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知识点总结

第13章知识点总结
第13章知识点总结

第1---3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气态、液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3、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4、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5、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6、温度计的使用:

⑴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不再变化时再读数,

⑵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⑶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⑷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7、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8、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9、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即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

0、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2、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3、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

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4、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5、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6、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高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7、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8、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9、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气体液化放出热量。

20、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它液化储存在钢瓶里的。

2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吸热。

2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放热。像雪、霜等小冰晶都是凝华形成的。

23、生活中的物态变化:

云:水蒸气在高空遇到冷空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空中。

雨:云中的小水滴、小冰晶下落,冰晶吸热熔化成小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落到地面。

雾和露: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

雪和霜: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

24、卫星外部整流罩涂有特殊物质的作用:物质熔化和汽化都吸热,降低卫星温度保护卫星。

25、电冰箱的电动压缩机用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把气态制冷物质压入冷凝器中使其在冰箱外部放热液化,被液化的制冷物质通过节流阀进入冰箱内部的蒸发器迅速汽化吸热使冰箱内温度降低。

第二章

物质的性质

、长度的测量,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2、误差:是指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在任何测量中都存在,误差的产生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有关,只能减小不可避免。通常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而错误是应该且可以避免的。

3、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首先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水银应与凸液面的顶部保持水平)

4、质量: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叫物体的质量。

物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变化无关。

5、质量的测量工具:台秤、天平、戥子、地中衡等

6、托盘天平的使用: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镊子把标尺上的游码拨至左侧零位置,

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将物体轻放在左盘上,右盘放砝码。

用镊子拨动游码,使指针指在中央刻线上,记录数据。砝码用毕必须放回盒内。不能用手捏砝码。

7、密度: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公式:ρ=m/v

8、纳米材料:将某些物质的尺寸加工到1~100nm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与较大尺寸时发生了异常变化,称为纳米材料。

纳米方法处理后的领带具有自洁性,不沾水也不沾油。

纳米方法处理后的物质也有抑制细菌生长的功能。

9、锂电池的特点:体积小、质量轻、能多次充电、对环境污染小。

0、记忆合金:主要成分是镍和钛,它独有的物理性质是:当温度达到某一数值时,材料内部的晶体结构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了外形的变化。

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

、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物,这个选中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2、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3、位置变化:一指两个物体间距离大小的变化,二指两个物体间方位的变化。

4、相对静止: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相同的两个物体称为相对静止。

5、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国际单位制是米/秒,常用单位:千米/小时。

平行线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目练习.doc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 互为 _____________。 2、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__________ 。对顶角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互_______.垂线的性质:⑴过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⑵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在线段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八个角,在那些没有公共顶点的角中,⑴如果两个角分别在两条直线 的同一方,并且都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 ;⑵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并且分别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 ;⑶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但它们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一旁,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___ 。 6、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___________。 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________与 _________两种。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________________ 。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平行线的判定:⑴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_________________ 。 10、平行线的性质:⑴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大物知识点总结

大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声现象及物态变化 (一)声现象 1. 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 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 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 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 声音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 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 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二)物态变化 1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 (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5.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 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①离开人体读数 ②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无—20—100℃ 1℃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无—30 —50℃ 1℃同上 6.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7.熔点和凝固点 (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3)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8.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9.蒸发现象 (1)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大数据)北邮大数据技术课程重点总结

