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语文人教版课件
最新2023-2024学年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优质课件

31
课堂集中营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遗民苦盼,
年复一年,但路远山遥,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 臣早已把他们忘得干干净净!诗人表面写北地遗 民的苦苦盼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
32
整体感知
课堂集中营
第一、二句写景,从表面上看,作者用夸张的手 法既描绘出了黄河奔腾咆哮,流入大海的壮观,又描 绘出了华山巍峨高耸,直插云霄的雄伟,似乎在为壮 丽山河感到自豪。
43
句段解读
课堂集中营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外:四川剑阁以南地区,指作者所在的蜀地。 蓟北:泛指唐代蓟州北部地区,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 初:刚刚。 涕泪:此处专指眼泪。 衣裳:古时上曰衣,下曰裳。
44
课堂集中营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忽传”说明喜讯来得太突然,出乎 意料。“满”字突出了诗人喜极而泣 的状态。
55
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 有哪些收获呢?
56
谢谢观看 !
2023/11/27
57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目标要求: (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和能 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 面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 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 (二)在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上,体现与初中教材的衔接。 六年级下册是在前面十一册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本册教材的结构和思路对 前面的教材有一定的继承,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以期向初中教材平稳过渡, 使学生在小学毕业后能够适应中学教材,缩短升入中学后的不适应期。 (三)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教材内容,进一步加强整合。每一个专题从单元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 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总结、拓 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四)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自主学习 学生经过近六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本册教材,希望能够通过比较系统的导学 设计,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获得的方法进行学习,使各项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人教版(2023)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5女娲补天【精品课件】

想一想:女娲为了寻找五彩石,她会碰到什么困难呢?
于是,女娲又来到了 ,她找哇找哇,
于是,女娲又来到了 ,她找哇找哇,
于是,女娲又来到了 ,她找哇找哇,
于是,女娲又来到了 ,她找啊找啊,
试一试,用三个词语来概括女娲补天的过程。
找彩石—炼彩石—补天 找—炼—补
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我仿佛看到了 ,听到了 。
天哪,太可怕了!
女娲难过极啦。
女娲这样难过,她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用心读课文3、4两个自然段,说一说女娲补天的过程。1.女娲为了把天补好,做了哪几件事呢?2.女娲遇到了哪些危险和困难?用“——”画出。
15 女 娲 补 天
1.认识“措、混”等8个生字。2.默读课文,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重点)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甘于奉献、勇敢无畏的精神。(重点)
学习目标
我hùn luàn
xiàng mù
xī miè
tān tā
shā hài
chuán sòng
gōng jì
惊慌失措
混乱
项目
熄灭
坍塌
杀害
传颂
功绩
思考:1.朗读课文,想一想,这则神话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天为什么要补?
2.女娲是谁?
4.她是怎样补天的?
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声笑语,人们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天上顿时露出一个大窟窿。
地上也裂开了一道道黑黝黝的深沟
2023年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小燕子》课件

2023年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小燕子》课件2023年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小燕子》课件一、导入欢迎同学们来到今天的语文课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小燕子》这篇课文。
请同学们打开课件,跟着老师一起来探索小燕子的故事吧!二、课文背景介绍1.背景知识在我们生活的城市旁边,有一个小房子上住着一对可爱的燕子。
每天清晨,它们都会飞出窝巢,不停地捕捉昆虫。
2.课文简介《小燕子》是一篇描写燕子生活的小故事。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燕子是如何飞翔、如何抓捕昆虫的,以及它们的生活习性。
三、课文学习1.课文内容理解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并回答以下问题:a) 课文中的小燕子住在哪里?b) 燕子们每天早上都做些什么?c) 燕子如何抓捕昆虫?d) 燕子的飞行速度有多快?2.生字词学习请同学们认读以下生字词,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义:a) 媳妇:指成年雌性鸟类。
b) 婆婆:指成年雄性鸟类。
c) 敏捷:指动作迅速灵活。
3.课文再现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分成小组,模仿燕子的飞行动作和抓捕昆虫的动作,进行角色扮演。
选择一名同学出来展示扮演燕子的动作。
其他同学可以为他或她加油鼓劲。
四、拓展阅读1.了解燕子的资源请同学们上网查找资料,了解燕子的飞行速度、生活习性等相关信息,并将所查找到的资料整理成一份小报告。
下节课,我们可以互相交流分享。
2.作文扩展请同学们写一篇关于燕子的作文,题目自拟。
在作文中,可以描绘燕子的形象、飞行特点、抓捕昆虫的技巧等。
注意语句通顺、用词准确。
五、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课堂学习,我们了解了燕子的生活习性、飞行速度等。
希望同学们能够喜欢燕子,并爱护身边的小动物。
下次见!。
人教版(2023)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1.牛郎织女(二)【精品课件】

