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计算公式-管槽线缆容量对照表

线缆计算公式-管槽线缆容量对照表
线缆计算公式-管槽线缆容量对照表

1、订货总量(总长度M)=所需总长+所需总长*10%+总点数*6

2、整数用线量(总长度M)=楼层*每层用线量

每层用线量=[0.55*(最远点距离+最近点距离)+6]*楼层信息点数

3、总长度=最短信息点长度+最长信息点长度/2*总点数*3.3*1.2 注:得出的长度为英尺

用线箱数计算

用线箱数=总长度(单位米)/305+1

注:规范要求弱电的槽满率是40%,强电的槽满率是50%

英制:4分6分1寸 1.2寸1.5寸2 寸 2.5寸3寸4寸

公制:dn15 dn20 dn25 dn32 dn40 dn50 dn65 dn75 dn100

外径:20 25 32 38 45 63 76 89 133

DN-公称直径

Ф-外径

管槽线缆容量对照表(含PVC线槽)

PVC槽(型号)20*10 24*14 39*19 59*22 99*27 99*40

五类线(根数) 2 4 9 16 32 48

PVC管(型号)ф16 ф20 ф25 ф32 ф40 ф50

五类线(根数) 2 3 6 9 15 24

度锌线槽(型号)25*25 25*50 25*75 50*50 50*100 100*100

五类线(根数) 7 15 22 30 60 120

表1.铜缆外径统计表:单位:mm

3类4对线5类4对线25对3类线50对3类线100对3类线25对5类线4.7 4.57 9.7 13.4 18.2 12.45

表2.光缆外径统计表:单位:mm

规格NTF-DMGR-04 NTF-DMGR-06 NTF-DMGR-12

外径 5.08 5.59 7.62

表3.铁管容纳线缆根数统计表

铁管规格3类4对5类4对

G15 2 2

G20 4 3

G25 6 6

G32 11 10

表4.架桥容纳线缆根数统计表

线槽规格3类4对5类4对3类25对3类50对3类100对5类25对25X25 8 7 1 0 0 0

25X50 17 15 3 1 0 2

75X25 27 24 5 3 1 3

50X50 36 32 7 4 2 5

50X100 74 66 16 10 5 12

100X100 150 134 33 22 11 25

75X150 169 151 38 25 13 28

100X200 301 269 68 45 23 52

150X150 339 303 77 51 27 58

表5.线槽容纳线缆根数统计表

线槽截面积3类4对5类4对3类25对3类50对3类100对5类25对20×10 200 2

24X14 336 8 3 1 0 0 0

39×18 702 8

50×25 1250 17 15 3 1 0 2

60×22 1320 16

60×30 1800 22

80×40 3200 40

80×50 4000 50

100×60 6000 80

100×100 10000 130

120×60 7200 94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

目录 第一部分导电线芯 一、导电线芯及裸导体制品 1.圆单线的截面和重量的计算 (1) 2.型线的截面和重量的计算 (1) 二、绞线 1.绞合线芯的结构计算 (2) 2.绞合线芯的重量计算 (5) 3.绞入系数K的理论计算 (6) 4、紧压圆形线芯的重量计算 (7) 5、扇形线芯的结构和重量计算 (7) 6、通讯电缆的结构和重量计算 (8) 第二部分挤压式绝缘层及护层 一、圆形挤压式 1.绝缘层 (11) 1)单线挤压式绝缘层的重量 (11) 2)绞线(或束线)芯边隙无填充物挤压绝缘层的重量 (11) 3)复绞线(束绞线)芯挤压式绝缘层的重量 (11) 4)其他形式的绝缘层重量 (12) 2.护层 1)有填充物和包带式护层的重量计算 (12) 2)不填充和不包带式护层的重量计算 (12) 3)金属纺织后挤包和嵌隙护层的重量计算 (13) 4)皱纹式挤压护层的重量计算 (13) 二、扇形挤压式 1)两芯平行有包带护层的重量计算 (14) 2)两芯平行有填充、有包带护层的重量计算 (14) 3)两芯平行不填充或不包带护层的重量计算 (14) 4)套管式护层的重量计算 (14) 5)三芯平行护层的重量计算 (14) 6)椭圆形护层的重量计算 (15) 第三部分绕包、浸涂、浸渍和编织 一、绕包层重量的计算 1)带状式绕包层重量的计算 (18) 2)纤维绕包层重量的计算 (18)

3)绳状绕包层重量的计算 (19) 二、浸涂及浸渍层的重量计算 1)漆包线用漆的重量计算 (19) 2)玻璃丝包线用漆的重量计算 (19) 3)浸渍剂的重量计算 (19) 4)浸渍电缆纸和电缆麻重量的计算 (19) 三、编织层的重量计算 1.纤维编织层的重量计算 (20) 2.金属编织层的重量计算 (21) 第四部分成缆填充材料和外护层 1、成缆填充材料的重量计算 (22) 2、外护层材料重量计算 (22) 附录 常用材料比重、单根重量及导电线芯绞入系数及成缆绞入系数 (23)

常用线槽管规格和布线容量

常用线槽/管规格和布线容量 一、常用PVC线槽规格和船舷数量表 线槽内线的填充率不应大于60%,在线的脸颊、转交、分子集中短处应采用响应的附件,并保持线槽练好封闭性。线槽垂直或倾斜敷设时应采用线口固定线缆以防止线缆在槽内移动。垂直敷设时其线缆固定间距不要大于3米 PVC线槽内容线数: 规格最大容纳值2条双绞线70条双绞线20*1380*50 5条双绞线90条双绞线25*13100*50 8条双绞线110条双绞线30*17100*80 16条双绞线130条双绞线39*19120*50 23条双绞线150条双绞线50*27120*80 36条双绞线330条双绞线60*30200*160 二、常用PVC线管规格和穿线数量表 当线管布线的管路较长或有转弯时,应适当加装拉线盒,两个线点之间的距离应符合以下要求: 1)对无弯管路,不超过30M 2)两个拉线点之间有一个弯时,不超过20M 3)两个拉线点之间有两个弯时,不超过10M 4)两个拉线点之间有三个弯时,不超过8M 5)线管与电源支路管距离应大于103mm,与电源主线管之间距离大于310mm,对单根拉力不应超过15kg。避免在拉线过程中,挫伤、打结、弯曲、缠绕紧密及进水。

