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分别以Q1、Q2和Q3表示。 2 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 采用评分法对企业生产工艺、安全生产控制、环境风险防控措施、环评及批复落实情况、废水排放去向等指标进行评估汇总,确定企业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评估指标及分值分别见表1与表2。

陈正伟-《市场分析方法》模拟题

q 1 d ij (q ) = (∑ x ik - x jk ) (x ik - x jk )2 d ij (q ) = (∑ 1 《市场分析方法》知识点-czw 1 《市场分析方法》模拟题及解答 陈正伟 2013-5-10 一、单选:20 分-20 题; 1、下列属于二手资料的是( )。 A 、问卷调查表 B 、报账凭证 C 、汽车流量调查记录 D 、统计年鉴 2、市场研究中最常采用的方法是( ) A 、描述性研究 B 、假设检验 C 、相关分析 D 满意度分析 3、调查者在现场对被调查者的情况直接观察、记录,以取得相关信息的一种调查方法称为( )。A 、 实验法 B 观察法 C 调查法 D 、检验法 4、通过小规模的实验来了解企业产品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情况,以测定各种经营手段取得效果的市场 研究方法称为( )。 A 、实验法 B 观察法 C 调查法 D 、检验法 5、要确保实验结论的有效性,关键是控制( )。 A 、外来变量 B 、内生变量 C 、调查误差 D 、随机变量 6、实验的内部有效性表示用实验测量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或效应的( )。 A 、准确性 B 可能性 C 、时效性 D 、有效性 7、实验的外部有效性表示将实验的结果推广到实验环境以外或更大总体的( )。 A 、准确性 B 可能性 C 、时效性 D 、有效性 8、按照消费者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其他地理变量将消费者划分为不同的消费者群的市场细分称为( )。 A 地理细分 B 、人口细分 C 、心里细分 D 、行为细分 9、就是按照人口变量对消费者进行划分称为( )。 A 地理细分 B 、人口细分 C 、心里细分 D 、行为细分 10、依据消费者所属的社会阶层、生活方式及个性特点等心理因素,对消费者进行细分称为( ) A 地理细分 B 、人口细分 C 、心里细分 D 、行为细分 11、按照消费者的消费购买情况、使用情况等等行为进行的市场划分称为( )。 A 地理细分 B 、人口细分 C 、心里细分 D 、行为细分 12、在指数平滑法中,对于预测对象的全部历史数据的加权平均时应当( )。 A 、对近期历史数据给予较大权数 B 、对近期历史数据给予较小权数 C 、对较远历史数据给予较大权数 D 、权数可以任意选择 13、市场监测预警分析中,先于经济波动到达自身的峰值或谷底值,在整体市场波动之前率先发生 变动的指标称为( )。 A 、先行指标 B 、总量指标 C 、同步指标 D 、滞后指标 14、市场监测预警分析中,伴随着经济的涨落而同时发生变化的指标则称之为( )。 A 、先行指标 B 、总量指标 C 、同步指标 D 、滞后指标 15、市场监测预警分析中,在各个循环周期中总是或绝大部分是滞后于经济波动达到自身的峰值或 谷底值的指标称为( )。 A 、先行指标 B 、总量指标 C 、同步指标 D 、滞后指标 16、将时间序列数据和横截面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起来就构成( )。 A 、时间序列数据 B 、横截面数据 C 、混合数据 D 、抽样调查数据 17、统计距离公式为( )。 A 、 p k =1 q B 、 k = 1 S k =1 p )2 =

环境风险评价常用技术方法

环境风险评价常用技术方法 目录 一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 (2) 二环境危害计算 (5) 三危险化学品泄漏量计算 (6) 四预先危险性分析 (12) 1.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 (12) 2.预先危险性分析步骤 (12) 3.预先危险性分析要点 (13) 五事故树分析方法 (15) 1方法概述 (15) 2事故树分析的基本步骤 (15) 3 事故树定性分析 (16) 六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方法 (18) 七安全检查表评价方法 (20) 1安全检查表概述 (20) 2安全检查表编制的依据 (20) 4安全检查表的内容 (21)

