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黄柏的粉末鉴别 北京大学药学院生药学课程学生总结

合集下载

生药学实验报告doc

生药学实验报告doc

生药学实验报告篇一:生药学实验报告一北京电大《生药学》实验报告一生药学性状鉴别与显微鉴别实验地点▁▁▁▁▁▁▁姓名▁▁▁▁▁▁▁▁时间▁▁▁▁▁▁▁学号▁▁▁▁▁▁▁▁得分▁▁▁▁▁▁▁教师签名▁▁▁▁▁▁▁▁1.记录下列中药的来源并观察其性状特征绵马贯众麻黄黄连五味子肉桂板蓝根当归川芎柴胡黄芩天花粉麦冬2.记录下列中药的显微横切面特征黄连甘草1人参麦冬3.记录下列中药的显微粉末特征麻黄大黄甘草人参2篇二:生药学实验报告二北京电大《生药学》实验报告二生药学理化鉴别实验地点▁▁▁▁▁▁▁姓名▁▁▁▁▁▁▁▁时间▁▁▁▁▁▁▁学号▁▁▁▁▁▁▁▁得分▁▁▁▁▁▁▁教师签名▁▁▁▁▁▁▁▁请按下列中药理化鉴别方法的操作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做记录。

1.大黄的鉴定:取大黄粉末少许,置载玻片上,玻片两端各放短木棍一小段。

另取一洁净载玻片,置于小棍上,注意勿触及下面粉末。

然后放在置于三角架上的铁纱网上的小心加热(勿使粉末炭化)至玻片上有升华物凝结为止。

取下盖片,使升华物面向上,放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记录。

再滴加碱液,观察此晶体遇碱液的实验现象并做记录。

2.黄连的鉴定(1)取黄连粉末少许置于载玻片上,滴加稀盐酸1滴,镜检,观察实验现象并做记录。

(2)另取黄连粉末少许,滴加30%硝酸1滴,镜检,观察实验现象并做记录。

(3)取黄连饮片置于紫外光灯下照射,观察实验现象并做记录。

3.黄芩的鉴定取黄芩粉末1g ,置50ml锥形瓶中,加乙醇10ml,温浸15分钟,滤过。

(1)取滤液1ml,加10%醋酸铅试液2~3滴,观察实验现象并做记录。

4.甘草的鉴定取甘草粉末少量置白瓷板上,加80%硫酸溶液数滴,观察实验现象并做记录。

(2)取滤液1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3~4滴,观察实验现象并做记录。

篇三:药学大实验报告药学实验报告班级:生物制药1101姓名:刘翠婷学号:UXX12717华中科技大学乙酰水杨酸的合成一、实验目的1. 掌握由酸酐作为酰基化试剂和醇反应制备酯的方法2. 巩固普通蒸馏、抽滤、重结晶等基本操作3. 学习应用显微镜熔点仪测定熔点的方法。

黄连的鉴定实验报告心得

黄连的鉴定实验报告心得

一、实验背景黄连,学名Coptis chinensis,是毛茛科黄连属植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是中医药中常用的药材之一。

黄连的有效成分主要为生物碱,其中小檗碱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等药理作用。

为了确保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本实验对黄连进行了鉴定,以下是我对本次实验的心得体会。

二、实验过程1. 实验材料与仪器实验材料:黄连药材、水、乙醇、石油醚、苯、三氯甲烷、盐酸、硫酸、枸橼酸等。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烧杯、锥形瓶、冷凝管、蒸馏装置、分光光度计、显微分析系统等。

2. 实验步骤(1)黄连药材的采集与处理:选取干燥的黄连根茎,除去杂质,洗净,晾干。

(2)小檗碱的提取:将黄连药材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水,加热煮沸,过滤,得到黄连水提液。

(3)小檗碱的精制:将黄连水提液加入适量的硫酸,调节pH至2.5,静置,沉淀,过滤,得到小檗碱沉淀。

(4)小檗碱的鉴定: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精制后的小檗碱进行含量测定,并与标准品进行对比。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黄连药材的性状鉴定通过观察黄连药材的性状,如颜色、气味、质地等,初步判断其品质。

