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实施评价工作

普通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实施评价工作
普通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实施评价工作

普通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实施评价工作

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转变“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的倾向,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整体推进,形成科学合理、系统完善的德育工作体系,健全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实施工作的长效机制和评价机制,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评价对象

全区普通中小学校。

三、评价内容

(一)办学方向。是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否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是否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否做到德智体美劳并重。

(二)课程实施。是否全面落实《指导纲要》,是否真正落实了“四位一体”德育课程。

(三)机制建设。是否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了德育一体化实施机制。

(四)组织保障。是否在师资、教研、资金、资源等方面落实了相关保障措施。

(五)育人实效。通过实施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各中小学校立德树人工作是否得到明显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是否得到明显提升。

四、评价实施

(一)评价组织

各学校根据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实施评价细则(附件1)做好自评;区教体局组织对全区普通中小学校的评价工作。

(二)评价形式

评价采取自评和复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区教体局通过资料查阅、实地查看、问卷调查、分类访谈等形式对普通中小学校进行评价,并根据需要抽取部分学校进行延伸评价。

各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德育一体化工作评价实施方案,细化责任分工,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开展自评工作。

(三)评价周期

区教体局结合年终教育督导检查,每年对各学校德育一体化工作情况进行督导评价。

五、结果运用

对各学校的评价结果将通过适当形式公开,并作为衡量学校德育工作、综合评价和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学校“底线管理”的重要指标、校长绩效评价和职级考核的重要内容。

各校要正确运用评价结果,发挥以评促建的作用,加强工作指导,不断改进德育工作。对于发现的问题或存在的违规行为,要加强指导并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要依据有关规定予以责任追究。

建立完善的德育工作制度

德育工作管理制度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思想,确保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一、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对德育工作起领导和决策作用。领导小组成员由校长(含副校长)、主任、团委、班主任、德育干事、三休干事组成。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二、明确各类人员德育工作职责,充分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分管副校长、德育处、教务处、团支部、班主任、德育课教师是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分管副校长要组织好德育工作,以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坚持管理育人、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工作方针,负责制定德育工作职责、计划、目标并报领导小组审定,组织德育工作检查、评比,抓好德育工作队伍素质的提高,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政教处应协助校长抓好德育工作,要求班主任制订班级工作计划,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督促与检查班主任工作,协助班主任处理班级工作的重大问题,加强家校联系,建立良好班风,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养成教育,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和各类活动中,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校外德育基地接受教育,发挥德育基地育人功能。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学校要制定班主任工作职责及其考核细则,以及做好班主任岗位津贴的发放,对工作出色的班主任在评先、评职、晋级等方面给予优先。德育专题教育课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德育课教师要保质保量上心理健康课。 2、总务处、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和团支部在德育工作中起齐抓共管的作用。总务处履行校园环境育人的职责,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和管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年级组长(教研组长)要紧密结合本年级学科特点,组织本组教师积极探索,努力做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同时做好德育科研工作,努力提高德育工作

当前中小学德育现状及对策

当前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中国的德育队伍最庞大,德育口号最响亮,但德育最终变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水。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都始终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又以较大的篇幅谈到了德育教育的问题“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详的套用语。但在这些冠冕堂皇的提法背后,学校的德育教育却经常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德育被边缘化,有人说现在的德育是“三无”,首先是德育无位,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德育无奈,德育是众矢之的,经常被挤压,经常被指责,学生的道德认知与情感脱节,德育很难走进学生的心灵。德育无能,德育很难有一种有效的制衡措施被学生和社会认可,总是把我们推向家长或学生的对立面。 一、德育工作的现状 目前我们学校的德育大多似乎已经变成了扣分的代名词,从进学校大门开始,扣分就一直伴随着学生:进出校门没有带卡会扣分;发型不合乎要求要扣分;校服穿着不配套要扣分;中午不在教室休息要扣分;在教室休息时,大声说话或下棋也要扣分;饮料带进教室要扣分……扣分已经深入到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让学生高度紧张,同时也让班主任们提心吊胆,生怕哪里一疏忽就被扣分,每周的班