(大数据)北邮大数据技术课程重点总结

5.数据化与数字化的区别 数据化:将现象转变为可制表分析的量化形式的过程; 数字化:将模拟数据转换成使用0、1表示的二进制码的过程 6.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机制 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这种机制是现今应用最为广泛的推荐机制)——基于模型的推荐(SVM、聚类、潜在语义分析、贝叶斯网络、线性回归、逻辑回归) 余弦距离(又称余弦相似度):表示是否有相同的倾向 欧几里得距离(又称欧几里得相似度):表示绝对的距离 这种推荐方法的优缺点: 它不需要对物品或者用户进行严格的建模,而且不要求物品的描述是机器可理解的;推荐是开放的,可以共用他人的经验,很好的支持用户发现潜在的兴趣偏好。 数据稀疏性问题,大量的用户只是评价了一小部分的项目,而大多数的项目是没有进行评分;冷启动问题,新物品和新用户依赖于用户历史偏好数据的多少和准确性,一些特殊品味的用户不能给予很好的推荐。 7.机器学习:构建复杂系统的可能方法/途径 机器学习使用场景的核心三要素:存在潜在模式、不容易列出规则并编程实现、有历史的数据 8.机器学习的基础算法之PLA算法和Pocket算法(贪心PLA) 感知器——线性二维分类器,都属于二分类算法 二者的区别:迭代过程有所不同,结束条件有所不同; 证明了线性可分的情况下是PLA和Pocket可以收敛。 9.机器为什么能学习 学习过程被分解为两个问题: 能否确保Eout(g)与Ein(g)足够相似? 能否使Ein(g)足够小? 规模较大的N,有限的dVC,较低的Ein条件下,学习是可能的。 切入点:利用具体特征的,基于有监督方式的,批量学习的分析,进行二分类预测。 10.VC维: 11.噪声的种类: 12.误差函数(损失函数) 13.给出数据计算误差 14.线性回归算法:简单并且有效的方法,典型公式 线性回归的误差函数:使得各点到目标线/平面的平均距离最小! 15.线性回归重点算法部分:

13章内能的知识点总结

第13章《内能》知识点总结 1、.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 2.热运动: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 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4、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和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有关。 5、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热传递和做功,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6、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相互接触,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大;对物体做功时,物体内能会增大,物体 对外做功时,物体内能会减少 7、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温度和吸热、放热的多少无关。 水的比热容是 4.2×103J/(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 4.2×103J。 8、热量的计算: 吸热:Q吸=cm△t= cm(t-t0) 放热:Q放=cm△t= cm(t0- t) Q吸——吸收的热量——焦——J Q放——放出的热量——焦——J c——比热容——焦每千克摄氏度——J/(Kg·℃)

m——质量——千克——kg △t——变化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温度)——摄氏度——℃ t0——初始温度——摄氏度——℃t——末温——摄氏度——℃ 第13章《内能》知识点填空 1、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分子之间有。 2.热运动:分子运动快慢与有关,温度越,分子热运动越。 3. 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 和都能发生扩散现象,温度越,扩散越。 4、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和物体的、、有关。 5、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和,热传递是能量的,做功是能量的。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6、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相互接触,高温物体内能,低温物体内能;对物体做功时,物体内能会,物体对外做功时,物体内能会。 7、水的比热容是:,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8、热量的计算: 吸热:Q吸= =放热:Q放= = Q吸—————— Q放——————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一、本章共分4大节共14个课时;(2.16~3.7第1、4周) 二、本章有四个数学基本事实 1.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2.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三、本章共有19个概念 1.对顶角 2.邻补角 3.垂直 4.垂线 5.垂足 6. 垂线段7.点到直线的距离8.同位角9.内错角 10.同旁内角11.平行12.数学基本事实13.平行公理14.命题15.真命题16.假命题 17.定理18.证明19.平移 四、转化的数学思想 遇到新问题时,常常把它转化为已知(或已解决)的问题.P14 五、平移 1.找规律 2.转化求面积 3.作图 (2009年安徽中考)学校植物园沿路护栏纹饰部分设计成若干个全等菱形图案,每增加一个菱形图案,纹饰长度就增加d cm ,如图所示.已知每个菱形图案的边长,其一个内角为60°. (1)若d =26,则该纹饰要231个菱形图案,求纹饰的长度L ; 【解】 (2)当d =20时,若保持(1)中纹饰长度不变,则需要多少个这样的菱形图案? 【解】 第19题图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5.1相交线 1、邻补角与对顶角 ⑵如果∠α与∠β是对顶角,那么一定有∠α=∠β;反之如果∠α=∠β,那么∠α与∠β不一定是对顶角 ⑶如果∠α与∠β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α+∠β=180°;反之如果∠α+∠β=180°,则∠α与∠β不一定是邻补角. ⑶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而对顶角只有一个. 2、垂线 ⑴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符号语言记作: 如图所示:AB ⊥CD ,垂足为O ⑵垂线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与平行公理相比较记) ⑶垂线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 3、垂线的画法: ⑴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⑵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注意:①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 ②过一点作线段的垂线,垂足可在线段上,也可以在线段的延长线上. 画法:⑴一靠:用三角尺一条直角边靠在已知直线上, ⑵二移:移动三角尺使一点落在它的另一边直角边上, A B C D O

