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诵读方法

合集下载

国学诵读文档

国学诵读文档

国学诵读国学诵读是指通过朗读国学经典著作、传统文化经典等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历史故事等内容进行传承和弘扬的一种文化活动。

国学诵读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个人的修养和文化素养。

本文将介绍国学诵读的意义、方法以及一些经典著作的推荐。

国学诵读的意义国学诵读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和弘扬的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国学诵读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通过朗读经典著作,人们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深刻思想和哲学智慧。

这些著作涵盖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通过诵读可以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

其次,国学诵读可以帮助人们提升个人的修养和文化素养。

国学诵读是一种对语言的训练和艺术的表达,通过朗读经典著作,人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口才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国学诵读也需要一定的艺术感和修养,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此外,国学诵读还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和经典著作。

通过国学诵读,我们可以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并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中国传统文化。

国学诵读的方法国学诵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国学诵读方法。

1. 个人诵读个人诵读是最简单也是最常见的国学诵读方法。

通过个人诵读,人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经典著作进行朗读。

这可以在家里或自己的角落中进行,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个人诵读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思考和感悟。

2. 小组朗读小组朗读是一种集体参与的国学诵读活动。

可以组织家庭成员、朋友或同事一起进行小组朗读。

通过小组朗读,人们可以进行交流、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小组朗读也可以组织一些专业的国学诵读团队,进行公共演出或表演。

3. 网络诵读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诵读也成为一种流行的国学诵读方式。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如音频分享网站、视频分享网站等,上传自己的国学诵读作品,与广大网友进行交流和分享。

《道德经》初步学习方法

《道德经》初步学习方法

《道德经》初步学习方法一一、老子所著《道德经》,既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文本载体之一,也是被翻译成外文版本和语种最多的中国典籍,在世界上广为流传,被公认为人类文明的杰出成果。

古往今来,无数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宗教家乃至普通老百姓,纷纷从《道德经》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

然而,人类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严峻的困境。

以尊道贵德、崇尚自然为宗旨的《道德经》,倡导抱朴守真的人生态度、清静恬淡的精神境界、崇俭抑奢的生活信条、和光同尘的处世方式、身重于物的价值取向、天人和谐的生态观念,并高扬“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的生存智慧。

《道德经》的思想,对于现代人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二、《道德经》内容虽多,若以通读的方式初学者恐难一时掌握其要领.不如先选其精要篇章,先易后难,每日反复诵读,已达到修身养性、增智开慧之人生目的。

三、新学友可从以下四课基础课开始诵读《道德经》四课基诵读视频/u19/v_NTk4MTA3OTI.html 建议大家把下面四课抄在纸上背诵.第十课为道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第十一课天道不出户以知天下,不窥牖以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第十二课治国古之善,为「道」者。

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知治国,国之贼。

不以知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其式,常知其式,是谓「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

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四十二课不知知之不知,上。

不知知之,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四、在学习中如有问题,可加QQ群道德园地126596274 深入学习。

道德经典书目诵读方案

道德经典书目诵读方案

墨子曾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少儿时期的文化启蒙将决定人一生的精神价值取向。

因此,学校应为学生提供美好的母语营养,用琅琅书声为他们构筑一个温馨、实在的成长环境。

现根据区教育局“弘扬人文精神、诵读道德经典、争做道德新人”活动要求,结合本校实际,特制订以下诵读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的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而道德经典是历史长河中经过激流冲刷而格外璀璨的珠玉。

我校旨在通过诵读道德经典,加强优秀文化熏陶,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培植民族精神,建构正确的人生信念,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活动步骤第一阶段:宣传发动。

2007年9月—10月,学校通过教师会、班会、给家长写信等形式宣讲传统道德文化精神的现实意义并按区教育局的部署,制订实施方案,理清工作思路,设计活动载体。

第二阶段:诵读实践。

2007年11月开始,各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实践,开展诵读系列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更多学生能主动亲近经典诗文。

第三阶段:巩固提高。

2008年4月起,不定期地举办全校性的诵读比赛,巩固取得的成果,积极组织道德经典诵读研讨会,交流经验。

参与区活动成果展示,推动道德经典诵读活动深入开展。

三、具体实施要求1、实施对象。

全校一至六年级学生都要参加道德经典诵读活动,语文教师作为经典诵读的主要实施者,其他任课教师共同参与。

学校建立经典诵读领导小组,形成具体组织实施的工作网络,具体名单如下:(略)下设诵读指导小组:(略)2、内容选择。

以《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等蒙学经典与古诗词为重点,配以儿童诗、对韵、名言警句、寓言故事等内容的学习。