级评比就倒数。总而言之,学生累,老师也累。 我常常想,德育的目的是不是就是让学生紧张,让老师喊累?这样的扣分形式是不是德育的最佳方式?且不说这样繁多的清规戒律是否合理,单是这样动辄扣分的方式又能有多大的成效呢?更何况这些规定的合理性还值得商榷,因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二、什么是德育? 导致这种有令难行,或令行不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多地反思这种现状:为什么学生有抵触心理?是我们的要求太苛刻,还是我们的要求远离了学生的实际?是我们不了解学生,还是学生真的难管?是学生的思想变得太快,还是我们的方式太陈旧?是我们对学生要求得太多,还是学生太过自我?德育是应该做在问题出现之后,还是应该做在学生需要的时候? 德育到底是什么?它是关于人的科学。人是活生生的,是有思想和感情的,那么德育就要改变过去那种以事、以任务为本,把学生作为被改造的客体的模式,改变学生一切服从老师、服从学校的局面,就要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给学生说话和辩解的机会;就要建构把理解、关心、尊重、自主作为活动准则,以人为本的新型的人性化德育模式。三、德育的功能, 社会生活已经今非昔比,教育环境、教育对象特点的变

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 近年来,中小学德育工作受到高度重视,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但是,实事求是地说,总体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 (一)“德育首位”没有得到真正落实 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着重智轻德的倾向。一些学校领导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把德育工作真正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喊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学校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德育工作中重活动、轻效果,重课外、轻课内,认为思想教育是课外的事,搞活动往往也是应付差事,流于形式,至于学生受教育程度、教育效果如何,基本无人问津。部分教师重教书、轻育人,只拼命抓教学成绩,忽视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认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德育处的事,是班主任的事,与己无关。甚至有人认为,德育工作是软任务,可有可无。种种错误认识严重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效果。部分学生也只重视文化课学习,忽视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致使“德育首位”不能得到真正落实。 (二)学校德育工作滞后,缺乏针对性、实效性 现在的智育评估措施非常具体,操作性很强,执行的过程和步骤也很严格,学生的成绩往往与学校评价、教师奖金、评聘职称等利益直接挂钩;而德育工作的考评在条件、措施、制度等方面都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量化指标,学校也没把德育工作情况作为评估教职工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有的学校在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措施时不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分年级高低、不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内容和目标一味求大求全,脱离学生实际,不能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适时地进行教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大降低。很多学校没能将德育工作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没能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立体化德育网络。部分学校德育工作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仍是枯燥说教,方法陈旧单一。有的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硬的多、软的少,罚的多、奖的少,虚的多、实的少,批评多、表扬少,扣分多、加分少,强迫多、引导少,对后进生态度粗暴,动辄训斥、体罚甚至停课,致使学生产生消极对抗情绪;对行为有偏差的学生,不能及时与其家长联系,错失了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佳时机。 (三)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严重抵消了德育实效 我们从小学就教育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道理讲了很多,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当前,社会上的各种不良风气和丑恶现象给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负面影响。例如,多种原因加上媒体的宣传都给人带“洋”字的信誉好、品质高、影响大的印象,人们也常有“这孩子有出息,以后准会出国”之说,这些信息让孩子们很容易得出结论:“中国就是不如外国好”;一些不健康的录像、书籍、游戏、网站等,充斥着色情、暴力等内容,对尚未成熟的中小学生极易产生腐蚀作用。学校、课堂所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常常被社会上存在的不良风气和丑恶现象所抵消,给学生留下的是苍白无力的说教,致使学生认为学校教育所宣传、灌输的都是假、大、空的东西,因而出现了“五加二等于零”的怪现象。 (四)师德建设有待加强 有的教师崇尚师道尊严,经常对学生训斥、讽刺、谩骂,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在社会上造成极坏影响;部分教师敬业意识淡薄,把从事教育工作仅仅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厌倦和鄙视本职工作,授课照本宣科,工作敷衍了事;有的教师价值标准注重实用,行为选择偏重实惠,对专业探讨投入精力极少;有的教师在工作作风和言谈举止上难以成为学生的表率,言行不一,纪律散漫,无法做到为人师表;极个别教师把不少精力用在搞第二职业、从事经营活动,热衷于有偿家教等,乱办班、乱补课现象时有发生。以上几种教师,数量虽然不多,但却严重影响了正常教学秩序和教育效果,损坏了教师形象。

