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病学讲义-第二章 家禽的病毒性传染病(3-传染性支气管炎)

合集下载

禽病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动物传染病防治课件)

禽病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动物传染病防治课件)

四、症状
呼吸型
潜伏期36小时或更长,人工感染为18~36小时。病鸡突然出现呼吸症状, 并迅速波及全群。 4周龄以下鸡常表现伸颈、张口呼吸,喷嚏、咳嗽,有呼吸罗音,病鸡全身衰弱, 精神不振,食欲减少,羽毛松乱,昏睡、翅下垂。 5~6周龄以上鸡,突出症状是罗音、气喘和微咳,同时伴有减食、沉郁或下痢症状。 病程一般为1~2周,有的拖延至3周。雏鸡的死亡率可达25%,6周龄以上的鸡死亡 率很低。
四、症状
生殖道型
出现轻微的呼吸道症状,产蛋鸡产蛋量下降,并产软壳蛋、畸形蛋或粗壳蛋。 蛋的质量变差,如蛋白稀薄呈水样,蛋黄和蛋白分离以及蛋白黏着于壳膜表面等。
肾型
呼吸道症状轻微或不出现,病鸡沉郁、减食,羽毛蓬乱,腹泻,排白色或水样粪便、 迅速消瘦、饮水量增加。雏鸡死亡率为10%~30%。
腺胃型
呼吸道症状轻微或不出现,病鸡沉郁、减食,羽毛蓬乱,腹泻,迅速消瘦、体重减轻。
三、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
本病仅发生于鸡,但小雉可感染发病,其他家禽均不感染。 各种年龄的鸡都可发病,但雏鸡最为严重。有母源抗体的雏鸡有一定抵抗力(约4周)。 适应于鸡胚的毒株,脑内接种乳鼠,可引起乳鼠死亡。
三、流行病学
2.传 染 源
病鸡和带毒鸡是本病主要的传染源。病毒存在于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的分泌液中, 排出病毒,污染的垫料、饲料和饮水,可成为传播媒介。病鸡康复后可带毒49天, 在35天内具有传染性。
产蛋母鸡的腹腔内可以发现液状的卵黄物质,卵泡充血、出血、变形。 18日龄以内的幼雏,有的见输卵管发育异常,致使成熟期不能正常产蛋。
五、病理变化
肾病变型
病鸡消瘦,脱水,肾肿大出血,呈斑驳状的“花斑肾”,肾小管和输尿管因 尿酸盐沉积而扩张。在严重病例,白色尿酸盐沉积可见于其他组织器官表面。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精品课件】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精品课件】
3.成年产蛋鸡:产蛋量低,有时达50﹪以上,不可 孵化数增加,孵化率下降7﹪,较少死亡。产软壳蛋,畸 形和粗壳蛋,蛋的质量下降,蛋白稀薄如水样,蛋黄和蛋 白分离,蛋白粘在壳膜表面。
[病变]
主要病变见于呼吸器官,气管、支 气管、鼻腔、窦内有浆液性,卡他炎症 或干酪样渗出物,报导囊肥厚含有干酷 样物质,产蛋母鸡的腹腔内可以发现液 状卵黄物质,卵泡充血,异常卵泡,卵泡 破裂等,当鸡被侵害肾脏毒株感染时,肾 肿大,苍白,肾小管,输尿管常充满尿酸 盐结晶。
[临床症状]
1.雏鸡,咳嗽、喷嚏、气管罗音、喘息、流鼻涕、 个别鸡窦肿胀,流泪,病雏怕冷,互相拥挤在一起,死亡 率达30~50﹪。
2.中雏(生长鸡):突出症状是罗音,伴有一定程度 的咳嗽和喘息,一般只有抓鸡贴耳听或夜深人静时才听 得到“丝伊丝伊”声,这种年龄死亡率明显下降,可能 会出现增重减慢或减重现象,这对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肉用鸡者威协很 大。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传染性支气管炎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 的呼吸道疾病,以咳嗽、喷嚏、气管罗音为特征。在产蛋 鸡群可导致产蛋下降和质量不佳,幼鸡可发生死亡,降低 体重和饲料效果,是养鸡业的重要疾病,还易促使CRD的暴 发。
本病1931年首先报道于美国,以后在亚、欧、美、 澳洲不少国家里都有发生,我国也有疫情报告(北京、新 疆、河南),并于70年代左右开始进行IB有关研究工作。
(5)干扰现象:IBV在鸡体内与MG、HGP(败
血霉形体,鸡副嗜血杆菌有协同作用。
(6)抵抗力:对热敏感,56℃15`灭活,感染 尿囊液-30℃可达24年,春天,冬天,户外 测定分别存活12、56天,冻干冷藏可达30 年。(但37℃时只6 min、而NDV 10min)50﹪甘油贮藏感染组织,可以寄送 供实验诊断用,而不用冷冻。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课件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课件