内容的选择上要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原则,充分参考《日有所诵》、《六小经合璧》、《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等资料。

各年级段要制订必读内容与选读内容目录。

3、诵读要求。

对学生原则上采用“素读”方式,以记忆为主、不求甚解。

道德经全文注音版经典诵读

道德经全文注音版经典诵读

《道德经》全文注音版第一章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着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jiào)。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

皆知善,此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低之相呈也,音声之相和也,前后之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第三章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稳定。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使夫知者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又弗盈也。

渊呵,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疑五十六章错简混入)。

湛呵,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也,象帝之先。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此句独立,后世并入此章。

)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龠(yuè)欤?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第六章浴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mián)绵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不以其无私欤?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又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天,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若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也。

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

富贵而骄,自遗咎也。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抟(tuán)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修除玄监,能无疵乎?爱民活国,能毋以智乎?天门启合,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

是谓玄德。

第十一章三十辐同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也。

《道德经》儿童诵读带拼音+解释教学提纲

《道德经》儿童诵读带拼音+解释教学提纲

道德经《老子》第一章dào 道kě可dào道,fēi非c hánɡ常dào道。

mínɡ名kě可mínɡ名,fēi非c hánɡ常mínɡ名。

wú无mínɡ名t iān天dì地z hī之s hǐ始;yǒu有mínɡ名wàn万wù物z hī之mǔ母。

ɡù故c hánɡ常wú无,yù欲yǐ以ɡuān观qí其m iào妙;c hánɡ常yǒu有,yù欲yǐ以ɡuān 观qí其j iǎo徼。

cǐ此l iǎnɡ两z hě者,tónɡ同c hū出ér而yì异mínɡ名,tónɡ同wèi谓z hī之x uán玄。

x uán 玄z hī之yòu又x uán玄,z hònɡ众m iào妙z hī之mén门。

【解释】道,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叫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名。

无,是天地原始的名字;有,是产生万物的名字。

所以常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奥妙。

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运行。

这两者是同一个来源,只是名称不同。

都可说是含义深远。

深远再深远,就是一切奥妙的总门。

《老子》第二章t iān 天x ià下j iē皆z hī知měi美z hī之wéi为měi美,sī斯è恶yǐ已。

j iē皆z hī知s hàn 善z hī之wéi为s hàn善,sī斯bú不s hàn善yǐ已。

yǒu 有wú无x iānɡ相s hēnɡ生,nán难yì易x iānɡ相c hénɡ成,c hánɡ长d uǎn短x iānɡ相xínɡ形,ɡāo 高x ià下x iānɡ相yínɡ盈,yīn音s hēnɡ声x iānɡ相hé和,q ián前hòu后x iānɡ相s uí随。

道德经诵读方法

道德经诵读方法

《道德经》颂读方法——五字诀(作者:熊春锦〈厚金〉)《道德经》是修者的一项重要内容。

但是古往今来修证《道德经》形成了一种教条方式以后也就诞生了科仪派,科仪派当中重要的方法就是诵念经文,但是这种诵念方法只是掌握了理形科学的内容,而理炁科学的内容就失传了。

理炁科学退入山林,在社会上消失了。

所以普通的颂读方法,解读《道德经》和其他经文的方法,常常难以真正的造就真人,难以造就圣人,甚至连贤人也难以造就。

所以掌握好这个颂经心诀,合理的去采用诵念的方法,也是通真的一个路径。

当然主要是“修”。

修“道德”,修“心灵”,心性修持大道生。

这个原则、这个前提不能丢。

在颂经的过程当中首先是一个“恭”字。

这个“恭”字可以说是与启动经文当中的光、经文当中的理,与经文当中的场相连接的、必须不可离开的一种状态。

这个“恭”是指的“心恭”,“身恭”,“恭敬”的“恭”,没有这个“恭敬”之心,没有这个敬畏、处下之心,就无法连通道德的能量场。

这个“恭”还包涵了一种清静,身心的清静,要将自己的心身调节到一种清静的状态、空明的状态,这种状态才能成悟,才能相溶,才能接受,才能展开。

因为在颂念的过程当中只有将心这个道德场、身这个道德场,都调节到接近《道德经》的场性,实现这个“恭”,才能打开这个门。

所以说这个“恭”字,不仅仅只是在心灵上的一种“恭敬”心,而且还含有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心身清静,使之符合《道德经》的纯洁、圣洁状态。