以心愿存折为载体,构建学校德育评价机制研究

以心愿存折为载体,构建学校德育评价机制 研究 摘要: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为了使德育效果常态地、持久地渗透到学生日常活动中,学校德育处借鉴银行存折模式,创设“心愿存折”评价机制,以存折为载体,记录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点滴成长,并以直观形象的图章体现,把期初的心愿与期中的过程表现相结合,最终通过存储积累实现愿望奖励,引导学生进行目标牵引与发展,达到自我完善,充分发挥德育评价的激励作用。 关键词:心愿存折;学生德育评价 目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德育工作正面临着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的冲击,种种因素夹杂下的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需要我们的思考和面对: 症状1:重活动,轻评价 学校越来越意识到德育活动的重要性,活动精彩纷呈,组织者力图通过活动来加深学生的道德体验,培养良好个性。而对活动之后的评价却仓促收尾,活动头重脚轻,简单化、单一化,大大削减了活动的道德教化与主题升华,将最终所亟待达成的德育目标予以弱化。 症状2:有评价,少内涵 学校德育素质评价在某种程度上真实而又客观地反映了学生在

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思维表达方式以及角色认同心理等,一旦形成,便会具有很强的惯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校中的教师与学生。实际操作中,班主任之间的评价缺乏统一性,评价标准不一致,学科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行政层面难以及时地跟进与反馈。 症状3:有方向,少媒介 追求自己的心愿是人类难以割舍的情结,教育的使命在于人的完成,其核心目的是使每一个人具有完成自我心愿的能力。学生不缺少愿望,缺的是享受愿望的动力。在德育活动的整体规划中缺乏课程意识,学生德育活动又与“心愿达成”这一核心关联度不够,效度不高。在德育素质评价上,更是没有将“心愿达成”的理念一以贯之。 介于以上几点的思考,我们不断探索尝试,受成功经验的启发,学校德育处借鉴银行存折模式,创设“心愿存折”评价机制,以存折为载体,成立“总行”、“分行”,以直观形象的图章和具体分值记录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点滴成长和出现的问题,把期初的心愿与期中的过程表现相结合,最终通过存储积累实现愿望奖励,引导学生进行目标牵引与发展,达到自我完善,充分发挥德育评价的积极主动性,实现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通过“心愿存折”创设科学、全面的评价机制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心愿卡设置上既关注学生品

学科渗透德育工作制度及内容

学科渗透德育工作制度及内容 工作制度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精神,为充分利用约占学生在校时间的80%的课堂教学时间,加强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理想情操等思想政治教育,充分挖掘各科教学内容的德育因素,使之渗透在各科教学的过程之中,并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特制定以下制度: 1、端正德育思想。要求和评价教师的教学,应自觉克服不正确观念( 仅以学生考试成绩评价教师的观念)的影响。 2、制定德育计划。对全体任课教师经常进行有关德育工作的思想教育和工作指导,使每位任课教师真正认识到自己应负的"教书育人"的德育责任;要求教师在教学计划中必须列入结合教学进行德育的具体计划;教务处、教研组在审核教师的教学计划、教案时,必须检查其中的德育具体计划(写入教案)。 3、探讨交流德育经验。学校领导、教研组在日常听课、教学检查、教学观摩等活动中,必须检查、观摩任课教师结合教学有机地进行德育的情况,并给予单独评价;组织研讨各科中进行德育的内容和方法,并形成系统和规范;组织交流和推广各科中进行德育的好经验;表彰、奖励在德育方面做出优秀成绩的任课教师,进行正确导向。 4、合理安排德育。把各科课堂教学中的德育与有关课外活动中的德育结合起来。 5、加强师德教育。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道德水平,使每位教师的教学工作以至日常非教学的言行都能成为学生的表率,能为人师表,形成良好校风。 各学科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 各学科应根据本学科和学生的特点,找准德育渗透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学科德育渗透。 思品科: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内容包括热爱祖国、尊敬师长、热爱集体、团结友爱、遵纪守法、努力学习、礼貌待人、热爱劳动、勤俭节约、

小学德育文献综述

移民区小学德育现状研究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1、移民 “移民”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迁移到外地或外国落户的人”①,显而易见,移民有国内移民与跨国移民之分.然而因对国内移民的研究甚少,所以造成了人们对“移民”即指“跨国移民”的错觉。其实《辞海》对于国内移民早有界定:“在一国内部、较大数量的、有组织的人口迁移”。。在我国现有的人口管理体制下,人口迁移有特定的含义,即伴随着户籍变动的居住空间变动则称为人口迁移,没有户籍变动的居住空间变动则称为人口流动。”① 2、德育 ⑴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⑵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二、国内外对移民区小学德育的研究 (一)国外研究综述 1、对道德观念的研究 19世纪末期,英国的巴恩斯(E.Barenes)发表的题为《儿童心目中的惩罚》的研究报告,用问卷法研究了关于惩罚观念发展的问题;美国的夏伦勃格(M.Schallengberger)发表了题为《儿童的公正观念》的文章,中小学生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的发展现状及二者的相关研究报到了关于儿童公正观念发展的研究。本世纪20年代后期,英国心理学家麦考莱(Maoaulay)和瓦金斯(Watins)进行了一项关于环境与儿童道德价值观关系的研究;几年后,哈桑(Hartshorne)、梅(May)以及马勒(Maller)对儿童品德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儿童的诚实与欺骗的道德品质。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皮亚杰有关儿童道德观念的研究。 2、对道德认知、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研究 皮亚杰对儿童道德判断,曾做过不少的研究,并出版过专著《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1930年法文版,1932年英文版)。他从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的趋势,揭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趋势。

