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分裂重难点检测(5)结合图像考察细胞分裂中染色体、DNA等的变化

合集下载

2021届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强化双击训练 专题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A卷(附答案)

2021届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强化双击训练 专题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A卷(附答案)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强化双击训练专题一细胞的分子组成A卷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在生物学研究中,经常使用染色剂对生物体的结构或物质进行染色,以便观察和鉴定。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观察线粒体时用甲基绿染色,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B.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可用龙胆紫将染色体染成深色C.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染料对细胞染色,可将细胞核染成红色,细胞质染成绿色D.鉴定蛋白质时用斐林试剂,混合后加热变成砖红色2.方便面中脱水蔬菜的加工过程主要如下:原料挑选→切削、烫漂→冷却、沥水→烘干,烘干的过程得注意温度,否则容易烤焦。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蔬菜烘干的过程中主要是失去自由水B.脱水蔬菜细胞中数量最多的元素为HC.方便面中的干牛肉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D.烤焦后形成的物质能给细胞提供能量3.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细胞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下列有关水对植物体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是植物体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原料B.与正在萌发的种子相比,休眠种子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变小C.盛夏给大田喷雾(水)可减弱植物的“午休”现象D.细胞质中细胞器不会发生吸水和失水现象4.无机盐离子在细胞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图是某学习小组研究营养液中O相对含量变化对2K速率的影响(其他条件都适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某植物吸收+K需要消耗能量A.可分析得出该植物吸收+K浓度影响该植物吸收K+的速率B.由图可看出营养液中+C.ab段限制K+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O浓度2D.bc 段表明除了营养液中2O 相对含量外还有其他因素影响K +的吸收速率5.下图A 和B 分别表示油菜种子在发育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肪的变化曲线。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种子形成时,脂肪水解酶的活性很高B.种子萌发时,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说明可溶性糖是种子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C.质量相等的可溶性糖和脂肪,所储存的能量脂肪多于糖D.种子发育过程中,由于可溶性糖更多地转变为脂肪,种子需要的氮元素增加6.在一定时间内,动物体内的产生量与消耗量的比值称为呼吸商(RQ),不同底物在完全氧化时的RQ 不同,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完全氧化的RQ 分别是1、约0.9和约0.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长时间饥饿的动物的RQ 会先降低后增加B. 平静状态时动物的RQ 一定等于1C. 剧烈运动时动物的RQ 会变小D. 三种底物呼吸商不同的原因与C 、H 、O 、N 的比例有关7.我国科学家首创利用某种动物组织中提取的胶原蛋白制成了可被人体吸收的手术缝合线。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分裂重难点检测(2)结合文字或数学模型考察减数分裂的过程及相关图像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分裂重难点检测(2)结合文字或数学模型考察减数分裂的过程及相关图像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分裂重难点检测(2)结合文字或数学模型考察减数分裂的过程及相关图像1.将某雄性动物细胞的精原细胞(染色体数为2n)培养在含放射性32P的培养液中,完成减数分裂产生精子。

将某个精子与正常卵细胞(无放射性)结合形成受精卵,随后转入无32P标记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