规格容纳线数3条双绞线28条双绞线15mm50mm 5条双绞线42条双绞线20mm65mm 8条双绞线66条双绞线25mm80mm 14条双绞线80条双绞线32mm100mm 18条双绞线 40mm 1、订货总量(单位M)=所需总长+所需总长×10%+总点数×6 2、整箱用线量=楼层×每层用线量(【 0."55×(最远点距离+最近点距离)+6】×楼层点数总数) 3、总长度=最短信息点长度+最长信息点长度/2×总点数× 3."3× 1."2 注: 得出xx为英尺 用线箱数: 总长度(米)/305+2总长度(英尺)/1000+2 注意: 上述数值为线槽/管可容纳线数理论最大值,实际使用请考虑弯角的问题。

电芯正负极的容量匹配设计是个难题,讲明白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电芯正负极的容量匹配设计是个难题,讲明白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锂电前沿原创作品:网上已有较多的N/P的文章,内容非常不错,也非常有深度。比如:锂圈人的《锂电池设计的N/P比》(见文末延伸阅读)的文章和锂想生活的《Overhang设计对锂电池性能的影响》(见文末延伸阅读)的文章。但是,从业新手普遍对文章中提到的传统石墨负极锂离子电池的N/P设计的实例运用和钛酸锂负极锂电池的N/P比两个问题感到迷茫。本文着重讲述这两个问题,当然由于水平所限,讲述不足的地方,请大牛多多指教。 正文:在设计锂电池时,正确计算正负极容量合理的配比系数非常重要。对于传统石墨负极锂离子电池,电池充放电循环失效短板主要在于负极侧发生析锂、死区等,因此通常采用负极过量的方案。在这种情况下,电池的容量是由正极容量限制,负极容量/正极容量比大于1.0(即N/P 比>1.0)。如果正极过量,在充电时,正极中出来的多余的锂离子无法进入负极,会在负极表面形成锂的沉积以致生成枝晶,使电池循环性能变差,也会造成电池内部短路,引发电池安全问题。因此一般石墨负极锂电池中负极都会略多于正极,但也不能过量太多,过量太多会消耗正极中的锂;另外也会造成负极浪费,降低电池能量密度,提高电池成本。

对于钛酸锂负极电池,由于LTO负极结构较稳定,具有高的电压平台,循环性能优异且不会发生析锂现象,循环失效原因主要发在正极端,电池体系设计可取的方案是采用正极过量,负极限容(N/P 比<1.0),这样可以缓解当电池接近或处于完全充电状态时在高电位区域正极电位较高导致电解质分解。 图1、石墨负极不足和负极过量时电池性能趋势图 传统石墨负极锂离子电池 N/P比的计算实例 N/P比(Negative/Positive)是指负极容量和正极容量的比值,其实也有另外一种说法叫CB(cell Balance)。 一般情况下,电池中的正负极配比主要由以下因素决定: ①正负极材料的首次效率:要考虑所有存在反应的物质,包括导电剂,粘接剂,集流体,隔膜,电解液。 ②设备的涂布精度:现在理想的涂布精度可以做到100%,如果涂布精度差,要加以考虑。 ③正负极循环的衰减速率:如果正极衰减快,那么N/P比设计低些,让正极处于浅充放状态,反之如果负极衰减快,那么N/P比高些,让负极处于浅充放状态 ④电池所要达到的倍率性能。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 大全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一、电线电缆材料用量 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kg/km 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km 1、导体用量:(Kg/Km)=d^2 * * G * N * K1 * K2 * C /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 G * C * K2 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 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 G 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 4、包带用量:(Kg/Km)= D^2 * * t * G * Z 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 5、缠绕用量:(Kg/Km)= d^2 * * G * N * Z d=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 6、编织用量:(Kg/Km)= d^2 * * T * N * G / cosθ θ = atan( 2 * * ( D + d * 2 )) * 目数 / / T

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 比重:铜;银;铝;锌;镍;锡;钢;铅;铝箔麦拉;纸;麦拉 ;;;PEF(发泡);;Teflon(FEP);;; 棉布带;PP绳;棉纱线 二、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 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 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 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 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 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 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 6.钢丝铠装:根数= {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 重量=π×钢丝直径×ρ×L×根数×λ 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

管槽线缆容量对照表

管槽线缆容量对照表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管槽线缆容量对照表(含PVC线槽) PVC槽(型号) 20*10 24*14 39*19 59*22 99*27 99*40 五类线(根数) 2 4 9 16 32? 48 PVC管(型号)ф16 ф20 ф25ф32 ф 40 ф50 五类线(根数) 2? 3? 6 9? 15? 24 度锌线槽(型号) 25*25 25*50 25*75 50*50 50*100 100*100 五类线(根数) 7 15? 22 30? 60 120 表1.铜缆外径统计表:单位:mm规格3类4对线 5类4对线25对3类线50对3类线100对3类线25对5类线 外径 表2.光缆外径统计表:单位:mm 规格 NTF-DMGR-04 NTF-DMGR-06 NTF-DMGR-12 外径 表3.铁管容纳线缆根数统计表 铁管规格 3类4对 5类4对 G15 2 2 G20 4 3 G25 6 6 G32 1110 表4.架桥容纳线缆根数统计表 线槽规格 3类4对 5类4对 3类25对 3类50对 3类100对 5类25对 25X25? 8 7 1? 0? 0 0 25X5017 15? 3? 1? 0? 2 75X25?27? 24? 53 1 3 50X50?36? 32? 7? 4 2 5 50X100? 74 6616 10? 5? 12 100X100 150 134? 33 22 11 25 75X150169 151 38? 25? 13 28 100X200? 301 269 68 45 23? 52 150X150? 339 303 7751 27? 58 表5.线槽容纳线缆根数统计表线槽规格截面积3类4对5类4对 3类25对3类50对3类100对5类25对

