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短跑专项力量训练

中学生短跑专项力量训练
中学生短跑专项力量训练

浅谈中学生短跑专项力量训练

摘要:力量是田径运动的基础,在全面力量发展的基础上提高速度力量和爆发力是中学生短跑运动员提高速度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中学生生长发育特点进行分析,对中学生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学生力量短跑技术

一、从中学生骨骼、肌肉生长发育特点看中学生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

中学生生长发育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许多特征,生长发育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所采取的训练手段、方法、运动负荷的安排等,如果与其不相适应,不但不能提高训练的水平,而且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给他们的身体带来损害。

1.骨骼的发育特点

(1)儿童年龄时期骨骼系统处于猛长的状态,长得特别快的是上、下肢的管状骨。脊柱高度的生长也处于快速状态。如果在这个年龄阶段,给予肌肉过分的负荷,则会加速骨化的进程,并可能会减慢管状骨向长度方面的发展。

(2)儿童骨骼骨化是不匀衡的。最早结束的是手指(9~11岁),稍迟(10~13岁)为腕、掌骨骨化结束。

(3)11~13岁时,肋骨与胸骨连结在继续。到15~16岁前,这种骨连结才结束。锁骨、肩胛骨的骨化要到20~25岁才完成。(4)儿童骨组织中含有少量矿物盐软骨占有很大的比例,使儿

浅谈力量训练对青少年短跑运动的作用

浅谈力量训练对青少年短跑运动的作用 南陈集中学吕士军 [摘要] 短跑运动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悠久的一项田径运动项目,短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代表一个国家的田径水平,短跑训练方法的艺术和技巧不仅可以推动这项运动的发展,而且可以造就许多世界闻名的短跑巨星。当今短跑训练都更加注重实效性和发挥个人特点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技术,以“速度”和“力量”为核心全面发展和提高身体能力。可见力量训练在短跑训练中具有重要的核心作用,而力量训练表现形式愈来愈多,针对性越来越细则是现代短跑训练的发展趋势之一。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的分析和总结,从短跑运动员的爆发力、反应力量、小肌肉群力量及摆臂等力量训练方面分析,对青少年短跑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有一定促进作用。 1力量训练应遵循的基本原理 1.1顺序性原理 力量训练应先使肌肉结构得到改善,然后再提高肌肉协调的功能。同时,由于人体许多肌肉群间的活动会有一定的交叉影响,在组合力量训练的设计中,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单个力量练习,有目的地发展特定部位地肌肉群,要分清主次,以某个练习为主合理安排力量练习的顺序。 1.2专门性原理 任何专项力量的训练,其中一条最基本的原则是要与专项的用力特点相一致。力量训练中的专门性控制,一是对项目的主要用力部位进行确定,二是对肌肉工作性质的分析和确定。肌肉工作的性质应从两个方面去分析,一是肌肉工作的力学特征,二是肌肉工作时的供能特征。在对两个方面的综合分析后,便可依据这种分析的结果或结论定出项目力量训练的总体方向,然后再依据总体方向的要求,通过力量训练系统内要素结构的特定组合,并通过这种特定的结构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完成对力量训练的专门性控制,以使得专项训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超负荷原理 运动成绩的不断增长,负荷不断增长是其前提条件,这就要求训练负荷不断超过原有负荷。因此,力量训练必须建立在使肌肉承受超负荷的基础之上,超负荷的关键是使力量训练比以前的负荷量要大,但并非过度负荷,即在可控的范围内,训练负荷必须足够大,训练频度必须足够搞,严格遵循负荷——恢复——超量恢复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

排球专项力量训练计划

排球专项力量训练计划 第一周——第三周:发展腰部肌肉群力量训练 1、仰卧元宝收腹 2、仰卧起坐:徒手、负重(如杠铃片) 3、仰卧举腿:无负重、负重、、。 4、悬垂举腿 5、体后屈,训练背肌 6、侧卧体侧屈杠铃提铃 7、肩负杠铃,两腿开立,体前屈 8、双手持杠铃或哑铃,腰绕环。 第四周——第五周:发展下肢肌肉群力量: 1、杠铃负重蹲起:半蹲、全蹲。 2、杠铃负重半蹲静力训练(极限负荷) 3、杠铃负重半蹲接提踵(大负荷以上) 4、杠铃负重半蹲快速提踵(小负荷) 5、负杠铃弓箭步行走。负杠铃左右交替台阶快速上下,小负荷。 6、矮子步行走:要求双手摸脚后跟,行走距离视能力的提高而逐渐增加。 第六周——第九周:发展手臂肌肉群力量 1、俯卧撑或俯卧撑击掌。 2、手倒立(靠墙或不靠墙) 3、手倒立推起。 4、手倒立行走。 5、双人推小车,正反向。 6、哑铃或轻杠铃片练习:快速挺举、连续快速推举、臂绕环、侧平举、前平举加扩胸、肩后臂屈伸、仰卧扩胸、前屈臂。 7、卧推(渐增负荷至极限) 8、挺举(渐增负荷至极限) 第十周——第十一周:发展手指、手腕力量 1、负重(杠铃、哑铃) 2、手持哑铃腕绕环。手指俯卧撑。 3、手指卷重物 第十二周——第十六周:综合性力量训练 1、训练:可通过踢足球等游戏的方式进行训练,从而恢复长时间不训练的队员的体力,为下一步力量训练做好基础,避免因身体长时间不运动导致的硬性伤痛。 2、身负60千克杠铃进行深蹲,8次一组。 3、练习:一人俯卧在桌子上,上半身悬空,另一人按住其下肢,训练者进行后仰背肌练习,20次一组。 4、俯卧撑:初练者十次一组,逐渐增加。

6、平衡桥:50秒一组,逐渐减少至40秒、30秒、30秒、20秒。 7、手握哑铃(较轻)进行上提,练习前臂的肌肉耐力,15次一组。 8、卧推:较轻量,快速,练习前臂爆发力。 9、身负杠铃(适中)半蹲跳,快速,练习起跳爆发力。 上述练习循环做,共做4大组。