本实验选取的黄连药材呈黄色,气味苦,质地坚实,符合黄连药材的特征。

2. 小檗碱的提取与精制实验中,通过加热煮沸、过滤、沉淀等步骤,成功提取并精制出小檗碱。

提取率较高,表明实验操作较为合理。

3. 小檗碱的鉴定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精制后的小檗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本实验提取的小檗碱含量较高,与标准品相近,证明实验操作正确。

四、实验心得1. 实验操作要严谨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在提取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加热或加热不足,影响提取效果。

2. 注意实验安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如佩戴防护眼镜、手套、口罩等,避免意外伤害。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实验过程中,团队成员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生药学实验报告总结

生药学实验报告总结

生药学实验报告总结
本次生药学实验旨在研究植物提取物的抗菌活性。

首先,我们
选择了三种常见的草药植物进行提取,包括黄连、苦参和金银花。

我们使用乙醇作为溶剂,采用浸提法制备了这三种植物提取物。

然后,我们通过纸片扩散法对提取物进行了抗菌活性测试。

实验结果显示,黄连提取物在抗菌活性方面表现出色,对常见
的致病菌如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

苦参
提取物和金银花提取物也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但相对较弱。


们还进行了最小抑菌浓度(MIC)实验,结果显示黄连提取物对大肠
杆菌的MIC为0.5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1 mg/mL。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黄连是一种
具有潜在抗菌活性的草药植物,其提取物对多种致病菌具有显著的
抑制效果。

苦参和金银花也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但相对较弱。


些发现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天然草药抗菌剂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总之,本次生药学实验通过对黄连、苦参和金银花提取物的抗
菌活性测试,揭示了它们的潜在药用价值。

这些结果对于开发新型
抗菌药物和利用天然草药进行疾病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
进一步的研究仍然需要进行,以确定提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并评估其毒性和安全性。

《生药学教学资料》实验三、麻黄、黄连、五味子

《生药学教学资料》实验三、麻黄、黄连、五味子
五味子的显微特征
五味子的种子表面有不规则的突起,有时可见横长皮孔样突起。种皮内侧有油细胞散在,内含挥发油。 种仁呈不规则形或扇形,表面有纵向条纹。
麻黄、黄连、五味子的药理作用比较
01
麻黄的药理作用
麻黄具有散风寒、宣肺气、散痰饮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感 冒、咳嗽、哮喘等病症。麻黄中的主要成分是麻黄碱,具 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与体会
实验收获
通过实验,我深入了解了麻黄、黄连、五味子的生药学特性 ,掌握了生药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显微观察、理化鉴 别等。
实验体会
实验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生药学研究的严谨性和复杂性, 需要细致的观察和准确的判断。同时,我也认识到团队合作 的重要性,只有相互协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实验任务。
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微 观结构,如细胞、组织等, 进一步了解植物的鉴别特 征。
化学反应实验
通过化学反应实验,如荧 光反应、颜色反应等,进 一步鉴别植物的化学成分。
了解麻黄、黄连、五味子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麻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01
麻黄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等功效,常用于治疗
感冒、咳嗽、哮喘等病症。
认识
通过本次实验,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生药学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生药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不仅在 中药材的鉴定和质量控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在中药新药研发和临床应用方面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建议
希望教师在生药学课程中增加更多的实际应用案例,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药学知识。同时,也希望 教师能够加强与相关行业的合作,以便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和动态,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对实验的建议和改进
建议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增加一些其他生药样本,以便更好地对比和鉴别不同生药之 间的差异。同时,可以加强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黄连生药学实训报告

黄连生药学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对黄连的实地观察、药材鉴定、性状鉴别、理化鉴定、有效成分提取与分析等环节的实践操作,加深对黄连这一传统中药材的认识,掌握其药用价值、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提高中药材鉴定和提取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中医药大学中药材鉴定实验室、XX中药材种植基地四、实训内容(一)黄连药材鉴定1. 药材来源: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的干燥根茎。

