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煤矿2019年6月9日矿井突水淹井调查分析报告
历年来煤矿水灾事故案例分析总结

历年来煤矿水灾事故案例分析总结一、引言煤矿水灾事故是指由于煤矿井下水文地质条件不合理或管理不善,导致井下水灾发生的事故。
这类事故不仅给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也对煤矿生产和环境保护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历年来煤矿水灾事故进行案例分析和总结,有助于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规律,为今后的煤矿安全生产提供经验教训。
二、案例分析1. 案例一:某煤矿水灾事故事故概述:该煤矿位于山西省某县,事故发生在2015年6月。
事故原因是由于煤矿井下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导致井下积水严重,进而引发水灾事故。
事故共造成10人死亡,20人受伤。
事故分析:经过调查分析,发现该煤矿井下排水系统缺乏必要的检修和维护,导致排水设备失效,无法及时排除井下积水。
同时,煤矿管理人员对排水系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2. 案例二:某煤矿水灾事故事故概述:该煤矿位于河南省某市,事故发生在2018年9月。
事故原因是由于煤矿井下巷道支护不力,导致井下积水冲垮巷道支护,引发水灾事故。
事故共造成8人死亡,15人受伤。
事故分析:调查发现,该煤矿井下巷道支护存在严重缺陷,支护材料质量不合格,且施工质量监管不到位。
在水灾发生时,巷道支护无法承受水压,导致支护垮塌,煤矿工人被困。
三、事故原因分析1. 设计不合理:部分煤矿井下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导致排水设备失效,无法及时排除井下积水。
2. 管理不善:部分煤矿管理人员对排水系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3. 巷道支护不力:部分煤矿井下巷道支护存在严重缺陷,支护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质量监管不到位。
四、事故教训和对策1. 加强设计审查:煤矿井下排水系统的设计应经过严格审查,确保合理可行。
2. 强化管理措施:煤矿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排水系统的管理,定期检修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3. 提高巷道支护质量:煤矿应加强对巷道支护的监管,确保支护材料质量合格,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煤矿塌陷事故自查报告

煤矿塌陷事故自查报告概述自2010年起,我国煤矿行业实施了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然而,塌陷事故仍然是煤矿生产中的一个常见问题。
通过对本矿塌陷事故进行自查和整改,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是保证矿业生产安全的重要途径。
塌陷事故情况本矿塌陷事故发生时间为XX年XX月XX日,发生地点位于XX矿XX工区,事故涉及人数共XX人。
事故原因经过专家调查和认真分析,初步确定为以下因素综合作用导致:1.挖掘面采空区域煤柱留设不合理;2.工作面支架设置不规范,支柱配尺不合理;3.工作面掘进长度过大,断面稳定性不足;4.石灰岩层结构复杂,岩体力学性质差异大。
以上因素相互作用,造成采空区域应力集中,岩层失稳,从而导致塌陷事故的发生。
自查过程矿方成立了专门的事故调查组,对本矿的安全生产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包括以下方面:1.采掘工作面支架的设计、选择和设置情况;2.开采工作面的开挖进度、断面设计及稳定性;3.矿井通风、瓦斯、煤尘、水文地质等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状况。
自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矿方工作面设计人员对矿井内部地质条件认识不足,导致工作面断面设计不合理;2.工作面支柱配尺存在不规范的情况,部分支柱质量控制不严格或者使用寿命较短;3.采煤工作面管理不严格,通风、水文地质等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
