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 格式要求

合集下载

课程设计格式要求(共5篇)

课程设计格式要求(共5篇)

课程设计格式要求(共5篇)第一篇:课程设计格式要求课程设计(论文)报告的内容及其文本格式1、课程设计(论文)报告要求用A4纸排版,单面打印,并装订成册,内容包括:①封面(包括题目、院系、专业班级、学生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起止时间等)②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③中文摘要(黑体小二,居中,不少于200字)④目录⑤正文(设计计算说明书、研究报告、研究论文等)⑥参考文献2、课程设计(论文)正文参考字数:2000字3、封面格式4、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格式5、目录格式①标题“目录”(小二号、黑体、居中)②章标题(小四号字、黑体、居左)③节标题(小四号字、宋体)④页码(小四号字、宋体、居右)6、正文格式①页边距:上2.5cm,下2.5cm,左3cm,右2.5cm,页眉1.5cm,页脚1.75cm,左侧装订;②字体:一级标题,小二号字、黑体、居中;二级,黑体小三、居左;三级标题,黑体四号;正文文字,小四号字、宋体;③行距:20磅行距;④页码:底部居中,五号、黑体;7、参考文献格式①标题:“参考文献”,小二,黑体,居中。

②示例:(五号宋体)期刊类:[序号]作者1,作者2,……作者n.文章名.期刊名(版本).出版年,卷次(期次):页次.图书类:[序号]作者1,作者2,……作者n.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页次.周数。

第二篇:课程设计格式要求设计管理福建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设计或者毕业论文要求课程设计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准确立题,并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系统训练和考察过程。

文章的撰写是学生学习和应用能力训练的过程,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指导和保证《课程设计》的质量,符合国家及有关行业(部门)指定的有关标准和汉语语言规范,同时便于同学们的排版打印,现对设计格式等作如下要求:一、要求:1、文字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字,不得请他人代写。

课程设计格式要求

课程设计格式要求

课程设计格式要求1.使用统一样式的封面。

2.注意中英文括号、逗号的分别使用。

3.一级标题,黑体小二,顶格,行距2.0,段前段后空0.5行。

4.二级标题,楷体三号,顶格,节号与节名间空一格,行距2.0,段前段后空0.5行。

5.三级标题,宋体小四,顶格,节号与节名间空一格,行距2.0,段前段后空0.5行。

6.正文,不论中英文均宋体小四,行距1.5,段前空四格。

7.全篇不加粗,无标黄字体,全文黑色。

8.关键词间用分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面无标点。

9.注意上标和下标。

10.数字与单位之间空一格,百分号不空。

11.多少到多少,不能使用90-100,应使用90~100。

12.表头宋体五号,居中,行距1.5,段前段后空0.5行。

13.表格内容宋体五号,居中,行距1.5。

14.复杂表格,超过三行的,使用三线表。

15.图片图尾宋体五号,居中,行距1.5,段前段后空0.5行。

16.图片大小适当,居中,图片清晰,与本设计对应,不要出现未知数据。

17.课设最后附一张主要构筑物的图,A4纸打印。

18.所有计算过程需要使用公式编辑器。

19.参考文献格式有固定要求,宋体五号,行距1.5。

20.自动生成目录,目录标题楷体小二,居中,行距2.0,段前段后空0.5行;目录内容楷体小四,行距1.0;目录要有层次性,突出一、二、三级标题。

21.页眉从正文页开始,宋体小五,普通页眉横线。

22.摘要、目录页码从Ⅰ开始,使用希腊数字。

23.正文页码从1开始,使用阿拉伯数字。

24.课程设计正文部分页数10~20页。

25.相似题目的文字部分互相不可雷同。

26.禁止出现具体厂商、单位名称。

27.课设文档格式为.doc格式,office2007或wps等软件格式默认是.docx,需要另存为.doc;此外,打印时,建议另存为pdf格式,防止蹿行。

28.交作业时,电子版文件名称为“学号-姓名”,纸质版用塑料封皮夹住。

29.文字书写要用书面语,不要大白话。

课程设计格式字体要求

课程设计格式字体要求

课程设计格式字体要求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内容相关的核心概念和知识点,如××××(具体知识点)。

2. 学生能理解并描述××××(学科主题)的基本原理,形成系统知识结构。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学科领域)相关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课堂实践,掌握××××技能,如数据分析、问题解决等。

2. 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合作探究和思考。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学科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尊重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学科的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已具备一定的××××学科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使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达到预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选取以下教学内容:1. ××××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原理等,参考教材第×章。

课程设计要求格式

课程设计要求格式

课程设计要求格式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部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相关学科的前沿动态。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以课本为主,结合相关学科的前沿动态,进行有机。