病因
该病的病因主要是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流行病学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 尤其在鸡群密集的农场中易发生暴发。
病理学
1
病理变化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引起呼吸道黏膜的
组织学表现
2
炎症,导致支气管炎、纤毛破坏、腺 体增生等病理变化。
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呼吸道黏膜上皮
的破坏、炎性细胞浸润和腺体增生。
临床表现
1
急性期表现
急性期患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鸡表现为咳嗽、打喷嚏、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
2
慢性期表现
慢性期鸡的表现主要有呼吸困难、体重降低、食欲减退等。
诊断
临床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典型的病历、流行病学调查 等综合判断确认诊断。
实验室诊断
通过病原学检测、血清学检测等实验室检测 方式进行诊断。
预防与控制
1 疫苗接种
定期给鸡群接种疫苗可 以有效预防鸡传染性支 气管炎的发生。
2 饲养管理
加强鸡舍清洁卫生、合 理的饲养管理可以降低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 病风险。
3 环境卫生
保持饮水、饲料清洁, 控制病媒介传播也是预 防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 重要措施。
病例报告
本节将介绍一例临床实例,以便更好地了解和诊断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禽类疾病,本课件将为您详细介绍该疾病的 定义、病因、传播途径、病理学、临床表现、诊断、预防与控制等内容。
疾病介绍
定义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由传染性支气管炎 病毒引起的禽类呼吸系统疾病。
传播途径
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分泌物、眼泪、粪便、 羽毛等途径传播。
总结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鸡类疾病,及时的诊断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 控制其传播和发病。

禽病学讲义-第二章 家禽的病毒性传染病(4-传染性喉气管炎)

禽病学讲义-第二章 家禽的病毒性传染病(4-传染性喉气管炎)

禽病学(Avian Medicine)讲义第二章家禽的病毒性传染病第四节传染性喉气管炎(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ILT)一、概述:传染性喉气管炎(ILT)是以危害育成鸡和成年蛋鸡为主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上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为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virus)。

本病特征是呼吸困难、咳嗽、气喘,并咳出带血的分泌物;剖检病变为喉头和气管黏膜肿胀、糜烂、坏死和大面积出血(即主要侵害上呼吸道)。

(注:IB是以危害雏鸡为主;IB病变部位主要在支气管和肺。

)二、病原学:(1)ILTV属于疱疹病毒科,α-型疱疹病毒亚科、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属禽疱疹病毒I型。

(注:狂犬病毒也属于疱疹病毒科。

)(2)病毒核酸为双链DNA,基因组长度约为155kb,。

(3)病毒的糖蛋白能够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4)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注:NDV也是只有1个血清型;血清型少对预防有利),但不同毒株的毒力不同,其对鸡和鸡胚的致病性有差异,在细胞培养物和鸡胚绒毛尿囊膜形成的蚀斑大小和形态也不尽相同。

