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值化糖品绿色加工关键技术及应用华南理工大学

合集下载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生物技术研究团队巧解蛋白乳浊稳定难题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生物技术研究团队巧解蛋白乳浊稳定难题

讴歌创新梦 礼赞创新者——2018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采风文/冯海波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生物技术研究团队巧解蛋白乳浊稳定难题如何让酸奶、酸性乳饮料、中性乳饮料、植物蛋白乳饮料等乳制品保持稳定的状态,是食品加工行业长期以来面临的难题。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生物技术研究团队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明晰了蛋白-多糖交互作用稳定乳浊液的作用机制,解决了蛋白乳浊体系稳定化关键技术难题;利用控制酶解技术生产促发酵肽,系统阐明了促发酵肽对乳酸菌的生长代谢和生物合成途径的作用机制。

以此为基础,研究团队开发出了系列高品质乳制品、植脂奶油、高性能改性植物蛋白和系列高效食品添加剂及配料。

同时,由该团队牵头完成的“蛋白乳浊体系稳定化及高品质乳制品产业化关键技术”,获得2018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开辟乳制品体系稳定新方法酸奶及含乳饮料静置一段时间后,液体会慢慢分层,口感会变差,这是由于乳制品的脂质汇聚上浮。

对此,项目第一完成人、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赵强忠表示,让油脂保持在细小的液滴形态,是乳制品避免脂质汇聚上浮、油水分层的重要条件。

研究团队针对蛋白乳浊体系稳定化及调控、植物蛋白改性中存在的关键技术和基础科学问题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由此发现,要实现这种稳定状态,与产品中的另外两种成分密切相关。

在乳浊液当中,蛋白质和多糖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研究弄清了这种作用机制,从而找到让乳制品体系稳定的关键。

团队通过深入研究蛋白-多糖界面相互作用-界面膜特性-乳浊液稳定性的内在关系,明晰了蛋白-多糖交互作用稳定乳浊液的作用机制,为不同的乳制品找到了最适宜的多糖以及乳化稳定剂的配比,大幅提高其稳定性。

此外,团队还对乳制品的蛋白质分子进行适当酶解,提高它的乳化性。

以该技术开发的含乳28饮料能有效避免油脂析出、风味损失,良好的口感能稳定保持1年左右,与市面上的同类产品相比延长了3到4个月。

高值化糖品绿色加工关键技术及应用-华南理工大学

高值化糖品绿色加工关键技术及应用-华南理工大学
本项目实施过程中拥有授权且有效发明专利24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在国际学术刊物发表SCI、EI收录论文49篇,通过了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整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焦糖色素绿色生产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目前项目成果已在广西永鑫华糖集团下属四家糖厂、新疆绿翔糖业、广东恒福糖业集团、印尼三林Komering糖厂、广东中轻糖业集团、上海爱普食品工业、内蒙古佰惠生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得到成功应用,据2013-2015年的统计数据,有关企业累计实现新增产值27.8亿元,新增利税7。86亿元,节支2。6亿元.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13年),中国专利优秀奖(2014年)。
3、蔗糖钙耦合色素富集及树脂复苏技术。通过揭示色素富集树脂和糖汁中色素及灰分物质等的相互作用机制,在国际上率先发明了采用蔗糖钙复苏色素富集树脂技术、提取抗氧化活性物质和酚酸盐高附加值产品,树脂使用寿命延长1.1倍以上,使我国糖业环保型树脂复苏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4、超声强化多级膜分离制备食用安全焦糖色素技术。采用超声波强化美拉德反应,实现焦糖色素产品的常温制备,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同时采用多级膜分离技术精制焦糖色素,4—甲基咪唑等有害小分子物质去除率达到98%以上,解决了传统糖蜜焦糖色素的安全性问题,同时产品色率提高3-5倍。