教学大纲如下:1.教材第一章:基本概念和原理,相关学科前沿动态介绍。

2.教材第二章:方法论,实际案例分析。

3.教材第三章:应用领域,实验和实践。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4.实验法:开展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参考书,拓宽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器材,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2.作业:布置适量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考试:设置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4.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小组项目: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创新等。

六、教学安排本章节的教学安排将遵循合理、紧凑的原则,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课程设计说明书格式及要求

课程设计说明书格式及要求

西华大学电气信息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格式及要求一份完整的课程设计说明书应包括:封面、摘要、目录、正文(前言、总体方案设计、…、结论、总结与体会、谢辞等)、参考文献、附录等。

一、封面:单独1页(见样件)二、摘要、关键词:中文(150~200字)、英文;单独1页摘要应高度概括题目的内容、方法和观点,以及取得的成果和结论。

应反映出整个内容的精华。

中文摘要在200字以内为宜,同时要求写出外文摘要,以200个实词为宜。

并要求写出中文、外文的关键词。

①用精炼、概括的语言表达,每项内容不宜展开论证和说明;②要客观陈述,不宜加主观评价;③成果和结论性字句是摘要的重点,论述上要多些,以加深读者的印象;④要独立成文,选词用语要避免与全文尤其是前言和结论部份雷同;⑤既要简短扼要,又要表达清晰,结构合理。

摘要用中、英文对照编写;“摘要”两字加粗,字体用楷体四号字,第一行行头缩进四格,行尾缩进两格,选用小四号宋体字。

关键词一般为3~8个,在摘要后另起一行排,各关键词之间用“,”号分隔。

关键词的字体和排版与“摘要”的相同;关键词与摘要之间不空行。

(见样件)三、目录:内容必要对应页码号“目录”的字体采用三号宋体加粗;目录中的标题不宜超过三级。

一级标题用四号宋体加粗;二级及其以后的标题用四号字,不加粗。

四、设计说明书正文:正文的标题可分为章(一级)、节(二级)、小节(三级)等。

一级标题用小三号字,编号用1级阿拉伯数字(如:2总体方案设计),字体选用宋体加粗;二级标题用四号字,编号用2级阿拉伯数字(如:2.1),字体选用宋体加粗;三级标题及其以后的标题用小四号字,三级标题编号用3级阿拉伯数字(如:2.1.3),字体选用宋体加粗。

标题的排列按:①一~三级标题文字均居左顶排,标题与标题间不空行,标题与前段正文之间空一行;②各一级标题之间要换页;③在两级标题连排的情况下,标题间应间隔一行;④在有副标题的情况下,应注意主标题与副标题的关系与比例。

课程设计报告格式顺序及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格式顺序及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格式顺序及要求课程设计报告格式顺序及要求1、封面采用统一制定的封面。

2、正文(符合撰写规范要求)由标题、文字段落、图、表等部分构成。

由于测试工程涉及的学科、选题、研究方法、工作进程、结果表达方式等有很大差异,难以规定统一的内容形式。

但是,必须合乎逻辑,层次分明。

(1)内容见附件(2)编写格式①标题每个题目的标题采用三号黑体字居中打印,例如:“一、XXXX”。

②图图题采用中文字体为五号楷体,图题紧接图的下一行居中打印。

图中的标注一律采用中文。

图号按顺序编号,例如:“图1 xxxx”。

如果图中含有几个不同部分,应将分图号(例如“图1-1 xxxx”表示图1的第一个分图)居中标注在分图下一行,并在图题下列出各部分内容(不写英文)。

绘图必须工整、清晰、规范。

示意图应能清楚反映图示内容。

③表表的编排,一般是内容和测试项目由左至右横读,数据按内容或项目依序对齐竖排。

表格后空一行,继续正文内容。

表按顺序编号,例如:“表1 XXXX”,编号的后面空2格格,居中打印表的简短确切的标题,且置于表的上方。

表内的缩写词和符号等,必须与文字段落中的一致。

各符号的单位应尽可能标出。

表内不宜用“同上”、“同左”等类似词,一律填入数字或文字。

表内空白处代表无此项内容。

3、参考文献按正文中参考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在方括号内连续编号,同时,所列的参考文献应在正文中引用。

序号作者. 题名. 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引文所在的起始或起止页码4、附录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如较复杂的公式推演、12-程序等,应编入论文的附录中。