2. 药材性状:黄连呈圆柱形,略弯曲,长3~10cm,直径0.5~1cm。

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有的节间表面平滑。

质坚实,断面呈黄色,皮部较薄,木部色较深,呈放射状纹理。

气微,味极苦。

3. 显微鉴别:横切面可见表皮细胞一列,较厚,下皮细胞数列,纤维成束,木栓层细胞数列,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草酸钙针晶。

4. 理化鉴定:取黄连粉末少量,加甲醇适量,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 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甲醇-冰醋酸(8:1: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二)黄连有效成分提取与分析1. 提取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以95%乙醇为溶剂,提取黄连中的生物碱类成分。

2. 分析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3. 分析结果:HPLC分析结果显示,黄连中主要生物碱成分包括盐酸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等,其中盐酸小檗碱含量最高。

五、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对黄连这一传统中药材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掌握了黄连的药材鉴定、性状鉴别、理化鉴定、有效成分提取与分析等操作技能。

以下是本次实训的几点体会:1. 中药材鉴定的重要性:中药材鉴定是中医药学的基础,对于保证中药材质量、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生药学知识点总结大一

生药学知识点总结大一

生药学知识点总结大一生药学知识点总结一、引言生药学是药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涉及植物药物的采集、鉴别、加工和应用等方面。

本文旨在对大一生药学课程的基本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

二、植物药物的选材与采集1. 选材原则:应选取药用价值高、质量稳定、来源可靠的药材进行研究和加工。

2. 采集技巧:需根据药材的特点和采收时机,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采集,同时注意保存和防虫等。

三、植物药物的鉴别与鉴定1. 鉴别方法:包括宏观鉴别、显微鉴别和化学鉴别等,通过观察药材的形态特征、组织结构和化学成分等进行鉴别。

2. 鉴定依据:根据国家药典的规定和相关文献,运用适当的检验方法来确定药材的品质和真伪。

四、植物药物的加工与制剂研究1. 加工流程:根据药材的性质和药效需求,采取适当的加工方法进行药材加工,如研磨、提取和固体制剂的制备等。

2. 制剂研究:研究不同制剂对植物药物的提取效果和药效的影响,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使用便利性。

五、植物药物的药理学与药效评价1. 药理学研究: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植物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和药效表现,以揭示其治疗原理和安全性。

2. 药效评价: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植物药物进行药效学研究和评价,验证其临床应用价值。

六、植物药物的贮藏与鉴别1. 贮藏方法:根据药材的特性和药效稳定性,选择适当的环境和方法进行药材的长期贮藏。

2. 鉴别技巧:通过观察和分析药材的外观、形态、气味等特征,以及化学成分进行鉴别,避免使用过期或劣质药材。

七、植物药物的药物动力学与药物代谢1. 药物动力学:研究植物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了解其在体内的药效发挥和动态变化。

2. 药物代谢:研究植物药物在机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包括药物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等,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八、总结与展望通过对大一生药学课程的知识点总结,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植物药物的选材、鉴别、加工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黄柏粉末的鉴定实验报告

黄柏粉末的鉴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黄柏的药用价值及用途。

2. 掌握黄柏粉末的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别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黄柏(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为芸香科植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杀虫止痒等功效。

黄柏粉末的鉴定主要从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别两个方面进行。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黄柏粉末、关黄柏粉末、川黄柏粉末、对照药材、盐酸小檗碱对照品、硅胶G薄层板、苯醋酸乙酯、异丙醇、甲醇、浓氨试液、硫酸、乙醚、冰醋酸、紫外光灯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分析天平、研钵、滤纸、滴管、试管、试管架、酒精灯、火柴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性状鉴定(1)观察黄柏粉末的颜色、形状、气味等特征。

(2)与关黄柏粉末、川黄柏粉末进行对比,区分三者之间的差异。

2. 显微鉴别(1)制片:取黄柏粉末适量,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均匀,制成均匀的悬浊液。

