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文化差异与对俄汉语教学
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研究

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研究
随着中国和俄罗斯的相互影响不断增强,俄汉翻译越来越普遍。
然而,由于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俄汉翻译中存在很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
一、语言差异
俄语和汉语属于不同语系,语言结构和语法规则存在很大差异。
这就导致在俄汉翻译中,有些表达方式和习惯用法可能无法直接翻译。
例如,俄语中存在很多未定式动词,而在汉语中则需要使用完整的句子。
此外,汉语的口语化和简化表达方式也会给俄语译者带来困扰。
针对这些问题,一些策略包括使用更为简单的汉语表达方式,或者解释俄语中那些无法直接翻译的表达方式和惯用法。
二、文化背景差异
不同的文化背景也会导致俄汉翻译中的问题。
例如,在俄语中,经常使用象征性的言语和引用,需要读者对相关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而在汉语中,则较少使用这样的表达方式。
因此,在进行俄汉翻译时,需要考虑到该文本的文化背景,并考虑是否需要对相关的文化背景进行一定的解释或调整。
三、翻译目的差异
在进行俄汉翻译时,不同的翻译目的也会导致差异。
例如,如果是为了商务翻译,则需要注意到一些性格的中文词汇。
如果是为了文学翻译,则可能需要更多地考虑到译者的语感和情感因素,并考虑采用更为灵活的翻译方式。
总的来说,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极大,需要译者具备熟悉两种文化的专业知识,并协商双方之间的差异,以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中俄文化差异下的俄语教学——谈跨文化交际与人才培养

、
中俄 民族 文化 心 理的差 异 与交 际
民族 文 化 心 理 是 一 个 民族 内 在 的 比较 稳 定 的来 自文化传 承 塑造 而形 成 的心 理 素质 和特 点 , 它包 括 思维 方 式 和 定 势 、 值 观 念 和 道 德 情 操 、 价 爱好 追求 和性 格 特 色 等 。它 外 化 的表 现 , 除语 言
一
与 另外某 一社 会群 体 相 关 的认 知态 度 , 常 带有 常 感情色彩 , 并伴有 固定的信条 。而俄罗斯人的思 维 方式属 于分析性 思 维 方 式 , 即凡 事 总 喜 欢从 具 体细节出发 , 先把整体分解成部分 , 从小到大 , 从 具体到笼 统。这种思维模式 在贸易谈 判 中的具 体表现是非 常注重合 同的细节 问题 而往往缺乏 个 总体 原则 。 2 价 值取 向差异 . 社 会 习俗是 一 个 民族 传 统 文 化 的一 部 分 , 各
摘
要: 俄语语言教育 既满足人 才培养 的需求 , 又能让更 多的青年人通过学 习俄 语加 深对俄 罗斯的 了解。外语教 学
必须是语 言教 学与文化教 学的统一 , 因此, 言、 从语 文化 、 心理和教 学的 关 系角度 出发 , 析提 高和培 养俄语 学 习者 民族 探
跨文化 交际的教 学策略和阶段教 学方法 , 可为俄语人才的培 养提 供一些有价值的策略和建议 。
个民族在 长期发展过程 中形 成 的具 有本 民族特 色 的社 会 习俗会 直接 导致 交 际失误 。 从习惯称 呼中可 透视 出的中俄两 国对于身 份地位认识 的差异。一个人 的身份 和社 会地位 在 中国是很 重要 的 , 比如 , 商 务 交 往 中 , 国人 在 中 习惯用 一 个 人 的 官职 、 衔来 称 呼 他 ( ) 表 示 头 她 , 对 他 的尊 重 。而 在 俄 罗斯 等 许 多 国家 , 管 其 职 不 位 高低 , 否有 头 衔 , 律 都 可 以用 “ 生 ” “ 是 一 先 、 女 士 ” 呼 。这 种 没 有 区别 、 视 同仁 的称 呼 在 中 称 一 国对职 位 高的人 似乎有 些不 尊敬 。 每一种文化都有 自己特有的价值体系 , 这套 体 系能 够 帮 助 人 们 区分 美 与 丑 、 良与 邪 恶 , 善 这 就 是人 们 的处世 哲 学 、 德 标 准 和 行 为 规 范 。在 道 “ 个体” 集体” 与“ 价值观上 , 中国文化强调集体为 上; 个人 的愿 望 、 目的 、 绪 、 求 则 是 让 位 于 “ 情 要 集 体” 即便要实现 自我 , , 那也要与他人联合。中国 人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在国际舞 台上表现 为集思 广益 , 广泛 征求 各方 意见。中 国人 在发 表意 见 时, 一般 不直 接表 达个 人 观 点 , 般 不 会 用 如 “ 一 我 认为” “ 、 我的意见” 这样 的措 辞。俄 罗斯 文化 的 思想核心是个人主义。俄罗斯人强调 “ 自立” 个 , 人 的存在是群体存在 的前提, 没有个体也就不会