如果附录内容较多,应设编号如附录1、附录2等。

附录应有附录名。

附录、附录号及附录名用三号黑体字居中打印。

5、排版及装订要求①排版要求:测试报告一律采用单面打印,纸张大小为A4复印纸,页边距采用:上1.0cm、下1.0cm、左1.5cm、右1.0cm。

无特殊要求的汉字采用小四号宋体字,行间距为单倍行距。

课程设计封面格式及要求

课程设计封面格式及要求

备注!!课程设计要求与排版:1.课程设计为文字表述的排版打印统一用A4格式。

2.页面设置:上、下、左、右页边距都是2.5cm。

3.正文:宋体小四,1.5倍行距,详见模板。

4.页眉页脚字体:五号宋体居中,从正文页面起。

页眉为“XX系XX课程设计”。

页码位于页脚。

要生成目录,详见模板。

5.数字和西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6.其它未尽事宜按照任课教师要求。

注意:①课程设计报告中,蓝色字体为对该部分内容要求的举例说明,请不要包含在你们上交的报告中。

②上交的报告要严格按照上面格式;句子要通顺,文章条理要清晰!!③报告设计内容部分不少于10页(仅指第三部分“设计内容”);④对于“三、设计内容”部分的内容,请每位学生根据自己所设计的内容有条理性的进行阐述,用二级标题、三级标题把所阐述内容的标题写明。

例如:涉及到电路部分的内容要包括:电路原理图详细说明,仿真或编程软件介绍、仿真模型的建立,仿真模型中各部分的功能和原理、仿真参数、仿真波形、仿真结果分析(结论)等。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课程设计报告书课程名称:课题名称: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成绩:xxxx 年xx 月xx 日目录1.设计目的 (1)2.设计要求和设计指标 (1)3.设计内容 (1)3.1硬件部分 (1)3.1.1 (1)3.2软件部分 (1)4.本设计改进建议 (3)5.总结(感想和心得等) (3)6.主要参考文献 (3)附录 (4)XX系XX课程设计1.设计目的(一级标题,用黑体小三,单倍行距,段前、段后0.5行)(可以围绕为了熟悉××课程,学习××软件的使用,以及锻炼××能力、掌握××知识等方面展开讲述。

)2.设计要求和设计指标(对你所设计课题应该达到什么效果,结合设计要求中内容阐述,你所做设计有什么意义,用到哪些主要参数指标)3.设计内容3.1硬件部分(二级标题,用黑体四号,单倍行距,段前、段后0.5行)(设计中用到的元器件、各部分的功能和电路原理图及详细说明等)3.1.1 …(三级标题,用黑体小四单倍行距,段前0.5行,段后0.5行)3.2 软件部分(编程软件介绍,程序流程图和源程序等:如主程序、主要功能程序、中断程序等,并有必要的程序注释。

课程设计写作格式要求

课程设计写作格式要求

课程设计写作要求一、版式(1)纸张大小:标准A4打印纸。

(2)封皮:学院统一规定。

(3)页面设置:上2.5、下2.5、左3.0、右2.5。

(4)论文一级标题为小三黑体字、居中;论文二级及以下标题为小四号黑体、顶左格。

(5)正文一律使用标准小四号宋体。

段落开头空两个字,行间距为固定值20磅。

(6)正文页码: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小四号字,Times New Roman ,页底居中。

1.1具体要求1.正文汉字字体字号:正文字体小4号宋体。

外文、数字字号与同行汉字字号相同,字体用WORD系统中的Times New Roman。

2.插图插图注明项有图号、图题、图例。

图号编码用章序号。

如“图2.1”,表示第2章第1图。

图号与图题文字间置一个字的空格,置于图的正下方,图题用5号字,宋体,全文要统一。

不允许出现直接扫描的图表,必须加以整理。

3.表表号用章序号编码,如表2.1是第2章中的第1表。

表应有表题,与表号之间空1~2字,置于表的上方居中,用5号宋体,全文统一。

4.公式正文中引用的公式、算式或方程式等可以按章序号编码,如:式(2.1)表示第2章第1式,公式一般单行居中排版与上下文分开,式号与公式同行居右排版。

5.计量单位论文中命名用各种量、单位和符号,必须遵循国家标准GB3100-82、GB3101-82等的规定。

6.参考文献为了反映文稿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出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中应按顺序在引用参考文献处的文字右上角用[]表明,[]中序号应与“参考文献”中序号一致,正文之后则应刊出参考文献,并列出只限于作者亲自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上的文献。