电工、电缆、功率、耗电量计算公式大全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用电压乘以电流,这个公式是电功率的定义式,永远正确,适用于任何情况。 对于纯电阻电路,如电阻丝、灯炮等,可以用“电流的平方乘以电阻”“电压的平方除以电阻”的公式计算,这是由欧姆定律推导出来的。 但对于非纯电阻电路,如电动机等,只能用“电压乘以电流”这一公式,因为对于电动机等,欧姆定律并不适用,也就是说,电压和电流不成正比。这是因为电动机在运转时会产生“反电动势”。 例如,外电压为8伏,电阻为2欧,反电动势为6伏,此时的电流是(8-6)/2=1(安),而不是4安。因此功率是8×1=8(瓦)。 另外说一句焦耳定律,就是电阻发热的那个公式,发热功率为“电流平方乘以电阻”,这也是永远正确的。 还拿上面的例子来说,电动机发热的功率是1×1×2=2(瓦),也就是说,电动机的总功率为8瓦,发热功率为2瓦,剩下的6瓦用于做机械功了。 电工常用计算公式 一、利用低压配电盘上的三根有功电度表,电流互感器、电压表、电流表计算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有功功率、现在功率、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 (一)利用三相有功电度表和电流互感器计算有功功率

式中 N——测量的电度表圆盘转数 K——电度表常数(即每kW·h转数) t——测量N转时所需的时间S CT——电流互感器的变交流比 (二)在三相负荷基本平衡和稳定的情况下,利用电压表、电流表的指示数计算视在功率 (三)求出了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就可计算无功功率 (四)根据有功功率和现在功率,可计算出功率因数 例1某单位配电盘上装有一块500转/kW·h电度表,三支100/5电流互感器,电压表指示在400V,电流表指示在22A,在三相电压、电流平衡稳定的情况下,测试电度表圆盘转数是60S转了5圈。求有功功率、现在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各为多少? [解]①将数值代入公式(1),得有功功率P=12kW ②将数值代入公式(2);得视在功率S=15kVA ③由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代入公式(3),得无功功率Q=8l kVar ④由有功功率和现在功率代入公式(4),得功率因数cosφ= 0.8 二、利用秒表现场测试电度表误差的方法 (一)首先选定圆盘转数,按下式计算出电度表有N转内的标准时间 式中 N——选定转数 P——实际功率kW K——电度表常数(即每kW·h转数) CT——电流互感器交流比 (二)根据实际测试的时间(S)。求电度表误差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

一、导电线芯及裸导体制品 1.圆单线的截面和重量计算: (1)单一材料的圆单线: 截面F=0.25π*d12(mm2) 重量W1=F*r=0.25π*d12*r (kg/km) W1铜=6.982 d12 (kg/km)W1铝=2.121 d12 (kg/km)W1钢=6.126 d12 (kg/km)F—圆单线截面积mm2 W1 --导线重量kg/km d1—圆单线直径mm r—所用材料比重g/cm3 (2)双金属线: 1)重量系数法: W2=W1*K W2锡=W1铜*K=6.982d12 *K 2)综合比重法: W2=0.25π*d12*r2 *(r-r1)/(r2-r1) W2—镀层材料重量kg/km K --镀层的重量系数见表1 d2—镀层单线的直径mm r –有镀层材料的比重g/cm3 r1—内层材料的比重g/cm3 r2—镀层材料的比重g/cm3 表1. 2.型线的截面和重量计算 1)裸扁线的截面和重量计算

(1)截面F=a*b - f=a*b-[(2R)2-πR2] = a*b - 0.358 R2 (mm2) (2)周长C=2(a+b) - L=2(a+b)-(8R-2πR) =2(a+b) - 1.72R (mm) (3)重量W1=F*r (kg/km) a—扁线厚度mm b—扁线宽度mm R—扁线的圆角半径mm r—方角一圆角截面的差数mm2 L—方欠与圆角周长的差数mm F—扁线截面积mm2 C—扁线的周长mm r—所用材料比重g/cm3 2)双沟形电车线截面和重量计算 双沟形是车线截面可用作图法分块计算,然后相加而得,或使用求积仪测得。但在计算重量时可用标称截面计算。 (1)铜电车线 W=F*8.89 (kg/km)F—标称截面mm2 (2)铝合金电车线 W=F*r (kg/km) r—铝合金比重g/cm3 (3)钢铝电车线 W=W铜+W铝=F钢*r钢+F铝*r铝(kg/km) (参照电线电缆手册第二册709页表12—5) 3)高压电缆用型线芯重量计算 (1)空心绞合线芯直径D D=D0+2(t z+t弓) (mm) (2)重量 W=(F Z n Z+F弓n弓)*r*K (kg/km) tz、t弓—Z形及弓形线厚度mm D0 —油道直径mm F Z、F弓—Z形及弓形线厚度mm n Z、n弓—Z形及弓形线根数 r —所用材料比重g/cm3K—线芯绞入系数

