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因子对皮肤缺损修复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生长因子的生物学功能与应用

生长因子的生物学功能与应用

生长因子的生物学功能与应用生长因子是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发育不可或缺的信号传递分子。

在人体内,生长因子分布广泛,影响多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修复和再生。

生长因子也成为人类健康领域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已经有许多生长因子在医学、农业等领域得到应用。

本文将主要介绍生长因子的生物学功能和应用。

一、生长因子的生物学功能1.1 促进细胞增殖生长因子可以直接作用于细胞表面受体,促进细胞增殖和分裂。

例如,表皮生长因子(EGF)可以刺激表皮细胞的增殖,加速伤口愈合。

由此,EGF被广泛地用于皮肤创伤和烧伤的治疗。

1.2 促进细胞分化生长因子还可以促进细胞分化成特定的细胞类型。

例如神经生长因子(NGF)可以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和发育;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可以促进骨细胞的分化,形成新的骨组织。

这种特定的细胞分化作用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和骨科领域的治疗中。

1.3 促进器官发育生长因子也可以参与整个器官的发育过程。

例如,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心肌细胞的发育。

缺乏心肌细胞的生长因子或者信号通路异常都可能导致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

二、生长因子的应用2.1 医药领域生长因子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为了促进人体组织的生长和修复。

生长因子在愈合创伤、手术和器官移植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例如,FGF、G-CSF等生长因子可以刺激血管和免疫细胞的增殖,加速损伤部位的修复。

利用生长因子进行组织工程也是在发展中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在心血管、肝、神经系统和造血等领域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2 农业领域在农业领域中,生长因子主要用于促进植物的生长和产量。

植物生长因子与动物生长因子有着相同的作用原理:可以直接增加植物的细胞分裂和伸长,推进植物的成长。

目前,植物生长因子种类也越来越多,应用的范围也在扩大。

例如植物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开花、结实,还可以防止落叶、促进果实的舒缓。

2.3 航空、航天领域在航空、航天领域,生长因子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太空船上,航天人员由于长期处于严重缺乏重力环境下,身体免疫、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问题频发。

人类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在皮肤科学中的应用探究

人类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在皮肤科学中的应用探究

人类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在皮肤科学中的应用探究人类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是指一类在人类表皮细胞生长和分化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多肽物质。

人类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具有调节角质细胞增殖、促进伤口愈合、促进丝氨酸蛋白酶合成等多种作用。

由于其在皮肤科学中的广泛应用,本文将讨论人类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应用探究。

一、人类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在伤口愈合中的应用人类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其能够促进肌肤细胞增生,加速细胞生长,因此在烧伤、手术后伤口愈合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同时,人类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还能够促进伤口的血管生成,改善微循环,有助于伤口局部的供氧和供养。

实验证明,应用人类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能够显著加速伤口愈合,缩短伤口治愈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二、人类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在美容皮肤中的应用除了在伤口治疗中发挥作用外,人类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在美容皮肤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其主要作用是促进肌肤细胞的再生和修复,缓解面部皱纹、提高皮肤弹性、改善暗沉肤色,并且具有渗透性好和不引起过敏的优点。

由于其能够刺激皮肤表皮的再生和修复,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面部抗衰老、皮肤修复和美白等方面。

三、人类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在药物运载中的应用除了在美容皮肤中的应用外,人类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还可以作为药物运载剂。

因为人类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可以充当载体,搭载其他化合物很容易渗透进入皮肤表层,因此在药物运载中被广泛应用。

同时,人类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能够促进皮肤细胞的增殖、修复与再生,当外用药物搭载人类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后,不仅可以增加皮肤细胞对药物的吸收,而且还能够为皮肤带来营养,起到双重效果。

总结随着皮肤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其在伤口治疗中的促进作用、在美容皮肤中的修复和营养作用、在药物运载中的渗透和吸收作用,都表明人类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在皮肤科学方面的巨大潜力和应用价值。

未来,人类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和应用将会带来更多的适用场景,让我们期待这一领域的发展吧。