青少年运动训练原理与方法

青少年运动训练原理与方法 青少年运动训练原理与方法第一、在不同的素质敏感年龄段发展不同的运动素质人体不同身体素质训练都存在最佳最敏感的年龄段(国外叫“窗口期或“天窗期):5-7岁是练习柔韧、神经反应速度和功能稳定的敏感年龄、8-10岁是技术和精细控制、10-12岁小力量、12-14岁是肌肉收缩速度和空间感觉、13-14岁是心肺机能耐力、14-16岁大力量和爆发力、17-18岁肌肉耐力和专项发展,形成综合素质。 这一规律适合在青少年运动员选材和运动训练中应用。 选材是依据运动员的年龄,在运动员已经大于某些身体素质的敏感年龄时,应重点考量他的这些素质是否已经具备。 因为一旦他不具备,又错过了素质敏感期,就很难通过训练来补上。 运动训练时,根据所训练运动员的年龄,重点训练他的年龄对应的敏感素质,并巩固之前年龄的素质,并结合专项发展相关素质。 第二、孩童时期神经肌肉发育较快,青春发育期最快凡是后天条件反射的形成,就意味着孩童时期要有所体验,开始培养,建立神经肌肉条件反射连接,然后在青春发育期进行巩固练习,形成动作自动化。 因为青春发育期是神经肌肉发育最快最好的时候,形成的动作自动化最稳固。 因此,比较成熟的理念是至少在青春发育期前2年开始学习相关

运动项目(当然越早越好)所需要的动作基础,青春发育期学习并巩固该项目的完整技术并在比赛时灵活运用,形成娴熟的技术和临场自如发挥,然后在青春发育期后加强相关素质,达到肌肉能力和技术的结合,达到运动能力的顶峰。 我国重视的从小抓起的运动项目,如体操、跳水、乒乓球,运动水平一直保持在高位,其原因除了国家重视,更重要的事这些项目的做法事实上符合了这一规律。 第三、“大器晚成规律“大器晚成指的人体的青春发育期开始得相对较晚,延续的时间较长。 这样的人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体验和学习相关项目的动作技术,肌肉和神经的发育起伏相对较小,有更长的时间去巩固动作技术,形成动作自动化。 这样的动作自动化更稳固更持久。 对于那些非周期性的运动项目,特别是球类等,需要在场上灵活运用技术进行创造性应变发挥的运动项目,更需要遵循这种规律,将每一个动作技术都达到“无意识状态的动作自动化,这样在比赛场上才能做到动作技术娴熟、衔接自如、灵活应变。 很多球类项目选材时,往往到小学5-6年级学生甚至初中生中去挑选长得高大,长得结实的孩子,造成了事实上选早熟型的孩子,已经开始发育甚至发育完全定型了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就很难形成动作自动化,更难训练达到“无意识状态的动作自动化,加上有些教练员的强

浅谈中长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教学内容

浅谈中学生中长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摘要:随着现代中长跑运动水平的日益提高,各种模式的训练方法不断更新,中长跑的训练越来越全面,但有关中长跑运动员专门的力量训练谈的很少。本文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和综合分析,以及对我校中长跑运动员多年的力量训练实验和总结,归纳出一个中长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系列,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中长跑,运动员,训练,力量,速度,耐力 一、前言 在中长跑项目中,如800米、1500米、3000米障碍、5000米,其耐力有相当程度是由糖酵解供能所决定的。换句话讲,中长跑项目的专项耐力是以糖酵解即通常所讲的速度耐力为特征。专项的距离越短,无氧代谢及混合代谢训练的比重就越大,对运动员耐乳酸能力的要求就越高。高水平的中长跑比赛,常常在最后20—30米才见分晓,第一名与最后一名差距也不过几秒。这就要求中长跑运动员必须要有良好的冲刺能力,而速度的提高又与力量训练是紧密相连的。中长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不同于其它项目,必须体现其专项特点,才能带来专项耐力的提高。 二、根据能量供应系统制订力量训练计划 1、磷酸原能量系统:时间短,强度大,通常活动时间为6—10秒,依靠ATP(三磷酸腺苷)和CP(磷酸肌酸)供能。可以使用大重量,大强度,每组练习间身体完全恢复的练习手段。 2、乳酸供能系统:主要是运动时间为2—3分钟的项目的供能系统,运动过程中分解葡萄糖或糖元来合成ATP,同时产生乳酸,从而限制了运动能力,乳酸分泌会使肌肉的工作能力下降,兴奋性减弱,导致肌肉酸痛。在训练中应使用中等重量和强度为8—20次的重复练习,每组间隔不完全恢复(30—90秒)。 3、有氧供能系统:以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供能的练习,只要运动强度降低,就没有乳酸生成,练习就可以持续到能量耗尽。在训练中应使用小重量和小强度为20—25次的练习,两组练习间完全恢复。 发展有氧代谢能力是中长跑专项耐力的基础,即使达到相当高的运动水平,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也是不可缺少的,与之相适应的有氧力量训练也是中长跑专项力量训练的基础。发展无氧代谢和混合代谢能力是中长跑专项耐力的核心。当今的训练理念和方法已有了很大的改变,主要表现在无氧代谢和混合代谢的训练比重逐步增加,已达到60%—75%,并有继续加大的趋势,与之相适应的力量训练也应成为中长跑专项力量训练的核心。以上三种训练手段在全年的各个阶段和不同的运动员类型中应有所侧重。 三、采用循环训练 中长跑项目对内脏器官要求很高,而单个练习或几个练习间歇教多的内容,不能引起内脏器官的明显改变,因此需要把多个练习的身体训练内容有机地编排成组,重复练习若干次,以加强对内脏器官刺激,每组练习按照要求间隔休息一定时间。中长跑的身体训练所采用的手段,应在较长的时间中固定下来,不要经常变动。经过几次乃至几十次循环反复的成组练习,使身体需要提高的素质,从量变到质变得到改变。每组的练习内容必须紧密衔接,练习交换的时间应尽力缩短到最小程度。每组间歇4分—5分或心率恢复