电线电缆常用的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常用的计算公式 2010年11月29日08:37 生意社 生意社11月29日讯 1、导体的截面 1)单根导体 S = πd2/4 (mm2) 2)正规绞合导体 S = (πd2/4)* n * k1 其中d——导体外径(mm) n——绞线根数 k1——绞入系数 π——圆周率, 2、导体的重量 W = S * ρ* L 其中W——导体重量(kg) ρ——材料密度,铜,铝 L——导体的长度(km) 3、绝缘外径 D = d + 2*t (mm) 其中D——绝缘外径 (mm) d——导体外径 (mm) t——绝缘厚度 (mm) 4、绝缘层截面积 S1 = (D2–d2)*π/4

或S1= π*(d+t)* t 5、绝缘层的重量 W1 = S1* ρ* L 其中W1——重量(kg) ρ——材料密度,PVC为~,XLPE为 L——线芯的长度(km) 护套的外径、截面积、重量与绝缘层计算方法相同。截~ = (D2 -D2k1—— 6、绞合外径 以下介绍的是正规绞合结构的绞合外径计算方法: 正规绞合一般外层的根数比内层多6根。 1+6的结构:D0 = 3 * d 2+8的结构:D0 = 4 * d 3+9的结构:D0 = * d 4+10的结构:D0 = * d 5+11的结构:D0 = * d

如果外面还有一层或多层,则 D = D0 + 2 * n * d 其中n——绞合层数 一、电线电缆材料用量 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kg/km 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km 1、导体用量:(Kg/Km)=d^2 * * G * N * K1 * K2 * C / 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1=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 G * C * K2 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 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 G 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 4、包带用量:(Kg/Km)= D^2 * * t * G * Z 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 = 5、缠绕用量:(Kg/Km)= d^2 * * G * N * Z 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 6、编织用量:(Kg/Km)= d^2 * * T * N * G / cosθ θ = atan( 2 * * ( D + d * 2 )) * 目数/ / T

锂电池公式

1.设计容量 为保证电池设计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根据客户需要的最小容量来确定设计容量。 设计容量(mAh)= 要求的最小容量×设计系数(1)设计系数一般取1.03~1.10。 2.极片尺寸设计 根据所要设计电池的尺寸,确定单个极片的长度、宽度。 极片长度Lp: Lp = 电池长度-A-B (2)极片宽度Wp: Wp = 电池宽度-C (3)包尾极片的长度Lp′: Lp′= 2Lp+ T'-1.0 (4)包尾极片的宽度Wp′: Wp′= Wp-0.5 (5)其中: A —系数,取值由电池的厚度T决定,当 (1)T≤3mm时,对于常规电芯A一般取值4.5mm,大电芯一般取值4.8mm;(2)3mm<T≤4mm时,对于常规电芯A一般取值4.8mm,大电芯一般取值5.0mm;(3)4mm<T≤5mm时,对于常规电芯A一般取值5.0mm,大电芯一般取值 5.2~ 6.0mm; (4) 5mm<T≤6mm时,对于常规电芯A一般取值5.2mm, 大电芯一般取值 5.4~ 6.0mm。 B —间隙系数,一般取值范围为3.6~4.0mm; C —取值范围一般为2.5~2.6mm(适用于双折边); T'—电芯的理论叠片厚度,T'的确定见6.1节. 图1.双面极片、单面正极包尾极片示意图 3. 极片数、面密度的确定:

5. 隔膜尺寸的确定 现在使用的隔膜的规格一般为厚度0.020mm、0.022mm的,隔膜的长度Ls、宽度Lt由以下公式确定: Ls = (Wp+0.5)×(2×N+2) (11)Lt = Lp+Ψ(12)其中: Ψ—隔膜宽超出极片的长度,范围为2.0~4.0mm,一般取3.0mm. 6. 包装袋的设计 6.1槽深设计 根据叠片后电芯的厚度T'确定铝塑包装膜的槽深H,为避免铝塑包装膜的二次拉伸,冲槽深度原则上等于叠片后电芯的厚度。 T'= T 正+T 负 +T 隔膜 (13) = h 正×N 正 +2h 单 +h 负 ×N 负 +h 隔膜 ×(N 负 +1)×2(14) H = T'±0.1(15) 注:以上计算针对单冲槽槽深设计,目前只能满足冲槽深度≤4.2mm的,对于4.2~5.0mm槽深的要依据生产上所能达到的实际尺寸。 其中: T 正 —正极片的总厚度; T 负 —负极片的总厚度; T 隔膜 —叠成电芯后隔膜的总厚度,隔膜的厚度一般为0.020/0.022mm; h 正 —正极片(双面)轧片后的厚度; h 单 —正极单面极片轧片后的厚度; h 负 —负极片(双面)轧片后的厚度; N 负 —负极片的数量; h 隔膜 —隔膜的厚度. 6.2 包装袋膜腔长度的确定 膜腔的长度与电芯的长度有以下关系: 膜腔长度 = 电芯长度-A (16)注:参数A的确定参见公式(2).

