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处理方法论文
地基处理方法选用问题论文

关于地基处理方法的选用问题探究摘要:随着我国地基基础研究的进步,建筑规模和建筑荷载越来越大,对地基基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地基处理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同样的地质条件,同样的地基上作为一般建筑物的地基可能满足设计要求,但作为高层建筑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的地基就不一定能满足要求,可能会存在各种问题,需要进行地基处理。
本文主要论述了地基处理方法设计程序,阐述了确定地基处理方法前应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如何选用处理方法,最后提出了地基处理应注意的有关问题,对提高地基处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基处理;天然地基;地基承载力;中图分类号:[tu973+.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abstract: along with the foundation of basic research progress, the construction scale and building load is more and more big, the foundation of basic requirements is also high. so the range of foundation treatment is expanding continually, the same geological conditions, the same foundation as a general buildings foundation may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but as a high building or any special requirement to the building’s foundation can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there may be all kinds of problems, needs foundation treatmen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design program foundation treatment method, this paper expounds thefoundation treatment method should be determined before the prepared work and how to select the processing method,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foundation treatment of the relevant problem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to improve the foundation treatment level, and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key words: foundation treatment; natural foundation; foundation bearing capacity前言随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规模宏大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基础工程等的兴建,对地基质量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现有的地基处理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软土地基处理论文(5篇)

软土地基处理论文(5篇)软土地基处理论文(5篇)软土地基处理论文范文第1篇软土地基泛指那些由淤泥及具有淤泥性质的“软土”构成的地基,由于其内部含有较多的水分,导致存在较多空隙,表现出承载力量弱、凝固性差、简单变形等问题,整体表现为坚固度差;由于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必要的科学处理,严峻影响与阻碍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质量和进度,为水利工程埋下了平安隐患。
以陕北地区常见的湿陷性黄土软土地基为例,其广泛分布在陕北及关中两个区,厚度一般大于10米,地基湿陷等级一般为Ⅱ级到Ⅳ级,有较为敏感的湿陷性,该类软土地基一般埋藏比较深,这样湿陷发生可能较为迟缓,其会随着承受荷载变化消失局部地基破坏或者地基整体滑动现象;也可能导致在开挖深基坑过程中消失基坑隆起、坑壁失稳等问题。
因此,必需使用夯实、换填、排水、挤密、加筋和胶结等技术方法加固地基,旨在改良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降低地基压缩性变化、提高地基抗剪强度以及改善地基动力特性和透水特性。
2水利工程中有效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2.1置换填土法置换填土法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处理效果较为明显长久,但由于对客观条件要求较高,实际操作起来难度较大。
详细操作方法是利用灰土、水泥等硬度较高的土质、材料取代软土,操作过程中留意做到匀称散落于地基之上,目的是保证洒落后土质有更高的承载力量,使其满意进一步的水利工程施工要求。
该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在于其工程量较大,成本较高,不够经济,操作实施过程中为了有效掌握工程成本,尽量就地取材。