俄语教学中"中俄文化差异"渗透

际的语言应 用中 。 学生虽掌握 了词汇和语
豪, 许 多家庭都有 以“ 茶” 奉 客 的习惯 。 当 你到其家做客时 , 主人通 常会 问 : “ 您想喝
点什么 , 茶还是 咖啡? ” 假如你选择 喝茶 。
茶碟很 别致 , 因喝茶 时 习惯将 “ 茶” 觉 中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 取得 良好 茶 具 : 的词汇学习效果。 例如 , 在学习 c a M 0 B a P( 俄式 茶炊 ) 一词 时 . 可 以渗透 俄 罗斯人 。 喝茶 ”
展 。在 公 元 8 8 0 — 8 9 0年 。 “蜜 酒 ”
“ 俄语 新课 程标准”要求发展 学生综 合 语 言运用 能力 , 提高 用俄语 思维 、 表达
品 尝糖 果 、 糕点、 面包圈、 蜂 蜜和 各种 果
酱 。俄 罗斯 民族 一 向 以“ 礼 仪之 邦” 而自
和跨文化交 际的能力。以往 , 我们 的俄语
词 汇有字面 意义 ,也有 它 的隐含意 义。 学生学外语不仅要 掌握词汇的字面意
八P 1 4 C y T c T B y I O u | x”( 为 在
陲 的酥 油茶 、 盐 巴茶 、 奶茶 以及 侗族 的打 油茶 、 土家族 的擂茶 等等 , 均 兼有佐料 的
主人就会说 : “ 我这就 把茶煮上 。” 喝茶可
法等 内容 ,却不能有效的进行思想交流 ,
一
谓是他们的一大嗜好。
.
M e且 0 B Y X a 开 始在 民 间 出售 , 其 酿制 工艺与葡 萄滔 极其 类似 , 产生 于 9 2 1 年 的桦 汁酒香气 四溢 。 人们 开始在蜂 蜜中 加入 啤酒花。1 2 8 4年 , 俄罗斯拥有了 自己
俄罗斯学生汉语习得难点及对策分析

五、总结归纳
本次演示分析了墨西哥学生在学习汉语拼音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包括汉语 拼音本身的复杂性、墨西哥学生的语言障碍以及学习方法不当等问题。为了解决 这些难点,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对于汉语拼音的复杂性,教师和学生需要 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突破这一难点,例如加强音素和音调的训 练、对比分析汉语拼音和西班牙语的发音差异等。
第三段:学习方法不当的问题
本段主要讨论墨西哥学生对汉语拼音的学习方法不当问题,如过分依赖于拼 音标注、忽略听力和口语练习等,并指出这些不当学习方法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四、支撑论点
1、汉语拼音的复杂性
研究表明,汉语拼音的复杂性是墨西哥学生习得过程中的一大难点。例如, 在发音方面,汉语拼音的发音规则与墨西哥学生母语(西班牙语)的发音规则存 在明显差异,这使得他们难以准确发出某些音。此外,汉语拼音中有声母和韵母 的区别,而西班牙语中没有类似的区分,这使得墨西哥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出现混 淆。
2、墨西哥学生的语言障碍
由于墨西哥学生的母语为西班牙语,而汉语拼音的发音和音调与西班牙语存 在明显的差异,这使得他们在学习汉语拼音时容易出现发音不准和语音辨别能力 不足的问题。一项对墨西哥学生汉语拼音习得状况的调查显示,超过60%的学生 在发音方面存在明显的困难。此外,由于墨西哥学生在学习汉语拼音时也受到自 身听力理解能力的限制,使得他们难以辨别相近的音素和音调,从而导致发音不 准确。
3、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是汉语习得的主体,他们的自主学习态度和能力对学习效果有着决定性 的影响。因此,俄罗斯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寻找各种学习资源,如通过观看中国 电影、收听中国音乐、阅读中文书籍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此外,他们 还可以参加各种汉语比赛、汉语角等活动,增加实践机会,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浅谈中俄的社会文化差异

