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第三节

合集下载

精选2019-2020年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三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第三节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巩

精选2019-2020年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三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第三节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巩

精选2019-2020年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第三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巩固辅导二十第1题【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免疫功能异常而导致的病是( )A、过敏性鼻炎B、系统性红斑狼疮C、糖尿病D、艾滋病【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细胞是浆细胞,它与吞噬细胞均具有识别功能B、吞噬细胞接触被凝集的红细胞,导致红细胞裂解C、红细胞膜上的抗原与抗红细胞抗体特异性结合D、青霉素过敏反应与该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相同【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不属于淋巴器官的是( )A、胸腺B、脾C、骨髓D、垂体【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能力低可能会引起人体稳态失衡,免疫能力越强越有利于稳态的维持B、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如果能够在溶酶体作用下彻底分解清除,则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B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D、过敏反应发作迅速,反应强烈,但消退较慢【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属于正常免疫反应的是( )A、注射青霉素过敏B、吃海虾后浑身起红色疹子C、风湿性关节炎D、器官移植后的排异反应【答案】:第6题【单选题】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道防线②抗原都是外来异物③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④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⑤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⑥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⑦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A、①④⑤⑦B、①②③⑦C、③④⑤⑦D、②③⑥⑦【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乙酰胆碱是可以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递质,某病人血液中含有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该病人所患疾病及表现为( )A、自身免疫病、肌无力B、免疫缺陷病、痉挛C、免疫缺陷病、肌无力D、过敏反应、痉挛【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体液免疫中的抗体和过敏反应中的抗体不同之处在于( )A、来源B、作用C、分布D、化学本质【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列五种反应依次属于( )( 1 )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 2 )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 3 )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 4 )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 5 )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毒素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①正常免疫②自身免疫病③免疫缺陷④过敏反应A、②③①④③B、④③②②①C、②①④①③D、④③②①①【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酿脓链球菌反复感染人体可引起风湿性心脏病,其主要原因是( )A、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丧失B、外来抗原直接作用于机体某些组织C、抗体与自身组织发生反应,引起自身免疫病D、外来抗原与自身某些组织细胞有共同的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解析】:第11题【单选题】2013年8月,北戴河海滨屡次出现海蜇伤人事件,已知海蜇毒素量微小时可被机体免疫系统慢慢消除,量较大时可引发机体较强的组织胺反应,且其扩张血管及增强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也很强,严重时可导致肺水肿及过敏性休克。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ppt课件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ppt课件
卡 疤
在你的上臂外侧,你很可能会发现一个微小的疤痕,这是 接种预防肺结核的卡介苗所留下的印记,称为卡疤。
“出生第一针”
我国规定,新生儿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需在出生24h后 尽快注射卡介苗。世界卫生组织也明确建议,没有感染艾 滋病病毒的新生儿或儿童需尽快接种卡介苗。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问题探讨
【思考】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细菌的方式是什么? 有什么特点?
胞吞; 需要消耗能量;
2.免疫细胞的类型
树突状 细胞
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 分布 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
功能 吞噬、呈递抗原


血分 疫
干化 细



巨噬 细胞
分布 机体各种组织
功能 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
骨髓 B淋巴细胞 淋巴 细胞 胸腺 T淋巴细胞
| 淋巴细胞 | 淋巴细胞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
淋 巴组 细成

B淋巴细胞 (简称B细胞)
T淋巴细胞 组 (简称T细胞) 成
辅助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 树突状细胞 |

分布
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 多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


特征 成熟时具有分支
细 胞
(4)抗原的特点: 异物性: 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花粉等,
自身破损、衰老细胞或癌细胞。
大分子性: 抗原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在10 000以上。 特异性: 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5)抗原呈递细胞:
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和加 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 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因此, 这些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APC)。

新高考生物-第4章 免疫调节 第3节 免疫失调

新高考生物-第4章 免疫调节 第3节 免疫失调

第3节免疫失调课程内容标准核心素养对接(1)举例说出免疫失调引发的疾病,了解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等的致病机理。

(2)阐述HIV感染人体的机理,了解怎样预防艾滋病。

(1)生命观念——通过免疫失调的类型及产生症状建立调节稳态观。

(2)社会责任——通过学习免疫失调产生的机理及危害,做好预防措施。

知识点1过敏反应填写图中花粉过敏实例中涉及的物质或细胞名称知识点2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1.自身免疫病(1)概念:如果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