牛郎听说织女被抓走,采取了哪些做法?
他赶紧披上牛皮,找出两个筐,一个筐里放一个孩子,挑起来就往外跑。
急切
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糟了,牛郎的前面忽然出现一条天河。天河很宽,波涛很大,牛郎飞不过去了。
冷酷无情、心狠手辣
理解人物的象征意义
牛郎织女:劳动人民的典型。 王母娘娘:封建统治者、封建势力的代表。天河:封建统治者用来迫害、压制劳动人民的工具和手段。
zhú kuā lì táng huáng
wēi yī
shuāi lǎo
zhí niù
执 拗
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织女在人间过着美满的日子,但她担心王母娘娘会来找她。
第二部分: (2)写老牛临死前去嘱托牛郎。
第三部分: (3---6)王母娘娘抓走了织女,牛郎带着孩子去追,两人最终成为牵牛星和织女星。
这个民间故事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要求改善生活、争取婚姻自由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
课文写牛郎织女男耕女织,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王母娘娘知道后,拆散了他们,用玉簪划出天河将他们隔开。从此牛郎织女隔河相望,只能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在鹊桥相会。故事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
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依偎(wēi wèi) 泰山(qín tài)衰老(shuāi āi)拗不过(ào niù)
√
√
√
√
11 牛郎织女(二)
1.认识“俭、皇”等10个生字。2.能快速默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故事的结局。(重点)3.联系上一篇课文,说说如果给《牛郎织女》绘制连环画,你打算画哪些内容,每幅图画配什么文字。(重点)
2023年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草房子》课件

2023年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草房子》课件2023年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草房子》课件草房子是一本由曹文轩所写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必读书目之一。
本课件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阅读《草房子》,提供了详细的内容解读和相关学习资源,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这本书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
一、《草房子》导言《草房子》是一部以农村为背景的儿童文学作品,通过讲述主人公六儿在农村成长的故事,揭示了亲情、友情和勇气等主题。
本部分内容会简要介绍作者曹文轩以及《草房子》的创作背景,并激发学生对本书的阅读兴趣。
二、书籍内容概述本部分将全面概述《草房子》的内容,包括每一章节的梗概和主要情节。
通过简明扼要地介绍故事情节,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到六儿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以及他面临的困境。
同时,本部分还会强调每个情节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把握重点。
三、主要人物形象本部分会重点介绍《草房子》中的主要人物,包括六儿、爸爸、妈妈等等。
通过详细描绘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方式以及心理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每个人物的动机和目标,进而对整个故事的发展有更深入的认识。
四、主题与意义《草房子》作为儿童文学作品,蕴含着深刻的主题和哲理。
本部分将探讨作者通过故事所传达的主题,例如亲情、友情、励志等。
同时,还会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主题对他们自身的影响,以及如何从故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五、读后感为了更好地促使学生思考、总结和复述,《草房子》课件的最后一部分为学生提供了写读后感的机会。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撰写一篇短文,表达对《草房子》的看法和体会,或者与书中某个情节进行联想和拓展。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学生将对《草房子》这本经典儿童文学作品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阅读这本书,感受到其中的温情和力量,并从中汲取到宝贵的人生智慧。
祝愿同学们能在阅读中收获快乐和成长!。
人教版(2023)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2.故宫博物院【精品课件】