浅谈中俄的社会文化差异中俄两国历史上有着深厚的渊源,国情、政治体制、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从社会文化方面切入,浅谈中俄两国的差异。
一、文化背景中国文化是多元的,历史悠久,绵延数千年。
中国文化的基础是儒家思想,强调道德、礼仪、家庭纵向结构、忠恕孝悌等传统价值观。
中国的传统文化像“中庸之道”、“和谐”、“仁”、“义”、“礼”、“智”、“信”、“忠”、“孝”等等都被广泛流传。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家族的传承,讲究亲情、友情、师生关系、父母之爱,是以团体为基础的群体性文化。
俄罗斯文化较为奥妙复杂,混合了东西方文化的素质,西方文化的主导地位更加明显。
俄罗斯文化是一种具有强烈个性的民族文化,在欧洲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誉为“文化帝国”。
由于国土辽阔,影响范围广泛,俄罗斯文化的影响也相当深远。
俄罗斯文化重视真理、艺术和自由,主张“克里姆林宫的精神”和“西方理性”。
二、日常生活中俄的日常生活存在显著的差异。
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受到气候、田园生活等方面的影响,他们喜欢在家中花费时间,且注重家庭团聚,充满了个性和浪漫。
相比之下,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更加实用,讲究劳逸结合,并且注重节俭。
中国家庭是以父亲为家庭组织中心,而俄罗斯家庭则是以母亲为主导,注意女性妇女地位以及母性爱。
中国人注重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如找到一个良好的工作和收入,建立自己的家庭等,而俄罗斯人则更加关注事业上的成功,重视物质文明。
三、人际关系与教育中国人注重人际关系的稳定和平衡,更加注重身份地位,许多人通过与权威人士建立联系来拓展事业。
社交是中国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喜欢通过饮食、聊天等形式来建立社会联系。
相对而言,俄罗斯人注重个体教育,激励个人独立思考和发展;中国则更加强调思维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注重教育的纵向系统。
中国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非常高,他们相信通过良好的教育,人们能够获得更好的机会和地位。
相比之下,俄罗斯人会在教育中强调实际技能和职业技能。
浅谈中俄的社会文化差异

宗教意识的淡与浓
• 中国虽然庙宇众多,国民中虔诚信徒的比重并 不高。中国的宗教不参与政治,没有强烈的排 他性或扩张意识。 • 俄罗斯人被认为是最具宗教品格的一个民族, 东正教对俄罗斯文化影响深远,其宗教思想已 经渗透进日常生活,成为传统思想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俄罗斯信教的人增加,宗教,特别是东 正教的社会地位迅速提升。
东正教 卢布
两国地图
对外态度: 对外态度:包容与排外 态度
• 中国自古以来主张“世界大同”,华夏文 明有极强的包容性,对外来文化相当厚道。 • 俄国地跨欧亚两洲,但看不起亚洲人。 俄罗斯对东方文明不甚宽容,俄罗斯人 有着严重的排外倾向。
个人意识: 个人意识:中庸与标新立异
• 中国人自古讲究“中庸”,随和,有很 强的从众心理。 • 俄罗斯民众虽然强调集体主义,讲究“跟 “ 大家一样”,但总体上说,还是喜欢标新 立异,与众不同,
国家概况
国家 国土面积 人口 首都 主要民族 语言 政体 中国 约960万平方公里 1370536875人(2010) 北京 汉族,壮族,满族,藏族 汉语 人民民主专政 俄罗斯 1707.55万平方公里 1.41亿(2008年俄政府估算) 莫斯科 俄罗斯族 俄语 联邦制
主要宗教 货币
佛教,道教,儒教 人民币
俄罗斯东正教堂
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铺张与简约
•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菜系众多。食 材种类极为丰富。中国人请客讲气派, 中国人膳食复杂。 • 俄罗斯讲究实在,但求营养和可口;俄 罗斯人以家宴为最隆重的待客礼节,亲 切而不狎昵,典雅而不冷清。俄罗斯人 做饭简单。
民族性格: 民族性格:乐观与悲观
思维方式
• 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从从大到小,从整 体到局部,从抽象到具体。 • 俄罗斯人的思维习惯恰恰相反,由小及 大,从局部到整体,从具体到抽象。
在语言和文学方面,俄罗斯和中国有哪些不同?

