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选修3-5 第十六章 第2节 动量和动量定理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六章第二节《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六章第二节《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设计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动量和动量定理》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十六章第二节的内容。

从教材编排上看,它是牛顿运动定律及动能定理之后,在动量守恒定律之前。

因此不仅是对牛顿第二定律等知识的巩固运用,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动量守恒定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教材内容上看,《动量和动量定理》是牛顿第二定律的进一步展开。

它侧重于力在时间上的累积效果,为解决力学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尤其是打击和碰撞类的问题。

所以动量定理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意义。

二、学习情况分析在高一时,学生已经掌握了牛顿第二定律,又在上一节的学习中初步接触了碰撞中的守恒量,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此外,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建立起一定的实验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而且还掌握了通过建立物理模型探究物理现象的方法。

这也是本节所要强调的、学习和研究动量定理的方法。

由于学生具有这样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物理思维与方法,再加上他们对未知新事物有较强的探究欲望,所以要掌握动量定理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三、设计思想本节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运用“建立情境→引导→探究”模式进行教学。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创设物理情境、建立物理模型归纳得出动量定理,并对其进行理解。

运用动量定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在教师合理、有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充分体现探究的过程与实现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过程。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和掌握动量的概念,并能正确计算物体动量的变化。

(2)理解和掌握冲量的概念,强调冲凉的矢量性。

(3)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

(4)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生活现象和计算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动量定理的探究过程,尝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认识建立物理模型在物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高中物理 第十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 2 动量和动量定理 新人教版选修3-5

高中物理 第十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 2 动量和动量定理 新人教版选修3-5

2.冲量的性质. (1)过程量:冲量描述的是力的作用对时间的积累效 应,取决于力和时间这两个因素,所以求冲量时一定要 明确所求的是哪一个力在哪一段时间内的冲量. (2)矢量性:冲量的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与相应时 间内物体动量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3.动量和动能的比较.
项目
动量
动能
物理意义 描述机械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A.减小冲量 B.减小动量的变化量 C.延长与地面的冲击时间,从而减小冲力 D.减小人对地面的压强,起到安全作用
解析:设人从高处跳到低处的高度是 h,且视为自由 落体运动,则落地前的速度 v= 2gh,与地接触后速度变 为零,设作用时间为 t,因落地前、后速度一定,故无论 是否让脚尖先着地,人动量变化量都相同,再根据动量定 理知人受到的冲量相同;选向下的方向为正方向,则根据 动量定理有-FNt+mgt=0-mv,
判断正误
1.若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没变,则动量不变.(×) 2.物体的动量变化越大,动量越大.(×) 3.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动量变化量的方向不变.(√)
小试身手 2.(多选)关于动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做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增大时,动量的增量Δp 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B.做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减小时,动量的增量Δp 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C.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时,动量的增量Δp 为零 D.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动量的增量一定不为零
(4)矢量性:冲量是矢量,力的冲量方向跟力的方向 相同.
(5)物理意义:反映力的作用对时间的积累效应.
2.动量定理. (1)表述:物体在一个过程始末的动量变化量等于它 在这个过程中所受力的冲量. (2)表达式 mv′-mv=Ft,或 p′-p=I. (3)适用条件: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恒力,也适用于 变力.