完善德育评价机制开展励志创新研究

完善德育评价机制开展励志创新研究 ——广东省提升高中办学水平德育建设自评报告 惠州市惠阳一中实验学校 一、立项的背景 我校是2006年新办的一所公办民助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属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正取生生源质量整体较好,但每年要招收40%的择校生,这一部分学生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择校生来校后,感觉自己的压力较大,对前途忧心忡忡,又缺乏明确的目标,长期处于一种“无目标状态”的混沌状态。表现为有理想无目标,无理想无目标,无信心无目标。如何根据学生实际,开展有特色的德育活动,最大限度激发所有学生的潜能,把后进生变成合格生,把合格生变成优秀生,把优秀生变成德才兼备的毕业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实现自己人生的最大目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构建适合我校的德育教育模式,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提升办学水平的德育实践中,我们选择了完善德育评价机制,开展励志创新研究这一项目着手开展工作。 为了激发学生内在发展的精神动力,我们坚持“厚德博学,有志有为”的文化价值取向,恪守“在我们的集体里,每个人同样重要,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发展,每个人都有创新的潜能,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良好愿望”的德育理念,努力转变德育教育的思维模式,完善德育评价机制,用不同的尺子去评价学生,让学生在学校受到肯定与激

励,不断挖掘自我潜能。与此同时,我们积极开展励志德育创新研究,逐步形成励志德育模式的理论框架和具体操作方式,增强有效德育能力,提升德育工作水平,形成德育特色,创建德育工作品牌。 二、方法与措施 (一)坚持德育为先,拓宽德育途径,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德育格局。 1、明确总体思路,丰富德育内涵,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我们确定德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化一个中心,抓实两条主线,强化三个阵地,构建四化德育模式,推行六大系列德育课程,落实常规管理七项评价,开展八大德育主题月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十大良好习惯。一个中心即以“以德育人、以文化人、以行育人”为中心;两条主线即常规管理与创新德育机制;三个阵地为政教处、年级组和班集体;六大德育教育课程系列为政治信念系列、学科深化系列、社会实践系列、问题研究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礼仪安全系列;七项评价为纪律、卫生、出勤、内宿管理、学风、社团活动和财产管理七项班级管理工作考评;八大德育主题为心理健康、文明礼仪、法制安全、服务社会、发展自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爱班爱校爱师爱国、读书学习;十大习惯为文明、礼仪、学习、阅读、健体、卫生、劳动、生活、安全、守纪。 2、加强领导,创新机制,完善德育工作网络。学校构建了完整的德育工作网络,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王协民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团委负责人和年级组长为成员。政教处作为实施全校德育工作的职能部门,统一部署,周密安排,教务处、总务处、团委、学生会各部门通力配合。班主任

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 一、课题的提出 1.社会现状的需要 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感恩就是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除了自己的努力,还有许多人在背后的创造和奉献。感恩是一种本性和不可磨灭的良知。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更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不断继承和发扬光大。 2、学校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对小学生而言,“感恩”他人的能力还非常有限,但从小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懂得感谢和帮助,应该是我们现代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 3.儿童成长的需要 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人,更不会

主动地帮助别人。”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开展感恩教育就是让学生从感恩思想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在学生内心中激发出要我学好到我要学好,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对塑造儿童完善的人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此,我校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抽查”,抽查数据显示:有的学生景仰科学家,有的学生景仰体育、影视明星,只有少数学生表示景仰自己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的孩子是最少的。孩子尚且对父母不怀感恩之心,更何况对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呢?当今,虽然物质生活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学生的感恩意识缺失,不懂感恩,不会感恩,拒绝感恩的现象时有发生,暴露出基础道德滑坡,理念信念缺位,价值观念扭曲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究其原因有三:一时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在家中备受溺爱,长辈们只知道默默付出,却忽略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只是孩子们以为向长辈们索取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养成只想索取不思回报的习惯。二是由于分数成为唯一评价标准已又多年,感恩教育缺失就可想而知。三是改革开放30年来,国门打开了,空气更新鲜了,但是拜金主义等一些不健康的思潮也进来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感恩情愫缺失。 基于以上思考,从我校德育工作实际出发,结合本学期我们提前作的感恩教育的相关工作以及取得的效果,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课题,创造感恩教育的新模式,对学校实施感恩教育