用滴管吸取悬浊液,滴加在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覆盖,制成临时制片。

(2)镜检:将制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细胞壁、石细胞、纤维、淀粉粒等显微特征。

(3)与对照药材进行对比,区分黄柏粉末与其他药材的差异。

3. 薄层色谱法(1)制备供试品溶液:取黄柏粉末0.1g,加入甲醇5ml,加热回流15分钟,滤过,滤液补充甲醇至5ml,作为供试品溶液。

(2)制备对照药材溶液:取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3)制备对照品溶液: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4)点样: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

(5)展开:以苯醋酸乙酯、异丙醇、甲醇、浓氨试液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饱和的展开缸内,展开。

(6)显色: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性状鉴定黄柏粉末呈绿黄色或黄色,粉末细腻,具有特殊气味。

与关黄柏粉末、川黄柏粉末相比,黄柏粉末颜色较浅,形状较细小。

中药鉴定黄连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黄连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黄连的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定方法,提高对黄连药材的认识和鉴定能力。

二、实验原理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

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泻痢、高热神昏、心火亢盛等症。

本实验通过对黄连的性状、显微和理化鉴定,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黄连药材、显微镜、显微切片机、药材粉末、试剂(盐酸、硫酸、乙醇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天平、烘箱、电炉、烧杯、滴管、试管等。

四、实验方法1. 性状鉴别(1)观察药材的形状、颜色、质地、气味等特征。

(2)取黄连药材,切成薄片,观察其横切面的组织结构。

2. 显微鉴别(1)取黄连药材,制成显微切片。

(2)在显微镜下观察黄连的显微结构,包括表皮、皮层、维管束等。

3. 理化鉴定(1)取黄连药材,提取其生物碱。

(2)采用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对提取的生物碱进行鉴定。

五、实验结果1. 性状鉴别(1)黄连药材呈长圆柱形或稍弯曲,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

(2)横切面观,黄连药材的皮层较宽,散有黄色椭圆形石细胞,另有根迹维管束。

2. 显微鉴别(1)黄连的表皮细胞呈长方形,排列紧密,外被角质层。

(2)皮层细胞呈长方形或类圆形,含有石细胞和纤维。

(3)维管束呈环状排列,木质部细胞呈放射状排列。

3. 理化鉴定(1)黄连生物碱的提取:采用乙醇提取法,提取出黄色固体。

(2)薄层色谱法:将提取的生物碱点于薄层板上,用盐酸-乙醇溶液展开,观察斑点颜色,与对照品比对,确定生物碱种类。

(3)高效液相色谱法:将提取的生物碱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确定其含量。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黄连的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定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粉末鉴别——黄连,黄柏
药学3班
一.概述
1.来源:
黄连: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

黄柏:本品为云香科植物黄蘖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和黄皮树P.chinense Schneid.的干燥树皮。

前者习称“关黄柏”,后者习称“川黄柏”。

2.显微特征:
黄连粉末:棕黄色。

⑴石细胞鲜黄色,类圆形、类方形、类多角形或稍延长,直径25~64µm,壁厚9~28µm。

⑵木纤维众多,鲜黄色,直径10~13µm,壁具裂隙状纹孔。

⑶韧皮纤维鲜黄色,纺锤形或长梭形,直径25~40µm,壁较厚,纹孔较稀。

⑷导管主要为纹孔导管,少数为具缘纹孔、螺纹、网纹导管,直径7~19µm。

⑸淀粉粒长圆形、肾形、类球形或卵形,直径1~10µm ,复粒少数由2~4个分粒复合而成。

⑹鳞叶表皮细胞绿黄色或黄棕色,略呈长方形,壁微波状弯曲。

此外,有木栓组织、管胞、木薄壁细胞和细小草酸钙方晶等。

关黄柏粉末:鲜黄色。

①纤维多成束,稀单个散在,鲜黄色,多碎断,直径10~20~40µm,壁甚厚,木化,孔沟短线形或不明显,胞腔狭细。

纤维束周围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方晶,成行排列形成晶纤维;②射线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