关于此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含有32P标记的四分体有n个B.每个精细胞中含有32P标记的染色体数都为n个C.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含32P标记的染色体数为n个D.受精卵第一次分裂结束后的子细胞含有32P标记的染色体有n个2.图甲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一条染色体(质)的系列变化过程,图乙表示该生物细胞分裂时有关物质或结构数量的相关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时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B. 图甲可表示一次细胞分裂过程中完整的染色体形态变化C. 若图乙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2D. 图乙ab段可表示图甲③过程3.如图为细胞分裂的几种模式图及其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在分裂过程中的变化。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为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对应丁图的DE段B. 乙为有丝分裂中期,丙图可能是甲图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C. 丙可能是雌配子,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丁图的CD段D. 丙图可能是某二倍体物种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4.下列有关人体精原细胞分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1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中发生交叉互换后可能会产生4种精细胞B.初级精母细胞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的核DNA含量、染色体数相同C.DNA的复制使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出现2条含相同基因的染色体D.1个精原细胞经两次分裂产生4个相同细胞,可能进行的是减数分裂5.人体精原细胞分裂时处于4个不同分裂期的细胞中着丝粒数与核DNA数之比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处于时期1的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数与染色体数之比为1B.处于时期2与时期3的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对数一定相等C.若时期1与时期2处于同一细胞分裂过程,则时期1早于时期2D.若时期4细胞中可发生基因重组,则该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6.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等位基因一定会发生自由组合B.染色体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C.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会出现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的现象D.—个精原细胞可能会形成2种或4种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只能形成1种卵细胞7.如图所示为某生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所示分裂过程可发生于睾丸或卵巢中B.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C.该时期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交换部分片段D.该生物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的细胞中含2或4条染色体8.下图为某生物一个细胞的分裂图像,着丝点均在染色体端部,图中1、2、3、4各表示一条染色体。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真题聚焦+核心考点整合+易错易混归纳)专题五 细胞分裂与遗传变异的联系名师优质课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真题聚焦+核心考点整合+易错易混归纳)专题五 细胞分裂与遗传变异的联系名师优质课
返回目录
专题五 细胞分裂与遗传变异的联系
表示DNA和染色体的曲线有一个最明显的区别,即相对数
量从2→4时:①“斜线增加”指的是DNA复制,该曲线代表
DNA含量变化(如图3-5-3中甲所示);②“竖直增加”为
着丝点分裂所致,该曲线代表染色体含量变化(如图3-5
核 心
-3中乙所示)。


整 [特别提醒] “细胞内DNA”不包括细胞质DNA,因为线粒体
错误;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DNA分子数目均相同,有丝分裂为染
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同源染色体排
列在赤道板两侧,B项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
染色体数目不变,有丝分裂后期是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
目加倍,但两者的DNA分子数目相同,C项正确;末期,两者的染
色体数目不同,DNA分子数也不同,D项错误。
津T3
江苏T28
新课标全国卷
T2 山东T3 、浙江 T31 、江苏T20
、安徽T3
山东T4、江苏 T15
山东T2、天津 T2、安徽T29 、四川T7、海 南T6、广东 T24、江苏T7
返回目录
专题五 细胞分裂与遗传变异的联
高 考


题 • 1.[2012·新课标全国卷] 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
聚 叙述,错误的是( )
T5、江苏
T3/T29
广东T24、天津 T2、江苏T28、 山东T27、海南 T22/T29、江苏
T8
新课标全国卷 ⅠT2、课标全
国卷ⅡT40 安徽T4、北京 T30、福建T5、 天津T2、江苏
T8/T9
返回目录
考情纵览
细胞的分化、 衰老和凋亡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分裂重难点检测(1)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实验的观察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分裂重难点检测(1)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实验的观察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分裂重难点检测(1)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实验的观察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分裂重难点检测(1)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实验的观察1.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本实验可用苏丹红代替醋酸洋红染液为染色体染色B.观察到分裂中期的细胞核内染色体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C.该实验的操作过程为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D.质量分数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95%的酒精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2.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观察到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解离时间越长越好,保证组织中的细胞分离开B.装片制作过程中需要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洗去解离液C.图乙细胞的染色体数是图丙细胞的一半,但二者的核DNA数相等D.统计视野中处于图乙、丙、丁时期的细胞数目可计算细胞周期的时长3.玉米根尖纵切片经碱性染料染色,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分生区图像如下。