学校德育评价方案

学校德育评价制度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要求,切实做好学校德育工作,根据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教学观、价值观。努力塑造一支“身正为师,学高为范”的职教师资队伍,坚持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与贯彻学生行为规范相结合、与诚信教育相结合、与德育常规工作相结合,突出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原则 坚持与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相一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原则;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学生为主体,重在实践的原则;坚持突出特点、体现特色的原则;坚持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原则。 三、工作任务 (一)推进课程建设,构建德育课程体系。 1、推动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改进和建设,开展德育优质课评选,评选范围包括所有学科,逐步树立一批德育学科教学骨干,积极推广优秀德育教案和教学改革成果。 2、提高教学工作的德育实效,举办操行评语、课堂用语、作业批语抽查和征集评比活动,鼓励教师以德育人,把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和渗透在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潜移默

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逐步建立德育学科的评价体系和监测制度。德育渗透情况要逐步加入各学科教学评估中,学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学科德育渗透情况专项听课和评课活动。 (二)突出重点主题,广泛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1、坚持德育工作每学期突出一个主题的做法,学校制定落实方案并认真落实。 2、深入开展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 3、开展“八荣八耻”教育,开展“做诚信教师”、“当诚信学生”、“共铸诚信”等主题活动,以征文、演讲、对话、辩论、实践等形式把诚信教育搞实搞活。 4、开展读好书活动,提倡学生每年读1至3本名著,读1至3部名人传记,让学生养成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 5、利用班会、课外活动,开展唱10首好歌、看10部好影片(校园电台)、读10个好故事、诵记10条格言“四个一”活动。 6、广泛开展环境保护、安全自救、健康卫生、禁烟禁毒和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三)抓好行为规范教育,促进学生养成受益终生的良好习惯。 1、坚持开展《学生守则》和各项制度的落实工作,做到经常化、制度化。着重加强学生进行日常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改进教育手段,通过主题班会、专题讨论、演讲等形式,让《学生守则》和各项制度入脑、入心,人人遵守。 2、开展争做“合格公民”主题教育活动。 3、按照《小学德育大纲》要求,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常规教育要求,建立一周一主题的德育序列化方案,强化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实效,使德育教育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4、抓常规管理,积极进行学生的纪律教育。以《学生守则》和各项制度要求为基本原则,建立学生常规管理制度,完善纪律检查、值勤值日值周、评比奖惩等工作手段,保证学生在校期间

学校德育工作评价制度.

学校德育工作评价制度 一、校长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对德育工作有直接的领导作用。 二、中小学校长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办学思想,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实效”的基本观念。校长每学期至少主持召开1次全校德育工作专题会议,3次相关部门德育工作领导会议,协调研究、总结布置不同阶段的学校德育工作。要重视计划调控,强化制度与档案建设,搞好德育工作的检查和考评。 三、切实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抓好德育骨干教师的培养,加强理论与业务的学习和研究,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德育工作水平和理论研究水平,较好发挥典型教师的榜样引领作用。 四、组织全体教师,通过课内外、校内外的各种教育途径,利用各种德育资源,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全面深入地实施德育系列化工程,较好完成德育目标和任务,逐步形成良好的校风,彰显学校德育的魅力与特色。 全员负责制度 一、全体教职员工都是德育工作者,都要在不同的岗位上担负起育人的职责,围绕学校德育工作中心开展工作。 二、学校每位教职员工要认真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本着服务育人的原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尊重家长,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以人民教师的模范言行影响和教育学生。 三、每位教师都要重视课堂德育,要学会尊重、欣赏学生,要学会讲规范的课堂道德用语,认真挖掘每一堂课、每一个活动中的德育因素,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每学年至少组织一次学科德育渗透优秀课评比观摩活动。 四、每位教师要主动与“三生”结成帮教对子,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转化工作,并参与学生的思想品行评定工作,做到有帮教措施,帮教记录,有典型经验。对帮教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应予以表奖,并作为教师考核的条件之一。 班级教导制度 一、每学年年初根据学校德育工作重点,结合年级实际,集体讨论制定出班级教育活动计划和创建优秀班集体的标准,并认真加以实施,以形成良好的班风。 二、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骨干作用,发挥全体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各类典型的榜样作用,以及与其它班级、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协调作用,作好个别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研究现状探微论文.