为了提高工程地基的防渗透性和地基承载力量,需要对替换后的填土进行再次夯实处理,必要时可以采纳分层夯实方法。
2.2排水固结法软土地基处理,主要是通过各种技术方法来降低地基土质中的水分含量,达到增加土体强度的目的,可以尝试使用排水固结法处理。
通过引入特地的排水设备(如塑料水管、沙井)排出软土地基内部的水分,以此来减小软土地基的土孔隙率,促使地基固结发生变形,从而有效提高地基坚固度。
软土地基基础设计与处理方法论文

浅谈软土地基的基础设计与处理方法摘要:软土地基房屋啊时常会发生地基沉降现象,给工程带来十分大的不便。
本文结合工程地质学的原理从软土地基的设计原则出发,探讨了集中软土地基的设计与处理方法。
关键词:软土地基;基础设计;处理方法1前言软土地基是指一些抗剪强度较低、压缩性较高以及具有其它不良性质的地基土,如天然的淤泥与淤泥质土。
软土地基上的房屋及其地基基础设计,应充分考虑软土地基的变形特征,防止其对建筑物的危害。
过大的均匀沉降虽然也会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和外观,但从结构安全的角度看不致有什么影响,而不均匀沉必将使建筑物发生裂缝、扭曲或倾斜。
影响其使用和安全,严童时甚至倒塌破坏。
2软土地基的设计原则与要求2.1基本技术要求软土工程设计应以最少的投资,最短的工期,达到设计基准期内安全运行,并满足所有的预定功能要求,即包括三个方面:(1)预定功能要求;(2)安全性和耐久件要求;(3)投资和工期的经济性要求。
2.2充分考虑场地条件应充分搜集场地的地形、地质、水文、水文地质等资料,作为设计的依据。
场地可能的自然灾害,如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由于工程建设引起的灾害,如采空塌陷、抽水塌陷、边坡失稳、管涌、交水等;均应在堪察、预测和评价的基础上,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2.3岩土参数要科学选择选用岩土参数时,应注意其非均质性与参数测定方法、测定条件与工程原型之间的差异、参数随时间和环境的改变,以及出于工程建设而可能产生的变化等。
由于土体参数是随机变量与模糊量,故在划分工程地质单元的基础上,应进行统计分析,算出各项参数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确定其特征值和设计值。
在选定测试方法时,应注意其适用性。
2.4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定性分析是岩土工程分析的首要步骤和定量分析的基础。
对于下列问题一般只作定性分析:(1)工程选址和场地适宜件评价;(2)场地地质背景和地质稳定性评价;(3)土体性质的直观鉴定。
定量分析可采用解析法、图解法或数值法性。
建筑物地基施工处理技术问题论文

建筑物地基施工处理技术问题探讨摘要:随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规模宏大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基础工程等的兴建,对地基质量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不良地基的存在不仅会导致建筑物大量下沉,而且容易使得整个建筑物出现大的裂缝,甚至出现倒塌。
所以能否处理好地基关系到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
本文主要论述了地基处理方法以及应注意的有关问题,对提高地基处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不良地基;地基处理;处理技术abstract: with th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arge-scale industrial and civil building found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and so on,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quality of the foundation also will more and more high, bad foundation will lead not only to the existence of the sinking of a building, and easy to make the entire buildings appear large crack, appear even collapsed. so can deal with good foundation related to the overall quality of building and service lif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foundation treatment methods and the relevant problem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to improve the foundation treatment level, and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keywords: bad foundation; foundation treatment;processing technology一、地基处理方法的选用分析地基处理方法很多, 各种处理方法有它的适用范围、局限性和优缺点, 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 工程地质条件千变万化, 各个工程间地基条件差别很大, 具体工程对地基的要求也不同, 而且机具、材料等条件也会因工作部门不同、地区不同有较大差别。
强夯法与分层碾压法处理高填方地基稳定性分析

强夯法与分层碾压法处理高填方地基稳定性分析论文
强夯法与分层碾压法是目前用于高填方地基稳定性分析的常用方法。
本文就这两种方法的原理以及应用情况进行详细阐述,并通过实例分析对比来展示它们的优势和局限性。
首先,论文将介绍强夯法的原理。
强夯法是一种低成本、高效、重复性很好的地基处理方法,它通过在地基表面施加力来改善基础稳定性,实际上就是加固地基表面上的弱点,增强地基整体稳定性。