(2)实例分析: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有一种抗原分子,与心脏瓣膜上一种物质的结构十分相似,当人体感染这种病菌后,免疫系统不仅向病菌发起进攻,而且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

结果,在消灭病菌的同时,心脏也受到损伤。

这就是风湿性心脏病。

(3)常见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2.免疫缺陷病(1)过敏原是抗原,能引起免疫系统分泌抗体。

(√)(2)过敏反应一定会引起组织损伤。

(×)(3)过敏反应过程中有细胞毒性T细胞的参与。

(×)(4)类风湿关节炎是由免疫系统攻击人的心脏瓣膜造成的。

(×)(5)HIV主要攻击人的细胞毒性T细胞,特异性免疫基本丧失。

(×)(6)与HIV感染者握手、拥抱、共用剃须刀等不会使人感染。

(×)仔细阅读教材,完善下列HIV结构示意图,并回答问题:教材P81“科学·技术·社会”(1)HlV攻击的主要是辅助性T细胞,为什么最终患者会死于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提示: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离不开辅助性T细胞的辅助,如果辅助性T细胞大量减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严重减退甚至丧失,患者容易出现恶性肿瘤或严重感染而导致死亡。

(2)临床出现艾滋病症状,最终患者无法抵抗其他病毒、病菌的入侵,或发生恶性肿瘤而死亡,表明患者丧失了免疫系统的哪项功能?提示:丧失了免疫防御功能;患者发生恶性肿瘤,表明丧失了免疫监视功能。

暨大普通生物学-11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暨大普通生物学-11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9. 单克隆抗体是实验室和临床中的强有 力的工具
单 克 隆 抗 体 技 术
(三)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免疫 系统疾病
1. 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
(1)过敏反应(变态反应) 可分4种类型,常见的为速发型: 打喷嚏,哮喘,风疹等。 过敏源:花粉,地毯灰尘,食物中某些 蛋白质,蜜蜂刺蛰。
组胺的释放引起一系列过敏反应
(2)自身免疫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性关节炎 依赖胰岛素的糖 尿病综合症 硬化病 肌无力症
系统性红斑狼疮
2. 免疫系统功能减退
(1)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婴儿缺乏B淋巴细胞或T淋巴细胞。
这个名 叫David的 男孩已近 10岁了, 他生下来 就在隔离 室中长大。
(2)艾滋病(AIDS)
AIDS — 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症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 补体的特点: ► 存在于体液中(包括血清) ► 一系列的蛋白质分子: C1 ~ C9; B因子(酶原分子); D因子(酶原分子) ► 不是抗体(不含Ig) ► 正常情况下无活性
补体反应
补体可通过2条途径激活:经典途径和 旁路活化途径,最后形成破膜复合体 ( C5b - C6,7,8,9 )。
补体(无活性) 与细胞性(细菌)抗原或抗体结合
补体激活
补体互相结合(极复杂的过程,级联反应)
破膜复合体
► 破膜复合体可使靶细胞溶解
(3)干扰素(interferon, IFN) 为机体细胞所产生的能抵抗病毒感染的
一组蛋白质。因具有干扰病毒复制的作用 而得名。可分为 α、β、γ3种类型。


什么是受体? 识别和结合 转导信号 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
抗原受体: ► 淋巴细胞表面均有 ► 能与抗原决定簇互补、结合(特异性 ) ► 种类很多(数以百万计)

动物的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动物的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动物的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动物的免疫系统是指动物身体内一套用于对抗外界病原体入侵的防御机制,它能识别并攻击有害的病原体,维护动物的健康状态。

本文将介绍动物的免疫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结构免疫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先天性免疫系统、适应性免疫系统和免疫器官。

先天性免疫系统是动物天生具备的抵御病原体入侵的机制,它包括机体表面的生理障碍、巨噬细胞、抗菌蛋白和炎症反应等。

机体表面的生理障碍如皮肤和黏膜屏障,可以阻止病原体的侵入。

而巨噬细胞是一类能够吞噬和消化病原体的免疫细胞,它们在体内通过吞噬和分解病原体来清除感染。

此外,抗菌蛋白是通过分泌抗菌蛋白质来杀死或抑制病原体的活性物质,它们可以杀死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