在语言和文学方面,俄罗斯和中国有哪些不同?俄罗斯和中国是两个拥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二者之间在语言和文学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下面是几个主要的不同点:一、语言差异1. 语法结构俄语是一种屈折语,具有非常复杂的语法结构。
动词的变化包含了人称、数、时态、语气、语态等多种方面,而名词和形容词则按照格、数和性别进行变化。
相比之下,汉语语法要简单得多,没有这么复杂的变化。
2. 发音俄语的发音相对来说比较难学。
其语音系统中有很多不同于汉语的音位,例如硬音和软音,口腔的发音位置也有很多差异。
汉语的音位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掌握,但是要注意四声的区分和字母之间的连读变化。
3. 文字俄文是一种西里尔字母,和拉丁字母完全不同。
相比之下,汉字和字母一样被广泛应用,但是汉字的书写和笔画相对来说更为复杂。
二、文学差异1. 文学体裁俄国文学以小说、诗歌和戏剧为主。
俄国小说可以追溯到18世纪初的彼得罗维奇时代,以扎戈捷布等人为代表。
而中国文学则历经了唐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包括诗歌、散文、戏曲、小说等多种类型,成就非常丰富。
2. 文学流派俄国文学流派非常多元化,包括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俄国象征主义文学、俄国民主主义文学等等。
而中国文学则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学流派在元明清时期为新文学流派所替代。
3. 作家风格俄国文学以知名作家扎米亚京、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等人为代表,艺术性较强、结构严谨并注重表现人物内心世界。
中国文学历史悠久,名家辈出,以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曹雪芹、施耐庵等人物为代表,具有丰富的史料和优秀的艺术性。
以上是俄罗斯和中国在语言和文学方面的差异,两种语言和文学各有特色,对比之后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两个国家的文化内涵。
汉俄语音对比分析及对俄汉语语音教学策略

汉俄语音对比分析及对俄汉语语音教学策略作为我国最大的邻国,俄罗斯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周边贸易伙伴,并且两国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随着中俄两国关系的不断进步,两国在经济贸易、人员往来、文化交流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大,俄语区人民学习汉语的热情也越来越高。
俄语区国家的学生在选择外语的学习时,汉语是首选之一。
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与俄语区人民之间的交流,需要加强汉语与俄语的研究。
语音作为口语表达的基本要素之一,在语言的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汉俄语音对比分析可以加深对汉语和俄语语音的理解。
因此进行汉俄语音对比分析研究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可以不断丰富并完善对俄汉语语音教学的策略。
[1]一、汉俄语音对比分析1.汉语语音特点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起到了语言符号系统载体的作用,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音节。
音节一般由一个音素组成,最多不超过四个。
在汉语中,每一个汉字便代表了一个音节,所以汉语语音的特点之一便是音节的结构比较简明,并且具有清晰的界限。
又由于音节特殊的构成形式,导致了音节中必须有元音的出现,元音在音节构成中占据主要地位。
汉语语音的第三个特点是没有复辅音,这是因为在一个音节当中,不能出现两个辅音相接在一起的情况。
此外,在汉语语音的音节构成中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那就是声调。
因为当两个汉字具有相同的声母和韵母的时候,通过声调的变化可以区分出它们各自所传达的意义,并且使语音具有抑扬顿挫的韵律感。
2.俄语语音特点与汉语的汉字不同,俄语使用的是字母语言,通过呈现在眼前的字母,俄语使用者便可知晓它的发音及其含义。
虽然同汉语一样,音素组成了俄语的音节,但不同于汉语的是,俄语的音素与音节之间并没有十分紧密的联系。
在俄语的一个音节中,元音出现的个数只能是一个,如果一个单词中包含多个元音时,元音出现的次数就是这个单词所包含音节的个数。
与汉语音节中元音具有绝对优势的情况恰恰相反,俄语音节中辅音则牢牢占据了主导地位,同时复辅音也出现在了俄语的音节中,并且多个辅音可以包含在同一个音节当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俄文化差异与对俄汉语教学语言是交际与思维的工具,它既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
因此我们在解析一种语言的同时,也在阐释这种语言的文化。
而中国文化与俄罗斯文化,由于历史背景、自然风貌、民俗传统、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等不同,差异迥然。
这就要求我们汉语教师在对俄汉语教学中针对这种文化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汉语教学水平。
标签:文化差异;对俄汉语教学;策略语言是交际与思维的工具,它既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
