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临床诊治分析

合集下载

415例肿块型乳腺增生症治疗分析

415例肿块型乳腺增生症治疗分析

随着 社会经济 的飞速 发展 ,生活方 式城市化 进程 肿块位于 双侧 3 2例 ,单侧 6 例 。 5 3 加快 ,妇 女乳腺增 生症 的发病率逐 年上升 ,成 为育龄 1 诊治经过 . 2 本组 4 5 1 例均行彩色多谱勒 B超检查 ,
妇女 的常见病 、多 发病 。有 报道 ,该病 发病率育 龄期 5 8例 经空 心针 穿刺 活 检排 除 良 、恶 性 乳腺 肿瘤 。按 妇女达 5 %I。乳腺肿块 是乳腺 增生症 的主要症 状之 1 8 年世 界卫 生组织( 0  ̄ 】 91 WHO 国际肿瘤 组织 学分类法分 )
11 一般 资料 .
月 一 0月肿块型乳 腺增生症 病例 4 5 ,其 中单纯 乳 用法 同前 。所有 病例 均配 合应 用乳 腺磁 帖外贴 穴 位 , l 1例 腺 上皮增生症 9 例 ,乳 腺腺病 1 2 ,乳腺囊性增 生 选 穴乳根 、膻 中、期 门及 阿是穴等 ,用 药 2~3 4 9例 个疗程 病 1 9 ;均 为女性 ,年龄 l 5 岁 ,平均 3 . 岁 ; 2例 9~ 4 87
能下降 的患者 ,加 之手术后无 法用力 咳嗽 ,造成 分泌
定要 加强 护理 。
2 . 52
2 高龄 6 物 的潴 留 ,发生肺 部,耿车生. 胃癌外科 治疗 18例分 析 4 ]
【. J临床外 科杂志 ,20 ,1( 5— 5. 1 0 8 01 527  ̄2
国际医药卫 生导报 2 1 年 第 1 卷 第 1 期 01 7 6
I H N,A g s 2 1 ,V 1 7 N . M G u u t 0 l o. o1 1 6
目的。医务人员 术后应该 给予心 电监 护 、输液 时严格 参考文献 控制 液体滴 速l,老年 患者 心肺功 能差 ,尤其是 肺功 [] 李 益农 , 3 ] 1 陆星华. 消化 内科学【 . M】 北京: 科技 出版社 ,0 2 2 0:

外科 乳癖 (乳腺增生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外科 乳癖 (乳腺增生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乳癖(乳腺增生病)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年)。

临床表现:乳房有不同程度的胀痛、刺痛或隐痛,可放射至腋下、肩背部,可与月经、情绪变化有相关性;一侧或双侧乳房发生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形态多样的肿块,肿块可分散于整个乳房,与四周组织界限不清,与皮肤或深部组织不粘连,推之可动,有触痛,可随情绪及月经周期的变化而消长,部分患者可有溢液或瘙痒。

影像学检查:乳腺钼靶X线检查:显示病变呈现棉花团或毛玻璃状、边缘模糊不清的密度增高影,或见条索样结缔组织穿越其间。

超声检查:双侧或单侧乳腺体积增大,但边界光滑完整;内部质地及结构紊乱,回声分布不均,呈粗大光点或光斑。

病理学可明确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临床诊疗指南》乳腺增生病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2006年)。

临床表现:(1)乳房胀痛:特点是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

往往在月经前(一般月经来潮前7天左右)疼痛加重,月经来潮后减轻或消失,但病程较长者以上规律可消失。

(2)乳房肿物:一侧或二侧乳腺有弥漫性增厚,呈颗粒状、结节状或片状,增厚区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不明显,质地韧,有弹性,可活动,以外上象限为多,可伴有触痛。

少数病人可有乳头溢液,为无色或黄色。

腋窝无肿大淋巴结。

辅助检查:乳腺彩超、钼靶摄片、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切除或切取活检均有助于诊断。

(二)证候诊断1.肝郁气滞证:多见于青年妇女,乳房疼痛为主要表现,多为胀痛,偶有刺痛,肿块、疼痛与月经周期、情志变化密切相关,经前或情绪不佳时加重,经后减轻。

常伴胸胁胀痛,烦躁易怒。

舌质淡红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2.痰瘀互结证:一侧或双侧乳房出现边界不清的坚实肿块,质韧或韧硬,肿块可有刺痛、胀痛或无自觉痛,肿块和疼痛与月经变化不甚相关。