对此图像的观察与分析,错误的是()A.先用低倍镜再换高倍镜观察符合操作规范B.可观察到箭头所指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壁C.在图像中可观察到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D.细胞不同结构成分与该染料结合能力不同4.下图为洋葱根尖的细胞分裂显微照片,①~⑤表示不同时期的细胞。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两极之间的距离大于其前一时期B.③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将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C.④最适合用于洋葱染色体组型分析D.⑤可能正在进行中心体的复制5.下图为四组植物材料在“观察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的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细胞周期来看,四组材料中D组作为实验材料最适合B.四组植物材料一定来自不同植物体C.若四组植物材料来自同一植株,则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等D.观察过程中如果利用药物抑制DNA合成,所有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6.下列对观察减数分裂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可用蝗虫卵母细胞的固定装片观察减数分裂B.用桃花的雄蕊比用桃花的雌蕊制成的装片容易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C.能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的装片中,可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D.用洋葱根尖制成装片,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7.如图①~⑤为实验过程中在显微镜下拍到的二倍体百合(2n=24)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减数分裂各时期的依据B.图①所示时期会发生核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C.图②中细胞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D.图中细胞按减数分裂的顺序排列为①③④②⑤8.在观察蝗虫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时,区分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的主要依据是()A.染色体的组成成分B.染色体是否存在染色单体C.有无同源染色体D.细胞是否均等分裂9.无论是减数分裂还是有丝分裂,都可以将生物组织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

高考生物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专题07 细胞分裂的图像及变异类型的判断

高考生物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专题07  细胞分裂的图像及变异类型的判断

专题07 细胞分裂的图像及变异类型的判断目录一、热点题型归纳 (1)【题型一】根据图像进行细胞分裂时期的判断 (1)【题型二】减数分裂与可遗传变异的关系 (4)【题型三】细胞分裂图像中变异类型的判断 (7)二、最新模考题组练 (9)【题型一】根据图像进行细胞分裂时期的判断【典例分析】下图是某二倍体生物精巢中一个正常分裂的细胞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进行DNA复制后继续分裂B.该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C.精巢中分裂的细胞具有中心体和细胞板D.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答案】D【解析】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未分裂,染色体散乱分布,且位于二倍体生物的精巢中,故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中DNA不再复制,A错误;图中细胞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错误;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细胞板,C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后期可发生基因重组,D正确。

【提分秘籍】1.“三看法”区分细胞分裂方式2.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或染色体与核DNA比值变化【变式演练】1.如图是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上述细胞有丝分裂的顺序是图1→图4→图2→图3B.在图2时期,细胞中的核DNA数目不变,但染色体数目加倍C.若某药物可抑制纺锤体形成,则它极可能作用于图2细胞所属时期D.开始出现染色体的时期是图4,染色体开始转变成染色质形态的时期是图3【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图1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图2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应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3细胞的细胞质中央向内凹陷,应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图4细胞中出现染色体,且染色体分布散乱,应处于有丝分裂前期。

由以上分析可知,上述细胞有丝分裂的顺序是图1→图4→图2→图3,A正确;图2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的核DNA数目不变,但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纺锤体的形成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即图4细胞所属时期;若某药物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则它极可能作用于图4细胞所属时期,C错误;染色体出现于分裂前期,即图4细胞所处时期,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丝的时期是末期,即图3细胞所处时期,D正确。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大题提升练:专题二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大题提升练:专题二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大题提升练:专题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下面是几种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请据图回答(1)图中属于真核细胞的是_________(填标号),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2)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蓝细菌是自养生物的物质基础是含有___________,图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3)图中的C属于___________(“原核”或“真核”)细胞,它的遗传物质主要位于______。

若用目镜为5×和物镜为10×的显微镜观察,其为一个面积是0.16平方毫米的正方形,如果换成物镜为40×再观察,其面积将是___________平方毫米。

(4)图E所代表的生物一般由___________组成,该生物要依赖___________才能生活。

图中可以引起"赤潮"的生物是[]。

(5)若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此异物可能存在于___________。

2.如图表示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圆圈内为局部结构的放大,请据图回答问题:(1)该细胞不同表面可执行多种功能,且有的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从膜的成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膜蛋白A要消耗主要由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结构)产生的ATP,以____________方式吸收葡萄糖。

细胞面向肠腔侧形成很多微绒毛,以增加细胞膜上_____________的数量,高效地吸收来自肠腔的葡萄糖等物质。

(3)细胞膜在结构上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使得单个水分子可以通过脂膜运动产生的间隙出入该细胞。