具体来说,强夯法要求选择正确的夯点,然后按一定的规则进行夯实,即逐个夯实,夯实后再夯实,直到夯实不能再深为止。
其次,本文将介绍分层碾压法的原理及其与强夯法的差异。
分层碾压法是一种地基处理方法,它是强夯法的改进版,改进之处在于每次处理都会分层碾压,以更好地维护地基的稳定性。
分层碾压法的原理是,对地表先施加一定的压力,然后用沿着所施加压力的方向进行分层碾压,每次碾压的深度以上次的压力强度为准。
最后,本文将通过实例分析来讨论强夯法与分层碾压法在高填方地基稳定性分析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首先,强夯法和分层碾压法都可以有效改善地基稳定性,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因此在高填方地基稳定性分析中都是有效的方法。
然而,强夯法由于能够进行多次重复夯实,狭义来说在处理地基不均匀稳定性时优势有限,而分层碾压法可以有效改善不均匀稳定性。
另外,由于分层碾压法能够有效控制处理深度,因此它在进行面层改善时优势更大。
综上所述,强夯法与分层碾压法是一种常用的高填方地基稳定性分析方法,它们可以提高地基稳定性、承载能力,但其各自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此外,应根据具体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处理方法,以达到最佳结果。
地基工程施工论文(3篇)

第1篇摘要:地基工程是建筑工程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本文从地基工程的特点出发,对地基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地基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地基工程;施工技术;质量问题;质量控制一、引言地基工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地基工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因此,对地基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基工程的特点1. 地基工程具有隐蔽性。
地基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其内部情况无法直接观察,只能通过测试、勘探等方法进行了解。
2. 地基工程具有复杂性。
地基工程涉及多种地质条件、施工技术等因素,施工难度较大。
3. 地基工程具有长期性。
地基工程的质量对建筑物的影响长期存在,需要长期维护。
三、地基工程施工技术探讨1. 地基勘察技术地基勘察是地基工程施工的前提,通过勘察了解地基的地质条件,为施工提供依据。
常用的勘察方法有钻探、物探、测试等。
2. 地基处理技术地基处理是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的关键环节。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压实、加固等。
(1)换填:将软弱地基中的土体挖除,换填为强度较高的土体。
(2)压实:通过机械压实、夯实等方法提高地基的密实度。
(3)加固:采用化学注浆、土钉墙、预应力锚杆等技术对地基进行加固。
3. 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地基基础施工是地基工程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基坑开挖:根据设计要求,开挖基坑,确保基坑尺寸和形状符合要求。
(2)基础垫层施工:铺设基础垫层,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3)基础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基础施工,包括混凝土浇筑、钢筋绑扎等。
四、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 严格遵循施工规范,确保施工质量。
2.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3. 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4. 重视施工安全,确保施工人员生命安全。
强夯法施工技术论文

浅谈强夯法施工技术【摘要】强夯法是地基处理方法之一,它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
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软-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不严的工程,在设计前必须通过现场实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
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主要用来提高土的强度,减少压缩性,改善土体抵抗振动液化能力和消除土的湿陷性。
【关键词】地基处理;强夯施工强夯法在我国已广泛应用于地基的加固处理,强夯技术在工业和民用建筑、公路和铁路路基、飞机场跑道、码头及大型设备基础等地基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工程效果和经济利益方面均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效。
但就强夯技术发展现状而言还必须进一步加强其加固机理、施工工艺及机具的研究。
1 强夯法处理地基的利与弊1.1 强夯的特点强夯技术经济效果显著,但施工设备落后、效率低、安全性差、消耗和维护成本高。
目前没有一款专门设计制造的强夯机,改进过的强夯机械结构件和零部件的损坏频繁,降低了生产效率,从而造成施工成本增加,而且这种现状一定时期内将制约强夯工艺、工法的研究与开发。
另外在实际施工中,大部分场地土质成分变化无序,各向异性且均匀性也较差,目前强夯工程一般大都采用统一的能量级进行强夯,这样引起不必要的能量浪费,而能量级越高造价越高,若能根据填土的不同深度和上部结构的重要性分高中低不同的夯击能进行强夯,其工程造价会更趋合理,尤其是针对那些大面积强夯工程。