月经可正常,部分月经愆期,或经潮不畅、色暗有块,或伴痛经。

舌淡暗或暗红有瘀斑,舌下脉络青紫粗张,苔白或腻,脉涩、弦或滑。

中西医结合诊治乳腺增生症——附86例临床报告

中西医结合诊治乳腺增生症——附86例临床报告

诊断可疑, 疑癌变者 6 n 不 例行手术治疗 , 其中 1 倒为 不 典 型增生 , 例 为原 位癌 1
3 讨 论
奉病 是 女性 内分 泌 功 能紊 乱 相关 的一 种疾 病 , 是乳腺 主 质和间质 不 同程 度增生 和 复原 不全所 致 的 乳腺结 构在 数量 和结 构上 的异常 。其 中部分乳 管上 皮不典 型增 生和 重 度 乳头 状 瘤 病 , 多 数 学 者认 为 被
43 治 疗 P-L总 的治疗 原 则 . C M
时 于 IE期 低 度
恶 性 的 P ML 采用 非 手术 疗 法 , 要 是针 对 幽 门螺 G , 主 旋 杆菌 (ecbc rpl P 的治 疗 , 且 疗 效 显 hloal y f H ) i e o i 并 蒈 。 IE期 高 度 恶 性 及 ⅡE期 患 者 , 采用 胃切 除 术 和化疗 ( H P方 案 1 1、 CO 。 1 Ⅳ期 采 用 姑 息 性 } 1 刀除 和/ 胃肠吻合 术 并加 放疗 和/ 或 或化疗 。 44 预后 . P ( ML的 预 后 普遍 较 其它 胃癌 要 好 . 徐 瑞 华 等统 计 , 的累 计生 存 率 为 6 .% , 的预 2年 7O 5年 计 累计生 存率 为 5 .% 5年 的总 生 存率 和 无病 生 43 存 率 分 别 为 :I期 均 为 8 % ;U期 6 .% ;1期 57 34 1 1
1 .%和 2 .% : 94 2 2 Ⅳ期 1 . %和 56 6 39 %_
3 棘 容 天
非 上皮 陀肿 瘤 的 影 像 学 渗 Nhomakorabea断中 国实 用 外 科 杂 志 ,
l 9 l 1: 5  ̄ t 5. 4 3 x 5
4 1
¨P G n Ic lr ml i i n i — o l tml n fm… l aa mf o n B i  ̄t el y  ̄o ' o a

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满足转化 。对于透析患者进 入疾 病 角色 时 ,应对 生活 压力 会 产生从低到高 的需要层 次发 生改 变。有 的需 要一 旦满 足 ,便 不能成为激发人们行为 的起 因,于是被其他需要取而代之 。
3 马斯 洛需要层次理 论在血 液透 析患者应对 生活压力的 改变 的可行性分析 3 . 1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提 出后 的几十年 问已被应用 于社 会的各个领域 ,并取得 了显 著成 效 ,为 在血 液透 析患 者应对 生活压力的改变中运用提供可能。 3 . 2 生理 一心理 一社会适应 的医疗 模式 ,在需要层 次理论 和
提 J 。根据制定 、完 善并落 实规 章制度 ,防止差 错事 故 ,为
乳 腺增 生症 的临床 特 点 及 治 疗
陈 宇 ,梁 万强
【 摘要】 乳腺增 生症是女 性最常见的一种 良性乳 房疾病 ,病 因主要 是 内分泌失调 以及 精神 因素。对其病 程的
分期及诊治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本 文从 乳腺 增生的临床表 现、病程分期 、诊治及非手术治疗作一个 综述 ,重点讨
论非手术治疗方法 ,旨在 给临床工作者提供 更 多的帮助。
【 关键 词】
乳腺 纤维囊性病 ;诊 断;治疗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 6 7 4— 3 2 9 6( 2 0 1 4 )O 1 C 一 0 1 6 3 — 0 2
1 临床表现 乳房胀痛 和肿 块为本 病主要 的临床 表现 。乳 房胀痛 常 为
【 中图分类号 】R 6 5 5 . 8 2
次 的需要 ,这五种需要 从外 部得 来 的满 足逐 渐 向内在得 到 的
需要 、尊 重 的需要 ,做 患 者 的贴心 朋 友 。由于 治疗 的需 要 , 导致患 者家庭经 济负担 过重 ,医务 工作 者应设 身处地 为患 者