一 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 1.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采用多烟团模式或分段烟 羽模式、重气体扩散模式等计算。按一年气象资料逐时滑移 或按天气取样规范取样,计算各网格点和关心点浓度值,然 后对浓度值由小到大排序,取其累积概率水平为95%的值, 作为各网格点和关心点的浓度代表值进行评价。 2. 多烟团模式 在事故后果评价中采用下列烟团公式: ()()()????????--=222/32exp 22,,x o z y x x x Q o y x C σσσσπ()??????-??? ?????--22222ex p 2ex p z o y o z y y σσ (7.1) 式中: C ()o y x ..--下风向地面()y x ,坐标处的空气中污染物浓度 (mg.m -3 ); o o o z y x ,,--烟团中心坐标; Q--事故期间烟团的排放量; σX 、、σy 、σz ——为X 、Y 、Z 方向的扩散参数(m )。 常取σX =σy 对于瞬时或短时间事故,可采用下述变天条件下多烟 团模式: ()()2223/2222,,,,,,()()2,,,exp()exp 2222i i i e w w w w x ef f x eff y eff x eff y eff z eff H x x y y Q C x y o t σσσπσσσ??' --??=---?????? (7.2) 式中: (),,,i w w C x y o t --第i 个烟团在w t 时刻(即第w 时段)在 点(x,y,0)产生的地面浓度; Q ' --烟团排放量(mg ),Q t Q Q ;?='为释放率(mg.s -1), t ?为时段长度(s ); eff x ,σ、eff y ,σ、eff z ,σ--烟团在w 时段沿x 、y 和z 方向的

市场营销环境分析与对策

科目:市场营销 参考教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市场营销知识 试讲内容:第二章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第四节市场营销环境分析与对策 授课教师: 第二章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第四节市场营销环境分析与对策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的重要性和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的三种方法与对策。 二、教学要求 教学过程中着重阐述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的方法与对策,特别强调三种矩阵图;教授过程中结合有关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 1、市场机会分析矩阵方法 2、环境威胁分析矩阵方法 3、机会/威胁分析矩阵 4、企业市场营销对策 四、教学难点 1、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的三种方法 2、企业市场营销对策 五、教学方法 以典型案例引题,配合相关知识点的讲解、案例分析、提问、学生讨论、多媒体教学等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案例导入:肯德基在中国的成功和美国牛肉在日本的失败 (二)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的方法 ①市场机会分析矩阵(强调机会)②环境威胁分析矩阵(强调威胁)

机会/威胁分析矩阵(机会与威胁相结合) A 、市场机会分析矩阵 市场机会是指环境中出现的对企业极富吸引力的变化趋势;同样的环境对不同的企业,其市场机会和潜在利润往往不一样,因此,成功的可能性也不一样。 在市场机会矩阵图中,横轴表示成功的可能性,纵轴表示潜在的吸引力,数值越大,表示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反之越小。 成功的可能性 潜 大 小 在 大 吸 引 力 小 矩阵分析: 区域Ⅰ成功的可能性大,潜在吸引力大,属于最好的营销环境机会。 区域Ⅱ成功的可能性小,潜在吸引力大,盈利的可能性低。 区域Ⅲ成功的可能性小,潜在吸引力小,不利于投资。 区域Ⅳ成功的可能性大,潜在吸引力小,可以积极利用。 B 、环境威胁分析矩阵 环境威胁是指环境中不利于企业发展的趋势,如果不采取果断的市场营销行为,这种不利趋势将会伤害到企业的市场地位。 在环境威胁矩阵图中,横轴表示出现威胁的可能性,纵轴表示潜在严重性,数值越大,表示出现威胁的可能性越大,反之越小。 出现威胁的可能性 大 小 潜 大 在 严 重 小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 1 适用范畴 本指南规定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以下简称环境风险)评估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本指南适用于对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已建成投产或处于试生产时期的)企业进行环境风险评估。评估对象为生产、使用、储备或开释涉及(包括生产原料、燃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三废”污染物等)附录B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中的化学物质(以下简称环境风险物质)以及其他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化学物质的企业。 本指南不适用于下列情形的环境风险评估:1)涉及核设施与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单位;2)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经营活动的单位;3)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车辆或单位;4)尾矿库;5)石油天然气开采设施;6)军事设施;7)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城镇燃气管道;8)加油站、加气站;9)港口、码头。 2 规范性文件 本指南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2.1法律法规、规章、指导性文件 《环境爱护法》; 《突发事件应对法》; 《安全生产法》; 《消防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治理条例》; 《国务院关于加大环境爱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治理方法》(国办发〔2013〕101号);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方法》(环境爱护部令第17号);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治理暂行规定》(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方法》(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1号); (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5号);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治理方法》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治理暂行方法》(环发〔2010〕113号); 《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环发〔2013〕20号); 《建设项目环境阻碍评判分类治理名录(2008年版)》;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名目》(最新年本); 《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名目》(2013年完整版); 《关于督促化工企业切实做好几项安全环保重点工作的紧急通知》(安监总危化〔2006〕10号)。 2.2标准、技术规范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化工建设项目环境爱护设计规范》(GB50483-2009);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50351-2005);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讲明安全规程》(GB20576-GB2060 2); 《石油化工企业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规范》(SH3015-2003); 《石油化工污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747-2012); 《环境阻碍评判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判技术导则》(HJ/T169-2004); 《废水排放去向代码》(HJ 523-2009);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4-2009); 《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卫监督发〔2005〕272号); 《事故状态下水体污染的预防与操纵技术要求》(中国石油企业标准Q /SY1190-2013);