体育(心得)之浅谈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

体育论文之浅谈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 前言短跑是田径运动中历史上最悠久,影响最大的项目之一。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在短跑训练中,不断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科学理论,使短跑运动训练的测评方法、监督手段、反馈控制技术、恢复措施等更加科学和精细,从而不断完善了短跑技术,推动了短跑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就现代短跑技术而言,其本质特征应视为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水平运动,其技术发展特点是伸髋和摆动式积极着地。有关短跑运动训练,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等方面的文章,在国内外书刊杂志上颇多,并有许多对短跑训练有益的探讨,提出了许多观点、理论和方法,但就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某些传统观点,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总结,认为有些观点恰恰是阻碍短跑运动水平提高的因素。本人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和就个人在训练实践中的一些方法和经验,对以下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所涉及的方面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旨在为短跑运动中力量训练的科学化,做一些尝试性的工作。1.力量训练的目的及本质力量素质是各项体育运动的源泉,力量与速度的关系最为密切,速度训练离不开力量训练,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可分为基础、专门性力量和专项力量训练,其中的任何一种力量训练又可分为多种,所以短跑力量训练的含义又是广泛的、多层次的。在短跑力量训练中,如果忽视了力量在专项运动中的发挥和利用,那么这种力量训练不但难

以持续有效地提高运动成绩,甚至有可能使之下降。2.速度与力量的关系2.1腿部力量与速度的关系提高短跑速度,几乎总要牵涉到加快步频、增大步长。而加快步频、增大步长的关键就是增强运动员腿部力量。虽然步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天遗传,但是通过训练也是能使其进一步提高的。只有具备了足够的腿部力量,才能为短跑的专业力量,即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打下基础,为提高速度提供前提条件。2.2上肢力量与速度的关系短跑运动员双臂摆动的快慢对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及终点跑冲刺都有很大的影响。正确的摆臂动作,能维持身体的平衡,协调上下肢动作。快速摆臂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加快上肢肌群的力量。2.3躯干力量与速度的关系短跑是以肢体运动为主的运动项目,但也有相当程度的躯干所承受的作用力较大。这个作用力主要来自上部身体的重力及下肢传递的地面反作用力。因此,在短跑训练中通过加强腰腹部力量的训练,对维持中部躯干的稳定性、减少身体晃动意义重大。 3. 适合于短跑力量训练方法3.1提高以髋为轴的下肢摆动力量研究表明,髋关节周围的肌肉不仅是人体内最大的储存能量的环节,也是获得水平位移速度的重要动力来源。尤其在途中跑阶段,由于速度快,支撑时间短,步幅的大小和步频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髋关节的摆动的力量和灵活性,是途中跑阶段的主要发力关节。因此,现代短跑技术十分注重以髋为轴的摆动力量和相应肌群运动的协调性,它是影响跑速的根本因素。传统的短跑技

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

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 南湖小学高洪林 摘要:本文从体能训练的界定、体能特征和体能训练方法等方面,对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进行了阐述,旨在为教练员制订体能训练计划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与实践帮助。 关键词:排球运动员;体能特征;体能训练 当今世界排球技、战术特点是沿着快速、全面、多变的方向发展,一支排球队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做到体能、智能、技术、战术、心理等竞技能力要素的高度协调发展。在以上5个竞技能力要素中,体能是基础,良好的体能将为技、战术的充分发挥提供可能。尤其实行“每球得分制”规则以后,“排球比赛时间缩短,比赛强度和难度提高”[1](P34-38),这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排协从1996年开始在每年全国排球联赛前对参赛的运动员设定了“助跑摸高”、“20s 连续5次助跑摸高”、“6m×16次网下穿越移动”和“800m跑”4项体能测试项目,规定不达标者不得参加比赛。2004年,排协又根据排球运动发展对体能的新要求,取消了“6m×16次网下穿越移动”和“800m跑”,增加“9m×10次移动”和“100m计时跑”。体能测试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各运动队对体能训练的重视力度。无疑,它对促进和提高我国排球运动员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体能训练的界定 运动训练学者把体育运动项目分为体能类项目和技能类项目,体能训练由此引出。所谓体能训练是“指通过科学地施加专门地训练刺激,使运动员有机体在形态、机能和运动素质等方面都产生良性训练适应地训练过程”[2](P90)。 它突出对人体各器官和机能系统的超负荷适应训练,旨在产生机能和心理适应,以达到提高整体运动能力和培养顽强拼搏精神的目的。因此,教练员应深刻认识到高水平排球运动员更须加强体能训练,提高他们各项身体机能,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及内脏器官的机能,使之能适应排球技、战术发展,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延长运动寿命,和防止伤害事故发生等方面的需要。 2 排球运动员体能特征 排球运动属技能类集体对抗性项群中的隔网对抗性项目。笔者认为,排球运动员的体能特征主要表现为:整体力量、弹跳力、专项速度、运动耐力四大因素。 2.1 整体力量