整改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本矿制定了以下整改措施:1.加强工作面设计检查,加大对工作面地质条件的了解,并针对地质特点制定合理断面设计方案;2.对支柱的选择、配套和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理,确保支柱质量和使用寿命;3.加强采掘工作面管理,严格落实通风、瓦斯、煤尘、水文地质等安全管理工作。
同时,本矿还将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提高生产安全水平:1.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大对矿工的安全宣传和教育力度;2.建立安全生产考核机制,将每个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切实落实到位;3.强化矿井生产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性。
太平煤矿事故分析

太平煤矿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8月份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会议为了安全生产的需要,了解事故发生的本质、查找出事故发生的根源;根据董事长的重要指示,结合我矿当前在安全生产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近期发生的工伤、未遂事故及近几年的工伤事故进行典型案例分析,从中找出原因、教训并进行总结。
从中查找出管理上不到位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以后的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希望在座的每位职工都要踊跃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便于我矿在今后的安全管理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而加深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做到:安全责任牢记心间,遵章守纪操作规范,保家幸福保矿平安。
一、张爽工伤事故1、事故时间:2011年5月23日18时30分2、事故地点:-100水平采煤工作面下出口往上20米左右3、事故类型:放炮事故4、事故简要经过:2011年5月23日18 时30分,副队长柴克凤从上段正在放炮的采煤工作面下来让正在吃饭的张爽给上采面的工人送饭,并说刘玉臣他们正在找底炮脚线,你现在上去他们不能响炮。
张爽走时,警戒人杨万春并没有加以制止,张爽也没有考虑放炮的危险性就去送饭,当走到放炮地点附近时炮响了,并把张爽震伤。
5、通过这起事故暴露出的问题:大家发言查找原因,如何去做才可避免6、讨论发言提出的原因:1)职工安全意识不强,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的危险性。
2)柴克凤身为副队长违章指挥,麻痹大意图省事省时赶时间,明知道在放炮期间是不允许任何人进入放炮地点,凭自己的想法安排张爽去送饭。
严重违反了放炮安全防范措施的相关规定,标准不够、安全责任意识淡化,管理能力差。
3)警戒人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不制止、不提醒。
说明有些岗位人员履行责任不到位,马马虎虎,安全责任意识淡化不重视。
如果能真正履行好职责,放炮地点在放炮期间严禁任何人员进入,不让张爽进入也不会发生这起事故。
4)一连串的违章行为,说明了职工都没有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忽视了防范措施、忽视了他人安全和自己安全。
探 放 水 设 计(太平煤矿)

福泉市太平煤矿探放水设计编制:朱先明审核:二0一二年六月福泉市太平煤矿探放水设计会审记录福泉市太平煤矿探放水设计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2009版)第89条至第98条的相关规定进行我矿探放水设计。
一、矿区水文地质情况1.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及变化规律太平煤矿矿区大部分煤层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矿坑主要充水层的富水性弱,矿区构造较复杂,没有大的地表水体通过,直接充水水源主要为长兴组岩溶裂隙水、吴家坪组裂隙水、茅口组强岩溶水、老窑采空区积水、地表冲沟水及河流水,故本矿区属于以以溶蚀裂隙水、采空区积水、地表水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区内构造发育,泉点较多,地层的赋水性强,当开采标高+875m以上煤层时,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岩溶充水矿床。