大数据库面试基础知识总结材料

1. 数据抽象:物理抽象、概念抽象、视图级抽象,模式、模式、外模式 提示: (1). 概念模式:(面向单个用户的) 是数据中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的描述。它由若干个概念记录类型组成。 (2). 外模式:(面向全局的) 是用户与数据库系统的接口,是用户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它由若干个外部记录类型组成。(3). 模式:(面向存储的) 是数据库在物理存储方面的描述,它定义所有的部记录类型、索引、和文件的组织方式,以及数据控制方面的细节。 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外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对应与同一个模式可以有任意多个外模式。在数据库中提供两级映像功能,即外模式/模式映像和模式/模式映像。对于没一个外模式,数据库系统都有一个外模式/模式映像它定义了该外模式与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些映像定义通常包括在各自外模式的描述中,当模式改变时,由数据库管理员对各个外模式/模式的映像做相应改变,可以使外模式保持不变,从而应用程序不必修改,保证了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数据库中只有一个模式,也只有一个模式,所以模式/模式映像是唯一的,它定义了数据全局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了,由数据库管理员对模式/模式映像做相应改变,可以使模式保持不变,从而保证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2. SQL语言包括数据定义、数据操纵(Data Manipulation),数据控制(Data Control) 数据定义:Create Table,Alter Table,Drop Table,Craete/Drop Index等 数据操纵:Select ,insert,update,delete, 数据控制:grant,revoke 3. SQL常用命令 CREATE TABLE Student( ID NUMBER PRIMARY KEY, NAME V ARCHAR2(50) NOT NULL);//建表 CREATE VIEW view_name AS Select * FROM Table_name;//建视图 Create UNIQUE INDEX index_name ON TableName(col_name);//建索引 INSERT INTO tablename {column1,column2,…} values(exp1,exp2,…);//插入 INSERT INTO Viewname {column1,column2,…} values(exp1,exp2,…);//插入视图实际影响表 UPDA TE tablename SET name=’zang 3’ condition;//更新数据 DELETE FROM Tablename WHERE condition;//删除 GRANT (Select,delete,…) ON (对象) TO USER_NAME [WITH GRANT OPTION];//授权 REVOKE (权限表) ON(对象) FROM USER_NAME [WITH REVOKE OPTION] //撤权 列出工作人员及其领导的名字: Select https://www.360docs.net/doc/5915138132.html,,https://www.360docs.net/doc/5915138132.html, FROM EMPLOYEE E S WHERE E.SUPERName=https://www.360docs.net/doc/5915138132.html, 4. 视图 提示: 计算机数据库中的视图是一个虚拟表,其容由查询定义。同真实的表一样,视图包含一系列带有名称的列和行数据。但是,视图并不在数据库中以存储的数据值集形式存在。行和列数据来自由定义视图的查

第十三章 电路初探 知识点归纳

第十三章电路初探知识归纳 电荷 1.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2.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子在物体间发生了转移。 得到电子的物体显示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显示带等量的正电。 4.验电器是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原理制成。 电路 1.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2.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1.有电源2.电路闭合。 4.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5.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6.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7.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断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8.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9. 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 (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10. 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 (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电流 1.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I)表示。 ①、电流的单位:安培(A),毫安(mA),微安(uA) ②、换算关系:1A=1000 mA,1 mA=1000 uA 3.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 ①使用电流表前首先要校零,即使指针对准表头刻度盘的零刻度线,同时弄清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电流表要与被测用电器串联。 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③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就直接把电流表接到电源的两极上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5. 串联电路电流特点: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即:I1=I2 6. 并联电路电流特点。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即:I=I1+I2 电压 1.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U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伏特(V);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1kV=103V=106mV 3.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它的使用规则是: (1)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 (2)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进,从“-”接线柱流出。