短跑训练论文

姓名:刘井然班级:体训(2)班学号:10313004 对我国社会体育发展过程中问题的思考——关于短跑 前言: 随着现代短跑运动的发展和提高,短跑技术日趋完善,更加符合解剖学、生理学和运动生物力学原理,以最佳的实效性和经济性完成动作。美国短跑名将刘易斯曾说:“百米跑前50米我加速,然后只须放松肌肉,越是放松越快,因此到达终点总是我比任何人快”。可见,短跑放松技术越来越受到世界级运动员的青睐,而且短跑放松技术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研究和运用短跑中的放松技术成为当今短跑技术发展趋势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中外优秀短跑运动员的运动实践证明,在跑动中保持放松协调的能力,可使运动员得到更多的神经单位支配肌肉活动,提高动作频率及跑动能力,发挥运动员尽可能快的速度,取得更好的成绩。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同学跑起来很吃力,全身肌肉始终处于紧张状态:瞪圆眼、咬牙切齿、耸肩、紧握双拳,但成绩却不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主要是因为没有很好地掌握肌肉自然放松技术,它是影响短跑运动成绩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主题: 1、放松跑技术运用现状。例:我国百米优秀运动员在国际大型比赛中,表现出后半程身体过度紧张而引起速度下降这一较大的缺陷,严重影响了运动成绩的提高,因此放松技术越来越被体育科研人员和高级教练员所重视。 2、放松跑技术训练方法的现状。例:在短跑教学和训练中,特别是高水平短跑训练中, 放松技术得到重视,给教学和训练带来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将放松技术上升为理论上的认识,国内只仅仅停留在探讨放松作用、放松功能上;在教学和训练中,教练员用以指导运动员掌握领会放松技术的理论显得匮乏 3、放松技术对掌握技能的影响。例:技能的形成实际是大脑皮层建立新的条件 反射过程,在条件形成的前期由于动作不熟练而出现的肌肉紧张,就会造成动作僵化,不协调,出现多余的动作,动作时机掌握不准,节奏混乱,使泛化过程时间长,分化能力水平低。如果肌肉放松能力强。收缩与放松

浅谈短跑的专项力量训练

引言:短跑是田径运动中历史上最悠久,影响最大地项目之一;短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代表着一个国家地田径水平,短跑训练方法地艺术和技巧不仅可以推动这项运动地发展,而且可以造就许多世界闻名地短跑巨星.有关短跑运动地训练,短跑运动员地力量训练等方面地文章,在国内外书刊杂志上颇多,并有许多有益地探讨,提出了许多观点、理论和方法,但就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地某些传统观点,我却颇难苟同,通过文献资料地分析、总结,认为有些观点恰恰是阻碍我国短跑运动水平提高地因素.鉴于此,我提出有关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面地建议,以期对我国短跑运动基层水平地提高有一定地促进作用.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有关概念地理解,训练地有效方法进行分析、探讨,进而提出对田径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地建议.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分析和讨论 .短跑地特征 短跑项目隶属于体能类项群,从动作结构看是周期性运动,是一高速率地摆动—扒地动作产生最高位移速度地运动项目,其突出特征是创造最高速度.众所周知,短跑项目是以力量为基础地典型地速度项目,力量是影响短跑运动成绩地间接相关因素;发展力量作为训练手段,其最终目地是为了提高最高速度能力;速度是衡量短跑运动成绩地直接决定因素.在短跑运动中,起跑和起跑后地疾跑两个阶段主要是由伸髋和大腿后摆肌群来完成,其它阶段则主要体现为以髋为轴地摆动力量,现代短跑运动最核心地东西也就是以髋为轴地高速摆动—平动运动,以及在高速跑动中地放松技能.传统地短跑理论强调后蹬,破坏了用力地连续性,会使身体重心轨迹波动较大,降低了整体运动地效果,影响运动成绩.在传统短跑理论扶持下所进行地传统地短跑训练,大多是以垂直面用力为主地大负荷杠铃练习.更有甚者,在现在地一些基层组织,有些教练员仍采用大重量,慢速度地杠铃深蹲练习为主地训练,这些练习,是与现代短跑技术要求相违背地,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短跑运动地成绩起负面作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现代短跑运动技术崇尚地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利用人体地自身运动技能来创造最大地专项运动速度,而并非是采用大负荷训练获取绝对力量成分,因此说如何巧妙地进行专项力量地练习在现代短跑运动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其则主要指那些有效地发展和促进运动员创造最高专项运动成绩地符合专项训练和比赛要求所用力量特征地快速力量练习.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关于专项力量 何谓短跑运动员地专项力量,这是在从事短跑专项力量训练前所必须首先明确地问题.有关专家认为:“专项力量是指那些参与完成专项运动地肌肉群地力量”;“有助于提高专项运动成绩地力量就是专项力量”;这些观点不乏有很大地片面性,我认为:“所谓专项力量,是指为充分完善专项技术,提高专项运动成绩,在时、空特征上严格符合专项训练和比赛要求地力量.”换言之,即力量训练地要求必须符合在专项训练和比赛时所表现出地动作特征、用力特征、肌肉工作及心理因素等方面地特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现代短跑技术已从传统地"后蹬式"转向"屈蹬式",其本质特征是以髋为轴地高速摆动——平动运动,其技术发展点是伸髋和摆动式积极着地.决定短跑成绩地好坏,除临时发挥外,主要来源于平时有效刻苦地科学训练.合理地训练方法和手段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地保证.现代体育科技日新月异,我们应该重新认识传统训练思想,不断改进和完善训练方法和手段.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短跑运动项目技术概念地更新和运动项目特点地再认识,短跑运动技术训练地理论方法和手段均有了进一步地发展和创新.但受传统训练模式地影响,许多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力量训练地方法手段地选择方面依然存在着许多与其技术特点不相适应之处.短跑运动力量训练地本质特征力量素质是各项体育运动地源泉,短跑运动是周期性地速度力