当开采标高+875m以下煤层时,水文地质条件为复杂的岩溶充水矿床。
根据我矿现状:矿井+910m水平以上为原太平煤矿和老虎洞煤矿采空区,其中矿井南翼原老虎洞煤矿局部采空区最低采深标高在+860m水平,煤层底板泥岩距强含水层茅口灰岩50~85m。
矿区北东部发育有后河,区外长约3.2km,其流量为80.45L/s,自北而南流出矿区。
矿区南缘,有围阻河自西向东流经叶石岩附近再折向南,于白崖头附近流出矿区,其流量为0.80~3.10m3/s。
两河流在福泉市南部三江口相汇后,流向南东,属清水江一级支流。
太平煤矿位于福泉复向斜南段西翼部位,矿区内煤层大部分(采矿标高为1200~690m)埋藏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之上(875m);矿区受构造影响,以F4断层为界,北部为中等,南部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所以本矿按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复杂程度进行探放水设计。
2、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大气降水是矿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对矿床充水有着较大的影响。
大气降水及地表径流向地势低洼处汇集后,经裂隙、岩层滑动面等直接渗入采掘系统,形成矿坑涌水。
但随着采深的增加,采掘活动对地面的影响将会减小,因此大气降水对矿床充水的影响也将减小。
矿井采空区积水及火区调查报告

采空区积水、积气及火区调查报告山西阳泉盂县辰通煤业有限公司由原盂县古咀接替井煤矿、盂县南娄煤矿和盂县东方振兴煤业有限公司及盂县东星煤业有限公司重组整合而成。
重组整合前,各煤矿对各原井田内9、15号煤层已进行了大片开采。
为了详细了解各煤矿的实际开采情况,本次工作在煤矿有关人员的积极配合下,对各煤矿的生产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
一、各煤矿生产情况1、古咀接替井煤矿:于1984年建井,1986年投产,采用斜井开拓,矿井生产能力150kt/a,批准开采8、9、15号煤层,其中9、15号煤层为可采煤层,8号属零星可采煤层。
该矿重组整合前已对原井田范围9、15号煤层进行了部分开采。
该矿井下涌水量10-20m3/h,先用水泵由工作面抽至井底东场附近水仓,再用水泵由水仓抽排至地面。
主水仓处水泵房安装有三台型水泵,一台工作,一台检修,一台备用。
沿主斜井铺设有二趟排水钢管至主井井口。
2、南娄煤矿:于1985年建井,1988年投产,采用一对斜井开拓,矿井生产能力150kt/a,批准开采9、15号煤层,重组整合前原井田内9号煤层已全部采空,并已在原井田范围对15号煤层进行了大片开采。
该矿井下涌水量3-5m3/h,先用水泵由工作面抽至井底主水仓,再由主水仓向地面抽排。
主、副水仓设在回风斜井井底。
在水仓附近设有水泵房,安装3台水泵,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
沿回风斜井铺设有排水钢管至井口。
3、东方振兴煤业有限公司:1983年建井,1984年投产,采用一对斜井开拓,矿井生产能力150kt/a,批准开采15号煤层。
本次重组整合前已在原井田范围对9、15号煤层进行大片开采。
该矿风井底设有主、副水仓,主水仓容积250 m3,副水仓容积200 m3,水仓北侧设有水泵房,安装有三台潜水泵,一台向地表抽排,一台备用,一台检修。
回风斜井井筒内铺设有排水管道直通地表。
4、东星煤业有限公司:1984年建井,批准开采15号煤层,采用一对斜井开拓,矿井生产能力150kt/a。
坍塌煤矿结果分析报告

坍塌煤矿结果分析报告摘要:本次报告对一起坍塌煤矿事故进行了结果分析。
通过对事故现场的详细勘查和采取有效的数据收集手段,结合已有的相关数据和经验,对事故发生及其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
结果表明,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煤矿管理不力和违规操作。
随后,我们根据事故结果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建议,旨在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一、引言煤矿是我国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煤矿开采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事故频发,给矿工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因此,对于煤矿事故的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二、事故概述该煤矿位于某省某市,是一家小型煤矿,总共有80名矿工。