炎症反应是先天性免疫系统的一种重要防御机制,它能引起局部组织的血管扩张和血管通透性的增加,从而使更多的白细胞和抗菌物质进入感染部位,加强对病原体的攻击。

适应性免疫系统是一种通过学习和记忆来识别和攻击病原体的机制。

它包括T细胞和B细胞这两类免疫细胞。

T细胞主要负责识别和消灭被感染的细胞,它们能够通过识别细胞表面的抗原并释放细胞毒素来杀死感染细胞。

而B细胞主要负责产生和分泌抗体,抗体能够识别并结合到病原体上,使其失去活性并被巨噬细胞吞噬和清除。

免疫器官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产生和成熟免疫细胞的场所。

主要的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和淋巴结等。

骨髓是产生和发育B细胞的地方,它们在骨髓中经过选择和成熟后,进入外周循环并散布到全身各处。

胸腺是产生和发育T细胞的场所,它们在胸腺中接受严格的筛选和训练,只有通过筛选的T细胞才能进入外周循环。

而淋巴结是一种重要的免疫器官,它们位于全身各处的淋巴道中,可以聚集免疫细胞并促使它们对病原体进行攻击。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动物的免疫系统具有以下几个主要功能:1. 识别和攻击病原体: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区分自身细胞和病原体细胞,只攻击非自身的病原体,以确保正常细胞的安全。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二、第二道防线:体内的非特异性反应
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对入侵病原 微生物的非特异性反应。
吞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分化而来)
人体内有许多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统称吞噬细胞。
主要:在血液中游走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 分布在组织之间的巨噬细胞。
吞噬细胞吞噬病菌
二、第二道防线:体内的非特异性反应
中和、结合、凝聚抗原
体液免疫的过程
识别: B细胞直接识别抗原
活化: 效应:
抗原
增殖 效应B细胞
辅助T细胞释放
分化 记忆B细胞
的淋巴因子
一般为白细胞介素-2
效应B细胞(也称为浆细胞)大量合成、分泌抗体
B细胞
浆细胞
归纳总结
淋巴细胞的分化
比较项目
B淋巴细胞
起源
骨髓中的① 淋巴干细胞
发育场所 ② 骨髓 (哺乳动物)、腔上囊 (鸟类)
双基检测
1.中性粒细胞能够吞噬细菌,这属于人体防御病原体的 ( )
A.第一道防线 B.第二道防线
C.体液免疫Βιβλιοθήκη D.细胞免疫答案 B 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2.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记忆B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后能迅速产生抗体 B.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致敏B淋巴细胞遇到刺激后都能不断进行分裂 C.“甲流”患者在恢复过程中,效应B细胞能与病毒形成抗原—MHC复 合体 D.效应B细胞的寿命比记忆B细胞短,但所含的内质网相对发达
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A.甲细胞分化形成的效应细胞能特异性识别H1N1的宿主细胞 B.呈递给甲细胞的抗原是巨噬细胞重新合成的子代病毒外壳 C.甲细胞直接感受抗原刺激会产生白细胞介素-2作用于B细胞 D.对感染H1N1病毒的患者应注射疫苗实施主动免疫

第五章免疫系统ppt课件

第五章免疫系统ppt课件
能对付相应抗原的记忆细胞,增强抵抗力。 3.效应阶段 是免疫活性细胞发挥其免疫功能的阶段(细胞作用 和释放产物)。此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细胞毒作用并产生淋巴因子, 消灭抗原,执行细胞免疫作用;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杀灭或
破坏抗原物质,完成体液免疫作用。
(二)细胞免疫 效应T细胞与相应抗原接触后直接杀死带抗原的细胞(如各种 靶细胞)并分泌淋巴因子以扩大免疫反应的过程,称细胞免 疫(或细胞介导免疫)。其效应机理包括两个方面: 1.细胞毒作用(直接杀伤靶细胞) 效应细胞与靶细胞特异性 地结合,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通透性改变, 渗透压发生变化,最后导致靶细胞肿胀和崩解。效应T细胞杀 伤一个靶细胞后还可攻击另一靶细胞。 2. 产生淋巴因子扩大免疫反应 淋巴因子是T细胞被抗原(刺 激)或促分裂素刺激后而产生释放的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 (肽类)的总称。已知20余种,现已发现有多种类型的效应T 细胞能产生淋巴因子,B细胞也能产生少量淋巴因子。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是由淋巴器官(胸腺、骨髓、淋 巴结、牌和扁桃体)、淋巴组织以及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浆细胞和巨噬细胞)借助血液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而组成的 功能系统。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是防御功能,包括两个方面:
1.清除人侵的抗原,如微生物及其产物,异体细胞等。
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3抗微生物物质 指正常体液,特别是血清中含有的各种抗微 生物物质,如补体、溶菌酶,干拢素等。
(二)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是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指专门对某一种病菌有 识别和杀灭作用的免疫。其特点是:①有特异性;②是后天 获得的,故又称获得性免疫,医学上预防注射疫苗就是此原 理。人体感染过某种病菌或者预防注射过某种菌亩以后,可 获得对某种病菌持有的防御功能,如患过伤寒病的人对伤寒 杆菌有终生免疫力。特异性免疫按其作用机理不同,可分为 体液免疫和细用免疫两种(见本章第二节)。