有时候我们在前边先把内部清理清理,三调用一用,也是为了更好的达到这个“恭”,达到这个“静”。

身心的这个内环境状态清理干净,打扫一番,这样在念“太上心头坐”的时候才能坐得进去。

没有恭敬心,没有清静身,没有干净的心,这个“太上心头坐”能坐得了吗?——坐不了,观不出来。

“恭”,她需要相应的状态,相应的环境才能出现,虽然说每个人体内都有太上,都有佛,但是被尘埃、污垢包裹住了,封闭住了,出不来,所以就需要扫尘。

有几个人能够达到六祖慧能的那种心修水平呢?没有,绝大部分人都是神秀的水平。

快速背诵《道德经》的方法您想知道吗?

快速背诵《道德经》的方法您想知道吗?

【导语】很多国学宝典都是⾮常有价值的我们⼀定要去学习,可是很多⼈觉得背诵古⽂特别难,今天©⽆忧考⽹就以《道德经》为例,给⼤家分享⼀篇——快速背诵《道德经》的⽅法,欢迎阅读! 如何记忆?分⼏步记忆?记忆都⽤到什么?如何安排记忆时间?如何进⾏复习? 第⼀,准备记忆⼯具。

说到⼯具,很多⼈就会问?“记忆还要⼯具?”---是的,所谓公寓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有了好的⼯具,就能让我们在记忆的过程中做到轻松、⾼效、快乐、事半功倍! 这套⼯具就是------记忆的⽅法! ⽅法都是什么呢?(图像记忆+思维导图)编码、关联、定桩以及最终形成图景 1,数字代码。

例:1--蜡烛;34--三丝;38--妇⼥。

2,字头歌诀法。

例:每章只记每句话的头⼀个字,然后将这些字编成⼀个故事。

3,地点。

例:找到很多地点,这样的地点要500多个。

找地点的⽅法:熟悉,清晰,不能动,有特点。

找地点的规则: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到外。

有⼀定的顺序。

4,记忆开始前,通读要记忆的这章,整体感知。

然后参照解释加以理解。

再次开始记忆,将没句话分别于地点创造连接,然后将每⼀章于当页连接,回忆的时候先想地点,在想发⽣的连接内容,从⽽记忆全⽂。

5,记忆⼀遍后,给⾃⼰规定时间,然后还原原⽂,在还原的过程中切记哪⾥没还原标准,哪⾥模糊,哪⾥全部还原。

之后规定限定时间进⾏模糊和没有全部还原的进⾏计时还原。

6,进⾏⾼效复习。

复习要有阶段性,要将九九⼋⼗⼀章,分成⼏部分进⾏复习,这样不会再复习的过程中感觉很累。

刚开始背完的时候,基本上是每天都要复习⼀遍,这样⼀个星期下来后,没周复习2遍,⼀个⽉后,每个⽉复习两遍,之后就⼀直这样坚持下去。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现。

《道德经》⼀书是中国⼏千年历的最为经典的⼈⽣、企业、国家、世界的价值观和很多⽅⾯的体现、结晶。

所以读懂它是⾮常必要的。

关于《道德经》的经典之处,我会在其他⽇志中⼀⼀体现出来。

这⾥就不过多的介绍。

道德讲堂-道德经经典诵读

道德讲堂-道德经经典诵读

第八章
夫 唯 不 争 , 故 无 尤 。
动 善 时 。 言 善 信 , 政 善 治 , 事 善 能 , 居 善 地 , 心 善 渊 , 与 善 仁 , 处 众 人 之 所 恶 , 故 几 于 道 。 水 善 利 万 物 而 不 争 , 上 善 若 水 ,
第章
夫 唯 弗 居 , 是 以 不 去 。 不 有 , 为 而 不 恃 , 功 成 而 弗 居 。 之 教 , 万 物 作 焉 而 不 辞 , 生 而 是 以 圣 人 处 无 为 之 事 , 行 不 言 前 后 相 随 。 相 较 , 高 下 相 倾 , 音 声 相 和 , 故 有 无 相 生 , 难 易 相 成 , 长 短 皆 知 善 之 为 善 , 斯 不 善 已 。 天 下 皆 知 美 之 为 美 , 斯 恶 已 ;
第二十七章
虽 智 大 迷 , 是 谓 要 妙 。 不 贵 其 师 , 不 爱 其 资 , 不 善 人 者 , 善 人 之 资 。 故 善 人 者 , 不 善 人 之 师 ; 是 谓 袭 明 。 常 善 救 物 , 故 无 弃 物 。 是 以 圣 人 常 善 救 人 , 故 无 弃 人 ; 不 可 开 , 善 结 无 绳 约 而 不 可 解 。 善 数 不 用 筹 策 , 善 闭 无 关 楗 而 善 行 无 辙 迹 , 善 言 无 瑕 谪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经》颂读方法——五字诀(作者:熊春锦〈厚金〉)《道德经》是修者的一项重要内容。