紫禁城名称的由来
午门
返回
金水桥
返回
太和门
返回
三 大 殿
太和殿
返回
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
中和殿
返回
举行大典时,皇帝先在这里休息
保和殿
返回
殿试的地方
乾清门
返回
乾清宫
返回
处理事务,批阅奏章,接见使节
坤宁宫
返回
皇帝结婚的地方
故宫知识知多少?
故宫坐落在什么地方?
1.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提取有效的信息,完成课文要求的两个阅读任务。(难点)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赞美和热爱故宫建筑的思想感情。(重点)
学习目标
故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故宫在北京城的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由明朝皇帝朱棣在永乐四年(1406年)下诏修建,历时十四年,至永乐十八年(1420年)最终建成。明清两代,这里始终是中国的政治中心,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紫禁城作为封建统治中心的历史才宣告结束。1925年,故宫博物院宣告成立。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故宫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故宫的规模有多大?
皇帝的宝座在什么大殿中?
2023年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种太阳》课件

2023年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种太
阳》课件
2023年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种太阳》课件
欢迎各位同学们来到今天的语文课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种太阳》这篇课文。
这是一篇有趣的科普文章,它告诉我们太阳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以及种植太阳的方法。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有趣的话题吧!
一、太阳的重要性
太阳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能源,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光和热,让我们的身体保持健康,帮助植物生长,促进农作物的丰收等等。
太阳的能量对于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种植太阳的方法
在课文中,作者介绍了一种种植太阳的神奇方法——种地球。
通过种植地球,我们可以让太阳能够照耀到更多的地方,使得那些原本没有阳光的地方也能得到阳光的滋润。
这个方法虽然听起来有些稀奇古怪,但实际上,它是在告诉我们要珍惜太阳,让太阳的光芒洒向更多的人们。
三、学习种太阳的意义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太阳的重要性和种植太阳的
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太阳是我们共同的财富,如果每个人都能像作者一样,关注太阳,关心环境,那么我们的
地球将变得更加美好。
最后,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太阳,保护我们的地球,
让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
以上就是今天的课件内容,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学习《种太阳》这篇
课文,增加对太阳的认识,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谢谢大家!
注:本课件内容根据《种太阳》一文整理而成,版权归人教版所有,仅供教学使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
人教版(2023)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4 延安,我把你追寻【精品课件】