事故发生于2021年5月10日,事发时间为上午9点30分左右。
事故导致10名矿工遇难,5人受伤,其中2人伤势严重。
在事故现场勘查中,我们发现事故发生地点为煤矿主要采区的11号巷道。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当时矿工正在进行爆破作业,突然发生了坍塌。
三、事故结果分析通过对事故现场的勘查和事故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果。
1. 煤矿管理不力导致事故发生。
事故发生前,矿长未对爆破作业进行详细的技术指导和安全交底,对作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不到位。
同时,矿内缺乏有效的安全监测设备,无法及时发现矿井内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
2. 违规操作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据事故发生时的幸存者描述,作业人员在进行爆破作业时,没有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超范围使用炸药,并未对作业区域进行充分的检查和排查。
这些违规操作直接导致了坍塌事故的发生。
3. 事故的损失巨大。
事故导致了10名矿工的死亡,5人受伤,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对矿井的恢复和矿产的继续开采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四、改进建议针对以上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 加强煤矿管理。
煤矿管理者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员工熟悉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要求。
加强对爆破作业的技术指导和安全交底,加强对现场作业的监督和检查。
相邻矿井及采空区积水情况的调查报告

中阳家峁煤业相邻矿井及采空区积水情况调查报告一、概况:中阳家峁煤业隶属于中阳钢铁,根据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45号《关于吕梁市中阳县、兴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中阳家峁煤业由原祥荣煤业煤矿、原一恒煤业煤矿、原钢原煤业煤矿兼并重组整合而成。
生产规模90万t/a,批准开采4号-10号煤层,井田面积.695km2,开采深度:由1220m至830m标高。
我矿奥灰水位标高为+803m-+809m,不受奥灰水威胁。
排水系统为:水泵房安装有D155—30×10型排水泵3台,主排水泵1台工作,1台备用,1台检修,电机为YB2-4501-4型电动机,可满足矿井生产需要。
调查时井下排水一直在进行,该矿生产能力为90万t/a,现矿井井下正常涌水量6-8m3/h,雨季最大为10m3/h。
二、井田周边生产矿井建设现状:井田北邻桃园腾阳容大煤业及中阳子山煤业,南邻中阳联盛村煤业,西邻离柳朱家店煤矿,东部无矿。
见井田四邻关系示意图(图1-1),现将现将井田周边生产情况分述如下:(一)、中阳子山煤业1、简要概况:由原晶鑫盛煤业煤矿、原易航煤业煤矿、原大土河永华煤业煤矿、原中阳昶昊煤业煤矿整合而成,兼并重组整合主体为地方骨干企业中阳钢铁。
与本矿井相接壤的是整合的四个矿井中的中阳昶昊煤业。
即原中阳县古家岭煤矿南侧生产坑口,始建于1997年,2001年11月投产,设计生产能力6万吨/年,经多年建设和采煤方法改革,2007年核定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
现有省国土资源厅于2007年3月颁发的第38号采矿许可证,有效期自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
批准开采井田4、10号煤层,井田面积为1.6302km2,证载生产能力15万吨/年,批准开采标高为980m-790m。
2008年经机械化升级改造后能力达30万吨/年,股份制经济。
矿井核定生产能力30万吨/年,4号煤层已基本采空,现开采4号煤层,进入大巷煤柱回收阶段。
煤矿水灾事故调查分析

3、逆向的煤炭供、需地域分布 逆向的煤炭供、