医学免疫学第5章免疫系统讲解

医学免疫学第5章免疫系统讲解
第五章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是脊椎动物和人类的防御 系统。它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呼吸系统等一样,是机体的一个重要 系统。
免疫系统——机体的“安全部门”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免疫器官
免疫系统组成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免疫系统具有三大功能
病原生 物的入

免疫防御
免疫稳定
免疫监视
对衰亡、损伤、 死亡的细胞的清
膜分子:MHC I、II类分子、CD1、CD40、CD80、CD86
生物学作用: 加工、提呈抗原 诱导T细胞分化、成熟 促进T细胞活化
(二)单核—巨噬细胞
起源:骨髓干细胞—髓样干细胞—粒、单前体细胞—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膜分子:MHC I、II类分子、Fc受体、补体受体.CD23CD40. CD1.CD2.CD64.CD32.CD16.CD35(C3b.CR1)
(三)粘膜伴随淋巴组织
(mucosal-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
指存在于呼吸道、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粘膜上皮下 的散在淋巴组织和一些带有淋巴滤泡的器官化的淋巴组 织。
第二节 免疫细胞
一、淋巴细胞 (一)、T淋巴细胞(T细胞)
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 (thymus- dependent lymphocyte)
2.B细胞在骨髓内的发育
(1)发育过程:(从邻近骨内表面的骨髓膜下区 向骨髓腔中心移行并逐渐发育)
淋巴样前体细胞
祖B细胞(pro-B )
重链重排 前B细胞(pre-B) 轻链重排未成熟B
细胞 成熟B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
二、外周免疫器官与组织
-T、B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应答的发生部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滋病
• 预防措施: 1)洁身自爱 2)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 3)不用未经消毒的器械纹眉、穿耳等
4)注射器等医疗器械必须严格消毒
5)需要输入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经 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练 习
1)生活中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人最可能因下列 的哪一种方式感染艾滋病病毒( ) A、与病毒携带者握手
B、使用了病毒携带者用过的而又未经严格消 毒的餐具
C、住旅店时,使用了病毒携带者用过的而又 未及时更换的被褥 D、洗牙或补牙时,使用了病毒携带者用过的 √ 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器械
(四)、与特异性免疫有关的细胞:
来源 巨噬细胞 B细胞
造血干细胞 淋巴干细胞
功能 识别、处理、呈递抗原, 吞噬抗体抗原结合体
T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 效应B细胞、记忆细胞 淋巴干细胞在胸 识别、呈递抗原, 分化成效应细胞、记忆细胞 腺中发育
效应 分泌抗体 B细胞 B细胞或记忆细胞 效应 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T细胞或记忆细胞 T细胞 识别抗原, 记忆细胞 B细胞或T细胞 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
艾滋病
• HIV:
HIV病毒
资料分析
艾滋病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 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 综合症(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 起的,死亡率极高。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 往是由念珠菌、肺囊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 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下图表示HIV感染后, 体液中HIV浓度和人体内主要的免疫细胞 T细胞数量的变化过程。
活化的细胞毒 T细胞 使靶细胞裂解
相 同 抗 原
记忆T 细胞
(三)、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项目 体液免疫 抗原 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 产生效应 细胞
靶细胞 效应细胞毒T细胞
效应细胞毒T细 胞与靶细胞接触,使 靶细胞破裂
浆细胞
产生效应 效应B细胞产 生抗体与抗原结合 方式 相互关系
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
两种抗体的比较
过敏反应中的抗体 性质 分布 反应 时机 反应 结果
球蛋白 吸附在皮肤、消化道或呼吸 道粘膜、某些血细胞表面 机体第二次接触 过敏原时发生 使细胞释放组织胺, 从而引发过敏反应
体液免疫中的抗体
球蛋白 血清、组织液、 外分泌液 机体第一次接触抗 原就发生免疫反应 使抗原沉淀或 形成细胞集团等。