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华莱士 姓名: 专业: 学号: 班级:

目录 一、华莱士简介 二、营销环境 三、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方法 四、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的作用和意义 五、销售图 六、市场营销环境特点 七、认识与把握市场营销环境的特征 八、企业的对策和措施 九、结语

一、华莱士简介 总体情况:华莱士快餐连锁店是中国本土最大的一家集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西式快餐企业。华莱士服务的主题是“倡导绿色、环保、健康的生活”,华莱士对原材料的来源严格把关,绝对用最高品质的原材料,烹制最高品位的生活享受。它还与国际知名供应商合作,保证了产品原材料的卫生安全,保障产品的高品质,时时刻刻都把广大消费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本地情况:在抚州东华理工大学附近拥有三家分店。 二、营销环境 1、微观营销环境 自然人口因素 经济环境因素 自然物质因素 技术环境因素 政法环境因素 文化环境因素 2、宏观营销环境 企业内部 供应商

营销中介 顾客 竞争者 公众 三、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方法 1、SWOT分析法 2、威胁分析矩阵图 3、机会分析矩阵图 四、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的作用和意义 适应环境变化。通过环境分析,要求华莱士适应环境及其变化。 分析机会与风险。通过环境分析,发现华莱士发展的有利机会和面临的风险。 调整营销策略。通过环境分析,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实现华莱士的目标。 为华莱士企业进行营销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有助于企业准确进行市场定位,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差异化需求。 华莱士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五、销售图 六、市场营销环境特点 1、动态性:每个华莱士快餐都可以作为一个小系统与市场营销环境这个大系统处在动态平衡之中。 2、差异性:华莱士即餐饮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使得不同品牌快餐企业受到不同市场环境的影响。

ISO9001-2015 内外部环境分析及SWOT方法的应用

ISO9001:2015 内外部环境分析及SWOT方法的应用 依据ISO9001:2015版标准的要求,组织应对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价,组织充分识别了内外部环境,并对其进行分析,以了解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对组织业务的影响,利用SWOT分析的方法,确定组织的机遇和威胁,制定相应的措施。 组织的内外部环境的分析的具体内容及分析方法如下: 外部环境的分析 (一)、组织的宏观环境分析 1、政治和法律环境 (1)分析的内容 政治因素对组织有直接影响,但一般政府是通过法律对组织进行间接影响,法律环境环境的分析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 a)与组织相关的法律规范; b)国家司法机关和执法机关:工商、税务、技术监督、环境保护、安监等部门; c)组织的法律意识; d)国际法规定的国际法律环境和目标国的法律环境 (2)政治和法律环境特点: a)不可测性,组织很难预测国家的政治环境的变化; b)直接性,直接影响组织的活动、状况; c)不可逆转,一旦对组织有影响,就会发生十分迅速和明显的变化,而且是无法回避和转移这种变化的。 2、经济环境分析

是构成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状况和国家的经济政策。 a)社会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分配结构、交换结构、消费结构、技术结构五个方面。最主要的是产业结构; b)经济发展水平:指标:GDP、人均GDP、经济增长速度。 c)经济体制:国家的经济组织形式。 d)宏观经济政策:国家经济发展目标的战略和策略,包括全国性的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国民收入分配政策、物价政策、物资流通政策等。 e)当前的经济状况:经济的增长率取决于商品和服务需求的总体变化,影响因素包括:税收水平、通货膨胀率、贸易差额和汇率、失业率、利率、信贷政策及政府投放等。 f)其他一般经济条件:如工资水平、供应商及竞争对手的价格变化等。 3、社会和文化环境 组织所处的社会结构、社会风俗和习惯、信仰和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化传统、人口规模和地理分布等因素的形成和变动。包括: ?人口因素 ?社会流动性 ?消费心理 ?生活方式的变化 ?文化传统 ?价值观 以上因素对组织制定营销、促销、开展业务、管理内部资源的战略产生影响。 4、技术环境