作者阅读的参考文献数量不低于20篇。

(1) 专著格式:[序号] 编著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2) 期刊论文格式:[序号] 作者.论文名称,期刊名称,年度,卷(期):起止页码(3) 学位论文类格式:[序号] 作者.学位论文名称,发表地:学位授予单位,年度,起止页码(4) 西文文献:著录格式同中文,实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钇铝石榴石(Y 3Al 5O 12,Y AG)YAG 单晶相比,YAG 多晶陶瓷有多种优势,它可以制备出满足大功率激光器所需的大尺寸样品并实现高浓度的掺杂,因而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不同于常规陶瓷,激光陶瓷对成型和烧结工艺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本文在前期成功地制备出Nd:YAG 纳米粉体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成型工艺和烧结工艺对透明陶瓷光学透过率的影响。

本文采用的粉体原料是共沉淀法制备的平均粒径为20nm 的钇铝石榴石纳米粉体,以0.5wt%的正硅酸乙酯为烧结助剂。

采用了常规的液压成型和冷等静压成型工艺,发现冷等静压成型明显地较常规压力成型获得更高的收缩率和致密度。

在烧结工艺中,本文首先采用了两步真空烧结工艺制备了YAG 透明陶瓷,其步骤为:将成型后的素坯在真空炉内首先加热到一个较高的温度(1700~1800℃),再快速降温至较低温度(1500~1600℃),并在此较低温度下保温10h 。

同时,还考察了常规烧结和微波烧结方法。

透光率测试表明,真空烧结法更容易获得透明陶瓷,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成功地制备出了透光率约为52.2%的透明陶瓷。

实验结果更进一步说明了,要想获得透光率更高的透明陶瓷,坯体必须在烧结前期获得较高的收缩率,并且尽可能在高真空或还原性的气氛中烧结。

关键词:钇铝石榴石
重庆科技学院本科生课程设计 ABSTRACT
Yttrium aluminum garnet (Y 3Al 5O 12,YAG) is excellent optical properties. Compared with single crystal YAG , polycrystalline YAG ceramic exhibits many advantages. The predominance of polycrystalline YAG ceramic is that it can be doped with very high concentrations, and it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high power laser so it is the hot topic today.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ceramics, laser transparent ceramics have special demand in molding and sintering process. Based on the successful preparation of nano Nd:YAG powder, the thesis focus on the effect of transparent properties to laser ceramics by different molding and sintering method.
The crystal size of Nd:YAG powder was about 20nm, which was made by co-precipitation method, and the 0.5wt% TEOS was used as sintering additive. Compared the conventional molding method, it found that the higher line shrinkage and higher density can be got by the cold isostatic pressure molding method. In the course of sintering process, two-step sintering process at vacuum environment was adopted first. Specific process conditions used in this paper is as follows: the samples were first heated to a higher temperature ranging from 1700℃ to 1800℃,then cooled down to a lower temperature ranging from 1500℃to1600℃, and held at the lower temperature for 10h. Compared with two-step sintering process at vacuum environment, the conventional sintering method and microwave sintering method were used to sinter laser transparent ceramics also. However, only the former method can produce transparent ceramics with transparence of 52.2%. The results farther showed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get enough shrinkage before sintering process, and it is important to sinter at high vacuum or deoxidized environment.
;two-step sintering ;YAG ;transparent ceramic
目录
1
II
1
1 1.2透明陶瓷的影响因素 (1)
1.3 Nd:YAG激光陶瓷 (1)
1.3.1 YAG晶体结构 (1)
1.3.2 YAG的扩散性质 (1)
1.3.3 Nd:YAG激光陶瓷的优点 (1)
2 激光透明陶瓷的成型与烧结实验 (35)
3 性能测试与结果讨论 (38)
4 结论 (40)
……
参考文献 (50)
致谢 (51)
附录1 原料到成品部分图片 (52)
附录2 在读本科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53)
“目录为自动生成”
1 绪 论
1.1 透明激光陶瓷的发展历史
……
1.2 透明陶瓷的影响因素
……
022221)1(I I e e
r r βγ
βγ
----= (1.1) ……
表1.3 YAG 晶体的阳离子扩散系数和阴离子扩散系[35-38]
离子
体积扩散系数
晶界扩散系数
Ds(m 2
/s)
Q(kJ/mol) Dc(m 2
/s) Q(kJ/mol) Y 3+
8.7×10-2
565 2.1×103 530 O 2-
2.6×10-10
310
1.1×10-3
360
……
1.3.3 Nd:YAG 激光陶瓷的优点
同单晶相比,Nd:YAG 激光透明陶瓷具有以下优点: ① 容易制造 ② 成本低 ……
图2.6 烧结曲线
三号黑体,居中
空一格
空一行
空一行
小三号黑体
五号宋体,表格逐章单独编序
四号黑体
小四号宋体
五号宋体
右缩进两个字
五号宋体
参考文献
[1] 唐卓尧.电气传动的微机控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9:16-34 [2] 王兆安.电路电子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60-10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