发明专利
一种基于制糖乙蜜和稀汁脱盐的无机钾盐制备方法
201110139526。4
1094737
华南理工大学
朱思明;俞思明;于淑娟;杨永军
有效
7
发明专利
用糖蜜发酵废液制备结晶无机钾盐与饲料添加剂的方法
200910040830。6
691292
华南理工大学
于淑娟;张平军;扶雄;管永光
有效

高值化蔗糖产业支撑体系技术路线图-技术壁垒、研发需求

高值化蔗糖产业支撑体系技术路线图-技术壁垒、研发需求

高值化蔗糖产业支撑体系技术路线图-技术壁垒、研发需求余欢;张本山;于淑娟;朱思明;赵振刚;郑艳娜;雷欣欣;邓丹丹;郭晓明【期刊名称】《甘蔗糖业》【年(卷),期】2014(000)002【摘要】本文概述了由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完成的“高值化蔗糖产业支撑体系技术路线图”的部分内容,重点分析其中的技术壁垒和研发需求2大要素,通过对2大要素进行排序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结论,以使甘蔗糖业人员更多了解高值化蔗糖产业支撑体系技术路线图的内容及其目的意义,进一步推动广东以至全国蔗糖产业高值化工作的发展。

【总页数】7页(P44-50)【作者】余欢;张本山;于淑娟;朱思明;赵振刚;郑艳娜;雷欣欣;邓丹丹;郭晓明【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东广州5106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6.1【相关文献】1.高值化蔗糖产业支撑体系技术路线图-市场需求、产业目标 [J], 郑艳娜;张本山;于淑娟;朱思明;赵振刚;余欢;邓丹丹;雷欣欣;郭晓明2.废橡胶裂解回收与高值化利用轮胎循环利用高值化与创新研发(Ⅳ) [J], 程源3.废橡胶裂解回收与高值化利用轮胎循环利用高值化与创新研发(Ⅳ) [J], 程源;;4.“桑蚕资源食药用价值挖掘与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研发”获2019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 [J], 廖森泰5.广东省稀土产业技术路线图产业技术壁垒及研发需求研讨会在东莞召开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华南理工成功研制低升糖指数蔗糖

华南理工成功研制低升糖指数蔗糖

科技信息港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以下称“南京农机化所”)种植机械创新团队研发的水稻长秧龄大苗同步开沟插秧机,在江苏兴化、睢宁进行了试验示范。

其技术研发思路和机具性能将为破解我国双季稻区及南方多熟制地区季节茬口矛盾、提升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该团队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技术熟化,在已研制的2ZDM-6型大苗插秧机基础上,对栽植轨迹和非圆齿轮加工工艺进行了优化,有效解决了前期试验中秧爪抖动、夹秧堵塞等问题。

同时,本轮样机配备了新研制的稻田同步开沟器,采用电动控制方式,在转弯及不需要开沟时,通过控制开关进行工作姿态和抬起姿态的切换。

近日,在珠海举办的低升糖创新成果发布会暨广东省低升糖健康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上,华南理工大学的科研团队对外宣布,由该团队成功研制的低升糖指数蔗糖在珠海富山工业园实现量产。

今后,各类食品、饮料、医药等企业在研发生产中,可以选择和应用低升糖指数蔗糖,生产出更多适合消费者特别是糖尿病人的低升糖健康食品。

华南理工大学国家特色健康食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主任、研发团队首席科学家扶雄表示,低升糖指数蔗糖富含甘蔗活性物质,能延缓小肠对糖的消化吸收,从而起到稳定血糖的功效;同时可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和修复受损胰腺组织,提高人体糖耐量。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芽胞杆菌新资源挖掘与生防菌剂创制应用”研究通过院士专家组成果评审,该项成果在同类研究中居国际领先水平,表明我国芽胞杆菌农用研究获得新突破,将为减少化学农药、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增进食物安全与人类健康,提供科技保障。