(4)细胞膜表面还存在水解二糖的膜蛋白B,说明膜蛋白还具有_______________功能。

(5)膜蛋白C作为细胞膜表面的____________________,可接收膜表面的化学信息。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专练(8) 细胞分裂中变异类型和标记染色体去向的分析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专练(8) 细胞分裂中变异类型和标记染色体去向的分析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专练(8) 细胞分裂中变异类型和标记染色体去向的分析从“高度”上研究高考[典例](2022·山东高考)减数分裂Ⅰ时,若同源染色体异常联会,则异常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可进入1个或2个子细胞;减数分裂Ⅱ时,若有同源染色体则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若无同源染色体则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异常联会不影响配子的存活、受精和其他染色体的行为。

基因型为Aa的多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Ⅰ时,仅A、a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异常联会且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

上述精原细胞形成的精子与基因型为Aa的卵原细胞正常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已知A、a位于常染色体上,不考虑其他突变,上述精子和受精卵的基因组成种类最多分别为()A.6;9B.6;12C.4;7 D.5;9[解析]基因型为Aa的多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Ⅰ时,仅A、a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异常联会且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

(1)若A、a所在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则A、a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①异常联会的同源染色体进入1个子细胞,则子细胞基因组成为AAaa或不含A、a,经减数分裂Ⅱ,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可形成基因型为Aa和不含A、a的精子;②异常联会的同源染色体进入2个子细胞,则子细胞基因组成为Aa,经减数分裂Ⅱ,可形成基因型为A或a的精子;(2)若A、a所在的染色体片段未发生交换,③异常联会的同源染色体进入1个子细胞,则子细胞基因组成为AAaa或不含A、a,经减数分裂Ⅱ,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可形成基因型为AA、aa或不含A、a的精子;④异常联会的同源染色体进入2个子细胞,则子细胞基因组成为AA或aa,经减数分裂Ⅱ,可形成基因型为A或a的精子;综上所述,精子的基因组成包括AA、aa、Aa、A、a和不含A或a,共6种,与基因组成为A或a的卵细胞结合,通过棋盘法可知,受精卵的基因组成包括AAA、AAa、Aaa、aaa、AA、Aa、aa、A、a,共9种。

(完整版)高考生物大二轮总复习增分策略难点聚焦练2细胞分裂与遗传变异的综.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版)高考生物大二轮总复习增分策略难点聚焦练2细胞分裂与遗传变异的综.总结,推荐文档

A.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 1 或 2 上的基因 b 突变为 B B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
3

4
自由分离 C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 D.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
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7.(2015·赣州联考)甲图是某一动物体内 5 个不同时期细胞的示意图;乙图表示某高等哺乳
动物减数分裂过程简图,其中 ABCDEFG 表示细胞,①②③④表示过程;丙图表示在细胞分裂时
期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 DNA 的含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 若是人的皮肤生发层细胞,则该细胞可能会发生类似图甲中
(填字母)所示的分
裂现象,其中 DNA 数和染色体数之比为 2∶1 的是
(填字母)。
2
(2) 图甲中 d 细胞的名称是
。(3)着丝点的分裂发过程是
.丙细胞表示的是次级卵母细胞后期分裂图像,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第二极体和卵细胞 D
.由图甲到图乙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而由图甲到图丙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4.一个基
因型为 AaXbY 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 AaXbXb
的精子,则另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
)
A.Aa、Y、Y
难点聚焦练 2 细胞分裂与遗传变异的综合应用
1.取 1 个含有 1 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用 15N 标记细胞核中的 DNA,然后放在含 14N 的 培养基中培养,让其连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形成 4 个细胞,这 4 个细胞中含 15N 的细胞个数可 能是( )
A.2 B.3 C.4 D.前三项都对 2.(2015·温州二模)图甲、乙为某细胞连续多次细胞分裂过程中两个不同时期的细胞模式 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分裂重难点检测(5)结合图像考察细胞分裂中染色体、DNA等的变化1.下图是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错误的叙述是()A.MN段会发生DNA含量加倍过程B.GH段同源染色体可以发生两两配对现象C.b阶段为减数分裂、a阶段为有丝分裂D.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是相等的2.二倍体动物某个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过程中,依次形成四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其染色体组数和同源染色体对数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形成乙过程中,DNA复制前需合成rRNA和蛋白质B.乙形成丙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粒不分裂C.丙细胞中,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或Y染色体D.丙形成丁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组数减半3.如图为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个细胞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关系图。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丙和戊→丁所发生的主要变化均为着丝点分裂B.丙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甲只能代表精子或卵细胞C.基因重组可发生在戊时期,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丙→戊过程中D.处于丁和戊时期的细胞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4.如图表示二倍体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曲线,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中DE段细胞只存在2个染色体组B.图乙中FG段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C.甲乙两图中的AB段产生的原因相同D.甲乙两图中的BC段可能处于同一时期5.将一个用3H充分标记DNA的某动物细胞,置于不含3H的环境下正常培养,该细胞经过连续分裂后得到大小相等的8个子细胞。