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研究现状探微论文2019-01-28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德育现状焦点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研究工作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为促使外国教育事业的顺畅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目前我国中小学德育研究的焦点和兴奋点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即德育工作的整体化创新、德育工作回归生活研究、德育观念现代化研究、德育工作者专业化研究及从“大德育”走向“小德育”等的研究。这些研究兴奋点客观地展示着我国中小学德育研究的现状和水平。 目前,我们中小学德育研究异常活跃,形形色色的研究实验此起彼伏,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为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总体而言,中小学德育研究的形势令人振奋,研究问题日益集中,研究焦点正在形成。实际上,这些研究焦点就客观地展示着我国中小学德育研究的现状和水平。 一、德育工作的整体化创新 受全球化、信息化、价值多元化等社会思潮的冲击,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正朝着四面开花、各放异彩、不拘一格的方向发展,各种德育理论与实践层出不穷,相继呈现,不断丰富着我国中小学德育的研究领域。从德育理念上来看,德育体验论、对话德育论、交往德育理论、生活德育论、德性论等各领风骚,为德育工作者提供了丰厚的观念智囊;从德育实践上来看,网络德育、生态道德教育、校本德育、叙事德育、活动德育、欣赏型德育等都是德育工作者创造出来的德育实践样式。由此可以说,我国的德育理论深化了,德育实践丰富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视野与思路拓宽了。然而,与之并行不悖的是,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离心”倾向日益明显,到底什么样的德育形态最适合我国中小学的需要开始成为令所有德育工作者头疼的问题。如若对该问题给不出一个科学的答案,德育工作者极有可能在这五彩缤纷的德育理论面前无所适从、乱了阵脚。所以,在吸收、统整、综合所有德育理论形态与实践样式的优势和智慧的基础上对德育工作进行综合创新、整体转换,就成为摆在我国德育研究者面前的一个关键问题。进而言之,这种“整体化创新”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以德育工作为中心对各种德育理论进行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学校校情的德育思路;以学生品德形成与发展为纽带来协调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培育学生应对特定社会境遇、道德问题的道德智慧;以学校德育工作为线索来协调社会德育、家庭德育、网络德育,构建立体交叉、合力最大的德育网络,为学生品德的发展建立一条高速公路等等。这些工作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德育工作者与教育者思考的重点问题。 二、德育工作要回归生活

中小学德育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中小学德育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中小学德育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我工委组成调研组在区人大常委会王华杰副主任带领下,于xx月初至xx月中旬,深入部分中小 学校,通过听取汇报、座谈交流、实地察看,以及召开不同层面的 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区中小学德育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期间,还 赴平湖市、长兴县、常州市武进区考察取经。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区中小学基本情况 全区现有小学20所,初中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含民工 子女学校xx所),完中2所,高中xx所,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xxxx所。在校生26592名,其中在校小学生xx7779名,初中生 7xx2xx名,普高生xxxx89名。 全区共有在职教职工2xx名,专任教师2089名,拥有中学高级(包括小中高)职称xx7xx名、省特级教师xx名、省级“双名”培 养对象7名、市级工作室挂牌名师6名、区名校长名教师7xx名、 区级名师工作室导师xxxx名、区级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296名。我区教师教育教学成果获奖数居全市前列,每年都有省级以上奖项 xx00多项。 二、我区德育工作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区政府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努力把握中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育人规律,始终坚持中央及省委关于加强未 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要求,积极贯彻落实全省中小学育人工 作座谈会和德育工作大会精神,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组织建设不断加强

区委区政府成立了由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和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的全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 与协调,统筹宣传、教育、文化、文明、公安、民政、司法、团委、妇联等各部门力量,以联席会议等形式,及时研究分析中小学德育 工作面临的形势,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共同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 的全面开展。 各中小学校都建立了以书记、校长负主责,以政教处、团委、团支部、少先队大队部为主管,以班主任为骨干的德育工作队伍。区 教育局和各中小学校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把学校教学工作与育人 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同部署、同落实,确保了德育工作的有效 开展。 (二)主题教育不断深化 近年来,全区中小学校始终围绕“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时代主流宣传的热点,以“每年一主线,每月一主题,一 题一展示”等形式开展活动。通过“创文明校园做文明使者”、 “核心价值我践行”等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倡导孝敬父母、尊重师长、诚实守信、帮助同学,让学生心中有爱、心中有责,懂得友善、学会尊重,珍爱生命、乐观生活。各学校结合校情、学情,卓 有成效地开展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活动,切实增强了中小学德育 工作的时代性、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师德建设不断推进 三、当前我区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研认为,目前我区中小学的常态化德育工作虽有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和改进的问题。 (一)重智轻德的片面认识依然存在 一是全社会对中小学德育作为终身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不足,“重学校、轻自教,重知识、轻德行”的现象仍然存在。二是部分 家长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认识上有误区,在应试教育普遍盛行的时下,许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较为严重,只追求升入重点学校,