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外伤缺损性创面的疗效观察

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外伤缺损性创面的疗效观察

3 0・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 0 1 5 年5 月第9 卷第9 期
C h i n J Mo d D r u g A D p l , Ma c 2 0 1 5 , V o 【 . 9 . N o . 9
外 用重 组人碱性成 纤维 细胞 生长 因子治 疗 外 伤缺 损性创 面的疗效 观察
D O I: 1 0 . 1 4 1 6 4  ̄ . c n k i . c n l 1 - 5 5 8 1 / r . 2 0 1 5 . 0 9 . 0 1 5
Ob s e r v a t i o n o f c u r a i t v e e fe c t b y r e c o mb i a n t h u ma n b a s i c i f b r o b l a s t g r o wt h f a c t o r f o r e x t e r n a l u s e i n
t h e t wo g r o u p s we r e o b s e r v e d . Re s u l t s T h e t r e a t me n t g r o u p h a d b e t t e r h e a l i n g t i me , g r a d e A h e Mi n g r a t e , a n d
Co n c l u s i o n Re c o mb i a n t h u ma n b a s i c i f b r o b l a s t g r o w t h f a c t o r or f e x t e r n a l u s e c a n e n h a n c e wo u n d h e a l i n g a n d i mp r o v e g r a d e A h e a l i n g r a t e o f t r a u ma t i c wo u n d , a n d i t c a n a l s o r e d u c e a d v e r s e r e a c t i o n s wi t h p r e c i s e l y

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用于伤口换药的效果观察

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用于伤口换药的效果观察

研究背景皮肤伤口是临床常见的问题,需要有效的治疗方法来促进伤口愈合,减少疤痕形成重组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EGF)是一种能够促进皮肤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生物活性物质rhEGF已经被广泛用于烧伤、创伤和溃疡的治疗,但其用于伤口换药的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和研究目的意义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内容和方法方法试验设计:招募100名年龄在18-60岁之间、皮肤创伤面积为10-20cm²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人换药操作:实验组使用rhEGF溶液进行伤口换药,对照组使用常规生理盐水溶液进行换药研究内容和方法030201•表皮生长因子(EGF)是一种多肽类生长因子,它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来发挥其生物学作用。

EGF受体是一种跨膜蛋白,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在伤口愈合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的制备和纯化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的生物学活性•hrEGF具有与天然EGF相似的生物学活性,可以促进多种类型的细胞增殖和迁移,加速伤口愈合过程。

hrEGF还可以刺激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的合成,改善伤口愈合的质量。

实验动物健康成年大鼠或小鼠,体重在200-300g之间。

伤口模型通过在动物背部或腿部制作全层皮肤缺损模型,模拟人类皮肤创伤。

实验动物和伤口模型首先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然后使用无菌棉球或纱布轻轻擦干。

接着,将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rhEGF)或对照溶液(生理盐水或空白溶液)涂于伤口表面,再用无菌纱布覆盖,最后用绷带固定。

换药频率为每天一次或两次,持续7-14天。

药物剂量rhEGF的剂量根据具体的实验设计和要求而定,通常为25-100μg/ml。

换药方法换药方法和药物剂量VS观察指标数据采集观察指标和数据采集伤口愈合情况伤口愈合时间伤口愈合质量炎症反应情况炎症细胞数量炎症介质表达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生长因子表达使用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后,多种与伤口愈合相关的生长因子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如bFGF、VEGF等。

【课题申报】烧伤后皮肤再生的生长因子研究

【课题申报】烧伤后皮肤再生的生长因子研究

烧伤后皮肤再生的生长因子研究课题申报书烧伤后皮肤再生的生长因子研究一、研究背景与目的烧伤是一种严重的创伤,会造成皮肤的广泛破坏和严重功能障碍。

皮肤再生与愈合是烧伤患者恢复功能和外貌的关键过程。

生长因子在皮肤再生中起到重要作用,通过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等机制,促进皮肤愈合。

然而,当前尚不清楚在烧伤后皮肤再生过程中,生长因子的具体作用机制以及其在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因此,本课题旨在探索烧伤后皮肤再生的生长因子的作用机制和疗效,为烧伤患者恢复功能和外貌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1)研究不同类型烧伤对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通过动物实验模型,模拟不同类型的烧伤,检测在烧伤后皮肤组织中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并定量分析不同类型烧伤对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2)研究生长因子在烧伤后皮肤再生中的作用机制:通过细胞培养实验,观察生长因子对烧伤后皮肤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索生长因子促进皮肤再生的分子机制。

(3)研究生长因子在烧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运用生长因子治疗不同程度烧伤的实验模型,观察生长因子的疗效,并分析其在烧伤治疗中的应用潜力。