1.2 强夯技术的弊端强夯施工中夯锤冲击产生的冲击波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振动及噪声对人的心理影响和环境振动污染是该技术不可忽略的弊端。
尤其是在周围建筑群比较密集或与相邻的建筑较近,会造成周围建筑物的细微裂缝、抹灰脱落开裂、地基下沉等不良影响,其影响程度随既有建筑楼层的增高而增大。
2 强夯法的施工工艺和主要参数强夯施工工艺是通过试夯确定的,遵循先深层、次中层、最后表层,并根据现场的地质条件和工程的要求及建(构)筑物特性正确的选定各个参数来确定相应的工艺及参数。
桥梁地基处理技术实践与应用论文

桥梁地基处理技术实践与应用摘要:地基处理是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处理好地基对于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都奠定了基础。
本文重点就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公路桥梁地基处理技术。
关键词:桥梁施工、地基处理、技术、中图分类号:k9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地基与基础是桥梁的连接机构。
桥梁通过基础把荷载传递到地面。
从平面到垂直结构体系,将负荷集中在一点,或分布成线性,但最终支撑的地基,提供了承载能力。
如果地基承载力不足,可以判断为软基,必须采取措施处理软土地基。
一、根据具体地质环境相符的地基处理方案通过开发建设面积与特定的地质环境决定地基处理方案。
南京河西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和水文地质条件在公路桥梁工程建设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决定了公路桥梁施工质量和进度。
因此,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要求地基处理设计方案相关人员不仅有很好的基础专业技术,也要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作为地基处理的设计方案的一个具体的项目,在地基处理客观制约因素的影响程度的综合系统的考虑,治理的基础标准和规范意义的深刻理解,能够处理地基的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系统总结,结合过程的地基处理一些具体问题,重点对设计地基处理方案缺乏相应的原因分析和搜索,特别侧重于建设桥梁基础施工中混凝土的土层,流沙地下水水文地质等状况之间的联系。
地质条件和特殊的水文环境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如果不对其进行具体的实地考察将无法避免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这些特殊的地质和水文条件的桥梁建筑基础的过程时,所产生的不确定性,因此,桥梁的建设过程中地基处理,应该对这样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治疗计划,科学的设计和有效的一个公路桥梁施工的地基处理方案。
二、我国公路桥梁施工时在处理地基中存在的问题1、在某种程度上,施工设计方案不适应当地的实际施工。
通常来说,所设计的施工方案都会或多或少同当地的实际的施工状况出现不适应的状况,这也是公路进行桥梁施工过程中,地基处理技术存在的一个首要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基处理方法论文
摘要:地基处理主要是把承载力不足的土、稳定性差的地基通过处理达到工程要求,工程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地基处理好坏,为加速的基础处理的方法发展,需要新的技术的的出现来满足目前新规范的要求。
1.地基处理
地基处理的目的是提高地基承载力,保证工程质量,加快工程建设速度、降低工程造价。
地基处理一般是处理软弱土和不良土,主要包括:软粘土、人工填土、部分砂土和粉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泥炭土、膨胀土、多年冻土、岩溶和土洞、有机质土和泥炭土等。
2.目前我国常用的几种地基处理的方法:
2.1 重锤夯实法
重锤夯实法是利用重机械将及大吨位夯锤提高到一定6-40m高度,然后使锤自由落下,反复夯打,在地基表层形成一层较为均匀的硬壳层,从而提高地基表层强度。
适用于处理离地下水位0.8m以上稍湿的杂填土、粘性土、砂性土、湿陷性黄土和分层填土等地基,但不宜用于有效深度内存在有软粘土层的地基。
2.3振动压实法
振动压实法是一种在地基表层施加振动把浅层松散土振实的方法,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量。
适用于处理砂土、炉渣、碎石等无粘性土为主的填土。
2.4换土垫层
换土垫层法是将天然软弱土层挖去或部分挖去,分层回填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且无腐蚀性的砂石、素土、灰土、工业废料等材料,压实后作为地基垫层来提高地基强度。
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如:淤泥、淤泥质土、湿限性黄土、膨胀土、素填土、杂填土、季节性冻土、多年冻土地基以及暗沟、暗塘等的浅层处理。
2.5强夯置换法
强夯置换法是一边填强度较高的土、碎石一边强夯来提高地基承载能力、降低沉降。
适用于处理粉砂土、软粘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
2.6砂石桩法
砂石桩法是利用震冲法或沉管法在饱和软粘土地基成孔填入石料,形成砂石桩来提高承载力减少沉降差。
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降低压缩性,也可用于处理可液化地基。
对饱和粘土地基上变形控制不严的工程也可采用砂石桩置换处理,使砂石桩与软粘土构成复合地基,加速软土的排水固结,提高地基承载力。
2.7水泥土搅拌法
分为浆液深层搅拌法(简称湿法)和粉体喷搅法(简称干法)。