中职学校学生德育评价体系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915655345.html, 中职学校学生德育评价体系建设 作者:张斯童 来源:《成长》2020年第02期 摘要: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建设是更好的实现“立德树人”人才培养宗旨的重要实践。为了培养出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合格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探索出一条符合生情、校情和社情的德育评价的新路子,笔者建议首先要构筑出来学校德育评价体系的空间模块和评价指标清单,其次要进行发展性德育评价体系和网络评价體系的建设。通过对德育评价体系的空间化、发展性和网络化的改造,真正使德育评价体系能有效反映学生的德育水平,有效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德育评价体系;发展性评价;德育空间 德育工作是一个学校育人成才的重要工作内容,是中职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内涵要求。这其中德育评价就是对德育工作的成效的自我检验,同时也对德育工作起着引导作用。科学、客观、公正、适用的评价模式能够正确引领德育工作,有利于培养中职学生的良好品德,形成正确价值观。一个良好的德育评价体系一是要尽可能的准确反映出评价主体的德育水平,做到评价具有信度和效度;二是要体现出发展性培养学生的价值理念。 1 本校德育评价的基本情况 天津市静海区成人职业教育中心是天津市静海区内唯一一所职业类院校,从事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适合静海地区行业和企业发展的复合型技术类人才。立德树人、以德为先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各级别院校提出来的人才培养的总要求。因此德育培养工作和德育评价体系建设是我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德育培养工作和德育评价体系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目前我校德育评价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以班主任、任课教师为主体的德育打分体系和德育评语等。德育分数体系中包含了加减分数项目。德育加分项目主要为参与学校和班集体建设和获得校级、区级和市级奖励等。减分项目主要涉及学生违反学校班级等有关规定内容。二是特色德育评价活动,我校每一周都会有“大值周”活动,每一个班集体都要担任一周的德育值周任务,负责全校的礼仪和纪律检查;三是学生实习阶段的德育评价反馈,主要是由学生实习的所在单位和从事实习生管理和引导的工作人员给出相应的评价反馈。 2 本校德育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综合考量我校的德育评价体系工作后,我校的德育评价体系工作仍旧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德育评价理念较为落后,没有树立学生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对于学生整体纵贯的德育发展评价体系没有形成。二是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缺乏。尤其是在学生的实习阶段的德育评价,更多的来源于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个人印象,没有统一标注化的指标作为参考。三是评价内容局限片面。我校仍然沿袭每学期写操行评语的传统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评价,较为注重学生政治理论

学校德育工作评价制度

学校德育工作考评制度 一、校长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对德育工作有直接的领导作用。在具体工作中要抓好以下五条工作主线: 1、校长——教导处——学科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主渠道工作主线; 2、校长——政教处——班主任为主体的德育工作主线; 3、校长——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班主任为主体的法制教育工作主线; 4、校长——党支部——少先队为主体的自我教育活动主线; 5、学校——家庭——社区为主体的三结合教育工作主线。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机制。 二、校长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办学思想,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实效”的基本观念。校长每学期至少主持召开1次全校德育工作专题会议,2次相关部门德育工作领导会议,协调研究、总结布置不同阶段的学校德育工作。要重视计划调控,强化制度与档案建设,搞好德育工作的检查和考评。 三、切实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抓好德育骨干教师的培养,加强理论与业务的学习和研究,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德育工作水平和理论研究水平,较好发挥典型教师的榜样引领作用。 四、组织全体教师,通过课内外、校内外的各种教育途径,利用各种德育资源,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全面深入地实施德育系列化工程,较好完成德育目标和任务,逐步形成良好的校风,彰显学校德育的魅力与特色。 全员负责制度 一、全体教职员工都是德育工作者,都要在不同的岗位上担负起育人的职责,围绕学校德育工作中心开展工作。 二、学校每位教职员工要认真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行为十不准》,要本着服务育人的原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尊重家长,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以人民教师的模范言行影响和教育学生。 三、每位教师都要重视课堂德育,要学会尊重、欣赏学生,要学会讲规范的课堂道德用语,认真挖掘每一堂课、每一个活动中的德育因素,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每学年至少组织一次学科德育渗透优秀课评比观摩活动。 四、每位教师要主动与“三生”结成帮教对子,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