但是古往今来修证《道德经》形成了一种教条方式以后也就诞生了科仪派,科仪派当中重要的方法就是诵念经文,但是这种诵念方法只是掌握了理形科学的内容,而理炁科学的内容就失传了。

理炁科学退入山林,在社会上消失了。

所以普通的颂读方法,解读《道德经》和其他经文的方法,常常难以真正的造就真人,难以造就圣人,甚至连贤人也难以造就。

所以掌握好这个颂经心诀,合理的去采用诵念的方法,也是通真的一个路径。

当然主要是“修”。

修“道德”,修“心灵”,心性修持大道生。

这个原则、这个前提不能丢。

在颂经的过程当中首先是一个“恭”字。

这个“恭”字可以说是与启动经文当中的光、经文当中的理,与经文当中的场相连接的、必须不可离开的一种状态。

这个“恭”是指的“心恭”,“身恭”,“恭敬”的“恭”,没有这个“恭敬”之心,没有这个敬畏、处下之心,就无法连通道德的能量场。

这个“恭”还包涵了一种清静,身心的清静,要将自己的心身调节到一种清静的状态、空明的状态,这种状态才能成悟,才能相溶,才能接受,才能展开。

因为在颂念的过程当中只有将心这个道德场、身这个道德场,都调节到接近《道德经》的场性,实现这个“恭”,才能打开这个门。

所以说这个“恭”字,不仅仅只是在心灵上的一种“恭敬”心,而且还含有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心身清静,使之符合《道德经》的纯洁、圣洁状态。

有时候我们在前边先把内部清理清理,三调用一用,也是为了更好的达到这个“恭”,达到这个“静”。

身心的这个内环境状态清理干净,打扫一番,这样在念“太上心头坐”的时候才能坐得进去。

没有恭敬心,没有清静身,没有干净的心,这个“太上心头坐”能坐得了吗?——坐不了,观不出来。

“恭”,她需要相应的状态,相应的环境才能出现,虽然说每个人体内都有太上,都有佛,但是被尘埃、污垢包裹住了,封闭住了,出不来,所以就需要扫尘。

有几个人能够达到六祖慧能的那种心修水平呢?没有,绝大部分人都是神秀的水平。

所以还是要炼己,要扫尘,要勤拂拭,调节到那种状态,内环境之中,所以要用好这个“恭”。

这个“恭”实际上是通过修心炼己来达到一种恭敬,调节自己的私欲、私心,从有为调节到接近无为的状态,从太极图的边缘调整到接近太极图的中央的状态。

整体把握住身、心的双调整,才能建立起与《道德经》所阐述的场性和其他经文所阐述的场性接近的一种状态。

当这个调整完了以后我们才能说心即《道德经》,身即道德场。

心中有了《道德经》再颂起来那不就相应了吗?身即道德场,那么《道德经》的能量不就存在了吗?那么“太上心头坐”不就很自然的出现了吗?离开了炼己,调节心和身的前提,这个“恭”是盲目的“恭”,是虚“恭”,是假“恭”,这叫不恭不敬。