水泥土搅拌法适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与淤泥质土、粘性土、饱和黄土、素填土以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土等地基。
不宜用于处理泥炭土、塑性指数较大的粘土、地下水具有腐蚀性以及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地基。
2.8振冲法
分加填料和不加填料两种。
加填料的通常称为振冲碎石桩法。
振冲法适用于处理砂土、粉土、粉质粘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
对于处理不排水抗剪强度不小于20kPa的粘性土和饱和黄土地基,应在施工前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不加填料振冲加密适用于处理粘粒含量不大于10%的疏松砂性土地基。
振冲碎石桩主要用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量,还可用来提高土坡的抗滑稳定性或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
2.9水泥土搅拌法
分为浆液深层搅拌法和粉体喷搅法。
水泥土搅拌法适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与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饱和黄土、素填土以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土等地基。
不宜用于处理泥炭土、塑性指数较大的粘土、地下水具有腐蚀性以及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地基。
2.10高压喷射注浆法
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砂土、人工填土和碎石土地基。
当地基中含有较多的大粒径块石、大量植物根茎或较高的有机质时,应根据现场试验结果确定其适用性。
2.11预压法
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等饱和粘性土地基。
按预压方法分为堆载预压法及真空预压法。
堆载预压分塑料排水带或砂井地基堆载预压和天然地基堆载预压。
2.12夯实水泥土桩法
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粉土、素填土、杂填土、粘性土等地基。
2.13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
适用于处理粘性土、粉土、砂土和已自重固结的素填土等地基。
基础和桩顶之间需设置一定厚度的褥垫层,保证桩、土共同承担荷载形成复合地基。
该法适用于条基、独立基础、箱基、筏基,可用来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少变形。
2.14石灰桩法
适用于处理饱和粘性土、淤泥、淤泥质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
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层时,可采取减少生石灰用量和增加掺合料含水量的办法提高桩身强度。
该法不适用于地下水下的砂类土。
2.15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
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可处理的深度为5~15m。
当用来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时,宜采用土挤密桩法;当用来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或增强其水稳定性时,宜采用灰土挤密桩法。
2.16柱锤冲扩桩法
适用于处理杂填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和黄土等地基,对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松软土层,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地基处理深度不宜超过6m。
2.17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
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渗透系数为0.1~2m/d的湿陷性黄土等地基。
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对Ⅱ级湿陷性地基,应通过试验确定碱液法的适用性。
2.18电渗法
在地基中形成直流电场,在电场作用下,地基土体产生排水固结,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工后沉降的目的。
适用于处理软粘土、杂填土、泥炭土地基等。
3.结语
地基处理主要是把承载力不足的土、稳定性差的地基通过处理达到工程要求,工程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地基处理好坏,为加速的基础处理的方法发展,需要新的技术的的出现来满足目前新规范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地基处理/龚晓南编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 龚晓南主编.地基处理手册.第二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刘华平.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综述.今日科苑2012.(06)
4 李彦刚. 软弱地基处理方法.发展. 2011.(10)
5 张剑彪. 地基处理的方法浅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