电力电缆价格计算公式定理

电力电缆的成本价格计算公式 一,名称及标识: 1.VV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 2.YJV是交联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 3.BV电线正确的名称是:铜芯聚氯乙烯绝缘电线 4.BVR电线中文名: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软护套电线. 电线结构:导体+绝缘体 . 字母B代表布电线,电压:300/500V. 字母V代表PVC聚氯乙烯,也就是塑料绝缘层. 字母R代表软的意思,要做到软,就是增加导体根数,减少每根线的直径. 结构:导体为铜丝,平均每根铜丝直径小于一毫米. 常用的国标Bvr线型号从1平方到240平方不等. 用途:适用于交流电压450/750V及以下动力装置、日用电器、仪表及电信设备用的电缆电线(如配电箱等). 二,电力电缆的成本价格计算公式: 1.YJV铜芯电力电缆系列价格公式如下:铜的重量X铜价计算:丝经÷2=1.25X1.25X3.14=平方数X丝的根数X0.89X当时铜价+10%

的加工费。 2.橡套电缆的成本价格计算 平方X1.83=铜的重量X当时的铜价+橡胶的价格(重量X0.4元/斤)=成本价格+10%的加工费 电缆的价格=制造材料成本+固定费用+税收+业务费+利润 制造材料成本=材料成本*(1+材料消耗)(材料成本即为理论计算出来的值) 固定费用根据各个公司的情况有所不同,一般包括生产工资、管理工资、水电费、修理费、折旧费、房租费、运输费用 电力电缆YJV-1KV 3*95+1*70表示:意思就是3根95平方毫米加上一根70平方毫米的电缆压在一条线里面 国标电线电缆的单丝 : BV电线 1平方用丝1.14 1.5平方用丝1.38 2.5平方用丝1.78 4平方用丝2.25 6平方用丝2.76 10平方用丝1.34

综合布线系统管槽容量计算

技术交流群:只限加四川朋友群68170373四川IT技术 综合布线系统管槽容量计算 1、订货总量(总长度M)=所需总长+所需总长*10%+总点数*6 2、整数用线量(总长度M)=楼层*每层用线量 每层用线量=[0.55*(最远点距离+最近点距离)+6]*楼层信息 点数 3、总长度=最短信息点长度+最长信息点长度/2*总点数*3.3*1.2 注:得出的长度为英尺 用线箱数计算 用线箱数=总长度(单位米)/305+1 用线箱数=总长度(英尺)/1000+1 1.确定电缆长度 确定媒介布线方法和布线路由 确定每个电信接线间所要服务的区域 确定距服务接线间最近的to位置的最短电缆走线a 确定距服务接线间最远的to位置的最长电缆走线b 按照可能采用的电缆路径测量每个走线距离: 计算平均电缆长度al=(a+b)/2 计算上下浮动的电缆长度s=al*10% 确定接线间端接容差c<视接线间培植不同而变化> 确定工作区落差长度d<只在头顶上方布线时按这一参数> 计算总平均电缆表度tcl=al+s+c+d 2.订购电缆:计算实例 最大订购长度/电缆走线的平均长度=每箱的电缆走线数 305m/23.6m=12.8走线数(箱)<舍点尾数后为12> 因为没个电信插座代表单根导线,则总电缆走线数等于电信插座总数,所以: 电信插座的数量/走线数(箱)=电缆的箱数 即:140/12=11.6 近位后=12 水平子系统订购线缆计算实例

1、平均电缆长度=(最远F+最近N两条电缆总长)÷2 总电缆长度L=(平均电缆长度+备用部分(平均长度的10%)+端接容差(一般设为6 m))×信息总点数 楼层用线量L=[0.55(F+N)+6 ]×n n楼层 信息点数 总用线量L= L i i=1,….,m m为总楼层数 2、鉴于双绞线一般按箱订购,每箱305 m(1000英尺,每圈约1 m),而且网络线不容许接续,即每箱零头要浪费,所以 每箱布线根数=(305÷平均电缆长度),并取整 则 所需的总箱数=(总点数÷每箱布线根数),并向上取整 3、计算实例 a) 例题(错误计算) 设有140个信息点。单位走线长度24m,线缆包装305m(1000英尺)一箱,需要多少箱线? 解:24 ×140 = 3360m 3360÷305 = 11 箱 需要11箱电缆 b) 例题(正确计算) 设有140个信息点。单位走线长度24m,线缆包装305m(1000英尺)一箱,需要多少箱线? 解:305 ÷24 = 12.7 每箱12根双绞线(正确取整) 140 ÷12 = 11.6 舍入得12 需要12箱线 结构化综合布时,线水平布线子系统中线缆长度计算公式里工作区接口到信息点的距离值一般情况下选择6 . 需求电缆量的计算公式有3种: (1)定货总量(总长度m)=所需总长+所需总长×10%+n×6 所需总长指n条电缆所需的理论长度;所需总长×10%为备用部分;n×6为端接容差. (2)总栋楼的用线量=N(楼层数)×C (每层楼用线量) C=[0.55×(L(本楼层离水平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S(本楼层离水平间最近的信息点距 离))+6]×n (本楼的信息点总数) 0.55为备用系数;6为端接容差; (2)总长度=A(最短信息点长度)+B(最长信息点长度)/2×n(楼内需要安装的信息点 数)×3.3×1.2 3.3-将米(m)换成英尺(ft)的系数;1.2-余量参数(富余量);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计算(方式)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计算 一、计算用电总量 方法一: P=1.05~1.10(k1∑P1/Cosφ+k2∑P2+ k3∑P3+ k4∑P4)公式中:P——供电设备总需要容量(K V A)(相当于有功功率Pjs) P1——电动机额定功率(KW) P2——电焊机额定功率(KW) P3——室内照明容量(KW) P4——室外照明容量(KW) Cosφ——电动机平均功率因数(最高为0.75~0.78,一般为0.65~0.75) 方法二: ①各用电设备组的计算负荷: 有功功率:P js1=Kx×ΣPe 无功功率:Q js1=P js1×tgφ 视在功率:S js1=(P2 js1 + Q2 js1)1/2 =P js1/COSφ