2. 研究方法(1)动物实验模型:使用实验动物制造不同类型的烧伤模型,如热烧伤、化学烧伤等,观察皮肤组织中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

(2)细胞培养实验:培养皮肤细胞,如角质形成细胞、表皮细胞等,利用细胞生物学技术观察生长因子对皮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3)生长因子治疗实验:将生长因子应用于不同程度的烧伤模型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并记录生物学变化。

三、研究意义与创新点1. 研究意义(1)深入探究烧伤后皮肤再生的生长因子作用机制,揭示烧伤后皮肤再生的分子机制,为烧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2)拓宽对生长因子在皮肤再生中的应用价值的认识,为烧伤患者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2. 创新点(1)系统调查不同类型烧伤对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生长因子在皮肤再生中的作用机制打下基础。

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研究进展

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研究进展

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研究进展赵宏;刘昱辉【摘要】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hEGF) is an important autocrine/paracrine factor in human body. hEGF and its receptor regulate key processes of cell biology, including proliferation, differentiation, migration and survival of cells. hEGF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ell develepmnet, wound healing and organogenesi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hEGF synthesis, secretion, biochemical character, molecular structure, family, receptor, signal pathways, bioactivity,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pplications, and the methods of production.%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是人体内一种重要自分泌/旁分泌的生长因子。

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调控细胞增殖、分化、迁移、生存等与细胞命运密切相关的过程,在细胞发育、伤口愈合、器官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合成、分泌、生化特性、分子结构、家族、受体、信号通路、生物学活性、生理功能、应用及制备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期刊名称】《生物技术进展》【年(卷),期】2011(001)002【总页数】8页(P122-129)【关键词】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信号通路;活性;制备【作者】赵宏;刘昱辉【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8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hEGF)是由53个氨基酸组成的小肽,能刺激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在伤口愈合和器官发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在细胞信号传导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已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和化妆品中。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作用机制与应用前景引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FGF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多种组织和细胞中的细胞因子,参与了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Bovine Alkaline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BAFGF)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多个领域展示了其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rBAFGF的作用机制和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1.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结构与特性rBAFGF是一种由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其结构与天然BAFGF相似,由14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rBAFGF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促进血管生成、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维持干细胞自我更新等。

与其他FGF家族成员相比,rBAFGF具有较高的碱性,这使得其在一些特定的细胞生长环境中具有更好的生物活性。

2.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机制rBAFGF通过与细胞膜上的FGF受体结合,激活下游的信号转导通路,参与多种细胞和组织的生理过程。

rBAFGF主要通过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通路来发挥其生物学功能。

此外,rBAFGF还能够与其他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相互作用,调节复杂的细胞信号网络。

3.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血管生成是新血管形成的过程,对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rBAFGF能够通过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增加血管形成的效率。

临床试验表明,rBAFGF可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和突发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4.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创伤修复中的应用创伤修复是机体对损伤的自我修复过程,rBAFGF在创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rBAFGF能够促进创伤部位的血管生成和纤维组织增生,加速伤口的愈合。

生长因子在组织修复和再生中的作用机理分析

生长因子在组织修复和再生中的作用机理分析

生长因子在组织修复和再生中的作用机理分析引言:生长因子是一类可以促进细胞生长和分化的蛋白质,它在组织修复和再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生长因子在组织修复和再生中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以加深我们对其作用的理解,并为组织工程和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指导。

一、生长因子的分类及功能生长因子根据其作用机理和特点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FGF)、表皮生长因子(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等。

这些生长因子在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凋亡等方面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抗炎作用:生长因子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症细胞的活性,促进炎症部位的修复。

促进细胞增殖:生长因子可以刺激细胞分裂,促进细胞增殖,从而加速受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细胞迁移:生长因子可以引导受损组织中的细胞迁移,并形成新的组织。

促进血管生成:生长因子可以促进新血管的生成,提高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有助于受损组织的修复。

抑制瘢痕形成:生长因子可以减少瘢痕形成,促进受损组织的正常修复和再生。

二、生长因子的作用机制1. 细胞表面受体信号传导生长因子通过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触发一系列信号传导途径,转导到细胞内,引发一系列生物学效应。