该研究历时20年,目前,项目研究获得国家专利19项,软件著作权1项,微生物菌登记证15个,企业标准4个。

据介绍,芽胞杆菌是杆菌科的一种细菌,对高温、紫外线、干燥、电离辐射和很多有毒的化学物质都有很强的抗性,在农业、医学、工业、食品、环保等领域显示良好的应用前景。

据统计,全球90%以上的农业微生物活菌制剂来自于芽胞杆菌。

华南理工大学校企协同研发新型技术装备为水果绿色加工找到新出路

华南理工大学校企协同研发新型技术装备为水果绿色加工找到新出路

华南理工大学校企协同研发新型技术装备为水果绿色加工找到
新出路
冯海波
【期刊名称】《广东科技》
【年(卷),期】2015(000)005
【摘要】一线观察<br> 以电磁物理场强化为核心技术手段,以全冷程绿色加工为指导思想,以实现水果加工天然营养保存最大化、风味感官品质破坏最小化、产品安全化及绿色低碳化为总体目标,集成创新系列技术并研发出先进加工装备。

项目成果在行业龙头企业中进行示范应用,推动了产业的整体进步。

【总页数】3页(P28-30)
【作者】冯海波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校企孵联合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协同育人平台的思考与实践——以物医学材料、新型医疗器械及加工装备创新创业实训平台为例 [J], 阳范文; 章喜明; 魏悦姿; 田秀梅; 周苗; 王晗
2.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新技术装备研发中心 [J],
3.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新技术装备研发中心 [J],
4.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新技术装备研发中心 [J],
5.泰格林纸与华南理工大学企校联姻推动造纸工业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 [J], 李望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品质焦糖色素绿色制造技术-华南理工大学

高品质焦糖色素绿色制造技术-华南理工大学

附件1:2018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项目名称高品质焦糖色素绿色制造技术主要完成单位肇庆焕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主要完成人(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丘春洪(高级工程师、肇庆焕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总体方案设计与统筹规划)苏国万(副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技术方案审核与操作)冯云子(助理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技术方案审核与操作)李加雄(工程师、肇庆焕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验设备配套与维护)李新杰(肇庆焕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试验操作)廖玺烈(肇庆焕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试验操作)庞莉(肇庆焕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质量分析测试)项目简介高品质焦糖色素绿色制造技术研究项目是对产品焦糖色素品质提升的研究。

焦糖色素在食品、医药、饮料、调味品等行业中广泛应用,是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产销量最大的食用色素,其在食品色素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肇庆焕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研发生产的焦糖色具有色率和红指较高、上色效果好、耐盐性好,特别是副产物4-甲基咪唑和二氧化硫指标低于国标,比其它同行好,产品投放市场后即深受客户认可,原有产能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在2014年计划增加研发投入,通过技改扩建年产1万能吨焦糖色素,并向经信部门进行了备案(备案编号为15128413402000646),2015年在中试基础按年产2万吨规模进行设计建设并当年顺利投产。

焦糖色素项目的研发与生产使得肇庆焕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日益竞争激烈的淀粉糖市场中得到稳固并发展。

根据焦糖色素市场调查情况,公司组织专业研发团队,引进专业人才,投入1500多万元进行焦糖色素产品的研法。

高品质焦糖色素项目自2013年立项以来,肇庆焕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华南理工大学成立了研发小组,负责整个项目的工作,本项目对高品质焦糖色素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焦糖色素生产工艺关键参数、焦糖色素制备原料、副产物控制技术、生产设备布局优化、焦糖色素值的在线控制等5个方面进行研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焦糖色素生产设备复杂,焦糖色素稳定性差、红色指数低等问题,研究开发出色度可调的亚硫酸铵法焦糖色素生产工艺,显著提高了焦糖色素红色指数,突破色度可调焦糖色素全面生产的共性技术难点,研究开发出一系列适于焦糖色素生产准确调解速度的设备和仪器,扩大产品覆盖面,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实现焦糖色素产业化。

华南理工大学破解技术难题 支撑VOCs 治理工程

华南理工大学破解技术难题 支撑VOCs 治理工程

华南理工大学:破解技术难题 支撑VOCs治理工程文/潘慧 吴幸雷华南理工大学是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1995年进入“211工程”行列,2001年进入“985工程”行列,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2020年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排名第151~200位。