如图为该过程中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丙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B.甲、乙细胞中具有放射性的核DNA分子数不同C.丙细胞可能所有染色体均无放射性D.甲、乙、丙3个细胞中均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6.二倍体动物某个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过程中,依次形成四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其染色体数和同源染色体对数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形成乙过程中,DNA复制前需合成rRNA和蛋白质B.乙形成丙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粒不分裂C.丙细胞中,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或Y染色体D.丙形成丁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减半7.图1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结构的数量变化曲线,图2表示与该分裂有关的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图1曲线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对数的数量变化B.由图2可知该二倍体动物应为雄性个体C.图2中的甲、丁细胞分别对应图1中的AB、BC段D.乙细胞中染色体①上的基因可与染色体②或③上的基因发生自由组合8.下图Ⅰ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的数目变化,图Ⅱ表示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Ⅰ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①②④⑤四个时期B.图Ⅰ中只有③⑥⑦时期的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相等C.图Ⅱ中ab段细胞的染色体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仅bc段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D.图Ⅱ中e的产生是受精作用的结果,fg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目=1:19.图1表示细胞结构简图,图2是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过程1表示体细胞增殖过程,过程2、3表示生殖细胞形成过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过程1、2、3都可能发生突变和基因重组B.若图1为人体卵巢中细胞,则该细胞不会完成过程3C.产前诊断宜选择孕妇体内正在发生过程2、3的细胞分裂时进行D.若图1为抗虫棉细胞的部分结构,为防止基因污染,则抗虫基因应导入②内10.如图为某哺乳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甲图细胞产生变异原因可能为基因突变,且图中有两个四分体B.乙图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内有两个染色体组C.丙细胞名称为初级卵母细胞,分裂过程中会发生自由组合进而增强生物变异的多样性D.丁图细胞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后形成子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是AB或aB11.假设某哺乳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且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图甲表示该动物的某器官内连续发生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乙、图丙为该过程中一个细胞内部分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示意图。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过程Ⅰ中“染色体:DNA”的变化是“1:2”→“1:1”→“1:2”B.图乙、丙所示的分裂时期在图甲中分别位于过程Ⅱ、ⅢC.图乙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的细胞种类有AB和ab或Ab和AbD.图丙细胞移向同一极的基因是AABB、aabb或AAbb、aaBB12.现有某种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动物,研究人员对该动物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其中甲图为其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的示意图,乙图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时期是,细胞名称为。

在产生甲细胞的过程中可形成个四分体,该细胞中a基因出现的原因最可能是(写出时期和具体原因)。

(2)乙图中,a可表示的细胞时期是,a、b、c、d、e各时期可能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有(填字母)。

(3)该动物卵母细胞分裂一般停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待精子入卵后完成后续过程。

细胞松弛素能阻滞细胞分裂而导致染色体数加倍,可用于诱导三倍体。

现有3组实验:用细胞松弛素分别阻滞卵母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和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