=Kx×ΣPe /COSφ 公式中:Pjs1--用电设备组的有功计算负荷(kw) Qjs1--用电设备组的无功计算负荷(kvar) Sjs1--用电设备组的视在计算负荷(kVA) Kx--用电设备组的需要系数 Pe--换算到Jc(铭牌暂载率)时的设备容量 ②总的负荷计算: P js=Kx×ΣP js1 Q js=P js×tgφ S js=(P2 js + Q2 js)1/2 公式中:Pjs--各用电设备组的有功计算负荷的总和(kw) Qjs--各用电设备组的无功计算负荷的总和(kvar) Sjs--各用电设备组的视在计算负荷的总和(KVA) Kx--用电设备组的最大负荷不会同时出现的需要系数 二、选择变压器 方法一: W=K×P/COSφ 公式中:W——变压器的容量(KW) P——变压器服务范围内的总用电量(KW) K——功率损失系数,取1.05~1.1 Cosφ——功率因数,一般为0.75 根据计算所得容量,从变压器产品目录中选择。 方法二: Sn≥Sjs(一般为1.15~1.25Sjs)公式中:Sn --变压器容量(KW) Sjs--各用电设备组的视在计算负荷的总和(KVA)

电芯正负极的容量匹配设计!

电芯正负极的容量匹配设计! 网上已有较多的N/P的文章,内容非常不错,也非常有深度。但是,从业新手普遍对文章中提到的传统石墨负极锂离子电池的N/P设计的实例运用和钛酸锂负极锂电池的N/P比两个问题感到迷茫。本文着重讲述这两个问题,当然由于水平所限,讲述不足的地方,请大牛多多指教。 正文:在设计锂电池时,正确计算正负极容量合理的配比系数非常重要。对于传统石墨负极锂离子电池,电池充放电循环失效短板主要在于负极侧发生析锂、死区等,因此通常采用负极过量的方案。在这种情况下,电池的容量是由正极容量限制,负极容量/正极容量比大于1.0(即N/P 比>1.0)。如果正极过量,在充电时,正极中出来的多余的锂离子无法进入负极,会在负极表面形成锂的沉积以致生成枝晶,使电池循环性能变差,也会造成电池内部短路,引发电池安全问题。因此一般石墨负极锂电池中负极都会略多于正极,但也不能过量太多,过量太多会消耗正极中的锂;另外也会造成负极浪费,降低电池能量密度,提高电池成本。对于钛酸锂负极电池,由于LTO负极结构较稳定,具有高的电压平台,循环性能优异且不会发生析锂现象,循环失效原因主要发在正极端,电池体系设计可取的方案是采用正极过量,负极限容(N/P 比<1.0),这样可以缓解当电池接近或处于完全充电状态时在高电位区域正极电位较高导致电解质分解。

图1、石墨负极不足和负极过量时电池性能趋势图 传统石墨负极锂离子电池N/P比的计算实例 N/P比(Negative/Positive)是指负极容量和正极容量的比值,其实也有另外一种说法叫CB(cell Balance)。 一般情况下,电池中的正负极配比主要由以下因素决定: ①正负极材料的首次效率:要考虑所有存在反应的物质,包括导电剂,粘接剂,集流体,隔膜,电解液。 ②设备的涂布精度:现在理想的涂布精度可以做到100%,如果涂布精度差,要加以考虑。 ③正负极循环的衰减速率:如果正极衰减快,那么N/P比设计低些,让正极处于浅充放状态,反之如果负极衰减快,那么N/P比高些,让负极处于 浅充放状态 ④电池所要达到的倍率性能。 N/P的计算公式:N/P=负极面密度×活性物质比率×活性物质放电比容量/正极面密度×活性物质比率×活性物质放电比容量 在4.2~3.0V电压范围,25℃下,首轮充放电效率为95%举例来说:LiCoO 2 左右,三元材料首放充放电效率在86%~90%之间。表1为商业NCM111的1C放电前三个充放电循环的质量比容量。 表1 商业NCM111电池前三个充放电循环比容量

电力电缆常用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载流量计算 交流电阻计算 绝缘介质损耗计算 电线电缆金属套和屏蔽的损耗计算 铠装损耗计算 热阻计算 载流量计算 ?电线电缆允许短路电流计算 ?电线电缆短时过负荷电缆载流量计算?电力电缆相序阻抗计算 ?电线电缆导体和金属屏蔽热稳定计算

电线电缆载流量计算 一、交流电阻计算 1. 集肤和邻近效应对应的Ks 和Kp 系数的经验值: 导体不干澡浸渍: 0.1=s k 0.1=p k 导体干燥浸渍: 0.1=s k 8.0=p k 2. 工作温度下导体直流电阻: )]20(1[200-+?='θαR R 0R —20oC 时导体直流电阻 OHM/M 20α—20oC 时导体电阻温度系数 3. 集肤效应系数: 1.一般情况: s S R f X κπ72108-?' = 4 4 8.0192s s s X X Y += 2. 穿钢管时: s S R f X κπ72108-?' = 5.18.01924 4 ?+=s s s X X Y f —电源频率Hz 4. 邻近效应系数: a. 二芯或二根单芯电缆邻近效应因数: p p R f X κπ72108-?' = 一般情况: 9.2)(8.01922 4 4?+=s d X X Y c p p

穿钢管时: 5.19.2)(8.01922 4 4??+=s d X X Y c p p p dc:导体直径 mm s :各导体轴心间距 mm b. 三芯或三根单芯电缆邻近效应因数: p p R f X κπ72108-?' = (1) 圆形导体电缆 一般情况: ]27 .08.019218.1)(312.0[)(8.0192442 24 4 +++?+=p p c c p p p X X s d s d X X Y dc:导体直径 mm s :各导体轴心间距 mm 穿钢管时: 5.1]27 .08.019218.1)(312.0[)(8.0192442 24 4 ?+++?+=p p c c p p p X X s d s d X X Y dc:导体直径 mm s :各导体轴心间距 mm (2) 成型导体电缆 一般情况: ]}27 .08.019218.1)(312.0[)(8.0192{3244 2 24 4++++?++=p p x X x X p p p X X t d d t d d X X Y 穿钢管时: 5.1]}27 .08.019218.1)(312.0[)(8.0192{3244 2 24 4?++++?++=p p x X x X p p p X X t d d t d d X X Y