(5)病毒主要存在于病鸡的气管及其渗出物中,能够在鸡胚和许多禽类细胞上增殖。

•(通过离心,取含有病毒的液体)接种于鸡胚绒毛尿囊膜,使鸡胚在接种后2-9d死亡(毒力强的死亡时间短,毒力弱的死亡时间长),胚体变小,绒毛尿囊膜增生和坏死,形成灰白色的斑块病灶。

(即:病毒接种鸡胚培养后尿囊膜增厚、水肿、充血、出血。

)注:正常鸡胚尿囊膜应该是白色、透明、很白的一层膜。

•病毒在鸡胚细胞培养上生长时,引起核染色质变为和核仁变圆,胞浆融合,成为多核巨细胞(通过衍射,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好像形成一个非常大的细胞,内有多个细胞核,实际上它是因感染病毒,由多个细胞坏死后包浆发生融合形成的核内包涵体,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一个细胞)。

•病毒还可以在鸡白细胞培养上生长,引起以出现多核巨细胞为特征的细胞病变。

传染性支气管炎课件(共35张PPT)《禽病防治》

传染性支气管炎课件(共35张PPT)《禽病防治》

5. 适度通风 6. 舍温、湿度要合适 7. 饲养密度合理 8. 减少应激
防治措施
选用合适的疫苗和合理的免疫程序 疫苗方法: • 可用于气雾、点眼、滴鼻、饮水免疫 • 点眼、滴鼻比饮水效果好
防治措施
选用合适的疫苗和合理的免疫程序 疫苗种类: • H120 :毒力弱,对14日龄的雏鸡安全,主要用于雏鸡的首次免疫 • H52 :毒力较强,多用于8~10周龄鸡重复免疫
颜色变白,薄而粗糙 ✼ 蛋清稀薄如水 ✼ 蛋黄与蛋白分离或蛋白黏于壳膜上
临床症状
2. 肾型 ✼ 多发于10-50日龄雏鸡(多见于肉用
仔鸡) ✼ 以20-30日龄为高发阶段
临床症状
2. 肾型 ✼ 饮水剧增,为正常量的2-3倍
• 部分病例嗉囊扩张 • 内容物全为水液而无食物 • 畏寒聚堆
临床症状
2. 肾型 ✼ 早期可见呼吸道症状,持续2-4天后症状消失,表面“康复”,持续 10-12天 ✼ 最后出现严重全身症状,包括精神沉郁,厌食,拉白色石灰乳样稀粪,并污染
临床症状
1. 呼吸型 大于6周龄的鸡常无鼻液; 面部不肿胀,鼻腔、
鼻窦、气管内粘液量增加,呈半透明粘稠样或干酪样
临床症状
1. 呼吸型 ✼ 产蛋鸡产蛋率下降 • 发病后第二天产蛋率开始下降,降幅达30~50% • 2周左右降到最低,然后逐渐回升(需6-8周)
临床症状
1. 呼吸型 ✼ 产蛋鸡产蛋率下降 ✼ 产畸形蛋、软壳蛋、褐壳蛋,蛋壳
病等,导致鸡只死淘率增加 ✼ 常常被漏诊、误诊
病原
✼ 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为单股正链RNA病毒 ✼ 有囊膜,囊膜表面有花冠状的纤突 ✼ 主要存在于病鸡的气管组织和排泄物中
病原
没有血凝特性
鸡传染性支 气管炎病毒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课件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课件
特点
该病具有发病急、传播迅速、死 亡率高的特点,给养鸡业带来巨 大的经济损失。
病原与流行病学
病原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于冠状病毒 科,是单链RNA病毒。
流行病学
该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病鸡和带毒 鸡是主要的传染源。易感动物为鸡, 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鸡均可感染 。
临床症、打喷嚏、甩头等症状,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生长 发育受阻。
饮水免疫
适用于大群鸡的接种,但效果 相对较差。
肌肉注射接种
效果最好,适用于各种鸡群。
程序
1日龄雏鸡可用活疫苗滴鼻、点 眼接种;2周龄可用灭活疫苗注
射接种;种鸡应在开产前进行 两次免疫。
疫苗效果评估与优化
抗体检测
通过检测血清中的抗体 水平评估疫苗效果。
临床观察
观察鸡群发病率和死亡 率的变化。
病理学检查
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鸡舍通风良好,控制饲养密度,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和水源,提 高鸡群抵抗力。
生物安全措施
实施严格的消毒和隔离措施,防止病毒传播。定期对鸡舍和周边环境 进行清扫和消毒,加强人员和车辆的卫生管理。
检疫和监测
定期对鸡群进行检疫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发现病鸡应及时 隔离和治疗,同时对接触过病鸡的鸡群进行观察和检测。
保证饲料中营养成分的均 衡,特别是维生素和矿物 质的补充,以提高鸡的抵 抗力。
提高免疫力与抵抗力
免疫接种
药物预防
根据当地疫情和疫苗类型,制定合理 的免疫程序,定期给鸡群接种疫苗。
在兽医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进 行预防。
减少应激
避免频繁转群、运输等应激因素,尽 量保持鸡群稳定。
定期消毒与防疫
定期消毒
治疗策略
药物治疗