排球训练中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

排球训练中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8-09-18T10:09:53.040Z 来源:《知识-力量》2中作者:唐小丹 [导读] 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自身素质。特别是在排球训练中,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可以将身体各部位的力量相互配合的同时保持姿势的规范性。核心力量训练对于提高排球运动员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关于排球训练中有关核心力量训练的问题,以便更好的促进排球运动项目的发展。 (邻水县鼎屏镇第四小学,四川广安 638500) 摘要: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自身素质。特别是在排球训练中,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可以将身体各部位的力量相互配合的同时保持姿势的规范性。核心力量训练对于提高排球运动员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关于排球训练中有关核心力量训练的问题,以便更好的促进排球运动项目的发展。 关键词:排球训练;核心力量;措施 核心力量训练在竞技体育运动项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此种训练内容主要是针对于运动员身体各部位力量的训练,以便使运动员姿势更加稳定,顺利完成整个动作。动作转换较快、竞争激烈是排球运动项目的主要特点,要求运动员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核心力量训练,在排球运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整体素质。 核心力量训练在排球运动中的作用 1、协调排球运动员整体力量。运动员将力量进行合理的掌控是排球运动的关键,它可以将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发挥到最高境界。核心力量是针对于运动员力量素质的训练,在排球运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核心力量可以协调排球运动员上下的肢力量,有效控制运动肌肉之间的相互协作。在此基础上,排球运动员可以迅速的将力量进行传递,找到排球运动中最佳的发力点。 2、增强运动肌肉的稳定性。攻守迅速转换是排球运动的一大特点,在这种运动不稳定的条件下,保持运动肌肉的稳定性是运动员排球技术正常发挥的关键。排球运动发球方式以跳发居多,发球环节需要进行相应的准备活动,比如,抛球、助跑、起跳等,保持一定姿势。其中跳发的关键在于空中击球动作,这个环节需要协调身体各部分的力量,并维持身体稳定性。核心力量可以增强神经对肌肉的控制作用,保持运动的稳定性,使发球精准度有效提升,这对于提高发球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3、避免运动员受伤。排球运动员在快速发力的情况下,容易产生机体的损伤,分析其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在于排球运动员力量协调控制不到位。避免运动员出现损伤的关键在于,突然发力时运动员的主动肌需要找到发力的支点。而核心力量可以协调运动肌肉的力量,保持身体平衡,减少运动员受伤情况的发生。 4、促进能量迅速传递。四肢发力是运动员储存能量传导的起点,排球运动时动力链将身体各部分能力进行传递,为动作顺利完成提供能量。运动员通过核心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躯干力量,提高身体的稳定性。保障一系列的排球动作流畅的完成[1]。 排球运动中核心力量训练的措施 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训练相比有较大不同,核心力量训练主要训练的对象是增强深层肌肉和核心肌肉,以增强肌肉力量、稳定性和平衡性为目标。训练前期以增强肌肉稳定性为主,后期以提高肌肉运动平衡性和速度为主。其中核心力量训练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单人无辅助练习。单人无辅助练习是核心力量训练中常见的方法,也是核心力量训练的初级阶段。排球运动员在不借助于辅助机械下,自己单人练习可以更加明白的感受如何控制身体,如何发力。此种训练方法进行时,需要结合运动员自身的素质,以免出现运动强度过大,超出身体负荷的情况。 2、单一器械辅助下下练习。单人无辅助练习开展一段时间之后,就要进入核心力量训练的下个阶段。运动员在这一阶段可以使用单一器械辅助练习,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单一器械辅助练习阶段主要是以针对深层肌肉的练习,保障运动的规范性。经过这一阶段练习可以有效减少运动员动作不标准的问题,并为下一阶段的练习打下基础。 3、综合器械练习。综合器械练习训练难度有所上升,运动员进行综合器械练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一是运动员要确保运动姿势的规范性,以免因为动作不规范给身体造成损害。二是运动员综合器械练习的前提是要完成单一器械辅助练习,以防难度过大对机体造成损伤。 4、Pilates练习。Pilates练习可以使排球运动员身体各部分的肌肉群得到最大程度的训练,并且提高运动员对中心轴动力的掌握情况。Pilates练习模式进行时,运动员需要伸展、收缩身体各部分的运动肌肉,并有意识的加以控制。这样的训练模式在增加运动员肌肉力量的同时,保障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性。使排球运动员可以更加灵活的控制身体姿势,协调呼吸,从而顺利的完成整个排球动作。 结语 综上所述,排球运动中核心力量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提高核心力量训练的措施需要逐层次进行,在训练难度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不断增强运动员的肌肉协调性,掌握排球运动最佳发力点,从而提高运动员整体的技术水平。这样的训练模式可以使运动员在保障能量合理利用的情况下,完成整个排球比赛,同时又可以避免运动中由于肌肉力量控制不协调造成的身体损伤。参考文献 [1]茅菊兰.核心力量在高校女子排球运动员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6,(2):124-127. [2]盛治全.核心力量在基层女子排球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中文信息,2017,(12):129. [3]王强.核心力量训练理论在我国排球运动项目中应用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22):31,33.