学校以雄厚的原始科研创新能力推动一流大学建设,建有27个国家级科研平台、185个部省级科研平台,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广东高校首位。

学校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自2009年以来,以第一专利权人获奖总数达到38项(含2金3银),专利获奖总数排名全国高校首位。

今年,华南理工大学又新添创新成果——“大风量低浓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策略与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20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作为项目牵头单位,华南理工大学与广州同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广州艾尔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富可森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敦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环保专业治理公司及研究机构长期合作,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完成了本项目的研发和技术应用工作。

项目研发过程中,项目团队边工作边发展,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研发和工程应用队伍,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

项目负责人叶代启教授重点专注于工业有机废气技术政策与标准规范研究、污染控制技术及装备研发与产业化工作,是国内大气污染治理领域知名的专家学者,担任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院长,兼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挥发性有机物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广东省重点实验室主任等。

协作创新出成果 治污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珠三角作为全国大气污染治理的先行示范区,在全国最早面临臭氧和细颗粒物复合污染的问题,其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造成复合性大气污染的重要前体物,也是来源最广泛、成分最复杂的污染物。

项目团队针对VOCs的最主近年来,华南理工大学不断加大科技改革力度,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机制,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积极促进各学科交叉融合,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涌现出一大批在国际国内有重大影响的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

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介绍——“高性能木材化学浆绿色制备与高值利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介绍——“高性能木材化学浆绿色制备与高值利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介绍——“高性能木材化学浆绿色制备与高值利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本刊综合报道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2021年11月3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由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轻工学部、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吉兴香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主持完成的“高性能木材化学浆绿色制备与高值利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为造纸行业唯一获奖项目。

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等已在本刊11月出版的第21期上介绍。

项目介绍:工业既是消费品产业,也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涉及生活、文教、工农业、国防和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

一方面传统漂白过程大多采用含氯漂剂,导致漂白过程中产生氯代酚类有毒物质,造成漂白废水生化处理难、周期长且工艺复杂;另一方面传统的纸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研发系列高附加值的纸和纸基材料,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齐鲁工业大学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吉兴香教授团队与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华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恒联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科技部、国家基金委、山东省科技厅项目的资助下,采用绿色化学和生物化学法,研发了高性能木材化学浆绿色制备与高值利用关键技术,解决了传统含氯漂白的共性技术难题,并将其应用到高性能纸基材料的制备中,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体系,并在合作的大型企业首先进行了推广应用。

该项目系统阐释了生物-化学协同漂白与纯化纤维的作用机制,提出了木素增效溶出新理论,创新了无元素氯漂白(ECF)技术,构建了含O 3漂白的年产100万吨超大规模短流程漂白技术体系,大幅度减少了ClO 2的用量,大大改善了漂白废水的可生化性能,并制备出了高性能纸浆纤维,实现了木材化学浆漂白过程的绿色环保和节能减排;创新了纸基材料绿色制备新技术,研发了纸浆的梯度打浆技术和自添加技术,进一步提升了传统纸和纸基材料的品质,实现了传统纸产品的升级;创新了纸浆的纯化精制技术和纤维修饰技术,并研发出了转移印花纸、纸基透明膜材料等系列新产品,实现了纸浆纤维的高附加值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发明奖公示表项目名称高值化糖品绿色加工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简介(限1200字)本项目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

针对我国糖业产品含硫高、附加值低、糖料中活性物质没充分利用等关键共性问题,发明了无硫低升糖指数活性蔗糖生产技术、低碳低硫制糖新技术、蔗糖钙耦合色素富集及树脂复苏技术、超声强化多级膜分离制备食用安全焦糖色素技术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值化糖品绿色加工关键技术,开发出低升糖指数活性蔗糖、低硫蔗糖及食用安全焦糖色素等高附加值新产品。