不同的文化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也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因此,在语言教学中除了要传授语言知识外,还要加强文化因素的传授。
中国文化与俄罗斯文化,由于两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自然风貌、民俗传统、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等的不同,而差异迥然。
这就要求我们汉语教师在对俄汉语教学中针对这种文化差异而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一、中俄文化差异由于人们观察文化的角度不同,所以给文化下的定义也不同。
据不完全统计,从不同侧面对文化所下的定义不少于250种。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中心概念提出,认为“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统一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①按最广泛的定义,文化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在第二语言教学,或具体说在对俄汉语教学中也经常涉及到文化分类,但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交际文化”。
“语言交际文化”就是指隐含在语言系统中的反映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道德标准、是非标准、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这种文化因素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和语用中。
语言中的这类文化因素对语言和语言交际有规约作用,且本族人不易察觉,只有通过语言和语言交际的对比才能显现出来。
我们主要从两方面来考察一下这种差异:一是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而体现在语言文化中的差异。
大家知道,不同的文化在思维方式上是有差异的。
从宏观上看,虽然俄罗斯文化既不是纯粹的西方文化,也不是纯粹的东方文化,它是兼有两者文化特征的一种独立的文化体系。
但它的思维模式以逻辑分析为主,呈线性。
而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偏爱逻辑和分析不同,它以直觉的形象分析为主,呈一种圆式思维模式。
体现在语言形式上,如词语的不对应性。
这种词语的不对应性,最典型的当数亲属的称谓词。
俄语中除了отец(父亲)、мать(母亲)、сынь(儿子)、дочь(女儿)这四个表直系亲属的词外,其余的都比汉语对应词的概念宽泛。
如,汉语中的伯父、叔父、舅舅姑父、姨父,在俄语中只用一个词дядя;汉语中的伯母、婶婶、舅母、姑母、姨母,在俄语中也只用一个词тётя。
还有如:词序的不同而导致的偏误。
俄语中不可切分句和汉语中的并不一一对应。
有些俄语的不可切分句可以直接对译为汉语的不可切分句,如Пошёл снегПришёлгость 。
可译成:下雪了; 来客人了。
但是有的不能,如:Наступилавесна;Болитгорло。
它们不能译成:来了春天;疼嗓子。
只能译成:春天来了;嗓子疼。
因此,教师在对俄罗斯学生教授汉语时,要逐句加以说明,并解释明,汉语不可切分句中的动词往往都用来描写一个具体的事实。
其后的名词多指一个新引进的具体事物,如“来客人了”;一般不能说“来春天了”的原因是春天不是一个具体的事物。
否则,俄罗斯学生容易把俄语词序照搬进汉语中一样,在应该用不可切分句的地方,犯上述类似的错误。
二是由风俗习惯等不同反映在审美心理上的差异在语言中的体现。
图腾崇拜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一个民族的审美心理。
俄罗斯民族崇尚“熊”,把“熊”作为本民族的图腾,认为熊是最完美的动物,力气大,体魄健壮,纯朴淳厚,称其为俄罗斯森林的“主人”,是世界整个大家庭的祖先。
在俄罗斯谚语中有这样的说法:;Хозяинвдому ,чтомедведьв бору。
(家中之主犹如林中之熊)。
传说熊具有很多神奇的本领,死后能复活,明白人的语言,能够认识自己的每一个亲属,能带来幸福或灾难。
Медведь(熊)除了Хозяин(主人)外,还象征жених(未婚夫)。
姑娘在梦中梦见熊,象征将要出嫁。
可见熊它在许多方面体现了俄罗斯民族的精神:勤劳朴实、脚踏实地、不畏强暴等。
而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视为中华民族的图腾。
认为龙是威严权利的象征。
古代皇帝称其容颜为“龙颜”,住在“龙宫”、穿“龙袍”等;中国人也被称为“龙”的传人;这当然与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帝制有关,但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对“龙”的推崇。
同时“龙”也是人们创造美的象征,象天安门华表上的蟠龙,故宫的九龙壁,还有民族艺术图案中的龙凤图案等等;还有象祭年祈雨的龙舞,每年春节的闹龙灯,端午节的龙舟竞渡,都已成为民间久盛不衰的风俗。
这些龙的形象造型生动、气势雄伟。
在汉语语言的表达中,有“龙”字的词语,就包涵珍贵、赞美之意,如:龙肝凤髓、龙争虎斗、龙蟠虎踞、龙腾虎跃等等。
在中国人的名字中,也常常出现“龙”字,如:李小龙、成龙等。
这个“龙”字表达出了父辈对后代的期待和希望。
这些充分表明了中国人对龙的崇拜已达到极点,“龙”文化已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细枝末节。
“龙”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繁荣昌盛、代代相传的象征。