华北和西北的煤炭资源量占总量的84% 华北和西北的煤炭资源量占总量的84% 人口占总量24% 人口占总量24% GDP占总量 GDP占总量13% 占总量13% 华东和华南的煤炭资源量占总量的7% 华东和华南的煤炭资源量占总量的7% 人口占总量的58% 人口占总量的58% GDP占总量的 GDP占总量的64% 占总量的64%
四、我国煤矿水灾事故类型
根据我国煤矿事故的统计资料,自解放以来, 根据我国煤矿事故的统计资料,自解放以来,我国 煤矿发生水灾事故的类型大体有12种 煤矿发生水灾事故的类型大体有12种: 1、井口灌入水 致灾原因: 致灾原因: ⑴井口标高低; ⑵遇暴雨发洪水; ⑶未筑拦水坝; ⑷拦水坝浸决。 拦水坝浸决。 典型事例 : ⑴河南湾子河煤矿1998年“7.30”淹井事故,死亡20 河南湾子河煤矿1998年 30”淹井事故,死亡20 人; ⑵山东新汶华源煤矿2007 “8.17”淹井事故,死亡172 山东新汶华源煤矿2007 17”淹井事故,死亡172 人。
2、煤层地质条件复杂
厚煤层和薄煤层占储量的60% 厚煤层和薄煤层占储量的60% 15%左右煤层倾角大于25º 15%左右煤层倾角大于 º 左右煤层倾角大于25 33%左右的大中型煤矿地质构造属复 33%左右的大中型煤矿地质构造属复 杂或极其复杂 25%左右的大中型煤矿水文地质条件 25%左右的大中型煤矿水文地质条件 属复杂或极其复杂 44%左右的煤矿属于高瓦斯和突出矿 44%左右的煤矿属于高瓦斯和突出矿 井 部分矿井还存在冲击地压、热害、 部分矿井还存在冲击地压、热害、水 害等多种灾
水灾事故类型
2、井筒浸水浸沙 致灾原因: 致灾原因: ⑴井筒保护煤柱回采,井筒受采动影响破坏; ⑵井筒施工质量有问题,井璧有渗水到涌水、浸 水、浸沙;⑶松散层含水丰富。 典型事例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恒睿矿业有限公司
福泉市城厢镇太平煤矿
2019年6月9日矿井突水淹井调查分析报告
2019年6月13日
一、矿井概况
贵州恒睿矿业有限公司福泉市城厢镇太平煤矿由原老虎洞煤矿和太平煤矿整合而成的核定生产能力30万吨/年矿井,采矿许可证号:C5200002012011120122598;有效期为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
安全生产许可证号:(黔)MK安许证字〔2400号〕;有效期期:2018年09月10日到2021年09月09日。
(一)矿井开拓方式及安全生产条件
矿井为斜井开拓、目前有三个井筒、主斜井为皮带井,矿井的主提升井。
井口标高为969.096米,井底标高为791.23米,垂高177.796米,斜长为448.96米。
副井为矿井的辅助提升井,井口标高为+972.009米,井底标高为+941.643米,全长128.097米。
回风井井口标高为:+971.128米,井底标高为932.1米。
矿井属低瓦斯矿井,煤层赋存地质条件为中等,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
(二)矿井目前开采状况
1、生产水平:目前矿井运输水平为+790水平,回风水平为+860米。
2、生产采区:生产采区为一采区,一采区回风水平+860-890米,运输水平标高为+791米。
3、回采工作面:正在生产的回采工作面为一采区15004-4采面
运输标高为:+795-809米。
准备工作面为15004-3回采工作面,回风巷标高为+833-839米。
运输巷标高为:+806-816米。
4、掘进工作面:15004-3回风巷:标高为+838-840米。
790绕道:标高为+790米。
(三)矿井生系统:
1、矿井通风系统:
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抽出式通风,主副井同时进风,风井回风,构成矿井通风系统。
装备两台型号为FBCDZ№16/2×45型防爆对旋轴流式通风机,1台工作,1台备用。
风井井口设防爆门及行人安全出口。
2、运输系统:
主斜井采用DFC80/20/2×90型可伸缩带式输送机,承担全矿煤炭输送任务。
副斜井提升设备采用JTP1.6×1.2P型单滚筒提升机,配75kw电机,承担矸石、设备材料等辅助提升任务。
总轨道上山、采区轨道上山均采用一台JTPB-1.2×1.2型防爆单滚筒提升绞车,承担矸石、设备材料等辅助提升任务,平巷采用人力推车。
运输上山安装一台DTL80/40/2×55型带式输送机运煤,井底车场安装一台DFC80/20/20型皮带输送机转载,运输顺槽安装二台DSJ65/20/2×22型可伸缩带式输送机运煤,安装一台SGB-420/40T 型刮板输送机转载,采面采用SGB-420/40T型可弯曲双链刮板输送机运煤。
矿井在总轨道上山安装了一套RJHY37-18/800型煤矿用架空乘
人装置,运送人员。
3、矿井供电系统
矿井实现了双回路供电,电压等级均为10KV,供电线路均选用LGJ-120型钢芯绞线,电源分别引自35kv/10kv洒金桥变电所和福泉变电所。
矿井装机总容量为1630.8KW(其中地面743.5KW,井下877.3KW)。