浙教版平行线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平行线知识点整理 一、平行线 1、平行线的概念: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与直线b互相平行,记作________. 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⑴______;⑵_______。 因此当我们得知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不相交时,就可以肯定它们______;反过来也一样(这里,我们把重合的两直线看成一条直线) 判断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可以根据它们的公共点的个数来确定: ①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两直线______; ②无公共点,则两直线______; ③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点,则两直线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 3、平行公理――平行线的存在性与惟一性 经过直线外一点,___且_____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4、*平行公理的推论: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_______ 二、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5、三线八角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八个角,它们构成了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 如图,直线b a,被直线l所截 ①同位角(位置相同)有_____对, 分别是: ②内错角(位置在内且居截线两侧)有______对, 分别是: ③叫做同旁内角(位置在内且居截线同旁)有______对, 分别是: ④三线八角也可以成模型中看出。同位角是“F”型;内错角是“Z”型;同旁内角是“U”型。 6、如何判别三线八角 判别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的关键是找到构成这两个角的“三线”,也可用模型(FZU型)判断。 【例】1.∠1与∠B是直线____和直线____被直线_____所截而成的_________角; 2.∠2与∠A是直线____和直线____被直线_____所截而成的_________角; 3.∠3与∠B是直线____和直线____被直线_____所截而成的_________角; 思考:∠2与∠B是同位角、内错角还是同旁内角?为什么?【练】1.如右图,按各角的位置,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1与∠2是同旁内角(B)∠3与∠4是内错角 (C)∠5与∠6是同旁内角(D)∠5与∠8是同位角 2.下列4个图中,∠1与∠2不是同位角的是() (B)(C )(D) (A) 三、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7、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是互逆的关系: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注意:⑴几何中,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一般都与某种“数量关系”有着内在的联系,常由“位置关系”决定其 “数量关系”,反之也可从“数量关系”去确定“位置关系”。 (2)请同学们注意书写的顺序以及前因后果: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相等(互补),然后得出平行;平行线的判定是写 角相等(互补),然后写平行。 【例】在下面的解题过程的横线上填空,并在括号内注明理由. 如图,已知∠A=∠F,∠C=∠D,试说明BD∥CE. 解:∵∠A=∠F(已知) ∴____∥_____() ∴∠D=∠___() 又∵∠C=∠D(已知) ∴∠____=∠C() ∴BD∥CE() 练习题 1.已知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其中一个角为52°,则另一个角为_______. 2.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时,产生的八个角中,角平分线互相平行的两个角是() A.同位角 B.同旁内角 C.内错角 D. 同位角或内错角 3.如右图,如果AB∥DE,∠B=30°,∠D=25°,则∠BCD的度数为( ). A.45° B.50° C. 55° D. 60° a b l 1 2 3 4 5 6 7 8 B E 1 2 3 4 5 67 8 第3题 第1页共2页

大学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期末)

大学物理下册 学院: 姓名: 班级: 第一部分:气体动理论与热力学基础 一、气体的状态参量:用来描述气体状态特征的物理量。 气体的宏观描述,状态参量: (1)压强p:从力学角度来描写状态。 垂直作用于容器器壁上单位面积上的力,是由分子与器壁碰撞产生的。单位 Pa (2)体积V:从几何角度来描写状态。 分子无规则热运动所能达到的空间。单位m 3 (3)温度T:从热学的角度来描写状态。 表征气体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物理量。单位K。 二、理想气体压强公式的推导: 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122 12 PV PV PV C T T T =→=; m PV RT M ' =;P nkT = 8.31J R k mol =;23 1.3810J k k - =?;231 6.02210 A N mol- =?; A R N k = 四、理想气体压强公式: 2 3kt p nε =2 1 2 kt mv ε=分子平均平动动能 五、理想气体温度公式: 2 13 22 kt mv kT ε== 六、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与温度的关系: 七、刚性气体分子自由度表 八、能均分原理: 1.自由度:确定一个物体在空间位置所需要的独立坐标数目。 2.运动自由度: 确定运动物体在空间位置所需要的独立坐标数目,称为该物体的自由度 (1)质点的自由度: 在空间中:3个独立坐标在平面上:2 在直线上:1 (2)直线的自由度: 中心位置:3(平动自由度)直线方位:2(转动自由度)共5个 3.气体分子的自由度 单原子分子 (如氦、氖分子)3 i=;刚性双原子分子5 i=;刚性多原子分子6 i= 4.能均分原理:在温度为T的平衡状态下,气体分子每一自由度上具有的平均动都相等,其值为 1 2 kT 推广:平衡态时,任何一种运动或能量都不比另一种运动或能量更占优势,在各个自由度上,运动的机会均等,且能量均分。 5.一个分子的平均动能为: 2 k i kT ε=