免疫功能过强不好,免疫功能过弱 或缺陷当然也是不好的,由此而引 起的疾病统称为免疫失调病。
2. 免疫缺陷症
• 概念: 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 引起的疾病,叫免疫缺陷症。 • 类型: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由遗传引起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由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
艾滋病
• 概念: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 病毒(HIV,俗称艾滋病病毒)引起的致 死性传染病。
艾滋病
这时的感染者被叫艾滋病(AIDS)患者, 他们的血液中充满了病毒,每一个免疫细 胞的细胞核内有可能被几百个病毒占据; 这时非常容易受到其他疾病的感染,一些 平时根本不会对人的生命产生威胁的普通 传染病如肺炎等,一旦进入艾滋病患者的 肌体就会无法控制,此时,艾滋病患者一 般在6---24个月内死亡。
过敏反应
1. 过敏反应
• 概念: 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 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 致敏原: 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致敏原。 • 举例: 花粉、室内尘土、鱼、虾、牛奶、 蛋类、青霉素、磺胺、奎宁等
类型:速发型与迟发型
• 特点: 1)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快
2)不破坏组织细胞,不引起组织损伤
皮肤过敏 反应(荨麻 疹、湿疹、 血管性水肿
过敏反应的防治:
预防: 过敏反应是由接触过敏原引起的,找出过敏 原并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防止过敏反应的主 要措施。如自己不能找出可疗,分散注意力一段 时间就可消失;较轻微的过敏可静脉注射含钙药 物或口服扑尔敏治疗;严重的过敏须上医院对症 救治。
(一)、体液免疫
吞噬 嵌有抗原巨噬 抗原 MHC复合体 细胞 处理 的巨噬细胞 与相应 的受体 结合 (成熟的) (成熟的) 辅助T细胞 活化的辅 助T细胞
B淋巴细胞
分泌白 细胞介 致敏性B淋巴细胞 素-2 分裂、分化
相同 抗原
效应B细胞 分泌 对抗细胞外的抗原
记忆B细胞
抗体 + 抗原
(二)、细胞免疫
• 艾滋病感染阶段: 2)无症状期:
艾滋病
约占从感染到死亡整个过程的80% 时间,这时的病人被叫作HIV携带者, 表面上大多数感染者与正常人没有区别, 只是其体内的免疫系统正在与病毒进行 着无形的斗争。感染者的无症状期持续 的时间可长可短,少则为2年,多的可 达20年。
• 艾滋病感染阶段: 3)症状期:
艾滋病
• 艾滋病感染阶段: 一个健康人从感染上艾滋病毒(HIV) 到死亡,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HIV急性感染期 2)无症状期
3)症状期
艾滋病
• 艾滋病感染阶段: 1)HIV急性感染期:
感染后,少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类似 流行性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咽喉炎、 皮疹、淋巴结肿大等,在2一3个星期内, 这些症状会自然消失。
3)有明显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过敏反应发生机理示意图
过敏原
刺激
机体
产生
抗体
吸咐
某些细胞
再次刺激
过敏原
释放物质(如组织胺等)
导致
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强、 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
全身性 过敏反应 (过敏性休 克)
呼吸道过 敏反应(过 敏性鼻炎、 支气管哮喘)
消化道过 敏反应(食 物过敏性 胃肠炎)
问题探讨:
前面一节课讲的主要是免疫系统的防卫 功能,人们通过这种防卫功能,使机体能 有效地防御病原体,那么免疫系统的防卫 功能是不是越强越好呢?你能不能举几个 例子?
第三节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 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引起:
1.自身免疫病
2.过敏反应 3.免疫缺陷症等
自身免疫病
• 1 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 • 糖尿病 • 2 系统性自身免疫病 • 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
抗原
巨噬细胞 吞噬降解
多肽
与巨噬细胞的MHC 结合
抗原-MHC 复合体
移 到
免役应答
淋巴细胞相应 的受体结合 启动
巨噬细胞 表面
抗原
吞噬 嵌有抗原巨噬 MHC复合体 细胞 处理 的巨噬细胞 呈递
分泌蛋 活化的辅 白质促 助T细胞 细胞毒T细胞 进
增殖、分化
辅助性T细胞 与受 体结 合
与受 体结 合
HIV侵入后HIV和T细胞浓度变化
艾滋病
• 致病机理:
HIV(蓝色) 攻击T细胞
艾滋病
• 致病机理:
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
特别是能够侵入T细胞,使T细胞大
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
能,对病原体及多种疾病的易感性
增加而致人死亡。
艾滋病
• 病毒分布: 艾滋病患者和携带者的 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 • 传播途径: 1)性行为传播 2)血液传播 3)母婴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