主要科技内容和技术指标如下:1、无硫低升糖指数蔗糖生产技术。

对甘蔗抗氧化活性物质进行了分离鉴定及功能性评价,发明了一种替代传统的添加二氧化硫、聚丙烯酰胺等的亚硫酸法制糖工艺的无硫绿色制糖工艺,开发出无硫富含多酚类活性物质的活性蔗糖产品,产品升糖指数由普通蔗糖的65降至50以下,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血糖值降低45%以上。

2、低碳低硫制糖新技术。

发明了一种以锅炉烟道气作为澄清剂的低浓度二氧化碳强制饱充新技术,利用烟道气二氧化碳来代替传统亚硫酸法甘蔗糖厂澄清过程使用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利用率比传统饱充设备提高25%以上,硫磺用量减少40%以上,糖品二氧化硫含量从20mg/kg左右降至5mg/kg以下,国际上首次实现一步法生产高品质低硫蔗糖。

3、蔗糖钙耦合色素富集及树脂复苏技术。

通过揭示色素富集树脂和糖汁中色素及灰分物质等的相互作用机制,在国际上率先发明了采用蔗糖钙复苏色素富集树脂技术、提取抗氧化活性物质和酚酸盐高附加值产品,树脂使用寿命延长1.1倍以上,使我国糖业环保型树脂复苏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4、超声强化多级膜分离制备食用安全焦糖色素技术。

采用超声波强化美拉德反应,实现焦糖色素产品的常温制备,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同时采用多级膜分离技术精制焦糖色素,4-甲基咪唑等有害小分子物质去除率达到98%以上,解决了传统糖蜜焦糖色素的安全性问题,同时产品色率提高3-5倍。

本项目实施过程中拥有授权且有效发明专利24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在国际学术刊物发表SCI、EI收录论文49篇,通过了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整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焦糖色素绿色生产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项目成果已在广西永鑫华糖集团下属四家糖厂、新疆绿翔糖业、广东恒福糖业集团、印尼三林Komering糖厂、广东中轻糖业集团、上海爱普食品工业、内蒙古佰惠生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得到成功应用,据2013-2015年的统计数据,有关企业累计实现新增产值27.8亿元,新增利税7.86亿元,节支2.6亿元。

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13年),中国专利优秀奖(2014年)。

主要完成人情况第1 完成人姓名于淑娟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工作单位华南理工大学主要技术创新贡献:主要创新思路的提出人证明材料:17项专利的第一发明人,广东省鉴定成果《高值化糖品绿色加工关键技术及应用》第一完成人,34篇相关论文的通讯作者,国家专利优秀奖排名第一,广东省科技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第2 完成人姓名扶雄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工作单位华南理工大学主要技术创新贡献:烟道气饱充设备研制负责人、低升糖指数蔗糖临床试验负责人、成果产业化试验负责人证明材料: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负责人,ZL200810220663.9第二发明人,ZL200510032858.7、ZL02134896.0第三发明人,广东省鉴定成果《高值化糖品绿色加工关键技术及应用》第二完成人,广东省科技奖一等奖排名第二。

第3 完成人姓名朱思明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工作单位华南理工大学主要技术创新贡献:蔗糖钙耦合色素富集及树脂复苏技术负责人证明材料:专利ZL200810218805.8、ZL201010571078.0、ZL201110139526.4第一发明人,ZL200610123668.0第二发明人,广东省鉴定成果《高值化糖品绿色加工关键技术及应用》第五完成人,是1篇相关论文的第一作者。

第4 完成人姓名赵振刚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工作单位华南理工大学主要技术创新贡献:甘蔗抗氧化活性物质分离鉴定及功能性评价负责人证明材料:ZL201420051943.2的第一发明人,广东省鉴定成果《高值化糖品绿色加工关键技术及应用》第七完成人,3篇相关论文的第一作者。

第5 完成人姓名何华柱完成单位广西永鑫华糖集团有限公司工作单位广西永鑫华糖集团有限公司主要技术创新贡献:烟道气饱充澄清技术和黄金砂糖产业化示范和技术成果推广的主要完成人证明材料:发明专利ZL 200810073807.2、ZL200810073808.7的第一完成人。