第十六章 第二节 动量与动量定理(选修3-5)精品课件

第十六章  第二节 动量与动量定理(选修3-5)精品课件

(2)橡皮泥与地面接触前瞬时动量 p1′=1 kg·m/s,方向向下, 为正,当与地面作用后静止时的动量 p2′=0.
则这段时间内动量的变化 Δp′=p2′-p1′=(0-1) kg·m/s =-1 kg·m/s,是负值,说明动量变化的方向向上.
(3)橡皮泥从静止开始下落时的动量 p1=0,落到地面后的动量 p2′=0.
(3)冲量是力在时间上的积累,而功是力在空间上的积累.这 两种积累作用可以在“F-t”图象和“F-s”图象上用面积表示.
如下图所示.图甲中的曲线是作用在某一物体上的力 F 随时 间 t 变化的曲线,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就表示力 F 在时间 Δt=t2- t1 内的冲量.图乙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力 F 做的功.
【总结提能】 (1)若物体在运动的过程中所受的力不是同时 的,可按受力情况分成若干阶段求解,也可当成一个全过程来求 解,此时将“合外力的冲量”理解成“外力的总冲量”.
(2)在用动量定理解题时,一定要认真进行受力分析,不可有 遗漏,比如求解本题时,不少同学就把重力遗漏了.
如图所示,质量为m=2 kg的物体,在水平力F=16 N的作用 下,由静止开始沿水平面向右运动.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 擦因数μ=0.2.若F作用t1=2 s后撤去,撤去F后又经t2=2 s物体与 竖直墙壁相碰,若物体与墙壁作用时间t3=0.1 s,碰撞后反向弹回 的速度v′=6 m/s,求墙壁对物体的平均作用力.(g取10 m/s2)
答案:A 车受到的总冲量大小为 4 N·s,方向向左.
考点三 动量定理
1.对动量定理的理解 (1)动量定理反映了合外力的冲量与动量变化量之间的 因果关系,即合外力的冲量是原因,物体的动量变化量是 结果.
(2)动量定理中的冲量是合外力的冲量,而不是某一个 力的冲量,它可以是合力的冲量,可以是各力冲量的矢量 和,也可以是外力在不同阶段冲量的矢量和.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16章第2节动量和动量定理(共15张PPT)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16章第2节动量和动量定理(共15张PPT)

动能改变 动能不变 动能改变
思考与讨论
在前面所学的动能定理中,我们知 道,动能的变化是由于力的位移积累即 力做功的结果,那么,动量的变化又是 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动量的变化与速度的变化有关, 而速度的变化是因为有加速度,而牛 顿第二定律告诉我们,加速度是由物 体所受的合外力产生的。
四、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动量的变化
第十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
第二节 动量和动量定理
动量概念的由来
在上节课探究的问题中,发现碰撞的两个物
体,它们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mv之和在碰撞前后是 保持不变的,这让人们认识到mv这个物理量具有特
别的意义,物理学中把它定义为物体的动量。
一、动量
1、定义: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物体的 动量p,用公式表示为 p=mv
五、冲量(impulse)
1、定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作用时间 的乘积,叫做该力对这个物体的冲量I,用
公式表示为 I=Ft(恒力的冲量)
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冲量的单位是 牛·秒,符号是N·s
3、冲量是矢量:方向由力的方向决定,若 为恒定方向的力,则冲量的方向跟这力的 方向相同
4、冲量是过程量,反映了力对时间的积累 效应
4、选定正方向,确定在物理过程中研究对 象的动量的变化;
5、根据动量定理列方程,统一单位后代入 数据求解。
设置物理情景:质量为m的物体,在合力F图所示:
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知:F = m a
而加速度定义有: a v ' v
联立可得:
F
m
v ' t
v=⊿t p/⊿t
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变形可得: Ftm v'm v
表明动量的变化与力的时间积累效果有关。

16.2动量和动量定理

16.2动量和动量定理

四、动量定理
1. 内容:物体所受合力的冲量等于 物体的动量变化。 2. 公式:I合=Ft = pp. 其中F 是物体 所受的合力,p是初动量,p是末动量, t 是物体从初动量p变化到末动量p所需时 间,也是合力F作用的时间。 3. 单位:F的单位是N,t的单位是s, p和p的单位是kg· m/s(kg· -1)。 ms
f
得 f=F/3
F f
t 2t
练4. 如图表示物体所受作用力随时间变化的图 象,若物体初速度为零,质量为m,求物体在t2 时刻的末速度? 解:从图中可知,物体所受冲量为F - t图线下面 包围的“面积”,
F
设末速度为v′,根据动量定理
F ·Δt=Δp ,有
F1
F2
t 0 t1
F1t1+ F2 (t2 -t1 ) = mv′ - 0
对动量定理的进一步认识
对动量定理的进一步认识
1. 动量定理中的方向性
三、对动量定理的进一步认识
1. 动量定理中的方向性
I合 = F合t = pp=△p =m △v是矢
量式,合力的冲量的方向与物体动量 变化的方向相同(即与物体速度变化的 方向相同)
三、对动量定理的进一步认识
1. 动量定理中的方向性:I合 =F合t = pp
发生这一变化所用的时间的比值。
由动量定理Ft =p 得F=p/t, 即动量
的变化率等于物体所受的合力。当 动量变化较快时,物体所受合力较
大,反之则小; 当动量均匀变化时,
物体所受合力为恒力。
2. 动量的变化率: 动量的变化跟
发生这一变化所用的时间的比值。
由动量定理Ft =p 得F=p/t.
矢量运算方法, 比较繁杂。如果作用力