锂电K值计算

引言: K值是用于描述电芯自放电速率的物理量,其计算方法为两次测试的开路电压差除以两次电压测试的时间间隔,公式为OCV2-OCV1/△T。电芯在出货之前,一定要进行K值测试,并将K值大(等价于自放电)的电芯挑出来。对于一个每家必测且如此重要的物理量,我们显然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的内容,便是如此。 如何测试K值 在电芯分容后,并不可以马上测试电压,而是要将刚完成分容的电芯存储几天后(本文称呼其为第一次存储)再进行OCV1的测试,然后再存储几天(本文称呼其为第二次存储)进行OCV2测试。电芯的K值,由OCV2减去OCV1后的差值,再除以两次存储之间的时间差值算得。 一般而言,第一次存储我们会使用45度或更高一些的高温条件,其目的有两个:通过高温存储将有腐蚀气账的电芯预先挑出来;通过高温存储让电芯的电压降速率逐步平

发生副反应从而造成电解液过早消耗干、电芯循环跳水。

值的大小)是一个先快后慢的过程,需要常温搁置数日之后,压降速度才能基本稳定。

不同SOC状态下,K值也可能有明显不同:

高,一致性差隔膜的使用会造成K值分布明显发散,制片、卷绕、叠片是引入粉尘和金属碎屑的高危工序,测试条件的变化或温度的不稳定(下详)也会造成K值的异常波动。不论怎么说,分析技术类问题靠的是通用思路+ 对专业问题的经验积累,这才是解决问题的不二法则。 3)负K值是咋回事?只要测试K值之前电芯是在充电的,那理论上就不会出现负K 值(也就是电压上升的情况)。实际遇到的负K值,大多数是由测试温度变化引起的:电芯温度越低,电压就会越高,如果OCV2的测试温度明显低于OCV1的温度,电芯K值就容易为负。小编曾经遇到过一次严重的K值不稳定问题,当时车间温度波动非常大,K 值一会儿大批负值、一会儿大批不良,为了分析这个问题,小编制作了下图: 上图中蓝色点为K值实测数据,红色线为实测数据的移动平均值,横坐标为测试时间(minitab横坐标没法做成时间,因而只能以数据点数代替)。从上图中我们可以发现:该批电芯K值在随着测试时间进行规律的上下波动。再结合当时车间重新进行了布局、温度时高时低这一实际情况,就可以得出K值异常波动是测试温度引起的、而非电芯性能问题这一结论,因为后者显然不可能造成K值与测试时间有密切关系。 4)如何缩短K值测试周期?K值测试需要数天时间,有时候等不及了怎么办呢?如果是样品的话,可以考虑适当增加分容后高温存储的温度,这样可以加速电芯的老化、缩短老化存储时间,让K值尽快平稳;出货时,将K值离群偏大的电芯挑出、只出K值分布

电缆及电线的电流计算公式

1、电线的载流量是这样计算的:对于、、4、6、10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5倍。 对于16、25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4倍。 对于35、50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3倍。 对于70、95mm2 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倍。 对于120、150、185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2倍。 看你的开关是多少安的用上面的工式反算一下就可以了。 2、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 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 说明: (1)本节口诀对各种绝缘线(橡皮和塑料绝缘线)的载流量(安全电流)不是直接指出,而是“截面乘上一定的倍数”来表示,通过心算而得。由表5 3可以看出:倍数随截面的增大而减小。 “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说的是2.5mm’及以下的各种截面铝芯绝缘线,其载流量约为截面数的9倍。如2.5mm’导线,载流量为2.5×9=22.5(A)。从4mm’及以上导线的载流量和截面数的倍数关系是顺着线号往上排,倍数逐次减l,即4×8、6×7、10×6、16×5、25×4。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说的是35mm”的导线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5倍,即35×3.5=122.5(A)。从50mm’及以上的导线,其载流量与截面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变为两个两个线号成一组,倍数依次减0.5。即50、70mm’导线的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倍; 95、120mm”导线载流量是其截面积数的2.5倍,依次类推。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上述口诀是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25℃的条件下而定的。若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长期高于25℃的地区,导线载流量可按上述口诀计算方法算出,然后再打九折即可;当使用的不是铝线而是铜芯绝缘线,它的载流量要比同规格铝线略大一些,可按上述口诀方法算出比铝线加大一个线号的载流量。如16mm’铜线的载流量,可按25mm2铝线计算。

煤矿井下供电常用计算公式及系数

煤矿供电计算公式 井 下 供 电 系 统 设 计 常 用 公 式 及 系 数 取 值

目录: 一、短路电流计算公式 1、两相短路电流值计算公式 2、三相短路电流值计算公式 3、移动变电站二次出口端短路电流计算 (1)计算公式 (2)计算时要列出的数据 4、电缆远点短路计算 (1)低压电缆的短路计算公式 (2)计算时要有计算出的数据 二、各类设备电流及整定计算 1、动力变压器低压侧发生两相短路,高压保护装值电流整定值 2、对于电子高压综合保护器,按电流互感器二次额定电流(5A)的1-9倍分级整定的计算公式 3、照明、信号、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中电流计算 (1)照明综保计算公式 (2)煤电钻综保计算公式 4、电动机的电流计算 (1)电动机额定电流计算公式 (2)电动机启动电流计算公式 (3)电动机启动短路电流 三、保护装置计算公式及效验公式 1、电磁式过流继电器整定效验 (1)、保护干线电缆的装置的计算公式 (2)、保护电缆支线的装置的计算公式 (3)、两相短路电流值效验公式 2、电子保护器的电流整定 (1)、电磁启动器中电子保护器的过流整定值 (2)、两相短路值效验公式 3、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选择 (1)、对保护电缆干线的装置公式 (2)、选用熔体效验公式 (3)、对保护电缆支线的计算公式 四、其它常用计算公式 1、对称三相交流电路中功率计算 (1)有功功率计算公式 (2)无功功率计算公式 (3)视在功率计算公式