论文―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杨立公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工作中与新课程理念不相适应的观念和现象也渐渐凸现:学生的自主、平等、法制、民主意识显著增强,传统的高压式控制性教育手段不再灵验;学生的人格需求和个性发展呼唤尊重和关注,传统的被管理受监督的地位正在动摇;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日益多元化,活动范围日益扩大,传统的一元化封闭式教育方式已被打破……面对新课程带来的挑战,德育如何应对,并采取有效措施主动适应,很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究。 现就针对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 现状一:重“智”轻“德”。对于学校管理者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不难,难在真正从行动上重视起来。学校天天讲要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大力抓好素质教育。而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德育教育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是以减少德育课程、挤占德育教育时间为代价。有些学校迫于社会压力,片面追求升学率,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现象,德育工作得不到落实,使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仍然是一种不争的事实。 现状二:课程的育人功效被忽视。无论是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还是初高中的《思想品德》,都没有发挥出它们实施德育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 现状三:德育重管理,轻人格养成。德育的本质是灵魂的教育,它不仅塑造人规范的行为,还要培养其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灵魂。现在德育工作明显的不足就是把主要精力放在规范行为和校规校纪的教育,通过校、级、班、组层层管理,把学生置于这张无形的网中,不出乱子即可。这种满足于抓外部行为而忽视深层思想情感培养,使德育成了单纯的行为训练,长期以往,将会使德育生命力日趋萎缩。 现状四:.德育内容滞后,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相脱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商品经济的发展,竞争机制的广泛引进,使得社会生活更

2020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2020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德育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对于小学而言,德育教育就是学校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下面是第一为大家的20xx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供大家分享。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精神、 ___理论、“ ___”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社会要求与学生发展需要为契机,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教育活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生理、心理素质。加强学校德育的科学研究,努力探索新形势下中学德育工作的新路子,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而努力。 二、德育内容、形式与实施途径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

主义思想觉悟,并为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必须坚持德育首位的思想,把德育当作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首要任务来抓,坚持常规教育、专题教育、系列教育相结合,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心理健康教育为保证,社会实践教育为辅助,开辟多种德育途径,使学校德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㈠常规教育 1、认真贯彻和落实《国旗法》,坚持每周星期一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结合形势教育、传统节日、纪念日及学校大事等,安排好国旗下爱国主义教育系列讲话内容。 2、加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守则》、《规范》和《学生一日常规》。 3、继续推行校园文明礼仪监督岗值勤制度,让学生干部参与校园管理,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锻炼的能力。 4、组织“校园巡摄”活动,用影像真实记录校园内发生的好人好事和不良现象,并利用闭路电视、宣传画廊进行宣传和曝光,弘扬正气,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构建学校德育管理与评价体系的实验报告文档2篇

构建学校德育管理与评价体系的实验报告文档2篇 The experimental report document of constructing scho ol moral 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编订:JinTai College

构建学校德育管理与评价体系的实验报告文档2篇 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构建学校德育管理与评价体系的实验报告文档 2、篇章2:构建学校德育管理与评价体系的实验报告文档 篇章1:构建学校德育管理与评价体系的实验报告文档(一)xx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可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研究和构建学校德育评价体系,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二)坚持以德育为首,是关系到学校办学方向的大问题。但长期以来,对德育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在实际工作中德育工作是个软任务、软指标3缺乏严格的考评和具体、规范的衡量标准。在德育管理与评价中,抽象的多,具体的少;要求的多,可操作的少;定性的多,定量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少,德育的实效性差。 (三)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存在着等上级安排计划的多,自己主动设计开展的少;发现问题被动补偿性教育多,发挥德育主导作用少;零打碎敲的教育多,系列养成教育少等问题。在德育养成上形不成教育系列,建立不起实质性的教育评价管理网络。在时间、空间、人力和物力上得不到强有力的衔接和保证,不利于调动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四)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竞争日益激烈。育人的质量决定着学校的命运,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办好学校的硬任务。 以上各点都说明如何发挥德育评价的功能,构建学校德育管理与评价体系,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 二、实验内容及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