从上述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两个民族的审美心理上的差异。
“熊”在汉语中虽然也有“虎背熊腰”一些词还带有褒意,但更多的是贬义,如“熊包”、“熊样”、“熊德行”等,中国人认为熊笨拙而行动不便,因此也认为头脑简单,顾前不顾后,所以又派生出“熊瞎子掰玉米,掰一穗扔一穗”的俗语。
显然,中国人只看到它的,只是外在形象,俄罗斯人则看重的是它的内涵,所以在俄罗斯人的心目中,熊是心地善良、憨态可掬的。
这种文化图腾所象征的意义可谓天壤之别。
因此教师在阐释上述一些词语时,一定先解释这种词语所蕴涵的文化差异,否则会引起语言学习中“文化冲突”,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二、对俄汉语教学既然中俄文化差异迥然,为了扫除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文化障碍,避免文化冲突,在对俄汉语教学中,就要针对这种文化差异而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首先,要在语言教学中增强文化教学意识。
由于长期以来,工具主义语言观和语言本体主义语言观在语言教学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使教师习惯只教语言本身,而忽视了对语言所蕴涵的文化背景的传授,其结果是学生自以为掌握了语言这一工具,但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发现这种工具运用得并不是得心应手,有时甚至会造成严重的语用文化失误。
这是由于第二语言学习者学到的只是静态的语言知识,而没学到运用语言的知识;他们只了解了语言符号的语言意义,而没真正把握言语的语用意义。
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除了要传授传统的语言基本功之外,还要加强文化因素的传授。
由于语言与文化的密不可分,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既要强调语言形式本身,又须重视语言的文化属性,打破传统的语言教学观,树立新的文化语言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增强跨文化意识,以提高教学效果。
正如陈光磊先生所说,“对于一种语言的习得和教学,就决离不开这种语言所表现的文化内涵的了解”②。
其次,在文化教学中,要考虑到中国文化的层次和留学生本身的层次,这是解决好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关键问题。
中国文化的内容浩如烟海,应该将哪些文化内容纳入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中呢?这是非常严肃而实际的问题。
我们从文化在交际中的功能角度出发,就是根据第二语言教学的需要,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应首先将重点放在“交际文化”上,例如,“元宵”这一词,包含了礼俗文化因素,学生只有明白了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在古代叫上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所以这一天的晚上叫“元宵”,因此,人们把元宵节的应时食品也叫“元宵”。
可见,对于一种语言的掌握只有习得其符号而又懂得了其内涵,才能是真正完全地掌握了该语言。
从而扩大语言习得中“正迁移”,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但我们应该注意,文化教学不能喧宾夺主,把语言教学当成了传播文化知识的途径,而本末倒置。
同时,我们应该考虑到俄罗斯留学生本身的文化层次。
现在来华的外国留学生所受的文化教育相差也比较大,有的已具有了博士、硕士的学历,有的已大学毕业,有的在国内正在读大学,而有的只读过高中,或较之更低,经历也不一样,有的从事过各种工作,年龄相差也悬殊,这在进行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时就要区别对待。
对那些程度较高的留学生,文化教学内容就可以广且深,并可以开设专门系统的中国文化课程;而对教育程度较低的留学生则要浅些,在语言教学中文化知识,点到即可。
总之,对留学生本身文化层次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罗伯特·F·莫非在《文化和社会人类学》一书曾写到:人类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是有高度的智慧。
人类智慧的突出表现是人具有举世无双的语言能力;人类智慧的杰出成就是创造了异彩纷呈的人类文化。
③可见,由于中俄两个民族文化的差异,对俄汉语教学就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使俄罗斯留学生真正学会并掌握汉语。
注释:①陈宏、吴勇毅主编:《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语言学科目考试指南》,华语教学出版社,2003年第82页。
②陈光磊:语言教学与文化背景知识的相关性[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年第2期。
③罗伯特·F.莫非:《文化和社会人类学》,吴玫,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第21页。
参考文献:[1]岑运强.语言学基础理论(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戴昭明.文化语言学导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3]王福祥、吴汉樱.文化与语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