这些信号传导途径包括RAF/MEK/ERK、PI3K/AKT/mTOR等,这些途径的激活调控了细胞增殖、迁移、分化等关键过程。

2. 转录调控生长因子通过激活特定的转录因子,调控Gene的表达,从而改变细胞的功能。

例如,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FGF)通过转录因子c-Fos、c-Jun的激活,促进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的降解。

3. 组织特异性不同类型的生长因子在不同组织中表现出组织特异性的作用。

例如,表皮生长因子(EGF)在皮肤和上皮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有重要调控作用。

三、生长因子在组织修复中的应用生长因子的应用已经在组织工程和临床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应用案例:1. 伤口修复应用激活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的生长因子,可以促进创面的修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长因子对皮肤缺损修复的研究进展李中心 袁义伦 蒋振营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郑州 450004【关键词】 生长因子;皮肤缺损修复;研究【中图分类号】 R6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25110(2008)1020122202 皮肤缺损常由外伤、手术创面不愈合、压疮、糖尿病坏疽、溃疡等引起,在临床上非常多见,治疗较难。

当前较常用的治疗方法有皮肤移植、局部外用生肌药等,但效果常常不能令人满意。

近年来随着对生长因子研究的日益深入,应用生长因子修复皮肤缺损正逐步走向临床。

皮肤缺损形成后,创面修复主要包括肉芽组织增生、创面再上皮化及瘢痕形成与创面愈合改建等过程。

现代医学认为,皮肤缺损修复是多种细胞、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基质之间相互作用复杂的动态过程,创面愈合的各个阶段都有生长因子的参与和调控,与以下几种生长因子关系较为密切: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 GF)、人类的转化生长因子β(T GF2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 GH)、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CG)。

目前认为生长因子的作用机制主要为[1]:(1)趋化作用,吸引炎性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进入伤口;(2)促进细胞增殖;(3)促进伤口的血管化;(4)对细胞外基质的产生和降解有调节作用;(5)诱导邻近细胞合成细胞因子。

本文就以上这些生长因子的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1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 GF是一种多肽生长因子,最早是从人血小板中分化提纯而来,是最早发现的生长因子之一[2]。

PD GF是由A、B两条亚基通过二巯键相互聚合形成的二聚体。

机体内PD GF有三种异构体形式:PD GF2AA、PD GF2BB及PD GF2AB。

三种PD GF功能不完全相同,其中PD GF2BB和PD GF2AB在促进结缔组织来源细胞的有丝分裂方面作用可能更强一些。

人血小板中常见的形式是AB(70%)型和BB(30%)型。

PD GF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它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

在组织修复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PD GF能趋化炎症细胞和组织修复细胞到达创面,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及上皮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增殖,从而促进血管再生、细胞基质形成和重建,以及再上皮化,形成肉芽组织,促进伤口愈合。

PD GF不仅来源于血小板,还有巨噬细胞,激活的单核细胞以及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在伤口局部都可合成PD GF。

创伤发生后,PD GF首先由被激活的血小板释放α颗粒分泌,随即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都开始分泌PD GF,保证了PD GF在创伤愈合过程各时段的存在。

由于血小板的凝聚和脱颗粒是对组织损伤的起始反应,所以现在认为PD GF是伤口愈合早期的重要介质。

PD GF参与伤后早期炎症反应、肉芽形成和基质沉积,被称为“创伤因子”。

当皮肤损伤后,如外科处理不当或有感染等发生,常形成慢性难愈性溃疡[3]。

实验研究证实了PD GF不仅可加速皮肤伤口的愈合,还有助于慢性难愈性溃疡治愈[4]。

研究还发现,PD GF2A在伤后炎症期、肉芽组织期和瘢痕形成期均有表达,并在肉芽旺盛期达到高峰,表明PD GF2A参与创伤愈合的炎症反应、肉芽组织和瘢痕形成[5]。

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始重视对PD GF在伤口愈合过程中的表达研究。

PD GF是一种多有功能的细胞因子,与伤口愈合关系密切。

在创面组织中,PD GF含量的高低以及生物活性的变化常常会影响修复质量和修复后组织改建。

PD GF加速细胞增殖的机制可能与PD GF作为启动因子诱导处于接触抑制状态的细胞进入细胞周期有关。

PD GF与推动因子的协同作用在体内和体外都已被证实[6]。

PD GF还可诱导成纤维细胞分泌IGF1,间接促进细胞增殖。

另外,PD GF能够诱导成纤维细胞分泌T GF2β,促进纤维连接蛋白、聚葡萄糖胺和胶原等胞外基质的合成与分泌,影响创面修复后组织的改建[7]。

自发现生长因子有调控组织修复作用后,研究人员就试图通过定性定量检测愈合过程中伤口内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变化,以认识生长因子在伤口愈合过程中的作用。