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总结与典型例题

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总结 与典型例题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目录 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总结与典型例题 一、数据的代表 1、算术平均数: 把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公式:n x x x n +???++21 使用:当所给数据1x ,2x ,…,n x 中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相同时,一般使 用该公式计算平均数. 2、加权平均数: 若n 个数1x ,2x ,…,n x 的权分别是1w ,2w ,…,n w ,则 n n n w w w w x w x w x +???+++???++212211,叫做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使用:当所给数据1x ,2x ,…,n x 中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权)不同时, 一般选用加权平均数计算平均数. 权的意义:权就是权重即数据的重要程度. 常见的权:1)数值、2)百分数、3)比值、4)频数等。 3、组中值:(课本P128)

数据分组后,一个小组的组中值是指这个小组的两个端点的数的平均数,统计中常用各组的组中值代表各组的实际数据. 4、中位数: 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意义:在一组互不相等的数据中,小于和大于它们的中位数的数据各占一半. 5、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特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用途:当一组数据中有较多的重复数据时,众数往往是人们所关心的一个量. 6、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 平均数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但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中位数计算简单,它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当数据中某些数据重复出现时,人们往往关心众数,但当各个数据的重复次数大致相等时,众数往往没有意义. ※典型例题: 考向1:算数平均数 1、数据-1,0,1,2,3的平均数是(C) A.-1 B.0 C.1 D.5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 热和能》知识点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 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 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 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 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内能 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总结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相交线 (1)相交线的定义 两条直线交于一点,我们称这两条直线相交.相对的,我们称这两条直线为相交线. (2)两条相交线在形成的角中有特殊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的有对顶角和邻补角两类. (3)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平行和相交 (4)对顶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1和∠3, ∠2和∠4是对顶角. (5)邻补角:只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 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 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如图:∠1和∠2,∠2和∠3是邻补角. (6)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1=∠3,∠2=∠4) (7)邻补角的性质:邻补角互补,即和为180°.(如图∠1+∠2=180°) (8)邻补角、对顶角成对出现,在相交直线中,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邻补角、对顶角都是相对与两个角而言,是指的两个角的一种位置关系.它们都是在两直线相交的前提下形成的。 二、垂线 (1)、垂线的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如图,OD⊥AB,垂足为O (2)、垂线的性质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注意:“有且只有”中,“有”指“存在”,“只有”指“唯一”“过一点”的点在直线上或直线外都可以。 (3)、垂线段:从直线外一点引一条直线的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垂线段. (4)垂线段的性质:垂线段最短. 正确理解此性质,垂线段最短,指的是从直线外 一点到这条直线所作的垂线段最短.它 是相对于这点与直线上其他各点的连线 而言. (如图,PA,PB,PC等线段中,PO最短) (4)、点到直线的距离(如图,PO的长) (1)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 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2)点到直线的距离是一个长度,而不是一个图形, 也就是垂线段的长度,而不是垂线段.它只能量出或 求出,而不能说画出,画出的是垂线段这个图形. 三、平行线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平行 和相交. (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 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记作:a∥b;读作:直线a平行于直线 b. (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或相 交,对于这一知识的理解过程中要注意: ①前提是在同一平面内; ②对于线段或射线来说,指的是它们所在的直线. (3)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与这条直线平行. 如图,过点P只有直线a 与直线 b 平行 (4)平行公理中要准确理解“有且只 有”的含义.从作图的角度说,它是“能 但只能画出一条”的意思. (5)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 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 也互相平行. 如图,如果a∥c,b∥c,那么a∥c 2、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1)同位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角 中,若两个角都在两直线的同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 (截线)的同旁,则这样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例如∠1和∠5,∠3和∠7,∠4和∠8,∠2和 ∠6. (2)内错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角 中,若两个角都在两直线的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 (截线)的两旁,则这样一对角叫做内错角.例如∠3 和∠5,∠4和∠6. (3)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角 中,若两个角都在两直线的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 (截线)的同旁,则这样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例如 ∠4和∠5,∠3和∠6. (4)三线八角中的某两个角是不是同位角、内错角或 同旁内角,完全由那两个角在图形中的相对位置决 定.在复杂的图形中判别三类角时,应从角的两边入 手,具有上述关系的角必有两边在同一直线上,此直 线即为截线,而另外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边,它们所 在的直线即为被截的线. 3、平行线的判定 (1)定理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2,∴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定理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3,∴a∥b(内错角相等,两直 线平行) (3 )定理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 行. ∵∠2+∠4=180°,∴a∥b(同旁内角互补,两 直线平行) (4)定理4: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 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如图,如果a∥c,b∥c,那么a∥c (5)定理5: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同时垂直 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如图,如果a⊥c,b⊥c,那么a∥b 4、平行线的性质 (1)、平行线性质定理 定理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a∥b,∴∠1=∠2(两直线平行,同 位角相等) 定理2: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 角互补. ∵ a∥b,∴∠2=∠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定理3: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北邮_大数据技术课程重点总结