兽医课件-传染性支气管炎

兽医课件-传染性支气管炎

中藥“麻杏石甘散” 是治療較為理想的方劑。
產蛋下降雞再適當配伍黃芪、陳皮、麥芽、補骨脂等具有 健脾理氣,補腎助陽等作用的藥物,產蛋率的回升更為理 想。
免疫程式
❖ 呼吸型: 首免,5-7日齡,H120,點眼或滴鼻; 二免,25-30日齡,H52,點眼或滴鼻; 開產前,滅活油乳疫苗,肌肉注射,每只0.5ml。 ❖ 腎型: 4~5日齡和20~30日齡用MA5進行免疫接種,或用滅活油
第二階段:表面康復,呼吸道症狀消失,雞群沒有可見的異 常表現。
第三階段:突然發病,病雞沉鬱、擠堆、厭食,腹瀉,排白 色水樣下痢,糞便中幾乎全是尿酸鹽,迅速消瘦、飲水量增 加。10-12d死亡達到高峰,死亡率為10%~30%
糞便不成形,尿酸鹽增多
病雞排出白色水樣糞便
爪因脫水பைடு நூலகம்燥無光
五、病變
毒 形態:
圓形,囊膜和纖突、單股正鏈RNA病毒;
增殖: • 9-11d雞胚尿囊腔接種, • (傳代增殖)引起雞胚發育受阻,胚體萎縮成小丸
形,卵黃囊縮小,尿囊液增多等; • 在雞胚腎細胞、氣管環組織培養上生長,可用於
病毒分離、毒價測定和病毒血清分型、
變異性: 30多個血清型,
主要的血清型是Massachusetts 、D41型、Holte型和 ArK型等。
19d) HA-HI/動物試驗:1%胰酶37℃作用4h,做血凝
血凝抑制試驗診斷,或者接種易感雞。
3、干擾試驗 IBV在雞胚內可干擾NDV-B1株(Ⅱ系苗)血凝素的產生
分組、IBV尿囊腔接種:9-11日齡雞胚分兩組,一組接種IBV 雞胚液,另一組對照;
接種NDV-B1:10-18h後兩組均尿囊腔接種NDV-B1,孵化3648h,4℃放置8h,收集尿囊液,