请预测三倍体出现率最低的是,理由是。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2.答案:A解析:DNA复制前需要合成rRNA参与氨基酸的运输,需要合成一些蛋白质,如DNA复制需要的酶等,A正确;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着丝粒已经分裂,细胞中存在两条相同的性染色体,B、C错误;丙形成丁的过程是由于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而导致的染色体组数减半,D错误。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各时期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

乙→丙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戊→丁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它们所发生的主要变化均为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A正确;丙可以代表体细胞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甲可以代表精子或卵细胞或极体B错误;戊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前、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基因重组可以发生在戊时期,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丙→戊过程中,即细胞分裂间期,C正确;丁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未期,戊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前、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所以处于丁和戊时期的细胞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D正确。

4.答案:B解析: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DNA的复制及细胞分裂模式图的辨析。

分析题图可知,甲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乙为有丝分裂中期(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位于赤道板上),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无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根据题干信息判断该细胞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一次减数分裂,又因为得到大小相等的8个子细胞,所以该细胞应为精原细胞。

由以上分析可知,丙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A错误;DNA是半保留复制的,乙细胞为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中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的DNA分子都是一条链含3H,一条链不含3H,即每个DNA分子都有放射性(共8个),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DNA中是一条链有3H,一条链无3H,因而在减数分裂的甲细胞,其着丝点连着的两个DNA分子中,一个无放射性,一个有放射性,即8个DNA分子中4个有放射性,B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丙细胞中有2个DNA分子有放射性,C错误;丙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D错误。

6.答案:A解析:DNA复制前会合成所需的蛋白质,并且会发生核糖体的增生,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故DNA复制前需合成rRNA和蛋白质,A正确。

乙中染色体数为2N,同源染色体对数为2N,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期,丙中染色体数为2N,同源染色体对数为0,说明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乙形成丙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也会出现着丝粒的分裂,B错误。

丙细胞中染色体着丝粒分裂,会出现2条X或Y染色体,C错误。

丁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结束后形成的子细胞,丙形成丁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分离现象,D错误。

7.答案:C解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图1曲线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对数的数量变化,A正确;图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并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即为初级精母细胞,因此该个体为雄性个体,B正确;图2中的甲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不会消失,而图1只能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C错误;乙细胞中染色体①与染色体②或③属于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正确。

8.答案:D解析:着丝点分裂时染色体数目加倍,而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即图Ⅰ中②⑥两个时期,A错误;图Ⅰ中只有③(有丝分裂末期)和⑦(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时期的染色体数始终与核DNA数相等,B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即图Ⅱ中bc段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C错误;图Ⅱ中e的产生是受精作用的结果,fg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目=1:1,D正确。

9.答案:B解析:A.分析图2,过程1、2、3分别表示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三个过程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而只有减数第二次分裂可以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B.若图1为人体卵巢中细胞,其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不可能处于过程3,B正确;C.胎儿只能进行有丝分裂不能进行减数分裂,因此产前诊断宜选择孕妇体内正在发生过程1的细胞分裂时进行,C错误;D.若图1为抗虫棉细胞的部分结构,为防止基因污染,则抗虫基因应导入③内,D错误。

故选:B。

10.答案:C解析:A、甲图细胞产生变异原因可能为基因突变,但该图中同源染色体没有联会,因此不含四分体,A错误;B、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细胞内有4各染色体组,B错误;C、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初级卵母细胞,分裂过程中会发生自由组合进而增强生物变异的多样性,C正确;D、结合丙细胞和丁细胞中染色体颜色可知,丁图细胞名称为次级卵母细胞,再结合甲细胞中染色体上基因分布情况可知,该分裂后形成子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是AB或aB,D错误。

故选:C。

11.答案:D解析:过程Ⅰ表示有丝分裂,该过程中“染色体:DNA”的变化是“1:1”→“1:2”→“1:1”,A错误。

图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对应图甲的过程Ⅰ;图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图甲的过程Ⅱ,B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