因为我们生活在三维空间,对多维空间的洁净、神圣,那种非常的圣洁的感悟太少太少,认为高维空间的东西也像我们这个空间脏兮兮的,什么东西拿过来都可以吃,可以喝。

其实是错误的。

在高维空间的任何能量和物质与我们有为世界的物质在很多方面是格格不入的,是难以相容的。

你不将内部的、心灵当中的、身心当中的垃圾和渣滓主动的清理掉,这些能量和物质难以进入我们的内环境,就是摆在面前你也吸收不动、消化不了。

其实这是很简单的一种现象。

就像我们在泥巴地里干了活,双手脏兮兮的一样,拿一块蛋糕来,非常干净、洁白的蛋糕送到你面前了,都会自觉不自觉的去把手弄一弄、拍一拍才把这块蛋糕接过来。

当认真时,吃之前肯定要先洗洗手。

道理是相通的。

所以这个“恭”的实践不要把她小看了,她是一把钥匙,是每一部经文的钥匙。

没有这个“恭”字难以打开任何经文的门户。

不在这个“恭”的统领之下把身心调节到符合经文的场性状态,那么也难以进入其中,难以承载其中的能量。

当然在“恭”上面可以更加广泛的展开来讲。

所需要做到的内容的确太多。

但是证道不离“心”、“身”两个字。

也就在“心”和“身”这两个字上面放下有为,树立无为,放下有欲,树立无欲,就这么简单,几个字就概括了。

但去实践是一个滴水穿石的功夫。

通过这个“恭”,我们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好了,能够接近无为,即已接近徼,接近太极图的中央,真心都出现在这种状态,而心的欲念又调节到了与高维空间连通的允许值的水平之内,在这样的状态下那么这个“恭”才算是掌握了,并且调节好了,那么打开任何经文的场性之门也就容易实践和出现。

所以这个“恭”字放在“恭”、“熟”、“忘”、“合”、“灵”五个字的首位,她的确是首要的,是一把钥匙。

第二个字是“熟”。

颂经文一定要读熟、念熟、诵熟。

这个“熟”里面还有个“寻声”和“找音”的问题,也是一种技术。

当然前面的“熟”,记熟了,念熟了,诵熟了之后你才能“寻声找音”。

但是在边记边熟的过程当中也同样要注意“寻声”,找准“音”。

因为颂经不是一般的技术,这个“熟”里面是一个特殊的技术。

我们的声从哪儿来,是从我们的嘴,口腔,舌头的运动,口腔气流的震荡来。

那么发什么声又出自于哪里呢?出自于大脑。

是因为我们的神处在工作状态,他就在办公室里指挥着。

但是心能不能直接的颂呢?不能直接的颂。

他是通过这种后天的颂而相应。

当你注意到了其中的天人密秘的时候,反观到心的时候就出现了“音”,叫“心音”。

它与天合音在胸腔里边震荡就产生一股股的热流,再产生一种波,既震荡了自己,也震荡了身外的场。

它不断的扩大,散发出来,而不是像普通的说话,只是口腔里面说而心里面没有相印。

在“熟”的基础之上我们要注意“寻声找音”,这个“寻声”是指我们在颂念某一段经文的时候,或者整篇经文的时候你关注一下你的大脑,关注一下你的口腔,舌头的运动,注意她产生的这个“音”、“声”。

这个声是它发出来的。

那么要找“音”,这个“音”是什么呢?是一种震荡,它能聚合我们体内变化的一种波,叫“音波”,或者叫“声波”。

有的字的音我们发的时候,你不寻找的时候它这个震荡产生不了,是从口里面直来直去,因为要引起内环境的共鸣。

《道德经》为什么要说“音声相合”呀,这个“合”字可是太重要了!这个“合”字可以说是颂经的人天密秘之一。

这个波的震荡是一种相溶、相会,是彼此不分,这样才能形成最好的音乐、乐曲、颂之声。

要把她整体的结合起来想,要主动去寻,主动去找。

有的人颂的时候就是第三声不行还非得要用第四声,有的人用第四声不行还非得用第一声,每个字基本上是四种音我们要找准它。

哪一种发音方式容易产生震荡,我们就找出来那个音加以科学的、合理的应用。

那么文字当中哪一字对自己作用最强你就把握好那一个字。

当然,每一段文章里面每一字都会引起或强或弱的震荡,但是毕竟有主有次,而且我们这个“音”,能够引起声频震荡的这个“音”,也存在着某些字先出来,某些字后出来的现象和状态。