禽病学病毒病IB实用课件.最全PPT

禽病学病毒病IB实用课件.最全PPT

病 鸡 精
神 沉 郁 ,
呼 吸 困 难
病 鸡 精
神 沉 郁 ,
呼 吸 困 难
2周龄雏鸡自然感染后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精神沉郁、闭眼 缩颈、怕冷;往往24小时后死亡。
病鸡精神沉郁、羽毛松乱
3.成年产蛋鸡
产蛋量低,有时达50%以上, 不可孵化数增加,孵化率下降 7%,较少死亡。产软壳蛋,畸 形和粗壳蛋,蛋的质量下降,蛋 白稀薄如水样,蛋黄和蛋白分离, 蛋白粘在壳膜表面。
历史与分 布
1930年春在美国北达科他州首先发现; 1931年正式报道; 1936年确定了病原; 1937年首次利用鸡胚培养该病毒; 1956年证明IB的病原不是一个血清型; 1962年发现了肾病变型; 1972年广东首先报道了IB的存在,现已蔓延全国。
• 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 的一个代表种。圆形,病 毒表面有特征性的杆状突 起物,直径80-120nm,有 囊膜,单股RNA。
(一)呼吸型IB
• 1.雏鸡,咳嗽、喷嚏、气管啰音、喘息、流 鼻涕、个别鸡窦肿胀,流泪,病雏怕冷,互相 拥挤在一起,死亡率达30~50%。
• 2.中雏(生长鸡):突出症状是啰音,伴有 一定程度的咳嗽和喘息,一般只有抓鸡贴耳听 或夜深人静时才听得到“丝伊丝伊”声,这种 年龄死亡率明显下降,可能会出现增重减慢或 减重现象,这对饲养肉用鸡者威协很大。
肾型传支:肾 脏有大量尿酸 盐沉积、苍白、 肿胀
肾脏肿大、尿酸盐沉积
腺胃型传支
病鸡腺胃肿胀,胃壁增厚,左边为正常对照
腺胃肿大,呈球形,腺胃与肌胃交界处膨大
感染生殖传支后,有正常卵泡发育,但输卵管很 细
• 输卵管发育受阻,变细、变短或成囊 状。产蛋鸡卵泡变形,甚至破裂
卵巢、输卵管萎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禽病学(Avian Medicine)讲义
第二章家禽的病毒性传染病
第三节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 IB)
一、概述:传染性支气管炎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疾病。

临床上以咳嗽,喷嚏,雏鸡流鼻液,产蛋鸡产蛋量少,呼吸道粘膜呈浆液性、卡他性炎症为特征。

二、病原学: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属于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冠状病毒属。

(注:猪的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也属于冠状病毒病。


有囊膜的RNA病毒,病毒粒子含有3种病毒特异性蛋白:衣壳蛋白(N)膜蛋白(M)和纤突蛋白(S,对于决定病毒毒力强弱有重要作用)。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清型较多,目前报道过的至少有27个不同的血清型。

目前所知,冠状病毒科病毒只感染脊椎动物,与多种动物和人的疾病有关。

病毒的抵抗力:(总体不强)
可以使用鸡胚分离病毒,病毒能在10-11胚龄的鸡胚中生长,导致鸡胚萎缩。

大多数病毒株在56˚C 15min失去活力;但对低温抵抗力很强,在-20˚C时可存活7年。

一般消毒剂,均能在3-5min内将其杀死。

病毒在室温中能抵抗1%HCl(pH2)、1%石炭酸和1%NaOH(pH12)
1h,而在pH7.8时最为稳定。

血凝活性:
IBV本身不能直接凝集鸡的红细胞,但经过1%胰酶或磷脂酶C在37˚C下处理3h后,可具有血凝活性,并且这一活性能被特异性抗血清所抑制。

利用该特性,有些实验室建立了鉴定IBV毒株或监测抗体水平的间接血凝抑制试验,但该方法目前尚缺乏规范标准。

三、流行病学:
鸡是IBV的自然宿主,各种龄期的鸡均易感,雏鸡最为严重,死亡率也比较高,一般以40日龄以内的鸡发病最严重。

本病经呼吸道传染,也可通过消化道感染(通过饲料、饮水、鸡舍、笼具感染)。

一年四季均能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特别是天气寒冷且潮湿的时候易发生)。

饲养管理不良等易造成本病的发生(卫生状况不良,存在大量大肠杆菌、支原体的鸡舍易发生)。

四、临床症状:
(1)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原因:
IBV本身变异快、血清型多;
环境中各种致病因子(如大肠杆菌、支原体等)混合感染,以及不良的饲养管理因素(如密度过大、湿度过大、通风不良)等;
潜伏期1-7d,平均3d,由于病毒的血清型不同,鸡感染后出现不同的症状。