大数据技术 1.什么是数据挖掘,什么是机器学习: 什么是机器学习 关注的问题:计算机程序如何随着经验积累自动提高性能; 研究计算机怎样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之不断改善自身的性能; 通过输入和输出,来训练一个模型。 2.大数据分析系统层次结构:应用层、算法层、系统软件层、基础设施层 3.传统的机器学习流程 预处理-》特征提取-》特征选择-》再到推理-》预测或者识别。 手工地选取特征是一件非常费力、启发式(需要专业知识)的方法,如果数据被很好的表达成了特征,通常线性模型就能达到满意的精度。 4.大数据分析的主要思想方法 4.1三个思维上的转变 关注全集(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面临大规模数据时,依赖于采样分析;统计学习的目的——用尽可能少的数据来证实尽可能重大的发现;大数据是指不用随机分析这样的捷径,而是采用大部分或全体数据。 关注概率(不是精确性而是概率):大数据的简单算法比小数据的复杂算法更有效 关注关系(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建立在相关关系分析法基础上的预测是大数据的核心,相关关系的核心是量化两个数据值之间的数理关系,关联物是预测的关键。 4.2数据创新的思维方式 可量化是数据的核心特征(将所有可能与不可能的信息数据化);挖掘数据潜在的价值是数据创新的核心;三类最有价值的信息:位置信息、信令信息以及网管和日志。 数据混搭为创造新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持。 数据坟墓:提供数据服务,其他人都比我聪明! 数据废气:是用户在线交互的副产品,包括了浏览的页面,停留了多久,鼠标光标停留的位置、输入的信息。 4.3大数据分析的要素 大数据“价值链”构成:数据、技术与需求(思维);数据的价值在于正确的解读。

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三章----光-总结及练习资料讲解

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三章----光-总结 及练习

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三章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第十三章 光 第一节光的反射和折射 知识点1光的折射定律 折射率 1)光的折射定律 ①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都是各自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②表达式:2211sin sin θθn n = ③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2)折射率 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叫做这种介质的绝对折射率,用符号n 表示 sin sin n θθ=大 小 n 是反映介质光学性质的一个物理量,n 越大,表明光线偏折越厉害。发生 折射的原因是光在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 例题:光在某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2.122×108m/s ,当光线以30°入射角,由该介质射入空 气时,折射角为多少? 解:由介质的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得 又根据介质折射率的定义式得 r 为在空气中光线、法线间的夹角即为所求.i 为在介质中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30°. 由(1)、(2)两式解得: 所以r=45°. 白光通过三棱镜时,会分解出各种色光,在屏上形成红→紫的彩色光带(注意:不同介质中,光的频率不变。) 练习:1、如图所示,平面镜AB 水平放置,入射光线PO 与AB 夹角为30°,当AB 转过20°角至A′B′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入射角等于50° B .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80° c n v =