(4)功率因数计算公式 2、导体电阻的计算公式及取值 3、变压器电阻电抗计算公式 4、根据三相短路容量计算的系统电抗值 五、设备、电缆选择及效验公式 1、高压电缆的选择 (1) 按持续应许电流选择截面公式 (2) 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截面公式 (3) 按电缆短路时的热稳定(热效应)选择截面 ①热稳定系数法 ②电缆的允许短路电流法(一般采用常采用此法) A、选取基准容量 B、计算电抗标什么值 C、计算电抗标什么值 D、计算短路电流 E、按热效应效验电缆截面 (4) 按电压损失选择截面 ①计算法 ②查表法 (5)高压电缆的选择 2、低压电缆的选择 (1)按持续应许电流选择电缆截面 ①计算公式 ②向2台或3台以上的设备供电的电缆,应用需用系数法计算 ③干线电缆中所通过的电流计算 (2)按电压损失效验电缆截面 ①干线电缆的电压损失 ②支线电缆的电压损失 ③变压器的电压损失 (3) 按起动条件校验截面电缆 (4) 电缆长度的确定 3、电器设备选择 (1)变压器容量的选择 (2)高压配电设备参数选择 ①、按工作电压选择 ②、按工作电流选择 ③、按短路条件校验 ④、按动稳定校验 (3)低压电气设备选择

综合布线线材计算公式

做工程的朋友经常会遇到需要计算线缆的时候,比如工程设计的时候,审计的时候,需要有说服力,下面我把搜集的一些常见的线缆计算公式介绍给大家。 订货总量(总长度M)=所需总长+所需总长*10%+总点数*6 1、平均电缆长度=(最远F+最近N两条电缆总长)÷2 总电缆长度L=(平均电缆长度+备用部分(平均长度的10%)+端接容差(一般设为6 m))×信息总点数 楼层用线量L=[0.55(F+N)+6 ]×n n楼层 信息点数 总用线量L= L i i=1,….,m m为总楼层数 2、鉴于双绞线一般按箱订购,每箱305 m(1000英尺,每圈约1 m),而且网络线不容许接续,即每箱零头要浪费,所以 每箱布线根数=(305÷平均电缆长度),并取整 则 所需的总箱数=(总点数÷每箱布线根数),并向上取整 3、计算实例 a) 例题(错误计算) 设有140个信息点。单位走线长度24m,线缆包装305m(1000英尺)一箱,需要多少箱线? 解:24 ×140 = 3360m 3360÷305 = 11 箱 需要11箱电缆 b) 例题(正确计算) 设有140个信息点。单位走线长度24m,线缆包装305m(1000英尺)一箱,需要多少箱线? 解:305 ÷24 = 12.7 每箱12根双绞线(正确取整) 140 ÷12 = 11.6 舍入得12 需要12箱线 以上例题仅供参考... 管槽线缆容量对照表 1 PVC槽(型号)20*10 24*14 39*19 59*2 2 99*27 99*40 2 五类线(根数) 2 4 9 16 32 48 3 PVC管(型号)ф16 ф20 ф25 ф32 ф40 ф50 4 五类线(根数) 2 3 6 9 1 5 24

锂离子电池设计公式

锂离子电池设计公式 一、叠片式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设计规范 1.设计容量 为保证电池设计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根据客户需要的最小容量来确定设计容量。 设计容量(mAh)=要求的最小容量 x设计系数(1) 设计系数一般取 1.03?1.10。 2.极片尺寸设计 根据所要设计电池的尺寸,确定单个极片的长度、宽度。 极片长度Lp : Lp =电池长度—A -B (2) 极片宽度Wp : Wp =电池宽度—C (3) 包尾极片的长度 Lp': Lp ' = 2Lp+ T1.0 (4) 包尾极片的宽度 Wp : Wp = Wp0.5 (5) 其中: A —系数,取值由电池的厚度T决定,当 (1) T<3mm时,对于常规电芯 A 一般取值4.5mm,大电芯一般取值 4.8mm; (2) 3mm < T<4mm时,对于常规电芯 A 一般取值 4.8mm,大电芯一般取值 5.0mm ; (3) 4mm < T<5mm时,对于常规电芯 A 一般取值 5.0mm,大电芯一般取值 5.2~6.0mm ; (4) 5mm < T<6mm时,对于常规电芯 A 一般取值 5.2mm, 大电芯一般取值 5.4~6.0mm。 B —间隙系数,一般取值范围为 3.6?4.0mm ; C —取值范围一般为 2.5?2.6mm (适用于双折边); T'—电芯的理论叠片厚度,T'的确定见6.1节. 图1.双面极片、单面正极包尾极片示意图 3.极片数、面密度的确定: 确定极片的数量 N,并根据电池的设计容量来确定电极的面密度,电池的设计容量一般由正极容量决定,负极容量过剩。在进行理论计算时,一般正极活性物质的质量比容量取140mAh/g,负极活性物质的质量比容量取 300mAh/g。 N = (T-0.2 ) /0.35 ± (6) 注:计算时N取整,并根据面密度的值来调整N。 S 极片=Lp XWp ( 7) C 设=C 正比xS 极片x NXpE X TJE (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