外科手术治疗乳腺增生伴癌变的临床分析

外科手术治疗乳腺增生伴癌变的临床分析
3 讨 论
子 宫肌瘤 是常见 的妇科 良 肿瘤 , 性 发病率 占生 育期妇 女 的2%- ( 。 0 3 W,
子宫除了生殖功能外, 还是维持盆底组织的重要器官 。 目前, 子宫肌瘤的治 疗方法可分为手术和非手术两大类, 手术切除仍是 目前治疗子宫肌瘤的常 用方法, 而随着对生存质量要求的提高 , 已逐渐有更多的女性要求保留子
15 方法 .
切 片 冰冻 。
2 结 果
乳 腺增生病 , 发于 3岁至5岁年龄 段的妇女 人群 , 发病原 因多是 多 5 0 其 由于 体 内分 泌激素 失调。 乳腺增生 的病 理变化是 乳腺泡 导管 上皮细 胞和结
对上述符合手术适应症的乳腺增生患者进行乳腺内部硬
性 增生 结节选择 性切 除以及对 患者进 行乳 腺区段 切除术 , 手术 中进行病 理

块、 结节状颗粒状肿块等现象 , 且肿块可分布乳房任何区域 肿块与周围组 织 或皮 肤无粘 连且 可活动 。 触摸 时有压 痛感 , 包块 可同时 伴有 乳头 溢液 现
象 , 窝淋 巴结 肿大 。 腋 1 手 术适应 症 . 3

乳腺 良性 疾病 中最 常见 的疾病 是乳 腺增 生症 , 腺增 生症与 乳腺 癌 的 乳
【】 方志沂; 2 乳腺囊性增生病与乳腺癌【 ; 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0 0 2 ] 2 0 ,0
()25 5 :6 .
有 限性乳腺增厚或乳腺腺体出现硬性结节患者 , 局 乳头有血性分泌液患 者, 腋窝处手触发现肿大淋巴结患者等 。 医务人员应予 以外科手术与实际
病情相结合的早期治疗措施 , 从而提高乳腺癌的正确诊治率 , 尽量避免贻
量, 对临床诊断及进行治疗具有实 际意义。
60 0

一分钟教你读懂乳腺增生

一分钟教你读懂乳腺增生

一分钟教你读懂乳腺增生1.乳腺增生是什么?基本概念:乳腺上皮以及纤维组织增生,乳腺组织内的导管以及乳小叶在结构上发生了退行性病变和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

症状表现在:在初期阶段乳房部位长出肿块,像是鸡卵状,表面比较光滑,可移动,通常情况下并无任何疼痛感,少部分患者会感到隐约的胀痛。

经过一段时间后,肿块不再和皮肤粘连,其色如常,未见其他明显症状,也未发生溃破病症。

此病类似于乳腺纤维瘤,一些患者在妊娠期会出现肿块增大甚至是恶化。

另有一些患者在经期前会有明显的乳房胀痛感,若按压会有大小不等的结核状肿块,微硬,边缘不清,经期结束后痛感减轻。

发病年龄:近年来据相关研究调查,该病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且发病率不断提高,约有近79%的女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增生,常见于26-46岁女性。

发病原因:主要受到内分泌激素失调的影响。

此外肿块的增长和消退还和情绪刺激有一定关系。

中医学认为由于肝郁气滞冲任两经失调引起。

2.乳腺增生症状分几级?第1级:小叶增生该症状是乳腺增生中表现最轻的,通常是在经期来的时候有疼痛感,表现为乳房胀痛,乳房向外鼓等,而在非经期时则无任何明显症状表现。