高中物理第16章第2节动量和动量定理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5

高中物理第16章第2节动量和动量定理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5

(2)取向右为正方向,初、末动量分别为 p1=mv′=0.4×10kg·m/s=4kg·m/s,方向向右 p2=mv″=0.4×(-3)kg·m/s=-1.2kg·m/s,方向向左, 动量的改变量为 Δp′=p2-p1=-5.2kg·m/s,负号表示方 向向左。 ΔEk=12mv′2-12mv″2=18.2J。
(2)动量和动能的比较
动量
动能
物理意义 描述机械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定义式 标矢性
p=mv 矢量
Ek=21mv2 标量
变化决定因素 物体所受冲量 外力所做的功
换算关系
p= 2mEk,Ek=2pm2
特别提醒: 动量是矢量,比较两个物体的动量时,不能仅比较大小, 也应比较方向,只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两个动量才能相 等。
(4)由动量定理求解。(5)取向上为正方向,设木桩对重锤的平均 作用力为 F,由动量定理得:(F-mg)t=0-(-mv),整理得: F=mg+mtv,由牛顿第三定律知,重锤对木桩的平均作用力大 小为 mg+mtv,方向竖直向下。
考点题型设计
对动量及动量变化的理解
关于动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做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增大时,动量的增量Δp的方向 与运动方向相同 B.做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减小时,动量的增量Δp的方向 与运动方向相反 C.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时,动量的增量Δp为零 D.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动量的增量一定不为零
二、对冲量的理解 1.对冲量的理解 (1)冲量是过程量:冲量描述的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对时间 的积累效应,与某一过程相对应。 (2)冲量的矢量性:冲量是矢量,在作用时间内力的方向不 变时,冲量的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如果力的方向是变化的, 则冲量的方向与相应时间内物体动量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3)冲量的绝对性:冲量仅由力和时间两个因素决定,具有 绝对性。

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六章第二节动量和动量定理(PPT27张)

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六章第二节动量和动量定理(PPT27张)

新 课 讲 授
在物理学中,把物体的质量 m 和速度 ʋ的乘积叫做 1. 定义: p = mʋ 物体的动量 p,用公式表示为 在国际单位制中,动量的单位是千克•米每秒,符号 2. 单位: 是 kg•m/s 3. 对动量的理解 (1) 矢量性: 方向由速度方向决定,与该时刻的速度方向相同 (2) 瞬时性: 是状态量,与某一时刻相对应。速度取瞬时速度。 (3) 相对性: 与参考系的选择有关,一般以地球为参考系。
思考与讨论
动量的变化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汽车以速度V运动,急刹车到停止。若对车施加很大的阻力, 则车停止时间______;如果对车施加很小的阻力,则车停止时 间______。 两种情况下,汽车的_______变化相同。可见,引起运动状 态改变,要考虑_______和_________这两个因素。
例题2:对于力的冲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力越大,力的冲量就越大; B.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大,力的冲量不一定大; C. 力与位移垂直时,力的冲量为零;
B
)
D. 物体在水平推力作用下, 经一段时间t后仍处于静止状
态,则此推力的冲量为零。
典 例 探 究
例3:把一个质量 m = 2 kg的小球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 阻力,经 t = 5 s,求小球受到的重力的冲量I。(取g=10m/s2)
物理选修3-5 第十六章
生活中的这些现象都是什么原理呢?
思考1:如果飞过来的不是足球, 而是一个速 度相同的铅球呢,你敢不敢顶?为什么?
结论:物体的运动效果与
物体的质量有关。
运 动 员 头 顶 足 球
思考2:以1m/s向你投来一颗质量为10g的小石 子,你敢不敢用手去接? 如果以600m/s从枪里面发出来10g的子弹呢?