第6 完成人姓名杨永军完成单位新疆绿翔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工作单位新疆绿翔糖业有限责任公司主要技术创新贡献:高值化糖品绿色加工关键技术在新疆绿翔糖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推广负责人;环保型树脂绿色再生技术参与人。

证明材料:专利ZL201010571078.0第四发明人、ZL201110139526.4第四发明人、ZL200810218805.8第五发明人。

主要知识产权目录(不超过10件)序号知识产权类别知识产权具体名称授权号证书编号权利人发明人发明专利有效状态1 发明专利天然有色糖品的生产方法200610123668.0517149华南理工大学于淑娟;朱思明有效2 发明专利一种利用锅炉烟道气作澄清剂的制糖工艺200510032858.7503242华南理工大学于淑娟;尚明久;扶雄;高文宏有效3 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糖厂滤泥制成的气体吸附剂及其在处理锅炉烟气中的应用02134896.0 216969华南理工大学于淑娟;高文宏;扶雄有效4 发明专利一种二混蜜脱钾钠树脂的再生方法200810218805.8792158华南理工大学;新疆绿翔糖业有限责任公司朱思明;曾新安;于淑娟;陈志江有效5 发明专利制糖脱色脱钙树脂的再生方法及再生废液的回用方法201010571078.0124792华南理工大学朱思明;陈志江;于淑娟;杨永军有效6 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制糖乙蜜和稀汁脱盐的无机钾盐制备方法201110139526.41094737华南理工大学朱思明;俞思明;于淑娟;杨永军有效7 发明专利用糖蜜发酵废液制备结晶无机钾盐与饲料添加剂的方法200910040830.6691292华南理工大学于淑娟;张平军;扶雄;管永光有效8 发明专利一种应用多级膜分离制备焦糖色素的方法201010202559.41069314华南理工大学于淑娟;史文慧;管永光;徐献兵有效9 发明专利利用喷雾干燥技术快速连续制备粉末状焦糖色素的方法201110220002.81303984华南理工大学于淑娟;张平军;何树珍;黄凯有效10 发明专利烟道气饱充糖浆上浮方法200810073807.2766860广西永鑫华糖集团有限公司何华柱;赵强;周锡文;黄悦刚;韦武林;韦锦然;钟国洪;黄福;黄忠志;谭家杰;周洪祥有效推广应用情况(不超过15个单位)序号应用单位名称应用技术应用的起止时间法定代表人姓名应用概况1 广西永鑫华糖集团有限公司无硫低升糖指数蔗糖生产技术、低碳低硫制糖新技术2007-2016 张永宁采用烟道气饱充新技术,首次实现一步法生产高品质低硫蔗糖;发明了无硫绿色制糖工艺,开发出低升糖指数黄金砂糖。

2 新疆绿翔糖业有限责任公司蔗糖钙耦合色素富集及树脂复苏技术2008-2016 丁新武开发出稀汁脱钙二混蜜脱钾钠糖分回收新技术,提高糖分回收率和产品质量3 广东恒福糖业有限公司高附加值特种糖品2004-2016 刘锋无硫制糖工艺应用于糖汁澄清,开发出金砂糖等高附加值特种糖品4 上海爱普食品工业有限公司食用安全焦糖色素技术2013-2016 魏伟伟应用快速制备粉末状焦糖色素新技术,节能效果显著,产品色率等指标显著改善。

5 内蒙古佰惠生股份有限公司高附加值特种糖品2014-2016 宿彦良开发高档特种糖产品,经济效益显著。

6 广东中轻糖业集团有限公司高附加值特种糖品2009-2016 刘汉德采用蔗糖钙绿色澄清技术,开发出咖啡糖、金砂糖等系列特种糖主要完成人曾获国家科技奖情况(近五年)姓名获奖类别获奖项目名称年度个人排名单位排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