1.认识“延、昔”等7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读出诗歌的韵味及节奏感。了解诗歌结构,理解诗歌中具体事物的象征意义。(重点)3.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难点)
学习目标
我会认
yán xī sǔn 延(延安) 昔(昔日) 笋(春笋) máo kàng dàn茅(茅屋) 炕(土炕) 旦(一旦)mèi媚(明媚)
第3小节
“破旧的茅屋”代表贫穷的生活条件。“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指革命战争年代那种亲密的军民关系、党群关系,那种火热的斗争生活。 这两句诗是说,经济发展了,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了,以往贫穷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但革命战争年代那种亲密的军民关系、党群关系,那种火热的斗争生活是“忘不了”的,也是不应该忘记的。
回顾总结
这是一首散文诗。作者用精练的语言,充满深情的笔触,写出了自己到延安的所见所感,生动形象地讴歌了延安精神,热情地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强调了在新时期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诗人走进延安,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走进延安,看到了如今的延安生活和生产水平飞速提高,想到了过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延安艰苦奋斗的生活。诗歌表现了诗人对延安生活的深刻怀念和继承发扬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整体感知
追寻你,延河Βιβλιοθήκη 咚的流水,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诗人追寻延安,实际上追寻的是什么?实际上追寻的是延安精神,那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是个人成长、国家发展不可缺少的精神。
回顾总结
谈谈你是怎样理解延安精神的。 延安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内部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小学语文人教版课件
2023年小学语文人教版课件1《小塘春色》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
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体会课文重点内容在表达上的效果。
【教学重点】
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投影设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的一件漂亮的运动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有关的语句。
1、提示学生抓住“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八个字,找相关的句子。
学生回答后,投影出示句子:
第一次“得”:“到了城里,我先到小男孩告诉我的那家大商店,找到挂着那种运动衫的柜台,毫不犹豫地用三块钱买了一件,一出商店我就穿上了,心里充满了自豪。
”
“失”去运动衫:“我用这件运动衫再加上一元四角五分买下这双鞋,可以吗?”“我把那件骄傲的.仰着头的大角麋鹿运动衫放在柜台上,抱着鞋盒走出商店。
”
第二次“得”:“他站起身,从枕头下面拿出一件印着仰着头的大角麋鹿红色运动衫。
”
2.给__划分段落:(1-8)得到→(9-18)失去→(19-27)得到
3.按照板书的提示,用你自己的话简要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记叙“我”买一件漂亮的运动衫,但想到了邻居老先生的一双不能再补的破鞋,决定用运动衫去换上一双新鞋送给老先生,最后老先生又送给“我”一件运动衫的事。
)
二、重点读读课文中有关“我”对运动衫的喜爱和购买的描写,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学生可以从“情节完整性”的角度说明这样写的好处,也可以从“表达心意、体现情谊”的角度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还可能从“标价(4。
5美元)与实付的钱(“三块钱”加“一元四角五分”)的差价中”及售货员外加“一双长腰袜子”上发现售货员被“我”退衫买鞋关心老人的行为所感动,才会以4。
45美元售出鞋子还外加一双袜子。
这样写,更进一步地突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三、说一说你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料到故事的结局了吗?
学生各抒己见。
1、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当“我”得知运动衫是老人用小狗换来的时候,又有何反应?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说一说当时“我”会怎么想?)
2、小结:我们从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中不仅产生新奇感,而且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谊而深感震撼。
3、请你自己读一读令你感动的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
四、教师总结
1、这篇课文在结构安排上用了两条并行的线索,一明一暗。
“我”买运动衫、买鞋是明线,康威先生用小狗换运动衫是暗线,最后结尾时两条线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出人意料的结局。
2、你们说说这种表达方法有哪些好处呀?使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出:出人意料的结局中不仅产生新奇感,而且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谊而深感震撼。
2023年小学语文人教版课件2《一件运动衫》
【教学目标】
1、认读“嫌、弋、柬、倩、粼”五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想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了小塘春色。
3、画出能概括各自然段主要内容的句子,体会它们的意思,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
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难点:知道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了小塘春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描写《小塘春色》的美文。
作者笔下的春天的小塘,美在哪些地方呢?读读课文后你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词语。
2、出示阅读要求自学,思考:
(1)小塘的景色怎样,你能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找到一个最合适的词语概括出来吗?(板书旖旎明媚)
(2)课文围绕“旖旎明媚”,从哪几方面描写了小塘的景色呢?
(3)你最喜欢哪种美呢?为什么?先自己读再交流。
3、重点品味句子。
(1)“春姑娘像酣睡正浓的少女,拥抱着岸边的水草,睡得那么香,那么甜,那么宁静……”
这个比喻生动地描写了小塘的静謐。
(2)“岸上的树林都在沙沙作响,像是为知音奏出古老的乐曲,又像是在对谁讲述着一个遥远的故事。
”
这个人句子连用了两个比喻句,借声音,写出了小塘岸上的树林的动态之美。
三、小结写法。
1、画出能概括各自然段主要内容的句子,体会它们的意思。
2、小结写法。
第一自然段先总写小塘的春色,第2—4自然段再分三个方面来描写:每段的第一句话是该段的中心句,也就是主要内容的概括。
四、感情朗读《小塘春色》。
早水草鸭红蜻蜓春燕人
静“绿茵”倒影……
旖旎明媚
动波光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