(2)呼吸型:
鸡群常突然发病,并迅速波及全群。

幼雏表现为伸颈、张口呼吸、咳嗽,呼吸啰音等(呼吸困难症状);2周龄以内的病雏鸡,还常见鼻窦肿胀、流鼻液、流泪、频频甩头(由于呼吸道内有分泌物,导致呼吸不畅)等症状。

产蛋鸡感染后产蛋量下降25%-50%,畸形蛋、软壳蛋、粗壳蛋增多;蛋的内部质量下降(蛋清稀薄如水,蛋黄与蛋清分离)。

(3)肾型:
主要发生于2-4周龄鸡,尤其典型症状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病鸡表现轻微呼吸道症状;
•第二阶段:病鸡表面康复(症状似乎减轻);
•第三阶段:受感染鸡群突然发病,并于2-3d内逐渐加剧;病鸡挤堆、厌食,排白色稀便,粪便中几乎全是尿酸盐;发病后10-12d达到死亡高峰,死亡率可达30%(死亡率不是特别高,很少超过50%)。

产蛋鸡感染后导致产蛋率下降,但死亡率不高。

(4)IBV变异株:有学者认为属于一种新的血清型,命名4/91或793/B。

感染后精神沉郁、闭眼嗜睡,腹泻,鸡冠发绀,眼睑和下颌肿胀;
有时还可以见咳嗽、打喷嚏、气管啰音等;
产蛋鸡产蛋下降,蛋品质降低、颜色变浅,薄壳蛋、无壳蛋、小蛋增多。

(要注意上述症状可能与环境中的一些诱因也有关系,如大肠杆菌、支原体、新城疫等。


五、病理变化:
(1)呼吸型:(主要以呼吸道病变为主)
主要病变见于气管、支气管、鼻腔、肺等呼吸器官。

表现为气管环出血,管腔中有黄色或黑黄色栓塞物;幼雏鼻腔、鼻窦粘膜充血,鼻腔中有粘稠分泌物,肺脏水肿或出血。

患鸡输卵管发育受阻,变细、变短或成囊状;产蛋鸡的卵泡变形,甚至破裂(生殖道病变)。

(注:在小鸡阶段感染,输卵管发育就会受到严重影响,而且这种损害是终身不能恢复。

所以在养鸡过程中,鸡表面被治好,但到后期无法产蛋,这种鸡在生产当中被称为“假母鸡”。

所以生产中必须根据经验将这种“假母鸡”淘汰掉。


病理组织学变化:
•气管、支气管黏膜的纤毛脱落,上皮细胞变圆和空泡变性,严重时会脱落;
•黏膜固有层内出现不同程度充血、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
•卵泡颗粒膜细胞呈树枝状增生,卵泡溶解;
•子宫部的壳腺细胞变形,固有层腺体增生,并有较多淋巴细胞浸润。

(2)肾型:
肾脏肿大、苍白,肾小管和输尿管扩张,充满尿酸盐结晶,外形呈白色网状,俗称“花斑肾”。

(肝脏、肠系膜上也可看到白色尿酸盐沉积。


病理组织学变化:
•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性,甚至坏死脱落;
•管腔扩张内含尿酸盐结晶;
•肾实质和间质细胞充血、出血,及淋巴细胞浸润。

(3)IBV变异株:
其特征变化表现为胸肌组织苍白,呈胶冻样水肿,胴体外观湿润,卵巢、输卵管粘膜充血,气管环充血、出血。

(要注意上述症状可能与环境中的一些诱因(如寒冷、饲料成分不当、滥用药物、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等)有关。