第2级:乳腺结节该症也叫做乳腺管状增生。

由于女性的乳腺腺体是比较复杂的,主要以乳头为核心,呈现出网状形向外扩散,并向内侧渗透。

如果乳腺腺体中的乳腺管组织出现堵塞,出现瘀结,长期便会形成结节。

通常在医学检验报告者,结节的大小以毫米作为基本单位,如果出现厘米则为较大结节,而且一般会在两侧均有出现,但数量不均,所以两侧产生结节的数量不一定相等。

该症的疼痛主要表现为:以乳房为中心,同时会向肩背部蔓延,产生一连串的疼痛感,也称为整体性窜疼,疼痛时并非是伴有经期疼痛,主要和心理状态和情绪有直接关系。

第3级:乳腺囊肿此症形成的结节特点是比较大。

如何对囊肿与结节进行区分呢?主要是看它们的形状,囊肿为片状,结节是点状。

囊肿和表皮组织并不会形成粘连,它会有一定的分层。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囊肿和纤维瘤并不一样。

中医辨证论治乳腺增生的经验总结

中医辨证论治乳腺增生的经验总结

中医辨证论治乳腺增生的经验总结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乳腺增生在女性中日益普遍。

中医学认为,乳腺增生是由气滞血瘀、肝郁化热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因此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的重要方法。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中医医生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将对中医辨证论治乳腺增生的经验进行总结。

一、乳腺增生的辨证类型1. 气滞血瘀型气滞血瘀是乳腺增生的常见证型,患者常伴有乳房胀痛、乳块明显、经前加重等症状。

治疗时可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川芎、当归、红花等,同时可运用针灸疗法,如血分通经、气分升降等。

2. 肝郁化热型肝郁化热型是乳腺增生的常见证型,患者常伴有乳房胀痛、乳块不明显、情绪焦躁等症状。

治疗时可选用清热解郁的中药,如丹参、柴胡等,同时可运用耳针疗法,如祛火降压等。

3. 气滞湿阻型气滞湿阻型是乳腺增生的常见证型,患者常伴有乳房沉重、乳块较软、不适加重于下半月经期等症状。

治疗时可选用理气利湿的中药,如香附、苍术等,同时可运用艾灸疗法,如温经散寒等。

4. 脾虚湿困型脾虚湿困型是乳腺增生的常见证型,患者常伴有乳房疼痛无块、舌苔厚腻、食欲不振等症状。

治疗时可选用健脾祛湿的中药,如党参、茯苓等,同时可运用推拿疗法,如脾胃调气等。

二、中医辨证论治乳腺增生的经验1. 综合调理中医治疗乳腺增生强调整体调理,不仅要针对乳腺病变进行治疗,还要注重调节患者的情绪、饮食和生活习惯等因素。

例如建议患者避免寒冷刺激、情绪波动等有利于病情恶化的因素,同时鼓励患者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2. 中药治疗中医常常采用中药疗法治疗乳腺增生,根据辨证施治原则,选用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郁、理气利湿、健脾祛湿等功效的中药。

通常在方剂中配伍使用多种中药,以增强疗效。

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避免药物滥用或中断治疗。

3.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在乳腺增生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舒缓乳腺疼痛、改善乳房组织的血液循环等效果。

乳腺增生临床诊治分析

乳腺增生临床诊治分析

乳腺增生临床诊治分析【摘要】目的:探析乳腺增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从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乳腺增生患者64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服用橼酸他莫西芬片,治疗组患者在服用上述药物的基础上加服中药乳消散胶囊,治疗3个月后,对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对患者的不良反应率进行统计。

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于乳腺增生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率,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乳腺增生,临床诊治乳腺增生是女性常见乳房疾病之一,其在乳腺疾病中具有高发病率的特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变化,乳腺增生发病例数呈逐年递增的状态,同时发病年龄呈现低龄化趋势。

该类疾病的主要发病年龄为25-45岁。

传统医学观点认为是肝气流通不畅导致气血淤结,冲任不调,患者出现月经紊乱和面部色斑[1]。

现代医学观点认为饮食、环境、遗传是导致乳腺发病的主要原因。

对于该类疾病一旦确诊应及早进行治疗,防止出现癌变情况。

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于乳腺增生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为我院从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乳腺增生患者64例,64例患者符合乳腺增生的诊断标准,将6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2例。

治疗组年龄17-62岁,平均年龄28.4±3.2岁,病程26天-26年不等,平均病程7.4±1.2年。

对照组年龄19-63岁,平均年龄28。

2±2.9岁,病程24天-25年不等,平均病程7.2±1.3年。

两组在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方法进行治疗,具体操作如下。

1.2.1对照组口服枸橼酸他莫西芬片10mg,复合维生素b,每次2片,1天3次,在经期期间要停止服药,连续服用3个月[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增生临床诊治分析
【摘要】目的:探析乳腺增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从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乳腺增生患者64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服用橼酸他莫西芬片,治疗组患者在服用上述药物的基础上加服中药乳消散胶囊,治疗3个月后,对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对患者的不良反应率进行统计。