那么你连主要的、先出来的这一个都没有抓住,你怎么使后面还没有出来的突然展开出得来呢?其实有时候我们就是当面错过,没有发现,非得量级很强的时候你才感觉到。

“噢”,这个字震荡了心灵,这是我的真音,找着了!但是为什么不能主动去找呢?主动去找不就事半功倍了吗。

所以这个“寻声找音”是在“熟”的基础上的一种深化,非常的重要。

这个过程不论是我们自己在念颂,还是在跟读的过程当中都要注意在记熟、念熟、诵熟、背熟了的基础之上主动的去寻声找音,众妙之门的天音、音符。

当然,这还是要大家重视“徼”,没有“徼”哪能抓住妙呢。

有的人在那里念了,念出名堂了没有?没有。

有的人跟我汇报说,老师,我念了一百零八遍了,《地藏经》我已经念了半年了,不知道怎么样。

他反而问我不知道怎么样,不知道效果如何。

为什么要问我呢,为什么不问自己呢?为什么有的同学只念了一个来月,甚至从学习了《道德经》以后只念了几天就找着了天音,找着了心音,进入了众妙之门呢。

差距在哪里,思悟了没有?光是羡慕人家是不行。

《道德经》的实践就是要落实到每个人的心里,每个人的身中。

看到人家的进步,看到人家的神奇,那是别人,那是别人的道,别人的德,不是我们自己的。

我们自己的德要自己放下心来在身内环境当中去务实求证,光睁着眼睛看外边不行,光竖着耳朵听外面也不行。

你的垂帘内观,你的闭耳内听,去掌握自己的声,寻自己的音,这样才能与别的进步快的人相比美,这不就近了吗?找着了你就相近了,这是技术,是方法,必须要掌握。

掌握了这些技术和方法,要思索,要有悟性,而不要仅仅执着于我颂了多少遍。

告诉你们,真正具有心音的人哪怕一声佛号,哪怕一声经咒,足以惊天动地,胜过于一般普通的人颂一万遍经文!为什么呢?他通过他的音,他的真声、真音开启的是高维空间的场,调动的是高维空间的能量,道光德能产生的作用远胜于我们“无恭无敬”、不“熟”状态下,没有找到“真声真音”状态下转来转去颂多少日子颂的效果。

颂的遍数多其实也只是一种督促,是一种自我鞭策。

在没有进入那种状态之前必须要遵循这个遍数,用这个遍数去敲开你寻找“真声”、“真音”的门户。

但是你老抱着遍数不放,而不主动的去“寻声找音”,难道一辈子就老死在念颂的遍数之中吗?这种状态也就太可怜了,也就是跟世人无异。

与某些道观、佛庙里面那种状态没有差别了。

不要忘记我们这是在实践《道德经》啊,而不是单纯表面的模仿!是进行性命再造的大工程。

为什么要舍本求末呢?为什么总是只是抱着树枝不肯放弃而不能登上树干呢?为什么不去探根寻祖呢?从某些人执着的颂念经文的情况也可以看到很多的同学是理不通啊!道理还没有搞通,主次都还没有掌握,太执着了。

执着于一点不及其余,陷在阴阳里面跳不出来呀。

说心修无极说了多少年了,这个心就是陷在“阳”里面或者陷在“阴”里面出不来。

因为他不认识阴阳,不认得为无为,不能具体实践,不能具体对每一件事在心里面分析。

这个知白守黑停留在嘴上,而没有在实践当中负诸于行动,所以他的心始终不是白就是黑,不是黑就是白,他无法达到无极的状态,无法达到无为的心态。

蹉跎的是什么,蹉跎的是在太极阴阳当中,迷失在黑白两相之中,在这样之中浪费时间。

“心无欲”我也强调了多少年了,这不就是“众妙之门”吗?从颂经反馈过来的情况来看都是这种状态,都陷在黑白里面没有出来。

我还没有接到哪一个说在年初布置了化因方法以后能颂出名堂来的。

相反还只是在这个道医天地打开以后,才出来那么六七个真的找准了音,读到了声,通过这个颂达到了“众妙之门”的,这倒是可喜。

从这个事里鉴别、验证出了,我们学习《道德经》、掌握、实践的《道德经》,的确是一部万经之王,是我们打开任何经文宝库大门的重要钥匙。

有了这个钥匙,那么我们再来颂念合音,特别是在掌握了具体的技术和方法,在“恭”、“熟”的前提下,在这个基础之上,找准了“音”,寻准了“声”,那么这个大门对每一个同学都是敞开的。

希望大家先把这两点掌握好。

收藏分享•0•顶•踩下半年学习重点:学习双经----“道德经与修为经”回复引用报告daoyuanren浑圆八段帖子2258积分6095威望408金钱1889贡献66在线时间210 小时注册时间2009-11-6 2#发表于 2009-11-20 11:09 | 只看该作者颂经心诀的第三个字是“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