常用市场分析方法概述

市场分析方法概述 1. 分析方法概述 市场分析方法或者说分析工具,信息分析方法有以下12种: 1.数据分析基于公司已有的关于销售员,区域,客户,产品,时间的销售数据的分析。涉及产品,行业,区域三个维度,和饼图(现在的格局),趋势图(时间的变化),立方图(数量及增长)三种图形方式。通常进行整体和重点二级分析。 2. SWOT分析环境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是一种涉及四个维度的分析思路。 3. 波士顿矩阵分析产品组合的一种分析方法,有助于分析产品线的构成。 4. 4P分析经典的产品、价格、销售模式(渠道)、市场推广(促销)的四个方面的分析方法。 5. 4C分析站在客户角度的,客户,成本,便利,沟通的分析。 6. 产品生命周期分析判断产品所处的诞生、成长、成熟、衰退的不同阶段。 7. 目标市场STP,市场细分,目标市场,产品定位 8. 五力模型现有竞争者,潜在进入者,替代品,顾客,供应商 9. 战略群体分析这是对主要同行的一种分析。 10. 宏观环境分析经济,法律,政治,人文,科技 11. 微观环境分析行业,竞争者,下游客户,上游供应商,替代品,潜在进入者, 12. 专项分析涉及到具体的内容,如产品货期》供应链分析;产品价格》成本分析;产品质量》结构分析 2. 常用分析方法 五力模型,战略群体分析,宏观环境分析,微观环境分析是对环境的认识,这些分析方法偏理论性,是对企业所处环境的深入认识,是分析工作的底层信息基础,但是很难落实到真正的企业实践中。产品生命周期分析,从长远来看是有必要的,特别是在产品更新十分快的软件和电子行业。工业品领域在一定时间内(3-5年)产品的变化不大。专项分析的目的旨在专项问题,专项解决,并不是常规的分析方法。因而常用的有六种4P,4C,STP,数据分析,波士顿矩阵,SWOT。 4P分析包括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这是站在公司角度的分析。该分析起源于消费品行业,在自动化行业可以引申为产品组合,价值体系,销售模式,市场推广。 4C分析包括客户(CUSTO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沟通(COMMUNICATION)四个部分。这是站在客户角度上对市场的分析。