地面设置10kv变配电房,选择1台S11-400/10/0.4型、2台S11-315/10/0.4型的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供地面用电;井下采用高压入井,选择2台KBSG-100/10/0.69型的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供井下掘进工作面局扇用电;选择1台KBSG-400/10/0.69型移动变压器,向采面供电,选择2台KBSG-400/10/0.69型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供井下其他设备用电。
地面采用380V和220V供电,井下采用660V、127V供电,各电器设备均设有漏电,过流、接地、欠压、缺相保护装置,掘进工作面的实现了“三专两闭锁”,局部通风机实现了“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电源开关设备实现上架挂牌管理,电缆吊挂符合规定要求。
地面配备了功率为400KW的柴油发电机作为应急备用电源。
4、排水系统:
矿井采用一级排水,井底中央水泵房有二台MDF85-45×5型多级离心泵功率均为90KW;流量为85 m³/h,二台150MD307型多级离心泵,功率均为160KW;流量为155 m³/h,主斜井敷设三趟管路,其中:一趟Ø108mm钢管,二趟Ø159mm钢管管路。
主斜井井底建有主副水仓总有效容积769m³(其中主水仓容积475m³、副水仓容积294m³)。
二、“6.8”事故淹井过程
2019年6月8日,17:30矿区突降暴雨18:45两路网电均停止供电,18:55自备电源启动,主要通风机随即启动,主排水泵(1#泵)亦启动排水。
19:45矿井网电恢复供电,主排水泵(1#泵)亦启动排水
20:00主井溶洞溃水,20:05分调度室监控画面发现,主井皮带机尾有水流流至井底,调度主任丁裕华立即电话通知水泵房及现场带班矿长邹桂根。
邹桂根随后汇报,主井来水大,水仓水位上升过快,并于20:06主排水泵1#和备用3#4#水泵同时启动排水。
2#水泵由于故障未排除,不能启动。
由于来水太大,超过3台水泵的排水能力,三台水泵启动之后水仓水位继续上升。
20:10水位已上升至井底车场,20:45矿井水已涌入水泵房,21:30水位淹没中央变各溃电开关,随即水泵停止运转,监控画面黑屏。
二)突水位置、突水时间、突水形式、水源分析
突水位置:主斜井井口以下140米右侧原溶洞档水墙外
突水时间:2019年6月8日20:00分
突水形式:溶洞水持续涌入
水源分析:矿区地面暴雨地表水汇集,通过溶洞地表入口涌入溶洞,溶洞原泻水通道被堵住,通过溶洞围岩裂隙涌入主斜井。
三)淹没速度、涌水量变化
淹没速度:从2019年6月8日20:00分主斜井溶洞溃水至21:30中央变电所被淹没,只有90分钟。
涌水量变化:2019年6月8日20:30分涌水量目测为300m3/h,6月9日8:00分涌水量目测为100m3/h,
6月10日12:00分溶洞突水处已无水涌出
三、淹没范围、积水量估算
6月9日生产矿长聂华荣与当班检员、电工从副井沿负压通风巷道新鲜风流下井察看水情,7:45汇报,水位已经上升至15004-4运输巷口(标高+809),矿井积水4000m3左右。
6月10日12:00,水位上升至15004-4运料巷口标高+815水平,矿井淹没范围:矿井积水8000m3左右
6月11日12:00,水位上升至标高+830水平,矿井积水9500m3左右
6月12日12:00,水位上升至标高15003运料巷+835水平,矿井积水10500m3左右
截止6月13日12:00,水位在15003运料巷标高+837.水平,,淹没巷道为+790大巷、+790车场、15003-1运输巷、水泵房、
中央变电所、15004-4运输巷、15004-4工作面、15004-4运料巷、15004-4回风巷+837标高以下、15003运料巷矿井积水11500m3左右
矿井排水量曲线图附后
四、根据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水文地质剖面图、矿井充水性图,和各涌水点涌水量综合分析结论如下:因主斜井溶洞处涌水自6月10日12:00分溶洞突水处已无水涌出、6月12-13期间矿井涌水量估算1000÷24=41.7m3/h,目前矿井涌水量稳定在42m3/h以下。
矿井涌水量受大气降水的直接影响,涌水量雨季明显增大。
枯水季节矿井涌水量明显变小。
主斜井溶洞突水处由于受地表水的直接补充,涌水量与大气降水关系最明显,降雨大则涌水量大,雨后1-2天后,涌水恢复至正常(0.5-1.2m3/h)。
参加分析会人员:
游志平(企业负责人)谢平荣(矿长)颜湘元(总工程师)
沈大毛(安全副矿长)聂荣华(生产副矿长)赖传胜(机电副矿长)吴其斌(机电科长)丁裕华调度室主任)吴志文(电工)韩家荣(水泵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