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于乳腺增生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率,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乳腺增生,临床诊治
乳腺增生是女性常见乳房疾病之一,其在乳腺疾病中具有高发病率的特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变化,乳腺增生发病例数呈逐年递增的状态,同时发病年龄呈现低龄化趋势。

该类疾病的主要发病年龄为25-45岁。

传统医学观点认为是肝气流通不畅导致气血淤结,冲任不调,患者出现月经紊乱和面部色斑[1]。

现代医学观点认为饮食、环境、遗传是导致乳腺发病的主要原因。

对于该类疾病一旦确诊应及早进行治疗,防止出现癌变情况。

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于乳腺增生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具体报
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为我院从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乳腺增生患者64例,64例患者符合乳腺增生的诊断标准,将6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2例。

治疗组年龄17-62岁,平均年龄28.4±3.2岁,病程26天-26年不等,平均病程7.4±1.2年。

对照组年龄19-63岁,平均年龄28。


2.9岁,病程24天-25年不等,平均病程7.2±1.3年。

两组在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方法进行治疗,具体操作如下。

1.2.1对照组口服枸橼酸他莫西芬片10mg,复合维生素B,每次2片,1天3次,在经期期间要停止服药,连续服用3个月[2]。

1.2.2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于患者进行治疗,在服用上述药物的基础上加服消乳散结胶囊(柴胡(醋炙)、白芍(炒)、香附(醋炙)、玄参、昆布、瓜蒌、夏枯草、牡蛎、当归、猫爪草、黄芩、丹参、土贝母、山慈菇、全蝎、牡丹皮,)每次3粒,1天3次,一般在饭后服用药物,连续服用3个月,然后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3]。

1.3疗效评判标准治愈:乳房疼痛和肿块消失。

显效:
乳房疼痛减轻,肿块缩小。

无效:乳房疼痛情况未减轻,肿块未出现缩小[4]。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

3 讨论
乳腺增生是一种良性疾病,是由于患者体内内分泌水平失调引起的。

患者体内会出现孕激素水平下降,雌激素水平上升的情况。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乳腺疼痛和出现肿块。

从中医角度来看该类疾病是由于情志不畅,思虑过度,致肝郁气滞,气滞血瘀,阻塞乳络,结成瘾瘕痞块,属于乳癖的范畴[5]。

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于乳腺增生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其中西药他莫西芬为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可以阻断雌激素对乳腺组织的刺激,对于患者疼痛症状具有减轻的作用,同时可以防止乳腺出现进一步增生的情况[6]。

中药消乳散结胶囊中的中药材具有疏肝解郁,软坚散结的功效。

主要通过对于患者进行全身性的调理来达到减轻乳腺增生的作用[7]。

对于上述中药和西药的联合使用可以有效提高乳腺增生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相比具有显著优越性。

我院在对于乳腺增生进行诊断时的要点进行了总结,主要有以下几个诊断要点:①患者乳房胀痛具有周期性,同时情绪的变化出现加重或减轻的情况。

②患者乳房肿块具有
形态不规则,地韧而不硬,推之可以移动的特点。

③部分患者可表现为乳头溢液,呈黄绿色、棕色或血性,少数为无色浆液。

④对于一些症状不明显的患者X线乳房摄片、B超检查等方法进行辅助检查。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于乳腺增生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率,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晓雁,林毅,司徒美林.中药周期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J]..广东医学,2002,23(9):995-996.
[2] 沃兴德,楼丽华.乳腺康对乳腺增生病患者垂体-性腺激素周期节律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6(10):600-601.
[3] 刘亚娴,蒋协远,王满宜,等.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2(10):234-235.
[4] 刘志勇,何凌,李芳.从冲任论治乳腺增生的机理探讨[J].实用中西医结合l临床,2006,12(7):256-257.
[5] 刘媛越徐永清,周长满,等..乳腺增生病及其中医药治疗方法概述[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7,12(5):367-368.
[6] 杨丽娟,姜春岩,冯华,等.乳腺增生病中医治疗近况[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11(3):478-479.
[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3(5):145-1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