青少年爆发力训练法

发展运动员力量和爆发力的方法很多,但由于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特殊性,需要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上更加符合青少年运动员的特点,在训练中应选择那些比较安全而且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以发展他们的力量和爆发力j我们发现在运动员的早期训练中,很多教练员经常采用较大的杠铃负重练习来发展运动员的力量和爆发力,这样往往会给青少年运动员的机体造成伤,过早的大力量训练对运动员的成长和后期培养都没有好处,这一点已经在广大教练员中达成共识因此,我们根据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特点和国内外一些教练员成功经验对青少年力量和爆发力方法进行总结分析。 2楼一、爆发力与力量练习的形式和方法 跳跃练习对增强儿童下肢力量,提高全身协调用力的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少年儿童不适合做大力量的负重练习情况下,各种跳跃练习就成为发展少年儿童下肢力量和爆发力的主要手段。青少年运动员,采用单腿下蹲与跳跃练习.比采用杠铃练习更为有效和安全,是发展青少年运动员力量与爆发力的有效方法我们知道在多数跳跃项目中,起跳是用单腿完成的。起跳腿的负荷是自身体重的5—7倍,因此,运动员要承受这样大的负荷,就必须经过早期的系统训练。我们观察发现,在训I练中,不管是青少年运动员还是成年运动员大多数跳跃练习通常采用双腿完成。经验已经表明,即使采用较大负重的双腿练习,对于发展力量与爆发力也不是最有效的,这是因为负荷分布在两腿上。研究表明,一名体重为70公斤的女运动员,负60公斤的杠铃进行两腿练习,60公斤负荷由两腿负担,这样所受的负荷低于自身体重『(7 0公斤体重+60公斤杠铃)÷2)=65公斤/腿1。还不如采用不负重的单腿练习,训练效果好得多。单腿练习,运动员的自身体重全加在一条腿上。不采用杠铃练习也可以成功而安全地发展腿部力量与爆发力通过不负重的下蹲和跳跃练习,由于缺少杠铃对脊柱的压力可以加快动作速率。测试表明,徒手下蹲每分钟可做55至65次,负5至l0公斤则减至35—40次/分。因此,在训练中采用不同速率和不同负荷重量的组合,有利于更好地发展爆发力,避免对负荷的消极影响。完成单腿下蹲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在平整的跑道上或在较松软的平地上进行各种形式的跳跃练习。如多级跳、各种跑跳、各种节奏跳等。也可利用器械进行各种跳练习。对于年龄较小的少年儿童运动员也可利用跳马或山羊进行练习,器械靠近肋木,此时非支撑腿向下悬垂.手扶肋木。运动员用自己的节奏进行单腿下蹲,如必要用扶肋木的手加以帮助,重复次数依运动员水平而定。当运动员获得一定力量水平后,肋木仅用来维持平衡。这时可以将训练增加至7—8组,每组重复6—8次。增加负荷使发展力量与爆发力变成发展力量耐力。通过施加外部阻力或增加练习的速率能使训I练效果进一步完善。开始负重3—5公斤,阻力增加,动作速率与重复次数减少。当适应之后逐渐增加。采用这种方法经3至4年训练后,17—18岁的女运动员能轻松地负40—50公斤的阻力,这相当于能双腿下蹲140—160公斤。因此,采用单腿练习来发展爆发力即安全又有效。 3楼 二、爆发力与力量练习的注意问题 1.注意练习的节奏

中长跑训练方法

中长跑训练方法 1.一般耐力:指人体以中小强度、长时间坚持运动的能力,主要是发展人体的有氧能力,它是专项耐力的一个主要因素。 发展一般耐力的主要手段:长时间或较长时间进行中等强度跑或慢跑,包括越野跑、竞走、耐力性变速跑,其他体育项目应用(如球类、游泳、自行车等),耐力性游戏等。 进行一般耐力训练时应注意: a.常用中等或中等以上强度匀速跑; b.跑中强调正确技术,结合呼吸节奏进行; c.尽可能在野外、山坡、草地上进行; d.处理好负荷与休息关系,加强医务监督。 2.专项耐力:指长时间进行专项活动的能力或人体在一定时间内持续进行大强度剧烈运动的能力。专项耐力是决定中长跑成绩的主要因素,增强专项耐力有助于运动员保持高速跑的时间,减少比赛中运动创伤的发生。有助于提高加速冲刺能力。 发展专项耐力的主要手段:较长时间的专门练习;短于或略长于专项距离的重复跑;不同距离的变速跑;较长时间的大强度越野跑;各种距离跨栏跑、障碍跑比赛。 进行专项耐力训练时要求: a. 多采用重复训练法,选择段落应短于专项距离为主; b.若选用变速跑方法练习,快跑段落一般为400~1000米,一般在5次左右; c.专项耐力课跑的总距离,以专项及其他情况而定,若用重复跑,总距离可达 本专项距离或超过数倍; d.专项耐力安排,在训练的准备期比重一般,在竞赛期则较大。 3. 速度和速度耐力是提高中长跑成绩的关键 3.1 速度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一种能力或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段距离的能它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在中长跑项目中,最重要的是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速度是制约中长跑成绩的关键。 发展速度的主要手段: a.跑的专门练习(如高抬腿跑、后蹬跑、车轮跑等); b.30~100米加速跑、行进间跑; c.60~200米重复跑、变速跑、接力跑; d.顺风跑、下坡跑、奔引跑及速度性游戏等。 3.2速度耐力是指人体在较长时间保持快速运动的能力。其特点是强度大,心肺功能在较短时间内无法供应足够的氧气。增强速度耐力有利于运动员把最高速度保持到终点,加速冲刺。后程减速的高低水平反应速度耐力的发展状况,速度耐力

浅谈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1]

浅析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 许立峰 镇江市体育运动学校 摘要本文主要从短跑运动的特点入手,浅析一下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的一些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短跑力量训练运动员 前言短跑是田径运动中历史上最悠久,影响最大的项目之一。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在短跑训练中,不断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科学理论,使短跑运动训练的测评方法、监督手段、反馈控制技术、恢复措施等更加科学和精细,从而不断完善了短跑技术,推动了短跑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就现代短跑技术而言,其本质特征应视为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水平运动,其技术发展特点是伸髋和摆动式积极着地。有关短跑运动训练,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等方面的文章,在国内外书刊杂志上颇多,并有许多对短跑训练有益的探讨,提出了许多观点、理论和方法,但就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某些传统观点,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总结,认为有些观点恰恰是阻碍短跑运动水平提高的因素。 本人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和就个人在训练实践中的一些方法和经验,对以下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所涉及的方面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旨在为短跑运动中力量训练的科学化,做一些尝试性的工作。 1.力量训练的目的及本质 力量素质是各项体育运动的源泉,力量与速度的关系最为密切,速度训练离不开力量训练,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可分为基础、专门性力量和专项力量训练,其中的任何一种力量训练又可分为多种,所以短跑力量训练的含义又是广泛的、多层次的。在短跑力量训练中,如果忽视了力量在专项运动中的发挥和利用,那么这种力量训练不但难以持续有效地提高运动成绩,甚至有可能使之下降 [1]。 2.速度与力量的关系 2.1腿部力量与速度的关系 提高短跑速度,几乎总要牵涉到加快步频、增大步长。而加快步频、增大步长的关键就是增强运动员腿部力量。虽然步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天遗传,但是通过训练也是能使其进一步提高的。只有具备了足够的腿部力量,才能为短跑的专业力量,即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打下基础,为提高速度提供前提条件。