进而通过调控生长因子的表达,甚至应用生长因子促进伤口的愈合。

PD GF的表达对伤口周边成纤维细胞有诱导增殖作用。

孙同柱等[8]研究表明,rhPD GF2BB(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具有促进糖尿病大鼠切割伤创面愈合的作用,组织学检查显示,经rh2 PD GFBB中剂量治疗的创面伤后7d肉芽组织生长活跃,其毛细血管胚芽与成纤维细胞数量显著多于其他组,伤后14d rhP2 D GF2BB中剂量治疗的创面收缩与上皮生长明显,部分创面愈合,创面愈合情况好于对照组。

董茂龙等[9]取体外培养的人正常皮肤及增生性瘢痕的成纤维细胞,观察PD GF对两种细胞表达的影响。

结果PD GF2AB对两种成纤维细胞表达均有明显促进作用,且均呈剂量依赖性关系。

认为PD GF2AB可能通过刺激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等细胞外基质促进伤口愈合,同时也可导致胶原等细胞外基质的沉积,从而促进瘢痕增生。

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 GF是体内分布广泛的生长因子之一,由于它对成纤维细胞有促有丝分裂作用故命名。

bF GF具有促进中胚层及神经外胚层细胞增殖的生物活性物质。

它作为重要的创伤愈合因子,参与体内多种组织创伤修复过程。

bF GF与一些细胞的趋化性相关,通过改变细胞的趋化性,诱导或抑制细胞特殊蛋白的合成或分泌,从而调节内分泌或神经功能。

bF GF在早期就具有明显地促进一系列细胞参与炎性反应,因而有助于早期清除伤口附近的坏死组织、吞噬病原菌以及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

bF GF可以促进新生血管形成,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增生,参与炎症或修复[10211]。

外源性的bF GF可以使创伤部位的成纤维细胞增殖,促进胶原分泌以及肉芽组织基质的合成[12],并经历一系列过程变成肌纤维细胞,而后与其他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相互影响并产生收缩力,以助伤口闭合,因而bF GF 在创伤愈合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都义日等[13]研究发现bF2 GF在体内具有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作用。

宋慧锋等[14]观察到正常成人皮肤及其创面愈合过程中bF GF的表达呈阳性,bF GF持续作用于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使肉芽组织过度生长,最终导致瘢痕形成。

认为临床上皮肤创面愈合或瘢痕形成过程中适当应用bF GF拮抗剂可能会对瘢痕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3 转化生长因子βT GF2β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与创伤修复和修复后组织重建的关系十分密切[15]。

哺乳动物细胞中存在三种T GF2β异构体,即T GF2β1、β2、β3,它们是一类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在促进创面修复以及修复后组织的改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6]。

T GF2β广泛存在于各种正常细胞及转化细胞中。

血小板、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以及成纤维细胞均含有丰富的T GF -β。

在创伤修复进展,T GF2β涉及到多种细胞的趋化、增殖和分化,从而参与创伤后上皮再生、间质增生和血管形成等过程,在炎症的修复、内环境稳态的维持等方面起重要作用[17]。

在已知的细胞因子中,T GF2β被公认为是最重要的致纤维化细胞因子,在创面愈合和组织纤维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18]。

其中T GF2β1与纤维化的关系最为密切,T GF2β1的表达水平与瘢痕的增生程度成正相关[19]。

T GF2β1表达暂时性升高对正常创面愈合非常重要。

在正常创面愈合过程中,当创面重新上皮化后,T GF2β1水平下降,创面局部肉芽组织被改建成为成熟的瘢痕。

如果创面上皮化后局部仍持续表达高水平的T GF2β1,则可导致瘢痕的持续增生。

4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是另一个最早用于促进创面愈合的生长因子[20]。

EGF能够促进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增殖,并对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迁移有推动作用[21],从而促进上皮再生,加快创伤愈合。