关于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的几点思考_张会丽

·226· Business ! 关于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的几点思考 张会丽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改进和完善我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的对策建议。关键词: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近年来不断加强,但是,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却无法与时俱进,跟上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因此,研究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就有了现实的意义。 一、我国环境监测的现实 我国环境监测部门经过不断的努力,目前能够科学、全面、及时地反映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为环境管理部门顺利开展污染源监督管理、排污收费和环境综合整治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具备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数据监控及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等对环境监测信息进行编辑处理和发布的技术能力。当前,我国各地环境监测部门已具备多要素、多手段、有鲜明区域特点的技术能力,可覆盖环境质量和污染源常规监测、微量有机物监测、生物群落监测、化学品毒性检测、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机动车排放气污染监测、噪声监测、污染源连续自动监测等各类环境监测领域。环境监测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只不可或缺的力量,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促进我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健康发展。 二、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检测参数已基本齐全,但仍存在一定的缺口。(1)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对环境监测提出的标准越来越高,而我们的监测中有些检测参数仍不能涵盖其中,或是参数的检出限不能满足标准要求,需要进行一些新项目、新方法的开发。(2)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拦路虎,因此,加强污染物的监测就显得十分重要。当前,污染源监测只是开展环境监测的基本内容,基本不涉及特征因子,这样,虽然用环境监测手段可以确定污染物的排放来源、排放浓度、污染物种类等,为控制污染源排放和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为解决污染纠纷提供主要依据,但是仍然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必须大力改进。(3)我们的环境监测手段还比较落后,日常工农业生产中易造成环境污染的部分项目参数未受监控,这样,一旦出现了这类污染事件,需要环境监测部门出具相关报告时就很被动。(4)由于技术原因,我们对微量有机、无机污染物(包括POPs 、环境激素、重金属等微量有机污染物的来源、负荷、危害及影响情况了解不很清楚,这样,我们很难对这些方面的污染进行监测,从实践来看,监测技术的不配套和完整,监测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较差、缺乏相应的监测经验也是我们需要大力改进的地方。(5)当前,我们不仅缺少土壤中的金属(包括常量、微量和痕量金属)、有机物、VOCS 、SVOCS 的分析方法,我们还缺少固体废物中的痕量金属、有机物、VOCS 、SVOCS 的分析方法,这样,关于这些方面的环境监测就非常薄弱。 2、水环境监测(wate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按照水的循环规律(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水的质和量以及水体中影响生态与环境质量的各种人为和天然因素所进行的统一的定时或随时监测。当前,我们已有的水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缺乏系统性,所选检测参数不能全面反映水环境质量状况,水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有待于进一步完善。(1)我们对污染物的采样和分析方法缺乏系统性,不同类型的污染物采用不同的采样和分析方法。(2)环境监测工作中的一些检测参数,例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邻苯二甲酸、酯、丁基黄原酸等,在采样和分析监测过程中受干扰因素影响较大,需要对监测分析方法进行不断完善和改进,消除干扰因素的影响。(3)我国现有的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水排放标准与现有的标准分析方法不配套,为其贯彻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 3、现在,霾污染、臭氧光化学污染特征及生成机制、空气污染的人体健康和生态效应的跟踪评估和控制研究等监测项目在国外已经非常普遍,而在我们国家,环境监测仍然停留在常规监测,对以上需要监测的内容还没有纳入监测范围,造成很多类似的污染问题无法很好的解决。 4、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经步骤,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一些过去不被重视的噪声和振动源逐渐显现,如飞机噪声、轨道噪声和振动等。因此,发展对这些方面的监测手段和技术就显得十分必要。 5、生态监测是指利用物理、化学、生化、生态学等技术手段,对生态环境中的各个要素、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监控和测试。生态监测是在地球的全部或者局部范围内观察和收集生命支持能力的数据、并加以分析研究,以了解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变化。主要包括宏观生态监测和微观生态监测。其特点主要有:能综合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具有连续监测的功能;具有多功能性;监测灵敏度高。我国生态监测刚起步,生态监测、生物监测的方法相对较少,尚处于起步阶段,无实质性突破。 6、监测分析技术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在对环境进行检测中,我们主要还是使用以下检测分析技术:大气分析方法;土壤环境分析方法;水分析方法;环境噪声与震动分析方法;生态监测分析方法;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环境污染分析方法等等。但是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发展、深入和延伸,环境监测的工作量越来越大,以往所使用的许多监测方法虽然简易但获得的数据已不准确,利用现有的监测设备、监测手段已不能满足环境发展的需要,因此,改进现有的监测分析方法,在简便、快速、灵敏、经济等方面下工夫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7、海洋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未来,近年来,随着全国近岸海域环境监测工作的不断加强和深入,在全面开展和不断完善水质质量监测、沉积物质量监测、生物质量监测等监测工作的基础上,全国沿海省份环境功能区水质、入海河流污染物通量和直排入海污染源监测工作以及海水浴场和主要入海断面的水质监测工作已全面展开。但是,这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仍然不相符,仍然需要大力发展相关技术以更好的为我国的海洋经济建设服务。 三、关于发展环境监测的对策建议。 1、各地环境检测部门要完善实验室内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强化全程序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并建立起环境网络监测体系,选择有代表性的参数进行监测,增强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可靠性,保证监测数据的质量。 2、环境检测部门要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生态监测机制,全面、综合、真实地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状况。同时,建设有效、强制的生态环境保护监测、检测、检疫制度,动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信息手段,严密监控,严格管理,强化责任追究的制度。 3、加强科研工作,跟踪国际先进技术,拓展监测因子的覆盖面。同时,对于特定工业区域内将引发污染事故、造成重大污染危害的因素也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做到早预防,早处理。 4、进一步加强近岸海域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突发性应急事故监测能力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加速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为更好地开展和全面完成近岸海域环境质量、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入海河流污染物通量和直排入海污染源监测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我们要加强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水平的研究。标准的环境质量综合分析要有点有面,有现状分析、趋势分析、规律分析,分析要有整体性、综合性、预见性,既要有监测数据,又要有分析评价和对策建议等,只有这样,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报告才能有价值。 5、我们要学习借鉴美国、欧盟、日本、香港、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管理体系、操作流程、技术指标,跟踪国内外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及成果转化应用水平,全面提升水、气、土、固废等方面的检测能力,包括:检测项目、项目参数、方法检测限等。(作者单位:河南省西平县环境监察大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