排球训练计划年度

2016-2017年度排球训练计划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学生的身体素质特点,结合我校排球队训练的实际情况,坚持经常、科学训练,保证时间、确保效果的精神,特制定其训练方案。 二、训练目标 1、使队员能坚持训练,认真刻苦,服从指挥。 2、巩固排球基本技术,扎实掌握排球战术,熟悉排球进攻与防守战术体系。 3、进一步提高队员的身体素质。 三、训练方案 1、训练时间:每周五下午 2、训练内容:发球(有能力的练上手发球)、接发球、 3、训练措施:队员每天摸球一千次以上,包括传、垫、扣、发。巩固排球各项基本技术,熟悉进攻与防守战术体系。进一步加强队员的身体素质训练,包括滑步、交叉步、前进步、后撤步、仰卧起坐、俯卧两头起、原地摸高、后蹬跑、双手过膝移动、左右快速移动、“矮子”跑、听哨音连续来回跑手触地、垫上腰腹肌练习。 4、训练方法: 第一阶段: 恢复性训练:熟悉球性,恢复球感。 A、垫球:重点初步掌握正面垫球技术要领,提高垫球的质量。 练习方法:

(1)对垫、自垫(各100次) (2)三人一组三角形连续垫球 (3)两人一组,一人抛,另一个人移动垫球 B、传球:练习传球,初步掌握动作的要领。 (1)对墙传、自己传(各100次) (2)两人一组,一人抛,一人传 (3)两人对传。 C、扣球:初步掌握扣球的最后击球动作要领。 方法:个人对墙扣球、原地扣固定的吊球、教师抛球学生在网边做助跑起跳的扣球练习。 D、发球:重点提高发球的准确性。有能力的初步掌握正面上手发球的技术要领。 方法:近距离对墙发球练习,两人一组隔网较远距离的发球。 专项素质训练:主要以发展上肢力量为主。 身体素质训练:主要以灵敏性练习为主。 第二阶段: 发球训练、前排两点进攻训练以及接发球的训练。 A、垫球:重点掌握正面垫球技术要领,提高垫球的质量。 三人一组跑动垫球 B、传球:纠正传球时不正确的手型及全身的不协调,进一步掌握动作的要领。 纠正方法:反复做传球的模仿练习,按传球的手型接住抛来的实心球,然后做传球的蹬腿、伸臂动作体会全身的协调用力。

短跑的力量训练

短跑的力量训练 短跑的力量训练,要根据短跑的肌肉用力特点进行安排。力量训练采用的主要练习:(1)负(举)重练习。 (2)抗阻力练习。 (3)跳跃练习。 提高肌肉的最大力量,主要通过负重练习和抗阻力练习。一般以递增负重的方法实现的。练习时采用最大负重的70-80%开始练习,逐渐增加到100%的重量,完成5-7组,每组4-5次。 提高爆发力,主要采用负重练习.抗阻力练习和跳跃练习。练习量约为最大负荷量的60-75%,动作速度快,完成5-7 组,每组10次左右。采用跳跃练习时,选择距离在60-100米负重或不负重的快速跳跃练习。 发展力量耐力,可采用负重量轻的,跳跃距离长的练习。练习量约为最大负荷量的40-50%,要求强度小,重复次数在10-20次以上。跳跃练习可选100-200米距离的负重或不负重练习。 负重和抗阻训练的主要练习如下: (1)负杠铃练习(全蹲.半蹲.1/3蹲)。最大负荷量70-80%开始,逐渐增大到100%。完成5-7组,每组4-5次。 (2)负重弓步走。最大负重量40%,弓步走距离40-60米,完成5-7组。 (3)负重半蹲。最大负荷量70-80%,完成5-7组,每组5-7次。 (4)负重弓步交换腿跳。最大负荷量的50%,完成5-7组,每组20-30次。 (5)负重高抬腿跑。最大负荷量的20-30%,完成5-7组,每组40-60次。 (6)哑铃跳。重量15-25公斤,完成5-7组,每组10-20次。 (7)负重直腿跳,最大负荷量的20-30%,完成5-7组,每组40-50米。 (8)拖重物跑或拖重物跳。重量5-10公斤,完成5-6组,距离30米.60米.100米。 (9)卧举.挺举.抓举及持器械摆臂等练习。 (10)胶带牵引发展腰后肌群、小腿肌群、髂腰肌等力量练习,完成5-6组。 跳跃力量训练的主要练习如下: 跳跃力量训练在短跑力量训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跳跃练习分为二类:一类为垂直方向跳跃,另一类为水平方向跳跃。

排球队训练计划方案

排球队训练计划方案 排球是球类运动项目之一,球场长方形,中间隔有高网,比赛双方(每方六人)各占球场的一方,球员用手把球从网上空打来打去。排球运动使用的球,用羊皮或人造革做壳,橡胶做胆,大小和足球相似。精心为大家整理了排球队训练计划方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排球队训练计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排球训练的要求,坚持经常、科学的训练,保证训练时间,确保训练效果。 二、训练目标 根据现在队员球龄短、身体素质一般等情况,本学期对身体素质、技术、战术进行安排:技术占50%;素质占30%;战术占20%。 在实际的训练中重点抓到以下几点: 1、抓数量:即重复训练的次数,达到熟练、实用的程度,从而提高动作的质量。 2、抓质量:要符合规则,达到一定的指标要求。 3、抓难度:主要从难从严。

4、抓结合:结合实际和实战训练,避免单打盲目的训练。 三、排球队组成 1、教练:郭向荣 2、协助:柯立贤(上班时间) 3、队员:上学期坚持训练的队员15名 四、训练时间 1、时间:2011年2月26日——2011年6月26日 2、周二、周四下午第三节课以后(17:15—18:00) 五、训练进度表 第一阶段:2月26日——4月29 日(共19次) (一)技术训练 1、垫球:重点掌握正面垫球技术要领,提高垫球的质量。 练习方法: (1)对垫、自垫(各100次) (2)三人一组三角形连续垫球 (3)两人一组,一人抛,另一个人移动垫球 2、传球:纠正传球时不正确的手型及全身的不协调,进一步掌握动作的要领。