研究显示,急性创伤时如抑制bF GF和EGF基因表达,可导致创面愈合迟缓甚至形成溃疡[22]。

由于bF GF和EGF在皮肤发生和创面愈合中起重要作用,因此使用外源性bF GF和EGF是加速皮肤伤口愈合的有效方法之一[23]。

虽然生长因子对皮肤缺损创面的修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生长因子毕竟属于基因工程制药,许多药理和毒理问题尚未完全研究清楚,在临床应用上还有许多的问题要进一步解决:(1)进一步明确生长因子调控创面愈合的网络机制;(2)进一步关注局部创面应用生长因子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3)进一步关注局部应用生长因子的有效性与方式方法;(4)进一步关注局部应用生长因子适应证的选择与不同创面对生长因子的选择;(5)进一步明确局部应用生长因子促进创面愈合只是促愈合的方式之一,生长因子并不能代替外科清创术以及抗感染等创面处理的基本技术方法[20]。

因此,对一个皮肤缺损创面,选择何种方法进行治疗,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只有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才能促进皮肤缺损的尽快修复。

参考文献[1] Greenhalgh D G.The role of growt h factors in wound healing[J].J Trauma,1996,41:1592167.[2] Ross R,Raines EW,Browen DF.The biolology of platelet derivedgrowt h factor[J].Cell,1986,46:1552169.[3] 付小兵,王德文主编.现代创伤修复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722174.[4] 汪涌,何清濂,林子豪,等.生长因子与皮肤伤口愈合[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9,15(6):46224641[5] 秦全红,王德文,彭瑞云,等.PD GF2A、PD GFR2α在单纯创伤和照射复合创伤愈合过程中伤口成纤维细胞内的表达与意义[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2,22(6):40124041[6] Nimni ME.Polypeptide growt h factors:targeted delivery systems[J].Biomaterials,1997,18:120121210.[7] 陈伟,付小兵,孙同柱,等.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和受体在皮肤溃疡中表达特征及其对溃疡形成影响的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2,14(9):51525181[8] 孙同柱,付小兵,赵志力,等.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凝胶剂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3,15,(10):59625991[9] 董茂龙,陈璧,徐明达,等.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对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的影响[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0,16(2):782801[10] 毕国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皮肤创伤愈合的动物实验研究[J].黑龙江医学,2003,27(4):2732276.[11] Murata M,Hara K,Saku T.Dynamic dist ribution of basic fi2broblast growt h factor during epulis formation:an immunohisto2 chemical study in an enhanced healing process of t he gingiva[J].J Oral Pat hol Med,1997,26:2242232.[12] Akasaka Y,Ono I,Yamashita T,etal.Basic fibroblast growt hfactor promotes apoptosis and suppresses granulation tissue for2 mation in acute incisional wounds[J].J Pat hol,2004,203:7102 720.[13] 都义日,付小兵,李存保,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促创面愈合作用[J].中华创伤杂志,2005,21(4):29022941[14] 宋慧锋,柴家科,林子豪,等.胎儿和成人皮肤及其创面愈合过程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3,17(4):29823001[15] Sullivan KM,Lorenz HP,Meuli M,et al.A model of stcarless hu2man fetal wound repair is deficient intransforming growt h factorbeta[J]1J Pediatr Surg,1995,30:19822031[16] Clark DA,Coker R.Transforming growt h factor beta(T GF2β)[J].Int J Biochem Cell Biol,1998,30:2931[17] Massague J.The transforming growt h factor2βfamily[J].AnnuRev cell Biol,1990,6:59726911[18] 杨东运,李世荣,李钢,等.移植人皮肤建立的增生性瘢痕裸鼠模型瘢痕中T GF2β1变化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5,16(2):712731[19] 田宜肥,汤少明,罗少军,等.T GF2β和α2SMA在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0,16(2):75. [20] 付小兵,程飚,盛志勇.生长因子应用于临床创伤修复———十年的主要进展与展望[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4,18(6):5082 513.[21] 付小兵,程飚.伤口愈合的新概念[J].中国实用外科志,2005,25(1):29232.[22] FU XB,Cuevas P,G imenez Gallego G,et al.Ischemia and reper2fusion reduce t he endogenous basic fibroblast growt h factor in ratskeletal muscles:an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J].Wound RepReg,1996,4:3811[23] 陈伟,付小兵,葛世丽,等.bF GF,EGF,T GF2β异构体与其受体在胎儿和成人皮肤中的表达特征[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3,28(11):100121004.(收稿20082082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