C .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0° D .反射光线与AB 的夹角为60° 2、一束光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液体,入射角40°,在界面上光的一部分被反 射,另一部分被折射,则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是 ( ) A .小于40° B .在40°与50°之间 C .大于140° D .在100°与140°与间 3、太阳光沿与水平面成30°角的方向射到平面镜上,为了使反射光线沿水平 方向射出,则平面镜跟水平面所成的夹角可以是 ( ) A .15° B .30° C .60° D .105° 知识点:2、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探究) 1.实验的改进:找到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以后,可以入射点 O 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圆,分别与AO 、OO′(或OO′的 延长线)交于C 点和D 点,过C 、D 两点分别向NN′做垂线, 交NN′于C′、D′点, 则易得:n = CC′/DD′ 2.实验方法:插针法 例题:光线从空气射向玻璃砖,当入射光线与玻璃砖表面成30°角时,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恰好垂直,则此玻璃砖的折射率为 ( ) A .2 B .3 C .22 D .3 3 练习:1、光线从空气射向折射率n =2的玻璃表面,入射角为θ1,求: 当θ1=45o时,折射角多大? 2、光线从空气射向折射率n =2的玻璃表面,入射角为θ1,求:当θ1多大时,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刚好垂直? (1)300(2)arctan 2 3、为了测定水的折射率,某同学将一个高32cm ,底面直径24cm 的圆筒内注满水,如图所示,这时从P 点恰能看到筒底的A 点.把水倒掉后仍放在原处,这时再从P 点观察只能看到B 点,B 点和C 点的距离为18cm .由以上数据计算得水的折射率为多少? 4/3 第二节全反射 知识点:光的全反射 i 越大,γ越大,折射光线越来越弱,反射光越来越强。 1)全反射: 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折射率小的介质叫光疏介质,折射率大的介质叫光 密介质。

初一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整理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整理 摘要:注意点:⑴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对顶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⑵如果αβ∠∠与是对顶角,那么一 定有αβ∠=∠;反之如果αβ∠=∠,那么αβ∠∠与不一定是对顶角,⑶如果αβ∠∠与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180αβ∠+∠=?;反之如果180αβ∠+∠=?,则αβ∠∠与不一定是邻补角。⑶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而对顶角只有一个。 5.1相交线 1、邻补角与对顶角 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存在几种不同关系的角,它们的概念及性质如下表: 注意点:⑴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对顶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 ⑵如果∠α与∠β是对顶角,那么一定有∠α=∠β;反之如果∠α=∠β,那么∠α与∠β不一定是对顶角 ⑶如果∠α与∠β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α+∠β=180°;反之如果∠α+∠β=180°,则∠α与∠β不一定是邻补角。 ⑶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而对顶角只有一个。 2、垂线 ⑴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符号语言记作: 如图所示:AB ⊥CD ,垂足为O ⑵垂线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与平行公理相比较记) ⑶垂线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 3、垂线的画法: ⑴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⑵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注意:①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②过一点作线段的垂线,垂足可在线段上,也可以在线段的延长线上。 A B C D O

云计算和大数据基础知识教学总结

云计算与大数据基础知识 一、云计算是什么? 云计算就是统一部署的程序、统一存储并由相关程序统一管理着的数据!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基于因特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在远程的数据中心里,成千上万台电脑和服务器连接成一片电脑云。因此,云计算甚至可以让你体验每秒超过10万亿次的运算能力,拥有这么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模拟核爆炸、预测气候变化和市场发展趋势。用户通过电脑、笔记本、手机等方式接入数据中心,按自己的需求进行运算。 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通俗的理解是,云计算的“云”就是存在于互联网上的服务器集群上的资源,它包括硬件资源(服务器、存储器、CPU等)和软件资源(如应用软件、集成开发环境等),所有的处理都在云计算提供商所提供的计算机群来完成。 用户可以动态申请部分资源,支持各种应用程序的运转,无需为繁琐的细节而烦恼,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业务,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技术创新。 云计算的核心理念是资源池。 二、云计算的基本原理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集群上,对这些硬件基础设施通过虚拟化技术构建不同的资源池。如存储资源池、网络资源池、计算机资源池、数据资源池和软件资源池,对这些资源实现自动管理,部署不同的服务供用户应用,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成所需要的应用,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打个比方,这就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 三、云计算的特点 1、支持异构基础资源 云计算可以构建在不同的基础平台之上,即可以有效兼容各种不同种类的硬件和软件基础资源。硬件基础资源,主要包括网络环境下的三大类设备,即:计算(服务器)、存储(存储设备)和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软件基础资源,则包括单机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等。 2、支持资源动态扩展 支持资源动态伸缩,实现基础资源的网络冗余,意味着添加、删除、修改云计算环境的任一资源节点,或者任一资源节点异常宕机,都不会导致云环境中的各类业务的中断,也不会导致用户数据的丢失。这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