人教版高中选修3-5 第16章 第2节 动量和动量定理 教案

人教版高中选修3-5 第16章 第2节 动量和动量定理 教案

人教版高中选修3-5 第16章第2节动量和动量定理教案高二物理《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选修3-5第十六章第二节内容,本节的内容为“动量和动量定理”,本节分两课时来完成,这节课为第一课时。

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是第一节“实验:探究碰撞中的守恒量”的继续,同时又为第三节“动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所以“动量定理”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动量定理”是牛顿第二定律的进一步展开。

它侧重于力在时间上的累积效果,为解决力学问题开辟了新途径,尤其是打击和碰撞类的问题。

动量定理的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动量概念,会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等,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中生思维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以一些感性认识为依托,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多让学生参与利用动量定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加强学生思维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量的变化和冲量的定义;2.理解动量定理的含义和表达式,理解其矢量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自主学习、多元互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1.本节从“鸡蛋自由下落”的情景引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程学习中通过分析两鸡蛋着地时间,得出一个摔破而另一个完好无损的原因两者相呼应。

这种情景导入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互相讨论,把学生的思维充分地调动起来,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而使复杂性的内容演变成简单易懂的内容。

并加以多媒体课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教师的适当总结,使他们对知识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认识。

3. 在反馈拓展环节,针对蹦极、运输苹果码头的轮胎等现象进行相关讨论,同时拓展到对建筑工人保护的问题,结合科技前沿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开阔学生视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动量是矢量,动能是标量
3.定量关系
EK
1 mv 2 2
p2 2m
p 2mEk
动量发生变化时,动能不一定
发生变化,动能发生变化时,动
量一定发生变化
动量 发生 变化
速度大小改变方向不变 动能改变 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动能不变 速度大小和方向都改变 动能改变
二、动量的变化 1.定义:物体的末动量与初动量之矢量差 叫做物体动量的变化. 2.表达式:△P=m·△v. 说明: ①动量的变化等于末状态动量减初状态的 动量,其方向与△v的方向相同. ②动量的变化也叫动量的增量或动量的改 变量.
一、动量
1、概念:在物理学中,物体的质量m和速度v的 乘积叫做动量。 2、定义式:p= m v 3、单位:千克米每秒,符号是kg ·m/s 4、对动量的理解: (1)矢量性: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瞬时性:是状态量。 (3)相对性:物体的动量与参考系的选择有关
讨论一下动量和动能的关系 1.动量和动能都是描述物体运动过程中 的某一状态
三、动量定理
v0——— F 作用了时间 t — v’FF——Fra bibliotek分析:
由牛顿第二定律知: F
= ma
加速度:a v'v0 t
即: F m v'v0 t
整理得:mv 'mv0 Ft
1.冲量(I):在物理学中,物体受到 的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力的冲 量。
2.公式:I=F·t 单位——牛·秒
(N·S)
3.注意:①冲量是矢量,作用力的方向 不变时其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
②冲量是过程量,是力对时间的积累 效应。 4.动量定理:物体在一个过程始末的动
量变化等于它在这个过程中所受力的
冲量。 p' p I
5.对动量定理的理解:
p'pp FtI
①运动状态的变化是由于物体受了不为零的合外力, 而速度的改变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②公式中力F指物体受到的合力。 ③当力是变力时,F指变力的平均值。
运用动量定理解题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 (2)明确研究过程,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3)选定正方向; (4)找出物体的初末状态并确定相应的动量; (5)根据动量定理列方程求解。
LOG O
动量和动量定理
课程内 容
01 问题的引出 02 动量 03 动量定理
问题的引入
1、一辆玩具车和大卡车以1m/s的速度向 你驶来,你比较害怕哪一个?
2、你站在东侧,但是新疆有一辆100m/s 的速度向西行驶,你害不害怕?
3、当一辆大卡车把一个静止的木箱撞飞 时,给木箱传递了什么?
1、玩具车与卡车相比,就算速度一样, 你还是害怕卡车,因为其质量较大,蕴 含的能量较大
2、汽车向西行驶,站在东侧的你当然不 会害怕,因为你知道汽车的运动方向不 会对你造成损伤
3、当汽车撞击木箱时,不仅给木箱传递 了能量还传递了运动
由以上几个问题我们发现,有时不仅要研究运动物体所 蕴含的能量,还需要考虑一下,物体的运动方向以及物 体本身的质量等因素,所以我们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 量————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