纠正方法:反复做传球的模仿练习,按传球的手型接住抛来的实心球,然后做传球的蹬腿、伸臂动作体会全身的协调用力。 3、扣球:掌握扣球的最后击球动作要领。 方法:个人对墙扣球、原地扣固定的吊球、教师抛球学生在网边做助跑起跳的扣球练习。 4、发球:重点提高发球的准确性和攻击性 方法:在发球区反复进行发球练习 (二)战术训练 “一攻”提高接发球组织进攻的能力 比赛:通过六对六,三对三,四队四比赛提高临场防反应变能力 (三)素质训练 全面素质练习:柔韧练习(压腿) 速度练习、跳跃练习(蛙跳,纵跳,三级跳) 耐久力(800m、1500m) 专项练习:三米线移动,弹跳力,灵敏性 第二阶段:5月6日到6月26日(共16次) (一)技术训练 1、垫球:重点垫球的技术要领,达到熟练掌握垫球的技术动作。

训练短跑的方法_100_200_400[1]

★★★短跑训练方法★★★ 短跑项目是属于极限强度工作项目。生理学、生物化学的理论认为极限强度工作属于由无氧代谢方式供给能量。短跑技术要求人的躯干稍前倾,但不能低头弯腰。两臂应弯曲在体侧做前后摆动。由此可见,短跑技术要求特别高,是一项要求全身配合,反应快,灵活性高,强度大的激烈运动项目。我在平时的训练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发展爆发力练习 爆发力由两个有机组成部分确定,即速度与力量。因此,可采用以下练习方法: 1、跳深; 2、纵跳; 3、负重纵跳; 4、负重蹲跳起; 5、负重深蹲; 6、负重弓箭步交换跳。 二、柔韧的练习 柔韧素质是指人的各个关节活动的幅度,肌肉韧带的伸展能力。它在短跑运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增大运动员的步幅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训练中通常采用以下方法: 1、体前屈练习; 2、把杆拉腿; 3、纵、横臂叉;

4、肋木体前后快速屈伸; 5、踢腿(正、侧面以及外摆内合四个方面),盘腿坐膝等; 6、快速的蹲立练习。 三、动作速度的训练 这个环节是短跑训练的关键,我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辅助练习法、重复法、比赛法和游戏法。其中比赛法是进行速度训练经常使用的方法,由于速度练习时间短,经常使用比赛法,能使运动员情绪高涨,表现出最大速度。和比赛法作用一样,可以激发运动员高涨的情绪,同时,由于游戏过程中能引起各种动作变化,还可以防止因经常安排表现最大速度的练习而引起的“速度障碍”的形式。 星期一: 跳深;15组*10次 星期二: 负重弓箭步交换跳10组*30次 星期三: 30米冲刺-60米冲刺-80米冲刺,10组,关键在于提高步频,下坡路跑提高成绩效果显著 星期五: 柔韧的练习、踢腿10组*30次,负重纵跳10组*15次 星期六: 负重深蹲15组*10次;30米冲刺-60米冲刺-100米冲刺全程6组 星期日:积极性的休息:比如打球等 每次训练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不可少!!!

中长跑训练计划

中长跑训练计划 小学生中长跑训练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全面身体素质训练,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运动员的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全面发展运动素质,培养运动员具有掌握运动技术的基本能力。根据少年儿童的生理特点,进行全面素质训练,首先要求正确,而不求数量。 一一般耐力训练 中长跑的耐力训练,一般是以有氧耐力为主的跑的练习,是改进氧气输送系统和肌肉代谢的功能。一般耐力练习:通常采用3000米、4000米、5000米等距离,或用30分钟跑完一项长距离的练习,使运动员的脉率在每分钟150次至160次之间,同时注意呼吸有节奏(一步半呼、一步半吸或两步呼、两步吸)。 二专项耐力训练 专项耐力的训练是运动员在缺氧情况下的一种训练,也是提高专项成绩的一种手段。通常采用距离为300米、600米、1200米跑的练习,可用上述三个距离来检查400米、800米、1500米运动员的专项成绩,要求脉搏达到每分钟180次左右。每周的训练计划根据比赛日期和运动员的身体状态灵活安排。一般每四周循环一次,节奏为一小、一中、一大、一中。在训练周期内安排一至二次强度训练,以200米间歇跑为主,快跑后即测脉率达到每分钟180次以上,等队员脉

搏降到每分钟110~120次,再进行200米跑,跑4~5个。还有4—3—2—1的变速跑,即4就是400米、3就是300米、2就是200米、1就是100米,上述每个距离之间有100米的慢跑,要求慢跑100米在40秒之内跑完(间歇的慢跑)。在比赛前夕的训练,强度训练极为重要,一般以目标为准,要求达到各段的分段速度。 三速度训练 中长跑速度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平时严格的速度训练来提高频率、协调性、柔韧性。通常采用短距离变速跑、原地快速高抬腿、80米加速跑、150米重复跑、4×50米接力跑、行进间快频率小步跑变快速放松跑等练习。上述练习力求多种形式,每次练习时间不宜过长,多采用比赛形式进行,使运动员感兴趣,不觉枯燥。每周三次速度训练,总距离~公里。 四力量训练 中长跑运动员的力量表现为力量耐久力。力量耐久力可以在大量跑的练习中获得,根据少年儿童的生理发育特点采取小力量练习。因为儿童正在生长发育时期,如过早过多的用杠铃负重练习(并不排除杠铃),往往容易过早的被淘汰。我采用的训练方法一般是克服自身重量的各种跳跃练习、俯撑、摆动练习等手段。发展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数量不求多,但求精求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