注:
生产过程中,针对传支引起的肾脏尿酸盐沉积,经研究发现改变钾钠离子的平衡可以有效缓解尿酸盐的沉积。

鸡胚接种传支病毒后,胚体缩小,充血、出血等病变。

六、诊断:
(1)根据流行特点(以雏鸡为主;成年鸡主要是产蛋鸡产蛋下降)、症状(呼吸型的呼吸困难;肾型的下痢、拉含尿酸盐多的粪便)和病理变化(呼吸型主要以呼吸道黏膜充血、出血为主;肾型主要是肾脏肿胀、充满尿酸盐为主;以及生殖道、输卵管和蛋的变化),可作初步诊断。

进一步确诊则有赖于病毒分离与鉴定及其他实验室诊断方法。

(2)病毒分离:
病料(喉头分泌物和泄殖腔内容物、气管、肺组织和肾脏等,在实验室研磨后)接种9-11日龄鸡胚,取鸡胚的尿囊液进行血清学或分子生物学监测,并观察鸡胚病变。

(3)病毒鉴定:
•与NDV(B1)的干扰试验:IBV先接种鸡胚,10h后再接种NDV,前者会干扰后者的繁殖,有IBV者HA效价低于1:20,而无IBV则HA 效价高于1:40。

(注:NDV具有血凝活性,可测定其HA效价来鉴别。

)•血清学试验:病毒中和、免疫荧光抗体技术(IFA)等。

•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或反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RT-nested PCR)等。

(4)人工发病试验:
将感染性的鸡胚尿囊液通过气管内接种或电眼感染方式,接种1日龄SPF 雏鸡或无母源的健康雏鸡;
经18h-36h后,接种鸡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和病理变化。

(本方法在气温较低的冬春季节进行,较易获得成功。


(5)血清学诊断:
•病毒中和试验:可对IBV进行定性和定量检验。

试验方法有鸡胚(7-11日龄)法、鸡肾细胞培养法和蚀斑法3种。

•琼脂扩散试验:鸡感染IBV野毒或接种弱毒疫苗7d-9d后就能检出沉淀抗体,并可持续2-3个月。

该法对疫苗接种效果的监测有现实使用意义。

•血凝抑制试验:也用于疫苗效果的监测。

七、鉴别诊断:
(1)本病在鉴别诊断上应注意与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喉气管炎、支原体等引起的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鼻炎、大肠杆菌性气囊炎、雏鸡曲霉菌病及维生素A缺乏症等相区别。

(2)临床表现:
•新城疫和禽流感的病情往往比本病严重,雏鸡常可见到神经症状及内脏组织出血和坏死。

•传染性喉气管炎很少发生于幼雏(主要以育成鸡和成年鸡常见),且患鸡的呼吸道症状较重,常咳出黄色或血样黏液,气管、喉头黏膜出血和坏死严重,同时器官黏膜上皮细胞会出现合胞体和核内包涵体。

•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特点是传播慢、病程长、气囊增厚并有大量干酪样物附着,且可以用好的抗菌药物治疗,如支原体引起的疾病。

七、防制:
(1)加强饲养管理(这个病跟环境当中各种因素有密切关系,如天气寒冷、密度过高、通风不良、环境当中有毒气体过多以及环境当中的一些细菌如伤寒杆菌、支原体等)。

(2)适时接种疫苗:
在1天龄和7天龄用ND+IB(H120株「1」)二联弱毒疫苗点眼或滴鼻; 25-30日龄用IB(H25株「2」)点眼或滴鼻;
开产前用灭活油乳疫苗肌肉注射每只0.5ml。

注:「1」H120株疫苗毒力很弱,用作基础免疫;
「2」H25株疫苗毒力稍强,用作加强免疫。

(通过以上接种鸡群可以获得高水平的抗体,对生产是有好的保护效果的。


(3)对肾型传支、或变异株,应用与当地流行毒株抗原性一致的疫苗品系进行免疫。

(4)对于饲养周期长的鸡群(如种鸡、蛋鸡)最好每隔60d~90d用H52苗喷雾或饮水免疫。

注:本病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改善饲养管理条件,降低鸡群密度,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生素对防止继发感染具有一定作用;对肾型传支,发病后应降低饲料中蛋白的含量,并注意补充K+和Na+,具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